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狂想曲 教案设计

合集下载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感受音乐的美妙,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2. 通过音乐活动,培养幼儿的节奏感、协调性和合作精神。

3.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中的动植物,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4. 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幼儿爱护大自然。

二、教学内容1. 音乐曲目:《森林狂想曲》2. 森林中的动植物:树木、花草、小鸟、蝴蝶、小兔等三、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图片卡片(森林中的动植物)3. 彩色笔、画纸四、教学过程1. 热身活动(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做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跺脚等,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

2. 引入歌曲(5分钟)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美妙。

向幼儿介绍歌曲中的动植物,如树木、花草、小鸟等。

3. 学习歌曲(10分钟)教师带领幼儿一起学唱《森林狂想曲》,注意指导幼儿的音准和节奏。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邀请幼儿一起拍手、跺脚,以增强节奏感。

4. 创意活动(10分钟)教师发放图片卡片,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并用彩色笔在画纸上进行绘画。

教师巡回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5. 总结与展示(5分钟)教师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绘画作品,并让大家一起欣赏。

教师对幼儿的作品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是否能跟上节奏、是否能正确唱出歌曲等。

2. 观察幼儿在创意活动中的表现,如是否能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是否能用彩色笔进行绘画等。

3. 关注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言行举止,如是否能遵守纪律、是否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等。

六、教学延伸活动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角色扮演,让幼儿选择自己喜欢的动植物角色,通过表演的方式进一步感受森林的魅力。

2. 邀请家长参与亲子活动,与幼儿一起制作森林主题的手工艺品,如剪纸、泥塑等,增进亲子间的互动与情感交流。

七、教学注意事项1.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每个幼儿的学习进度,对有困难的幼儿给予个别指导。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叫声特点,知道音乐可以表现自然界的声音。

2. 技能目标:通过模仿、创造等环节,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和创造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用声音和动作表现森林中的动物。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发挥创造力,将生活中的声音融入音乐。

三、教学准备1. 物质准备:音乐CD、钢琴、动物头饰、森林背景图等。

2. 经验准备:幼儿有听音乐的经验,对森林中的动物有一定了解。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做热身运动,如模仿动物行走、跳跃等,引发幼儿对森林动物的兴趣。

2. 基本部分:a. 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让幼儿感受音乐的美妙。

b. 教师引导幼儿讨论音乐中出现的动物声音,如鸟鸣、大象脚步声等。

c. 教师带领幼儿模仿音乐中的动物声音和动作,如模仿鸟飞、猴子捞月等。

d. 创意环节:教师指导幼儿创作自己的森林故事,并用音乐和动作表现出来。

3. 总结部分: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活动内容,让幼儿分享自己的感受和收获。

五、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以及对音乐的理解和表现能力。

2. 家长反馈:了解幼儿在家庭中是否能够运用所学到的音乐知识和技能。

3. 幼儿自评:让幼儿评价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以及对于森林动物的认识和表现。

六、教学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幼儿在音乐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家长在家中与幼儿一起进行音乐游戏,如模仿动物声音、创作家庭森林故事等。

2. 环境创设:在幼儿园环境中布置森林主题的音乐角,放置相关动物声音的玩具和图片,让幼儿在自由活动时间自由探索和表现。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充分关注到每个幼儿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教学效果。

2. 教师是否给予幼儿足够的鼓励和支持,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的1.认识乐谱符号,感受音乐的旋律。

2.培养幼儿的音乐感知能力,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3.提高幼儿的相互合作能力,增强团队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导入】欣赏音乐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用身体律动来感受音乐。

2. 【学习】认识乐器1.本节课教师主要讲解吉他、小提琴、钢琴等乐器的特点和用途。

2.老师可以使用图片或实物来辅助幼儿认识乐器。

3. 【学习】认识乐谱符号1.引导幼儿认识各种乐谱符号,如音符、休止符、引用符等。

2.通过练习,让幼儿能够较为准确地识别不同的乐谱符号。

4. 【表演】合作演奏1.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负责演奏指定的乐器。

2.老师指挥,让各小组按照指定的乐谱一起演奏一段小乐曲。

3.幼儿在演奏中要注意合奏效果,强化团队协作精神。

5. 【反思】师生互动讨论1.教师让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提出问题与幼儿进行互动讨论。

2.教师和幼儿共同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便进行调整和改进。

三、教学方法1.听力-口语-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让幼儿在实践中感受音乐。

2.小组合作演奏的方式,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师生互动讨论的方法,让幼儿在思考中提高对音乐的理解能力。

四、教学注意事项1.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水平设计教学内容,做到因材施教。

2.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幼儿尽量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鼓励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

3.要注重团队合作与竞争的平衡,让幼儿在合作中体验乐趣,在竞争中展示个人特长。

五、反思这节课,幼儿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对音乐的热爱和学习的积极性。

在认识乐器和乐谱符号的过程中,幼儿的表现比较积极,能够快速地识别出各种乐器和乐谱符号。

在合作演奏环节中,幼儿能够很好地配合,和谐了强弱、快慢、高低等演奏技巧。

在反思中,可以发现幼儿在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中的欠缺。

教师需要更好地引导幼儿用音乐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让幼儿更好地体验音乐。

同时,在技能训练中,要让幼儿多角度感受音乐,通过趣味性强的训练课程来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

幼儿园活动名称《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能够创作出自己的森林故事。

3. 提高幼儿的团队合作能力,让他们在小组活动中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让他们懂得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重要性。

