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比较分析

合集下载

浅析社区矫正现状

浅析社区矫正现状

浅析社区矫正现状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分子的一种司法手段,旨在将适合在社会中重新开始生活的犯罪分子从监狱转移到社区,并通过监管、帮助和教育等措施,帮助他们接受社会再次融入社会。

社区矫正旨在帮助这些被判刑的人重新融入社会,走上改过自新的道路,减少再犯率,提高社会安全。

当前社区矫正仍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浅析社区矫正现状,对于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和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社区矫正现状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不足。

由于社区矫正工作的特殊性,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但目前社区矫正的资源配置并不合理,普遍存在着资源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是因为政府对社区矫正的投入不足,导致社区矫正机构的基础设施、人员编制、经费等方面都难以得到充分保障。

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矫正的专业人才缺乏,导致社区矫正工作的质量得不到有效提升。

二、服务不完善。

社区矫正的服务内容主要包括监管、帮助和教育等方面,但目前社区矫正的服务体系并不完善。

一方面是因为监管措施的执行不到位,导致一些矫正对象难以得到有效的监管和指导。

另一方面是因为社区矫正的帮助和教育措施不够细致、具体,很难真正帮助到矫正对象,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三、社会融合不顺。

社区矫正的最终目的是帮助矫正对象重新融入社会,但当前社会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和歧视依然存在。

一方面是因为一些社会机构和企业对矫正对象的接纳和就业存在障碍,另一方面是因为社会大众对矫正对象的排斥和歧视,导致矫正对象难以真正融入社会。

一、加强资源投入。

政府应提高对社区矫正的投入,保障社区矫正的资源配置,加大对社区矫正机构的基础设施、人员编制、经费的保障。

社区矫正机构也应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社区矫正工作的专业化和规范化水平。

二、健全服务体系。

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监管措施的执行,提高监管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加强对矫正对象的帮助和教育措施,提高矫正对象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再就业能力。

三、促进社会融合。

政府和社会应加大对矫正对象的关注和帮助,促进其真正融入社会;也要加强对社会大众的教育和宣传,消除对矫正对象的偏见和歧视,营造一个包容、和谐的社会环境。

社区矫正工作数据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数据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工作数据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教育,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社区矫正工作数据分析旨在通过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数据进行系统、科学的分析,揭示出矫正工作的亮点和存在的问题,为改进社区矫正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二、矫正人员基本情况分析通过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我们发现大多数矫正人员为男性(占比80%),年龄集中在25-35岁之间,且教育程度普遍较低。

这些人员大多来自低收入家庭,成长环境复杂,缺乏良好教育背景对其犯罪行为的形成起了不小的影响。

三、矫正人员犯罪类型分析针对矫正人员的犯罪类型进行分析后发现,盗窃和吸毒是主要的犯罪类型。

其中,盗窃案件主要涉及财产犯罪,吸毒案件主要是毒品违法行为。

此外,近年来电信诈骗和网络犯罪呈逐渐增加态势,对社会安全造成了较大威胁。

四、矫正前后再犯率变化分析社区矫正的目的在于减少再犯率。

通过分析矫正前后的再犯率变化,我们发现在接受了社区矫正的矫正人员中,再犯率明显下降。

其中,有一部分矫正人员经过矫正后能够重新回归社会,成为有贡献的公民,这一成果值得肯定。

五、矫正工作风险评估结果分析对矫正人员进行风险评估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环节。

通过对近几年风险评估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部分矫正人员存在较高的再犯风险。

这些人员往往有着严重的犯罪史和较高的再犯倾向,需要加强监管和教育,以防止再次犯罪事件的发生。

六、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问题分析在社区矫正工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如监管薄弱、矫正措施不得当、缺乏有效的帮教手段等等。

这些问题对于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产生了负面影响,需要引起重视并及时采取措施解决。

七、社区矫正工作中的亮点分析尽管社区矫正面临许多困难,但我们也要看到其中的亮点。

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一个重大的转折机会,使得部分犯罪人员能够改过自新,通过矫正和帮助重新融入社会。

这是犯罪预防和治理的一大突破。

八、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基于上述问题和亮点分析,我们提出以下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加强监管力度,提高矫正人员的再犯风险预测能力;加强矫正人员心理辅导和职业教育,为他们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推进矫正工作的信息化建设,提高矫正工作的效率和精确度。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一、引言社区矫正作为一种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在我国的刑事司法体系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它旨在通过对罪犯在社区中的监管、教育和帮扶,促使其顺利回归社会,降低重新犯罪率,维护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社区矫正的概念与发展历程(一)社区矫正的定义社区矫正,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二)发展历程我国的社区矫正工作起步相对较晚,但发展迅速。

2003 年,我国开始社区矫正试点工作。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社区矫正制度不断完善,适用范围逐步扩大,工作机制日益健全。

三、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与条件(一)适用对象主要包括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裁定假释和暂予监外执行的罪犯。

(二)适用条件1、犯罪情节较轻,有悔罪表现,没有再犯罪的危险。

2、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四、社区矫正的工作内容与方法(一)监督管理通过定期报到、走访、信息化核查等方式,对社区矫正对象的活动范围、行为表现等进行监督,确保其遵守法律法规和社区矫正规定。

(二)教育矫正开展法律知识、道德规范、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三)社会适应性帮扶提供职业培训、就业指导、临时救助等帮助,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促进其顺利融入社会。

五、社区矫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人员配备不足社区矫正工作任务繁重,但工作人员数量相对较少,难以满足工作需求。

(二)专业素质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缺乏相关的法律、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和技能,影响工作质量。

(三)社会参与度不高社会团体、志愿者等社会力量参与社区矫正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经费保障不足社区矫正工作的经费投入相对有限,制约了工作的开展和创新。

(五)部门协作不够顺畅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司法行政机关等部门之间的协作机制还需进一步完善,信息共享和工作衔接存在一定的问题。

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区矫正成为维护社会安全和预防犯罪的重要手段之一。

社区矫正是指将犯罪分子从监狱转移到社区,通过一系列的支持、监督和治疗机制,帮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尽管社区矫正在很多发达国家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很大程度上,社区矫正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

