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_写作技巧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意及赏析,欢迎阅读。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⑵,客舍青青柳色新⑶。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⑷。
注释⑴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使: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库车附近。
⑵渭城:秦时咸阳城,汉改渭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朝雨:早晨下的雨。
浥(yì):湿。
⑶客舍:旅店。
⑷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是古代通西域的要道。
《送元二使安西》诗意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
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北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读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读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首诗歌,通过描绘唐朝官员元二出使西域的情景,抒发了作者对国家兴旺和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
本文将从内容解读、结构特点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对《送元二使安西》进行详细分析。
一、内容解读《送元二使安西》通过展现元二出使西域一席壮丽的场景,表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的殷切期望。
诗中描绘了天山雄伟壮丽的景色,人们齐聚山脚下,向元二送行,表达了对使节平安归来的祝福之情。
诗人最后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这样的警示句,强调了国家安危与元二使命的关系。
二、结构特点《送元二使安西》共分九节,每节以七言绝句形式呈现,构成了整首诗的比较紧凑的结构。
诗中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抒发了作者对元二出行的关切,尾句“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则用强烈的对比手法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三、艺术手法1. 描写手法:诗中通过描绘天山、轻尘、龙城等意象,展示了壮美的自然景观和充满活力的人文景观。
2. 对比手法:诗中通过对比“浥轻尘”和“胡马度阴山”的情景,突出了国家安危与使命的关系,以此表达了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3. 寓意手法:诗中通过元二的使命,隐喻了国家对边疆地区的关注,以及对国家繁荣与大唐安危的思考。
通过对《送元二使安西》的解读,我们可以看到王之涣在这首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和抒情手法,通过对元二使命的描绘,表达了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
这首诗既展示了西域壮丽景色,又寓意深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历史价值。
它传达了对国家繁荣和人民安康的美好祝愿,具有积极的社会影响力。
通过本文的解读,我们更深刻地了解了《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的内涵和创作背景。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优美的表达方式,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同时,通过对这首诗的研究,我们也能更好地了解唐代文学的风貌和时代背景,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送元二使安西》解读】《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的名篇,描绘了旅人出发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和分别时的恋恋不舍之意。
整首诗无论在选材、构思或写作手法上都具有独特的艺术个性,诗歌以委婉的笔调,描绘了一幅出征画面:一位老者和一个青年,驾一叶扁舟,趁着拂晓时的薄雾,朝着东方的渭城驶去。
途中,老者向送行者介绍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又讲述了与元二一同出使安西的情形。
接下来就是抒情部分。
全诗四句,首二句总写分别的环境。
“渭城朝雨”,诗人用质朴无华的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新自然的图画:刚刚下过一阵小雨,空气显得格外新鲜;水气使渭城一片潮润,看上去如同早晨刚下过雨一样。
在一个雨后清晨,风景是如此秀丽,人物是如此多情。
王维通过对环境的渲染,衬托出对友人即将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
这种感情,这种意境,就好像将我们带入到那种情境当中。
这首诗不单写景,而且还传神地写出了一个为离别而惆怅的老人形象。
因为诗人有着丰富的生活经验,所以对生活观察非常细致,描写也非常真切,他很准确地把握住了老人的心理特征。
