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 太阳家族 教案
青岛小学科学六下《20太阳家族》word教案(1)
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五单元探索宇宙太阳家族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活动二:探究太阳系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活动三: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
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3.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拓展活动:(四)问题解答:问题一:什么是恒星?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问题三:行星是如何判断的?答:在太阳系中,凡满足下列三个判断的定义为“行星”:1.绕日运行;2.近似球状;3.轨道清空。
问题四:为什么冥王星不属于行星?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为“矮行星”。
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小学六年级科学下册《太阳家族》教案及教学反思.doc
答:冥王星由于其轨道与海王星的轨道相交,不符合新的行星定义,因此被自动降级
为“矮行星”。
问题五: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答: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它由冰物质及有机化合物和灰尘组成。
当彗星接近太阳时,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成气体形成雾状的彗发;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那边形成数亿公里的彗尾。
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六、教学板书:
20、太阳家族
水星木星
金星土星
地球天王星
火星海王星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了八大行星的特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太阳家族 青岛版
太阳家族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太阳家族”。
教学目标: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
2.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3.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研究过程和结果,并进行交流。
教学重难点: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播放“数星星.swf”视频播放歌曲flash“数星星”。
学生跟随齐唱,闭眼想象浩瀚星空。
2.问题导入:问题1:每当大家唱着这首儿歌,仰望夜空时,我们能看到哪些星体?问题2:白天还会看到哪些天体?【板书:太阳星星月亮】问题3:太阳、月亮、星星都是我们用肉眼可以看到的,你认为谁的位置最重要?我们不妨大胆猜测一下。
二、自主探究,汇报交流。
1.认识恒星(1)根据学生回答提出问题:大家都认为太阳的位置最重要,那么,同学们对太阳有哪些认识?举例:太阳是距离地球最近的恒星,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
太阳系质量的99.87%都集中在太阳。
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小行星、流星、彗星、外海王星天体以及星际尘埃等,都围绕着太阳运行(公转)。
(2)评价学生,给出“恒星”概念大家说的非常好,看来大家在课前已经搜集到了很多与太阳有关的知识,这一点做的非常好,因为课前搜集资料也是科学学习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法。
重点提出,其中有些同学提到了太阳发光发热。
实际上,自身能发光发热,也是星空中一大类天体的标志性特点,这类天体就是“恒星”。
像太阳这样,自身能发光、发热的天体,我们称之为“恒星”。
【板书:恒星—太阳】(3)学生再谈谈对恒星的认识。
举例:恒星是由炽热气体组成的,是能自己发光的球状或类球状天体。
由于恒星离我们太远,不借助于特殊工具和方法,很难发现它们在天上的位置变化,因此古代人把它们认为是固定不动的星体。
第二十课 太阳家族教案
第二十课太阳家族
学习目标:
1.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家族模型;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学会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并进行交流。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
学习重点:
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20 太阳家族青岛版
《太阳家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过程与方法: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收集和整理资料,并进行交流,是科学学习的一种方式。
2、学会与他人合作,并能在合作中发挥自己的作用。
3、意识到太阳系中天体的运动是有规律的,并可以逐渐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
教学难点根据八大行星距太阳的平均距离及各行星赤道直径数据表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橡皮泥、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兴趣导入老师:首先来给大家看一个有趣的东西,这是什么?你们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AR地球)现在我们给它换个环境,你们还能找到它么?非常好,那么其他的这些天体大家还认识哪些?大家仔细观察能说说这些天体都是怎么运动的么?老师:谁能来描述一下太阳?很好,我们把太阳,这种能发光、发热,而且体积非常庞大的天体称为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太阳转动的称之为行星,像月球这样围绕行星转动的天体称之为卫星。
除了这些,你们还知道哪些天体?生:彗星、有流星、有恒星、有行星、还有卫星。
(课件演示彗星,流星,矮行星)师:好的,现在我们知道了宇宙中有彗星、有流星、有恒星、有行星、还有卫星,现在我们要对它们进行一个整合。
以太阳这颗恒心为中心,包括围绕着它进行旋转的行星,和这些行星所附带的卫星,以及围绕太阳的矮行星,(彗星,流星,等我们把它们统一称为小天体)所构成的一个系统,我们给他一个完整的名字:太阳系。
二、情景模拟挑战赛1、师:我们知道了我们美丽的地球是存在于太阳系中的一颗行星,那么太阳系里有没有其他的行星呢?太阳系里有几大行星是围绕着太阳旋转的呢?这几大行星又是如何排序的呢?请大家阅读老师为你们提供的资料,说一说,回答下面的问题,来完成挑战一。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十课太阳家族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第二十课太阳家族
第五单元:月日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
阳家族模型;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学会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并进行交流。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保持与发
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
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
《太阳家族》教学设计
教师出示课件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太阳系。
师生交流,总结出八大行星的特点。
三、自由活动:构建太阳系模型
一、温馨提示:
1、怎样构建太阳系模型
2、出示科学家测定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行星直径的对比数据,引导学生分析。
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具
学生准备:太阳家族的资料、橡皮泥等等。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板书设计
20、太阳家族
恒星1
行星8
太阳系矮行星
小天体
卫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谜语,“白天出现,晚上不见。又红又圆,照亮地面。”请同学猜猜它是什么呢?
