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教学设计
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课题】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型】新授课【课时】一课时【教材分析】《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的第二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本节课的相关历史知识,在了解史诗的基础上,政治教学要达到的目的不仅是识记基础知识,还有提高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注意对学生的探究活动进行指导,教学环节的设计要贴近学生实际,事例要有代表性,过程要有可操作性。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了解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者、理论基石和创立标志,马克思主义的特征,以及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进一步理解社会形态更迭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这一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能力目标:通过自主学习,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通过合作探究,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理解分析能力;通过展示成果环节,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和自我表达能力;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进一步理解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的分析,使明白工人阶级取得胜利必须通过科学理论的指导,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才能从根本上改变被剥削和压迫的命运,从而使学生明白社会主义制度终将战胜资本主义制度,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感,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科素养】政治认同: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科学精神:正确认识工人阶级自我解放的途径;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
2篇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
四、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
第一,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社会发 展的客观规律。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 物史观与剩余价值论分析资本主义的矛 盾运动,指出资本主义制度包含着不可 克服的内在矛盾:生产社会化和资本主 义生产资料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 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在阶级 关系上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对 立,从而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必然 灭亡的历史趋势,以及社会主义代替资 本主义的客观规律。
第三,无产阶级要同其他劳动者结成联 盟,建立统一战线。工农联盟必须由无 产阶级领导。无产阶级要善于联合广大 中间阶级,争取一切可以团结的朋友, 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孤立、分化、 打击阶级敌人。
第四,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全世界无 产者联合起来,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 人民团结合作,互相支援。无产阶级国 际主义是无产阶级解放的首要条件之一。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迫民族、被压迫 人民,在反对共同敌人,争取民族解放、 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斗争中,要团结 合作,相互支持,相互援助。
社会存在
地理环境 社 会 存 在 人口因素 生产力 生产方式 生产关系 劳动者
劳动者是历 史的创造者
劳动对象 劳动工具
生产资料
劳动创造世界
物质财富 精神财富 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
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是人们的 思想观念、社会精神文化的总和。
支配物质资料生产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 神生产资料,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个时代都 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思想是占统治地位的物 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对社会存在具 有巨大的反作用。
2.剩余价值学说——科学社会主 义的第二大理论基石
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供了第二 块理论基石
【教案】(统编版必修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材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
从古至今,人类社会发展从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不断发展,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后,人类终将经过社会主义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只有在整个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才能透视出历史运动的本质和时代发展的方向。
回望社会发展历程,我们将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到多国再到遭遇挫折的的历史轨迹,并探究为什么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命力,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从而认同社会主义作为新的社会形态具有强大生命力,增强社会主义社会代替资本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必然趋势的信心,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认同感,树立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教学目标】1、了解空想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发展过程和形成影响。
2、识记科学社会主义的产生两大历史条件:空想社会主义的形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发展理解马克思、恩格斯的历史成就对后世产生的重要影响。
3、运用《共产党宣言》的相关知识4、理解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的发展过程。
【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历史前提和理论基石,强化“资本主义终究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虽然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这一认知,树立“四个自信”,坚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科学精神:知道科学社会主义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能狗合理阐述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公共参与:了解科学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经历的曲折,深刻的体会我国社会主义成果的来之不易。
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践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做合格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020新教材高中思想政治《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P13-17)
12( (..12科 创))立学思历过社想 史程会来 条:主源 件义唯般社了: :剩 了 产 社的唯 众 巨 发由规会物余阶会资创物的大展价级的本史律 主空始史历作客值与坚家观, 义想人观史用观学资定剥:到的和揭主,规揭说产力削剩创科示体把律示阶量工从作人的了余立学了级,人经用们基人的价资 奠利为、济,对础类值伟本 定益无占学美 上社揭的产有角学大主 了好会。示根 阶工度飞说义理社发了本 级人揭跃运论揭会展阶对 的剩示。行基示的的级立 斗余了追一斗的石了, 争劳剩求般争特,人指动余找建规在殊使类明的价到立律阶了秘值了规社社在,级方密的变律会会科社揭向,来革,主发学会示。源资揭义展为认发了,本示识展人实的科主揭了社中民现一学义示无会的群
(一)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二)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英国宪章运动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德国西里西亚纺 织工人起义
以三大工人运动为标志,工人阶级开 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
无产阶级法对资产阶级开展了经济斗 争 、政治斗争、思想理论斗争等三种 基本阶级斗争形式。
革命的行动需要革命的理论,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壹 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贰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叁 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从一国到多国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P11-13)
(一)思想来源: 观看视频:《空想社会主义》
(二)历史前提: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一)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16世纪初--17 世纪末
莫尔、闵采尔、 《乌托邦》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第一目)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1)
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教授评选“千年第一
思想家”,马克思位居第一。
2005年,英国广播公司第四频道调查3万听众,征询
“古今最伟大哲学家”,马克思位居第一。同一年,德国
第四次评选最伟大人物,马克思被评为“德国最伟大人
物”。路透社报道评选结果时,特别提出“《共产党宣言》
和《资本论》在过去一个多世纪中在全球产生的深刻影 响”。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马克思主义
2.地位
马克思主义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 自身解放的道路。
3.意义(评价) (1)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2)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3)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
入研究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理论,缔造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开创了国际共
产主义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①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理论基石 ②科学社会主义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
C
③科学理论为人民改造世界提供了巨大的精神力量
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标志是缔造马克思主义政党
全世界无产阶级和被压 迫被剥削劳苦大众的伟大导
说说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够创立科 学社会主义?请思考科学社会主义创立 过程.