在第一句中,既交代了天气,又写出了老者的心情,在这里,诗人并没有说什么离别的话,但却让人感受到那种氛围,那种情调。
这里,“渭城朝雨浥轻尘”,表面是写景,实际上是含有丰富的社会内容,也包含了诗人对社会、对人生的感受。
颔联写送别时的环境,虽然只有十个字,但已经使我们似乎看到了老者与送行者的情景。
诗人继续写道:“客舍青青柳色新”。
元二的房屋周围是绿油油的柳树,使人看上去就像刚刚长出来的一样。
诗人抓住了初春的早晨刚刚长出嫩芽这一景物,生动而贴切地表现出了它的动态美。
由于“客舍”是在渭城,紧靠着水边,所以我们从诗句中似乎可以闻到一股潮润的气息。
这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诗人捕捉住景物特点,融合成一幅生机勃勃、充满活力的画面。
同时,这两句也把老者与送行者的情绪巧妙地连缀起来。
它似乎说明,在这样一个春光明媚的早晨,亲切的老朋友元二就要踏上征途,开始他的游宦生涯,这对于老者来说,怎么能不感到惆怅呢?颈联又将情感推进一层。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注释、原文及赏析原文: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译文: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注释: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浥(yì):润湿。
客舍:旅馆。
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从诗题可知,这是一首送人赴边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诗人的挚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以行第相称,以表亲切和敬重。
元二是奉命出使,出使地点是安西,今新疆库车一带,唐朝在那里设有安西都护府。
首句,“渭城朝雨浥轻尘”,点明送别的地点、时间、天气。
渭城,是秦朝都城咸阳的故址,汉武帝元鼎三年改名渭城,是唐时送人赴西域的必经之地,位于长安西北,渭水北岸,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早晨一场濛濛细雨,如丝如雾,轻轻地洒扫了昨天灰尘飞扬的阡陌交通,滋润了渭城的大街小巷。
“浥”,湿润之意,朝雨不大不小,恰到好处,足见“浥”字准确生动。
暗中酝酿送别气氛。
第二句,“客舍青青柳色新”,为送别布景设色,紧承首句。
一场如酥小雨,滋润了清晨初春的空气,给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见逆旅之舍,瓦楞青青,路边柳色,新新如洗。
诗人以景衬情,为送别创造了抒情的氛围,富于柔情之美,好象朝雨有意为客洒扫拂尘似的,显得朝雨是那么多情,然景愈有情,愈加深不忍相别的感情。
“柳”既是写景补足朝雨,点明季节,又暗寓“留”之意,“柳”与“留”谐音双关,唐人离别常折柳相赠,这是当时习俗。
唐诗中折柳赠别的诗句很多,如李白“春风知别苦,不遣杨柳青”(《劳劳亭》),刘禹锡“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杨管别离”(《杨柳枝》)等等。
诗人通过一、二句勾勒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句由写景转入送别,“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年代: 唐作者: 王维渭城朝雨�徘岢荆�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品赏析【注释】:一作《渭城曲》渭城,即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汉高祖时曾改为新城,汉武帝时更名渭城。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这里送别,诗前两句写景。
请晨微雨,尘土不扬,柳色初绿,景色中已见离别之情。
后两句写饯行告别,表达出朋友之间依依惜别的深厚情谊。
全诗“信手拈出,乃为送别绝唱”(《唐诗选脉会通评林》引唐汝洵语)。
苏轼曾评王维的诗画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东坡题跋・书摩诘蓝田烟雨图》)诗的这后两句,确是一幅饯行图,只是诗人略去了饯别前后及饯行宴席上的种种情状,只剪取了宴终席散之际的一个细节,但正是这一最具表现力的细节。
既表达出浑长的情致,又显出其删繁就简的高妙。
更,再。
更尽一怀酒,再干了这杯酒。
阳关,汉代所置关名,在今甘肃敦煌西,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为古代出塞之要道,当然也是诗人的好朋友元二出使安西(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今新疆库车)的必经之地。
故人,老朋友。
西出阳关无故人,向西出了阳关,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唐诗别裁》:“阳关在中国外,安西更在阳关外,言阳关已无故人矣,况安西乎?”诗句看是冲口道出,不作深语,却声情沁骨。
首先,分别在即,离愁满杯,往往会出现相对无言的场面。
在这种情况下,“功君更尽一杯酒”,也就打破了这一让人难以忍受的难堪。
其次,分别在即,依依难舍,但要说的话早已说过。
在这种情况下,“劝君更尽一杯酒”,也就自然地推迟了离别的时刻。
第三,西出阳关,瀚海戈壁,荒漠绝域,长途跋涉,其艰难困苦与孤单无助之情景可以想见,“劝君更尽一杯酒”的话,不仅蕴含着诗人殷重的忧虑,也蕴含对“故人”的诚挚期盼与良好祝愿:前路珍重!《唐诗摘钞》评此诗云:“先点别景,次写别情,唐人绝句多如此,毕竟以此首为第一,惟其气度从容,风味隽永,诸作无出其右故也。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释义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释义赏析本文是关于王维的文学文章,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元二:作者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使:到某地;出使。
