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文言现象小结共19页
《论语》十二章讲析(最新)
《论语》十二章讲析第一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学(学习)而(表顺承)时(按时(名词作状语))习(复习)之,不亦(也是)说(同“悦”)乎?有朋(志同道合)自(从)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了解)而(表转折关系:但是)愠(生气)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按时复习,不是很愉悦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的吗?人们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生气,不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吗?”(二)课文探究:第1句讲:学习方法;第2句讲:学习的乐趣;第3句讲:个人修养第二章(一)分析文义曾子曰:“吾(我)日(名词作状语:每天)三(多次)省(反省)吾身:为(替)人谋(谋划,出主意)而(表转折关系:但是)不忠乎?与朋友交而(表转折关系:但是)不信(诚信)乎?传(传授的知识)不习乎?”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有没有替人家谋虑但是不真诚尽心呢?有没有和朋友交往却不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二)课文探究本章强调治学的人重视品德修养第三章(一)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通“又”,用在整数和零数之间)五而(表顺承)志于学,三十而立(独立),四十而(表顺承)不惑(迷惑),五十而(表顺承)知天命(自然规律),六十而(顺承)耳顺,七十而(表顺承)从心所欲,不逾(超过)矩(规范)。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自立于世,四十岁掌握了知识,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了解并顺应了自然规律,六十岁就能听得进去不同意见(对各种言论能明辨是非),到七十岁才可以随心所欲,又不会超出规矩。
(二)课文探究1,本章是孔子自述他学习和提高修养的过程。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拓展: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详解
《论语》十二章详解第一章学而章解:孔子说:“学习了知识并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与我探讨学问),不也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而自己又不生气发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1.你如何理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学”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把“学"与“习”统一起来。
学了知识,时常去复习它,这是愉快的事.2.第一章叙述了什么内容?第一章主要谈学习的方法和做人的涵养。
“时习”是学习方法;“有朋自远方来"是学习乐趣;“人不知而不愠”是为人态度。
第二章吾日三省吾身章解: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1。
第二章语言有什么特点?用了三个疑问句,形成排比句式,同时加强了语气。
“吾日三省吾身"总述本段内容,下文是反省的内容。
曾子从三个方面反省、检查自己:诚实、诚信、学习。
2.“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从这句话你可以看出什么?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面的要求非常严格,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讲究尽全力.第三章吾十有五而志于学章解: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立志学习,三十岁能有所成就,四十岁遇事就不迷惑,五十岁懂得了什么是天命,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才能达到随心所欲,又不会越过法度。
孔子在这一章中阐明了什么道理?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到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在这一阶段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境界。
第四章温故而知新章解: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这样的人就可以做老师了.”“知新"的含义是什么?“知新"包含两层意思:第一是得到新的体会,即认识的加深;第二是领悟到新的内容,即知识的扩展。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拓展: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语》十二章,是其精华部分,主要谈求知和修养,学习之后用来指导自己的言行。
教学的重点是背诵、翻译、理解课文内容,解决的关键是熟读成诵,精讲重点文言词汇帮助学生理解。
论语十二章 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练习一、文学常识填空1.《论语》是的经典著作之一,由编撰而成。
它以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
《论语》共二十篇。
与、、并称“四书”。
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时期人,春秋末期的、、,思想的创始人。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
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
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不亦说乎()不愠()三省吾身()传不习乎()不惑()不逾矩()()不思则罔()不学则殆()一箪食()曲肱而枕()()()好之者()笃志()三、解释加点词语1. 学而时习之()2.有朋自远方来()3.人不知而不愠()()4.不亦君子乎()5.吾日三省吾身()()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7.传不习乎()8.三十而立()9.四十不惑()10.不逾矩()()11.温故而知新()()12.学而不思则罔()13.思而不学则殆()14.可以为师矣()()()15.人不堪其忧()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18.饭疏食饮水()()()19. 曲肱而枕之()()20.不义而富且贵()21.于我如浮云()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23.择其善者而从之()24子在川上曰()25.逝者如斯夫()()26.不舍昼夜()27.三军可夺帅也()28.匹夫不可夺志也()29.博学而笃志()30.切问而近思()()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五、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可以为师矣()2.而:人不知而不愠()温故而知新()3.知:人不知而不愠()六、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七、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4.当别人不了解自己、误解自己时,孔子提出不要焦虑:5.孔子赞叹颜回安贫乐道的高尚品质的句子是:6.孔子在《述而》篇中论述君子对富贵的正确态度是:7.唐太宗有一句名言“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
