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0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白芬子中学“学案导学精讲多练”七上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者:潘有吉2016年9月22日班级:姓名:小组:第1课时【学习目标】1、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2、学习《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理解诗歌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欣赏精彩文句,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学习过程】一、学【知识链接】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次北固山下》就是律诗,《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颔联和颈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2、《观沧海》: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行军到海边,途经碣石山,登山观海。
诗人用饱蘸浪漫主义激情的大笔,勾勒出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描绘了祖国河山的雄伟壮丽,既刻画了高山大海的壮阔,更表达了诗人以景托志,胸怀天下的进取精神。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大概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
当时王昌龄从江宁丞被贬为龙标县(今湖南省洪江市)尉,李白在扬州听到好友被贬后写下了这首诗。
(一)自主学习课前熟读并背诵前两首古诗。
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碣.石()澹.澹()竦峙.()萧瑟.()哉.()(二)合作学习1、学习《观沧海》①填空:《观沧海》一诗选自_《曹操集》_,作者_曹操_,字__孟德 _,__东汉__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__慷慨悲壮__见称。
②小组合作,结合注释翻译诗句,向组长汇报。
2019《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精品教育.doc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é),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班级: 姓名:学组:教师寄语:失败者找借口,成功者找方法。
【学习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并准确背诵、默写诗歌;2、能用自己的话解说诗歌的内容,说出其表达的情感;3、能赏析诗中的名句。
【自学指导】自学一:练读诗歌,做到准确、流畅、有感情;自学二:搜集作者及写作背景的相关资料;自学三: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初步体会作者在其中表达的情感。
(一)《观沧海》【自疑自探】(我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我最棒!)1、文学常识:曹操,字,沛国谯县人,东汉末家、家、,他的诗以见称。
代表诗歌有、、、等。
2、给加点字注音:沧.海()碣.石()澹.澹()竦峙..()..()萧瑟3、解释下列词语临:何:澹澹:竦峙:至:4、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诗的意思。
【学组研讨】(学组展风采,有我最精彩!)1、《观沧海》围绕那个字展开来写的?2、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是想象的?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你产生了怎样的感觉?3、本诗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些诗句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4、请从给出的角度赏析品味下列名句。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画面:★“涌”字:(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画面:★“若”字:★修辞或写法:5、这首诗写景很有特色,请你任选一个角度举例赏析。
6、积累写雄心壮志的诗词名句,至少写两句。
【课堂反馈】用原诗句填写(1)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
(2)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的句子是:,。
(3)描写大海波涛汹涌、气势恢宏的诗句是:,。
(4)用虚写展现大海宏伟气魄和诗人博大胸怀的句子是:,;,。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自疑自探】(我是学习的主人,自主学习我最棒!)1、文学常识:李白,字,号,代,被称为,与并称“李杜”。
王昌龄,字,京兆长安人,代。
马致远,号,大都人,代家、家,与、、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古代诗歌四首》(后二)导学案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后二)导学案【参考答案】1.cháo píng 悬 cán yè雁洛2.停留。
旅人前行的路。
潮水涨满,与江水齐平。
风顺。
挂。
夜将尽未尽。
3.(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4.(1)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2)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5.唐,写景抒情,五言律诗。
首,颔,颈,尾,五言。
旅途的乡愁,羁旅,宽阔博大6.初春。
青山、绿水、潮平、风正、江春。
7.“阔”是潮平的结果,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似乎江面与岸齐平,船上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悬”是端直高挂的样子,风“正”表明顺风,同时又是和风,因此帆便端直高挂了。
8.不能。
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9.作者从炼字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时序交替的自然理趣,也表现了时光匆匆,光阴荏苒。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表现了一种新旧交替的哲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天净沙·秋思》1.藤昏鸦瘦涯2.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形容悲伤到极点;天边,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3.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1)小桥流水人家(2)古道西风瘦马(3)断肠人在天涯5.东篱,戏曲作家、散曲家,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元杂剧四大家,秋思之祖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通过课堂口头回答与多种朗读活动,100%的学生能够正确解释“临、澹澹、竦峙、星汉、杨花、客路、残夜、昏鸦、断肠、天涯”等词语,背诵出曹操和李白、王湾和马致远相关文学常识,能够背诵课文;5%的学生通过二次检测,完成上述目标。