安西:指唐代安西都护府,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渭城: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在今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
浥:(yì):湿润。
客舍:旅店。
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君:指元二。
更:再。
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
《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
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故人:老朋友。
更尽:先饮完。
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赏析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著名诗人王之涣创作的一首古诗。
本文将对这首诗进行赏析,分析其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主题。
《送元二使安西》主要讲述了作者送别好友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
古代的安西指的是西域,是唐代的新疆地区。
诗中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展现了对远方异域的向往之情。
接下来,我们来分析一下这首诗的形式。
《送元二使安西》共有七个句子,每句都是五言绝句,每首绝句的格律一致,符合唐代诗歌的基本形式。
这种规整的形式使整首诗读来朗朗上口,情绪饱满,给人以美感和节奏感。
再来,我们来探讨一下这首诗的艺术特点。
首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描写手法。
比如,诗的开头就以“峨嵋山下少人行”来描绘送行的情景,山的高峻使人感到壮阔,少人行则突出了送行者的孤独。
此外,诗中还用了“今夜”、“天朝”等词语,通过对时间和地点的描写,增加了诗歌的情感色彩。
其次,诗中融入了对远方的思念之情。
作者描绘了被送者去往的地方:“金戈铁马万里征”,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和思念之情。
最后,诗末以“离别家园岁月多,聚散交游无限时”作结,表达了离别之后友情的持久和珍贵。
总的来说,王之涣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深情的送别之情和对远方的思念之情的佳作。
通过描写细腻的情绪和生动的画面,使读者对友情和离别产生共鸣。
同时,严谨的格律和整齐的结构也赋予这首诗以美感和韵律感。
该诗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树一帜,被广泛传颂和欣赏。
以上是对《送元二使安西》这首古诗的赏析。
通过对其主题、形式和艺术特点的分析,我们更加深入地理解了这首诗的内涵和魅力。
这首诗所表达的情感和情景仍然能够触动人们的心弦,展示了王之涣杰出的创作才华和对友情与离别的细腻体验。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意思解释以及情感
《送元二使安西》的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
下面是关于《送元,使安西》古诗鉴赏的内容,欢迎阅读!《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温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情感分析这是一首久负盛名的送别诗,在当时即谱入乐府,作为送别曲广为传唱。
或称之为《渭城曲》,或称之为《阳关曲》(《阳关三叠》)这首诗是作者为一位姓元的朋友出使安西而作。
安西,时为西域诸国总称,因唐代设安西都护府,故称。
都护府治所在龟兹城,即现在的新疆**。
当时,自长安赴西域,必经渭城,出阳关或玉门关。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处渭河北岸,在长安附近。
阳关,故址在敦煌县西南因在玉门关之南,故称阳关。
小诗自写景始,以抒情终。
前两句状眼前之景,绘形绘色,如同戏剧舞台上的布景:渭城早春的清晨,蒙蒙细雨拂温轻尘,雨过天晴,驿道微湿,客舍杨柳青青。
这里的“温”字,十分传神。
混,本为湿**意,在此作使动用法,谓细雨拂尘而使之湿润。
漫漫古驿道,无雨则尘士飞扬,雨大则泥泞难行。
而今朝,虽有雨而细小,拂轻尘而不扬,好似天从人愿,特地安置了一个清洁明快的环境。
好友出使西域,本为壮举,此番送行,非籍然销魂之别,故诗人笔下的“"景物亦非阴沉忧郁之状。
然而,西域毕竟尚为荒漠孤寂之地,好友离别在即,势难挽留。
所以,在明快的画面中,读者总感到有几丝早春雨后的凉意。
这种特定的环境气氛,为后两句抒情确定了基调。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更”字,恰当确切,内涵丰富。
它暗示朋友对饮已三巡数盏,此前的频频举杯、殷勤话别尽在无字处包涵。
诗人选取饯行之酒将阑的场面以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入诗,自然妥贴,意蕴深长,可谓化俗为雅小诗从景入情,情景交融。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4篇】《送元二使安西》赏析篇一《送元二使安西》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渭城早晨一场春雨沾湿了轻尘,客舍周围青青的柳树格外清新。
