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乃礼运用调和肝脾法治验

合集下载

从调和脏腑平衡等五种平衡辨治功能性胃肠病

从调和脏腑平衡等五种平衡辨治功能性胃肠病

㊃争鸣㊃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第五批全国中医临床优秀人才研修项目(国中医药人教函〔2022〕1号);大连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康养开放基金(ZXY2023KY04);辽宁省 兴辽人才计划”医学名家项目(YXMJ⁃QNMZY⁃01)作者单位:116011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李佳睿(硕士研究生)㊁朱炜楷㊁王政芃(硕士研究生)㊁代露(硕士研究生)㊁卓成婷(硕士研究生)㊁刘雨莎(硕士研究生)㊁戴孟君(硕士研究生)㊁沈会];大连医科大学中西结合研究院(学院)[李佳睿(硕士研究生)㊁朱炜楷㊁王政芃(硕士研究生)㊁代露(硕士研究生)㊁卓成婷(硕士研究生)㊁刘雨莎(硕士研究生)㊁戴孟君(硕士研究生)㊁沈会];大连市中医医院(李吉彦)作者简介:李佳睿(1999-),2021级在读硕士研究生㊂研究方向:脾胃病的临床临床及基础研究㊂E⁃mail:1078810681@通信作者:沈会(1979-),博士,主任医师㊂研究方向:中医内科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㊂E⁃mail:shenhuihao@从调和脏腑平衡等五种平衡辨治功能性胃肠病李佳睿 朱炜楷 李吉彦 王政芃 代露 卓成婷 刘雨莎 戴孟君 沈会【摘要】 脾胃为中焦之枢,其配合如常之时,气血得生,水湿得运,体内处于稳态平衡,正合从古至今以 衡”为求,辨治疾病多以 衡”为要的思想㊂脾胃失常之时,清气不升,浊气不降,脾困而胃腑热邪结聚,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脾胃间之 衡”不复存在㊂且脾胃与肝㊁肺密切相关,若肝失疏泻,则脾失健运,水湿内停;若肝气太过,则横逆犯胃;若肺失宣降,则脾胃失和,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㊂以上皆为中焦失衡之态,故笔者以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为功能性胃肠病主要治则㊂本文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主要从脾胃与脏腑间之平衡及脾胃自身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之平衡入手,论述舒达肝木㊁宣降肺气㊁调达寒热㊁消补并施㊁升降相因㊁燥湿相济等一系列消长平衡之法论治功能性胃肠病的经验,稳己固彼,以达到机体周身平衡之态,病由此愈㊂【关键词】 中焦治衡; 功能性胃肠病; 脾胃; 脏腑; 寒热错杂; 虚实夹杂; 升降失调; 燥湿相济【中图分类号】 R249 【文献标识码】 A doi:10.3969/j.issn.1674⁃1749.2024.04.019 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eases,FGIDs)是一组根据胃肠道症状分类的疾病,其以无器质性病变,但具有功能性改变的消化道症状为特征[1]㊂据报道,FGIDs 病人在我国消化内科门诊及住院病人之中,占总体病人的比例高达2/5~3/5[2]㊂中医自古以来多求一 衡”,治病遣方多遵一 衡”㊂从天地阴阳之衡,顺其以人,得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之健态㊂此论脾胃,即为中焦,故从中焦之衡论治㊂以 衡”愈疾之思想基于‘黄帝内经“之中的 调平求和” 纠偏调衡”,且清代医家吴鞠通亦提出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之说㊂故结合中焦脏腑易相反相成的特征,为应对脾胃的复杂病机,衍生出和调脏腑㊁调达寒热㊁消补并施㊁升降相因㊁燥湿相济等一系列消长平衡之法㊂众多医家以 治中焦如衡”为指导思想,稳中焦与他脏之衡,固中焦之间多因素之衡㊂针对复杂失衡病机,采用辨证论治,因人而异的诊疗措施,可在临床取得确切疗效㊂1 五种平衡观指导辨证治疗FGIDs1.1 五种平衡观的提出是中焦治衡的重要具象‘黄帝内经“开篇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指出万物分阴阳,阴阳衡则万物和㊂衡之思想由此广而传之㊂脾胃属中焦,其含五衡㊂‘素问㊃举痛论篇“云: 百病生于气也㊂”[3]气之运动以机相称,脾胃气机多以升降为要,脾胃病生于气机升降失衡㊂‘医宗必读㊃医论图说“中云 气血者,人之所赖以生者也”,脾胃亦赖之㊂津液与气血可相互转化,共筑脾胃活动之物质基础㊂脾喜润而胃喜燥,津液输布失常则润燥失衡㊂寒热为阴阳的具体表现,阴阳失调为寒热错杂的基本病机[4]㊂脾胃之寒热阴阳相反相成,稍有偏颇,易呈寒热失衡之变㊂虚实之分,可与寒热之性共赋脾胃病邪㊂脾胃为枢,与全身多脏腑协同合作,参与调节全身气机升降出入㊁水液代谢㊁气血生成及运化等多种重要生理活动㊂笔者由此提出脾胃与脏腑之衡以及脾胃之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五衡之观㊂脾胃病的产生多与上述五种平衡被打破有关,若能恢复平衡则脾胃病可得痊愈㊂1.2 五种平衡观为解决FGIDs 难题的重要指导思想FGIDs 的产生,多因中焦失和,全身各脏腑之间配合紊乱,产生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的一方偏颇,终成失衡之变㊂故临床施治,需抓其偏颇,以消其因㊂早在张仲景时期,便有通过寒热㊁虚实㊁升降㊁燥湿四衡论治中焦脾胃疾病的论述㊂刘国强教授[5]指出 治中焦如衡”应为纠正阴阳水火寒热偏颇之法㊂路志正教授[6]则针对脾胃病以失衡之机,提出圆机活法调脾胃,佐证临床多以衡调脾胃㊂FGIDs无明确中医病名,一般根据症状将其划分进入中医各个疾病范畴㊂FGIDs的病位在脾㊁胃㊁小肠㊁大肠,与肝㊁肺密切相关㊂FGIDs辐射中医疾病面之广,病位涵盖之多,为其诊治增加了难度㊂正因脏腑各有其性,脏腑之间各有其衡,故脏腑失衡,疾病乃生㊂因而治之,必抓其 衡”,使中焦脏腑之间回归至相制相和的平衡状态㊂唐旭东教授[7]则立足于脏腑平衡,提出 调中复衡法”以治疗FGIDs的症状重叠现象㊂2 以调和脏腑治其变,归其衡2.1 疏达肝木以助脾胃肝主疏泻,协调脾胃之气的升降条达㊂疏泄得法,则升降之衡㊁纳排之衡皆得以促进,全身脏腑之衡更以稳定㊂‘血证论㊃脏腑病机论“中述: 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不免㊂”提示肝失疏泻可出现脾不升清之证,甚则出现中气下陷㊂除脾之外,肝失疏泄亦可影响胃气降浊㊂以上病机变化均可属木强横逆犯土而致中焦失司,即肝与脾胃脏腑失衡之象,谓之 木乘土”㊂调和肝脾之衡为治疗FGIDs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法则㊂张仲景所提 四逆散”为肝脾不和之祖方,而后世逍遥散及柴胡疏肝散皆于此基础上改之㊂四逆散于‘伤寒论㊃辨少阴病脉证并治“所言 少阴病,四逆”,为肝气郁滞而致阳气不达四末之 阳气郁”,且其中所论或然证中所述腹中痛㊁泻利下重等均可由肝气疏泄失常,木来乘土所致,故其方之根本在于调和肝脾㊁疏肝和胃,以达平衡之态㊂王惠临等[8]研究发现四逆散中有效成分直接作用于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㊁信号转导转录激活因子3等相关靶点,并通过肿瘤坏死因子㊁MAPK及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等信号通路,多靶点调节胃肠功能,从而发挥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㊂姬莉等[9]则以多中心㊁随机㊁双盲研究证明疏肝健脾方之临床疗效佳,更是说明肝脾之衡在治疗FGIDs的临床应用中的关键作用㊂怡情疏解亦是调畅肝气之必须,对于肝胃不和所致失衡状态起到缓解与预防作用㊂一方面,情志以脏腑精气为物质基础,故其为五脏精气的表象反应,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所言 肝在志为怒 脾在志为思”㊂另一方面,情绪变化亦影响脏腑活动,如大怒伤肝,思虑伤脾㊂故暴怒之后,出现肝木骤强,横逆脾土,常以抑木扶土㊁息平肝怒为主要治法㊂除此之外,情志抑郁,肝气郁结,致脾胃气机失调,常以疏肝解郁㊁和调肝脾为主要治法㊂故从情志而述,所用诸法,皆以复二脏之衡为要㊂罗马IV指南中 脑 肠轴”的提出及对心理因素的重视,皆为调畅情志之法的证实㊂牛学恩教授[10]常以调节肝脾之组方论治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㊂卫拂晓等[11]研究得出,逍遥散通过减少肿瘤坏死因子⁃α㊁白细胞介素6等炎症因子释放及山柰酚抑制一氧化氮降解等机制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取得确切疗效㊂2.2 