本文将对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一、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1. 法律法规:社区矫正的基础是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健全。

我国已经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矫正法》等相关法律,然而,由于法律的制定存在滞后性和不足之处,导致社区矫正的实施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

2. 机构建设:社区矫正涉及到一系列执行机构和人员的建设。

社区矫正机构的专业化程度、人员素质以及设施设备等方面的建设,直接影响社区矫正的效果。

然而,目前我国的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很多机构的设施陈旧,人员队伍素质不高。

3. 社区矫正人员:社区矫正人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们负责制定和执行矫正方案,并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督和帮助。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社区矫正人员的素质和能力存在较大差异,一些社区矫正人员对矫正对象的辅导和帮助能力不足,导致矫正工作无法取得良好的效果。

4. 矫正对象的素质:社区矫正的目的是帮助矫正对象重返社会,然而,当前我国矫正对象的素质参差不齐,有的矫正对象犯罪动机根深蒂固,缺乏对犯罪的认识和悔过之心,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二、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分析:1. 人文关怀不足:社区矫正的核心理念是帮助罪犯重返社会,重新做人。

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社区矫正缺乏对罪犯的人性关怀。

一些矫正人员缺少耐心和耐性,态度恶劣,导致矫正对象的依从性降低,矫正工作无法顺利进行。

2. 缺乏职业培训:社区矫正人员是社区矫正工作的中坚力量,他们需要具备专业的技能和知识。

然而,目前我国缺乏对社区矫正人员的全面培训和指导,导致他们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影响了矫正效果。

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分析社区矫正工作是指对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帮助,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工作,不仅能有效减少监狱负担,提高刑罚执行效率,还能为犯罪分子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改变其犯罪行为,从而实现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社区矫正工作措施及效果进行深入分析。

一、社区矫正工作的背景和意义社会发展不平衡,经济矛盾日益凸显,给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压力。

一部分人因为无法承受这样的压力而选择犯罪行为,给社会带来了严重的后果。

社区矫正工作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有效减少犯罪率,构建和谐社会。

二、社区矫正工作的措施1. 心理矫治无论是进入社区矫正阶段的罪犯,还是正在服刑阶段的罪犯,心理矫治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环节。

心理矫治既包括对罪犯进行个别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也包括对他们的家庭和社区环境进行心理矫治,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帮助。

2. 就业培训犯罪分子在犯罪前的经济状况通常是不好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缺乏社会认同感。

社区矫正工作中,就业培训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

该措施旨在帮助罪犯重新融入社会,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其就业技能,增加就业机会,从而重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 教育矫治教育矫治是社区矫正工作中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对犯罪分子进行法律教育、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罪犯的法律意识和责任心,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明确未来的方向。

4. 社区服务社区矫正工作强调的是由社区主导的监督和帮助方式。

罪犯被监管在离家最近的社区,社区服务就是帮助他们回归社区。

通过社区服务,罪犯能够与社区其他成员建立起联系,积极融入社区,改造自己。

5. 预防性监管社区矫正工作中,对犯罪分子的预防性监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一措施旨在通过对罪犯的监控和管理,预防其再次犯罪。

通过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消除罪犯的再犯意愿,保障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社区矫正工作的效果分析社区矫正工作的措施和效果是密不可分的。

社区矫正的利弊分析ppt课件

社区矫正的利弊分析ppt课件



社区矫正作为行刑社会化的一种方式,一方面使服刑 人员得到有效监管,使人们改变对服刑人员的“标签” 式看法,让社会变得更加公正、和谐 。 另一方面,社区矫正通过弱化监狱的封闭性、放宽罪 犯自由度、增加罪犯与社会的联系,促使罪犯掌握生 活技能与相关社会知识、塑造罪犯符合社会正常生活 的信念和人格,最终促成罪犯回归社会,摆脱犯罪 “标签”的影响,使他(她)能够更快、更好地融入社 会,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

(二)群众接受度差,社区矫正效果不足。 社区居民对社区矫正这一新生事物大多理解为 “判了刑不用进监狱”或“坐家庭监狱”,对 接受社区矫正的犯罪人普遍存在防范心理,认 为原来应该在监狱服刑的犯罪人转移到自己的 眼皮底下服刑,或多或少存在着担忧与不安, 认为他们会给自己正常的生活带来负面影响。 其次司法人员对社区矫正也持观望的态度,对 矫正的效果不乐观。

有利于维护被害入的合法权益 有利于与国际刑罚发展趋势接轨 能够降低犯罪率,对社会和对被害人产生一些 直接的利益 更加符合人道主义精神,有助于合理配置行刑 资源,将监狱行刑重点集中于那些高危犯罪人 和严重犯罪人

符合成本效益 — — 程序比传统监禁、 便宜节 约成本。 可以大大减少监狱人口,降低行刑 成本,较少建造监狱的支出;


(2)适用对象不平等 表现在对外籍犯、流动人口的犯罪人员,不能 适用社区矫正。同样性质的犯罪人可能因主客 观条件的限制 ,而不能同样享受社区矫正的 机会与待遇等。

(3)适用范围不一致 根据两院两高的 《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 规定,社区矫正适用范围仅限于被判决和裁定为管制、 剥夺政治权利、缓刑 、假释和监外执行的已决犯 。 然而在北京等试点地区还出现了未成年犯罪嫌疑人、 刑事被告人在刑事诉讼阶段作出暂缓起诉和暂缓判决 的未决犯;在上海等地还出现了对审前羁押的犯罪嫌 疑人通过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的方式纳入到社区矫正系 统的情况。

社区矫正效果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效果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效果分析报告一、引言社区矫正是一种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主要针对刑事犯罪分子进行监管和社会融入。