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赏析这首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为送别创造了一个愁郁的氛围。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三四两句写惜别,是一个整体。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简介王维,唐代诗人。
字摩诘。
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
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年)进士。
累官至给事中。
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
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
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
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
兼通音乐,工书画。
有《王右丞集》。
诗文赏析:篇二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本诗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
送元二使安西 古诗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译文: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明朗。
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因为你离开阳关之后,在那里就见不到老朋友了。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唐代大诗人王维(公元701~761)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又名《阳关曲》),千古传诵,脍炙人口。
笔者认为,此诗是中华诗坛不可多得的一首奇诗。
奇就奇在,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它巧妙地借助于时空的转换,营造了耐人寻味的惜别氛围,达到了令人震撼的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意境。
但是,千百年来,文人学者未能准确把握该诗的风格,望文生义地曲解了诗的意蕴,从而降低了它的格调和品位。
这是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
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不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
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阳关曲》是王维晚年之作,其创作年代估计在“安史之乱”以后,据《资治通鉴》至德元年(756)七月载:“征河西、安西兵赴行”;至德二年二月载:“上至凤翔旬日,陇右、河西、安西、西域之兵皆会”。
故当知“安史之乱”暴发后,边兵大量内调,此诗约作于送友人即将奔赴安西之时,与此同期的诗作尚有《送张判关赴河西》、《送刘司直赴安西》等。
无疑,当他送别友人临近分别时,诗人不会不考虑到战争将对他们今后产生的影响。
诗的前两句写的是送别时的节物风光,描绘了平平常常的景色,却充满诗情画意。
三四句表达了对友人一篇深挚的情谊。
但是,在一些权威的辞书和教材中对后两句均作出了这样的解释:“朋友,再干了这一杯酒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看不到老朋友了……”笔者以为,这样的解释明显带有主观随意性,没有真实反映出王维如此造句所想表达的深意,更没有揭示出此两句在表达上的佳妙之处。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
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原文赏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鉴赏这是唐代诗人王维送好友元常赴塞外从军的一首七言绝句,诗情画意,语言朴素,情感真挚,具有浓烈的人情味!不知道为什么,时常读来或者触情生情想起这首诗,总会觉得有一种暖流在心中迅速传递开来。
渭水北岸,一座宁静的小城,拂晓时分开始飘起了一阵小雨,淅淅沥沥,一些雨水顺着青瓦悄悄滑落在檐下,或者是从树叶上被风吹落吧,落在地上发出啪嗒、啪嗒的声音,就这样惊醒了沉睡的人们。
王维起身推开窗户,迎面扑来一阵清新的空气,只见路面上湿漉漉的,已经有早起的人了,三三两两行走在街市,不见了往日街市上因为人来人往荡起的尘灰,有的打起油纸伞,有的没有打伞,就那么悠然地走着。
远远望去,几棵柳树泛起了绿的微光,那些枝叶似乎从来没有这么新鲜过。
王维伸出手试探一下,只有零星的雨丝,落在掌面,静静地。
他感觉到一丝凉意,心想今天是好友元常奔赴塞外的日子,不免怅然,“难道老天也知道元常要离我远去,将这原本尘灰的路面打扫干净,特意为远行的朋友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说了很多,酒也喝了不少,可面对即将远去千里塞外的老朋友,王维总觉得在心头赫然有一种缺失!人生的别离再一次展开时,是要叩问何年何月再次相见啊!元常确实喝了不少,已经有些醉意了,侧身对王维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再多的酒也盛不下朋友的深情厚谊!元常此去塞外,与君日后要相隔万水千山,他日有故人来,定会捎书信再续诗情画意!”元常的话在王维心头顿时激起一层难以节制的感动,迅速传遍全身,涌向了眼睛,似乎要湿润了。