二、活动准备:1. 教具:森林图片、动物图片、画纸、彩笔、贴纸等。

2. 环境:布置一个森林主题的环境,可以使用森林图片作为背景,放置一些动物玩具或图片。

三、活动过程:1. 引导幼儿观察森林图片,让他们描述一下森林中的景象,如树木、花草、动物等。

2. 引导幼儿观察动物图片,让他们说出每种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如狮子、兔子、猴子等。

3. 发给幼儿画纸和彩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想象,画出自己喜欢的森林动物。

4. 引导幼儿用贴纸或彩笔在画纸上添加背景,如树木、花草等。

5. 邀请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让他们分享自己的创作故事和感受。

四、活动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森林寻宝游戏,让他们在森林主题的环境中寻找隐藏的物品。

2. 引导幼儿进行森林角色扮演,让他们扮演不同的动物,进行表演和互动。

3. 带幼儿去户外自然环境中,让他们观察和体验真实的森林,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五、活动反思:在本次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了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并创作了自己的森林故事。

在活动过程中,他们不仅锻炼了观察力和想象力,还培养了团队合作能力。

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对大自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意识到了保护森林和动物的重要性。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户外活动,让幼儿更加亲近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丽和神秘。

六、教学内容:1. 复习森林中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2. 学习森林中的生态平衡和相互关系。

3. 引导幼儿进行森林主题的绘画创作。

七、教学步骤:1. 复习森林动物的特征和习性,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幼儿能够清晰地认识到每种动物的特点。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

《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3篇《森林狂想曲》大班音乐教案1活动目标:1.在理解音乐的基础上,根据图谱拍出相应的节奏型,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特点。

2.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方案,并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3.能积极愉快地和同伴合作商量讨论配器的方法,体验演奏的快乐。

4.能大胆表现歌曲的内容、情感。

5.在进行表演时,能和同伴相互配合,共同完成表演。

活动重难点:会分声部进行轮奏、合奏。

尝试小组合作,探索配器的方法,尝试即兴演奏。

活动准备:1.森林狂想曲音乐、指挥棒、乐器(铃鼓,圆舞板、小铃)、教学图谱。

2.在椅子四周提供探讨配器时的桌子、乐器、图谱。

活动过程:一、欣赏乐曲,感受节奏(一)谈话导入,引出主题“告诉小朋友们一个好消息,今天晚上森林里要开音乐会了,许多小动物都想要来参加,那么到底都有谁来呢?仔细听听音乐就知道啦。

”(二)分析图谱,掌握节奏1.“有谁来参加音乐会了?谁能用有、还有的句式来告诉我?”(有青蛙,有小鸭子还有孔雀)2.“小青蛙表演唱歌、小鸭子表演跳舞、孔雀会带来什么表演呢?谁来学一学?”(学习孔雀开屏的动作)二、借助图谱,配乐演奏(一)初次“彩排”,看指挥,徒手练习1.“小演员们表演节目的节奏都不一样,你能听着音乐把它演奏出来吗?”2.“在音乐结束的地方,节奏发生了什么变化?”(重点注重休止符)3.“看,这次老师的指挥有变化了。

”(尝试即兴演奏)4.“在森林音乐会开始之前要进行彩排,请小演员们看着指挥,听着音乐进行演奏。

”(重点学习结束部分的节奏,再次完整演奏一次)(二)幼儿合作讨论,设计配乐方案1.“现在要进行第二次彩排,今天老师带来了三种乐器,有小铃、圆舞板、还有碰铃。

每张桌子上都有一张节目单。

请小朋友想一想哪个地方可以配小铃,哪个地方可以配圆舞板,哪个地方可以配铃鼓?2.请幼儿把这些乐器标志贴在节目相对应的位置上,把它编成一张完整的节目单,由谁来演奏小铃、谁来演奏铃鼓、谁来演奏圆舞板?(三)分组表演各自的设计方案,看指挥,分声部轮奏、合奏1.哪组愿意把你们的配器方案拿给大家看一下?2.还有哪一组跟他们不一样?敢于挑战?三、正式“演出”,提升难度,完整演奏1.刚才小演奏家们想出了各种各样的演奏方法,真动小脑筋,可是现在演出马上就要开始了,指挥员这里也有一种演出方案,一起来看一看吧!”2.“小青蛙这儿用的是铃鼓和小铃,大家想想应该怎样演奏呢?3.最后结束时用了三种乐器又表示什么意思,如何表演?”4.交换位置,交换乐器,快乐演奏。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通过学习《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

3. 引导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欣赏《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了解作品的背景和创作意图。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技巧和合唱编排。

4. 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实践。

三、教学过程:1. 引入:教师播放《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初步感受音乐的魅力。

2. 讲解:教师详细介绍《森林狂想曲》的背景、创作意图、旋律、节奏和和声特点。

3. 示范:教师演奏《森林狂想曲》或展示合唱编排,让学生直观地了解演奏和合唱技巧。

4. 练习:学生跟随教师学习《森林狂想曲》的演奏和合唱,教师逐一指导并纠正错误。

5. 创作:学生进行《森林狂想曲》的音乐创作和表演,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参与音乐演奏和合唱的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学生进行音乐创作和表演的创新能力和审美情趣。

五、教学反思:1. 教师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和魅力。

2. 教师是否给予了学生足够的指导和纠正,帮助学生提高演奏和合唱能力。

3. 教师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培养学生的音乐创作能力。

4. 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需要改进和调整的地方,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播放相关音乐作品和视频资料,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

3. 分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和协作,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 注重个体差异,因材施教,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注和指导。

七、教学资源:1. 《森林狂想曲》的音乐作品及其相关背景资料。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1音乐研究性教学案例阳光小学王丽2021、 11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五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通过欣赏乐曲,学生能记忆主题旋律并能正确分辨乐曲的结构。

