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发展学案
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白芬子中学“学案导学精讲多练”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者:潘有吉2016年9月22日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学【知识链接】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前熟读并背诵前两首古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哉.()(二)合作学习1、学习《观沧海》①填空:《观沧海》一诗选自_《曹操集》_,作者_曹操_,字__孟德 _,__东汉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慷慨悲壮__见称。
②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代诗歌四首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学案:古代诗歌四首【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并背诵四首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其中抒发的感情°3.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遣词造句的妙处°【学习重难点】1.朗读并背诵课文,学习品味文中精彩的句子°2. 想象并能描述诗歌意境,体会诗歌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法指导】以灵活多变的方式诵读,加深对诗内容的理解°第一课时【自学互助】1.自学要求(1)诵读课文,能默写课文°(2)识记相关文学常识°(3)结合注释理解诗意,初步把握作者的情感°(4)完成自学检测,并在小组内交流展示°2.教材助读(1)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率军征乌桓时所作°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秋风萧瑟、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2)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著名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3)《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人,唐玄宗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由洛阳沿运河南下瓜州,后乘舟东渡大江抵京口(今镇江,即北固山所在地),接着东行去苏州°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4)《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仕途不如意,长期漂泊,足迹所到之处,总有与自己心上人聚散依依的哀婉,而这种哀婉又与他对国家的哀伤连结在一起°这种令人荡气回肠的哀伤倾注笔端,用心血苦吟,写出了许多《天净沙秋思》这种凄婉的曲子°这是一篇抒情作品,仅用了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在他乡的游子的哀愁°3. 自学检测(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Cāng海()jié石()sǒng zhì()水何dàn dàn()xiāo sè()luò阳( ) 枯téng()天yá()(2)文学常识填空°①《观沧海》选自__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时期的家家、诗人°他的诗以__________见称°他和,并称“三曹”°②《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__________,作者为唐代诗人°③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 ,“秋思”是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 °(3)下面不是对偶句的一句是()A.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B.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C.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D.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下列诗句朗读节奏不正确的是()A. 江春/入/旧年B.我/寄愁心/与明月C.百草/丰茂D.断肠人/在天涯(5)朗读四首诗,疏通文意°4.我的疑惑【展示互导】(请教师根据学生学情,结合“自学互助”环节,确定展示的内容和方式°)第二课时【质疑互究】1.预设问题(一)研读《观沧海》(1)题目为观沧海,全诗以哪个字统领全篇?作者看到的景象有哪些?哪些是动的?哪些是静的?(2)哪些语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二)研读《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2)作者为何“为何寄愁心与明月”?这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三)研读《次北固山下》(1)这首诗哪一句直接抒情?诗中哪些句子属于写景?这是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2)赏析诗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四)赏析《天净沙秋思》(1)根据课文展开想象,写一段描述性的文字,内容不要增删,顺序可以调整,字数在150字左右°(2)这首散曲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图景?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2.生成问题【检测互评】1.下面对诗句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前一句是动态描写,后一句是静态描写,动静结合,互相映衬,显示了大海的壮阔°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季节,在描写景物、节令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给人以积极向上的力量°C.“杨花落尽子规啼”写景兼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D.《天净沙秋思》通过对一组客观事物的描写,表现游子在旅途中寂寞悲凉的心情°2.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2)题°春思贾至①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②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注】①贾至:唐代洛阳人°这首诗是他在被贬为岳州司马时所写°②历乱:烂漫°(1)本诗前两句描写的景物有,通过对它们的描写,体现出春天的特点°(2)赏析“春日偏能惹恨长”中“惹”字的妙处°。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韵律结构。