本文将对社区矫正的效果进行综合分析,旨在评估其对犯罪分子的改造和预防再犯的效果。

二、社区矫正的定义和目标社区矫正是指通过非监禁手段,将犯罪分子安置在社区进行管理和改造的刑罚执行方式。

其主要目标是促使犯罪分子认识并改变自身问题行为,重新融入社会并避免再犯为非作歹。

三、社区矫正的执行方式1. 定址矫正:犯罪分子在社区内定址居住,接受定期的面授教育和心理辅导。

2. 课业矫正:鼓励犯罪分子继续教育,提高其文化素养和就业能力。

3. 心理矫正: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帮助犯罪分子解决内心问题,提高其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

4. 就业矫正:帮助犯罪分子寻找合适的就业机会,并提供职业培训和技能提升。

5. 同侪矫正:建立积极的社区同侪关系,通过团队活动和互助交流,促进犯罪分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四、社区矫正的效果评估社区矫正的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1. 再犯率:社区矫正对于防止犯罪分子再次犯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社区矫正能有效降低犯罪分子的再犯率。

2. 社会融入度:社区矫正通过提供教育、心理等方面的支持,帮助犯罪分子更好地融入社会。

可以通过犯罪分子的就业率、婚姻状况等指标,评估社区矫正的社会融入效果。

3. 心理健康:社区矫正注重对犯罪分子的心理辅导和治疗,促进其心理健康的恢复。

社区矫正后的心理健康程度可以通过心理测评等方式进行评估。

五、社区矫正的优点和挑战1. 优点:a) 降低再犯率:社区矫正能够有效降低犯罪分子再次犯罪的概率,减少了社会危害。

b) 人性化:相较于监狱刑罚,社区矫正提供了更多的教育和康复机会,有利于犯罪分子的改造。

c) 节约成本:社区矫正相对于监狱管理的成本较低,能够更好地利用社区资源。

2. 挑战:a) 个别案例难度较大:针对一些特殊的犯罪分子,如暴力犯罪、严重经济犯罪等,社区矫正可能存在执行上的困难。

社区矫正比较分析

社区矫正比较分析

由于各 国的制度 和设置不 一致, 使得社 区矫 正有 着丰富 的 内容和 罪行轻 微 , 社会 危 害性不 大 。 更重要 的一 点就 是我们要 避免 把这 广 泛的 外延 。美 国的琼 ・ 彼得 西利 亚在提 到社 区矫 正 的多义性 些人 员作为罪 犯看 待 。 否则 , 将给我 们 的矫 正工 作带来 极大 的负
助 的拯 救活动 。
( 二) 社 区矫正 的特 点 美 国的犯罪 学家 戴维 ・ 杜 菲将社 区矫 正 的特 点 归纳为 七个
贝林 德 ・ 罗杰斯 ・ 麦 卡锡等 人认 为, 社区矫 正是 指“ 对犯 罪 方面 。后来 ,罗 杰 ・ 劳恩 将其 总结 为六个 方面 。综合 两人 的观 人 实行 的不 同类型 的非机 构性 矫正计 划” 。 玛丽琳 ・ 麦 克沙恩 等 点 , 笔 者将美 国的社 区矫 正 的特 点归纳 为 以下六 个方面 : ( 1 ) 社区
和非监 禁性 。
同社区机 构和 组织 的联 络 员 , 促进 犯罪人 的工 作安置 。 ( 6 ) 社 区
( 三) 社 区矫 正 的性质
罗 伯特 ・ 博姆 等人 认为 , 广 义上 的社 区矫 正可 以看作 是 “ 在 矫 正工作 人员应 及 时向法 庭报 告犯罪 人的进 步情 况。 看守所 和监狱 之外 , 监督 犯罪入 并向他们 提供服 务的一个矫 正领
见》 ( 以下称 《 意 见》 ) 。 在该 《 意见》 中, 社 区矫 正是这样 定义 的 : 社 社 区矫 正中获得监 禁方式 所不 能得到 的帮 助和服 务, 甚至 能够和 区矫 正是非监 禁刑 罚执行方 式, 是指将 符合法 定条件 的罪犯置 于 家人 生活在 一起 得到 自己父母 的关怀 。这 对于 不 良行 为人 的改 社 区内 , 由专 门 的国家机 关在 相关 社会 团体、 民间 组织和社 会志 造及 以后 的融入 社会 都是 非常 有利 的 。服 务性 的体现 是 多方面 包括心 理咨询 、 精神健 康治疗 、 戒毒 戒酒和联 系工作等 各个方 愿者 的协助下 , 在判 决、 裁 定或决定确 定的期 限内 , 矫 正其 犯罪心 的 ,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情况汇报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情况汇报

社区矫正调查评估情况汇报近年来,社会治安形势日益严峻,犯罪率不断上升,社区矫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全面了解社区矫正的实际情况,本文对社区矫正工作进行了调查评估,并就相关情况进行汇报。

一、社区矫正对象基本情况。

根据调查,社区矫正对象主要包括刑满释放人员、假释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

其中,刑满释放人员占比最高,占社区矫正对象总数的60%以上。

假释人员和社区服刑人员分别占比20%左右。

社区矫正对象中男性居多,女性占比较低,年龄集中在25-45岁之间。

二、社区矫正工作开展情况。

社区矫正工作主要包括心理矫正、职业矫正、教育矫正等多方面内容。

调查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在心理矫正方面做得较好,有专业心理医生对矫正对象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

职业矫正方面,一些社区矫正机构开设了技能培训班,帮助矫正对象学习一门技术,提高就业能力。

但在教育矫正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部分矫正对象缺乏良好的教育背景,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支持。

三、社区矫正工作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中发现,社区矫正工作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资源不足、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等。

首先,社区矫正机构的资源配置不均衡,一些基层社区矫正机构缺乏专业人才和必要的设施设备。

其次,一些社区矫正机构的管理不够规范,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导致矫正工作的效果不佳。

同时,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不到位,一些矫正对象违规行为频发,对社会安全造成一定影响。

四、改进社区矫正工作的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一是加大对社区矫正工作的投入,加强基层社区矫正机构的建设,提高资源配置水平。

二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是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的社区矫正对象档案管理系统,加强对矫正对象的跟踪和监督。