师,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奠基 人,是迄今以来人类历史上 最伟大的思想家。
辩证法的合理内核
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
+
独到的见解
唯物史 观
黑格尔 缺陷:形而上学 费尔巴哈 性和唯心史观
思考:为何看似设想完美的空想主义思想最终难逃空想的窠臼走向失 败?你是如何评价空想社会主义? ②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他们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 本主义的弊端。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 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 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第1课 第2框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知识提纲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空想社会主义(1)原因: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2)形成: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3)主张:空想社会主义作为资本主义的批判者,表达了早期无产阶级迫切要求改造资本主义社会、建立理想社会的愿望。
(4)地位:空想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思想的源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一个历史前提。
(5)作用: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6)局限①空想性: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②无效性: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2.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1)实践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2)理论意义①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
②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1.唯物史观与剩余价值学说提示:错误。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
2.《共产党宣言》(1)意义:《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2)内容①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②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
③总结了工人运动的经验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④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新教材】高中政治统编版(2019)必修一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估时
年月日第周第课时
章节第一课课题第二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课堂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阐明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明确《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
结合所学历史知识,阐明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懂得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价值。
教学重点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础,以及诞生标志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十月革命的意义,社会主义的未来
教学
难点
《共产党宣言》的历史意义、资本主义为社会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必然性
教学
媒体
PPT课件和传统的教具。
学法
指导
教师以问题的方式启发式教学为主,辅之以师生的探究活动。
相互交流,学生自主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教学过程
内容问题化设计问题思维化导学思维活动化措施
估
时导入新课:
图片: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三大
工人运动,无产阶级的斗争需要科
学理论的指导
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发生的三大
工人运动,表明无产阶级作为一
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
无产阶级的斗争迫切需要科
学理论的指导。
学生课前预习。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教案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0)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总议题:为什么马克思主义是对的?【课标要求】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地位,概述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轨迹,阐明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
【教材分析】本节课处于高中思想政治教材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第二框位置,承接第一框,是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学习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引导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从而增强制度自信和道路自信。
【学情分析】1.学生的知识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观看一些影视节目,学生或多或少对本课内容有所了解。
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过一些有关的历史知识。
经过第一框的学习,学生已经理解了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取决于社会基本矛盾运动,为本节课的学习作了必要的理论准备。
2.学生的思维水平。
与初中学生相比,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有了明显的进步,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较好地发展,这有利于学生学好本节课内容。
【学习目标】1.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认同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观和社会主义终究要取代资本主义这一历史趋势。
2.认识到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遵循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弘扬科学精神。
3.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努力学习,做有时代担当的青年,自觉投身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难点】重点:空想社会主义的进步性和局限性;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和标志;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难点: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历史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实践。
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期末专项复习讲义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复习讲义(一)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1.生产力(1)含义:所谓生产力,是人们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生产工具和劳动对象)。
【注意】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使用者,在生产中起主导作用。