王维再一次斟满酒杯,端到元常面前,劝道:“干了这一杯酒吧,出来了阳关就没有老朋友了!”元常也不推辞,扬起脖子,一饮而尽,对着王维说:“一切尽在酒中!”说完紧紧握住王维的手,久久不愿放开。
王维用了二十八个字,就把那个别离的故事,描写的那么清新和质朴,虽然经过一千三百多年的审视和洗礼,却依然那么的感人,充满着遐想和心灵的慰籍。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评析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评析
唐代王之涣所作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中国古代文学中的经典之作。
本文将从诗歌的题材、结构、意境以及艺术特点等方面对这首诗进行
评析。
一、题材
《送元二使安西》的题材是送别,表现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祝福和
思念之情。
元二是指元稹的幼弟元结,他被任命为使者前往安西,这
是一个偏远而危险的边疆地区。
诗人以此为契机,抒发了自己对友人
的关心和期望。
二、结构
整首诗共分为四个十二字句的段落,采用了七言绝句的形式。
每个
段落的前两句都是幽默的问候语,后两句则表达了诗人的情感。
整个
结构严谨有序,节奏鲜明。
三、意境
《送元二使安西》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富有感染力的描写,创造出
积极向上的情境。
诗中的“昆仑”、“玉门关”等地名使读者感受到边塞
之地的崇高和壮丽。
通过这些描写,诗人展示了友情的力量和尊严。
诗中的“深情款款”的送行情景,使人们体会到彼此之间的珍贵情感。
四、艺术特点
1. 辞章俊美:王之涣运用了丰富而优美的辞章,使诗歌语言通顺流畅。
2. 情感真挚:诗人以真挚的情感表达了诗中对友人的思念和祝福。
3. 意象深远:通过描写昆仑、玉门关等地,诗人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遥远神秘的边塞世界。
4. 韵律和谐:整首诗的韵脚和谐,节奏明快,给人以美感和愉悦。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诗歌艺术精品。
诗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意,同时通过描绘边塞之地的壮丽景色,展示了友情的力量和尊严。
这首诗给人以真挚、深远的感受,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年代: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这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停,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选取这两件事物,自然有意关合送别。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不免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朝雨,才重新洗出它那青翠的本色,所以说“新”,又因柳色之新,映照出客舍青青来。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这是一场深情的离别,但却不是黯然销魂的离别。
相反地,倒是透露出一种轻快而富于希望的情调。
“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这首诗又叫《赠别》、《渭城曲》、《阳关曲》、《阳关三叠》。
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这是古代送别诗中的名作。
前二句起兴,于清晨景物中特拈出“青青柳色”,这是自《诗·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以来,文学作品表现惜别之情时常用的意象。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
《送元二使安西》课文解析《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创作的一篇诗歌作品,通过描绘送别朝廷使者的情景,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本文将对这篇课文进行解析,探讨其艺术特点和意蕴。
一、课文概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七绝,共四句,每句五言。
诗人王之涣以写意的手法,描绘了送别友人的场景,通过具象的描写展现了人情之美与朋友之间的深厚情感。
整篇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融入了王之涣对友谊和离别的思考,形成了独特的意境。
二、艺术特点分析1. 自然景物的描写:诗中以西域为背景,通过描绘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景物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给读者展示了远方的辽阔与广袤。
以自然景物作为背景,使整篇诗歌更具艺术感染力。
2. 情感的抒发:诗人以自然景物为媒介,通过描绘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以大漠孤烟直,河流冷宇宙等形象描绘离别的悲凉,突出了人情之美与友情的珍贵。
3. 艺术构思的巧妙:诗中采用了对仗与拟人手法,给整个诗歌增加了韵律感和节奏感。
既展示了自然景物的悲壮和辽阔,又抒发了送别之情的深挚与真切。
三、诗歌意蕴分析1. 友情的珍贵:诗中描绘了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诗人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意象描绘离别的悲凉与广阔,从而强调了友情的珍贵和重要性。