结语。

社区矫正工作是维护社会治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

通过本次调查评估,我们全面了解了社区矫正工作的实际情况,发现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分析报告社区矫正是一种针对犯罪分子的再教育措施,旨在降低他们再次犯罪的风险,提升社会安全性。

然而,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区矫正的有效性。

本文将对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一、再犯率概况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率是衡量社区矫正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再犯率高意味着社区矫正措施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无法真正帮助犯罪分子重返社会。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五年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令人担忧。

二、再犯原因分析1. 缺乏心理辅导:部分社区矫正对象在犯罪过程中受到心理因素的影响,然而社区矫正缺乏相关心理辅导服务,难以解决他们的心理问题,从而再次滋生犯罪行为。

2. 重新融入社会困难:社区矫正对象在服刑期间与社会脱节,重返社会后面临人际关系、就业等方面的困难。

缺乏合适的社会支持和职业培训,使他们再次陷入违法的境地。

3. 矫正措施不完善:部分地区的社区矫正手段单一,不能满足不同犯罪分子的需求。

过于简单的监管措施可能导致他们产生抵触情绪,培养不良的心态。

三、心理辅导加强针对社区矫正对象心理问题,社区矫正机构应加强心理辅导服务。

通过心理咨询和心理洗脑等形式,帮助他们摆脱犯罪心态,重新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从而降低再犯率。

四、社会融入支持为了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更好地融入社会,相关部门应加强社会支持。

例如,提供就业指导和职业培训,为他们提供稳定的工作机会,减少再次犯罪的机会。

同时,建立社区矫正对象关爱志愿者团队,提供日常生活和法律援助,给予他们真实的关心和支持。

五、多元化矫正措施社区矫正需要根据不同犯罪分子的特点采取多元化的矫正手段。

除了传统的监管措施外,可以引入电子脚环监控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增加矫正措施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同时,可以通过开展文化艺术活动、安置康复中心等形式,提供更多的矫正选择。

六、加强监督管理加强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监督管理是降低再犯率的重要手段。

社区矫正机构应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定期评估矫正对象的改造情况,并在必要时进行跟踪和指导。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社区矫正是社区治理的一项重要举措,旨在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和再教育,使其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再犯率。

社区矫正分析报告将探讨社区矫正的有效性、问题以及应对措施。

首先,社区矫正在改造犯罪分子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通过文化教育、心理疏导、技能培训等方式,帮助犯罪分子重新树立自我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提升其自我管理和适应能力,从而减少再犯行为。

社区矫正强调的是整个社区的参与,这为犯罪分子提供了一种积极的社会环境,帮助他们摆脱罪恶环境的影响,重建新生活。

其次,社区矫正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社区矫正资源有限,导致无法满足所有犯罪分子的需求,使得矫正效果受到限制。

其次,社区矫正的监管力度相对较弱,容易出现脱管和再次犯罪的情况,这需要更加完善的监管机制和系统。

再者,社区矫正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犯罪分子设计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单一的矫正模式可能无法满足所有犯罪分子的需求,从而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面对以上问题,应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加强社区矫正工作。

首先,加大对社区矫正资源的投入,提高矫正机构的建设和管理水平,确保能够满足犯罪分子的需求。

其次,完善社区矫正的监管机制,加强对犯罪分子的日常监督,防止再次犯罪的发生。

再者,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针对不同类型的犯罪分子进行分类矫正,提高矫正效果。

此外,社区矫正还需要与其他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矫正模式。

例如,结合职业培训和就业机会,帮助犯罪分子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融入。

通过社区警务和社区组织的有效合作,加强社区矫正的宣传和教育工作,培养社区的法治观念和共同责任感。

综上所述,社区矫正在改造犯罪分子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为了提高社区矫正的效果,我们应加大资源投入,完善监管机制,制定个性化的矫正方案,并与其他社会资源进行整合,形成多元化的矫正模式。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社区矫正的目标,减少犯罪的发生。

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

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及问题分析一、引言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下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以解决罪犯重新融入社会,减少刑罚执行成本等为旨役。

本文将针对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

二、社区矫正的基本现状1. 社区矫正的定义与任务社区矫正是一种在社区环境下对罪犯进行法制教育、心理疏导等手段的刑罚执行方式。

其主要任务包括帮助罪犯改正错误,提供再教育机会,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2. 社区矫正的工作方式社区矫正以社区为基础,融合法律、心理、教育等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个别辅导、工作机会安排、教育培训等方式,帮助罪犯恢复正常的社会功能。

3. 社区矫正的发展现状在中国社区矫正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刑满释放人员监管、刑罚替代实施和刑罚缓刑执行”等模式。

不少地区设立了社区矫正机构,为罪犯提供康复教育、就业培训、心理咨询和康复医疗等服务。

4. 社区矫正的成果与评估通过社区矫正,一些罪犯得以重返社会,成为有益国家和社会的公民。

社区矫正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监狱的压力,降低了刑罚执行的成本。

同时,社区矫正的好坏也是制度完善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三、社区矫正存在的问题1. 社区矫正设施不完善社区矫正仍面临设施不完善的问题,不同地区的社区矫正中心的大小、设备、服务质量差异较大,有的地区甚至没有设立矫正机构,导致其功能发挥不到位。

2. 社区矫正的监管和管理不到位一些社区矫正机构缺乏专业人员,不足以提供有效的矫正辅导和服务,监管和管理机制也有待加强。

另外,一些罪犯面临社区矫正期间的再次犯罪风险,需要加强对其的监管和管理。

3. 社会认知不足社区矫正在社会上的认知度较低,公众对于社区矫正的认识主要来自于媒体报道,这种片面的认知容易导致歧视和不公平对待,使得社区矫正工作面临更大的困难。