宣降肺气以助脾胃脾为生气之源,肺为主气之枢,二者相互为要,维生气之衡,保升降之衡,更护脏腑之衡㊂如‘素问㊃经脉别论篇“所言[12]: 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㊂”肺气宣降如常,则脾精得升,糟粕得下㊂清不得宣,可显 清气在下,则生飧泻”之象,浊不得降,则气机壅滞,腑气不通㊂肺脾之间气之衡可影响所司水液之衡㊂肺气充而脾运佳,大肠得润,纳排则衡㊂肺失宣降,布津失调,则无水行舟,无便以下㊂肺主皮毛,其主腠理为肺气宣出之门路,邪袭闭之,亦可见肺与脾胃之衡已破之象㊂以上皆可证‘医经精义“中 理大便必须调肺气也”[13]㊂历代医家皆重视调肺脾二脏,调其所掌之衡,故多用此法治功能性胃肠病中所见排便不调㊂张仲景于‘伤寒论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所提 太阳与阳明合病,必自下利,葛根汤主之”,开创 逆流挽舟法”之先河㊂其中一味葛根既解表透邪,使腠理得开,肺气宣发功能得以恢复,又鼓动太阴清气上行,亦从标本双侧调达阳明里气失调之下利㊂喻佳言所创人参败毒散亦受此所启㊂脾胃虚弱亦可致大便失调,‘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参苓白术散则治之㊂其在益气健脾,渗湿止泻之时,加入砂仁理气,配以桔梗引入肺经,调节肺气宣降以更调脾胃,肺气得宣,脾胃得运,则湿邪自除㊂单兆伟教授[14]参透此方中奥妙所在,善用葛根㊁桔梗等宣肺升清之品,治疗慢性泄泻[15]及腹泻型肠激惹综合征[16],临床常得确效㊂胃腑失和,糟粕不下之治法仍循调肺气宣降,以达纳排平衡之法㊂张仲景所拟麻子仁丸中所用杏仁,开宣肺气,调达气机;后吴鞠通所创宣白承气汤中仍贯彻此法,方中杏仁㊁瓜蒌皆作用于肺,一宣一降,疏达气机㊂肺宣降之衡,促肺宣腑降之衡㊂国医大师许润三[17]以麻黄汤加减治疗慢性便秘,方选麻黄汤意为通调肺气,其中麻黄配杏仁,宣降有序,布散津液,助大肠传导之功㊂又有刘启泉教授[18]善用紫菀,辛开而柔润,杏仁利肺气而润肠燥,桔梗引经,载诸药上行,以上三味宣开肺气,通降腑气,故用以治疗功能性便秘伴有咳嗽㊁胸部憋闷等肺部症状㊂现有学者研究肠道微生物对远端器官的影响,并提出 肺 肠轴”概念[19],这也侧面认证了肺与脾胃肠腑的密切关系㊂3 以调达寒热治其变,归其衡脾为太阴湿土,主属阴;胃为阳明燥土,主属阳㊂人生而禀赋相异,加之所受邪气性质亦有不同,故脾胃病难以单从寒病㊁热病对其进行论述,故治脾胃应守寒热之衡,以寒中夹热㊁热中带寒的寒热错杂之象以论治㊂所阐述的脾胃病之寒热区别及夹杂之症,至‘伤寒论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中 下利 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的进一步阐述得知寒热错杂之象的基本表现,皆可看出众多医家觉脾胃病之复杂本性,并致力于辨其寒热,守其所衡而治之㊂调达寒热以治衡,从古至今皆为治疗脾胃病的治则㊂张仲景在‘伤寒论㊃辨太阳病脉证并治上第五“中指出 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皆以半夏泻心汤治之㊂方中所用药物寒热温凉四性皆用,酸苦甘辛咸五味具齐,更是为求一衡,此可谓寒热平调基础方㊂现临床医疗仍遵寒热之衡为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之法㊂唐旭东教授[20]以寒热为纲,运用此方化裁,起同调复衡之效㊂‘关于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中提出,寒热错杂所致消化不良以胃脘痞满或疼痛㊁胃脘部嘈杂不适及胃脘部喜温怕凉为主症,并自觉胃脘部灼热,伴有嗳气,口干口苦,晨起尤甚,腹冷肠鸣或便溏等其他症状,方予半夏泻心汤加减[21]㊂更有靳玉秋等[22]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半夏泻心汤抑制肌球蛋白轻链激酶通路,可修复受损十二指肠黏膜,同时此方激活前列腺素E2⁃环磷酸腺苷通路,以维持肠粘膜完整㊂这便深入机制阐述了半夏泻心汤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的原因㊂4 以消补并施治其变,归其衡‘素问㊃太阴阳明论篇“: 阳者天气也,主外;阴者地气也,主内㊂故阳道实,阴道虚㊂”脾胃皆应此,故脾病多虚而胃病多实㊂故天地之间,阴阳虚实以衡为顺,亦人体脏腑之间,消补虚实以衡为常㊂所知脾胃病多呈虚实夹杂之特性,为维其稳态,故调其虚实㊂脾主运化,以气为依,以阳为生,故其病之,多以气虚阳虚为主,致运化无力,生水湿内停㊁瘀血阻滞;胃主纳运,属腑阳明,以火为肆,故其病之,实象多见,以火热之邪内蕴,或食积不化为主,但实邪久停,耗气伤津,则阳明腑实后可显气阴两虚之象㊂国医大师路志正[23]更是提出 纳化常”作为治疗脾胃病的核心思想之一㊂单兆伟教授[24]亦诉调理脾胃不离消补㊂为守其衡,或历代泛而之论脾胃所病,而或现世精为解FGIDs,皆以虚实之衡为要,遣方以消补同施为用㊂李东垣在‘内外伤辨惑论“中提出枳术丸,为中焦消补兼施之剂㊂后因丸者缓也,将水易丸,更符脾胃之性㊂其中白术益气健脾配以枳实行气,以白术倍枳实,显补大于消之效㊂后世医家于此,创枳实消痞丸,功效以消大于补著称㊂观其如今,单国顺等[25]研究发现,枳术丸对提高食欲,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有较好疗效㊂枳实消痞丸亦可联合胃肠动力药,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26]及功能性便秘[27]㊂由此析之,虚实夹杂之病机为脾胃病之常态,故予消补兼施剂固其平衡以治之㊂5 以升降相因治其变,归其衡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纽,正如叶天士所言 脾宜升则健,胃宜降则和”㊂气机升降为人体生命活动之根本,脾升清而胃降浊,升降有序,阴阳平和,衡态自有,气机逆乱,乱其所衡,变证由生㊂‘素问㊃阴阳应象大论篇“: 清气在下,则生飧泻,浊气在上,则生胀㊂”此为脾虚气不调所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之显现㊂又早有黄元御在‘金匮悬解㊃呕吐哕下利“所云 中气者,升降脾胃之枢机,枢机病则升降失职,而吐利乃作”[28]㊂现有齐鲁一派[29]重用脾胃升降广治各类脾胃疾病㊂皆证升降理论在中焦脾胃病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㊂维护中焦气机升降平衡理论在指导临床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效果确切㊂胃腑本降,而扰其所衡,于上呃逆㊁呕吐,于中心下嘈杂㊁胃脘部胀满甚则疼痛不适,于下则大便难下㊂历代医家喜用小半夏汤治胃气上逆之呃逆㊂小半夏汤出自‘金匮要略㊃呕吐哕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呕家本渴 今反不渴,心下有支饮故也”,此为痰饮内阻于心下,胃失和降所致,于呃逆之胃气上逆可谓异病同治㊂观如今之证,于己百教授[30]在其治疗一患者因怄气并喝下凉茶后出现顽固性呃逆,以小半夏汤加味(半夏㊁生姜㊁砂仁㊁荔枝核㊁白酒)熏吸并内服,数日后痊愈㊂除小半夏汤,临床亦有他方可解脾胃升降失司㊂2016年‘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指出脾胃升降失调而致胃气壅滞型胃痛,多表现为胀痛㊁餐后尤甚,并伴有纳呆嗳气等其他症状,以理气和胃止痛为主要治法,方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香苏散加减[31]㊂6 以燥湿并济治其变,归其衡脾喜燥恶湿,主运化水湿,胃喜润恶燥,主通降下行㊂故‘临证指南医案㊃卷二“中指出: 脾胃体用各异 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㊂”二者相互为用,共司燥湿之衡㊂脾胃燥湿相济,则津液得运,寒热自调㊂脾胃之衡被破,即一病而另一不可制之,则病由之显㊂‘素问㊃至真要大论篇“: 诸湿肿满皆属于脾㊂”若脾阳不足,则运化不能,水湿内停,而胃不燥之,则泄泻㊁纳呆㊁呕吐㊂若胃火上炎,则中焦火动,气逆上冲,而脾不润之,则胃中嘈杂㊁恶心吞酸㊁多食易饥㊁口臭心烦等症㊂‘医学正传㊃呕吐“有云: 有胃热而吐者 有脾湿太甚,不能运化精微,致清痰留饮郁滞上中二焦,时时恶心吐清水者㊂”FGIDs所应之证,燥湿失衡于临床极为常见,故古今医家皆研究何以维持脾胃之间燥湿平衡,何以润燥而不碍脾运,祛湿而不伤胃阴[32]㊂医家于此提出 脾阴”之重要概念,润燥祛湿得法脾胃活动如常㊂张仲景于‘伤寒论㊃辨阳明病脉证并治“中云: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胃气强,涩则小便数,浮涩相抟,大便则硬,其脾为约,麻子仁丸主之㊂”此方所治为 