2. 人情之美:诗中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将人情与自然景物相结合,表达了送别时的深情厚意。
诗歌中的人情之美,唤起了读者的共鸣,呼吁人们关注友情和人与人之间真挚的情感交流。
3. 离别的无奈:诗中用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来描绘离别的辽阔与悲凉。
这种描写不仅表达了离别时的无奈与心酸,也折射出人生离合的常态,使诗歌具有普遍的时代意义。
总结:《送元二使安西》是一篇以送别友人为主题的诗歌作品,通过描绘自然景物和抒发离别之情,表达了对友情的思念和人情之美。
诗歌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展示了古人对远方友人的深情厚意。
通过诗歌的艺术手法和意境构思,诗人王之涣成功地表达了自己的思考和情感体验,使诗歌具有了较高的艺术价值。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元稹的《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元稹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对好友元二离开的思念和对其在西域平定叛乱所取得成就的赞美和祝福。
这首诗情感真挚,表达深沉,同时也展现了元稹的诗歌才华。
本文将结合诗歌的主题、结构、语言特点和历史背景等方面进行全面解析和赏析。
首先,元稹的《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一首抒发离别之情的送别诗。
诗的第一句即写出元稹与元二的别离:“草堂相对无纤尘”。
这句话描绘了作者和元二在幽静的草堂相对而坐,两人分别的场景。
接着,作者用“无纤尘”形容草堂的清静,但也有别离的忧伤之意。
整首诗情感真挚,仿佛在读者面前展示出元稹痛苦的离别之情,使人感受到了作者内心深处的挚爱和思念之情。
其次,诗歌的结构严谨有序,采用了七律的形式。
全诗共八十字,排列成四句一联的结构,每句字数多为五、六个字,节奏感强烈。
七律是一种较为古老的体裁,要求每一联都是七个字,读起来十分流畅。
此外,每一句都包含一个完整的意思,紧密衔接,形成了整篇诗歌的连贯性和韵律感。
再次,元稹的语言运用独特而优美,富有意境。
他通过对景物的描绘和作者对元二的思念来表达出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比如,诗中提到的“地远泉香石径斜”和“风吹草低见牛羊”等句子,描绘了西域景物的迷人之处,同时也折射出元稹对元二的思念之情。
此外,诗中还通过描写天象和自然景观,表达了作者对元二身处险境的关切和祝福之意,为整首诗增添了几分壮丽和豪情。
最后,元稹在《送元二使安西赏析》中融入了历史背景和政治意义。
元二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奉命出使西域,并在那里领兵平定了叛乱。
元稹通过诗中的赞扬和祝福,不仅是对元二个人的美好愿望,也包含着对唐帝国疆土的祝福和对国家未来光明的展望。
这种把个人感受与国家荣辱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写作手法,体现了元稹深深的爱国情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心。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赏析》是元稹用深情和才情铺陈而成的送别之作。
通过对离别之情、自然景物、历史背景的巧妙描绘,展现了作者对元二的思念和祝福,同时也借此表达了对个人友情和国家命运的关怀。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唐代杜甫的《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送行为题材的辞章式乐府诗。
全诗通过描绘主人公元二出使安西的情景,表达了对他离别的思念和对他前程的祝福。
本文将从诗歌结构、主题内容、艺术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以准确满足文章标题的需求。
首先,从诗歌的结构上看,《送元二使安西》共分为五个句子,每个句子都是四个字,节奏感强烈,形式简洁而有力。
这种易于诵读的诗体,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诗歌的内容。
整体上,诗歌结构紧凑,没有多余的修辞或赘言,能够直接抓住主题,突出诗歌的情感。
其次,从主题内容上看,《送元二使安西》表达了作者对离别的思念和对元二在西域的前程的祝福。
诗人通过描绘元二出行的情景,抒发了自己深沉的情感。
诗的开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很好地塑造了出行的场景,并以此为背景,展开了作者对元二心怀期待的情感描写。
随着诗歌的发展,“微阳初破寒无赖,二十仲春始觉春”揭示出作者对元二在异乡逐渐适应的期望与祝愿。
最后,诗末的“才中须自有天时,世路如今多骨齐”表达了对元二前程的期待和鼓励,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才华和努力的肯定。
此外,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在意境描写、情感表达和语言表达几个方面。
诗中描述的渭城朝雨和客舍青青柳色新,将读者带入了一个清新的春天的场景中,给人以愉悦的感受。
诗人通过形象的描写和细腻的文字,成功地营造出了动人的意境。
诗中的情感表达真挚而深沉,通过诗人内心的思念和祝福,使读者能够进一步感受到作者对离别的痛苦和对前程的期待。
此外,诗中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慨,通过诗人的语言表达,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艺术性。
综上所述,《送元二使安西》是一首以送行为主题的辞章式乐府诗。