让我们查找有关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
修改与补充
课后反思
1.教学环节紧扣教学策略。学生通过本课的探究活动知道了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认识了八大行星的特点,能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的解释和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系家族模型同时保持与发展了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欲望。
汇报总结展示
课件展示:恒星定义行星定义
师小结:在太阳家族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60多颗卫星、不计其数的彗星和流星等很多成员。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9℅,这么大的质量吸引着它周围的其他成员围绕着自己运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太阳家族。
活动二:研究太阳家族
提出问题:(课件出示太阳系的图片)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生:太阳。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太阳家族
小学科学教学案例:太阳家族一、【课标内容】学生对宇宙空间科学,发明和新技术等的关注和感受越来越多,积累了大量经验和问题。
教材以此为六年级科学探究活动的切入点和生长机,以地球的构造、宇宙新科技等为主要内容,展开科学探究活动,认识自然界事物现象的变化规律及应用,运用搜集整理信息,考查设计实验等各种方法进行综合探究学习。
意识到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意识到科学技术会给人类与社会的发展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关注与科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得到培养。
《太阳家族》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20课,探索宇宙单元的第一课时。
本课结合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知道太阳系中有八颗行星。
描述他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
让学生在搜集整理和制作模型中经历操作搜集整理信息等科学探究体验到探究的乐趣。
在与同学相互合作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学会分享,交流,总结。
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介绍了各色的橡皮泥、纸板、铁丝、圆规、彩笔等本节课活动需要用到的材料。
第二部分,活动过程,此部分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通过重现学生交流的情景图,太阳系示意图及太阳系的组成。
提示学生将课前搜集的有关太阳家族的文字及图片资料进行交流。
说说自己对太阳家族的认识。
探究太阳家族。
通过重现学生交流的情景图。
行星的定义及行星的资料卡引导学生对太阳家族成员适合了解。
活动三,制作太阳系模型,通过呈现学生活动的情景图,八大行星体积对比的示意图,及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质量的比较表格,为学生进行模型制作提供了参考和依据,通过制作太阳家族模型的活动,使学生将获得的有关太阳家族成员及构成的信息加以巩固和应用。
第三部分,拓展活动,让我们查阅有关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课后调查研究活动,拓展学生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
本课遵循查阅资料交流分享动手制作的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信息的整理归纳总结出规律。
【小学科学】2020最新青岛小学科学六下《20太阳家族》word教案 (1)
【小学科学】2020最新青岛小学科学六下《20太阳家族》word教案(1)第五单元探索宇宙太阳家族一、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2.愿意合作交流了与探索和发现事物奥秘的欲望。
3.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二、教学重点:1.知道太阳系的组成,认识八大行星。
2.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能制作太阳家族模型。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四、教学课时:一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观察教科书中的图片,引入对太阳系的研究。
(二)活动过程:活动一: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1.交流有准备——说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
2.初步构建新知(1)师生交流收集资料(2)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交流新知3.明确恒星.太阳系组成的概念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太阳是一颗恒星。
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转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活动二:探究太阳系1.太阳系到底有什么呢?学生提出探究问题。
2.选择一、两个或几个自己感兴趣的问题,作为研究主题。
3.深入研究,进行信息收集和整理。
知道八大行星的名字及排列顺序。
4.交流整理后的资料。
5.进行研究小结,提点课本上的资料卡。