2. 熟悉《古代诗歌三首》中的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3. 掌握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技巧。
二、导学内容:1. 诗歌一:《静夜思》2. 诗歌二:《将进酒》3. 诗歌三:《登鹳雀楼》三、导学步骤:1. 诗歌一《静夜思》- 请学生阅读《静夜思》,思考诗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 引导学生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理解作者王之涣的写作意图。
- 讨论诗歌中的主题和内涵,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思考和交流。
2. 诗歌二《将进酒》- 学生阅读《将进酒》,了解李白的豪迈风格和饮酒主题。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诗人对人生和快乐的理解。
- 与学生一起讨论诗歌中的酒文化和诗人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观。
3. 诗歌三《登鹳雀楼》- 学生阅读《登鹳雀楼》,理解王之涣通过登高远眺表达的情感和思考。
- 分析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探讨作者对自然和人生的感悟。
-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中的意义和价值,与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四、导学评价:1. 学生能够准确理解《古代诗歌三首》中每首诗歌的内容和作者。
2. 学生能够熟练运用诗歌鉴赏方法和技巧,深入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
3. 学生能够通过诗歌的欣赏和分析,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和文学修养。
第二课时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掌握《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3. 分析诗歌内容和意境,理解其中蕴含的情感和意义;4. 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二、导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发展历程;2. 《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3. 诗歌内容和意境分析;4. 诗歌鉴赏与赏析。
三、导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或音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习《古代诗歌三首》的背景和作者:- 《静夜思》:作者李白,描述了作者在夜晚思念远方亲人的情感。
初中七年级上册语文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讲学案
第十五课《古代诗歌四首》讲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诗词曲有关知识。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3.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并熟练地背诵。
4.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1.了解诗词曲有关知识。
2.理解诗词的主要内容,培养热爱中国文化精髓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资料链接1.简单了解诗词曲的特点诗是文学体裁一种,它通过有节奏、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
换句话说,用自己的感情,以抒情的笔调与音乐感的形式写出来的便是诗。
词是一种韵文形式,诗配合曲子歌唱的歌词,起于唐代,盛于宋代,又叫“曲子词”“曲词”“乐府”“琴操”。
句子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长短句。
有小令和慢词两种,一般分上下两阙。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也是我国第一首完整的写景诗篇,于建安12年北征乌桓,凯旋归来时所作。
当时他经过擒吕布、降张绣,在官渡打败了主要对手袁绍,接着又诛袁谭,平高干,北征乌桓一举获胜,统一了北国,正可以南征孙刘,实现统一,完成宏业。
眼下铠甲未卸,征尘未洗,伫立峰顶,面对大海,浮想联翩,写下这篇乐府诗。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
诗人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次北固山下》作者王湾,生卒年不详,只知道他是洛阳人,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以后曾往来于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闻名。
《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自号香山居士。
一生写了很多诗,是唐代诗人中创作最多的一个。
著有《白氏长庆集》七十一卷。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
《古代诗歌三首》导学案一、导入古代诗歌是中华文化的瑰宝,记录了古人的思想、情感和生活。
本次课程将进修三首古代诗歌,分别是《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
通过进修这些诗歌,我们可以感受古人的情感表达和审美情趣,了解古代文学的魅力。
二、目标1. 了解《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的作者、背景和主题。
2. 理解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3. 能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这些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三、导学1. 《登鹳雀楼》作者:王之涣背景:王之涣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登鹳雀楼》中表达了对壮丽山河和繁华都市的倾慕之情。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自然风光的赞美和倾慕,展现了壮美的山河和繁华的都市景象。
2. 《静夜思》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静夜思》中表达了对遥方亲人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主题:表现了诗人在夜晚寂静时对遥方亲人的思念之情,展现了人生短暂和无常的主题。
