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海峰调和肝脾法地经验
陈明主讲中医脾胃病经验方(三)
四、烧心反酸胃病常见的一种表现,常伴有嘈杂,甚至病人无法用语言形容胃中的难受。
临床有寒热之分,带以热为多见。
值得提出的是,烧心反酸,无论寒或热,其病根皆在于肝。
正如清•高鼓峰《四明心法•吞酸》说:“凡为吞酸尽属肝木,曲直作酸也。
”肝主酸,性喜条达,肝木郁滞不得条畅,则郁而为酸,所以治酸必治肝。
病例:顽固反酸案,50多岁女,北京人,患胆汁反流性胃炎伴胃窦糜烂。
临床所见泛酸、吞酸为甚,每于夜半2-3点时分,大口涌出酸水,或难以自控的吞咽欲泛之酸,“咚咚作响”,每日必作,难以成寐,因泛酸致牙倒而不能食,可谓食眠俱废,形体渐瘦。
白日烧心、嗳气,时有口苦,大便干稀不调,舌苔黄,脉细滑。
累以二陈、左金、陷胸、旋覆代赭、半夏泻心诸剂,时有小效。
后想到肝主酸,用龙胆泻肝大剂,一周尽平。
肝主酸的临床意义:《灵枢•五味》—“五味各走其所喜,谷味酸,先走肝。
”《素问•至真要大论》—“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
”故治胃酸以清肝热为佳。
治酸佳品:左金丸、乌贼骨、煅瓦楞子;不效者可加:龙胆草、夏枯草、天麻、钩藤、羚羊角、黄芩、白芍、石决明等1、热证胃脘烧灼感,泛吐酸水,晨轻夜重,甚至难以入眠。
常伴口苦、口粘、咽干,或有胃脘痞满、疼痛。
舌苔白腻或黄腻,脉多弦数。
加味平胃散:苍术10-30g,厚朴10-15g,陈皮10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3g,连翘15-30g,乌贼骨15-30g。
吞酸甚者,龙胆草9-15g、夏枯草15g、煅瓦楞子15-30g等。
烧心甚者,可酌加生石膏30g、蒲公英30g、茵陈蒿30g等。
(1)病例:烧心反酸案例,王某某,男34岁,山东人。
2016年9月29日初诊:自诉胆汁反流性胃炎,胃热反酸烧心10年,恶食凉、辣之物,口味异常,食不知味,大便不调,吃辣或凉则腹泻。
服西药6年余,仍烧心、反酸,不敢停服西药,否则反酸难以忍受。
舌红,苔薄白,边有齿痕,脉弦。
辨为肝热犯胃,处以自拟加味平胃散: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黄芩10g,黄连10g,吴茱萸3g,连翘30g,海螵蛸30g,龙胆草15g,夏枯草15g,炒神曲10g,煅瓦楞子30g。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地经验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著名中医专家张海峰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我们随先师学习期间,对其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内科疾病印象颇深。
张老认: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
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
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几方面供同道参考。
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1 调和肝脾法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肝脾两脏,木土相克,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在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精微的化生输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老认为:脾土属阴,主运化,必得肝木的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脾气才不会阴凝板滞,从而饮食得以正常运化。
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土得木而达之”,《临证指南医案》亦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
同时肝为刚脏,主疏泄,必赖脾气的柔润濡养,方不致刚强太过,而保持其条达活泼之性。
故《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
”《杏轩医案》亦云:“无土之处则无木生。
”所以,在生理状态下,肝脾之间保持种木克土、土滋木的动态平衡,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如果某种病因破坏了种平衡,则出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虚,或肝脾两虚而出现诸多病症,治疗方法即调和肝脾。
所以说.调和肝脾法,其实是一种恢复肝脾的生理平衡关系的治疗方法。
2 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如果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破坏了肝脾之间的动态平衡,则发生病理变化。
张老认为: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而导致脾土阴凝板滞,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此即木郁乘土或木郁土中;急躁易怒,肝气横逆,易乘脾土,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招致肝木来乘,而导致肝旺脾虚,久则土败木贼;脾虚日久,气血生化无源,血不足以养肝,肝木失去脾土的滋培,而肝木枯萎,最终导致肝脾两虚。
因肝脾失调,临床可见诸多病证,如:吞酸嘈杂、胸满噎膈、胃痛呃逆、反胃呕血、泄泻下利、黄疸鼓胀、腹痛转筋、眩晕惊悸、疳积慢脾风、经水不调、带下等等,这些都是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
学习张海峰先生关于脾胃学说的体会
先谈土克水问题 : 脾属土, 肾属 水 , 因 此说土克水 。但 是土有湿燥之分 , 脾属湿
土, 胃属燥 土 。湿 土 不 能 制 水 , 能 助 水 ; 反 只有 燥 土 才 能 制 水 。 因此 , 肾水 不 致 泛 要
12 1 30 3吉林医药学 院附属医院中医科 海峰 先 生 认 为 , 东 垣 的 “ 气 升 李 补
提 ” 叶 天士 的 “ 养 胃阴 ” 大 都 偏 于 补 及 滋 ,
虚, 肺气虚则卫气不足 。玉屏风散是 固护
卫气 、 防感 冒、 预 治疗 自汗的方剂 , 中用 方
白术 , 义即 是 补 脾 。 其
克脾 胃, 又可分 为太过 与不及两 大类 , 也
就 是 说 , 胆 之 气 的 太 过 与 不 及 , 能 影 肝 都
响脾 胃的运动功能 。如肝 气横逆 可影 响 到脾 ; 肝气郁结也能影响到脾。像痛泻要 方证 , 腹痛 、 泄泻 、 肠鸣等就是肝气横逆乘 克脾 土的表现。如脘胁 不舒 、 郁郁 不乐 、 善太息、 饮食不香 等 , 是肝气郁 结乘 克 就
胃气 , 是这 个 意 思 。 就
多色白而饮 食 尚可 、 肉不瘦者 , 以化 肌 应
痰平 喘 止 咳 为 主 , 用 百 部 、 花 、 黄 、 可 冬 麻
木克土有两种类型 : 一种是 由肝气 横