活动三:实践操作(制作太阳系模型)1.请你根据太阳与各个行星的大小,按比例缩小捏成橡皮泥模型,然后在小组内举起模型,按照太阳与八大行星的距离按比例缩小。
最后演示八大行星是怎样围绕太阳公转的。
2.生动手操作,通过建立模型的活动,加强学生对有关宇宙的感知和理解力。
使学生体会到宇宙中的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3.展示各小组作品并给予评价。
(三)拓展活动:查阅资料了解彗星的彗尾是怎样形成的?(四)问题解答:问题一:什么是恒星?答:恒星是自己能发光.发热的星体。
问题二:太阳系的组成?答:太阳系由太阳、围绕太阳运行的行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及围绕行星运转的卫星组成。
20.太阳家族-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
20. 太阳家族-青岛2001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太阳家族的概念2.太阳系行星的排列和特点3.行星与恒星的区别二、教学目标1.了解太阳家族概念及成员2.掌握太阳系行星的排列和特点3.理解行星与恒星的区别三、教学重难点1.行星与恒星的区别2.太阳家族成员的特点和区别四、教学准备1.教师:多媒体教师台、电脑、投影仪、PPT课件、教案等2.学生:教材、笔记本、铅笔、橡皮等五、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准备PPT主题页面及相关图片,上课进行学科知识点的预测。
2.学生通过扫描二维码或电子问卷等方式表达对知识点的预测,并在PPT查看结果2. 学习核心内容A. 太阳家族的概念和成员1.教师通过PPT进行太阳家族的讲解和介绍。
2.学生按教师提示进行本课重点知识点的笔记。
B. 太阳系行星的排列和特点1.教师通过PPT和实体球展示,介绍太阳系行星的排列和特点。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实体球进行复述和总结。
C. 行星与恒星的区别1.教师通过PPT和实物讲解行星和恒星的区别和特点。
2.学生根据教师的讲解和实物进行复述和总结。
3. 巩固提高1.教师出示课堂测试试卷,进行自测。
2.学生自测完毕后,教师进行试卷的解析和讲解,进行巩固性的学习。
3.教师进行思维拓展,引导学生思考太阳家族的意义及对我们的影响。
4. 课堂小结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和知识点,进行课堂小结。
2.学生在笔记中进行总结,教师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次课堂教学的讲解,学生对太阳家族的认知有了初步的了解,并且对太阳系行星和恒星有了一定的了解,学生思维拓展能力有增长,并且学生的自学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是教师在课堂的引导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还需要加强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和支持。
小学科学20太阳家族教案
小学科学20太阳家族教案太阳家族是小学科学课程中重要的一个部分,它以太阳为中心,包括了太阳系中的八大行星及其他一些天体。
通过学习太阳家族,小学生可以开拓视野,了解宇宙的奥秘,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本教案将为您介绍一个适合小学科学课的太阳家族教学设计。
【导入活动】1. 天体观察:带领学生一起观察星空,鼓励他们描述各种天体的大小、亮度和形状。
通过观察让学生认识到太阳不仅是我们引导生活的星球,也是亿万颗星球的中心。
【知识讲解】2. 什么是太阳家族:向学生简单解释什么是太阳家族,它由太阳和围绕太阳转动的八大行星组成,这些行星分别是水金火木土天王星和海王星。
可以使用幻灯片或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3. 太阳的特点:通过图片和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展示太阳的特点,如太阳的巨大体积、高温、光亮等。
让学生认识到太阳是地球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
4. 八大行星的特点:分别介绍八大行星的特点,如水星离太阳最近、金星是最亮的行星、火星有红色的外表等。
可以使用图片和模型等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实践操作】5. 太阳系地球模型制作:让学生利用纸板、铝箔纸等材料制作太阳系地球模型,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关系,并记住其他行星的排列顺序和相对距离。
6. 归类练习:布置一道归类练习题,让学生根据行星的特点将它们归类为:靠近太阳的内行星和较远离太阳的外行星。
【拓展活动】7. 行星探索计划: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个组研究一个特定的行星,他们需要了解该行星的大小、形状、轨道、气候、表面特征等信息,并用展板或海报的形式展示出来。
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深入了解太阳系中的其他行星。
8. 探索银河系:带领学生进一步探索宇宙,在地球科学教室中使用投影仪或VR眼镜展示银河系的宏伟和美丽之处。
同时,让学生了解银河系是如何组成的,太阳系在其中的位置以及银河系中其他星座和星球的信息。
【总结】通过这个太阳家族的教学设计,学生可以了解太阳家族的基本知识,认识到太阳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培养对宇宙和科学的兴趣。
青岛小学科学六下《20太阳家族》word教案(2)
〔青岛版〕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探索宇宙
太阳家族
一、充分放手倡导自主
在教学“四季成因〞的过程中,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只是起到拐杖的作用,适时给予点拨,学生在课件的演示过程中,归纳、总结,并最终内化成自己的知识,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四季的成因。
二、运用多媒体化繁为简
教学过程中课件的使用,能使教学难点分解,学生更容易掌握。