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论语>十二章的文言知识点,超有趣!》嘿,同学们!你们知道《论语》吗?这可是一本超级厉害的书!今天咱们就一起来瞅瞅《论语》十二章里那些有趣的文言知识点。
先来说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面的“说”字,可不是咱们平常说的“说话”的“说”,而是“悦”,高兴、愉快的意思。
哎呀,这就好比你学会了骑自行车,每次骑的时候都觉得特别开心,是不是很像?“吾日三省吾身”,这里的“三”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数字三哦,而是多次的意思。
就像你每天不是只检查一次书包,而是好多次,担心有没有落下东西,对不对?还有“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故”是学过的知识,“新”是新的理解和体会。
这就好像你重新整理旧玩具,突然发现能把它们拼成新的样子,多惊喜呀!“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罔”是迷惑而无所得,“殆”是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这就像你光跑步不看路会迷路,光看路不跑步就到不了目的地,是不是很形象?“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好”是喜爱,“乐”是以……为快乐。
就像吃蛋糕,喜欢吃的人不如觉得吃蛋糕很快乐的人享受得更多!“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里的“三”也是指多个,不是正好三个人。
这就像在花园里,总能找到比自己漂亮的花朵,从它们身上学到美在哪里,对吧?“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逝者”指流逝的时光。
时光就像哗哗流淌的河水,不停地向前,一刻也不停歇,多让人感慨啊!“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三军”是军队,“匹夫”是普通人。
这就好像军队能被抢走将领,但一个普通人坚定的志向谁也夺不走!同学们,《论语》十二章里的文言知识点是不是很有趣?它们就像一把把神奇的钥匙,能打开古老智慧的大门。
咱们多学学这些知识,就能更好地理解古人的想法,也能让自己变得更聪明、更有学问!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收获满满?。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整理摘要:1.论语十二章概述2.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3.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正文:【论语十二章概述】《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其中十二章被认为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
这十二章包括了“学而”、“为政”、“八佾舞”、“里仁”、“公冶长”、“雍也”、“述而”、“泰伯”、“子罕”、“颜渊”、“子贡”和“宪问”等篇目。
这些篇章涵盖了儒家思想的基本观点和道德准则,对于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论语十二章的主要内容】1.“学而”: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2.“为政”:讨论治国理政的原则,主张德治和仁政。
3.“八佾舞”:讲述礼乐的重要性,认为礼乐可以调节社会秩序。
4.“里仁”: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
5.“公冶长”:讨论个人品德的修养,主张诚实守信。
6.“雍也”:讲述中庸之道,认为过于极端的行为和观念都是有害的。
7.“述而”:讨论教育的重要性,认为教育可以培养人的品德和才能。
8.“泰伯”:讲述礼仪的重要性,认为礼仪是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9.“子罕”:强调君子的道德标准,认为君子应该具备仁爱、诚实、勇敢等品质。
10.“颜渊”:讨论君子的为人处世,主张应该以义为依据,以礼为规范。
11.“子贡”:讲述治国理政的方法,主张以德治国,以法治辅助。
12.“宪问”:讨论人的道德品质,认为道德品质是衡量一个人的价值的重要标准。
【论语十二章的现实意义】尽管《论语》十二章写于两千多年前,但是其所包含的儒家思想对于现代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例如,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学习可以使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和人才培养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
再如,强调仁爱的重要性,认为仁爱是道德的核心,这对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人类共同发展也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论语十二章解读与品析
论语十二章解读与品析《论语》十二章就像一个装满智慧宝藏的口袋,每一章都闪耀着孔子及其弟子思想的光辉,值得我们好好去解读和品析。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开篇三句话,就像三把钥匙,打开了《论语》智慧的大门。
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这就好比我们种了一棵果树,经常浇水施肥修剪(温习知识就像对果树的精心照料),等到果子成熟的时候(知识掌握牢固的时候),那心中的喜悦就像吃到了最甜的果子一样,这是一种自我成长的快乐。
有朋友从远方来,哎呀,这就像久旱逢甘霖啊。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大家都忙忙碌碌,远方的朋友能来相聚,那是一种心灵上的慰藉,能一起分享喜怒哀乐,这快乐简直要满溢出来了。
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这才是真正的君子风度呢。
就像一朵花在角落里静静开放,不在乎有没有人欣赏,它只按照自己的节奏生长,这种豁达的心态多难得。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多次反省自己,这是一种自我约束和提升的好办法。
这就像我们每天都要照镜子整理自己的仪容一样,不过这里整理的是我们的品德和行为。
给别人办事的时候有没有尽心尽力,就像答应别人的事情如果敷衍了事,那心里总会有个疙瘩。
和朋友交往讲不讲信用呢?信用就像连接朋友之间的桥梁,如果这座桥不稳固,那友谊的小船可就容易翻啦。
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温习,这关系到我们自身的成长,知识的学习就像盖房子,一块砖一块砖地累积(每次温习知识就像加一块砖),要是老是不复习,这房子可就盖不牢固喽。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就很奇妙了。
温故怎么就能知新呢?这就好比我们重新看一部以前看过的电影,每次看都会有不同的感受。
可能第一次看只注意到了情节的精彩,第二次看就会发现导演的拍摄手法,第三次看又能体会到演员细微的表演变化。
温习旧知识也是这样,每一次回顾都可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当有了足够多的新感悟,那在这个知识领域里,可不就有了能当老师的资格嘛。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复习版)一、必须掌握的字词句(1)学而时习之时:时常。
(2)不亦说乎说:愉快。
(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发怒。
(4)吾日三省吾身日:每天。
省:反省,自我检查。
(5)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真诚,诚实。
(6)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
意思是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