教学重、难点:1.通过反复聆听,学生能记忆乐曲旋律,分辨乐曲不同乐段。

2.通过欣赏,学生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并能创造性地为乐曲进行伴奏。

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这首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有实地录制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A段上句结束在属音“3”,下句结束在主音“6”上,具有呼应关系。

B段一开始似乎转到了大调,但随后又转到了羽调式,使乐曲增添了新鲜感。

在C段中各乐句改为弱起,并且都在较高音区盘旋,但仍保留了许多A段的因素。

这首乐曲既有电声乐器,又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来犹如身临其境一般。

整支乐曲充分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导入:今天的音乐课呀老师为大家带来一段音乐,同学们仔细聆听,听听有什么声音?这些声音使你联想到什么地方呢?教师播放引子部分。

(生回答:各种昆虫、鸟鸣的叫声、还有风声、流水声)2.教师总结: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刚才我们听到的这些动物声音都是自然界真实声音的再现,在音乐中被称为“音效”。

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你们有没有这样的感觉呢?那接下来就让我们开始今天的森林之旅即《森林狂想曲》。

二.欣赏乐曲,感受音乐1、小动物们听到这个消息非常高兴,他们决定举办一场盛大的森林音乐会来欢迎我们,那就让我们听着音乐出发吧。

教师播放ABC三段旋律,学生带着这样的问题来听。

(1)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2)音乐中的主要演奏乐器是什么?(我们以前学过乐器分为两类,谁知道哪两类?那你认为笛子是?小提琴是?)2.不知不觉我们已经到了森林深处,小动物们已经在等我们了。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了解《森林狂想曲》的基本背景和创作特点。

2. 欣赏并分析《森林狂想曲》中的主题和旋律。

3. 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审美观念。

4. 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二、教学内容1. 简介《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分析《森林狂想曲》的结构和音乐特点。

3. 欣赏《森林狂想曲》中的重要片段,引导学生关注主题和旋律。

4. 对比分析《森林狂想曲》与其他作品的异同,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了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欣赏并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验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森林狂想曲》的背景、结构和音乐特点。

2. 对比分析法: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分析,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3. 情感体验法:引导学生感受音乐带来的情感共鸣。

五、教学准备1. 准备《森林狂想曲》的音频资料,以便于学生欣赏和分析。

2. 准备相关乐谱,以便于讲解和对比分析。

3. 准备投影仪,以便于展示乐谱和相关图片。

教学反思:1. 学生在欣赏《森林狂想曲》时,表现出浓厚的兴趣,积极参与分析作品中的主题和旋律。

2. 通过对比分析,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的音乐特点,提高了音乐鉴赏能力。

3. 在情感体验环节,学生能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到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4. 部分学生在分析作品时,对于某些音乐术语和技巧的理解仍有困难,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辅导。

六、教学过程1. 引入:简要介绍《森林狂想曲》的作曲家及其创作背景。

2. 欣赏《森林狂想曲》:播放音频资料,引导学生关注作品的主题和旋律。

3. 分析作品结构:讲解作品的结构,引导学生了解各个乐章的特点。

4. 对比分析:选取其他作品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森林狂想曲》。

5. 情感体验: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奏,感受作品带来的情感共鸣。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森林狂想曲》教学设计篇1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教学对象: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乐曲的曲式结构。

2.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能力。

3.了解民族乐器曲笛,进一步了解小提琴音色,感受乐器音色的丰富表现力。

4.通过对优秀艺术作品的体验、感受,能用深情、和谐的歌声、乐声表达人类与动物和谐相处“一起生活多愉快”的欢乐心情。

并用自己的理解方式,创造和谐的乐声——《森林狂想曲》。

教学重点: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分辨主题旋律出现的顺序,在了解曲式结构的基础上创作新的《森林狂想曲》。

一、组织教学导人。

阶段目标:开门见山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导语:今天这节课,老师带你们到一个神奇的地方去,你们听……这是哪?听到了蝉声、蛙声、鸟声和溪水……引出题目《森林的歌声》二、完整听赏全曲1、与森林共赏:今天我们要随着这首乐曲来一次奇妙的森林音乐之旅。

播放《森林的歌声》的音乐师:听的时候,你可以用点手心的方式感受乐曲的速度。

并思考问题:乐曲给你什么感受?你听到一个怎样的森林?生:乐曲轻快、流畅生:一个热闹的欢乐的森林。

师:从始至终都很热闹吗?安静—热闹—安静2、与森林共奏:师:乐曲中你都听到了那些声音?(动物声、乐器的声音)师:乐曲中主要用到了三种乐器,请同学们听一听第一种、第二种……?生:笛子、小提琴、吉他播放:笛子、小提琴、吉他的音色,并用动作模仿演奏姿势。

三、分析乐曲:与森林共舞——听乐曲结构1、我们对乐曲有了初步的了解后。

让我们一起仔细聆听乐曲的第一段旋律,请听这段音乐的情绪怎样?你听到了什么乐器在演奏?学生:活泼欢快的情绪是笛子演奏的能模仿吹笛子的姿势并跟着音乐用DU声模唱。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篇)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篇)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活动目标:1.倾听音乐,理解歌曲内容。

2.尝试根据音乐内容创编不同动物的动作。

3.体验创编活动的乐趣。

活动过程:环节一:情境导入1.行进律动《动物王国》2.安静律动《小鸡小鸡》环节二:理解音乐1.初次播放音乐,幼儿倾听2.教师结合音乐提问,引导幼儿发现音乐中所表示的动物。