3. 《将进酒》作者:李白背景:李白是唐代闻名诗人,他在《将进酒》中表达了对酒的热爱和对自由奔放生活的倾慕。
主题:表现了诗人豪放不羁的性格和对自由生活的追求,展现了酒与生活的干系。
四、讨论1. 请同砚们谈谈你们对这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2. 你们认为这些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有哪些特点?3. 你们是否能够从这些诗歌中感受到古代诗人的情感和审美情趣?五、总结通过本次课程的进修,我们了解了《登鹳雀楼》、《静夜思》和《将进酒》这三首古代诗歌的作者、背景和主题,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和表达方式。
希望同砚们能够继续深入进修古代诗歌,感受其中的情感表达和审美魅力,发现其中的人生智慧和美学意义。
愿我们在古代诗歌的世界里,感受到无限的魅力和启发。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案简介古代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深厚的艺术积淀和文化内涵。
本教案旨在通过系统的教学设计,帮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表达方式以及背后的文化意义,培养学生欣赏和创作古代诗歌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文化背景;2. 掌握古代诗歌的基本构成要素和形式特点;3. 学会欣赏古代诗歌的美,并能够正确理解其中的含义;4. 提高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鼓励他们自主表达情感和思想。
三、教学内容单元一: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1. 先秦诗歌a. 诗经及其特点b. 战国时期的楚辞与诗赋2. 魏晋南北朝诗歌a. 乐府民歌b. 陶渊明及其山水田园诗3. 唐诗a. 唐初律赋派与永州诗派b. 唐中兴盛时期的高适、王之涣等诗人c. 唐末诗人与“豪放派”、“婉约派”单元二:古代诗歌的构成要素和形式特点1. 五言古诗与七言古诗a. 五言绝句b. 七言律诗2. 韵律与格律a. 诗歌的韵律规律b. 平仄与押韵的关系3. 感情表达和意象的运用a. 古代诗歌的情感表达方式b. 天人合一与物我交融的意象艺术单元三:古代诗歌的欣赏与解读1. 选读古代诗人名篇a. 杜甫《登高》b.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c. 李白《静夜思》d. 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2. 探究诗歌背后的文化意义a. 诗人的背景与时代背景的关系b. 诗歌中的政治、社会、哲学等文化内涵四、教学活动1. 导入活动:放映古代诗歌纪录片,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
2. 听课活动:师生共同欣赏古代名篇,学习诗歌的朗诵技巧和表演艺术。
3. 互动讨论:设置小组讨论环节,学生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实践: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经历和感受编写古代诗歌,激发他们的创作热情。
5. 展示交流:学生们在班级内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进行互相评价和交流。
6. 深化拓展:组织学生参观古代文化遗址、博物馆等相关场所,加深对古代诗歌和文化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价:包括课堂参与、朗诵表演、讨论贡献等方面的评估。
初中古代诗歌教案
教案标题:初中古代诗歌教学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指定的古代诗歌;(2)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表现手法;(3)分析并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默写、翻译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古代诗歌阅读能力;(2)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古代诗歌;(3)开展小组讨论、课堂展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热爱祖国的情感;(3)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培养高雅的生活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和特点:律诗、绝句、词、赋等;2.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夸张、对偶等;3. 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以具体诗歌为例,分析其意象、情感和审美特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古代诗歌的基本形式、特点和表现手法;(2)分析并欣赏古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审美价值。
2. 教学难点:(1)古代诗歌的深层含义和审美价值的理解;(2)运用古代诗歌表现手法进行创作。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运用多媒体展示古代诗歌的相关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历史背景和重要性。
2. 教学环节:(1)朗读与默写:让学生朗读指定诗歌,并进行默写练习;(2)翻译与解析:对诗歌进行逐句翻译,解析关键词和句子;(3)分析与欣赏: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形式、手法、意象等,欣赏其审美价值;(4)小组讨论与课堂展示:分组讨论诗歌的某个问题,并进行课堂展示;(5)创作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手法进行诗歌创作。
3. 巩固环节:(1)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阅读和写作任务,巩固所学知识;(2)拓展活动:组织诗歌朗诵会、诗歌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表现;2. 学生作业和创作:评估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和诗歌创作能力;3. 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考察学生在课外阅读、研究和探讨古代诗歌的情况。
古代诗歌教案
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掌握不同朝代的代表性诗人及其代表作品。
2.培养学生欣赏古代诗歌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