逆 而 乘 克 脾 土 ; 种是 由脾 虚 而 招 致 肝 木 一
杏仁等合二陈汤治之 。如肌肉消瘦 、 饮食 减少 , 神疲体 倦而 咳喘者 , 则可用 六君 子 汤佐 以百部 、 冬花等治 咳平喘药。前 者重
亢盛 、 夜不能 寐的病人 , 可发 生 胃气燥 热 而大便燥结不通 。如按常规通 其燥结 , 只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调和肝脾法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
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方面。
在病理方面,《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可见,气血盛衰或涩利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性。
故治疗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另外,肝除主一身气机调畅外,还主藏血,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必然影响血分,导致气血失和。
因此,调气时亦应重视调血,临证无论是否有明显血瘀征象,均宜酌情加入和血之品,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
2 治验2.1 脾胃病脾胃病的发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与肝胆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
姚师强调“见脾之病,知肝克脾”,正如叶天士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临床多从调理肝脾入手调理脾胃病。
如胃脘痛的发生发展中,肝郁常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
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具体应用时应“忌刚用柔”,理气慎用峻猛之剂。
常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
对吐酸的治疗,姚师遵“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在味为酸”,多从清肝平肝和胃立法,常用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化肝煎、启膈散等化裁;再如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常根据“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溲便为之变”的病机,遵“风淫所胜……冷泄腹胀,溏泄……病本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从调和肝脾着手,常用痛泻要方、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胃苓汤合四逆散、吴萸理中汤等。
名医特效医疗经验精选
名医特效医疗经验精选以下是部分名医的特效医疗经验:1. 朱仁康:他采用凉血软坚的方法治疗痤疮。
2. 刘淑琴:她利用利湿散结的方法治愈了红斑结节。
3. 钱伯文:他通过益气健脾的方法治疗胃癌。
4. 陈沛嘉:他主张左归、右归,两途兼施以治疗精液异常。
5. 王玉润:他严肃、严谨、严格地用药,尤其崇尚虫类药材。
6. 姜春华:他擅长用草药合川大黄来治疗肝病。
7. 邓铁涛、任继学:他们广泛使用经方。
8. 罗诗荣:“长蛇”艾灸治疗顽疾。
9. 刘渡舟:“古今接轨”用平胃散。
10. 贺裕元:附子温阳治疗遗传共济失调。
11. 谢海洲:生津固本治疗尿崩(垂体功能紊乱)。
12. 庄奕周:暖肾活血治疗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
13. 刘绍武:“一方到底”治疗红斑狼疮。
14. 夏少农:疏肝豁痰治疗甲亢。
15. 黄文东:柔肝、清肝、畅中治疗三叉神经痛。
16. 董廷瑶:滋阴下痰治疗癫痫。
17. 谢秋声:凉血化湿治疗多疣。
18. 熊梦周:生精健脾治疗斑秃。
19. 胡建华:膏滋妙方治愈顽疾。
20. 刘渡舟:抓主证而用经方,十用苓桂治疗水气上冲。
21. 宋孝志:清血养荣汤的临床应用。
22. 朱良春:古今医家用虫药。
23. 孙重三:推天柱骨治疗各种呕吐的绝招,天柱骨穴位于项后中间入发际一寸处直至第7项椎。
24. 蒲辅周:童便治诸血证的经验,童便对阴虚痨怯,吐、衄、咳、唾诸血病,皆有效,且不妨碍其虚。
25. 章次公:凤凰衣、木蝴蝶治胃溃疡,药用凤凰衣、木蝴蝶各30克,马勃、象贝母各20克,血余炭、琥珀粉各15克,共研细末,每服2克,每日3次,食前服。
这张验方之制,既不效仿古人,又不同于流俗。
凤凰衣可用于治疗淋巴结核、溃疡不敛,它是先生治疗溃疡病常用之药。
木蝴蝶善治肝胃气痛、疮口不敛,还有补虚、宽中、促进食欲之功,与凤凰衣同用,起协同作用。
琥珀不仅镇惊安神,而且有化瘀止血、疗疮治痈作用。
26. 祝谌予:当归六黄汤治甲亢,处方为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各等份,黄芪加倍,共为细末,每服15克,水两盏煎至一盏,食前服,小儿减半。
治肝三十六法——《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最新]
程门雪编《西溪书屋夜话录》歌诀姜宜孙整理(原载《上海中医药杂志》1983年第3期)《西溪书屋夜话录》,王旭高著,详论治肝病各法,极其精粹,惜只此一段耳,思非全璧,其余不可问矣。
兹撰为歌括以备采用。
肝气、肝火、肝风三者同出异名,其中侮脾、乘胃、冲心发、犯肺、挟寒、挟痰、本虚、标实种种不同,故肝病最杂,治法最广,姑录大略于下:肝气肝风于肝火,三者同出而异名,冲心犯肺乘脾胃,挟寒挟痰多异形,本虚标实为不同,病杂治繁宜究情。
肝气肝气自郁于本经,两胁气胀或痛疼。
疏肝理气香附郁(金),苏梗青皮橘叶平,兼寒吴萸(兼)热丹(皮)栀(子),兼痰半夏与茯苓(疏肝理气法),疏肝不应宜通络,营气窒痹辛润行(辛润以通络道也)。
络脉瘀阻归(须)桃仁,旋覆泽兰新绛增(兼通血络也,疏肝通络法)。
肝气胀而疏更甚,归膝杞柏(子仁)柔肝认,兼寒(加)肉桂与苁蓉,兼热(加)天冬生地审(柔肝法),缓肝之急经方好,白芍橘饼甘麦枣,肝气甚而中气虚,此方变化无穷奥。
(此经方淮麦甘枣汤加芍药、橘饼两味也。
此方天士最喜用之,平淡而神奇,善用之,变化不测也,历来验案甚多,乃女科要方,余亦屡用,或奇效。
)培土泻木用六君,吴萸白芍木香临,脘腹胀痛肝(气)乘脾,疏木温中法意深,(温中疏木,黄玉揪惯用此法,黄坤载立法大意胆胃宜降,肝脾宜升,而脾胃为升降之机枢也,此中尚有微旨,如桂枝柴胡一类是升疏,所谓木喜条达是也,吴萸川楝白芍之类为降泄而非疏泄矣。
疏泄二字当分析,各有其所宜,逍遥散是土中疏木,抑气、四七之类则土中泄木也。
疏是竖,达其郁结,泄是横,局方四七汤桂草参夏四味,不用一味理气药,而能泄其有余,是方合疏泄,二者均用之,与逍遥又微有不同也。
须辨,治七情之气,与逍遥散同,极堪玩味,其用意深也。
)脘痛呕酸肝犯胃,泄肝和胃法亦异(与肝乘脾之治,又异途也)。
二陈汤合左金丸,金铃白蔻犹同意,(泄肝和胃法与疏木温中法不同,却是相对之治,研究两者用药之分,思过半矣。
)抑肝肝气冲于肺,猝得胁痛暴上气(而喘),喘主吴萸(汁)炒桑皮,苏梗杏仁橘红汇(抑肝法),泄肝肝气上冲心,热厥心气用左金,金铃子散寒椒桂(寒加椒桂),寒热俱有(仍入川)连芍(或再加白芍)均,泄肝主法苦辛酸,三者错综随证任。