3.结合音乐顺序出示动物图片环节三:动作创编1. 幼儿尝试根据图片创编各种动作的造型。

2.交流分享自己的创编3.师幼共同提炼创编出的动作4.幼儿尝试根据图片提示进行表演5.幼儿独立表演。

环节四:活动延伸:在表演区投放多种小动物的表演服装,请幼儿穿服装、分角色结合音乐进行自主表演。

小班音乐教案《森林狂想曲》(2)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一首名曲《森林狂想曲》;2. 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和欣赏能力;3. 培养幼儿的集体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教学准备:1. 音乐播放设备;2. 音乐《森林狂想曲》;3. 幼儿画纸和绘画工具;4. 幼儿园音乐室或教室。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1. 教师向幼儿介绍今天要学习的音乐,告诉他们这是一首叫做《森林狂想曲》的曲子。

2. 教师播放音乐《森林狂想曲》,引导幼儿仔细聆听。

Step 2:欣赏和绘画1. 教师再次播放音乐,让幼儿放松身心,用心感受音乐。

2. 教师给幼儿提供画纸和绘画工具,让他们根据自己对音乐的感受进行自由绘画。

3. 绘画完成后,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和对音乐的感受。

Step 3:创作动作1.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音乐给人的感觉和形象,引导幼儿想象自己是森林里的动物。

2. 教师带领幼儿一起进行角色扮演,每个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动物形象,并根据音乐的感觉进行创作动作。

3. 教师与幼儿一起演示,鼓励幼儿尝试并表演自己的动作。

Step 4:合作创作1. 教师将幼儿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角色形象,设计一段小故事。

2. 幼儿围坐在一起,故事开始时,每个小组的幼儿按照自己的角色表演动作,其他小组的幼儿则一起合唱《森林狂想曲》。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
解决方法:教师通过示范、指导,让学生模仿和实践,逐步提高他们的音乐表现力。
(3)团队协作能力:在集体演唱过程中,如何协调各声部,保持和声的美感,对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提出较高要求。
解决方法:采用分组练习、角色扮演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
(4)环保意识的深入理解:如何让学生从内心深处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是教学过程中的难点。
五、教学反思
在本次《森林狂想曲》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们对森林的声音和音乐创作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他们积极参与讨论和实践活动,这让我深感欣慰。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我也注意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首先,关于音乐理论知识的讲解,虽然我尽力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但部分学生对旋律、节奏等概念的理解仍显吃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寻找更多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音乐基本元素。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旋律的起伏和节奏的变化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示范和引导,帮助学生理解并模仿这些音乐元素。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森林声音相关的音乐创作主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音乐创作活动。学生将尝试用打击乐器模仿森林中的声音,并创作一段简短的音乐片段。
举例:在演唱过程中,如何通过声音的渐强、渐弱、颤音等技巧,表现出森林中风的轻拂、鸟的鸣叫等自然景象。
(3)环保意识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穿插讲解森林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培养他们的环保责任感。
举例:介绍森林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人类活动对森林的影响,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保护森林资源。
《森林狂想曲》教案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

《森林狂想曲》教案(优秀3篇)《森林狂想曲》教案篇一森林狂想曲课型:欣赏课课时:1课时教材分析:《森林狂想曲》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的一节欣赏内容。

该作品流传非常,表现了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呜叫声,“奏”出了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这首乐曲中有竖笛、电声乐器,还有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呜叫声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音响效果丰富多彩。

教学目标: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欣赏《森林狂想曲》,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亲近自然的感情。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充分的体验与合作探究,感受作品独特的风格,并培养学生用生活中的声音为音乐作品配音效的创编能力。

3、知识与技能目标记忆乐曲主题,了解乐曲结构。

教学重点:欣赏《森林狂想曲》,并记忆其中的主旋律。

教学难点:听辨不同的主奏乐器。

教学准备:课件、小提琴、吉他、竹笛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呈现热带雨林的图片,学生聆听《森林狂想曲》中的结尾部分,说说听到了热带雨林中都有哪些动、植物。

二、欣赏《森林狂想曲》(一)初听,感受乐曲表达的意境1、聆听乐曲中的特色声音,学生想象乐曲表达的意境。

2、让学生给乐曲命名,然后揭示题目。

(二)复听,熟悉乐曲旋律1、带领学生学习三条主题旋律。

2、复听的同时,为乐曲的旋律排列顺序。

3、总结曲式结构:引子+第一部分AABABCA+间奏+第二部分ABABCA+尾声(三)听A旋律1、听辨第一部分A旋律每一次出现的演奏乐器。

(竖琴+笛子+小提琴+笛子)2、再听时模仿相应的乐器演奏动作。

3、打击乐器伴奏第一、二遍:三角铁或碰钟,节奏型:X ---|第三、四遍,鼓或木鱼,节奏型:0 X 0X |(四)听B旋律1、思考:和A旋律相比,B旋律的情绪有哪些变化?(情绪略高涨)2、模唱曲谱,体会大小调交错(五)听C旋律1、思考:和前两个主题旋律相比,旋律C在速度、节奏、音区等方面有什么变化?(由原来的稍快变为中速;稀疏与密集的节奏相间;音区提高;鸟鸣声更丰富、热闹,情绪更加热烈;演奏乐器增多)2、用自制打击乐器模仿森林里的声音三、综合表演完整聆听作品,第一部分用刚才学习的方式表现,第二部分自由选择动作或打击乐器表现。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

小学音乐《森林狂想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旋律和节拍的基本概念。

2.能够在节奏、语调和节拍方面与跟读。

3.能够听懂整首曲子,并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曲目介绍,包括创作背景和作品意义。