3.培养学生创作古体诗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水平。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学和文化的重要影响。
2.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代表性的古代诗歌,培养他们的审美意识和欣赏能力。
3.指导学生学会写古体诗,通过创作来体验古代诗歌的魅力。
三、教学内容与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古代诗人头像的图片或播放一段与古代诗人有关的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对古代诗歌的好奇心。
2.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10分钟)适当陈述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过程,重点介绍汉赋、魏晋乐府、唐诗和宋词等四个时期的代表性诗歌形式和作品。
3.欣赏古代诗歌的经典作品(20分钟)选取数首不同时期的古代诗歌,根据诗歌的题材、意境等特点,进行分析讲解。
比如,选取李白的《静夜思》、王之涣的《登鹳雀楼》等进行解读。
并导入相关的背景知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些作品的内涵。
4.让学生亲自动手写古体诗(20分钟)让学生自由选择一首已学过的古代诗歌,或是对某个主题进行创作古体诗。
教导学生古体诗的格式和写作技巧。
让学生体验古代诗歌的韵律美和表达方式,并指导学生如何运用修辞手法等元素,提高诗歌的艺术性和表现力。
5.展示和分享(15分钟)让学生将自己创作的古体诗进行展示和分享。
通过交流和互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文学素养。
6.课堂总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学习成果。
四、课堂评价在学生创作古体诗之后,可以根据学生诗歌的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进行评价和打分。
也可以通过学生的参与情况、听课笔记等方面来评价学生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选择一位古代诗人,阅读该诗人的代表作品,并撰写一篇500字的读后感。
要求学生在读后感中对该诗人的作品进行分析和评价,体现出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中国古代诗歌》授课教案
《中国古代诗歌》授课教案中国古代诗歌授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与特点;2. 掌握中国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创作技巧;3. 培养学生对中国古代诗歌的欣赏能力和表达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内容1. 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2.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要流派和代表作品;3. 中国古代诗歌的结构与韵律;4. 中国古代诗歌的主题与意境;5. 中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方法1. 导入法:通过展示中国古代诗歌名句和相关画作,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讲授法: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历程、重要流派和创作技巧;3. 分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研读和分析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展示;4. 比赛游戏法:设计互动游戏,激发学生的研究热情,促进他们对中国古代诗歌的理解和记忆。
四、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考察学生的参与度、表达能力和理解程度;2. 作品评估:要求学生创作一首中国古代诗歌,并评估其创作水平和表达能力;3. 小组讨论评估: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能力;4.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对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包括阅读理解和写作等。
五、教学资源1. 课本和参考书籍:如《中国古代诗歌选》、《中国古代文学史》等;2.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用于展示诗歌名句、画作和示范视频等;3. 诗歌欣赏录音和视频资源:用于播放和研究中国古代诗歌作品。
六、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和激发兴趣(5分钟):- 展示中国古代诗歌名句和相关画作,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好奇心。
2. 介绍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与发展(10分钟):- 讲解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引导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影响。
3. 介绍古代诗歌的常见形式和创作技巧(15分钟):- 讲解古代诗歌的韵律和结构,介绍古体诗、律诗和绝句等常见形式,示范讲解各种创作技巧。
4. 分组讨论和展示(15分钟):- 将学生分组,每组研读和分析一首古代诗歌,并进行讨论和展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教案(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教课目标:1、认识一些古代诗歌知识;2、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马虎;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3、初步学 : 习赏识出色词句;培育想象能力,领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教课要点:1、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马虎;2、认识一些古代诗歌知识。
教课难点:赏识出色词句,: 培育想象能力,领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预习提示作者简介《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
作者曹操(155- 220),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省毫县)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次北固山下》选自《全唐诗》,作者王湾,洛阳人,唐朝诗人。
