2019-2020年(贵州专用)(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doc

合集下载

22.2.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2.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请求出球飞行的最大 水平距离.
(3)若王强再一次从此处击球,要想让球飞行的最大 高度不变且球刚好进洞,则球飞行路线应满足怎样的抛 物线,求出其解析式.
解:(1) y 1 x2 8 x 1 (x 4)2 16
55
5
5
⸫抛物线开口向下,顶点为
4,16 5
,对称轴为x=4
(2)令y=0 ,得: 1 x2 8 x 0 55
(3)指出(2)的图像中,使y<0时, x的取值范围及使y >0时, x的取值范围
例2:王强在一次高尔夫球的练习中,在某处击球,其
飞行路线满足抛物线 y 1 x2 8 x ,其中y(m)是 55
球的飞行高度,x(m)是球飞出的水平距离,结果球离
球洞的水平距离还有2m.
(1)请写出抛物线的开口方 向、顶点坐标、对称轴.
的值永远为正的条件是__a_>_ 0,△<0 __
3.求抛物线 y=−2(x+1)2+8 ①与y轴的交点坐标; ②与x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③何时y>0?
(1)抛物线y=x2+2x−3与x轴的交点有( C)
A.0个 B.1个
C.2个
D.3个
(2)抛物线y=mx2−3x+3m+m2经过原点,则其顶点坐标
图象:是一条抛物线。
图象的特点:(1)开口方向,开口大小; (2)对称轴; (3)顶点(最低点或最高点)。
y
y
o
x
o
x
二次函数y=ax2的图象与y=ax2+k的图象的关系
二次函数y=ax2+k的图象可由二次函数y=ax2 的图象向上(或向下)平移得到:
当k>0时,抛物线 y=ax2向上平移|k|个单 位,得y=ax2+k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案)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基本概念、重要性和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这两个知识点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5.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通过小组讨论、合作完成抛物线与坐标轴围成图形面积等问题的探讨,增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协作。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二次函数的定义及其图像性质:理解并掌握二次函数的基本形式,明确a、b、c的取值对二次函数图像的影响,特别是a的正负决定图像开口方向,顶点坐标的求法等。
举例:y=x²+2x+1与y=-2x²+3x+1的图像区别及顶点坐标的求解。
(2)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熟练掌握因式分解法、配方法、求根公式法等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并能够根据方程特点选择合适解法。
举例:解方程x²-5x+6=0,通过因式分解法求解;解方程x²-4x+3=0,通过配方法求解。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理解二次函数图像与x轴交点坐标即为相应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遇到过抛物线形状的情况?”(如抛掷物体时的轨迹)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奥秘。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集是
.
-1<x<3
关闭
答案
6.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
1 2
x2+x+2=0的近似解(精确到0.1).
解: 函数 y=-12x2+x+2 的图象如图.
设-12x2+x+2=0 的两根分别为 x1,x2,且 x1<x2,观察图象可知
-2<x1<-1,3<x2<4.
因为当 x=-1 时,y=-12×(-1)2-1+2=0.5>0,
解得 k=196.
(2)由题意,得 b2-4ac=b2-8=0,解得 b=±2 2.
∵x=-������>0,∴b<0,
关闭
(1)1∴96 b=(2-2)2-22.2
解析 答案
5.如图是二次函数y=ax2+bx+c图象的一部分,其对称轴为直线x=1,
若其与x轴一交点为A(3,0),则由图象可知,不等式ax2+bx+c<0的解
-1.4 -0.38 3.2 0.08
-1.3 -0.145 3.3 -0.145
-1.2 0.08 3.4 -0.38
-1.1 0.295 3.5 -0.625
所以方程-12x2+x+2=0 的根 x1 的近似值为-1.2,x2 的近似值为 3.2.
当 x=-1.5 时,y=-12×(-1.5)2-1.5+2=-0.625<0,
所以-1.5<x1<-1.
因为当 x=3 时,y=-12×32+3+2=0.5>0,当 x=3.5
时,y=-12×3.52+3.5+2=-0.625<0,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九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内容和内容解析1.内容本节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以下统称“教材”)第二十二章“二次函数”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内容包括: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2.内容解析解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值为0,求自变量的值.从图象上看,如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当自变量取公共点的横坐标时,函数的值为0.由此可求出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两个公共点时,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轴有一个公共点时,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当二次函数的图象与x 轴没有公共点时,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没有实数根.通过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进而掌握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的方法。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二、目标和目标解析1.目标1) 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