太阳系离我们较遥远,大多数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很少接触相关的知识,所以,单凭课堂上有老师单粗纯的讲解,学生很难理解。
但是有了课件的使用,一切就不同了,学生可以直观看到遥远的太空,走进太阳系,用以往不曾有过的视角去审视茫茫宇宙。
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难以弄懂的知识,一下子就被学生认识了。
如:“四季的成因〞的知识,枯燥、没什么吸引力,但学生在老师课件的演示过程中,不但了解了地球斜着身子绕太阳公转的情况,还
能用语言自己归纳出四季的成因,成为课堂的亮点。
“教是为了不教〞,学生课堂上了解的知识是有限的,40分钟之内,在完成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人文评价突显个性
对于学生而言,教师恰到好处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以自信,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我力求结合所教内容,运用突显个性的人文评价。
2020年青岛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太阳家族》教学设计2精编版
含设计作品应用的教学设计20、《太阳家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对地球进行了较深入的探究,知道了地球是太阳系的主要成员之一,太阳系各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但学生对太阳系的空间观念、太阳系的构成及成员之间的关系等相关内容了解比较少。
本课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通过各种相关资料的交流、模型的构建等活动,比较深入地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课型:研讨分析课【学习目标】:1. 通过引导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家族模型;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学会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并进行交流。
2. 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3.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
【学习重点】: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的学习活动。
【学习难点】:学生利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所产生问题的假设性解释,了解太阳系。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课件、图纸(在上面注明小组名称)、圆规、彩笔、直尺、橡皮、橡皮泥学生准备:八大行星的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活动师:同学们喜欢旅游吗?想不想到太空去看一看?今天老师就带同学们到太空中兜一圈。
旅途中请你留心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师:谁先说一说,你的发现?生:我看的很多星球。
师:这些天体和我们的地球都属于同一个天体系统—太阳系。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太阳系。
二、探究活动活动一:探究太阳系的成员师:课前同学们就已经进行了充分的预习,搜集整理了太阳系的相关资料,谁最勇敢第一个来分享你对太阳系的认识?学生交流汇报。
让学生充分交流。
(学生汇报时一定要认真倾听,有问题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
可以让孩子去说:有没有说错的地方?他刚才说的你有不同意见吗?我看到的数据不是这样的,课后你再查一查。
《20 太阳家族》教案新部编本1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xx市实验学校《20 太阳家族》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的。
2、知道太阳八大行星的名称、排列顺序,对它们的大小有直观的印象。
(二)过程与方法1、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分析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愿意与他人合作学习和探究问题。
二、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是由恒星、行星、小行星、彗星等不同天体组成。
三、教学难点了解八大行星的名称、大小和排列顺序。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准备太阳系概况的图文资料、八大行星比例图片。
六、教学过程新课导入:问题:如果我们能透过蔚蓝的天空,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媒体:播放“太阳系”视频。
思考:说说大家知道的太空知识。
新课讲解:一、活动:模拟太阳系问题:太阳系中有哪些行星?媒体:播放“水星和金星”视频。
播放“地球和月球”视频。
播放“美丽的木星”视频。
播放“美丽的土星”视频。
播放“天王星和海王星”视频。
播放“小行星和彗星”视频。
问题:哪颗行星的体积最大?其他的行星有多大?讨论:分小组讨论,根据太阳及八大行星的直径,按大小进行排序。
交流:学生交流各自的排序结果,尝试描述每个星体的大小。
活动:小组活动。
教师引导学生按比例缩小星体,制作行星的模型卡片。
活动:在操场上模拟太阳与八大行星的位置,体会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交流:学生交流体会,认识太阳及八大行星的大小及排列顺序。
拓展: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九大行星,为什么现在只有八大行星呢。
二、认识太阳系了解构成太阳系的星体:1、出示太阳系挂图或投影片。