诗歌结构简洁明快,主题内容真挚感人,意境描写细腻动人,情感表达深情而含蓄,语言表达优美动人。
诗人杜甫通过这首诗,展示了他才华横溢的艺术风采,也传达了他对友人离别的思念和对友人前程的祝福。
这首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的心灵。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
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在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
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店铺帮大家整理的送元二使安西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元二使安西》唐朝: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盖有青瓦的旅舍映衬柳树的枝叶显得格外新鲜。
我真诚地劝你再干一杯,西出阳关后就再也没有原来知心的朋友。
【诗文赏析】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非常普遍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有的是至深的惜别之情,所以,它适合大多数别筵离席颂唱,后来纳入乐府,成为流行,久唱不衰的歌曲。
王维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
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
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深度鉴赏】《送元二使安西》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
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
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
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
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
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此诗以“渭城曲”为题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二十八。
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送元二使安西》赏析
渭城朝雨裛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赏析
安西,安西都护府。
治所故址在今新疆库车县。
本诗为赠别而作,后由乐人谱曲.其曲名为《阳关》,又名《渭城》;作为送别曲,流传很广。
我们这个民族自古重离别。
历代留下来的赠别送行的诗文多得不可胜计。
南朝江淹专门写了一篇《别赋》,赋的一开头就说。
“黯然销魂者,惟别而已矣。
”送别曲也很多,汉横吹曲有《折杨柳》、《小折杨柳》,相和大曲有《折杨柳行》,南朝清商曲有《月节折杨柳》等。
诗开头“渭城”一语点出诗人饯别元二的地方。
“客舍”自然是渭城中的一个所在,是饯别的具体地点。
并说这是一个春天的早晨,天下了一阵小雨。
首句的“朝雨”因次句“柳色新’三字而知为春雨,这种写法叫做互文见义。
这可以使语言更精炼。
写离情别绪。
诗人笔下的景物也往往成为有情之物。
代人伤心,为人垂泪。
本诗写春朝两,下“襄轻尘”三字,表明两不大,只是沾湿了地皮。
接着又说,环绕客舍四周刚刚放叶的柳树。
经春雨洗过,益发显得青翠嫩绿。
这里描绘的是一个空气清新。
盎然生意的春天的早晨。
此种写法。
似与“送
行”的气氛不十分谐调。
然而。
诗人心甲已先装着一个“别”字。
虽有良辰胜景。
也无心流连。
别意正是以潜意识的形式笼罩景物、环境的。
由此可以看到,主观情感在一篇抒情诗中的决定性作用。
其中的语是“柳色”。
古有折柳送行的习俗。
汉代长安城东郊有一条河叫灞水,河上有一座桥名“灞桥”,人们在这座桥上送别亲友,要折下桥头的柳枝送给行人,这就是所谓折柳赠别。
从汉魏到隋唐,这一习俗相沿下来。
所以古人看到柳,即生离别之意。
这种不同的心理反应,是长期文化积淀的结果。
因此,作为文化标志的一事一物写入诗中,就使诗具有十分丰厚的情感意蕴。
“柳色新”三字在诗中有双重含义:既是写时令节候,也是离情别绪的心理映现。
“柳色新”三字是前二句和后二句的关节。
后二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
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
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
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
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
两人对饮,一杯又一杯,主人总觉得似未尽意,总是劝客人再饮一杯。
这类常情写在此处,读来特别朴实深厚,紧相呼应的第四句“西出阳关无故人”,使这杯酒具有极重的分量。
那是故人的一片心肠。
唐代由于国力强盛,对外的交流往来也空前频繁,因此经常有人“西出阳关”,或出使,或经商。
出阳关向西,面对异域山川,风俗不同,语言有别,而且要涉足杳无人烟的大漠,所以将出阳关的入,内心无限凄凉。
前来送客的亲友自然也怀有同样的心情。
本诗中的元二的心情,当不胜故国他分之感。
此时的故人之情,较之寻常情况下,弥足珍贵。
“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可谓笔力千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