2.通过小组合作交流,90%的学生能够准确翻译古诗词,明确表述出古诗词的主题。
3.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与教师点拨,85%增强学生古诗文修养,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识·诗歌】诗歌分类·诗歌按形式可分为:①古体诗包括古诗(唐以前的诗歌)、楚辞、乐府诗。
②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
·按表达方式分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按内容分(题材):叙事诗、写景诗、友情送别诗、爱国怀乡诗、咏物诗、咏史怀古诗、边塞征战诗、山水田园诗、宫怨诗和闺怨诗、爱情诗。
【诵诗技巧】古词句一般还按音节划分朗读节奏。
五言诗句一般按“212”或“221”的音节划分。
如:·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七言诗句一般按“2、2、2、1”或“2、2、1、2”的音节划分。
如:·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入·诗境】观沧海 [东汉]曹操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________,洪波涌起。
________,若出其中;________,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曹操(魏武帝),字孟德,沛国谯(qiáo)郡人,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
《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是他征乌桓时所作。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含答案)
人教统编版语文第4课《古诗四首》导学案一、基础知识把握1、请说出本课四首诗的诗歌体裁。
(1)《观沧海》是一首;(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一首;(3)《次北固山下》是一首;(4)《天净沙秋思》是一首。
2、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言律诗、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分别是、、和。
其中和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比如本课的《》就是一首律诗。
3、曲是一种与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4、文学常识(1)《观沧海》作者曹操,字孟德,是我国的政治家、军事家、。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挟天子以令诸侯”后,先后灭掉了与他争雄的吕布、袁术等人,统一了北方。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的开创者。
他的诗歌大多用乐府旧题写成,用以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是我国伟大的。
被后世称为“”。
其诗风格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3)《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著名、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他的这首《天净沙秋思》,被称为“”,可见其在以思乡为题材的古代诗词中地位有多高!这首曲中“天净沙”是,“秋思”是。
5、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或给拼音写出汉字。
碣.( )石竦峙..( ) 澹澹.( )萧sè( ) cāng()海6、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语。
A.次.北固山下。
()B.客路..青山外。
()C.海日生.残夜。
()D.断肠人...在天涯。
()7、下面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枯藤/老树/昏鸦,D.断.肠/人在./天涯。
8、填空:(1)《次北因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是:,。
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语文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
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
2.联系写作背景,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3.初步了解古代诗歌的一些常识,学习欣赏古诗。
【重点难点】1.感悟诗歌中寄寓的情感,初步体会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
2.结合朗读展开想象,感受诗歌的情境,学习欣赏古诗。
【任务群】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任务二:遇见·四季之美任务三:涵泳·感悟哲思任务四:吟诵·声韵传情【学习过程】中国古代诗歌灿若繁星,学校文学社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感受古诗词之美,准备以《古代诗歌四首》为内容,制作一期“涵泳古代诗歌邂逅四季之美”为主题的展板,请你帮助文学社完成展板设计的相关任务。
[课前学习任务]★任务一:备查·古诗新知展板第一展区为“备查·古诗新知”,请你根据下列知识链接、课下注释以及自己查找的资料,帮助完成第一展区的表格填写。
【知识链接】古体诗: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也称古诗、古风,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歌体裁。
为有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
指初唐之后,形成的又一诗歌体裁。
近体诗包括绝句(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或排律。
)。
元曲:元曲是继唐诗宋词后兴起的一种艺术形式,是一种新的诗体,包括杂剧和散曲两部分。
散曲又分小令和散套(又叫套曲、套数)。