4. 社区矫正的刑罚替代效果有限尽管社区矫正被视为一种刑罚替代方式,但实际执行中存在刑罚替代效果有限的问题。

一些罪犯在社区矫正期间并未真正改变,仍保持犯罪思维,容易再次犯罪。

社区矫正环境比较分析

社区矫正环境比较分析

1 2万人 左右 ; 果 以缓 刑考 验 期 和假 释考 察 期平 均 如
为 2年计算 , 那么 , 在社会上的缓刑犯和假释犯总数
为 2 人 左右 , 同一 时期被 监 禁 的罪犯 为 10万 5万 而 5 人 左 右 , 狱犯 人 占非 监禁 罪 犯 的 60 监 0 %左 右 。3由 _
而要 想 建立起 成 熟的社 区矫 正制度 , 就要 审视 自己的不 足并 不断 弥补 这 些不足 。
[ 关键词]社 区矫正; 软件环境 ; 硬件环境 [ 中图分类号] 94 [ D1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17 — 55 20 )4— 0 8 0 ) 63 5 9 (06 0 07 一(5 纵观世界刑罚发展 的历史 , 大致可以划分为三 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 以死刑、 肉刑和流放刑为主 , 这
[ 收稿 日期 】2 0 一1 7 0 5 l- 0

( 理论背景——“ 一) 轻轻重重” 的刑事政 策 当前 , 界各 国 的刑事政 策 呈现 出“ 世 轻轻 重 重 ”
[ 作者简介]冯殿 美(9 8一) 男 , 14 , 山东枣庄人 , 东大学法学 院教授 , 士生导 法学。 l
阶段反映了奴隶 时代 和封 建时代刑罚结 构的特
点。第二阶段是以监禁刑为中心 的时代 , 这一阶段
基 本上 反映 了资本 主义社 会初 期 和 中期 刑罚 结构 的
此可见, 国的刑罚 方式已经远远落后于世界 的脚 我 步。但近两年来 , 无论是学术界还是司法领域 , 都给
予社 区矫 正 以足够 的讨 论和 重视 , 0 3年 7月 由最 20 高人 民法 院 、 高 人 民检察 院 、 安 部 、 最 公 司法部 联 合

与监禁刑相 比, 社区矫正拥有诸多优点, 例如可

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及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及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工作的机制及效果分析一、社区矫正概述社区矫正是指利用社会力量,采用命令与协议等多种形式对罪犯进行改造、监督和帮助,使其重新融入社会的一种刑罚执行方式。

社区矫正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罪犯再次犯罪,提高社会安全水平,并促进罪犯的心理和道德正常化。

社区矫正工作通常包括社区矫正监管、矫正教育和矫正帮扶等内容。

社区矫正始于20世纪60年代,起初是由美国先行开展的。

30年来,社区矫正围绕预防犯罪、降低犯罪率展开,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社区矫正是现代刑罚执行范畴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际刑罚执行的重要形式。

目前,许多国家已经将社区矫正作为重要的刑罚执行方式。

二、社区矫正的机制(一)社区矫正监管机制社区矫正监管是社区矫正的核心工作之一,也是社区矫正的基本形式。

社区矫正监管的主要任务是对罪犯进行严格的日常管理,包括规定所居住的社区,确立监管分工、定期检查罪犯情况、定期召开监管会议等。

监管人员应当密切关注罪犯个人情况、社会发展状况、方案实施情况等,及时了解罪犯的心理变化和行为动态,对罪犯进行及时的帮助和教育。

(二)社区矫正教育机制社区矫正教育是社区矫正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目的是以相关知识为基础,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手段,对罪犯进行教育,帮助罪犯重视法律法规,形成规范的行为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实现心理和行为的正常化。

社区矫正教育主要包括个人因素教育、社会责任教育等内容。

在个人因素教育中,应对罪犯进行基本心理教育、身体健康教育、职业技能教育等。

在社会责任教育中,应强化罪犯对社会的责任感和法律意识,通过法律知识教育等方式,提高罪犯参与社会活动的意识和能力。

(三)社区矫正帮扶机制社区矫正帮扶是社区矫正的另一种方式,其目的是通过帮助罪犯解决生活中的困难,鼓励罪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提高罪犯的生活品质,增强罪犯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其自身素质。

社区矫正帮扶的主要内容包括医疗卫生、生活援助、教育培训等方面。

在医疗卫生方面,可以为罪犯提供免费体检、治疗服务、咨询服务等,保障罪犯的身体健康。

社区矫正对象改造成果分析与复查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改造成果分析与复查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改造成果分析与复查报告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对犯罪分子实施法定刑期未满的监督、处罚和改造措施。

社区矫正对象指的是已被判刑并判决执行的犯罪分子。

社区矫正的目的是通过一系列具体的改造措施,使犯罪分子能够重新融入社会,摆脱罪犯身份,重塑正常的社会行为。

二、社区矫正对象改造成果分析1. 改造对象数量根据最近一次统计数据显示,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呈稳定增长趋势。

这说明社会对犯罪分子改造的需求日益迫切,同时也反映出社区矫正制度的有效性。

2. 改造方案的实施情况社区矫正改造方案包括思想矫治、教育培训、职业技能提升等多个方面,通过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全方位的帮助。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改造方案的实施情况良好,大多数矫正对象积极参与改造活动,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3. 改造效果评估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效果需要经过严格的评估和复查。

评估指标主要包括犯罪率、再犯率、就业率等多个方面。

经过统计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社区矫正对象的改造效果整体较好,犯罪率和再犯率相对下降,就业率相对提高。

4. 建设与改进社区矫正改造工作需要不断建设与改进,以适应不同时期的社会需求。

需要完善社区矫正制度,提高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此外,也需要增加对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辅导和社会支持,鼓励他们积极融入社会。

三、复查报告1. 符合改造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数量根据复查结果显示,符合改造条件的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占总数量的75%。

这些对象在社区矫正过程中,表现出积极的改造态度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

2. 改造效果评估经过复查,改造效果评估结果显示,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率相对下降了30%,再犯率相对下降了15%,就业率相对提高了20%。

这表明社区矫正改造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3. 工作亮点和问题复查报告中也指出了社区矫正改造工作的亮点和问题。

亮点包括改造方案的科学性和实施效果,以及对矫正对象的全方位帮助。

问题则主要集中在改造方案的个性化和社会支持的不足。

社区矫正措施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措施效果分析

社区矫正措施效果分析一、背景介绍社区矫正是一种常见的刑罚执行方式,旨在通过社区监督和矫治手段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促使其重新融入社会。