2)通过图象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联系的过程中,体会综合运用函数解析式和函数图象的数形结合思想。

2.目标解析达成目标1)的标志是:学生能够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通过观察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确定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达成目标2)的标志是:在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联系的过程中,理解二次函数与x轴的公共点个数与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的数量关系.三、教学问题诊断分析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的过程与函数和一元一次方程的探究过程一致,但二次函数与x 轴公共点的个数共有三种情况.需学生理解当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有公共点时,公共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基于以上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是: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探究新知以40m/s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是一条抛物线,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 (单位:m)与飞行时间t (单位:s)之间具有关系:h= 20t–5t2 .[问题一]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 m? 若能,需要多少时间?[问题二]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 m? 若能,需要多少时间?[问题三]结合图形,你知道为什么在问题一中有两个点符合题意,而在问题二中只有一个点符合题意?[问题四]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 若能,需要多少时间?[问题五]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问题六]结合此问题,你发现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师生活动: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

22.2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说课稿一、教材分析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22 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它既是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关系的延续. 又为高中数学求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以及三个“二次” 的关系进一步探讨奠定基础.2、重难点的确点重点:从数和形两个角度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互相转化问题.难点:灵活运用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解决问题;利用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近似解.二、目标分析知识与技能: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数学思考:运用类比、猜想的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解决问题:经历探索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关系的过程,认识到事物的互相联系与转化.情感态度: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良好意识和团结协作的精神.三、学情分析已形成的:1、能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图象,有一定看图识图能力,并能画一次函数、二次函数的草图.2、能熟练求解一元一次方程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有待形成、提升的:1、由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总结能力.2、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和研究时互相转化的数学思想及数形结合思想.3、用函数的观点解决问题的应用意识.四、教法学法分析1、教法分析在本节课中我采用情景教学法,观察发现法和探讨法为主,多媒体演示为辅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 以学生活动为主线,引导学生在观察、操作、合作、交流等具体过程中突破本节课的难点,在学习活动中,尽量让每一位学生积极参与,最终让他们学会学习.2、学法分析通过观察发现、合作交流、归纳总结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五、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活动1:问题1: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有怎样的联系?师生活动:老师引导,学生回答,最后分别从数与形这两个角度得出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关系.问题2:类比猜想一下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师生活动:老师展示问题,学生回答.得出当二次函数y=aX+bx+c(a工的函数值y=0时,则得到了一个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工;0若把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丰0)中的常量0变为变量y,则得到二次函数y=ax2+bx+c(a工.0)设计的意图:在学生已有的数学基础上,采用类比的学习方法,探索新知.(二)探究新知活动2:4问题:如图,以40m/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小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 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小球的飞行高度h(单位:m)飞行时间t(单位:s)2之间具有函数关系:h= 20t-5t 2问:(1)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2)小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3)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 m ?4 小球从飞出到落地要用多少时间?师生活动:第(1)问师生共同分析,先用代数的方法解答,然后引导学生用图象法对此问进行解释和分析. 第(2)问由学生分析并展示过程,同时让学生用图象演示为什只有一个时间小球的飞行高度达到20m?接着老师又引导学生从二次函数的性质(即二次函数的最大值)来说明为什么只有一个时间?剩下的学生独立完成,学生代表分析并展示过程.设计的意图:让学生用数与形这两种不同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活动3:小组合作问题:根据刚才例题的讲解,类比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的联系,现在以小组为单 位对二次函数与 x 轴的交点的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关系进行讨论,并请代表展示 结果•二次函数的图象与 x 轴交点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关系:(1)"数”:二次函数y=ax 2+bx+c ( 0)的函数值y=0时相应的自变量的值即为一元二次方 程 ax 2+bx+c=0 (0)的根;(2) "形”:二次函数 y=ax 2+bx+c ( a * 0)的图象与 x 轴交点的横坐标.即为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 (a丰 0)的根.设计的意图:通过学生合作交流, 得出二次函数y=ax 2+bx+c(a 丰0)的图象和x 轴交点的 横坐标与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a 丰0)的根的关系,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活动4:观察发现(1 )观察二次函数①y=x 2+x-2,②y=x 2-6x+9,③y=x 2-x+1的图象,回答下列问题: 函数与x 轴的交点的个数是:① ______________ 个② _________ 个③ _________ 个• 函数与x 轴交点的横坐标为:① _________________② ____________ ③x 2+x-2=0,② X 2-6X +9=0,③ x 2-x+1=0,则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 ①厶_0,有_根 ②' _0,有_根,③△ _0,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根.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是:① ___________ ,②, ③ •思考:二次函数y=a/+bx+c(a 工与)x 轴交点情况与一元二次方程 ax 2+bx+c=0(a 却的根的情况有怎样的联系?师生活动: 老师展示问题,学生观察填空•通过观察(1)与(2)的结果,对思考问题进行合作讨论设计意图:通过学生讨论、观察,得出判别式和二次函数与 系.并让学生掌握特殊到一般的学习方法 •(三) 归纳新知(2)已知一元二次方程①x 轴交点个数的情况的关 -2 -1^*11 2 X-2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语言表述能力,及用表格法归纳知识的能力。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教学设计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九年级上册第22.2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本册教材的重要内容,主要介绍了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从而更好地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函数和方程的基础知识,对于函数的概念、图像和性质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以及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理解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并通过实例演示如何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间的关系。