小令在元代又名“叶儿”,每首能独立,相当于一首诗或一阕词;由于它是能歌唱的文字,所以就有不同的曲调;每个曲调都有一个名称,叫曲牌,表示不同的谱式,规定小令的字数、句数、平仄、韵脚;通常一首小令一个曲牌,但也有例外的;曲牌表示曲调,小令另有题目。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诗四首》导学案及答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的朗读并熟练背诵、默写这四首诗。
2、品味语言,体会诗歌的内涵。
3、树立热爱祖国民族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充分预习课文,自查工具书,认记字词,疏通课文大意。
2、背诵默写诗歌,体会诗歌的内涵。
3、注意对诗歌中名句的理解。
4、认真研究导学案,独立思考,限时30分钟完成;规范书写,运用好双色笔;小组合作探究,答疑解惑。
【知识链接】陶渊明(365—427),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称靖节先生,因宅边曾有五棵柳树,又自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人。
他的祖父、父亲均做过太守一类的官职,但到了陶渊明,家境早已破败。
因为有这样的家世背景,陶渊明少年时代既好读六经,有大济苍生的宏愿,又厌恶世俗,热爱纯净的自然。
他自29岁入仕,作过州祭酒、参军一类小官。
后因仕途坎坷,又不耐烦“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宋书•隐逸传》),更愤慨于南北士族的兼并不厌,王恭、司马道子、桓温、刘裕等人的篡乱相替,陶渊明于41岁毅然辞去在任仅80余日的彭泽县令,回柴桑归隐。
此后直至他逝世的23年间,以耕读自娱,未再入仕。
陶渊明的田园诗主要见于他的组诗《饮酒》《归园田居》《拟古》《和郭主簿》等。
王维(701—761),字摩诘(ji e),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省永济)。
出身仕宦家庭,过着享乐田园、留恋山水、亦官亦隐的居士生活。
王维少年时就有才名,21岁进士及第,任大乐丞,后因伶人舞黄狮子事触犯皇权而受牵连,被贬为济州司库参军。
张九龄为相后,提拔他为右拾遗,后张九龄被罢相,他也被排挤出朝廷,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边塞。
后又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轼赞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高,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及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设计:龙的故乡【学习目标】1、反复诵读并熟练背诵2、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
【学习难点】1、品味语言,体味诗词所蕴含的意境,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自主预习案】1、查字典,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然后读读写写。
沧海碣石澹澹竦峙萧瑟2、速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
①、《观沧海》作者_____________东汉末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其子_______ 、_______并称“建安三曹”。
②、《次北固山下》的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朝人,选自_____________ 。
③、《钱塘湖春行》作者_________ 字_______号_____,_______朝著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主张__________________。
④、《天净沙·秋思》是一首________________,“天净沙”是___________ ,“秋思”是_________,作者_________________。
3、理解课文内容填空。
①、《观沧海》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采用__________ 的手法,勾画出______________的雄伟景象,抒发了______________的豪迈情怀。
②、《次北固山下》中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江南早春景色,境界壮阔,情景交融,既抒发了诗人旅途中的____________情怀,又写出诗人放眼山川的宽阔胸怀。
③、《钱塘湖春行》写的是西湖的早春景象。
诗人通过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等极有早春的特征的动植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早春西湖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统编版》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2. 熟悉《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经典作品;3. 掌握古代诗歌的赏析方法和技巧;4. 提高阅读理解和审美能力。
二、导学内容:1. 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2. 《古代诗歌四首》的作者及作品介绍;3. 《古代诗歌四首》中的诗歌赏析;4.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
三、导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古代诗歌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对古代诗歌的兴趣,激发进修的欲望。
2. 进修任务一:了解古代诗歌的特点和形式讲解古代诗歌的定义和特点,如抒情、叙事、咏史等,引导学生认识古代诗歌的奇特魅力。
3. 进修任务二:介绍《古代诗歌四首》中的经典作品介绍《古代诗歌四首》中的《静夜思》、《登鹳雀楼》、《将进酒》、《赋得古原草送别》,讲解作者及作品背景,引导学生了解这些经典作品的内涵和意义。
4. 进修任务三:诗歌赏析分别对《古代诗歌四首》中的每一首诗进行赏析,指导学生从诗歌的意境、表现手法、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解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5. 进修任务四: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和意境表达,以小组展示的形式分享讨论效果,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进修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古代诗歌的奇特魅力和深刻内涵,鼓励学生多读诗歌,提高审美修养。
四、课后作业:1. 背诵《古代诗歌四首》中的一首诗,并写出你的感想;2. 搜集一首古代诗歌,进行赏析和解读;3. 阅读《唐诗三百首》中的经典作品,选择一首进行朗诵。
五、拓展延伸:1. 组织学生参与古代诗歌朗诵比赛,展示学生的诗歌表现能力;2. 组织学生进行古代诗歌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作潜力和想象力;3. 鼓励学生阅读更多古代诗歌,拓展诗歌欣赏的广度和深度。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置信学生们会对古代诗歌有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提升自己的审美水平宁文学修养,感受诗歌之美,享受诗歌之乐。