本文将分析社区矫正措施的实施效果。

二、社区矫正的目标社区矫正的根本目标是预防犯罪,保护社会安全。

与传统监狱刑罚相比,社区矫正注重个体化矫治和社会融合,通过改变罪犯的犯罪态度和行为,防止其再次犯罪。

三、措施种类社区矫正的措施包括监管和矫治两个方面。

监管方面主要包括居住监管、行为监管和技术监管等措施;矫治方面采取的主要是心理矫治、教育矫治和工作矫治等手段。

四、监管与矫治的作用社区矫正中的监管措施可以有效地限制罪犯的自由,并且监控他们的行为,避免他们再次犯罪。

矫治措施则注重于改变罪犯的心理状态和价值观念,通过教育和心理辅导等方式引导罪犯走向正确的道路。

五、实施效果分析社区矫正在预防犯罪方面具有一定的效果。

首先,监管措施能够实时监控罪犯的行为,遏制其再次犯罪的欲望。

其次,矫治措施能够改变罪犯的犯罪态度和行为模式,使其意识到犯罪的危害性,增强对法律的敬畏。

六、存在的问题社区矫正措施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监管力量不足,监管人员难以对大量的罪犯进行有效的监管。

其次,矫治手段有限,社区资源有限,无法满足罪犯的多样化需求。

此外,一些罪犯由于缺乏自觉性,对矫正措施抱有抵触心理,将其视为“软刑”,导致矫正效果不佳。

七、改进措施为了更好地发挥社区矫正的作用,应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加强监管力量,增加监管人员数量和质量,提高监管效能。

其次,加大矫治手段的多样化和个性化,根据罪犯的特点和需求制定相应的矫正方案。

此外,应推动社会各界对社区矫正的认识和支持,为罪犯的社会融合提供更多的机会和资源。

八、国际比较与国际上相比,我国的社区矫正事业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等已经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社区矫正体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们可以借鉴其经验,加强我国社区矫正事业的发展。

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分析社区矫正是针对犯罪行为进行惩罚和改造的一种法律手段,旨在通过社区的监管和帮助,使罪犯能够重新融入社会。

然而,在不同地区,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和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对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进行分析,并探讨其中的原因和解决方案。

一、社区矫正对象数量差异社区矫正对象的数量在不同地区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一方面,一线大城市社区矫正对象数量相对较大,主要原因是犯罪率高,居民相对密集,社会环境复杂,犯罪行为相对频发;另一方面,经济相对欠发达的农村地区也有一定数量的社区矫正对象,这可能与地区经济条件差、教育水平低、社会融入度不高等因素有关。

二、社区矫正对象特征差异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征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一般来说,大城市的社区矫正对象相对年轻,犯罪类型涉及范围广,可能包括盗窃、抢劫、贩毒等多种犯罪行为。

而农村地区的社区矫正对象主要是因盗窃、伤害等犯罪行为被判处矫正,其年龄较大,教育程度相对较低。

三、地区差异背后的原因1.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的重要因素。

经济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就业机会不足,人们脱离社会和法律的约束的可能性较高。

2.教育水平和家庭背景教育水平和家庭背景也是导致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的重要原因。

教育水平低的地区,对法律的认识和法治观念普及较少,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同时,家庭背景的差异也会导致社区矫正对象的差异,家庭教育不善和家庭矛盾等问题可能使一些人走上犯罪道路。

四、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的措施1.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在社区矫正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开展各类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居民对法律的认识和法治观念,减少犯罪行为的发生。

2.优化地区经济发展环境要从根本上解决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需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

优化地区经济发展环境,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机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3.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加强家庭教育和社会支持对于预防和减少社区矫正对象地区差异具有重要意义。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情况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情况分析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情况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犯罪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扮演着维护社会安全和促进犯罪分子改造的重要角色。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十个小节来分析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情况。

第一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特征社区矫正对象通常具有一些共同的特征。

首先,他们大多是非法获得财物的行为,如盗窃、抢劫等。

其次,有些人会因毒品滥用或酗酒行为被判处社区矫正。

还有一部分是由于伤害他人生命或财产造成严重后果而被社区矫正机构监管。

第二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原因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往往是由于多种因素造成的。

其中,社会环境的影响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例如,父母的教育方式、同伴的影响以及社会地位的压力等,都可能导致个体选择犯罪。

此外,经济压力、精神健康问题等也是导致犯罪行为的重要原因。

第三部分:社区矫正措施对犯罪行为的影响社区矫正作为一种刑罚执行方式,其目的是通过改造社区矫正对象,减少他们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研究表明,社区矫正对于降低犯罪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经过一段时间的矫正,大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倾向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从而减少了再次犯罪的可能性。

第四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预防为了减少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我们必须从源头上加以预防。

首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父母应该以身作则,正确引导孩子,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其次,社会应该提供更多的工作机会,减轻家庭的经济压力。

同时,加强对毒品滥用和酗酒行为的预防和治疗也至关重要。

第五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再犯问题尽管社区矫正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再犯问题依然存在。

这主要是由于社区矫正措施的不完善以及社会对于犯罪分子的歧视和排斥所导致的。

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改善社区矫正措施,提供更好的康复机会,同时加强对犯罪分子的社会融入工作。

第六部分: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社区矫正对象的心理状况对于矫正效果有着重要影响。

犯罪分子往往具有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如自卑、焦虑等。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行为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行为分析报告

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行为分析报告社区矫正是针对违法犯罪分子进行刑罚执行的一种方式,传统的监狱模式过于强调惩罚,而社区矫正则更注重对犯罪分子进行改造和再教育。

在这个过程中,对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进行分析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全面了解犯罪行为的特征和原因,才能制定有针对性的矫正计划,提高矫正成效。

一、犯罪行为的种类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种类繁多,主要包括财产犯罪、暴力犯罪、毒品犯罪、侵犯人身权益犯罪等。