2.学会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的图像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之间的关系。

2.如何运用二次函数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探索、发现、总结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运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直观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3.结合实际例子,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运用二次函数解决实际问题。

4.采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一些实际问题,用于让学生运用二次函数解决。

3.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如,假设一个物体从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初速度为0,加速度为2m/s²,求物体运动5秒后的位移。

2.呈现(10分钟)呈现二次函数y=ax²+bx+c的图像,同时呈现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ax²+bx+c=0的解法。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问题:二次函数的223y x x =--的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⑴ x 为何值时, 0y =?⑵ 你能根据图象,求方程2230x x --=的根吗?⑶ 你认为二次函数223y x x =--与方程2230x x --=之间有何关系呢?请你谈一谈你的看法。

探究(一)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如图,以40m/s 的速度将小球沿与地面成30°角的方向击出时,球的飞行路线将是一条抛物线。

如果不考虑空气阻力,球的飞行高度h (单位:m )与飞行时间t (单位:s )之间具有关系:2205h t t =-。

考虑以下问题:⑴ 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15m ?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⑵ 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m ?如能,需要多少飞行时间? ⑶ 球的飞行高度能否达到20.5m ?为什么? ⑷ 球从飞出到落地需要多少时间?知识总结:一般地,已知二次函数y =ax 2+bx +c 的函数值为m,求自变量x 的值,可以看作解一元二次方程__________________.反之,解一元二次方程ax 2+bx +c =m 又可以看作已知二次函数_______________的值为______时自变量x 的值。

所以:⑴ 如果抛物线2y ax bx c =++与x 轴有公共点(x 0,0),那么 就是方程20ax bx c ++=的一个根。

⑵ 抛物线与x 轴的三种位置关系:相交,即有_____公共点;相切,即有______公共点;相离,即______公共点。

这对应着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三种情况:有 实数根;有________ 的实数根; ______的实数根。