生产工具则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2. 生产关系(1)含义:所谓生产关系,即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人和人之间的关系。
(2)生产关系包括生产资料归谁所有(生产资料所有制);人们在社会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如何(社会地位);产品如何分配(分配方式)。
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决定着生产关系的其他两个方面。
【注意】生产资料所有制是区分不同性质社会的重要表现。
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一、原始社会1.地位:人类社会发展的最初阶段,也是最低阶段。
2.生产力水平:低下3.生产关系特点:原始社会低下的生产力使人们不得不共同劳动,共同占有生产资料,在生产中结成平等互助的关系,平均分配劳动产品。
4.社会管理:氏族议事会-部落-部落联盟5.解体:(1)根本原因:原始社会末期,生产工具的改进,大大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个体劳动逐渐盛行起来。
(2)私有制确立:土地变为私有财产,标志着私有制的确立。
(3)解体:贫富差距的加剧,使氏族成员的地位越来越不平等,漫长的原始社会解体【注意】原始氏族议事制度有一定民主成分,但是享有民主的主体范围窄,不能简单说这样的民主是优越的,要看比较的对象,更不能将其与现代民主相等。
二、奴隶社会1.阶级:(1)含义:在一定生产关系中处于不同地位的团体。
(2)形成:随着原始社会的解体,逐渐形成人类社会最早的两大对立阶级:奴隶和奴隶主阶级。
2.生产力水平:与原始社会相比,生产力水平较高。
3.生产关系特点:①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并完全占有奴隶;②奴隶无人身自由,在奴隶主的强制下劳动;③奴隶的全部产品都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主只给奴隶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一课学案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1 原始社会的解体和阶级社会的演进【课标要求】1、把握不同社会形态的本质特征;2、明确社会形态的决定性因素;3、分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及其建立的条件;4、阐述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经济危机的爆发;5、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理论基石及实践的过程。
【知识梳理】一、原始社会1、地位:2、发展阶段:3、生产关系的特点:4、社会组织形式:(1)氏族:在原始社会,按照结成的氏族,是原始人共同生活的基本单位。
(2)氏族制度:人们通过管理集体事务,一切大事都在议事会上由全氏族成年人共同讨论决定。
1、奴隶制国家的产生:私有制确立(1)时间:(2)原因:(3)过程:(4)标志:(5)影响:2、阶级的含义:最早的阶级:3、奴隶制生产关系的特点:4、奴隶社会的主要矛盾:5、国家的产生(1)原因:(2)最早的国家:(3)国家的含义:6、奴隶社会代替原始社会的意义:1、封建制生产关系的特点:2、封建制生产力发展的表现:3、封建统治(1)经济上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基础:地主阶级剥削农民的主要方式:地租包括:(2)政治上封建国家的显著特征:(3)思想上地主阶级通过散布封建迷信、传播封建道德、鼓吹,钳制劳动人民的思想。
4、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1)在封建社会,是两个基本阶级,这两个阶级之间的矛盾是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
(2)封建社会阶级斗争的表现形式:抗租抗税运动、农民起义或农民战争等。
四、资本主义社会1、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封建社会后期,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的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萌生出来。
2、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3、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的基本条件:4、资本主义社会开始的标志:5、资本主义制度确立的意义: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基本特征(2)主要表现(3)直接原因(4)根本原因7、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1)表现在生产上:在阶级关系上:(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地位(3)资本主义终究要被所取代,这是历史发展的。
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 1.2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共21张PPT)
1、定范围
2、找角度
格式:
答:(1)不同点:
①奴隶社会生产关系:
①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②封建社会生产关系:
②生产过程中胡地位、关系:
③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 ③产品如何分配:
(2)相同点:
奴隶创造的全部劳动产品归奴隶主占有和支配,奴隶 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 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家无偿占有大 量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强起来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1、思想来源:空想社会主义
科学社 会主义
2、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创立的 3、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条件
4、诞生标志:《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科学社 会主义 的实践
1、巴黎公社 2、俄国十月革命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1.空想社会主义者圣西门认为:“讨论、证明、说服,是工
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 品实行按劳分配
(2)意义 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
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 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的历史性飞跃,开启了人 类历史的新纪元。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3、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
站起来
富起来
只能得到最低限度的生活资料。地主阶级通过地租、高利 贷等方式,占有农民大部分劳动成果。资本家无偿占有大 量的剩余价值,工人仅得到维持最低生活的工资。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 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
结合材料,根据所学知识,总结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 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的异同。
剩余价 值学说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现代唯物主义_概述说明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现代唯物主义概述说明1. 引言1.1 概述: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并介绍现代唯物主义的概述。
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理论和实践体系,在历史长河中经历了从空想到科学的转变,这个转变对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深化起到了重要作用。
同时,现代唯物主义作为支撑社会主义发展的哲学基础,在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1.2 文章结构:本文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是引言部分,对文章的内容进行概述和简介。
接下来,将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出发进行阐述。
然后,对现代唯物主义进行概括和说明。
之后,将分析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历史进程,并探讨其中遇到的挑战与反思。
最后,在结论部分对全文进行总结,并展望和思考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以及呼吁对科学社会主义坚持与推进。