财产犯罪主要指盗窃、抢劫等行为,暴力犯罪则包括故意伤害、杀人等行为,而毒品犯罪则是指非法持有、贩卖毒品的行为。

侵犯人身权益的犯罪行为包括强奸、诈骗等行为。

社区矫正对象通常同时涉及多个犯罪行为,因此针对不同的犯罪行为采取相应的矫正方式十分重要。

二、犯罪行为的背后原因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并非偶然产生,它们往往有一定的原因和背景。

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是犯罪行为背后的重要原因。

社会因素主要包括社会不公平、经济压力过大等,家庭因素则包括家庭不和谐、缺乏父母关爱等,个人因素则包括心理问题、性格缺陷等。

了解社区矫正对象犯罪行为背后的原因,有助于制定针对性的矫正计划,提高矫正效果。

三、犯罪行为的危害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给社会和个人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犯罪行为破坏了社会的安宁和秩序,造成了经济和财产的损失,严重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同时,犯罪行为也给个人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可能导致被害人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伤害,对犯罪分子本人的生活和社交产生长久的影响。

四、犯罪行为的个案分析通过对社区矫正对象不同个案的犯罪行为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一些共同点和规律。

个案分析可以突出犯罪行为的特点、过程和影响,为矫正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

例如,某个财产犯罪的个案分析可以揭示出该犯罪行为的作案手段和模式,从而提醒社区矫正人员加强对此类犯罪的预防和矫正。

五、犯罪行为的预警标志社区矫正对象的犯罪行为常常有一些预警标志,如果能够提前发现并及时干预,有可能避免犯罪行为的发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矫正比较分析摘要国外的社区矫正从1899年美国伊利诺斯州少年法庭的建立算起已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其理论和实践较为成熟。

我国的社区矫正起步较晚。

认真研究国外的社区矫正并与我国的情况作比较分析,是推动我国社区发展的良好途径。

由于社区矫正内容丰富,本文选取社区矫正的概念、形式和立法模式这三个较为重要的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关键词社区矫正概念立法比较分析作者简介:李建,兰州大学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92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3)01-186-02一、社区矫正(一)概念界定社区矫正(community corrections)是一个重要的学术用语。

由于各国的制度和设置不一致,使得社区矫正有着丰富的内容和广泛的外延。

美国的琼·彼得西利亚在提到社区矫正的多义性时,曾指出社区矫正是一个有点含糊的概念。

它是一种法律状态、一类监禁替代措施、一种服务提供机制和一种组织实体。

我们可以认为这是广义上的社区矫正。

相对而言,狭义的社区矫正主要是指缓刑和假释这两种刑事制裁。

国外不同的学者和机构对社区矫正有着不同的理解。

总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贝林德·罗杰斯·麦卡锡等人认为,社区矫正是指“对犯罪人实行的不同类型的非机构性矫正计划”。

玛丽琳·麦克沙恩等人认为,社区矫正是指“描述那些对在州监狱中监禁的犯罪人提供替代措施的刑罚”。

从这两个定义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学者都共同强调了一点,那就是社区矫正的非监禁性。

美国矫正协会认为,社区矫正是通过提过制裁和服务来促进公共安全的司法制裁制度的组成部分,被害人和被告人都不被监禁。

可以看出,该协会认为社区矫正有这样三个特点:制裁、服务和非监禁性。

罗伯特·博姆等人认为,广义上的社区矫正可以看作是“在看守所和监狱之外,监督犯罪人并向他们提供服务的一个矫正领域。

正是基于这一点,人们往往把社区矫正与非机构性矫正同等看待。

从罗伯特的定义中,我们可以看出社区矫正具有非监禁性的特点。

在国内,2009年9月2日,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联合下发了《关于在全国试行社区矫正工作的意见》(以下称《意见》)。

在该《意见》中,社区矫正是这样定义的:社区矫正是非监禁刑罚执行方式,是指将符合法定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的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民间组织和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的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该定义与2003年7月10日下发的《关于开展社区矫正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称《通知》)中对社区矫正的定义没有本质的区别。

从这个定义中可以看出,我们对社区矫正强调两点:非监禁的行刑方式和对犯罪人提供帮助。

上述定义中大都将在社区进行矫正的人员称为“犯罪人”,只有美国矫正协会使用了“被告人”取而代之。

笔者认为,把在社区进行矫正的人员称为“犯罪人”甚为不妥。

我们之所以将这些人员没有放在看守所和监狱,而是放在社区矫正。

是因为这些人员罪行轻微,社会危害性不大。

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要避免把这些人员作为罪犯看待。

否则,将给我们的矫正工作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

所以,笔者在本文中更愿意使用“不良人员”,以免给其贴上罪犯的标签。

综合以上各种观点,我们可以将社区矫正作如下定义:社区矫正是指在社区对不良人员给予一定惩罚和贴心帮助的拯救活动。

(二)社区矫正的特点美国的犯罪学家戴维·杜菲将社区矫正的特点归纳为七个方面。

后来,罗杰·劳恩将其总结为六个方面。

综合两人的观点,笔者将美国的社区矫正的特点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1)社区矫正具有创新性。

创新主要表现在社区矫正的适应性、灵活性或有效性;(2)犯罪人应提供矫正计划中规定的服务;(3)社区矫正要求地方政府做出努力并发展一批地方支持者。

社区矫正只有与地方政府很好地合作才能更有效果和效率;(4)社区矫正管理者有权监视犯罪人的行为,并要求犯罪人遵守缓刑条件;(5)社区矫正计划包含了介绍和安置服务。

专业人员和其他人员充当不同社区机构和组织的联络员,促进犯罪人的工作安置。

(6)社区矫正工作人员应及时向法庭报告犯罪人的进步情况。

(三)社区矫正的性质结合社区矫正的起源和特点,笔者认为,社区矫正的性质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1)非监禁性。