(3)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如下:(一元二次方程的实数根记为21x x 、)基础练习:1. 二次函数232+-=x x y ,当x =1时,y =______;当y =0时,x =______. 2.抛物线342+-=x x y 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 ,与y 轴的交点坐标是 ; 3、二次函数642+-=x x y ,当x =________时,y =3.4、抛物线 y=2x 2-3x -5 与y 轴交于点 ,与x 轴交于点5、一元二次方程 3 x 2+x -10=0的两个根是x 1=-2 ,x 2=5/3,那么二次函数 y= 3 x 2+x -10与x 轴的交点坐标是4.利用抛物线图象求解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不等式 (1)方程ax 2+bx +c =0的根为___________; (2)方程ax 2+bx +c =-3的根为__________; (3)方程ax 2+bx +c =-4的根为__________;变式训练:1.不与x 轴相交的抛物线是( )A. y = 2x 2 – 3B. y=-2 x 2 + 3C. y= -x 2 – 3xD. y=-2(x+1)2 -3 2.若抛物线 y = ax 2+bx+c= 0,当 a>0,c<0时,图象与x 轴交点情况是( ) A. 无交点 B. 只有一个交点 C. 有两个交点 D. 不能确定3.已知抛物线y = ax 2+bx+c 的图象如图,则关于x 的方程ax 2 + bx + c -3 = 0根的情况是( ) A. 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B. 有两个异号的实数根 C.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D. 没有实数根4、已知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如图所示,那么关于x 的方程220ax bx c +++=的根的情况是( )A .无实数根B .有两个相等实数根C .有两个异号实数根D .有两个同号不等实数根判断方程 ax 2+bx+c =0 (a ≠0,a,b,c 为常数)一个解x 的范围是( )A. 3< x < 3.23B. 3.23 < x < 3.24C. 3.24 <x< 3.25D. 3.25 <x< 3.26 6、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 x 2-2x+m=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则m=___,此时抛物线 y=x 2-2x+m 与x 轴有__个交点.7.已知抛物线 y=x 2 – 8x + c 的顶点在 x 轴上,则 c =__.8.若抛物线 y=x 2 + bx+ c 的顶点在第一象限,则方程 x 2 + bx+ c =0 的根的情况是 。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22.2.1《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第22.2.1节《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是整个初中数学的重要内容,也是难点内容。

本节主要介绍二次函数的性质,以及如何从二次函数图像上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教材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九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函数和方程的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但是对于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联系,还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一些概念和性质的理解存在困难,需要教师耐心引导和讲解。

三. 教学目标1.理解二次函数的性质,掌握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能够从二次函数图像上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二次函数的性质和图像。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3.如何从二次函数图像上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2.利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直观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操作中掌握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

2.练习题和答案。

3.小组合作学习的指导方案。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二次函数的图像,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二次函数的性质。

2.呈现(10分钟)提出问题: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有什么关系?如何从二次函数图像上找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操作,利用实物模型和多媒体课件进行探究,尝试解答问题。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二次函数的性质和一元二次方程的解法,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出示一些有关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应用题,让学生小组合作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22.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是否有公共点,并说明理由.
(1) y=x2-4x+3
(2) y=x2-6x+9
(3) y=x2-x+1
• 例2.已知抛物线 y=x2-2x+k
• (1)当k取什么值时,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 • (2)当k取什么值时,抛物线与x轴有一个公共点?并求
出这个公共点的坐标. • (3)当k取什么值时,抛物线与x轴没有公共点?
决函数问题,同样运用函数知识又可以解决
方程根的问题.(数形结合)
下列情形时,如果a>0,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在什么 位置?
(1)方程ax2+bx+c=0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
(2)方程ax2+bx+c=0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3)方程ax2+bx+c=0无实数根。
如果a<0呢?
今 天 就休 到息 这一 吧会
O
x
归纳整理、理清关系
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的坐标与一元二 次方程ax2+bx+c=0的根有什么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根 的判别式Δ=b2-4ac
Δ=b2-4ac > 0
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的根
二次函数y=ax2+bx+c的 图象和x轴的交点
有两个相异的实数根
ax²+ bx + c = 0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 方程有什么关系?
y ax2 bx c
一、复习回顾
1. 一次函数y=2x-4与x轴交点坐标是?
2x-4=0 x =2