①提问:你们了解了太阳系的那些知识?小结:像太阳这样自己能发光发热的天体叫“恒星”。
青岛版科学六下《太阳家族》教案
20太阳家族教学目标:1.能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对问题作假设性解释;制作简易科学模型——太阳家族模型;学会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获得的科学资料;学会能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展示研究过程和成果;并进行交流。
2.通过学生学习活动,学生能喜欢大胆想象;愿意合作交流;能保持与发展想要了解世界、乐于探究与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愿望。
3.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使学生知道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
教学重点:学生认识太阳系的组成以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初步感知八大行星的特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太阳系图片,与学生一起交流谈话,激发学生探究学习兴趣,引入本次课堂学习活动。
二、探究活动1.正确认识太阳系的基本构成及基本元素。
教师积极引导并参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整理分析课前搜集关于太阳系的资料。
2教师适时出示相关课件,引导学生交流讨论,使学生认识构成太阳系的基本成员: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启发学生拓展思维空间,认识太阳系的其他成员: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等。
3教师适时下发资料卡,指导学生认识恒星的概念,正确认识太阳系的构成各元素的一些特点。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有学生自己搜集整理感兴趣的资料并加以交流讨论,形成认知。
)4.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学习活动。
教师积极引导并参与学生制作太阳系模型的小组合作学习,平等地和学生交流,适时出示“八大行星与太阳距离、质量的比较”图,提供学生帮助和提示,提示学生相关注意的问题,如行星间的距离、大小比例等。
为学生进行模型制作提供参考和依据。
三、拓展延伸:教师积极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学习的热情、学习兴趣,提出课后拓展问题:“查找资料,了解彗星是如何形成的。
”延伸课后学习板书设计教学反思。
20.太阳家族
东城高级小学 刘英杰
一、说课标
课标分析
本课是青岛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20课的内容,属于探索宇宙单 元。《太阳家族》一课的教学主要落实《课程标准》中下列目 标: 知道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 知道太阳系有八颗行星, 能描述它们在太阳系中的相对位置。
二、说教材
教材分析
说一说我们知道的太阳家族彗星百科汇报完毕,感谢聆听教一步:利用动画演示建立八大行星模型。 小动画的使 用为学生创造了乐学环境,极大的提高了学生构建太阳系 的兴趣。 第二步: 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并进行小组展示汇报, 小组间相互评价补充,对太阳系知识印象更为深刻。
教学过程
第五环节:激趣设疑,课后拓展。 在这个环节,我们继续探究太阳系中除了八大 行星外的其他成员。学生探究后交流,接着有 学生提出问题,彗星为什么不是行星,其他学 生通过回答对行星定义学以致用。学生对彗星 尾的形成很感兴趣,我将这个问题留给学生课 下探究。
七、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情境导入,生成问题。 上课开始,教师利用课件出示一张海报,引导 学生观察导致海报无法使用的矛盾信息是什么? 然后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提出新问题: 太阳系中究竟有八大行星还是九大行星?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通过细致观察的要求,让 学生带着问题进课堂,学生由紧张状态转入学 习状态,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八、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
知识目标达成 • 学生动手制作太阳系模型,知识印象更加深 刻。
探究目标达成 • 搜集数据、整理数据、应用数据的科学探究 过程。
态度目标达成 •“八大行星模型图”的使用+“彗星的尾巴”将学生的 探究欲望推向了高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 境达成
•从“九大行星”到“八大行星”,学生认识到人类对宇 宙探索在不断更新完善,要有敢于发现创新的精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年级下册
20、太阳家族
执教:
【教学重点】知道太阳系的组成及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
【教学难点】借助对图表的分析,完成模型的制作
【教学准备】图画纸、卡纸、剪刀、彩笔、圆规、各种大小不同的球、课件材料。
【教学过程】
一、导入活动,出示太阳家族动画。
谈话:好,上课,首先我们先带着你们进行一次短暂的宇宙之旅,假装和老师登上一艘飞船,同学们都准备好了吗?那开始我们的旅吧!(播放课件:宇宙之旅)好了,请同学们下飞船了,到地球了,现在又回到了我们教室。
茫茫的宇宙浩瀚而神秘,我们对它充满着遐想。
今天啊,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研究太阳系,既然是研究,那我们转变下身份,我是科研所的主任,你们就是搞科研的专家了。
研究前啊,我们要先了解一些相关的科普知识。
(课件:科普讲座)
二、探究活动
(一)了解太阳系的形成。
1、出示太阳系的形成,让学生来读。
2、找出资料和问题中的不一样的地方?