脾约”之证,因火热聚于胃肠,脾土受其约束,显胃强脾弱,失其所衡之态㊂脾亦无法受胃所传水谷精微,故所显脾阴虚之象[33]㊂现有临床研究为证明麻子仁丸是功能性便秘的有效药物提供了高质量证据[34]㊂又有研究明确麻子仁丸中药复方活性成分的作用靶点及相关通路,以解释麻子仁丸调节胃肠平衡,并对功能性便秘有重要临床作用[35]㊂7 结语本文立于中医角度,辨治FGIDs㊂因脾胃之寒热㊁气机㊁燥湿㊁虚实以及与他脏配合之特性皆相反相成,互为制衡㊂其中一方偏颇,或太过或不及,均可导致脾胃之间或脏腑之间 衡”再遭破㊂故欲治脾胃之病,必求于 衡”㊂吴鞠通所述 治中焦如衡,非平不安”极好概括此种思想㊂故本文以 治中焦如衡”为主要治则,将何为衡,何为治衡具体阐述,其中之 衡”涉及脏腑平衡㊁寒热平衡㊁虚实平衡㊁升降平衡以及燥湿平衡㊂但目前对FGIDs的认知仍有未解之处,且其病程较长,病情复杂,病症多变㊂本文仅从一元一组进行阐述,但临床之中,衡为动态之衡,衡为多元之衡,衡为机体之大衡㊂故对FGIDs的治疗应从整体出发究其病机,辨其病症㊂抓其主因,治其偏颇,但不忘错杂之他因,以方加减相合之形式,以药物佐使之能效,使脾胃之内㊁脏腑之间多衡同时皆处 衡”位,使人之整体处于动态平衡之状态㊂临床之上,中西医结合治疗是更为符合现代临床诊疗模式的体系,从两种理论,同一目标,治中焦之衡㊂并且,更多地发掘中药治疗功能性胃肠病的具体机制,为中医科学地以 衡”论治功能性胃肠病提供保障㊂参考文献[1] 侯政昆,胡文,刘凤斌,等.罗马Ⅳ共识对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评价研究的启示[J].中国中药杂志,2018,43(10):2168⁃2176.[2] 刘新光.中国17省市消化不良症状临床诊治现况调查[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0,30(11):989⁃991.[3] 冯兴中,王永炎.论 百病生于气也”[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7(1):5⁃8,14.[4] 葛巍,袁望圆,艾梓黎,等.寒热错杂病机实质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3,38(4):1744⁃1748.[5] 刘国强.小议 治中焦如衡”[J].陕西中医学院学报,1990,13(3):13⁃14.[6] 李福海,苏凤哲,路志正.圆机活法调脾胃[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7):1032⁃1034.[7] 温永天,王凤云,唐旭东,等.运用调中复衡理论诊治功能性胃肠病症状重叠的思路和方法[J].中医杂志,2022,63(1):17⁃20.[8] 王惠临,张立平.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四逆散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J].世界中医药,2021,16(10):1507⁃1513.[9] 姬莉,娄颜,陈思,等.疏肝健脾方治疗功能性胃肠病重叠综合征的临床效果[J].世界中医药,2020,15(20):3079⁃3083.[10] 李振华,钤培国,于志富,等.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研究牛学恩辨证治疗功能性胃肠病伴抑郁用药规律[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23,18(1):28⁃33,41.[11] 卫拂晓,刘欢乐,范毓慧,等.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逍遥散异病同治”抑郁症㊁乳腺增生和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作用机制[J].中国中药杂志,2021,46(16):4230⁃4237. [12] 彭君伟,周帆,方静,等.浅析叶天士从肺论治脾胃病经验[J].环球中医药,2018,11(11):1758⁃1760. [13] 甘雨龙,黄德铨,苏化.探讨提壶揭盖法治疗便秘的理论基础[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3):424⁃427. [14] 马青,单兆伟,王晓华.单兆伟教授从肺论治脾胃病[J].吉林中医药,2016,36(6):557⁃559.[15] 李秀源,姚秀慧.单兆伟教授运用加减参苓白术散治疗慢性泄泻的经验浅析[J].光明中医,2008,23(11):1682⁃1683.[16] 张小琴.单兆伟教授治疗泄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经验拾萃[J].江西中医药,2006,37(4):9⁃10.[17] 刘宝琴.国医大师许润三妙用麻黄汤治疗杂病经验[J].中华中医药杂志,2021,36(3):1414⁃1416.[18] 韩雪飘,魏丽彦,李念,等.刘启泉基于 通调五脏”治疗功能性便秘经验[J].环球中医药,2020,13(3):471⁃473. [19] Budden K F,Gellatly S L,Wood D L,et al.Emergingpathogenic links between microbiota and the gut⁃lung axis[J].Nat Rev Microbiol,2017,15(1):55⁃63.[20] 车慧,王凤云,唐旭东.唐旭东基于调中复衡理论辨治功能性胃肠病经验[J].中医杂志,2022,63(24):2311⁃2315. [21] 李军祥,陈誩,李岩.功能性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2017年)[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7,25(12):889⁃894.[22] 靳玉秋,赵哲,孙墨晗,等.基于MYLK和PGE2⁃cAMP信号通路探讨半夏泻心汤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的影响[J].时珍国医国药,2023,34(4):782⁃785.[23] 刘喜明.国医大师路志正学术思想初探[J].中医学报,2013,28(2):193⁃195.[24] 戴高中,沙玲,单兆伟.单兆伟教授脾胃病学术思想初探[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7):1850⁃1852. [25] 单国顺,赵启苗,臧彬如,等.生㊁制白术制枳术丸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 脑⁃肠”轴功能影响的研究[J].中华中医药学刊,2022,40(3):44⁃47.[26] 许灶林,赵资源.枳实消痞丸联合莫沙必利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胃肠动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8,26(7):586⁃588.[27] 张慧玲.枳实消痞丸联合枸橼酸西沙必利治疗慢传输型便秘的疗效观察[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1,19(4):249⁃251.[28] 胡学军,龙亚秋,何桂花.从脾胃升降理论探讨功能性胃肠病[J].中医学报,2018,33(6):1030⁃1032.[29] 尹晓琳,魏凤琴.齐鲁补土流派重视脾胃气机升降学术思想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8,29(10):2461⁃2462. [30] 安虎,陈光顺.于己百治疗呃逆心法二则[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18(3):91.[31] 李军祥.胃痛中医诊疗专家共识意见[J].中医杂志,2016,57(1):87⁃90.[32] 高嘉莹,刘乐.叶天士甘寒滋阴法论治脾胃病方法浅析[J].环球中医药,2016,9(3):362⁃364.[33] 杨九天,刘喜明.脾阴虚内涵及方证刍议[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7(12):1849⁃1850,1874.[34] 卞兆祥,郑颂华,赵晨,等.基于麻子仁丸治疗功能性便秘复方研究的整合医学模式探讨[J].中医杂志,2020,61(22):1967⁃1970.[35] HUANG T,NING Z W,HU D D,et al.Uncovering themechanisms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mazirenwan)forfunctional constipation by focused network pharmacology approach[J].Front Pharmacol,2018,9:270.(收稿日期:2023⁃02⁃02)(本文编辑:张楠)。