与看守所、监狱等监禁设施相对,非监禁性是社区矫正的首要性质。

正是其非监禁性才决定了社区矫正的其他性质。

(2)服务性。

服务性主要体现在改造和帮助等方面。

这是社区矫正的根本性质。

不良行为人能够从社区矫正中获得监禁方式所不能得到的帮助和服务,甚至能够和家人生活在一起得到自己父母的关怀。

这对于不良行为人的改造及以后的融入社会都是非常有利的。

服务性的体现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咨询、精神健康治疗、戒毒戒酒和联系工作等各个方面。

(3)改造性。

改造性是社区矫正的另外一个重要性质。

不良行为人经过社区矫正能够改正不良行为并成为一个守法的良好公民。

这是社区矫正的中心任务,也是社区矫正的重要性质。

改造性是通过非监禁性和服务性来体现的,而非监禁性和服务性的目的正是改造性。

三者之间是手段和目的的关系。

二、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在美国,除了被判处缓刑和假释的人员外,未成年人身份犯罪也是社区矫正的对象。

如逃学,小偷小摸,恶意破坏,离家出走,不正当行为,结交少年犯罪朋友,使用亵渎语言,饮酒吸烟,违反宵禁令,不服从父母、老师和监护人的管教,不服从管理人员的管理以及懒惰、放荡和猥亵等。

在英国、澳大利亚等其他国家和地区,有这些不良行为的人员同样也是社区矫正的对象。

在最高人民法院等单位下发的《通知》和《意见》中,明确指出社区矫正的对象为“罪行较轻、主观恶性较小、社会危害性不大的罪犯或者经过监管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的罪犯”以及“不需要、不适宜监禁或者继续监禁的罪犯”。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五类人员:(1)被判处管制的;(2)被宣告缓刑的;(3)被暂予监外执行的,具体包括:有严重疾病需要保外就医的、怀孕或者正在哺乳自己婴儿的妇女、生活不能自理,适用暂予监外执行不致危害社会的;(4)被裁定假释的;(5)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虽然有些学者对社区矫正的对象包括被暂予监外执行的人员和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人员存有疑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我国的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的范围过于狭窄,没有将不良行为人员纳入进去。

笔者认为,在今后有关社区矫正的立法中,应该把这类人员纳入矫正的对象中。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如果这些不良行为的少年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和矫正,那么他们的未来也就会向犯罪的一边倾斜。

我们要争取利用社区矫正的有效手段,在社会热心团体和人士的帮助下,及早给予他们应有的帮助。

三、社区矫正的形式(一)国外情况在国外,不同的国家和地区的社区矫正形式不尽相同。

国外的社区矫正种类繁多,社区矫正在整个刑罚执行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笔者选择了美国、加拿大、德国和澳大利亚四个国家做说明。

这四个国家的社区矫正的具体形式见下表:(二)国内情况我国《刑法》第三十八条规定,对判处管制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第七十六条规定,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第八十五条规定,对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限内,依法实行社区矫正。

可以看处,我国基本立法规定对被判处管制、宣告缓刑和被假释的犯罪分子依法实行社区矫正,即社区矫正的形式有管制、缓刑和假释。

对比国外的情况,我国的社区矫正形式过于狭窄。

这与我国还没有一部专门的有关社区矫正的法律有关。

另外,种类不多的社区矫正形式将直接导致在实际的刑事执行中,非监禁刑所占的比例非常之少。

在理想的状态下,非监禁刑所占的比例应与监禁刑所占的比例基本持平或者稍微高些。

这样整个刑事执行体系才会达到动态的平衡。

四、社区矫正立法(一)国外情况1973年,美国明尼苏达州通过了世界上第一部《社区矫正法》。

截止到1995年,已有18州通过了类似的法律。

纵观各国,社区矫正的立法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1)基本法律。

许多国家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都对缓刑和假释作了较为详细的规定。

例如,《法国刑法典》和《法国刑事诉讼法典》对于缓刑的适用条件、考验期和在考验期限内应遵守的义务都有具体的规定。

(2)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

很多国家都有专门的社区矫正法律。

芬兰在1996年12月制定了《芬兰社区服务法》。

在澳大利亚,还有专门的法律对社区矫正所涉及的具体领域作了规定。

比如1997年的《儿童社区服务令法》和1993年的《社区服务投诉、审查和监视法》。

(二)国内情况我国的社区矫正在新修订的《刑法》中作了明确的规定。

可以说,这为下一步的社区矫正法的制定迈出了一大步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国内关于社区矫正立法的模式主要有以下两种观点:(1)制定专门的社区矫正法。

从其他国家的立法经验和实践来看,这种模式是大有裨益的。

国内的许多学者也都支持这种观点。

社区矫正是一项庞大的综合性工程,涉及司法系统的各个部门以及儿童福利机构、社区机构和热心人士及团体,而且社区矫正的形式丰富,多种多样。

故社区矫正不是一两个司法解释或行政文件所能解决的。

在我国现阶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转变,未成年犯罪在一定范围内有所上升。

这更加彰显出制定社区矫正法的急迫性。

(2)第二种观点认为要将监禁矫正和社区矫正(非监禁矫正)整合在一部法律中,制定一部刑事执行法。

这样刑事实体法、刑事程序法和刑事执行法就会形成一个系统的体系。

笔者认为这种作法有利有弊。

好的方面是将相关内容整合在一起可以避免零散立法。

不好的方面是掩盖了社区矫正的重要性。

在美国,2000年同期非监禁的犯罪人数是监禁人数的2.36倍。

我国2000年的缓刑适用率仅为15.85%,假释人数为23550人,仅占监禁刑的1.63%。

与西方国家相比,社区矫正的重要性远远没有得到体现。

五、结语社区矫正虽然产生于国外,但其设立的宗旨、形式和立法模式是可以拿来使用的。

非监禁刑是社会发展的趋势,我们要积极吸收国外好的做法。

但是,在借鉴的同时,更要关注我的司法环境和具体国情,以建立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完善的社区矫正制度。

参考文献:[1]吴宗宪.社区矫正比较研究.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2]刘志伟,何荣功,周国良.社区矫正专题整理.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0.[3]张建明.社区矫正理论与实务.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8.[4]玛格丽特·k.罗森海姆,等著.高维俭择.少年司法的一个世纪.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