1.3 目的:本文旨在通过研究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以及现代唯物主义的概述,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国家在理论和实践中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并为未来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思考。
通过对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历史进程的剖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理论的演变,从而积极应对社会主义建设中可能遇到的困难。
此外,还旨在强调现代唯物主义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以期能够加深人们对唯物主义哲学原理与社会发展关系之间认识的理解。
以上是“1. 引言”部分内容,请继续完成接下来的章节撰写。
2.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1 空想社会主义的起源与特点空想社会主义起源于18世纪末19世纪初,在当时的工业资本主义社会中,一些早期社会主义思想家对现存社会秩序产生了深刻的不满和批判。
他们希望通过理论构建一个全新的社会制度,以实现人类共同富裕和平等。
其中代表性的思想家有圣西门、傅立叶和欧文等。
这些空想社会主义者提出了各种乌托邦式的理论构想,试图通过妄想和幻梦来达到社会改革的目标。
空想社会主义的特点在于其理论基础脱离了现实经济和社会基础,缺乏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是什么?科学社会主义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创立的。
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是德国人,都出身于有教养的资产阶级家庭,都受到过良好的教育,马克思还受到过当时德国最好的高等教育。
后来他们经过长期的理论探索和社会实践,逐步转变了自己的世界观,背叛了原来所属阶级而转向了无产阶级立场,并立志终生为无产阶级服务,共同成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始人。
卡尔·马克思(1818-1883)出生于一个有名望的律师家庭,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中学时代就立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他在中学毕业论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大家做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马克思先到波恩大学后来柏林大学学习法律,但他更爱好哲学和历史,并通过一篇关于古希腊哲学的论文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毕业后,他到刚刚创立的《莱茵报》工作,编辑工作的性质使他有机会接触普鲁士的社会现实。
封建统治者对贫苦农民的仇视态度,农民的悲惨生活境地,深深触动了马克思,他奋不顾身地为贫苦农民声辩。
由于与封建统治者的矛盾不可调和,马克思被迫退出《莱茵报》。
后来,他流亡巴黎,与他人共同主编《德法年鉴》。
在这里,马克思亲身接触到工人阶级,深深同情他们的处境,确立起为工人阶级服务的信念,决心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奋斗,并一生坚守这一坚定信念。
这一时期,在《德法年鉴》上发表的《论犹太人问题》和《<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两篇论文,以及《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等文献,标志着马克思在政治立场上完成了由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立场的转变;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则基本完成了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立场的转变。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出生于一个工厂主家庭,中学尚未毕业就遵从父命到商行当实习生,后来到英国的曼彻斯特从事商务工作。
2019年新教材1.2科学社会主义
2、阶级基础—— 工人阶级
(1)成为独立政治力量标志: 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 亚纺织工人起义三大工人运动。
(2)阶级斗争基本形式: ①经济斗争——破坏机器、罢工、示威 ②政治斗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是政治斗争的最高方式。 ③思想理论斗争——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3、历史前提—— 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的兴起 无产阶级迫切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1、理论基础
(1)唯物史观 ①来源:批判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合理成分 ②内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人民群众的历 史主体作用,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 ③意义: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
2、《共产党宣言》发表
(2)评价 ①科学理论,创造性的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②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 ③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④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 前沿。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实践)
1、法国巴黎公社——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尝试
三、社会主义从一国到多国的实践(实践)
③最高阶段:19世纪;法国的圣西 门、傅里叶、英国的欧文; 特点:批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 对未来社会提出了许多积极合理的 设想。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1、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 (2) 评价 积极: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弊端
消极:①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 ②看不到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
1.2
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
第一讲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基本内容
(4)把对未来社会的科学预见 看作是一个不断丰富发展的认识过程
马克思主义经典 作家对预见未来持 非常谨慎的态度, 他们不同意人们抽 象地看待他们关于 未来社会的看法, 反对把这些看法当 成一成不变的教条。
我所在的党并没有 任何一劳永逸的现成 方案。我们对未来非 资本主义社会区别于 现代社会的特征的看 法,是从历史事实和 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 切结论;不结合这些 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 明,就没有任何理论 价值和实际价值。 ——恩格斯
第三,建立无产阶 级政权,消灭旧的生 产关系,废除私有制, 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经 济、文化,达到消灭 阶级和阶级差别,最 终建成共产主义。
第四,无产阶级政党始终代表整个无 产阶级的利益。为了实现党的最终目的,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坚持国际主义原则, 制定正确的策略,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社 会制度的革命运动。
第一讲第一讲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及其基本内容创立及其基本内容创及其创及其本内容本内容本讲主要内容一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及其矛盾二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三共产党宣言宣告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二二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恩格斯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内容容一关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必然性及其实现路径二关于未来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展望三关于落后国家跨越资本主义制度卡夫丁峡谷的设想一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及其矛盾1