从肝辨治痰证

从肝辨治痰证

从肝辨治痰证
王文革;许桢惠
【期刊名称】《山西中医》
【年(卷),期】2004(000)0S1
【摘要】"百病皆由痰作崇"。

痰既是病理性产物,又是常见的一种致病因素。

痰证从肺、脾、肾三脏论治者多,而从肝论治者少。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助脾胃升降,与津液代谢有直接的关系。

肝失调达,气机不畅,影响肺、脾、肾功能,导致津液代谢失常,可结而成痰。

临床上,因肝的功能失常引起的痰证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辨治。

【总页数】1页(P)
【作者】王文革;许桢惠
【作者单位】山西省中医药研究院;广灵县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5
【相关文献】
1.梅国强教授运用经方辨治痰证验案4则 [J], 章程鹏;周贤;梅国强
2.脏腑生痰与五脏痰证辨治特点 [J], 杨敏
3.王孟英痰证辨治特色浅析 [J], 汪伟;谭辉
4.基于《医学原理》探讨新安医家汪机辨治痰证的特色 [J], 李慧; 郭锦晨
5.肝痰证辨治 [J], 夏丽娜;张云飞;黄静;陈竹碧;陈钢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

姚乃礼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的经验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调和肝脾法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

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方面。

在病理方面,《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可见,气血盛衰或涩利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性。

故治疗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另外,肝除主一身气机调畅外,还主藏血,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必然影响血分,导致气血失和。

因此,调气时亦应重视调血,临证无论是否有明显血瘀征象,均宜酌情加入和血之品,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

2 治验2.1 脾胃病脾胃病的发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与肝胆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

姚师强调“见脾之病,知肝克脾”,正如叶天士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临床多从调理肝脾入手调理脾胃病。

如胃脘痛的发生发展中,肝郁常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

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具体应用时应“忌刚用柔”,理气慎用峻猛之剂。

常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

对吐酸的治疗,姚师遵“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在味为酸”,多从清肝平肝和胃立法,常用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化肝煎、启膈散等化裁;再如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常根据“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溲便为之变”的病机,遵“风淫所胜……冷泄腹胀,溏泄……病本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从调和肝脾着手,常用痛泻要方、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胃苓汤合四逆散、吴萸理中汤等。

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

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

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不仅容易引发其他严重疾病,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伴随着高血压的多种症状中,失眠是最常见和困扰患者的一种。

姚魁武医生是一位深受患者敬爱的中医药师,他运用调和肝脾法来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经验功效显著,很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和学习。

调和肝脾法是中医药学中一种治疗失眠的传统疗法。

根据中医理论,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而失眠往往与肝脾不和有关,因此调和肝脾对于治疗失眠具有良好的效果。

而在高血压患者中,肝阳上亢、肝火旺盛也是常见的症状。

所以,姚魁武医生将调和肝脾法与治疗高血压相结合,并运用在患者的临床实践中。

姚魁武医生通过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了一套适用于高血压患者伴失眠的调和肝脾法治疗方案。

首先,他强调养生的重要性,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尽量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同时,合理安排饮食,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减少油脂和高盐食物的摄入。

姚魁武医生还特别推荐患者多喝薏苡仁水,薏苡仁具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的作用,对于高血压伴失眠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同时,在中药治疗上,姚魁武医生采用调和肝脾的中药组方。

经过多次尝试和调整,他选用当归、白芍、香附、甘草等中药,制成剂量适当、口感良好的药物,方便患者服用。

这些中药以其调和肝脾、安神补血的功效,在舒缓高血压和改善失眠方面具有显著的效果。

姚魁武医生在临床实践中,经过多年不断总结和完善,已经成功治疗了许多高血压伴失眠患者。

很多患者在经过姚医生的调理后,不仅高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失眠问题也得到了改善。

他的经验表明,调和肝脾法在治疗高血压伴失眠方面具有明显的疗效。

然而,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姚魁武医生的经验仅仅是个案,仍然需要进一步的临床验证和科学研究来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高血压伴失眠症状的发生是多因素的综合作用,每个患者的病情也各有差异。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我们应该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灵活运用治疗方法。

姚乃礼教授从“肝郁脾虚,络阻毒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姚乃礼教授从“肝郁脾虚,络阻毒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姚乃礼教授从“肝郁脾虚,络阻毒损”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姚乃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他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提出了以“肝郁脾虚,络阻毒损”为论治基础的治疗方案。

在本文中,我将详细介绍姚乃礼教授的治疗经验,包括病因病机、辨证施治和中药方剂等内容。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一种以胃黏膜的持续、进行性病变为特征的慢性胃炎,临床上表现为胃纳减退、腹胀、饱胀感、恶心呕吐等症状。

姚乃礼教授通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和研究,发现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与“肝郁脾虚,络阻毒损”密切相关。

姚乃礼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病因主要与情志不畅、饮食不节、劳累过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会导致肝气郁滞,进而影响脾胃的正常功能,使得脾虚化生湿滞,湿浊内生从而引发胃炎的发生。

此外,络阻毒损也是慢性萎缩性胃炎的重要病机之一。

络阻可导致胃气不行,湿浊停留在胃内,长期积聚则易引发胃炎;毒损则主要指的是湿热内蕴,湿热的蕴结会对胃黏膜产生刺激,破坏胃黏膜屏障,引起慢性炎症反应。

根据中医理论,姚乃礼教授强调了辨证施治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重要性。

他根据病情不同,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分为肝胃不和型、脾虚湿阻型、湿热胃炎型和胃阴虚损型等不同证型,并针对不同证型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案。

在肝胃不和型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姚乃礼教授强调了调理肝气的重要性。

他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调肝和胃、疏肝理气、和胃降逆等。

针对脾虚湿阻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姚乃礼教授则注重益脾健胃、祛湿化痰的治疗。

对于湿热胃炎型,他则采用清热解毒的方法。

对于胃阴虚损型慢性萎缩性胃炎,姚乃礼教授主要通过滋阴养胃的方法进行治疗。

同时,姚乃礼教授也重视中药方剂在治疗慢性胃炎中的应用。

他根据患者的不同证型,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

常用的方剂有六君子汤、四君子汤、二妙散等。

这些方剂具有调和胃脾、疏肝理气、降逆和清热解毒等作用,对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病变具有一定的疗效。

总的来说,姚乃礼教授以“肝郁脾虚,络阻毒损”为论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基础,强调了辨证施治和中药方剂的应用。

从肝治咳验案2则

从肝治咳验案2则

从肝治咳验案2则
田惠蒙
【期刊名称】《内蒙古中医药》
【年(卷),期】1995(000)0S1
【摘要】从肝治咳验案2则田惠蒙病案1:王某.女,29岁。

已婚.1990年9月13日初诊。

咳嗽2年余。

1988年春因感冒引起咳嗽。

感冒愈后咳嗽不断.2年多来时轻时重,夜间尤甚,常取半卧位坐以待旦。

伴有胸胁隐痛,咽干,心烦,精神及食欲差,自觉发热。

咳嗽剧烈时。

进...
【总页数】1页(P119-119)
【作者】田惠蒙
【作者单位】内蒙古大学卫生所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49.7
【相关文献】
1.周常昆主任医师治肝调经验案举隅 [J], 钱锐;王清;钱冬梅;杨丽萍;周常昆
2.羚角钩藤汤治肝阳头痛验案1则 [J], 冯一帆;宗晓燕
3.从肝辨治眼病验案举隅 [J], 费传统;金强
4.补肝强肾益气活血方治眩晕症验案两则 [J], 袁湘萍
5.阎洪臣运用龙胆泻肝汤加减辨治顽固性头痛验案1则 [J], 洪丽敏;车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吕文良教授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吕文良教授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

-国医传承•吕文良教授调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经验曹正民1吕文良2武庆娟2【摘要】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uic aWophic gastritis,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病理表现为胃固有腺体破坏、数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等,其与胃癌的发生有一定的联系。

西医目前以对症治疗为主,但难以从根本上缓解症状,改善胃黏膜病变。

文章介绍了吕文良教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经验。

吕文良教授认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基础为脾胃虚弱;其发病的主要原因为饮食失节、情志不畅,其关键病机在于肝胃不和,湿热内蕴;因此,吕文亮教授在临床施治时,以疏肝和胃,清化湿热为治疗原则,善于运用对药调和肝、脾、胃三者关系,清化中焦湿热,可以有效缓解其症状,同时还具有不良反应少、可逆转病理变化等优点。

另附验案1则,以资佐证。

【关键词】吕文良;慢性萎缩性胃炎;对药;名医经验【中图分类号】貼73.3+2【文献标识码】AProfessor LYU WenliangS Experience in Treating Chronie Atrophie GastritisCAO Zheng-min1,LYU Wen-liang5,WU Qing-iung2(1.Beijing University of Chinese Medicine,Beijing140426;2.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s,Guang'anmen Hospital,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ine Sciences,Beijing140253)[Abstrocti Chrouic aWophic easwi/s(CAG)is a commou clinical digestive system patholoeicai manifes-m/ous incluPe desWuctiou and decrease in the number of proper/aswic elands,aWophy of/aswic mucosal epitheliumand/ands.It is related to the occnrrence of/aswic cancer..Western medicine cnrrently focnses ou symptomatic treatment,but/is diVicue to fundamenm/y relieve symptoms and improve/aswic mucosal lesious.The article inWoduced in demil Professor Lu WenliangS expebence in treating chrouic aWophic/aswitis.Professor Lu Wenliang believes that the ousel ofchrouic atrophic/astri/s is the weabness of the spleen and stomach;md the main causes of its ousel arc eating disorUerand poor emohous.The kep pathopenesis is the discorbance of the liver and the stomach,which coutains dampness andheal.Therefore,Professor Lu Wenliang in clinical treatment,the principle of treatment is to soothe the liver and stomach,and to clear the damp-heat,and be/ood al using the medicine to recoucile the rem/ouship between the liver,spleen and stomach.To clear the damp-heal in the middle Jiao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its symptoms with fewer adverse reactious,re-versidle patholopicai changes and other abvanmyes.One case is atmehed as evidence.【Keywords t LYU Wenliang;Chrouic AWophic Gastritis;Soothing Liver And Harmouizing Stomach;Medical Expc-enegie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mphie/ast/tis, CAG)是临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其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大而升高[],其病理表现为胃固有腺体破坏、数量减少,胃黏膜上皮和腺体萎缩等。