愿我们共同走进古代诗歌的世界,感受诗意盎然的魅力!。
《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水何(dàn)(澹澹)(xiāo)(sè)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2022年部编版《古代诗歌四首 》导学案附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课题古代诗歌四首课型新授课课时安排2课时课时分配建议本课依据学情分课时。
第一课时进行自主学习反应及整体感知、结构梳理。
第二课时进行课文具体感知的交流展示及当堂检测。
可适当调节。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熟读并背诵、默写四首诗歌。
2.了解一些古代诗歌常识。
3.理解诗歌字词含义和诗歌大意。
4.初步学习欣赏精彩文句。
5.培养想象能力,体会诗歌意境和思想感情。
过程与方法1.朗读法。
本课所选的四首古代诗歌,都是写景抒情的佳作,极富艺术感染力。
有的气势充分,景象宏阔;有的衬托点染,形象传神;有的以景寓情,蕴涵理趣。
指导学生注意节奏和韵律反复朗读,带感情地朗读,在朗读中体会诗的内涵,品味诗的情味。
2.联想、想象法。
这四首诗语言优美、精练,内涵丰富,留有极大的想象空间,鼓励学生充分展开联想和想象,从形神入手,领会感情。
3.讨论、点拨法。
教师艺术地设问,点拨最能表达意境的诗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品味诗句,感悟诗歌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2.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语言美,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课前预习作者简介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国谯〔qiáo〕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受乐府民歌的影响很深,但富有创造性。
往往以旧调旧题来表现新的内容,有的反映当时社会的动乱,有的抒写个人宏大的抱负,气势雄伟,风格慷慨悲壮。
代表作有诗歌《龟虽寿》《观沧海》《蒿里行》《短歌行》等,军事著作《孙子略解》《兵法接要》。
歌以咏志〔宾语前置,即“以歌咏志〞〕省略句:假设出其中〔省略介词“于〞〕假设出其里〔省略介词“于〞〕新课导入同学们,谁知道在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开展得最有成就?确实,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吧!新课展开观沧海【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疏通文意,欣赏诗歌。
部编七年级上册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附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准确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诗歌五首表达的思想感情。
3.了解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培养学生朗读古代诗歌的节奏感。
【学习重点】1.诵读并背诵;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意境美,感受诗歌的语言美。
2.品味语言,体味诗曲意境,领会表达的妙处。
【学习难点】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增强古诗文修养。
【教学时数】三课时第一课时《观沧海》【导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我国的唐代、宋代、元代分别有哪种文学体裁发展得最有成就?(唐诗、宋词、元曲)的确,中国自古就是一个诗的国度,以古老的《诗经》发端,优秀的诗歌作品浩如烟海,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四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二、自主学习1.了解古代诗歌常识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于口语,用于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2.作者简介及写作背景作者曹操,字孟德,三国时期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
《步出夏门行》、《蒿里行》汉代乐府诗一般无标题,《观沧海》这个题目是后人加的。
乐府诗原来是可以歌唱的。
诗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是合乐时加上的,是诗的附文,跟诗的内容没有联系。
3.给下列词语注音碣石(jié) 澹(dàn) 竦峙(sǒng zhì) 萧瑟(sè)4.节奏诗歌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
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4.《古代诗歌四首》(前二)导学案答案
4 古代诗歌四首(前二)导学案【参考答案】1.沧碣竦峙澹澹萧瑟2.水波荡漾的样子耸立银河极点多么好像登上3.(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4.(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孟德,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魏,雄浑苍劲,方位,对象6.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7.第一层(开头两句):交代观海的地点;第二层(“水何澹澹”至“洪波涌起”):描写海水和山岛。
这一层全是写现实中的实景。
第三层(“日月之行”至“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是虚景。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的,与诗的内容无关。
8.“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动静结合,描写大海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描写静景,表现了岛上的勃勃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写动景,表现了大海的磅礴气势。
9.“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10.“诗言志”,诗人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开阔的胸襟,抒发统一天下、建功立业的抱负。
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