2.歌曲节拍、节奏和曲调的介绍。

3.小组学生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拍。

4.让学生跟读和模仿曲调。

5.听懂并感知曲子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步骤1. 曲目介绍首先,介绍曲子的背景和作品意义:《森林狂想曲》是由美国作曲家温德尔·琼斯创作的。

曲子的灵感来源于他在旅行途中看到的美丽的森林和自然风光。

这首曲子是针对那些想象力丰富且喜欢探索大自然的人们而写的。

2. 节拍和节奏介绍在介绍完曲子的背景和意义之后,我们需要将注意力放在曲子的节奏和节拍上。

老师可以使用鼓或者击打乐器来演示曲子的节奏和节拍,让学生们了解和识别这些元素。

3. 小组学生合作接下来,学生们将分成小组来学习《森林狂想曲》。

每个小组将分配一部分乐曲,学生们可以一起合作,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在老师的指导下练习和演唱。

4. 跟读和模仿曲调在学生们熟悉曲子的旋律和节奏之后,老师可以让他们跟着曲子的节拍和曲调模仿唱,以加深学生们对曲子的印象。

此外,老师也可以鼓励学生们创造自己的旋律和节奏,以增强学生们的音乐感。

5. 听懂曲子的情感表达最后,老师可以让学生们仔细聆听曲子,并分析其中表达的情感。

可以问学生们这首曲子让他们想起了什么,以及曲子中表达了哪些情感。

这有助于学生们更加深入地理解音乐和情感之间的关系。

四、教学评估教学评估是重要的环节,通过对学生们的测试,可以检测他们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评估:1.老师出示乐谱,要求学生们在旋律和节奏上能够正确认识出各个部分。

2.点播曲子并让学生们跟读唱,以检验学生能力。

3.让学生们进行自我评估和同伴评估,以发现自身和小组内的问题,并为自己的进步和发展制定计划。

五、总结通过以上的教学内容和步骤,我们可以帮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音乐。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森林狂想曲》(教案)-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
《森林狂想曲》-2023-2024学年人教版音乐五年级上册,核心素养目标如下:
1.提升学生音乐审美能力,通过感受乐曲中的旋律、节奏、和声美,培养他们对音乐美的感知和鉴赏能力。
2.增强学生音乐表现力,运用所学音乐知识和技能,创作性地表现森林中的声音和氛围,提高音乐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音乐创造力,鼓励他们尝试不同乐器和声部组合,发挥想象力和创新精神,改编《森林狂想曲》。
四、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森林狂想曲》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注意过森林中的声音?”(举例说明)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森林中的音乐奥秘。
3.通过分析《森林狂想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的曲式结构,培养学生对音乐结构的认识。
4.感受乐曲中的和声美,学会欣赏音乐中的和谐与对比。
5.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合唱、合奏等形式,共同演绎《森林狂想曲》。
教学内容与教材紧密关联,旨在让学生在掌握音乐知识的同时,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激发他们对音乐的热爱。
二、核心素养目标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森林狂想曲》,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我觉得有几个地方值得反思和改进。
首先,我发现同学们在掌握旋律、节奏和歌词方面表现得不错,但在和声美这一部分,似乎还有一定的难度。可能我在讲解和声时,没有找到更适合学生的讲解方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尝试更多实例演示和互动环节,让学生更直观地感受和声的魅力,帮助他们突破这个难点。
(2)学会运用音乐元素表现森林中的声音和氛围。
举例:通过学习不同乐器的音色、音高、节奏等,运用这些音乐元素创作出表现森林中鸟鸣、水流等声音的短小片段。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含反思

大班音乐课教案《森林狂想曲》一、教学目标1.了解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及其作者。

2.能够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培养审美情趣。

3.能够模仿音乐表现中的动物形象及情感,进行创意舞蹈创作。

4.整体把握音乐,能够准确按照节奏手动演奏打击乐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感受音乐表现的意境,掌握创意舞蹈创作技巧。

•教学难点:手动演奏打击乐器。

三、教学过程1.引入•教师介绍音乐作品《森林狂想曲》及其作者。

•向学生展示相关图片及视频,让学生感受音乐表现中的动物形象。

2.感受音乐•播放音乐,并让学生静心感受音乐表现所表达出的森林情境。

•请学生绘画、写字、模仿动物的姿势等方式,表达感受并展示出来。

3.创意舞蹈创作•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动物形象进行创意舞蹈创作。

•利用学生模拟的动物形象,设计动作动作与音乐的配合,创作出独特的舞蹈。

•并请学生展示自己所创作的舞蹈。

4.手动演奏打击乐器•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乐器,教师示范如何演奏。

•指导学生按照音乐的节奏用手演奏打击乐器。

•整个班级集体演奏。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同时通过音乐、舞蹈和打击乐的演奏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

整堂课上,学生们表现比较积极,针对部分学生对手动演奏打击乐器理解和操作困难的问题,教师进行个别指导,并加强了相关的练习,效果较为显著。

同时,在创意舞蹈创作中,学生们也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创作能力,展示出了独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下一步的教学设计,我将会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意能力和操作技能,为学生更深层次的艺术表现打下基础。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第一章: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和重要性。

2. 引发学生对森林生态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

2. 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

3. 森林生态的保护意义和方法。

教学活动:1. 引入话题: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的美景,引发学生对森林的兴趣。

2. 讲解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特点,引导学生理解森林生态的重要性。

3. 分享森林生态的保护意义和方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森林保护行动。

第二章:森林生态系统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和相互关系。

2. 培养学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植物、动物、微生物等。

2. 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

3. 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活动:1. 讲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通过图片或实物展示各组成部分。

2.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各组成部分的相互关系,如食物链、生态平衡等。

3. 分享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意义和价值,让学生认识到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第三章:森林生态的保护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 培养学生提出解决方案和参与保护行动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森林生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森林砍伐、污染、气候变化等。