病毒性肝炎脏腑辨治验案五则

病毒性肝炎脏腑辨治验案五则

I"C一40.50C,血象不高,经多联抗生素治疗无 效。2周后恶心、呕吐、食纳不馨加著,第3周出 现腰肾区压痛、腹水、少尿。胸片、骨穿、腰穿、 血培养、超声心动图等检查未发现异常。查抗一 HAV・IgM两次阳性,抗一CMV两次阳性,HBV、 HCV、HEV均阴性;肝功能损害明显:ALT
L,AST L,DBIL 4501U/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
2003年第18卷第4期
中国医药学报
’223’
HB幽.g(+)、HBeAg(+)、HBeAb(+);肝功能
按:湿热疫毒之邪久蕴脾胃,熏蒸肝胆,致使 肝胆疏泄失常,肝胃失和。治用醋柴胡、赤芍、制 香附、青皮、广郁金、金钱草等疏肝利胆,垂盆 草、鸡骨草、田基黄、蒲公英、黄芩、厚朴等清热 祛湿,陈皮、青皮、厚朴、半夏等理气和胃祛湿。 二诊在已取效的基础上,加入藿香、凤尾草、车前 草以增强和胃、清热、祛湿之功效。 邪毒内蕴.耗伤阴血,治宜滋养肝肾 慢性VII,湿热疫毒之邪耗伤肝阴,或邪从火 化,阴精(津)被灼,或脾运被遏,阴m化生无 源,导致肝之阴血亏虚,久则累及肾阴亦虚。邪毒 内蕴,壅遏脾胃,热郁亦可灼伤胃津,脾胃之阴亦 虚。重型肝炎,火热动血,肝肾之阴被劫,则常有 动风等危象。尤其瘢积、臌胀患者,肝肾本已不 足,若并发出血或过用清利,常导致阴血愈亏,病 情沉痼难解。邪毒内蕴,伤阴伤血者居多,肝肾阴 伤最为多见,但滋补肝肾之阴时,不可一昧填补, 以免壅补助邪,仍当以调养为上,使补不助邪。但 VII无纯虚证候,在运用滋养之剂时,除避免助邪 外,尤应注意祛邪时大辛大温或苦寒清利之品常可 耗伤阴血,用之宜审慎;阴虚者,多伴火旺之证候 表现,常有出血或出血征兆,临证时应兼顾,防止 出血后阴液耗竭,变生他证;慢性VII一般病程较 长,阴虚常与其他病理因素同时并见,治疗亦应考 虑。 案3邵某,男,38岁。初诊日期:1999年 10月29 It。乙肝病史多年,近日复查肝功能:

姚乃礼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经验

姚乃礼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经验

姚乃礼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经验刘绍能刘震【摘要】对姚乃礼教授以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的思路和方法加以分析和总结。

姚教授认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胃三脏密切相关,而肝郁是致病的重要条件,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

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而在应用过程中,强调“忌刚用柔”,理气要慎用峻猛之剂。

【关键词】姚乃礼;胃痛;肝脾同调;老中医经验;姚乃礼教授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内科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教学、科研40余载,擅治胃病、肝病,尤其对脾胃病的研究造诣颇深。

笔者随师侍诊,受益颇多。

现不揣冒昧,将姚师肝脾同调治疗胃痛经验简介如下。

1从肝论治胃痛的认识姚师认为,胃痛发生的病因病机不离肝、脾、胃三脏,而肝郁是致病的重要条件,胃痛从肝论治的理论依据源于肝与脾胃生理、病理的关联。

生理上,肝与脾胃相辅相成,脾胃升降有序,皆赖肝气的疏畅条达,如《血证论》曰:“木之性主于疏泄,食气入胃,全赖肝木之气以疏泄之而水谷乃化,设肝之清阳不升,则不能疏泄水谷,渗泄中满之症在所难免。

”所以,肝主疏泄的功能正常,气机方能调畅,脾胃才能更好地发挥升降枢纽的作用。

若肝失疏泄而致肝胃不和,胃不和则气机壅塞不通,不通则痛。

在病理上,肝木相乘乃胃痛发生的主要病机,如抑郁恼怒伤肝,肝失疏泄,肝气郁结,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导致气机阻滞,胃失和降,正如叶天士所云:“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

”《素问·至真要大论》亦云:“木郁发之,民病胃脘当心而痛”。

《沈氏尊生书》又云:“胃痛,邪干胃脘病也。

唯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

”由此可见,肝与脾胃在生理上相互依存,肝之疏泄正常,则脾胃升降适度,消化正常,即“土得木而达”,“木赖土以培之。

”在病理上,肝与脾胃紧密相关,相互影响,即所谓“木不疏土”,或“木旺克土”。

因此,胃病之治,治肝为要,以疏肝和胃为法,肝气条达,胃不受肝木所克,则胃安和而痛自止,即所谓“治肝可以安胃”也。

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

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

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而姚乃礼教授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专家,他在治疗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心得。

本文将对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的方剂进行浅析,以期为失眠患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姚乃礼教授为治疗失眠,常用的中药方剂主要有四逆汤、安神草方、定志安神丸等。

下面将对这些方剂进行一一介绍。

第一,四逆汤。

四逆汤是姚乃礼教授根据中医经验和病理机制而创造的一种方剂,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它由人参、干姜、炙甘草、大枣等组成,具有补气养血、散寒止痛的作用。

对于气虚血寒所致的失眠症状,四逆汤能有效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入眠。

第二,安神草方。

安神草方是姚乃礼教授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和自身临床经验而创造的一种方剂,以虫草花、黄芩、连翘、半夏、酸枣仁等为主要药材。

这种方剂具有清热解毒、安抚神经的作用,适用于因火热内盛、心火旺盛等因素引起的失眠。

安神草方能平复气血、调和心气,有助于缓解焦躁不安的情绪,使患者安心入眠。

第三,定志安神丸。

定志安神丸是姚乃礼教授根据中医理论和自身经验而研制的一种方剂,主要由珍珠母、酸枣仁、天麻、郁金等药材组成。

这种方剂具有镇静安神、舒肝定志的作用。

适用于因情志不遂、肝气郁结等原因引起的失眠。

定志安神丸能调节心脾肝气,平衡情志,有效改善失眠症状。

以上介绍了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方剂的一些特点和适用范围。

但需要强调的是,失眠症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治疗失眠不能单纯依靠药物,还需要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治疗。

在使用药物治疗时,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并严格按照剂量和疗程来进行。

除了药物治疗外,姚乃礼教授也提倡结合心理疗法、调整生活规律、注意饮食等综合治疗失眠。

对于失眠患者来说,定期锻炼身体、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精神紧张和饮食刺激,对于改善睡眠质量有很大的帮助。

综上所述,姚乃礼教授治疗失眠常用方剂的特点是以补气养血、调和心气为主,能够有效缓解不同原因引起的失眠症状。

姚乃礼经验方启陷汤

姚乃礼经验方启陷汤

姚乃礼经验方启陷汤
组成:太子参15g,瓜蒌20g,黄连10g,法半夏12g,浙贝母15g,茯苓15g,苏梗12g,厚朴花10g,丹参20g,郁金12g,甘草6g。

功用:健脾和胃,疏肝降逆,化痰清热。

主治: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证属脾胃不和、肝失条达,痰热互结者。

临床应用及加减化裁:
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出现肝胃不和、痰热互结证。

食管炎有些证候相似于中医食管瘅的范围。

临床症见:嗳气,反酸,胸骨后或剑突下烧灼样疼痛,咽中异物感,吞咽不利,呕吐,呃逆,严重时因胃食管黏膜糜烂而出血。

舌淡黯,苔黄腻,脉弦细或弦滑。

胃镜下病变包括:黏膜充血、水肿、表面糜烂和浅小溃疡等。

气虚甚者,以党参易太子参;阴虚甚或气阴两虚者,加北沙参、麦冬,或以北沙参代太子参;兼有中焦虚寒者,加干姜、桂枝;伴呃逆者,加旋覆花、代赭石;肝气郁滞重者,加用柴胡、枳壳、青皮、白芍等;阴虚内热明显,可加生地、丹皮、知母;痰浊偏盛者,加杏仁、陈皮、枇杷叶;湿热较重者,加黄芩、栀子、豆蔻;咽中不适、音哑,酌加桔梗、木蝴蝶、凤凰衣等。