(7)思而不学则殆殆:有害。
(8)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凋:凋谢。
通假字:不亦说乎说:通悦,愉快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古今异义词语:三省吾身三,古义:泛指多。
今义:表示确数。
饮水水,古义:冷水。
今义:指所有的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
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
词类活用:学而时习之时:名词作状语,按时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作状语,每日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作名词,旧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传不习乎传: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饭疏食饮水饭:名词作动词,吃饭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一词多义:为:①可以为师矣。
(当、做)②为人谋而不忠乎(替)而:①人不知而不温(表转折)②温故而知新(表顺承)③博学而笃志(表并列)④三十而立(表修饰)乐:①不亦乐乎(快乐)②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③乐亦在其中矣(乐趣)④回也不改其乐(乐趣)二、课外知识拓展1、三个出自本课的成语温故知新、见贤思齐、择善而从2、文学常识(1)《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
它以语录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共20篇,世人称“半部《论语》治天下”。
四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2)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
政治上主张“仁政”,“以德服人”,教育上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圣人”,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孔孟”,被联合国称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一。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论语》十二章,是指"人教版"《语文》(新版)初中一年级课本上的十二章论语,其中多为孔子的言行,接下来小编搜集了《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二、古今异义1.不亦君子乎古:道德上有修养的人今:泛指品德高尚的人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三、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
以为乐四、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而: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温故而知新表顺承博学而笃志表并列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人五、特殊句式1.省略句: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句首省略动词“择”2.判断句:贤哉,回也!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拓展:教材分析《〈论语〉十二章》是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五篇课文。
它选自于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
《论语》是一本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语录体古藉。
课文中所选的《〈论语〉十二章》,着重叙述了求知态度、学习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内容。
其丰富的语言精华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对于心理发展正处于萌芽状态的初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
《论语》是我国古代文献中的一部巨著,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其核心是理解论语的内容,对我国几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影响。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
论语十二章知识点归纳子¹曰:“学而时习²之,不亦说(yuè)乎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⁴,不亦君子⁵乎?”《学而》译:孔子说:“学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品德上有修养的人吗?”字词:¹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²时习:按时温习。
时,按时。
³不亦说乎:不是很愉快吗?不亦……乎,常用于表示委婉的反问。
说,通假字,同“悦”,愉快。
⁴愠:生气,发怒。
⁵君子:这里指道德上有修养,有才德的人。
曾子曰:“吾¹日²三省(xǐng)³吾身:为人谋⁴而不忠⁵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⁶乎?传(chuán)⁷不习乎?”《学而》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字词:¹吾:人称代词,我。
²日:每天。
³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⁴为人谋:替人谋划事情。
⁵忠:竭尽自己的心力。
⁶信:诚信。
⁷传:传授,这里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子曰:“吾十有五¹而志于学,三十而立²,四十而不惑³,五十而知天命⁴,六十而耳顺⁵,七十而从心所欲⁶,不逾矩⁷。
”《为政》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开始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遇事)能不迷惑,五十岁知道哪些是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六十岁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到七十岁做事才能随心所欲,不会超过规矩。
”字词:¹十有五:十五岁。
有,同“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²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
站立,站得住。
³惑:迷惑,疑惑。
⁴天命:上天的意旨。
古人认为天是世间万物的主宰。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
2. 孔子简介。
- 孔子(公元前551 - 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
他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仁政”“德治”,教育上提倡“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等理念。
二、重点字词。
1. 通假字。
- “不亦说乎”中的“说”通“悦”,愉快。
-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通“又”,用于整数和零数之间。
2. 古今异义。
- “可以为师矣”中“可以”,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许可或能够。