急慢性腹泻--名医屡效方
急慢性腹泻--名医屡效方久泻——益气止泻汤(姜春华方)(组成)黄芪15g,党参15g,制附子9g,乌梅10g,诃子10g,木香10g,黄连3g,地锦草15g,马齿苋15g。
(功效主治)益气温肾,扶正固涩。
用于久泻腹痛,便形不实或挟黏冻(慢性痢疾、溃疡性结肠炎)。
(方解)本方治疗脾肾阳虚、湿热羁留的久泻。
方用党参、黄芪补中益气;姜老认为附子能振奋机能之衰减,振奋全身细胞之活力,以推动脾胃局部的运化功能;黄连清热燥湿,为“治痢之最”;马齿苋治红痢症,清热毒;地锦草凉血散血,解毒止痢;乌梅止痢断疟,每有速效;诃子行结滞而收滑脱,药理证明其对痢疾杆菌有效。
乌梅、诃子两味既涩肠收敛止泻利,同时又具有抗菌消炎作用,一举两得。
木香行气止痛。
综合诸药温补脾肾以扶正,清热解毒而祛邪,收敛固摄能止泻,邪正兼顾、标本同治,故对正虚邪恋之久泻久痢具有良好的效果。
(方源)《内科名家姜春华学术经验集》久泻——四六煎(崔文彬方)(组成)炙黄芪20g,焦白术12g,党参30g,茯苓10g,陈皮10g,清半夏10g,煨肉豆蔻16g,姜吴茱萸6g,五味子10g,补骨脂10g,炮附子6g,炒白芍15g,炙甘草6g。
(功效主治)健脾温肾,固脱止泻。
用于慢性肠炎、慢性结肠炎、过敏性结肠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属于脾肾阳虚者,症见久泻不止,完谷不化,或泻下黏液及脓血便,腰酸肢冷,食纳不香,神疲乏力等。
(方解)大凡泄泻,不过初伤脾胃,久损脾胃而已。
初伤者不外治当淡渗、清化、疏利、甘缓、酸收等法,久损者则重在温补固涩,辅以升提为要。
这是因为久泻不愈,气随泻去,气去阳衰的缘故,所以一般临证所见久泻之人不但有脾肾两虚之症,且有伤气伤阳之候。
古人治疗此证均推“四神丸”为其首剂,取其益火生土之意。
崔文彬中医认为“四神丸”虽有温肾暖脾止泻之功,但主要偏重于温补肾阳为主,虽然汪昂有:“久泻皆由命门火衰,不能专责脾胃”之说,但泻泄之本在于脾胃,总由脾虚失运所致。
张志远临床15个经验(绝对干货)
张志远临床15个经验(绝对干货)导读:张志远教授是山东中医药大学创院“八老”之一,“八老”是山东中医人对周凤梧、周次清、李克绍、徐国仟、张珍玉、刘献琳、张灿玾、张志远八位山中医元老的尊称。
随着“八老”中的最后一位张志远教授驾鹤西去,“八老”都已作古,但是,山中医“八老”永远是山东中医人崇高的记忆,永远是山东中医人心目中的泰山北斗!张老在山东省内医名甚高,还好在张老生命的最后阶段获评国医大师称号,也是对他最大的肯定和褒扬!巨星陨落,张老走好,我们只要把他的经验继承好,中医传承好,才是对张老最好的纪念。
张志远18首好方应用经验一、少腹逐瘀治疗不孕河北玉田先贤王清任虽不长于文,却属有阅历的实践家,《医林改错》所记各种处方皆从经验中来,是岐黄界公认奇人。
其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7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7克,肉桂3克,没药7克,延胡索3克,炒干姜1克,炒小茴香1克。
水煎,分2次服。
对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色暗下块、痛经、子宫内膜增生流血不止,都有作用。
老朽临床以之治疗不孕症,凡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精卵无法相遇者,连吃15~30剂,即可解决这难题。
但在用量上,常增加半倍,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效果堪称理想。
二、通窍活血治黄褐斑老朽验证,除肝硬化满脸黧黑外,青、壮年颜面局部晦暗,色素沉积、黄褐斑,要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调治,常开当归10克,川芎9克,丹参12克,桂枝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益母草9克,大黄2克,生姜15克,老葱15克。
水煎,分3次服,连续应用1个月,即逐渐消退。
麝香昂贵,可摒弃之。
但吃养阴或补益药则加重。
三、黄元御黄芽汤应用经验山东昌邑先贤黄元御“贵阳贱阴”学说引起后人不少争议,然其温养补正的论点则为医林所称赞。
他受《伤寒论》理中丸启发,创制黄芽汤: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单刀直入,药少而精,属代表作。
本方温中散寒、健睥益气,兼制水邪,对体虚无力、食欲低下、停饮心挣证,有良好疗效。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 作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日期:
ﻩ
中医名家医案妇科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输卵管阻塞效果理想五种证型不孕症的治疗门成福教授治疗胎漏、胎动不安心法名医刘民叔医案一则(癥瘕)刘氏痛消饮治疗痛经清肝凉血降气汤治倒经疗效满意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青春期继发性闭经医案两则黄建章针灸治疗月经过多、胆道蛔虫等常见妇科急症(流产、急性盆腔炎等)医案摭拾何少山女科诊治特色(月经后期、闭经、月经稀少等)中药配合输卵管通液治疗不孕症例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易修珍治疗经少闭经经验易修珍治疗经少闭经经验朱南孙治疗妇女出血病证的经验曹继新治疗闭经的经验刘云鹏治疗盆腔炎性包块的经验中医五法巧治盆腔炎 女性各型痛经的中药疗法 针灸治疗产后尿潴留透红煎剂治疗产后关节痛例通络消异止痛汤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 傅山治产后病方药妙用邱志济:朱良春治疗妇科肿瘤的经验和特色选析邱志济妇炎散方治疗宫颈糜烂例陈国权妇科验案三则(阴痒、腹痛、乳癖)韩百灵妇科验案(肉癥、子宫内膜异位、狂证)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卵巢囊肿与子宫肌瘤处女经闭月闭兼温疹靥急流产后满闷产后温病血闭成瘕产后瘕产后手足抽掣产后下血怀妊受温病兼下痢怀妊得温病兼痰喘受妊呕吐 怀妊受温病妇科名老中医朱南孙的医案朱南孙从冲任调治月经病经验谈补泻兼施以气为先胶艾四物汤治疗崩漏举隅加减四物汤治疗胎盘组织遗留证中药配合艾灸矫正胎位不正的体会疏肝理气治漏下刘敏如教授对产后药膳的运用周仲瑛下肢肿胀验案马大正“疗妇科病证,经方屡起沉疴”陈大蓉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王三虎寒热并用治子宫肌瘤小柴胡汤治产后发热验案李振华辨治痛经医案妇科名老中医治闭经经验痛经妇科名老中医治验 子宫肌瘤妇科名老中医治验卵巢肿瘤妇科名老中医治验妇科名老中医治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 妇科名老中医治不孕(育)症经验围绝经期综合征妇科名老中医治验经前期综合征妇科名老中医治验中医名师唐吉父治更年期综合征经验 放环后月经失调妇科名老中医经验妊娠剧吐的妇科名老中医经验母儿血型不合的妇科名老中医验案 晚期产后出血妇科名老中医治验产褥期抑郁症妇科名老中医治验外阴色素减退疾病及外阴瘙痒妇科名老中医经验产后腹痛的妇科名老中医治验产后关节痛名老中医治验产后缺乳妇科名老中医治验盆腔炎妇科名老中医治验中医辩诊妇科病经验撷萃注射鸦胆子油乳治疗卵巢囊肿王三虎妙用当归芍药散治疗卵巢囊肿乳腺癌术后治疗重在扶正胡思荣治乳腺增生田淑霄疏肝健脾法治乳癖验案有故无殒——妊娠合并症用药心得经方四逆散治乳腺增生一例刘寄奴中医药治痛经效佳中医活涩并用治崩漏 