英国宪章运运动
(二) “两大发现”使社会主义 由空想变为科学
1. 空想社会主义及其功绩与缺陷 (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
近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的三个阶段:
家 庭 手 工 业
手 工 工 场
机 器 大 工 业
16—17世纪 早期空想社会主义
高中政治 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2)部编版必修1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识记: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共产党宣言》发表的意义;3.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特点;4.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理解:1.空想社会主义为什么是空想;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3.《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4.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5.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能力目标】能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分析说明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认识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
2.核心素养【政治认同】通过学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科学精神】通过认识无产阶级只有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才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弘扬科学精神。
【公共参与】学生通过了解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树立为实现共产主义而奋斗的理想,积极投身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去。
教学重点:1.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2.科学社会主义是如何创立的。
教学难点:1.《共产党宣言》的主要内容;2.社会主义是如何实现了从一国到多国实践的历史性飞跃?3.如何看待当今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一)引入新课“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人类社会经历了漫长的童年,经历了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
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完成,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促进了人类思想上的巨大解放,使科学、教育、文化的发展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
但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就会发生以生产过剩为基本特征的经济危机。
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无法克服的痼疾。
本节课我们要探究科学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高一政治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2知识点总结
第一课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的发展1.2 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一、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条件1.社会主义思想源头:空想社会主义(1)形成:伴随着资本主义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日益显现的激烈矛盾,社会主义思想得以产生和发展。
在资本主义到来之时,一些先进分子看到了资本主义的弊端。
纷纷对资本主义进行揭露和批判,同时表达对未来理想社会的诉求,从而形成了空想社会主义。
(2)意义:空想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3)局限性:空想社会主义者仅从理性、正义等原则出发,揭露资本主义的弊端,设计未来社会的美好蓝图。
他们主张阶级调和,反对阶级斗争,看不到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无产阶级的力量,没有找到消灭资本主义社会和建立新社会的强大力量,也没有找到进行社会变革的正确途径。
(4)代表人物:圣西门:建立“实业制度”(采用说服的办法);傅立叶:(人人劳动、男女平等、没有城乡差别,没有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并以普通的协作代替文明社会的个人竞争);欧文:(进行“新和谐公社”的共产主义新村实验)。
2.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历史前提: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工人运动兴起。
(1)三大工人运动:十九世纪三四十年代,资本主义世界先后爆发了法国里昂工人起义、英国宪章运动、德意志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
(2)意义:以三大工人运动的发生为标志,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联合起来反抗资产阶级的统治,将斗争的矛头指向整个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制度。
(3)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的三种基本形式:经济斗争:无产阶级为了增加工资、缩短劳动时间、改善劳动条件而进行的反对资产阶级斗争。
政治斗争:为了推翻资产阶级反动统治,建立巩固无产阶级政权而进行的阶级斗争。
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最重要的最有决定性作用的斗争形式。
思想理论斗争:是无产阶级在意识形态领域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
在无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中占有重要地位。
主要任务时向无产阶级和广大群众宣传革命思想,同资产阶级和一切剥削思想进行长期的斗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剩余价值学说
唯物史观
《共产党宣言》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与人类 社会的发展规律,科学论证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社会主义必然 胜利的历史必然性。
这一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社会价值学 说的具体分析
二、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二)一个政党:
千呼万唤始出来 旷世宣言惊风雨
1848年2月,整个欧洲被一 本只有区区一万多字的小册子 震动了,这本小册子的问世, 无异于一颗惊雷,使欧洲革命 的火焰烧得更旺了。
170年来,这本小册子被 翻译成了200多种文字、数千 个版本,在世界各地传颂。
它的名字,就是 《共产党宣言》。它 的发表标志着科学社 会主义的诞生,具有 划时代的意义。
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3.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地位: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奠定了 理论基石,使社会主义实现了由空想到科学的伟大飞跃。
注意: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集中 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科学”性。
黑格尔的辩主义哲学
唯物史观
1. 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主义 社会
资本主义 社会
奴隶社 会
封建社 会
3.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作用
奴隶社 会
2.揭示了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作用
时势造英雄
英雄造时势
时势造英雄,英雄促时势!