3、新行星定义。
(课件)
4、研究行星的三大问题。
1)行星的主要特点。
2)行星的到太阳的距离。
3)行星的直径大小
(播放课件)
师:就是根据这个行星标准,冥王星被排除在了八大行星之外。
从这件事上可以看出,人类对宇宙的认识是在不断的修正和完善的。
其实在很久以前,人们认为太阳系有五大行星,有了望远镜后,人们通过观测发现了太阳系有九大行星,而到了2006年新的行星定义却使太阳系的九大行星变成了八颗。
将来,行星的数量会不会再有变化,也是很有可能的。
这也正说明了我们的探索永无止境。
课件:C.卫星是怎么样运动的?它们为什么都绕着太阳转?
资料:无论是天体卫星还是人造卫星,都是围绕一个或两个定点来运动的。
因为太空几乎没有可以阻碍卫星的物质,可以说,卫星的总能量(动能和势能)是不变的,运动的轨迹非常多,都不是规则圆形。
地球的卫星是月亮,整个太阳系大约有60多颗卫星。
课件:D.关于彗星你们了解什么?
资料:彗星,中文俗称“扫把星”,是太阳系中小天体之一类。
由冰冻物质和尘埃组成。
当它靠近太阳时即为可见。
太阳的热使彗星物质蒸发,在冰核周围形成朦胧的彗发和一条稀薄物质流构成的彗尾。
由于太阳风的压力,彗尾总是指向背离太阳的方向。
课件:E.你对我过航天事业近年来的发展有哪些了解?你想说些什么?
资料:
神舟五号2003年10月15日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2005年10月12日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2008年09月25日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
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2011年11月01日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
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2012年6月16日下午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
谈话总结:通过交流我们大体了解了太阳家族的成员,在太阳家族中有一颗恒星、八颗行星、还有60多颗卫星、不计其数彗星和流星体等很多成员。
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一颗恒星,太阳是这个家族中唯一的恒星。
它的质量占太阳系总质量的99.8%,这么大的质量吸引着它周围的其他成员围绕着自己运转,这样就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天体系统——太阳系。
转接:我们刚才通过运用课前搜集的资料,仔细看图对太阳家族有了新的认识,同学们顺利地闯过了第一关。
行星是太阳家族中的主要成员,关于行星你们又了解哪些呢?就让我们进入第二关继续交流学习。
第二关:探究八大行星(观察、讨论)
1、谈话:在太阳家族中太阳可以说是一家之主,除了太阳,最重要的成员就是行星了,地球就是八大行星中的一颗,下面我们就重点来研究行星。
(播放课件)说一说,从图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
2、互动交流: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引导出整体的特点:
①你能不能按照离太阳从近到远的顺序,说出这八大行星的名字?地球排在第几位?
②你发现了它们的体积大小不同,最大的是?还有哪颗星也比较大?比较小的有哪些?最小的是?