12.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杨,规,标,郎2.贬谪,遥远,听说3.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1)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2)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5.太白,青莲居士,浪漫主义,诗仙。
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深切同情,关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古代诗歌四首》导学案古代诗词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其中有很多佳作,不仅语言隽美,而且意境深远;它们有的充满了生活的情趣,有的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因此千百年来广为传诵,成了流传千古的名篇。
我们在课外已经接触了不少优秀的古代诗词,从今天开始,我们将陆续学习课本中的四首古代诗词,领会古人融情于景,借景抒情的手法和讲究炼字炼句的创作精神。
1.有感情地反复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了解诗词有关知识,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的意境;培养赏读诗歌的能力,提高古诗文修养。
4.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知识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
第一课时观沧海一、新课导入大家知道曹操吧?说起曹操,常常听到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有人说他是英雄,有人说他是奸雄,今天我们阅读他的《观沧海》,也许你对这样一个历史人物会有更客观的认识。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根据拼音写出恰当的词语。
(cāng)沧海(jié)碣石(sǒngzhì)竦峙水何(dàn)(澹澹)(xiāo)(sè)萧瑟2.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词语的意思。
澹澹:水波摇荡。
竦峙:高高地挺立。
竦,高。
峙,挺立。
星汉:银河。
萧瑟: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至:极。
何:多么。
若:好像。
临:登上。
3.文体知识。
通常所说的古代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
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
如本课的《观沧海》。
而唐朝新出现的绝句、律诗叫近体诗。
如本课的《次北固山下》和《钱塘湖春行》。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有规定,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
曲是一种与词相近的韵文形式,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是受民间歌曲的影响而形成的,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用韵也更接近口语。
如本课的《天净沙·秋思》。
4.作者简介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在镇压黄巾起义中,逐渐扩充军事力量。
“挟天子而令诸侯”后,先后灭吕布,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打败兵强地广的袁绍,逐渐统一了北方。
建安十二年(207年)北征乌桓,大胜。
次年率军南下,被孙权、刘备的联军击败于赤壁。
他善诗歌,常借诗篇抒发自己的政治报负。
其诗气魄雄伟,慷慨悲壮,是文学史上建安文学的开创者。
《步出厦门行》《蒿里行》均用乐府旧题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5.背景链接《观沧海》是曹操的名篇,他这次登碣石山是在北征乌桓的途中。
乌桓是当时东北方的大患,建安十一年(206年),乌桓攻破幽州,俘虏了汉民十余万户。
同年,袁绍的儿子袁尚和袁熙又勾结辽西乌桓首领蹋顿,屡次骚扰边境,以致曹操不得不在建安十二年毅然北上征伐乌桓。
在这年八月的一次大战中,曹操终于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这次胜利巩固了曹操的后方,所以第二年他才能挥戈南下,以期实现统一中国的宏愿。
把前后的事件联系起来,我们可以看出,北征乌桓对曹操来说是一次多么重要的战争了。
而《观沧海》正是北征乌桓途中经过碣石山时写的。
大战之前,身为主帅的曹操,登上当年秦皇、汉武也曾登过的碣石,又当秋风萧瑟之际,他的心情一定会像沧海一样难以平静。
他将自己这种昂扬奋发的精神融会到诗里,借着大海的形象表现出来,使这首诗具有一种雄浑苍劲的风格,因而成为一篇优秀的作品。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的奇景。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的情怀吧。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交流点拨】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这首诗写了几层意思?哪些诗句是写现实的?哪些诗句是想象的?【交流点拨】第1层(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第2层(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
(实景)第3层(9~12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想象) 最后两句是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3.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诗人是怀着怎样的感情描绘大海形象的?【交流点拨】(1)“日月之行”四句写大海,全用虚写,却表现了大海有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2)大海的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诗人已经削平了北方群雄,现在又打垮了乌桓和袁绍残部,为即将挥师南下统一中原解除了后顾之忧。
在踌躇满志的时候,他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三)深层探究1.如何理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一句?【交流点拨】“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以及观察的对象,这两句虽然没有直接写到人,但我们仿佛看到了曹操登山望海时的那种勃勃英姿。
“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