生化汤治产后痔疮、卵巢囊肿及功能性出血罗元凯理血通经汤治闭经医案裘笑梅理气逐瘀消脂汤治子宫肌瘤更年期综合征合并肺病验案沈凤阁膏方治经期腹胀冷痛、咳嗽及体弱性功能偏弱验案锡纯效方治功血经验田淑霄中医治疗外阴瘙痒医案国医大师王绵之治月经病验案 妇科名中医蔡小荪蒲黄使用经验乌贼骨配茜草治疗经闭、月经过多及带下朱南孙治疗不孕、闭经及痛经等验案肾着汤治妇女“腰中冷”温经活血法治流产后身痛中医重用牡蛎治疗乳腺增生验案经方治疗内分泌失调 冯世纶临证实录 当归补血汤美容验案隔姜灸治原发性痛经耳穴压豆配合艾灸治原发性痛经更年期综合症中医治疗标本兼顾 衷中参西,不孕症治疗刍议止崩固漏汤治功能性子宫出血徐经世调治狐惑案刘渡舟治疗不孕医案:刘渡舟治疗经前呕吐案十全大补汤加减治疗痛经验案 青黛散治疗妇女外阴阴道湿疮立足脾胃止带下当归芍药汤加减治妊娠尿潴留李柏龄参苓白术散治疗痛经赭石小方治疗妊娠恶阻、便秘及牙痛中成药配伍治痛经蔡纯臣童尿治产后恶露不行血晕蔡纯臣童尿治产后癫狂蔡纯臣童尿治产后子痫产后耳鸣失语治验 腹腔镜术后配合中药治疗输卵管炎性不孕症例中医辨治不孕症临床观察送子观音”夏桂成教授及其助孕合剂滋养肝阴法治疗慢性盆腔炎案调五脏安胎与逐月安妇人腰痛当从脾治补肾治疗青春期月经失调魏品康从痰论治乳腺癌三步法平胃散加减治痰湿经闭 流产与习惯性流产的防治 路志正治疗肠澼、带下兼淋医案薏苡附子败酱散治疗经期延长、带下增多、慢性盆腔炎验案崩漏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验案夏桂成运用卵泡期“复阴”法治妇科病高效方药治崩漏验案通脉当归四逆汤治疗手脚冰凉心得田淑霄治疗带下病验案 田淑霄治疗妇科不孕验案田淑霄治疗妇科癥瘕病验案田淑霄治疗妇科产后身痛案验案田淑霄治疗妇科疾病痛经验案慢性妇科炎症证治四法何若苹治疗急性乳腺炎验案 何若苹治疗崩漏验案何若苹治疗产后手臂酸楚验案治妊娠恶阻、羊水过多、羊水过少、滑胎验方补肾活血治输卵管积水沈仲理养血化瘀消瘤散结法治疗子宫肌瘤经验乳病验方四则滋肾阴为主治更年期综合征固冲汤加味止崩漏攻下法治疗妇科病健脾祛湿治疗闭经高社光从脾胃论治疑难病验案治痛经方经方治小产后不适杨牧祥治痹证验案通补兼施愈经漏 李敬孝教授治疗肥胖、闭经医案 四物汤加减治疗闭经、不孕症例邓铁涛教授治闭经方临证应用则妇科验案:痰核流注、腹痛中药外用治疗妊娠病举隅李丽芸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介绍丹栀逍遥散治疗经行腹痛呕吐案 丹栀逍遥散治疗产后发热案自拟方治慢性盆腔炎路志正教授“知常达变”辨治妇科病经验撷萃柔肝运脾渗湿逐瘀——孔嗣伯治疗闭经经验李广文教授妇科经验举隅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滑胎(习惯性流产)验案名老中医何炎燊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案李祥云补肾祛瘀法治疗妇科病经验 吕英治疗绝经期综合征医案吕英治疗产后虚劳医案补消结合法治疗子宫肌瘤浅议复旧固本治崩漏李光荣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张承烈治疗女性抑郁症经验刘云鹏治疗不孕症经验温阳补肾立法治疗慢性盆腔炎及阴道炎黄连解毒汤在妇科病的应用逍遥散加减治疗痛经辨证治疗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猪蹄四物汤治疗更年期综合征治乳汁冰冷案王九一老师治疗闭经经验八珍汤治乳腺炎中医治疗乳头溢液验案举隅更年期功血的辨治思路治乳痈乳疖方秦满教授治疗不孕症的经验和启示张玉珍治疗卵巢早衰经验梅国强白头翁止带下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病浅谈治习惯性流产方王光辉自拟妇科三地滋阴调冲膏 陈炳煜治疗妇科病经验早期乳痈分期论治的体会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治疗经行失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经行乳胀柴胡桂枝汤治疗经行寒热往来葛根加半夏汤治疗经期头颈疼痛侯氏黑散治疗经后眉棱骨痛乌头桂枝汤治疗经行身冷李光荣治疗继发闭经的经验立足肺脾肾治癃闭裘笑梅治肝八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经验十枣汤治疗输卵管积水十枣汤治疗盆腔积液 欧阳惠卿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孙卓君从肝肾论治崩漏急性乳腺炎辨治当归饮子治疗经行风疹当归饮子治疗妊娠痒疹 当归饮子治疗绝经前后诸症当归饮子治疗阴痒调理阴阳法治疗更年期综合征例韩延华治疗闭经溢乳综合征验案生化汤治产后乳汁难出案 调理冲任治囊肿治疗更年期功血验案 安胎用四君卵巢早衰不孕治验解析治经闭加远志之妙蔡小荪教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经验介绍小柴胡汤疗月经病韩百灵治疗慢性盆腔炎经验介绍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治疗经行失寐柴胡桂枝干姜汤治疗经行乳胀柴胡桂枝汤治疗经行寒热往来 葛根加半夏汤治疗经期头颈疼痛侯氏黑散治疗经后眉棱骨痛乌头桂枝汤治疗经行身冷产后缺乳用木瓜益气健脾法安胎治胎漏三法中医治疗滑胎验案瓜蒌瞿麦汤治产后泄泻经方治疗乳溢症带下病不宜过用寒苦 温经散寒治宫血中药熏洗治不孕症柴松岩治疗妇科病经验 不孕症中医治验水道利则血管利-治功血验案高允旺治疗脑中风并乳腺病验案逍遥散加减治乳癖自拟方治产妇缺乳柴胡疏肝散治月经过少 养血祛风治产后身痛产后乳汁量少稀薄治验益母草疗病验方小产血崩治以降气法杨牧祥化斑汤治黄褐斑高建忠治疗糖尿病临床活用小柴胡汤治疗痛经、带下等马堃中医药治疗卵巢妊娠案自拟参术止崩汤治崩漏案青春期月经失调补肾为先桃核承气汤治妇科病王绵之治经行不畅验案高建忠治疗糖尿病临床活用小柴胡汤治疗痛经、带下等 马堃中医药治疗卵巢妊娠案自拟参术止崩汤治崩漏案青春期月经失调补肾为先桃核承气汤治妇科病王绵之治经行不畅验案产后久咳怎么治疗?不可见咳止咳王绵之教授治疗不孕症经验王绵之教授治疗痛经经验总结梅九如自拟消坎汤治疗急慢性盆腔炎临证用药加减不当辨析(崩漏、带下证)班秀文:从太阳经辨治妇科病熊继柏高热并发斑疹案治痛经须重视年龄、体质与情志班秀文六经辨治妇科病治妇科病脾胃为本疏肝补肾安神治更年期综合征疏肝散结治乳核乳痈发热案调经治头痛产后皮疹、胁痛医案段亚亭治盆腔炎、卵巢早衰经验刘奉五:温补联手治闭经姜志芳辨治盆腔炎经验熊继柏丹栀逍遥散治乳癖产后崩漏舍症从脉半夏泻心汤治慢性浅表性胃炎抽丝剥茧问诊辨痛经 活血化瘀可用于妇科不孕证临床初探小建中汤化裁治疗妇科病陈宝贵清补兼施治带下病经方加减治疗围绝经综合征案 补肝益肾助孕汤治不孕王云铭治疗先兆习惯性流产痒为邪微以通为治益气固肾汤治习惯性流产裴正学治疗卵巢囊肿经验 中医名家论治子宫脱垂益气温阳治产后肢冷 裴正学毓麟珠治疗不孕症经验崩漏、闭经验案温经化瘀治妇人腹痛三法为宗治乳癌治疗浆细胞性乳腺炎经验熊继柏瘀血阻络致经前头痛香棱通经汤治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从瘀论治治崩漏当引血归经活用四神煎治闭经四神煎治浊瘀
连建伟教授处方特点探析_张卓文
185第13卷 第8期 2011 年 8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3 No. 8 Aug .,2011连建伟教授处方特点探析张卓文,指导:连建伟(浙江中医药大学,浙江 杭州 310053)收稿日期:2011-05-14作者简介:张卓文(1982-),女,河南郑州人,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金匮要略》方配伍理论研究。