③观察一下它们的轨道?它们都绕着太阳,沿着一个近似圆的轨道运行。
④观察一下它们的形状?在行星的标准中就提到了它们的形状应当接近球体。
引导学生交流八大行星的特点:
师:刚才同学们从图中了解到了有关八大行星的大小,排列顺序等方面的信息。
除此以外,谁还想把你熟悉的行星介绍给大家。
(在互动交流的过程中,随机出示图片,并补充说明。
)
水星:水星大气很稀薄,昼夜温差很大。
金星:金星有厚厚的大气层,表面温度很高。
地球:是我们美丽而富饶的家园。
火星:火星上是否有水一直是各国天文学家关注的焦点。
木星: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行星,亮度仅次于金星,大红斑是它重要的标志。
土星:目前发现土星有23颗卫星,是太阳系中卫星最多的行星。
土星的光环主要是由一些冰块、尘埃和岩石构成的。
天王星和海王星:离太阳较远,温度很低,常年被冰覆盖。
第三关:制作模型(小组合作、动手操作)
1、同学们真了不起,从图中获取了这么多的信息。
如果现在让你们根据这幅图提供的信息,来做一个太阳家族的模型,你们能做出来吗?
要做一个比较准确的模型,我们还需要更多的信息。
2、出示表格指导分析(播放课件)
①课件出示一组数据,这是目前科学家测定的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半径的对比数据。
②引导学生读表:我们来看第一行,从与太阳的距离这一组数据中,你能了解到什么?地球为“1”表示什么意思?那么水星的0.39表示什么?海王星的30.13又表示什么?
③现在这组数据你们能看懂了吗?同学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分析下面这组数据。
有
了这些数据做参考,我们就能比较准确地反映出行星体积的大小以及离太阳的远近。
3、交流谈话:
师:你想用什么方法把太阳家族的主要成员呈现出来?看看我给大家准备的材料:有卡纸,画纸和彩笔,还有橡皮泥,每个组可以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制作。
师:在制作时一定要准确的体现出八大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的距离。
此外我要提醒大家,因为时间有限,各小组一定要合理地分工与合作。
4、汇报评价:
谈话:刚才各个小组齐心协力完成了模型的制作,大家能按顺序准确将八大行星排列起来,也基本上能反映出行星的大小,但是对照目前的数据,各组对八大行星与太阳的距离体现的还不是很准确。
(指导学生对行星的排列顺序、体积的大小以及与太阳距离进行自评和互评。
)
(三)拓展活动
1、交流:刚才通过交流信息、制作模型,我们对太阳家族有了较深入的研究。
在这个家族中目前适合人类生存的只有地球,你们能不能结合我们今天的研究对此来做一个解释?
2、小结:地球与太阳的距离比较适中保证了地球有适宜的温度。
而地球自身的质量又使得它有大气层的存在。
适宜的温度和大气的存在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条件。
3、引发思考:虽然目前,已知的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只有太阳系中的地球,但是有的天文学家认为在整个可见宇宙空间中大约有700万亿亿颗恒星。
那么,我们能否大胆地想象一下,在这么多的恒星星系中,有没有类似地球的星球?在这些星球上是否也会有生命存在呢?这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
4、谈话:为了探索更多宇宙的奥秘,现在,人类的足迹已踏上了月球,探测器也成功地登陆了火星。
越来越多的人造卫星、空间望远镜、国际空间站、进入太阳系空间,不断的拓宽着我们探索太空的视野。
希望同学们能够随时关注科技的最新发展,继续探索神秘的宇宙!
板书设计:
20.太阳家族
板贴太阳家族模型图
彗星是在扁长轨道上绕太阳运行的一种质量很小的天体,呈云雾状的独特外貌。
彗星的主要部分是彗核,一般认为它是由冰物质组成的。
当彗星接近太阳的时候,彗核中的冰物质升华而成气体,因而在它的周围形成云雾状的彗发。
彗发中的气体和微尘,被太阳风推斥,在背向太阳的一面形成一条很长的彗尾。
彗尾一般长几千万千米,最长可达几亿千米。
彗星远离太阳时,彗尾就逐渐缩短,直至消失。
彗尾形状像扫帚,所以彗星俗称扫帚星。
人们已发现绕太阳运行的彗星有1600多颗。
著名的哈雷彗星,绕太阳运行一周的时间为76年。
1985年~1986年,在地球上人们曾观察到哈雷彗星的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