:诗歌格律知识平时所说的古代诗歌包含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朝从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一定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要点字词沧海( cāng)碣石( ji é)竦峙( sǒngzhì)浅草(qi ǎn)潮平( ch: áo)归雁( yàn)沙堤( dī)啄( zhuó)春泥: 萧瑟( sè)枯藤( t éng)澹澹( dàn)一、导读《观沧海》(一)题解:简介作者及诗歌创作背景。
(二)熟习诗歌。
教正读音。
要点重申“碣”“澹”“茂”的字形: 。
(三)理解字词。
沧: ::::::临::::::碣石::::::::何::::::::澹澹: ::::::::竦峙:::::::::萧瑟: ::::::::行:::::::若:::::星汉:::::::灿烂: :::::::::幸::::::::::::至:::::::::::以:::::::::: 咏:(四 : )整体掌握,疏导文意。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含答案)
《古代诗歌五首》学案《登幽州台歌》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陈子昂(约公元661~公元702),唐代文学家,初唐诗文革新人物之一。
字伯玉,汉族,梓州射洪(今属四川)人。
因曾任右拾遗,后世称为陈拾遗。
光宅进士,历仕武则天朝麟台正字、右拾遗。
解职归乡后受人所害,忧愤而死。
他的诗思想进步而充实,语言刚健而质朴,风骨峥嵘,寓意深远,苍劲有力,对唐代诗歌影响巨大。
其存诗共100多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感遇》和《登幽州台歌》。
有《陈伯玉文集》传世。
2、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
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以及《蓟丘览古赠卢居士藏用七首》等诗篇。
二、解释词语⑴古人:古代能够礼贤下士的圣君⑵悠悠: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⑶怆(chuàng)然:悲伤的样子⑷涕(tì):眼泪三、文本探究1、前两句诗是什么角度写的?“古人”指谁?“来者”指谁?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境遇?时间角度(前、后)。
古人指古代礼贤下士的明君,来者指现代礼贤下士的明君。
“前不见”“后不见”,时间无止无休,而自己的生命短暂,而自己因“不见”明君,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功业未成,空老一生。
写出了作者生不逢时,怀才不遇(胸怀才学但生不逢时,难以施展)的境遇,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愁苦之情。
2、后两句诗是从什么角度写的?诗人为什么见此景而涕下?空间角度(天、地)。
在无限的时间与空间面前,诗人感到孤独,寂寞,悲凉。
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功业未成,空老一生,面对此景不禁潸然泪下。
3、此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感慨以及对赏贤任能的英明君王的渴盼,也表达了人生的孤独感。
四、巩固练习1、写诗人生不逢时时,怀才不遇的句子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2、中,写出在广阔无限的时空背景中,诗人深感人生有限的诗句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4
语文科学案纸(2013—2014年度)
课题:《古代诗歌四首》
重点
难点
处理
措施
1.朗读法。本课所选的五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有的气势充沛,景象宏阔;有的烘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含理趣。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出诗的情味。
学习
目标
1.了解古代诗歌体裁的有关知识。
2.诗歌四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准确朗读并默写。
4.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重点
难点
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运用再造想像感悟诗歌内容。
自
主
互
助
学
习
内
容
1.这首小令描绘了一幅绝妙的深秋晚景图,真切地表现出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情。情调虽然低沉些,却反映了当时沉闷的时代气氛,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2.联想、想像法。这五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像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像,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体现意境的语句或诗歌的特点。
课堂
达标
反馈
内容
用自己的话把诗中细节联结在一起,构造一个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
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
4、《观沧海》一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5、《次北固山下》一诗中“次”意为,该诗作者为唐代诗人。
6、《钱塘湖春行》一诗选自《白氏长庆集》,作者,字,晚号,唐代诗人。
7、《钱塘湖春行》中构成对仗的诗句是:。
8、《天净沙秋思》中勾勒整个画面背景的句子是:。
全篇可以分为两个层次:
第一层次(前三句)
第二层次(四、五句)
四、艺术特色
1、言简意赅——简约与深细相依。
2、多方映衬——静景与动景相映。
3、情景交融——景色与情思相融。
五、强化训练营
1、《观沧海》一诗选自,作者,字,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他的诗以见称。他与其子、合称为“三曹”。
2、从《观沧海》一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课题
古代诗歌四首
作者
课时
两课时
设计
兼馨
学习方法
学习内容
方法总结
唐宋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化的艺术瑰宝,多读多背必有好处。课前让学生再搜集一些与之相关的诗词,以开阔视野,拓展思路,增加积累。
了解诗歌常识。学习朗读技巧,品味诗歌语言,理解诗歌蕴含的哲理。
检查生字词,掌握预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的情况。
对于诗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讨掌握。
二、共同探究
1、统读全诗,从中归结出诗人的游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象,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3、“水面初平”写的是怎样的景象?为什么说“云脚低”?