胃镜下见黏膜糜烂、溃疡者,加白及、三七粉、山慈菇等。

《2024年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范文

《2024年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范文

《姚魁武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经验》篇一一、引言高血压和失眠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健康问题,它们常常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

中医理论中,调和肝脾法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方法。

姚魁武医生作为中医领域的杰出代表,其在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独到的见解。

本文将详细介绍姚魁武医生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经验和方法。

二、姚魁武医生的调和肝脾法理论基础姚魁武医生认为,高血压伴失眠多与肝脾功能失调有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二者相互依存,共同维持人体内环境的平衡。

当肝脾功能失调时,可导致气血不和、阴阳失衡,进而引发高血压和失眠等症状。

因此,调和肝脾法成为治疗高血压伴失眠的重要手段。

三、姚魁武医生的治疗方法1. 辨证施治: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如头晕、头痛、心悸、失眠等,进行辨证施治。

通过望、闻、问、切等中医诊断方法,确定患者的证候类型,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2. 调和肝脾:姚医生在治疗方案中,常采用调和肝脾的中药组方,如柴胡、白芍、枳壳、茯苓等,以调和肝脾功能,改善气血不和、阴阳失衡的状况。

3. 辅助治疗:除了中药治疗外,姚医生还结合针灸、拔罐、推拿等中医治疗方法,以增强治疗效果。

4. 心理调适:姚医生注重患者的心理调适,通过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患者排解压力,调整心态,提高治疗效果。

四、姚魁武医生的治疗效果姚魁武医生运用调和肝脾法治疗高血压伴失眠,取得了显著的治疗效果。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血压逐渐稳定,失眠症状得到改善,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同时,姚医生的治疗方法还具有副作用小、复发率低等优点。

五、案例分析以一位高血压伴失眠患者为例,患者在接受姚魁武医生的治疗后,血压得到了有效控制,失眠症状明显改善。

在治疗过程中,姚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辨证施治,采用调和肝脾的中药组方,并结合针灸、拔罐等中医治疗方法,使患者的病情得到了明显改善。

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心态也更加积极乐观,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姚乃礼临床应用百合汤经验浅析

姚乃礼临床应用百合汤经验浅析

姚乃礼临床应用百合汤经验浅析刘明坤1吕文良2指导:姚乃礼3(1.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脾胃科,北京100053; 2.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保院肝病科,北京1_S3;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基金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京津冀中医药协同发展项目(GZY-GCS-201740)通信作者:吕文良,E-mail:lvwenliang@【摘要】从百合汤的出处、药物剂量、功效出发,阐析百合汤的方义、主治,在此基础上,介绍姚乃礼主任使用该方 的临床经验,并列举医案,说明姚师使用该方治疗脾胃阴虚兼有气滞的脘腹胀痛,以及兼有情志抑郁及焦虑的阴虚气滞的 院腹胀痛的经验。

【关键词】姚乃礼;百合汤;脘腹胀痛;老中医经验D O I:10. 16025/j. 1674-1307. 2020. 11.017姚乃礼是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 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国医名师,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 师。

姚主任长期从事中医临床、研究及教学工作,在内科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症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尤擅脾胃病、肝病的中医治疗。

姚主任临床常用百合汤加减治疗阴虚兼有气滞脘 腹胀痛患者,效果明显,现将其经验总结如下。

1百合汤方义及主治百合汤出自陈修园《时方歌括》,是其采录的 验方,该方由百合1两、乌药3钱组成,主治“心 口痛,服诸药不效者,亦属气痛”。

《时方妙用》云:“气痛,脉沉而涩,乃七情之气郁滞所致,宜……百合汤”。

百合甘润微寒,补中益气,和合 百脉,安神益志,人肺、心经,陈修园认为“百 合合众瓣而成,有百脉一宗之象,其色白而人肺,肺主气,肺气得降,诸气得调”,古人有“肺主诸 气”“诸气皆属于肺”之说,百合人肺,是治气之 总司,肺气一通,则诸气畅达。

乌药辛温行气,散寒止痛,入肺、脾、肾、膀胱经,最善行气开 郁,疏畅胸腹之气滞。

百合与乌药同用,通达气 机,故本方治疗气痛。

《时方妙用》云:“火痛,脉数而实,口渴面 赤,身热便秘,其痛或作或止,宜……百合汤”[1\《本草经疏》云:“百合,主邪气腹胀。

姚乃礼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

姚乃礼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

姚乃礼治疗失眠常用方剂浅析失眠是一种常见的睡眠障碍,指的是无法入睡、难以维持睡眠或睡眠质量差而导致白天疲惫和功能障碍的症状。

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失眠的患病率也在逐年上升。

姚乃礼是中华名医堂创始人,他在中医治疗失眠方面积累了丰富阅历,并开发了一系列常用的方剂。

本文将就姚乃礼治疗失眠常用方剂进行浅析。

起首,姚乃礼方剂以中药为基础,针对不同类型的失眠实行不同的治疗方略。

他认为,失眠症的病因多种多样,如情绪波动、脾胃虚弱、心脏功能紊乱等。

因此,他接受了中药复方的方法,通过调整患者的脏腑功能,提高机体的整体调整能力,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标。

其次,姚乃礼方剂在药物选择上重视平衡。

他认为,治疗失眠不仅要思量冷静安神的药物,还要同时调理身体其他系统,达到阴阳平衡。

在方剂的组方上,他通常会选择具有不同功效的中草药进行搭配,互相协同作用,以达到使患者的精神状态回复平衡的效果。

例如,他的“安神补脑方”中包含了东方脑桂、黄连、柴胡等药物。

东方脑桂性味辛温,有活血开郁、清心安神的功效;黄连性味苦寒,有清热解毒、安神定惊的作用;柴胡性味苦凉,具有消炎镇痛、疏肝解郁的功效。

这三味药物的组合,既能调理失眠患者的脾胃功能,又能改善其睡眠质量。

再如,他的“养神健脾方”中含有当归、黄芪、山药等药物。

当归性味辛甘,有活血养气、调经止痛的作用;黄芪性味甘平,具有益气固表、养心安神的功效;山药性味甘平,具有补益脾肾、养阴润燥的作用。

这些药物组合能够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增强机体的反抗力,提高睡眠质量。

最后,姚乃礼方剂在临床应用中重视个性化调整。

他认为,每个患者的失眠症状和病因都有所不同,治疗方案应该因人而异。

因此,在治疗失眠时,姚乃礼会结合患者的详尽状况,对方剂的剂量和组合进行相应的调整。

这种个性化的治疗方法能够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提高治疗效果。

总结起来,姚乃礼治疗失眠常用方剂在中医临床实践中得以广泛应用。

其治疗思路重视平衡、辨证施治,通过中药复方的组合,调理身体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失眠的目标。

姚乃礼治疗肝病用药特点分析

姚乃礼治疗肝病用药特点分析

姚乃礼治疗肝病用药特点分析马卫国【摘要】探讨姚乃礼主任医师治疗脂肪肝、肝炎、肝纤维化、肝硬化的用药特点,提出肝脾同治、补益正气、祛除肝络温热疫毒等治疗方法.【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020)002【总页数】2页(P240-241)【关键词】肝病;名医经验;姚乃礼【作者】马卫国【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9.11 脂肪肝脂肪肝为肝细胞内脂肪过度沉积而成,临床表现与《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肝脉)微急,为肥气,在胁下,若覆杯”非常相似。

姚乃礼认为,人体异常升高的血脂、血糖、尿酸等均属中医“痰浊”范畴,“肥气”之产生其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运化失司,或运化不及,水谷精微蓄积留着为患。

对本病的治疗,应主要从运脾化痰、降浊活血立法,常用方剂有二陈汤、楂曲平胃散、柴胡温胆汤、柴胡陷胸汤、丹栀逍遥散等,在辨证辨病的基础上,酌情加入山楂、荷叶、绞股蓝、何首乌、泽泻、虎杖、决明子、菊花、女贞子、丹参、三七、大黄等经药理研究有降脂作用的中药。

姚乃礼强调本病的治疗重点突出肝脾同治,充分发挥脾“主运化”之功能,脾之运化功能正常,则水谷精微能正常输布,才不致停蓄为浊,并能及时传导体内之糟粕。

而适当通利二便、发汗则是导邪外出的有效途经。

通利二便除药物治疗外,饮用茶水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临床常嘱患者用山楂、荷叶煮水代茶饮,颇为患者接受;发汗则嘱患者坚持锻炼,每日坚持运动至适量出汗,促进多余脂肪代谢,又可促进“糟粕”排泄,是为“开鬼门,洁净腑”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2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根据慢性乙肝的发病特点,参考中医伏邪致病理论,湿热疫毒侵入肝络,每遇外邪六淫、内伤情志、饮食起居等诱发,造成本病反复发作、缠绵难愈的原因在于,湿热内伏同时合病络脉瘀阻。