连建伟教授为浙江嘉善人,医学经验丰富,临证用药轻灵,活用经方,善用时方;重视天人相应,治养结合;往往通过巧妙辨证,治愈无数疑难疴疾。
临证40余年来,活人无数。
现举验案3例,谈谈连师处方特点。
1 熟读经典 活用经方仲景方是群方之冠,既可治外感,又可治内伤,尤其是疑难病证,如果辨证准确,恰当选用经方,往摘 要:连建伟教授临证用药轻灵,活用经方;通达各家,善用时方;重视天人相应,治养结合;通过对连建伟教授3个验案进行分析,论述了连师处方特点。
关键词:病例;连建伟;处方特点中图分类号:R2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1) 08- 0185- 02Discussing Pr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or LIAN Jian-wei from CasesZHANG Zhuo-wen,Advisor:LIAN Jian-wei(Zhejiang Chinese Medical Univercity,Hangzhou 310053,Zhejiang,China)Abstract:Professor LIAN Jian-wei's prescription is light and small,his medical is very knowledgeable. Not only is he good at using classical prescriptions but also non-classical prescriptions. He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rule of adaptation of human body to natural environment,he believes that one should kown the dietetic therapy as a doctor. This article reported 3 cases and discussed the pr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of LIAN Jian-wei.Key words:cases;professor LIAN Jian-wei;prescription characteristics 虚病机演变之痛泻证治案。
四验方治肝脾失调
四验方治肝脾失调张海峰,全国名老中医,著名中医专家、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
张老常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种内科疾病,取效良好。
张老认为,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多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
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
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
一、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
(注:木郁土中为中医术语。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
即肝郁脾虚。
临床表现为胸胁胀满窜痛,善太息,情志抑郁,或急躁易怒,食少,腹胀,肠鸣矢气,便溏不爽,或腹痛欲泻、泻后痛减,或大便溏结不调,舌苔白,脉弦或缓。
)。
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
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
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
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赤芍、白芍、鸡内金、当归各10克,郁金、云茯苓、焦白术各12克,生姜3片,薄荷3克,炙甘草6克。
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按: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
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
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二、抑肝扶脾法: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脾不和之证,以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
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
张海峰教授谈中医治疗局部恶寒的临床经验
张海峰教授谈中医治疗局部恶寒的临床经验张海峰(1915~1988)国内外著名中医专家,从事临床和教学五十余载,对中医脾胃学说进行了长期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给我们后辈留下了许多临床上的宝贵经验和在全国各地专题讲座的讲稿,笔者将把这些宝贵财富陆续整理出来,供同道参阅。
临床上出现但寒不热的“恶寒”,是指全身恶寒,是“阳虚”的特征。
“局部恶寒”在表现上与全身恶寒不同,它局限于身体的某一部分恶寒。
原因也大多和阳虚有关,但其治疗因表现部位的不同而各有特点,现谈谈个人在临床上治疗常见几种“局部恶寒”的经验。
1 背恶寒“背恶寒”是“寒饮射肺”或者说是“肺有留饮”的特征,其表现有时整个背部怕冷,也有时仅背心如掌大或如线状的所在怕冷,甚至有如酒杯大的一小块所在怕冷。
部位大致和“肺俞”穴有关。
肺有寒饮则阳气不能充于背俞,因此有“背恶寒”现象出现。
个人在临床上认为“背恶寒”为“寒饮射肺”的“小青龙汤”证的特点,小青龙汤证多出现在“慢性支气管炎”的过程,凡有“背恶寒”者,用之辄效。
方中“细辛”为消除“背恶寒”的特效药,其用量多寡,视恶寒轻重而定,一般七八分即可,有时亦可用至二钱,不可拘泥于“细辛不过钱”之俗说。
但恶寒轻重或消失,则其量亦应递减至不用,一般不过二三剂即能取效也。
另外“背恶寒”亦有出现在热病过程中者,如“白虎汤证”,有时亦可出现“背恶寒”者,但必有壮热,极易辨别。
2 中脘恶寒中脘属胃,“中脘恶寒”为胃阳不足,寒饮留中的特点,用“苓桂术甘汤”功效最为显著。
典型病例:患者,男,31岁,某机械厂工人,患十二指肠溃疡病,经钡餐确诊,已有1年多的时间。
虽服西药多种无效,又服过多剂附子理中汤,亦无效。
其主要症状为中脘部特别怕冷,而疼痛不甚显著,用特制的毛巾包棉花垫子3个,重叠缚于脘部,还要紧裹棉衣,才觉稍暖。
饮食少进,精神不振,不能工作,大便溏软,舌苔薄滑,脉弦迟。
证属:胃阳不足,寒饮留中;治当“温阳涤饮”,以苓桂术甘汤主之。
春季养肝法盘点:蜜糖红茶可养护肝胃
春季养肝法盘点:蜜糖红茶可养护肝胃
佚名
【期刊名称】《江西食品工业》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 尽管天气还没完全转暖,但立春后阳气升发,冰雪消融的趋势已经显现.按照中医学五脏与四季的对应关系,春季易使肝旺,因此从现在开始,护肝之战就要打响了.