“
4、“几处早莺”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争暖树”?燕子啄泥衔草、营建新巢,从中能见出什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
初中语文古代诗歌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和分类,掌握一定的鉴赏方法,能够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分析、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和热爱,感受古代诗歌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高雅情趣。
二、教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诗歌、词、曲等。
2. 古代诗歌的特点:节奏、韵律、对仗、意象等。
3. 古代诗歌的分类:田园诗、山水诗、边塞诗、咏物诗等。
4. 鉴赏方法:了解作者背景、分析意象、品味语言、体会情感等。
5. 教学实例:以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为例,进行诗歌鉴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2. 难点:古代诗歌的鉴赏方法,以及如何理解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四、教学过程:1. 导入:以图片或音频形式,展示古代诗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介绍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和鉴赏方法。
3. 实践:以《登鹳雀楼》为例,引导学生进行诗歌鉴赏,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哲理。
4. 讨论: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鉴赏心得,互相交流学习。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诗歌鉴赏的方法和技巧。
6. 作业:要求学生课后阅读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所学鉴赏方法进行分析,体会诗歌的美。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等,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
4. 单元测试:在单元结束后,进行诗歌鉴赏测试,了解学生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形式,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问,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初中语文诗词的起源教案
初中语文诗词的起源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掌握一些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3.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教学重点:1. 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
教学难点:1. 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
2. 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相关的PPT和教学资料。
2. 学生预习相关的课文和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词,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诗句或诗词。
2. 提问:你们知道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吗?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课文和相关资料,了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学生总结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并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和分享。
三、课堂讲解(20分钟)1. 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进行讲解和补充,讲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2. 讲解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如格律、韵律、意象等。
3. 举例分析一些古代诗词的审美特点和艺术价值。
四、课堂活动(10分钟)1. 学生分组进行古代诗词的创作和表演,可以是朗诵、背诵或演绎等形式。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和表演,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欣赏。
五、总结和作业布置(5分钟)1. 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词的重要性和审美价值。
2. 布置作业:让学生选择一首古代诗词进行深入研究和欣赏,写一篇赏析文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和活动,让学生了解古代诗词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掌握古代诗词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进行讲解和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表达和表演能力。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五四学制》
《古代诗歌五首》导学案导学目标:通过进修《古代诗歌五首》,学生能够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魅力,培养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和理解能力。