- “饭疏食饮水”中“疏食”,古义:粗粮;今义:疏通、疏散等。
“水”,古义:冷水;今义: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
- “三人行”中“三”,古义:泛指多个,是虚数;今义:表示确数三。
3. 一词多义。
- 为。
- “为人谋而不忠乎”(替,给)- “可以为师矣”(成为,做)- 而。
- “人不知而不愠”(表转折,却)- “温故而知新”(表承接,就)- “博学而笃志”(表并列,并且)- 知。
-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 “温故而知新”(知道,懂得)-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 乐。
- “不亦乐乎”(快乐)-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4. 词类活用。
- “饭疏食饮水”中的“饭”,名词作动词,吃。
- “吾日三省吾身”中的“日”,名词作状语,每天。
- “传不习乎”中的“传”,动词作名词,老师传授的知识。
- ④“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中的“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三、重点句子翻译。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温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恼怒,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2. 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了呢?3. 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
论语十二章文言文知识
哇塞,《论语十二章》里的文言文知识可真是超级有趣啊!就像一座宝库,等着我们去挖掘其中的宝藏呢!
比如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就告诉我们学习了之后要经常去复习呀!就像你学骑自行车,学会了之后不经常骑骑,不就又生疏了嘛!我们可不能学了就扔一边儿呀!“吾日三省吾身”,这不是在提醒我们要常常自我反思呀!好比你每天晚上回想一下今天做了什么好事,什么做得不够好,然后争取明天做得更好呀!这不很有意思吗?“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这不就是说复习旧知识还能有新的收获嘛,就像你翻一翻之前看过的故事书,突然发现了之前没注意到的精彩细节,多棒呀!
还有呢,“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多有意思呀!你想想,走在路上,身边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老师,他们身上肯定有值得你学习的地方。
就跟你和小伙伴一起玩,你会发现他们有的跳绳厉害,有的画画好看,你不就能向他们学习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光学习不思考那可不行,那不就像个书呆子嘛!但光思考不学习也不行呀,那就是空想家啦!就好像你每天光想着怎么做好一道菜,却不去实际学一学怎么做,那能做出好吃的菜吗?肯定不能呀!
哎呀呀,《论语十二章》里的这些文言文知识真的是太有用啦!能让我们变得更优秀,更懂得怎么学习和做人。
大家一定要好好去探索呀,你会发现其中有无尽的乐趣和收获哟!我觉得呀,咱们就得把这些知识运用到生活中,那才叫真正学到了呢!。
6.《论语十二章》知识点梳理总结(文档版)
《论语》十二章(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4)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5)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6)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7)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8)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9)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改之。
”(10)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11)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12)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一、文学常识:1.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
2.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二、词语解释:1. 子曰(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2. 不亦说乎?(说:同“悦”,愉快)3.人不知而不愠(愠:生气,恼怒)4.不亦君子乎?(君子:有才德的人)5. 吾日三省吾身(省:自我检查、反省)6.为人谋而不忠乎?(忠:竭尽自己的心力)7.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诚信)8.三十而立(立:立身,指能有所成就)9. 四十而不惑(惑:迷惑,疑惑)10.五十而知天命(命:命令)11.不逾矩(逾:越过)(矩:法度)12. 学而不思则罔(罔: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殆:疑惑)14.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喜爱,爱好)15.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以……为快乐)16.饭疏食,饮水(饭:吃)17.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好的方面,优点)18. 子在川上曰(川:河流)19.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斯:这,指河水)20.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三军:军队)(夺:改变)(匹夫:泛指平民百姓)21.博学而笃志(笃:坚定)22.切问而近思:(切:恳切)23.仁在其中矣(仁:仁德)三、句子翻译: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学习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很愉快吗?2.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人家不了解我,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有才德的人吗?3.吾日三省吾身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4.为人谋而不忠乎?替别人办事情是不是竭尽自己的心力了呢?5.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温习过了呢?6.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论语十二章含知识点总结和练习
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 和恕——仁者,慈悲也、 爱人也;恕者,宽容也、 宽恕也。
儒家的思想影响 了中国两千多年,其 精华部分是中华民族 的精神财富。
——《论语》——
是一部记录孔子和他弟子言行的书。
共二十篇。
是先秦儒家典籍,四书之一。 由孔子门人和再传弟子编纂。
语录体、对话体、叙事—体—。 四书五经——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 的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依 次是:
孔子、柏拉图、亚里
士多德、哥白尼、牛顿、 达尔文、培根、阿奎那、 伏尔泰、康德。
同学们,你们对孔 子和《论语》还有 哪些了解呢?