认为病毒性肝炎的病机关键为“毒损肝络”,“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正气亏虚则是慢性乙型肝炎的根本原因[1],治疗以清化湿热、解毒活血为法[2],常用基础方剂有逍遥散、当归芍药散、小柴胡汤、滋水清肝饮等,具有抗乙肝病毒作用的药物如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土茯苓、草河车、蚤休、虎杖、山豆根等,常作为辨病用药的选择。

姚乃礼主任用调和肝脾法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验案一则

姚乃礼主任用调和肝脾法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验案一则

姚乃礼主任用调和肝脾法治疗药物性肝损伤验案一则
刘明坤;吕文良;张婷婷;姚乃礼
【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年(卷),期】2014(24)6
【摘要】姚乃礼主任医师,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研究生导师,第四、五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业医近50年,学验俱丰,善治肝胆脾胃等消化系统疾病。

笔者自跟随姚乃礼主任医师出诊以来,受益良多,现介绍姚乃礼主任医师调和肝脾法治疗药物性肝炎医案1则,并分析其临证思路。

【总页数】2页(P360-361)
【作者】刘明坤;吕文良;张婷婷;姚乃礼
【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感染疾病科,北京,100053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姚乃礼运用调和肝脾法治验 [J], 马卫国
2.药物性肝损伤1例报告及洽疗体会 [J], 任艳;郑素军
3.姚乃礼从心脾论治味觉缺失验案一则 [J], 王少丽; 白宇宁; 倪媛元; 刘震; 姚乃礼
4.姚乃礼应用调和肝脾法经验 [J], 王少丽;张润顺;白宇宁;周雪忠;陈兰羽;刘震;王映辉
5.卫生健康事业发展70年巡礼——重大传染病防治抗结核药物性肝损伤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 [J], 聂文娟;赵磊;初乃惠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的肝脾不调证候诊断标准临床适用性研究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的肝脾不调证候诊断标准临床适用性研究

基于临床数据分析的肝脾不调证候诊断标准临床适用性研究张润顺;周雪忠;姚乃礼;王映辉【摘要】目的:利用名老中医结构化病历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方法:采用"名老中医临床诊疗信息采集系统"录入医案,使症状、舌脉等临床信息形成关系数据库.结果:A组按照<标准>判断与其符合者为155例,符合率为16.01%(155/968),175诊次,符合率为9.35%(175/1870);B组按照<标准>判断的结果98.34%与专家判断一致,同时,<标准>将1.66%的诊次判断为肝脾不调证.结论:证候诊断标准与专家判断符合率低,标准不能适应临床实际的需要,今后应采用专家共识结合临床实际数据的方法,研究形成基于不同层次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提高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普适性.【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年(卷),期】2010(012)002【总页数】4页(P181-184)【关键词】证候诊断标准;肝脾不调证;适用性研究【作者】张润顺;周雪忠;姚乃礼;王映辉【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北京交通大学计算机和信息技术学院,北京,100044;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100053【正文语种】中文目前,在中医行业已经具备中医证候诊断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1],学者应用这些标准来判断证候,对促进中医临床及科研的规范性发挥了很大的指导作用。

但中医证候是多层次的概念,与医家本人认识密切相关。

同一患者,不同的医家辨证往往有一定的差异[2~3],与国标也不尽相同。

这些证候诊断标准与医家本人的判断差别有多大,是值得进行研究的问题。

为此,本研究利用前期研究形成的名老中医结构化病例数据库,开展中医证候诊断标准的适用性研究。

一、临床资料病例来源于北京市当代名老中医医案、“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医案共7749例(23,278诊次)[4~5]。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

姚乃礼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经验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摘要】目前中医药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具有较大优势.本病的发生发展是一个由气及血入络的渐变复杂过程,姚乃礼老师认为“脾虚络阻毒损”是其基本病机,应用“健脾益气、通络解毒”治则,并结合辨病、辨证及微观局部变化来综合辨治PLGC,必然会提高临床疗效,对胃癌的防治将起到积极作用.【期刊名称】《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年(卷),期】2013(019)004【总页数】3页(P410-411,423)【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健脾通络解毒;姚乃礼【作者】朱昱翎;白宇宁;张润顺【作者单位】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 10005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73.3+2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及其癌前病变(Precan-cerous lesions of gastric cancer,PLGC)在我国人群临床发病率高,它需经过一个漫长的、多阶段、多基因的变异积累过程而发展成胃癌[1]。

Correa曾提出的“正常胃黏膜→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胃癌(肠型)”模式现被广泛接受。

中医药治疗 PLGC具有较大优势,有效地干预阻断(二级预防)PLGC,对胃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姚乃礼教授系中国中医科学院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国家第四、五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及研究工作40余载,长于诊治脾胃、肝胆疾病及内科杂病,其中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癌前病变临床疗效确切,颇有临证心得,兹将姚乃礼教授的临证辨治经验总结如下。

1 脾胃虚弱(损)是发病的基础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化生之源,“内伤脾胃,百病由生”。

在慢性萎缩性胃炎及其PLGC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多由饮食不节、情志失调、劳倦过度、外感邪气、他脏之病等原因损伤脾胃,脾胃受戕,运化不力,气血郁滞,不能为胃“行其津液”,胃体失养而致。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姚乃礼运用调和肝脾法治验标签:名医经验;姚乃礼;调和肝脾导师姚乃礼主任医师从事中医药工作40余年,得岳美中、方药中、谢海州等名医指导,对痹证、脾胃病、肝病及内科杂病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现将姚师临床应用调和肝脾法论治疾病经验介绍如下。

1 调和肝脾法肝脾两脏关系密切。

在生理方面,脾胃乃“气血生化之源”,肝“主一身之气”,《素问·调经论篇》谓“人之所有者,血与气耳”。

肝主疏泄,脾主运化;肝主藏血,脾主生血、统血。

肝与脾的生理联系主要表现在疏泄与运化的相互依存、藏血与统血的相互协调方面。

在病理方面,《素问·调经论篇》指出“血气不和,百病乃变化而生”,《丹溪心法·六郁》认为“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

可见,气血盛衰或涩利对人体健康所具有的重要性。

故治疗应“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另外,肝除主一身气机调畅外,还主藏血,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必然影响血分,导致气血失和。

因此,调气时亦应重视调血,临证无论是否有明显血瘀征象,均宜酌情加入和血之品,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应用。

2 治验2.1 脾胃病脾胃病的发生发展除自身因素外,与肝胆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

姚师强调“见脾之病,知肝克脾”,正如叶天士所谓“肝为起病之源,胃为传病之所”,故临床多从调理肝脾入手调理脾胃病。

如胃脘痛的发生发展中,肝郁常是致病的重要条件。

治疗胃痛应肝脾同调,以疏肝和胃为法,即“治肝可以安胃”也。

疏肝和胃、清肝和胃、养肝和胃为临床常用三法,具体应用时应“忌刚用柔”,理气慎用峻猛之剂。

常用柴胡舒肝散、逍遥散、四逆散等方。

对吐酸的治疗,姚师遵“诸呕吐酸……皆属于热”“肝在味为酸”,多从清肝平肝和胃立法,常用栀子豉汤合小陷胸汤、化肝煎、启膈散等化裁;再如对慢性泄泻的治疗,常根据“中气不足,肠为之苦鸣,溲便为之变”的病机,遵“风淫所胜……冷泄腹胀,溏泄……病本于脾”(《素问·至真要大论篇》),亦从调和肝脾着手,常用痛泻要方、葛根芩连汤合三仁汤、小柴胡汤合四君子汤、胃苓汤合四逆散、吴萸理中汤等。

案例1:患者,男,45岁,2012年4月19日就诊。

反复腹泻1年余、每日2~3次、水样便、伴少许白色黏液,里急后重,无便血,无发热,与饮食无明显关系,腹部隐痛,痛即欲便,便后痛减,纳食不馨,胃脘不温,凌晨2时许周身燥热,1年来体质量减轻约10 kg。

在外院经胃肠镜及其他相关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服多种西药,但病情无好转。

现面色?白无华,舌黯红,前部苔少、中根部黄腻,脉右弦滑数、左弦细。

辨证:肝脾不调,湿热内滞,运化不利。

治以调和肝脾、清热化湿。

方选痛泻要方合香连丸加减:白芍30 g,陈皮12 g,防风10 g,麸炒白术20 g,木香10 g,黄连10 g,豆蔻(后下)10 g,车前子(包煎)30 g,鸡内金15 g,炒谷芽、炒麦芽各15 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 g,芡实15 g,黄柏12 g,炙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14剂后,患者腹痛次数减少,大便已成形,黄腻苔见退,守方加重健脾之品善后。

2.2 肝病姚师认为,人体异常升高的血脂、血糖、尿酸等均属中医“痰浊”范畴,“肥气”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脾胃运化失司,或运化不及,水谷精微蓄积留着为患。