一、导入1. 谈论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和特点,激发学生进修的兴趣。
2. 介绍《古代诗歌五首》的背景和作者,引导学生对文学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诗歌欣赏1. 请学生阅读《离骚》一首,理解其中的意境和情感表达。
2. 分析《离骚》的诗歌结构和修辞手法,让学生认识到古代诗歌的奇特的地方。
三、诗歌解析1. 请学生分组讨论《将进酒》的意义和内涵,探讨李白的创作背景和思想。
2. 引导学生分析《将进酒》中的酒文化和人生哲理,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审美能力。
四、诗歌比较1. 让学生比较《静夜思》和《登鹳雀楼》两首诗的风格和主题,理解不同诗人的表达方式和情感。
2. 引导学生思考古代诗歌对当代文学的影响和启迪,培养学生对文学传统的尊重和继承。
五、诗歌创作1. 分组让学生模仿《古代诗歌五首》的风格和形式,创作属于自己的古体诗歌。
2. 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效果,分享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室总结1. 回顾进修过程,总结《古代诗歌五首》对学生的启发和影响。
2. 鼓励学生继续深入钻研古代诗歌,培养对文学的热爱和探索精神。
七、课后作业1. 要求学生写一篇读后感,分享对《古代诗歌五首》的理解和感受。
2.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作品,拓展文学视野,提高文学素养。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对古代诗歌会有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同时也能够培养对文学的兴趣和热爱。
希望学生们在接下来的进修中能够不息探索,不息进步,成为真正的文学爱好者和创作人才。
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学案七年级(上册)人教版语文安徽泗县二中王倩敏编写(我的课堂我做主,我的学习我主动,我的人生我努力!)15、《古代诗歌四首》《观沧海》《次北固山下》《钱塘湖春行》《天净沙》学习目标(实现一个小目标,就是向理想进了一大步!)一、背诵这四首诗歌,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
二、启发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预读(看谁迅速进入学习状态,静心自学。
)一、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有关知识。
比比谁知道的多。
1、曹操:2、王湾:3、白居易:4、马致远:二、初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新词:碣()石竦()峙()萧瑟()澹澹()思悟(相信自己,我能行!)一、《观沧海》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二、想像“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如果你身临其境,将会有怎样的感受?三、从《钱塘湖春行》的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写的是初春景象?四、用自己的话讲述《天净沙秋思》的情景,并说一说你的感受。
课外延伸(坚信自己,我真行!)一、比较四首诗词思想感情的不同点。
二、展开想像,将《天净沙·秋思》改写成一篇散文。
检测题(我努力我进步,我成功我快乐!)一、填空:1、从诗的体裁看,《观沧海》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然后写景,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2、《天净沙·秋思》点明主旨的词句是: _。
3、《次北固山下》表达出游子思乡之情的诗句是:4、《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_ _ “秋思”是_ _。
作者是_ _代著名_ _作家。
5、《钱塘湖春行》选自《 __》,作者是代著名诗人 _(姓名),字_ _,号_ __。
二、填写下表:课外阅读(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
)《三个小女孩》(节选)季羡林我生平有一桩往事:一些孩子无缘无故地喜欢我,爱我;我也无缘无故地喜欢这些孩子,爱这些孩子。
【七年级】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
【七年级】第15课《古代诗歌四首》学案第15《古代诗歌四首》学案老师的信息:学会记住古诗词,并且终生保持智慧。
学习目标:1.学习这四首诗,阅读并背诵这五首诗。
;2.理解四首诗歌的意境;3.理解作者的想法和感受。
学习重点:1.阅读并背诵这五首诗;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困难:理解诗歌的意境学习过程一、积累运用(1)《观海》是一首诗,试图描述大海的壮丽和由此想象的景象。
(2)《次北固下》写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钱塘湖春游》是一首充满魅力和活力的春诗,它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天净沙秋思》画龙点睛地将景中之意达到高潮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二、独立调查《观沧海》中(1)“视图”这个词的功能是什么?⑵那些景物是实写,那些是虚写?(3)哪些句子体现了作者在统一中国方面的成就?⑷本诗的主题是什么?三、讨论交流、合作澄清《钱塘湖春行》是他任杭州刺史时写的。
钱塘湖,即杭州西湖。
诗中描写了西湖早春的明媚春光,抒发了诗人喜悦的情感。
1:通读整首诗,总结诗人的行踪。
2:这首诗写的是早春景色,是从哪些地方看出的?3:水面很平,云层很低。
这是什么样的场景?你为什么说云脚很低?4:最后两句是怎样结住全诗的?诗人最喜爱的是什么?四、扩展和扩展1.t型台秀模样。
根据你的理解,仿照加线部分,将下面这段话补充完整。
(3分)遗憾的是,看到河水汹涌,却看不到河水的高耸;看到高耸的天空和浩瀚的大海仍然很遗憾;看到浩瀚的大海①_____,还后悔吗②_____,_____ ③_____,还是很遗憾。
我们走吧,永远。
世界上有无尽的风景,人们有不老的心情。
2.出门去旅游。
回忆你自己曾旅游过的一个景点,假设你是某一景物,与游人互诉心声,写一段字,运用拟人、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方式,写法自由,字数不限。
3.记忆时钟叮当作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的典范
汉末许多五言诗,因作者姓名不可考,被称为“古诗”,有十九首被南朝梁编入《文选》,代表了当时五言诗创作的最高成就。必修二收入了《》。