学习目标:
1、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 2、畅读课文,并且背诵各则语录。 3、翻译并理解各则语录。 4、整理积累语言材料。 5、学以致用。
五、一词多义
人不知而不愠 了解。 温故而知新 得到
知 知之为知之 知道。
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 知道。 诲女知之乎 知道,明白 是知也 通“智”,聪明,智慧。
(拓展:有一些词,有它本来的意义,另外一些还有引申义, 这造成词的多义现象。如:“时”本义是“时间”,后来从本义 展引申“时机”(相时而动)。又引申为“按时”、“及时”( 时习之)。又引申为“时常”(故时有物外之趣) 。)
[从]跟从,这里指学习。
❖ [士]士人,封建时代称读书人。这里指有抱负或 有特殊地位的人。
❖ [弘(hóng)毅]胸怀宽广、意志坚定毅。
❖ [任]负担,担子。引申为责任、职责。
❖ [重]重大。
❖ [已]停止。
❖ [岁寒]寒冷的冬天。岁,年。
❖ [凋(diāo)]凋谢。 [行]奉行。
❖ [恕(shù)]指儒家的推己及人,仁爱待人。
学习再学习,学习之乐; 及朋友切磋, 人生之乐; 要自求长进, 提高修养.
(2021年整理)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的全部内容。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编辑整理:张嬗雒老师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到文库,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我们任然希望(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这篇文档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我们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到下面的留言区,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下载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 <(完整版)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 这篇文档的全部内容。
《论语》十二章知识总结一、通假字1、不亦说乎说:同“悦”,喜悦、愉快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有:同“又”,放在整数与零数之间3、论语论:通“伦”,伦理二、成语1、不亦乐乎2、温故知新3、三十而立4、逝者如斯5、不舍昼夜6、三人行,必有我师7、择善而从8、匹夫不可夺志三、古今异义(加横线的字)(1)有朋自远方来古:志同道合的人(“友”:关系友好的人)今:泛指朋友(2)可以为师矣古:可以、凭借今:可能、许可(3)饭疏食饮水古:粗劣今:疏通、疏散(4)饭疏食饮水古:冷水今: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5)匹夫不可夺志也古:普通人今:无学识、无智谋的人(6)吾日三省吾身古:多次今:数词,三四、词类活用(1)学而时习之时:名词—状语,按时(2)吾日三省吾身日:名词—状语,每日(3)温故而知新故、新:形容词—名词,旧的知识、新的体会(4)传不习乎传:动词—名词,传授的知识(5)饭疏食饮水饭:名词—动词,吃饭(6)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名词—意动.以……为乐五、一词多义(1)为:可以为师矣当、做为人谋而不忠乎替(2)知: 人不知而不愠了解温故而知新懂得(3)于: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介词,在于我如浮云介词,对于(4)其:仁在其中矣它的其不善者而改之他们的六、判断下列句中“而”字的用法:(1)学而时习之(表顺接关系的连词) (2)人不知而不愠为(表转折)(3)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表转折)(4)吾十有五而志于学(表修饰)(5)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表修饰或表顺接)(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表转折)(7)曲肱而枕之(表修饰)(8)不义而富且贵(表修饰) (9)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承接)(10)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表并列)特殊句式七、省略句:(1)人不知()而()不愠. (前者省略了宾主“我",后者省略了主语“我”)(2)可以()为师矣. (“以”后面省略代词“之”)(3)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