人教版(贵州专用)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2.2 二次函数

人教版(贵州专用)九年级数学上册(课件)22.2 二次函数

所示),它与x轴的公共点的横坐
标大约是-0.7,2.7.
所以方程x2-2x-2=0的实数根为
-4
x1≈-0.7,x2≈2.7.
8 6 4 2
-2 -2 -4
y = x2-2x-2 24
当堂练习
1.根据下列表格的对应值:
x
3.23 3.24 3.25 3.26
y=ax2+bx+c -0.06 -0.02 0.03 0.09
A.x轴上方
B.第一、二、三象限
C.x轴下方
D.第二、三、四象限
能力提升
已知二次函数 y x2 6x 8的图象,利用图象回答问题:
(1)方程 x2 6x 8 0的解是什么? y
(2)x取什么值时,y>0 ?
8
(3)x取什么值时,y<0 ?
解:(1)x1=2,x2=4; (2)x<2或x>4; (3)2<x<4.
课后作业
见《学练优》本课时练习
有一个交点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b2-4ac = 0
没有交点
没有实数根
b2-4ac < 0
三 图象法解一元二次方程
由前面的结论,我们可以利用二次函数的图象求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由于作图或观察可能存在误差,由图象求得的根,一般是近
似的.
例 利用函数图象求方程x2-2x-2=0的
实数根(精确到0.1). 解:作y=x2-2x-2的图象(如右图
O2 4 x
课堂小结
二次函数与一元 二次方程的关系
y=ax2+bx+c(a ≠0)当y取定值时就 成了一元二次方程; ax2+bx+c=0(a ≠0),右边换成y时 就成了二次函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贵州专用)(秋)九年级数学上册 22.2 二次函数与一
元二次方程教案4 (新版)新人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复习巩固用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求方程ax 2+bx +c =0的解.
2.方法与过程:
让学生体验函数y =x 2和y =bx +c 的交点的横坐标是方程x 2=bx +c 的解的探索过程,
掌握用函数y =x 2和y =bx +c 图象交点的方法求方程ax 2=bx +c 的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重点;用函数图象法求方程的解以及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是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综合解题能力,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
学生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如何运用函数y =ax 2+bx +c 的图象求方程ax 2+bx +c 的解?
2.完成以下两道题:
(1)画出函数y =x 2+x -1的图象,求方程x 2+x -1=0的解.(精确到0.1)
(2)画出函数y =2x 2-3x -2的图象,求方程2x 2-3x -2=0的解.
二、探索问题
已知抛物线y 1=2x 2-8x +k +8和直线y 2=mx +1相交于点P(3,4m).
(1)求这两个函数的关系式;
(2)当x 取何值时,抛物线与直线相交,并求交点坐标.
解:(1)因为点P (3,4m)在直线y 2=mx +1上,所以有4m =3m +1,解得m =1
所以y 1=x +1,P(3,4). 因为点P(3,4)在抛物线y 1=2x 2-8x +k +8上,所以有
4=18-24+k +8 解得 k =2 所以y 1=2x 2-8x +10
(2)依题意,得⎩⎨⎧y =x +1y =2x 2-8x +10 解这个方程组,得⎩⎨⎧x 1=3y 1=4 ,⎩⎨⎧x 2=1.5y2=2.5
所以抛物线与直线的两个交点坐标分别是(3,4),(1.5,2.5). 五、小结: 如何用画函数图象的方法求方程的解?
六、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