汉末、魏
文学的自觉时代,也是言诗
创作的繁荣时期。
创作成就最大的是父子和王粲、刘桢、徐干、陈琳等,其中,我们学过曹操的《》,其子成就最为突出。后人把建安诗歌建筑在慷慨情怀基础上的的风貌称为“”,或者“”。
和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中唐诗人——创新求变,诗风多元。
代表作家:、诗歌多“不平之鸣”,意象壮伟瑰怪,诗境奇崛雄豪;
诗风走向平易,我们学过他的《》,他和元稹并称“”;
的怀古诗和政治讽刺诗,寓意深远;诗歌重在诉说怀才不遇的悲愤,想象奇特,诗境诡谲。
晚唐——诗国余晖。
代表作家:、、为代表,他们感慨盛世之不再,诗中充满迟暮黄昏的情调,极秾艳幽香之美,预示着一个诗歌创作的伟大时代的结束。其中,我们学过的《》《无题》等爱情诗,内蕴深刻的世情和人生感慨,典雅华丽,哀艳绵渺,堪称诗苑奇葩。的诗尤以七绝最为有名,其咏史诗议论政治得失,讽刺帝王荒淫,豪健跌宕,意气风发。更有“绮才艳骨”。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学案)
200811
朝代
主要成就
简述
周
《诗经》(四言诗),中国诗歌
的源头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共收入自初年(公元11世纪)至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篇,所以又被称为“”,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必修二的《》《》出自《诗》。
作品按照音乐分为“”“”“”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共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因产生时代和乐调不同,分为“”和“”,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其中又分为“”“”和“”,共40篇。《诗经》内容丰富,精华在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
盛唐——声律风骨兼备。
最为杰出的代表是和。李白主要生活在大唐帝国最为辉煌的年代,是盛唐之音的天才歌手。贺知章称李白为“”,后人尊他为“”,必修三学习了他的《》。杜甫的生活经历跨越了安史之乱,他以积极入世的精神,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把个人的遭际和时代的不幸、民众的疾苦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成就最高、影响最为深远的诗人。必修三学习了他的《》《》《》。
。他热衷于山水,是中国诗歌史上大力描写的第一人,开创了,直接引领了谢朓、王维、孟浩然等人的山水诗创作。
南北朝
民歌的新发展。
南方民歌内容几乎全是关于男女爱情的,代表作有《西洲曲》《子夜歌》《读曲歌》等。北朝民歌题材广泛,感情直率,其中初中学过的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唐代
中国诗歌史上的黄金时期,诗歌
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作家有等,继承了陶渊明吟咏田园、谢灵运刻画山水的传统,又加以发展变化,以领略山水,以观赏田园,表达隐逸的思想和情怀,描摹自然幽静和生气之美。其中的山水田园诗更是将诗情、画意、音乐美,与道家、禅宗和意趣结合起来,达到了很高的艺术境界。
边塞诗派,代表作家有等。以边塞战争题材为主,表现边塞风情、军中苦乐,以及诗人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和慷慨不平之气。这些诗大都采用
晚唐五代
文人词的发展
晚唐以、等人为首的花间词人,填词时取当前情事,表现艳遇怨慕与离愁别绪。南唐是五代时期词坛的另一个创作中心,代表作家有、、等。
宋代
宋诗,好,重,以为诗,追求平淡
北宋:,北宋诗坛最有成就的诗人,才情豪迈,挥洒自如。,创作上穷力追新,体现了宋诗重筋骨思理的特色,开创了江西诗派,对中国诗歌史产生了长久的影响。
《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是,“比”是,“兴”是。《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战国
《楚辞》(楚歌体),中国诗歌
的源头
《楚辞》是。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铺陈华美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
建安文学之后出现了,代表作家是。
东晋
南朝刘宋
诗坛复兴
代表作家:
。其诗歌按内容可分为和。是他的独创,代表作有。后人称之为“”或“”。他的咏怀诗围绕出仕与归隐的矛盾,表现理想不能实现的苦闷及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崇高品格,代表作有等,我们必修二中学过他的《》。他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的诗人之一,后代诗人像王维、孟浩然、李白、杜甫、柳宗元、韦应物、苏轼、陆游等,都受到他精神品格的影响。
南宋:,诗写景最工,有机趣,重“活法”,被称为“诚斋体”。,诗在平易晓畅中呈现出恢弘踔厉之气,是南宋诗坛当之无愧的盟主。
宋词,丰富了词的内容,艺术上富有创造性
北宋前期,以、为代表的诗人,作品主要表现闲愁淡怨。至、,宋词自辟门径。大力发展慢词表现市井生活与羁旅情怀;是宋代最为著名的词人,也是影响最为深远的词体革新家。他的词打破了前人“”的旧传统,题材广泛,将等诗中常见的题材引入词中,气象阔大,豪放飘逸。他还“以诗为词”,冲破了词的音律束缚,达到“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之后,、的作品达到了较高的成就。
唐诗可分为初盛中晚四个时期。
数量多,伟大、优秀诗人多,艺术水平高,题材、形式和流派多样
初唐——“风神初振”。
上官仪、沈佺期、宋之问等精研声律,探索出五七言新体诗联间粘缀合律的规律,促成了近体律诗的定型,在中国诗歌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初唐四杰——。经过他们的努力,初唐诗歌逐渐摒弃了轻浮绮靡的诗风,建立起、的新诗风。
《楚辞》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
汉代
乐府诗
“乐府”,汉代,后来人们将乐府所采集和演唱的民歌叫做“乐府诗”或“乐府歌辞”。
以言为主,是中国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的一次创新
乐府诗在思想内容上,继承《诗经》现实主义传统,“”,反映社会生活广阔,抒写下层劳动人民生活和情绪,如等。随着汉乐府的流行,汉末呈现出五言诗大兴的局面。我们在必修中学过乐府叙事名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