【总页数】1页(P6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初春养肝正当时——春季护肝养生全攻略 [J],
2.春季养肝正当时打响护肝保卫战 [J], 本刊编辑部;董海原;张少然;冀俊虎
3.治肝八法之清肝法、泻肝法、养肝法、温肝法于治疗肝硬化的探析 [J], 黄基恩
4.春季养肝护肝的五种方法 [J], 陆静
5.春季护肝养肝 [J], 沈晓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海峰医案(一)
张海峰医案(一)张海峰,1915年生。
江苏镇江人。
中医教授,主任中医师。
生于江西南昌市。
成长于中医世家,15岁即随父亲、江西名医张佩宜学医,后又拜名医姚国美先生为师。
1936年毕业于江西中医专门学校。
从事中医临床、科研、教学工作50余年,擅长内科杂病,尤其对脾胃学说有一定的研究。
解放后,曾任南昌市卫生工作者协会副主任,并与江西省中医同道一起创办了解放后全国第一个中医刊物《江西中医药月刊》,任总编辑。
1958年调江西中医学院任教,并先后在北京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广州第一军医大学、全军活血化瘀研究班,以及上海、江苏、陕西、广西和江西省等各地讲学。
1982年应日本医学界邀请,曾赴东京、大阪、名古屋、北海道等地作专题讲座,获得好评。
历任江西省中医内科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兼江西分会副会长、江西中医学院顾问、光明中医函授大学顾问、日本北海道中医临床研究会名誉顾问等职。
主要著作《脾胃学说临证心得》,1979年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后,1981年由日本医学界译成日文在日本发行。
在全国各种中医杂志上发表论文数十篇。
一、爆湿健牌为主会愈黄胖病一例何某,男,45岁。
初诊∶1971年5月15日。
主诉及病史;曾在某医院检查,尿常规正常,红细胞230万/mm²,血浆蛋白偏低,大便检查发现有钩虫卵,曾服过驱虫药物,治疗无效。
诊查∶面色苍黄,周身浮肿,按之凹陷如泥,神疲思睡,四肢无力,脘闷腹胀,不思饮食,大便软,小便清。
舌苔白滑,舌质淡红,脉浮弱。
辨证∶湿邪困脾,气虚血少。
治法∶燥湿健脾为主,兼以益气。
处方;漂苍术12g川厚朴6g广陈皮6g西砂仁6g(后下)广木香6g(后下)醋炒针砂30g(布包先煎)7剂上方加减连服药20余剂,肿见消失,面部转红润,精神转佳。
白苔退去,舌质淡红,脉见有力。
改服益气为主、佐以燥湿。
处方∶西党参15g焦白术6g茯苓18g炙甘草3g广陈皮6g漂苍术9g生麦芽30g鸡内金6g本方药服10剂后,诸症痊愈,血常规检查在正常值范围内,已能正常参加田间劳动。
张海峰医案(五)
张海峰医案(五)七、温阳涤饮法拾愈痰饮三例例一林某,男,31岁。
初诊∶1972年10月。
主诉及病史∶经钡餐检查确诊为胃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已1年余,不断服用西药治疗,症状不见好转,曾长期服用附子理中汤及丸亦无效。
诊查;主要症状为中脱部特别怕冷,而疼痛不甚显著。
用自己特制的毛巾包成的棉花小垫子3个,重叠缚于脱部,外面尚需紧裹棉衣,才觉稍暖。
精神不振,饮食少讲,大便软溏,舌苔白滑,脉弦迟。
由于体力不支,不能工作,在家休息治疗。
辨证∶脾阳不足,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
苓桂术甘汤治之。
处方∶茯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甘草9g二诊;3剂后中院部畏冷感显著减轻,已可除去1块棉花垫子。
饮食稍有增加,精神稍好,原方药再进4剂。
三诊∶前方药服7剂后,中院怕冷明显好转,棉花垫子已完全除去,但有时仍需将棉衣裹紧方感舒适。
饮食已正常,精神转佳,欲上班工作。
观其舌滑象虽除但仍有白苔,脉弦虽减而仍有弱象。
乃嘱其休息数日,并服用下方药,以健脾益气为主,佐以温阳涤饮。
处方∶黄芪12g党参12g焦白术9g茯苓18g肉桂5g法半夏9g 陈皮5g炙甘草.6g服完7剂药后,即可恢复工作。
随访中院怕冷一症已全除,未再复发。
例二何某,男性,54岁。
初诊∶1974年2月。
主诉及病史∶经医院检查确诊为胃下垂,病已数年,其主要症状为胃中终日辘辘有水声,中院部常觉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食量减少,喜食干燥炒香食物,如锅巴、炒米等物,食后觉得胃中舒适。
喝多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乃快。
诊查;口淡不渴,精神委靡不振,脉沉细,缓而无力,舌质淡红,苔白滑。
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
处方;茯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24g升麻9g5剂二诊∶中脘畏冷见好,精神稍好,以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药10剂。
三诊∶诸症均有改善,胃中辘辘之声大减,精神及饮食均渐转佳,脉象见有力。
处方∶茯苓30g肉桂6g焦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30g升麻9g10剂四诊;诸症痊愈,胃中辘辘有水声已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能胜任日常工作。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讲解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2020-1-2整理)序言郑卢扶阳医学给傅老师最大的几点启发就是:一、治疗任何病,都需要一个完整的治疗次第,一方一法不现实。
扶阳医学治疗次第,用傅老师的话总结就是:有邪去邪、无邪建中理中、最后益肾填精。
所以,我们的处方是“套方”,也就是一整套的处方,完全按照治疗次第来开具,并非一方一法来治病。
二、扶阳医学把治病提升到“法”的层次上面了。
如:切脉表证阳虚桂枝法、切脉里证阳虚附子法、表里皆虚应用附桂法、其他情况非附桂法。
还有近期临证过程中经常应用的“黄连阿胶汤法”、“镇八方之法”、“藿香化湿法”、“川乌法”、“乌梅综合填精法”、“四逆填精法”等等,都有其不同的舌脉证运用指征,效果显著。
三、在脉法药一体论的基础上,又糅合了舌诊,也就是所谓的“舌脉症药相应学”,这在临证中对于临床疗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提升。
我们中医四诊中的“望诊”颇为重要,其重中之重就是“望舌”。
舌象的全息理论能够反映几乎人体所有五脏六腑生理病理变化,对于指导临床辨证、立法、遣药、处方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在傅老师近期的临床过程中非常多见,且病人信赖程度大大提升,医患皆满意。
根据一个外地朋友所做的统计:在傅文录老师这里开具的“套方”,经过病人二至三个月的服用,随访50个病人家属,反馈信息说八成以上疗效显著、达到预期目标;少数病人的处方略做调整以后,九成以上的病人都非常满意。
在这些病人里面,好多都是久病多年、八方寻访名医治疗,疗效一般的患者。
所以说:在我们这里,只要您有信心,大夫就有信心!!1 傅文录治病次第医案解析(一)原创:傅大夫中原火神傅文录 2019-05-28早期并失眠案孙某某,男,53岁,河南平舆县人,2019年4月6日就诊。
病症:多年乙肝大三阳,最近发现化验肝甲胎蛋白AFP14单位,在省市级医院检查确诊为早期肝癌,但目前只用抗乙肝病毒治疗,其余治疗方法尚未采用。
患者多次提到睡眠比较差,每天晚上1~3点必醒,醒后难以入睡,吃饮正常,胃酸胃胀,大便每天如常,小便黄,出汗多,手脚不凉,冬天怕冷,身困乏力,胸闷气短;舌尖红伴有郁热点,右侧肝郁线上突起小块样物,心区凹陷,右手关脉浮,沉取滑弹指,寸滑,关湿滑滞,命门重按无力,左手脉滑浮滑,沉取滑稍劲,寸细滑弱滞,关洪无力,膀胱紧,尺弱短。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林治湖
【期刊名称】《《家庭医药》》
【年(卷),期】2009(000)007
【摘要】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效果不佳。
患者一般表现为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服养阴清热药无效。
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并酌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总页数】1页(P22)
【作者】林治湖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张琼林教授治疗胃下垂经验 [J], 张琼林
2.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李寿山治胃炎经验 [J], 李寿山
3.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吉良晨治疗阳痿经验 [J], 吉良晨
4.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吉良晨治疗阳痿经验 [J], 吉良晨
5.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刘云鹏治盆腔炎性包块经验 [J], 田维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举隅
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举隅
张小萍;徐云生
【期刊名称】《山东中医杂志》
【年(卷),期】1996(15)8
【摘要】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举隅江西中医学院(330006)张小萍,徐云生关键词黄芪,胃下垂,低热,白细胞减少症,慢性低血压,感冒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为补气要药。
张海峰教授临床善用黄芪,且用量颇大,随配伍药物不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今...