2. 森林生态保护的方法和措施:植树造林、减少污染、保护野生动植物等。

3. 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方式和意义。

教学活动:1. 讲解森林生态面临的问题和挑战,引导学生关注森林保护的紧迫性。

2. 分享森林生态保护的方法和措施,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案。

3. 讨论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方式和意义,激发学生的保护意识。

第四章:森林中的动植物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森林中的常见动植物种类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森林中的常见植物:树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等。

2. 森林中的常见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等。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简介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特点和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保护森林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自然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1.2 课程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森林的重要性及其对人类和地球的影响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自然音乐的概念和作用1.3 教学资源图片或视频素材:森林景观、野生动物、自然音乐教材:森林生态系统、自然音乐相关书籍乐器:钢琴、吉他、打击乐器等第二章:森林生态系统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组成培养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兴趣和好奇心2.2 教学内容森林生态系统的定义和特点森林生态系统的组成:生物和非生物因素森林生态系统的功能:能量流动、物质循环、生态平衡2.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景观、野生动物小组讨论: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性和功能游戏:模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物质循环第三章:森林的重要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认识到森林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意识和行动3.2 教学内容森林对人类的益处:提供资源、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减缓气候变化等森林对地球的贡献:维持生态平衡、保护生物多样性、碳汇作用等3.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人类和地球的重要性小组讨论:个人对森林的依赖和感受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保护森林的行动计划第四章: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培养学生参与森林保护行动的积极性和责任感4.2 教学内容森林破坏的原因:过度开发、非法伐木、城市化等森林保护的意义: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持生态平衡、减缓气候变化等森林保护的方法:法律法规、植树造林、可持续经营等4.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破坏和保护的案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角色扮演: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环保主义者、政府官员、伐木工等)讨论森林保护的策略第五章:自然音乐欣赏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自然音乐的概念和作用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能力和对自然环境的感知5.2 教学内容自然音乐的概念:以自然环境中的声音为素材的音乐作品自然音乐的作用:放松心情、提高专注力、增强对自然环境的感知5.3 教学活动播放自然音乐作品:森林鸟鸣、流水声等学生自由发挥:用乐器模拟自然声音创作音乐作品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自己的自然音乐作品并进行交流讨论第六章:森林中的动植物6.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中常见的动植物种类和特征培养学生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尊重6.2 教学内容森林中的主要植物:树木、草本植物、地被植物等森林中的常见动物:哺乳动物、鸟类、昆虫、爬行动物等森林生物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6.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中的动植物实例观察活动:学生观察校园或周边森林中的动植物,记录其特征小组分享:学生展示观察到的动植物,交流彼此的认识和感受第七章:森林与气候变化7.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和作用培养学生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意识7.2 教学内容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吸收二氧化碳、减缓全球变暖、调节气候等森林与碳循环:树木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物,减缓气候变化森林保护与气候变化:植树造林、减少森林破坏对减缓气候变化的重要性7.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气候变化的影响实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与气候变化的关系及个人行动行动计划:学生制定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计划第八章:森林与人类文化8.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与人类文化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对森林的敬畏之心和保护意识8.2 教学内容森林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地位:神话传说、宗教信仰、文学艺术等森林与民族习俗:节日庆典、祭祀活动、传统工艺等森林与当代社会:城市绿化、休闲旅游、生态环境保护等8.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与人类文化的实例小组讨论:森林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重要性和地位创意表达:学生以绘画、写作、表演等形式表达对森林的情感和认识第九章:森林保护实践活动9.1 教学目标让学生参与森林保护的实践活动,提高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具备实际行动能力,积极参与森林保护9.2 教学内容校园绿化行动:植树造林、绿化校园环境保护野生动物:参与野生动物保护活动,提高对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环保宣传:开展森林保护宣传活动,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9.3 教学活动组织校园绿化行动:学生参与植树造林,提高环保意识小组讨论:分享参与森林保护实践活动的体验和感受总结反思:学生总结森林保护实践活动的收获和意义第十章:森林与未来10.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未来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具备可持续发展观念,积极参与森林保护10.2 教学内容森林与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森林与未来地球生态:森林对减缓气候变化、维持生态平衡的作用青少年与森林保护:承担责任,为森林保护作出贡献10.3 教学活动图片或视频展示:森林对未来地球生态的重要性实例小组讨论: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青少年如何参与森林保护行动计划:学生制定个人参与森林保护的行动计划第十一章:森林音乐创作与表演1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自然音乐创作与表演的乐趣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引导学生关注自然环境,提升环保意识11.2 教学内容自然音乐创作:运用乐器或声音模拟自然界的声音,创作富有想象力的音乐作品表演技巧:学习基本的音乐表演技巧,如演奏、合唱、即兴表演等环保主题:以森林为主题,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悟和呼吁保护森林的音乐作品11.3 教学活动音乐创作:学生分组创作自然音乐作品,可用乐器、声音等素材表演展示:学生分组进行音乐表演,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评价与交流:学生互相评价,分享创作与表演的体验和感受第十二章:森林狂想曲音乐会1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体验森林狂想曲音乐会的魅力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欣赏能力,提升音乐素养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集体荣誉感12.2 教学内容音乐会策划:学习音乐会策划知识,如选曲、排练、场地布置等音乐会演出: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包括演奏、合唱等音乐会组织:学习音乐会组织与管理,如宣传、邀请、现场协调等12.3 教学活动音乐会策划:学生分组策划一场森林狂想曲音乐会,包括选曲、排练等音乐会演出:学生参与音乐会的演出,展示自己的音乐才能音乐会组织:学生负责音乐会的组织与管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第十三章:森林摄影与绘画1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摄影与绘画的基本技巧培养学生发现美、表现美的能力,提升艺术素养引导学生关注森林生态,提升环保意识13.2 教学内容摄影技巧:学习摄影的基本技巧,如构图、光线、拍摄角度等绘画技巧:学习绘画的基本技巧,如色彩、线条、表现手法等森林主题:以森林为主题,进行摄影与绘画创作,表达对自然的感悟13.3 教学活动摄影实践:学生分组进行森林摄影实践,学习摄影技巧绘画创作:学生进行森林主题绘画创作,学习绘画技巧作品展示:学生展示自己的摄影与绘画作品,分享创作体验第十四章:森林与心理健康1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对心理健康的影响培养学生关注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引导学生亲近自然,提升生活品质14.2 教学内容森林与心理健康:了解森林环境对心理健康的积极作用,如减压、放松、提高心情等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健康的基本知识,如情绪管理、压力应对等森林疗愈:了解森林疗愈的概念与方法,如森林散步、冥想等14.3 教学活动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业讲师进行心理健康讲座,学生了解相关知识森林疗愈体验:组织学生进行森林疗愈活动,如森林散步、冥想等分享与交流:学生分享森林疗愈的体验和感受,互相交流心得第十五章:课程总结与反思1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过程,总结收获培养学生对森林保护的持续关注和积极参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日常生活,提升生活质量15.2 教学内容课程回顾:回顾整个课程的学习内容,总结自己对森林保护的认识和感悟课程反思:反思自己在课程中的学习态度、方法、收获等,提出改进措施未来计划:制定个人在未来关注和参与森林保护的计划15.3 教学活动反思交流:学生进行课程反思,互相交流心得和改进措施未来规划:学生制定个人在未来关注和参与森林保护的计划,共同为森林保护贡献力量重点和难点解析教案《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共包含十五个章节,涵盖了森林生态系统、森林的重要性、森林保护的意义和方法、自然音乐欣赏、森林中的动植物、森林与气候变化、森林与人类文化、森林保护实践活动、森林音乐创作与表演、森林狂想曲音乐会、森林摄影与绘画、森林与心理健康以及课程总结与反思等内容。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的重要性和功能。