治疗主要从运脾化痰、降浊活血立法,常用方有二陈汤、楂曲平胃散、柴胡温胆汤、柴胡陷胸汤、丹栀逍遥散等,临证酌情加入山楂、荷叶、绞股蓝、何首乌、泽泻、虎杖、决明子、菊花、女贞子、丹参、三七、大黄等,常能取得满意疗效。

姚师强调,本病治疗应重点突出肝脾同治,即“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充分发挥脾“主运化”功能。

脾运化功能正常,则水谷精微能正常输布,才不致停蓄为浊,并能及时传导体内糟粕。

而适当通利二便或发汗,则是导邪外出的有效途径,通利二便除药物治疗外,饮用茶水具有简便廉效的特点,故临床常嘱患者以山楂、荷叶煮水,代茶饮;发汗,则是嘱患者坚持锻炼,每日坚持运动至适量出汗,促进多余脂肪代谢,又可促进“糟粕”排泄,是为“开鬼门,洁净府”在代谢性疾病中的应用。

在慢性病毒性肝炎的治疗中,姚师基于“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认为正气亏虚是其根本原因,疫毒内伏则是其发病条件。

故临证强调“四季脾旺不受邪”,从“实脾达肝”入手,佐以清化湿热、透达疫毒之法,常用逍遥散为主方,酌加虎杖、茵陈、败酱草、白花蛇舌草、土茯苓、重楼等。

另外,对乙肝病毒所致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病机,姚师提出了“毒损肝络,正气不足,痰瘀交阻”的观点[1],并重点从络病理论入手,创制具有疏肝解郁通络、活血化瘀散结、清热利湿解毒、益气健脾扶正作用的芪术方,临床疗效满意。

案例2:患者,男,59岁,2013年5月14日就诊。

患者于2007年无明显诱因出现乏力,当地医院系统检查后诊断为“乙肝后肝硬化”,曾服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

现乏力明显,不耐劳作,耳鸣,腹胀,眠差梦多,纳可,二便调,舌淡黯,苔白,脉弦滑、右细弦、欠柔和。

辨证:肝脾不和,瘀血阻络。

治以调和肝脾、解毒通络、化瘀软坚。

方选逍遥散合芪术方(经验方)加减:当归15 g,赤芍、白芍各15 g,柴胡12 g,丹参30 g,莪术10 g,茵陈30 g,虎杖15 g,太子参30 g,茯苓30 g,麸炒白术15 g,炒薏苡仁30 g,焦槟榔10 g,炙黄芪30 g,姜厚朴10 g,鸡内金10 g,炙甘草6 g,鳖甲(先煎)45 g,龙骨(先煎)30 g,牡蛎(先煎)30 g。

每日1剂,水煎服,分2次服。

守方加减治疗约9个月,诸症好转,目前未见明显异常。

2.3 男科病“阳明主润宗筋”,前阴乃足厥阴肝经所过之地,为宗筋之所聚,肝主筋,其脉“绕阴器”。

姚师认为,男科疾病与肝脾失调有关,故临床可通过调和肝脾治疗。

如对男性性功能障碍患者出现勃起困难、阴囊潮湿、小便热赤、体困倦怠、舌红、苔黄腻而边有齿痕、脉弦数等,当以健脾调肝、清利湿热为治,方以逍遥散或龙胆泻肝汤,酌加蜈蚣、水蛭、山药等加减化裁。

案例3:患者,男,32岁,2013年2月21日就诊。

患者3个月前出现阴茎勃起困难,不能行房,阴囊潮湿,尿后有余沥,小便热赤,体困倦怠,晨起口苦,舌红,苔黄腻、边有齿痕,脉弦数。

生殖器检查未见明显异常。

辨证:肝经湿热,血脉瘀阻。

治以清热利湿疏肝、活血化瘀。

方选龙胆泻肝汤加减:龙胆12 g,柴胡10 g,黄芩12 g,栀子12 g,车前子(包煎)15 g,泽泻12 g,当归12 g,生地黄12 g,蜈蚣3条,泽兰15 g,蛇床子9 g,九香虫10 g,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分2次服。

守方加减治疗约1个月,患者勃起正常,余症减轻。

2.4 妇科病《灵枢·五音五味》指出了妇人“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生理病理特点,故后世有“女子以血为先天”之说。

说明妇科疾病与气血失和关系最为紧密,故姚师临床常通过调和肝脾实现对气血的调理。

如治疗女子月经失调而以虚寒为主者,用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温经汤等;以郁为主者,选逍遥散、小柴胡汤为治;血虚加湿者,则以当归芍药散、归脾汤加平胃散加减;虚热为主者,以丹栀逍遥散加减。

再如,对脾虚湿陷、肝血不足之白带异常,常以健脾除湿、理气和肝为治,方选当归贝母苦参丸合易黄汤化裁。

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纤维瘤等乳房包块疾病时,姚师根据足阳明经过乳、足厥阴经“挟胃属肝络胆”的生理特点,认为足阳明胃经失和,足厥阴肝经气机郁滞,痰浊内停,留结为块,故常从调理肝胃入手,以逍遥散合消瘰丸、小柴胡汤合王不留行散等加减化裁。

案例4:患者,女,35岁,2012年8月14日就诊。

3年来,患者左下腹绵绵作痛,时向脐周及腰部放射,受凉及经期加重,得温觉舒,纳食稍差,睡眠差,大便质软成形,小便调,情绪低落,月经延期、有血块,舌淡,苔白腻稍黄,脉左弦细、右沉弦。

B超示:卵巢囊肿,盆腔少量积液。

肠镜示:全结肠未见明显异常。

妇科诊断为“慢性盆腔炎”,经治疗无好转。

辨证为肝郁脾虚,下焦寒湿。

治以疏肝健脾、活血化湿。

方选当归芍药散和四逆散加减:当归20 g,赤芍、白芍各15 g,丹参12 g,麸炒白术15 g,茯苓20 g,泽泻12 g,柴胡10 g,麸炒枳壳12 g,车前子(先煎)15 g,豆蔻(先煎)10 g,合欢花12 g,醋香附12 g,鸡内金15 g,炙甘草6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8剂后,患者腹痛缓解,左下腹隐痛基本消失,食欲、睡眠好转,守方改当归15 g、赤芍10 g、白芍10 g,去鸡内金、车前子,加鸡血藤15 g、牡蛎(先煎)30 g。

继服14剂善后。

2.5 情志病情绪障碍在慢性脾胃病患者中非常普遍,心理疾患对脾胃病的治疗和康复产生不良影响,无形中增加原发病的治疗难度,所谓“思虑不绝,忧患不止”,终致“形弊血尽”。

姚师认为,肝主气机疏泄,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虚易为肝木克伐,脾虚土壅又易致木郁,脾胃虚弱多伴有肝气不舒或肝气偏旺,故肝脾不和证较为常见。

姚师临床发现,从气血角度论治情志疾病,治以柴胡疏肝散合甘麦大枣汤、半夏厚朴汤合四逆散、归脾汤合栀子豉汤等化裁,每能取得较满意效果。

案例5:患者,女,47岁,2013年3月26日就诊。

近7个月来,患者心情抑郁,时有烦躁易怒,睡眠多梦,口干口苦,阵发性潮热汗出,对寒冷刺激敏感,纳食一般,大便偏干,小便黄,舌红,苔薄黄少津,脉弦细、左关滑。

近1年月经不规律、量少。

当地医院妇科诊断为“围绝经期综合征”。

辨证属肝郁脾虚,气郁化热,伤及脾阴。

治以疏肝健脾、养阴清热安神。

方选丹栀逍遥散、甘麦大枣汤加减:当归15 g,赤芍、白芍各15 g,牡丹皮15 g,炒栀子12 g,茯苓15 g,白术30 g,生地黄20 g,枸杞子15 g,薄荷(后下)10 g,龙骨(先煎)、牡蛎(先煎)各30 g,合欢皮15 g,石决明20 g,夏枯草15 g,浮小麦30 g,大枣10 g,炙甘草10 g。

每日1剂,水煎服。

服药21剂,患者情绪好转,口干苦明显减轻,睡眠、食欲转佳,大便通畅。

守方改白术20 g、生地黄15 g,去夏枯草。

继服14剂善后。

2.6 失眠对久治不愈的顽固性失眠患者,姚师善从调和肝脾入手,通过调和肝脾达到调和气血目的。

如肝郁脾虚者,以小柴胡汤、逍遥散加减;肝脾两虚夹有痰湿者,以当归芍药散合香砂六君子汤加减;脾虚肝旺者,选四君子汤合天麻钩藤饮加减;土壅木郁者,选保和丸合四逆散加减。

总之,临床应根据具体病情灵活化裁变通,通过调理肝脾,以实现“疏其血气,令其调达,而致和平”。

案例6:患者,男,36岁,2012年8月23日就诊。

2年来,患者因工作压力较大,逐渐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每晚休息不足5 h,白天困倦,纳可,餐后易腹胀,时有嗳气,大便不成形,每日1~2次,舌淡胖、有齿痕,苔薄白腻,脉左沉弦、右弦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