【总页数】2页(P373-374)
【关键词】黄芪;胃下垂;白细胞减少症;张海峰
【作者】张小萍;徐云生
【作者单位】江西中医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82.710.7;R259.739
【相关文献】
1.李秋恒先生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经验举隅 [J], 徐意;李秋恒
2.范永升应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治疗硬皮病经验举隅 [J], 刘棒;李森贤;杜羽
3.全国名老中医治病经验谈系列——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 [J], 林治湖
4.应用黄芪经验举隅 [J], 王晓亮;刘成生;张亚斌;陈艳
5.陆德铭应用黄芪经验举隅 [J], 何春梅;刘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复方降酶汤(张海峰方)
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复方降酶汤(张海峰方)
【组成】柴胡6~12g,炒白芍10~14g,枳实6~10g,炙甘草3~6g,土茵陈6~12g,川郁金10~12g,龙胆草10~12g。
【功效主治】用于急慢性肝炎转氨酶长期不降并持续升高者。
症见两胁胀痛或隐痛,食欲不振,四肢倦怠,口苦,心烦易怒,大便黏腻不快,尿黄,舌红体胖、苔黄薄腻,脉细弦。
【方解】本方由四逆散加疏利肝胆湿热之品相合而成,古方和自拟方融为一体。
【加减】如湿热偏重者,可重用龙胆草至20g,并加虎杖20g;肾阴不足者,加枸杞子、五味子;腹胀者,加厚朴;纳差者,加白豆蔻;肝肿大者,加酥鳖甲。
【验案】段某,男,23岁。
患慢性肝炎1年余。
症见:胁痛脘闷,寐差神疲,纳呆口苦,心中郁闷,大便黏腻不畅,尿黄量少,舌苔黄腻,脉弦细。
肝功能检查:GPT 450U,表面抗原阳性。
肝区有触痛。
证属湿热久羁,肝胆气滞。
用复方降酶汤,重用龙胆草20g,加虎杖20g,栀子5g,黄连5g,连服30余剂,症状消失,肝功能恢复正常。
随访5年未见复发。
【按语】服药期间,忌食鱼虾、鸡及其他生冷油腻之品。
【方源】《豫章医萃——名老中医临床经验精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海峰调和肝脾法的经验著名中医专家张海峰教授,擅长治疗内科病证,对脾胃学说造诣很深我们随先师学习期间,对其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各内科疾病印象颇深。
张老认:肝脾关系非常密切,肝脾功能失调可引起很疾病,调和肝脾是临床常用治法,但应根据不同病因及病理变化,采用不同的具体治法。
如:疏肝健脾、抑肝扶脾、补脾抑肝、健脾养肝等。
下面介绍张老调和肝脾法的几方面供同道参考。
同时,也表达我们对先师的怀念之情。
1 调和肝脾法的理论依据中医认为:肝脾两脏,木土相克,互相协调,互相制约,在完成饮食水谷的消化吸收及气血精微的化生输布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张老认为:脾土属阴,主运化,必得肝木的条达活泼、升散疏泄之性,脾气才不会阴凝板滞,从而饮食得以正常运化。
所以《素问·五脏生成篇》云“土得木而达之”,《临证指南医案》亦云“木能疏土而脾滞以行”。
同时肝为刚脏,主疏泄,必赖脾气的柔润濡养,方不致刚强太过,而保持其条达活泼之性。
故《名医方论》云:“肝为木气,全赖土以滋培,水以灌溉。
”《杏轩医案》亦云:“无土之处则无木生。
”所以,在生理状态下,肝脾之间保持种木克土、土滋木的动态平衡,两者互相依赖.互相制约。
如果某种病因破坏了种平衡,则出现肝脾不和,或肝旺脾虚,或肝脾两虚而出现诸多病症,治疗方法即调和肝脾。
所以说.调和肝脾法,其实是一种恢复肝脾的生理平衡关系的治疗方法。
2 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如果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失调或劳倦过度等,破坏了肝脾之间的动态平衡,则发生病理变化。
张老认为:肝气郁结,则疏泄不及,而导致脾土阴凝板滞,不能正常运化水谷,此即木郁乘土或木郁土中;急躁易怒,肝气横逆,易乘脾土,或饮食不节,脾胃受伤,招致肝木来乘,而导致肝旺脾虚,久则土败木贼;脾虚日久,气血生化无源,血不足以养肝,肝木失去脾土的滋培,而肝木枯萎,最终导致肝脾两虚。
因肝脾失调,临床可见诸多病证,如:吞酸嘈杂、胸满噎膈、胃痛呃逆、反胃呕血、泄泻下利、黄疸鼓胀、腹痛转筋、眩晕惊悸、疳积慢脾风、经水不调、带下等等,这些都是调和肝脾法的适应证。
历代医著所论甚多,兹列几家以资佐证。
《素问·六元正纪论》云:“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景岳全书》云:“遇怒便作泄泻者,为肝木克土,脾气受伤。
”《伤寒指掌》云:“木郁不舒,下克脾土则变为热利下重。
”《医学广笔记》亦云:“妇女忧思伤脾,多患赤白带,皆由风木郁于土中而然。
”《温热经纬》有“肝木横肆,脾气伤残,土败而色外越之黄痿”的论述。
3 调和肝脾法的临床应用3.1 疏肝健脾法此法适用于因忧思日久而致肝气郁结,疏泄不及,脾土阴凝板滞的木郁土中之证,以逍遥散为代表方,其他如柴胡疏肝散、四逆散、越鞠丸等也可选用。
病案举例:江某,女,39岁,1987年10月就诊。
因不满意自己的工作环境,终日忧闷不乐,形体略胖,近1周来,感胃脘胀痛,痛连两胁,食欲不振,胸闷太息,大便不爽,四肢欠温,睡眠不安,月经滞后。
在某医院经B超检查发现:胆囊结石并胆囊炎,服“消炎利胆片”、“黄连素片”等无效,望其舌苔薄白,脉两关偏弦。
辨证属肝郁脾虚之证,治以疏肝健脾,逍遥散加减:柴胡10g,赤白芍各10g,当归10g,郁金12g,云茯苓12g,焦白术12g,生姜3片,薄荷3g,鸡内金10g,炙甘草6g。
服7剂,药后胃脘胀痛减轻,食欲稍增,再守上方7剂,胃痛基本消失,食欲好转,月经正常。
按:患者病起于忧郁,为情志所伤。
忧思日久,致肝气郁结,肝气疏泄不及,则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即张老所说的脾土阴凝板滞。
治疗应疏肝为主,健脾为辅,药用辛甘,辛以疏肝,甘以健脾,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
3.2 抑肝扶脾法此法适用于因急躁易怒而致肝气横逆乘脾,脾胃受伤的肝木乘土之证,以刘草窗的痛泻要方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寇某,男28岁,干部,1985年5月就诊。
患慢性结肠炎2年,形态壮实,腹泻反复发作,发则腹痛肠鸣,痛则欲便,便则痛减,便中夹有白冻,日二三次或五六次,饮食如常,精神尚好。
舌苔薄白,脉弦见于右关。
曾做大便培养,未见致病细菌生长,曾服土霉素、氯霉素等药,初有效,后无效。
证属肝木乘土,治以抑木扶土。