2.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德国古典哲学
三个揭示 1.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2.揭示了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
唯物史观
3.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一个建立
4.把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 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1.唯物史观 (1)创立过程:
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的合理成分,彻底摆脱了唯心主义 思想的影响,创立了唯物史观。 (2)意义和影响:
1.2.2 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
温 故 知 新 产生条件
历史前提 思想来源
理论基石
资本主义的发展 工人运动的兴起
空想社会主义
表现 斗争方式 意义 背景
阶段
局限 性
学习目标
1. 唯物史观:创立过程、内容(意义) 2. 剩余价值学说:创立过程、内容(意义) 3. 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意义(地位) 4. 《共产党宣言》的核心内容、地位 5. 《共产党宣言》的意义 6. 怎样评价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意义)
工人运动的兴起
《共产党宣言》总结工人运动的经验教训,第一次系统论述了无产阶级政
党的性质、特点、任务和策略原则,阐明了建立无产阶级政党的必要性。
性质
共产党是代表无产 阶级的政党,是无 产阶级中最有觉悟 、最有战斗力的先 进部队,是无产阶
级的先锋队
特点
共产党除了代表整 个无产阶级的根本 利益之外,没有自
3
P13——探究与分享
Q:马克思、恩格斯为什么能创立科学社会主义?
提示: 1. 历史条件:资本主义大工业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 充分暴露,导致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激化。 2. 阶级基础:工人阶级开始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 台,为争取本阶级的政治权利而斗争 3. 马、恩自身原因: ①远大的革命理想,为人类自由解放而奋斗。 ②深入学习、研究前人的优秀理论成果。 ③深入实践,对所处时代深入思考,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规律。
己的特殊利益
任务和策略原则
共产党领导无产阶级,有组织地进 行斗争,团结绝大多数人,推翻资 产阶级统治,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继续发展社会生产力,使全体社会 成员全面发展,从而为建立共产主 义新社会创造必要条件
这一内容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工人运动的具体指导
二、诞生标志
《共产党宣言》的内容
(三)一个目标:
《共产党宣言》阐述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目标。 《共产党宣言》指出:“代替那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的一个 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一内容是相对于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来源: 空想社会主义而言对共产主义社会的科学回答
评价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的特征/意义
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 2. 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 3.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 4.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
一个找到 4.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 量,为无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一、产生条件
(三)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石——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
2.剩余价值学说 (1)创立过程:
批判地继承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思想成果,创立了剩余价 值学说。 (2)意义和影响:
剩余价值学说从经济学角度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揭示了资 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揭示了无产阶级与资产 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找到了变革资本主义社会的坚定力量,为无 产阶级的斗争指明了方向。
《共产党宣言》的地位
《共产党宣言》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 主义的诞生。是第一次全面阐述科学社 会主义原理的伟大著作。
14
3.《共产党宣言》 的核心内容
(1)“两个必然” 资本主义必然灭亡
社会主义必然胜利
(2)一个政党
无产阶级政党
(3)一个目标
建立共产主义社会
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共产党 宣言
二、诞生标志
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人民群众的 历史主体作用,揭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把 人们对美好社会的追求建立在科学认识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
英国古典政治 经济学
三个揭示 1.揭示了剩余价值的来源
2.揭示了资本家剥削工人,占有工人剩余劳动的秘密
剩余价值 学说
3.揭示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根本对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科学社会主义
20
四、一国到多国的实践
(一)一国成功:十月革命的胜利与苏联建立
1.爆发: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在以列宁为代表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的领导下,俄国无产阶级通过十月革命斗争,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 了无产阶级政权,确立了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2.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特点是: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消灭了人剥削人的 制度,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建立起互助合作的关系;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 3.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将马克思主义关于无 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变为现实,实现了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显示的历史性飞 跃,开启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