2.“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这四句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了什么样的表现手法?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交流点拨】作者运用夸张的手法创造出一个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诗人联想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想象奇特,胸怀开阔,渗透着诗人自己的雄心壮志和昂扬奋发的精神,展现了诗人力挽狂澜、重建天下的雄心,塑造了自我豪气盖世的英雄形象。
3.诗人在这首诗中把自己欲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借助什么手法表达自己的情感呢?【交流点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表现博大的胸怀,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水:澹澹山岛:竦峙(壮丽气势)实景——借景抒情观沧海树木:丛生百草:丰茂(向荣姿态)日月:运行-出其中(奇特想象)虚景博大胸襟星汉:灿烂-出其里(宏伟意境)五、拓展延伸请你搜集几句有关“胸襟”“抱负”“志趣”的诗句。
【交流】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李白《行路难》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杜甫《望岳》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王安石《登飞来峰》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第二课时次北固山下一、新课导入古时交通不发达,流落外乡或在外任职的人久不得归,自然会产生故园之思,因此乡愁成了诗歌中的一个重要主题。
这首诗就是写乡愁的,且以“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这一联而闻名于天下。
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借助课下注释或工具书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次:住宿,此指停泊,途中暂时停宿。
客路:旅途。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夜将尽而未尽的时候。
2.作者简介王湾,生卒年不详,洛阳(今属河南)人。
唐代诗人。
先天元年(712)中了进士,官洛阳尉。
早有文名,往来吴、楚间,不得归家,故有此作。
其诗流传不多。
3.背景链接《次北固山下》是王湾在先天年间或开元初年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亲自将这首诗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省镇江市北,三面环江,为名胜之地。
三、自学指导(二)——合作与探究(一)诗歌朗读1.自由朗读诗歌,采取各种形式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交流点拨】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结合注释解读诗意。
【交流点拨】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
顺风行船一帆高挂。
夜将尽未尽的时候,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
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思念故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捎一封家信到洛阳。
(二)整体感知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并思考下列问题。
1.诗的四联各写了什么内容?四联之间有怎样的关系?【交流点拨】首联:点题。
“青山”指北固山。
诗人在船上,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
“平”“阔”“正”“悬”四字用得好:“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潮平”句,又是为颈联中“江春”句作铺垫。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
“残夜”指夜将尽而未尽之际。
残夜而东方海日已升,旧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时间过得这么快,怎能不令人感慨!尾联:诗人离家日久,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新年来到,正是家人团聚之时,而自己旅食他乡,久不得归,见到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大雁来给他传递家书了。
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2.哪些诗句直接表达了思乡之情?【交流点拨】尾联“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直接表达思乡之情。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三)深层探究1.探究想象“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是怎样的情景。
【交流点拨】“阔”是“潮平”的结果。
春潮涌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平了。
船上的人视野也因之开阔。
此句写得恢弘阔大。
“风正一帆悬”愈见精彩。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诗人不用“风顺”而用“风正”,是因为光“风顺”还不足以保证“一帆悬”,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只有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可见写景极为传神。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两句历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你认为该如何理解呢?【交流点拨】作者从炼意着眼,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
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道理: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上景物所表现的“春意”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不仅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而且表现出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四)熟读成诵四、板书设计次北固山下首联:旅途奔波之意借颔联:恢弘阔大之景景颈联:乐观、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抒尾联:思乡之情情五、拓展延伸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无数的乡愁陪伴着无数的诗人,同时无数的诗人创造了无数的乡愁诗。
乡愁丰富了我们的情感世界,乡愁诗丰富了我们的文学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