痛泻要方加味:炒白芍24g,防风15g,陈皮10g,焦白术6g,六月霜20g。
5剂泻止痛除,白冻见减,继服10剂,白冻全除,别无所苦,随访1年未见复发。
按:患者形态壮实,饮食如常,精神尚好,知脾胃未虚。
然腹痛腹泻,泻后痛减,右关脉弦,知肝木偏旺,久则乘克脾土。
《金匮要略》云:“见肝之病,知肝传脾。
”治疗应抑肝为主,扶脾为辅,药用酸甘,酸以敛肝,甘以补脾。
即《素问·藏气法时论》云:“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酸泻之。
”痛泻要方一般被认为是扶土抑木的方剂,而张老认为是抑木扶土,抑木为主,扶土为次,治疗以肝实为主,而脾虚不甚的痛证。
若以脾虚为主,导致肝气偏旺者,非本方所宜。
3.3 补脾抑肝法此法适用于饮食不节而致脾胃受伤,脾胃虚弱,肝木相对偏亢的肝木乘土之证,以黄芪建中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黄某,女性,50岁,家庭妇女,1985年12月就诊。
胃痛反夏发作5年余,曾2次解黑便,经胃镜检查诊断为:胃溃疡、十二指肠球炎。
近日来,胃脘疼痛发作,痛时喜按,口不渴,不呕,畏寒,面色萎黄,身体消瘦,精神疲倦,不思饮食,大便软,无黑便,心悸,夜不安寐,舌淡苔白,脉右缓弱,左弦细。
辨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气偏旺证,治以补土抑木。
黄芪建中汤加味:黄芪30g,党参30g,炒白芍24g,桂枝10g,当归10g,大枣10枚,炙甘草9g,饴糖60g(烊化)。
服5剂后,胃痛大减,精神饮食转佳,脉仍无力,守方再服10剂,胃痛痊愈,可从事家务劳动,原方出入调服20剂,随访半年余,胃痛未再复发。
按:患者胃痛反复发作,历时5年余,病程较长,且痛时喜按,不思饮食,精神疲倦,身体消瘦,面色萎黄,知其脾胃虚弱久矣,脾土虚弱,则肝木易亢,疏泄太过,故见脉弦细,治疗应补脾抑肝,补脾为主,抑肝为辅,药用甘温,佐以酸甘,甘温补脾,酸以敛肝。
即《金匮要略》“补用酸,助用焦苦,益以甘味之药凋之”。
黄芪建中汤甘温酸合用,正好对症。
张老亦喜用资生丸化裁。
然饮食伤脾致脾胃虚弱,决非一日之过,所以健脾补脾亦非一时可挽回,临证时,要有方有守,方能治愈。
3.4 健脾养肝法此法适用于脾虚运化失职,气血生化无源,导致肝血不足,肝失血养的土虚木弱之证,以当归芍药散、归芍六君子汤、当归补血汤为代表方。
病案举例:邵某,女性,41岁,干部。
1980年11月就诊。
患者于1972年发现血小板减少(一般在5~6万左右),经服“利血生”、“维生素”等西药均少效,只好在家休假养病。
来诊时症见:头昏,精神疲乏,有时昏倒,饮食不佳,大便干结,口干思热饮,心悸多梦,肢体麻木,停经3个月,脉细,左弱,舌淡红有齿印、少苔。
证属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
治以益气养血、健脾补肝。
方以归芍六君子汤加味:当归10g,炒白芍10g,红参10g (另煎),焦白术6g,云苓20g,升麻6g,红孩儿15g,黄芪20g,炙甘草6g。
7剂。
再诊时,精神饮食转佳,舌淡,脉细稍好,守上方,党参易红参20g,加丹参10g,服10剂,精神饮食均好,经事已行。
再以上方增减服药月余,无不适,多次化验检查血小板达9万多,恢复工作,嘱再服归脾丸月余以巩固疗效。
按:患者精神疲乏、饮食不好、头昏心悸、月经不潮等为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肝失血养则见肢体麻木、停经、睡眠不好、脉细左甚。
治疗应健脾养肝,益气生血。
药用甘酸偏温,培土滋木,使脾土健运,气血充足,肝木得以滋培。
肝脾不和导致的病证非常多见,所以调和肝脾法是临床常用治法。
以上仅为张老常用的几种举隅。
老师毕生致力于中医临床,经验非常丰富,他使用调和肝脾法灵活多变,出神入化,决不仅限于几个方面,有待今后进一步整理,调和肝脾法也不是简单地将入肝脾两脏的药物合用于一方之中,而要认真辨别,肝脾之中,何者先病,何者为主,何者为虚,何者为实,侧重气分,侧重血分,斟酌用药。
病及其他脏腑或兼夹其他邪气者,则依法调治。
张海峰应用黄芪经验举隅黄芪甘微温,归脾肺经,能补气升阳益气固表,补气要药张海峰教授临床善用黄芪,且用量颇,随配伍药物不同,其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今将其临床常用且较有特色的几点介绍如下。
1 黄芪配肉桂治胃下垂胃下垂见于体形瘦长之人,般症状常有进食后脘腹胀满,行走站立时甚,卧床则舒,胃中漉漉有声,恶心,嗳气,大便或结或溏、眩晕、心悸,四肢乏力或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弦或弱。
中医辨证属中气下陷和阳虚停饮之证。
《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篇有“其人素盛今瘦,水走肠间,沥沥有声,渭之痰饮”的论述。
张老喜用补气升提法合温阳涤饮法治疗,以黄芪配肉桂为主药,常加白术、茯苓、泽泻、枳壳、升麻、神曲等药,久服有效,可制成丸散剂长期服用。
张老以黄芪、肉桂为主药,即取补中益气丸合苓桂术甘汤之意。
张老用苓桂术甘汤时,多以肉桂代桂枝,所以,用苓桂术甘汤送服补中益气丸亦可。
单用补气升提法或单用温阳涤饮法治疗则效果较差。
例1. 男,54岁,1974年2月就诊。
胃肠钡餐检查确诊为胃下垂已年。
刻下主要症状:胃中终日漉漉有水声,中脘部怕冷,有时觉闷胀,少气懒言,食欲不振,喜食干燥香炒食物,食后胃中舒适,多饮汤水反觉难受,甚至必呕吐干净方快,口淡不渴,舌质淡红,苔白滑,脉沉细缓无力。
辨证:中气下陷,寒饮留中。
治法:温阳涤饮,升提中气。
处方:茯苓30g,肉桂9g,焦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24g,升麻9g。
水煎服,日1剂。
服5剂后,中脘畏冷减轻,原方肉桂改为6g,再服10剂。
三诊时诸症均有改善,而胃中漉漉之声大减,脉象有力。
处方:茯苓30g,肉桂6g,白术12g,炙甘草9g,炙黄芪30g,升麻9g。
10剂后胃中漉漉之声完全消失,脉象均匀有力。
为巩固疗效,嘱服黄芪建中汤20剂,其中黄芪用量为30g。
2 黄芪配柴胡治长期低热某些原因不明的发热,病程较长,体温一般在38℃以下,此多属非感染性发热,所以用抗生素治疗无效。
症状可见:少气懒言,神倦乏力,时或口干,纳减,大便软溏,舌淡苔黄,脉虚或虚数等。
服养阴清热药无效或热反加甚,此即李东垣所说的“阴火”。
张老多以甘温除热法治疗,取东垣升阳益胃汤之意。
以黄芪配柴胡为主药,柴胡本可退热,但治此类发热,不配黄芪则少效,常加葛根、陈皮、郁金、苍术、白术、当归等。
例2. 男,50岁,1975年7月就诊。
低热已60天,经各检查,原因不明。
现症:低热,体温37.5~37.7℃,四肢无力,饮食乏味,大便每日3次,软溏便,口干思热饮,微恶寒,夜寐不安,舌质红,有暗蓝斑块,苔薄黄,脉虚细略数,重按无力。
辨证:气虚发热。
治法:助气升提。
处方:黄芪20g,党参15g,柴胡12g,当归10g,焦白术5g,升麻6g,陈皮5g,五味子3g,甘草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