1.2 教学内容:引入森林生态系统的概念。

讲解森林的重要性和功能,如碳汇、生物多样性保护、水源涵养等。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与森林的关系。

1.3 教学方法:采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的美丽和神秘。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森林的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第二章:森林生物多样性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不同森林生物的生态作用。

2.2 教学内容:讲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不同森林生物的生态作用,如植物、昆虫、鸟类、哺乳动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因素。

2.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生物的多样性和生态作用。

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不同森林生物的活动。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森林生物多样性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森林生态系统服务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森林对人类的直接和间接服务。

3.2 教学内容:讲解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概念和重要性。

介绍森林对人类的直接服务,如木材、食物、药物等。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对人类的间接服务,如氧气生产、水源涵养、碳汇等。

3.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例子。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森林生态系统服务的认识和体验。

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提问。

第四章: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引导学生认识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森林保护的意义和重要性。

介绍森林可持续利用的原则和方法,如可持续采伐、生态旅游等。

引导学生了解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挑战和解决方案。

4.3 教学方法: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森林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例子。

森林狂想曲 教案

森林狂想曲 教案
教师播放主题A,播放主题B。
生:主题A是用笛子演奏的,主题B是用小提琴演奏的。
师:作者用笛子和小提琴一中、一洋两种乐器,轮流奏响主题,似一个热闹的开场白。
六、创造
师:乐曲这么动听,你们能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吗?
教师提示学生可以自由组合,分组表现主题或音效。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只表现一个主题。
学生活动:
第1组律动表现第一主题。
学生分组创作插部主题(学生模拟鸟叫、竖笛模拟小鸟对唱、打击乐器——蛙鸣筒模拟自然界声响等做为插部主题)。
乐曲组合展示:A B A C A D A(可由学生安排顺序)
八、小结
师:让我们大家在这动听的乐曲的伴奏下,走进那神奇的世界吧!
这位音乐家看到了这段故事,不禁热泪盈眶,眼看着生命就这样一个一个没有了,一种对自然的感动与保存之心油然而生。为留下宝贵的森林原始声音,他邀请了荒野保护协会理事长徐仁修,跋山涉水,历时5年,深入热带森林,共收集蛙鸣、鸟叫、溪流近100种自然声音,再配以悠扬的乐曲,创造了这动听的乐曲。让我们大家都来做保护大自然的小卫士吧!
教师播放全曲。学生活动:听音乐表演。学生板书。
师生评价:结构图正确与否。
五、听辨音色
阶段目标:分辨民族乐器——曲笛和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的音色魅力及演奏方式。
师:这首乐曲的主题多次出现,欢快的旋律给我们带来了无尽的快乐。那明快的音色你们知道是什么乐器主奏的吗?让老师告诉你们吧!
乐曲主题是由两种不同类别的乐器主奏的。一是民族吹管乐器——笛子;还有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西洋弓弦乐器——小提琴。它们同属于高音乐器,音域很宽,高音明亮,表现力非常丰富。现在老师放两段音乐片段,你们听一听是用什么乐器演奏的?可以模仿一下这种乐器的演奏姿势。
学生即兴演奏、模像,老师都陶醉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内容:欣赏《森林狂想曲》
教材分析:
《森林狂想曲》是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中的一首欣赏曲,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台湾乐曲,表现了在台湾的热带雨林里各种动物、昆虫丰富、奇异而和谐的鸣叫声奏出的一首优美的森林狂想曲,同时也表现了森林居民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其乐融融的情景。

其中既有小提琴,又有陶笛演奏,更有在森林中各种动物、昆虫的鸣叫声的录音和风声、雨声、流水声的录音,使人听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乐曲由A、B、C三个乐段轮番演奏,首尾和中间穿插实地录音的“音效”。

三个乐段均为五声性羽调式,B、C段是A段的变奏。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从身心两个方面都在快速的成长,对于知识的追求也与日俱增。

语言的发展也是如此。

他们对各种知识和新鲜事物都很感兴趣,同时对这个世界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活动能力增强。

教学目标:
1、聆听音乐,感受乐曲情绪,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哼唱主题旋律。

2、能用不同的形式表演乐曲。

3、感受大森林的无尽魅力与神奇,深刻体会保护森林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体会乐曲活泼愉快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的记忆力和想象力
教学难点:
听辨三个乐段主题旋律,用打击乐器为其伴奏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电子琴,打击乐器若干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轻松愉快的音乐之旅又开始了,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一个神秘又美丽的地方,大家看看我们去了哪里?
(播放课件《森林战士》视频片段)
师:老师发现同学们看的都很认真,那么谁能告诉老师,这是什么地方?
学生回答。

师:对,这是美丽的森林里,各种小动物小精灵在玩耍嬉戏。

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乐曲就是关于这美丽神奇的大森林的,它曾被誉为“全世界最好听的大自然的音乐”,他就是选自“全世界第一张台湾大自然音乐专辑”中的《森林狂想曲》。

【设计意图】以卡通电影的形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集中他们的注意力,提高课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学习的乐趣。

二、欣赏
听赏全曲
师:现在让我们静心聆听乐曲,在音乐中,你都听到了什么声音?这首乐曲能让你想到什么?(完整播放乐曲)
生回答(动物的叫声,轻快的节奏,优美的旋律)
师:谁能来模仿一下这些动物的叫声?
学生模仿
师:这些声音都是动物真实的叫声重现,这短短的五分钟,却是台湾作曲家吴金黛历时五年的时间去热带雨林里采集到的。

在音乐中这些声音被称之为“音效”。

音效的作用就是给人一种真实感,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好像我们真的去到了大森林里。

【设计意图】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在音乐审美过程中获得愉悦的感受与体验;启发学生在积极体验的状态下,充分展开想像;保护和鼓励学生在音乐体验中的独立见解。

师:现在我们再来听一下,这首乐曲是由什么乐器演奏的?(播放课件。

可以边听边介绍乐器)
生回答(小提琴,笛子)
师总结:这两种乐器,一中一西的结合并不矛盾,反而很和谐,给人一种清新明快之感。

【设计意图】学习了解音乐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促进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听辨主题
师:同学们的耳朵真灵敏,回想一下在这首乐曲中给你印象最深的重复最多的是哪一段旋律?能不能小声哼一下?
学生回答(如回答不出,师可提示)
师:同学们听得非常准确,乐感也非常好。

刚才这个就是我们的第一主题A。

(板书)旋律非常轻快活泼。

我们再听一听,还有几个和第一主题不同的旋律?(播放课件乐曲节选)
学生回答(还有两个)
师:大家听得非常仔细,全曲一共有三个主题交替构成,A主题轻快跳跃B主题优美清新,C主题热烈欢腾仿佛把乐曲推向了高潮。

(板书学生随老师哼唱画出旋律线)老师刚才请来了三位朋友(教师做手影展示)。

这三位分别代表了三段主题。

(学生分成三组做手影模仿动物,三组同学表现不同的三个主题。

)现在我们随着琴一起来哼唱一下这三段主题。

(教师可适当指导学生用轻快活泼的声调哼唱)
【设计意图】让学生唱出旋律,直接增进学生的素养,促进学生对音乐的体验和感受。

手影模仿动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使其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

三、创编活动
师:虽然我们现在还不能用乐器演奏这首乐曲,但是我们能用自己的方式来演奏。

比方说模仿动物的叫声,用打击乐器给乐曲伴奏。

(教师可以先教学生打节奏型)现在我们大家先试一下,出现哪个主题,代表那个主题的一组同学就开始演绎。

看哪一组反应比较灵敏,听的比较准确。

(播放完整乐曲)
(分组发下打击乐器,没有的同学可做手影也可以拍腿打节奏。

教师可指挥学生打节奏型也可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表现美是审美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变被动为主动,变旁观为参与,是这一过程的主要特征。

通过表现美可以强化对美的感受。

在这一环节中表演的活动形式,能有效地刺激学生的动觉感受。

同时,学生的节奏、情绪、情感体验、音乐协调性也由此得到强化。

师:同学们的乐感非常不错哦,离美丽的森林又近了一步。

还有最后一关,我们必
须要把这些空缺之处填补完整才能进入到美丽的大森林里,有没有信心闯关成功呢。

我们大家一起来试一下吧。

(播放完整乐曲,听辨乐曲顺序填补空缺)
同学们表现的非常好,我们闯过了最后一关进入到了森林里。

可是越走越发现森林不是我们之前见到的那么茂密了。

我们美丽的森林发生了变化。

四、拓展延伸
(播放森林被破坏的课件,教师讲解)
师:看到这些,你觉得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学生回答(环保知识)
【设计意图】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在教学中渗透德育。

五、总结
师:地球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方,动植物更是我们最好的朋友, 为了我们共同生活的这个大家园,让我们从现在起,做一个环保小使者,努力让我们的家园更美丽。

好不好?那么今天的森林之旅就到这里了。

大家再见!
《森林狂想曲》教案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执教者:陈南南
高台逸夫小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