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数学-六年级下册-3.2 解比例 精编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教案:《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学目标:1. 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2. 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1. 比例的意义。
2. 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意义的理解。
2. 比例的基本性质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入比例的概念,让学生了解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通过实例,让学生初步感受比例的意义。
二、新课讲解1. 讲解比例的意义,让学生理解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2.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三、例题讲解1. 通过例题,让学生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通过例题,让学生学会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四、课堂练习1. 让学生独立完成课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课堂小结1. 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让学生明确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 强调比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运用能力。
六、作业布置1.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思考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通过实例引入,让学生感受到比例的意义,并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课后作业中,要布置一些具有思考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的理解与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比例的意义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在数学中,比例是一种基本的数学关系,用于表示两个比的大小关系。
比例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比例可以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
在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相等,即表示两个量之间的相对大小关系是相等的。
例如,如果有两个比例3:4和6:8,那么这两个比例表示的是相同的相对大小关系,即两个比例的比值都是0.75。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 青岛版
比例的意义(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比的概念,认识比的记法和读法。
2.掌握比例的概念,理解比例的意义。
3.能辨别比例的大小,掌握比例的大小比较方法。
4.掌握比例的求解方法。
5.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区分比和比例的含义。
2.掌握比例的概念和意义。
3.辨别比例的大小和比例的大小比较方法。
4.掌握比例的求解方法。
三、教学难点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比的概念和表示方法通过课件、画图引导学生了解比的概念,认识比的表示方法(用冒号表示)和读法(读为“比”)。
2.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形象感受比例的含义,掌握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用两个数用冒号表示)。
3.比例的大小和比较方法通过教师讲解和实例演示,让学生学会比例的大小的判断,掌握比例的大小比较方法。
4.比例的求解方法(1)倍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演示分析,学会用倍数法求解比例问题。
(2)单位分数法引导学生通过实例演示分析,学会用单位分数法求解比例问题。
5.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际问题演示和分析,掌握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安排1.绪论(五分钟)通过自我介绍、复习上一节课知识点,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2.新授课(30分钟)(1)引入:老师通过教材页码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比的知识点。
(2)重点讲解比和比例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和读法。
(3)例题演示:老师通过图片或手绘图示进行示例演示。
(4)让学生自己通过生活实例找到比例的含义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5)用倍数法和单位分数法讲述如何求解比例问题。
(6)让学生通过图片或手绘图解决实际问题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3.练习课(15分钟)通过课件或其他途径,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
4.板书(5分钟)板书所学课程名称、知识点、难点、考查方法和注意事项。
六、教学评价教学采用听课评价、练习评价和单元测试评价的方式进行教学效果评价。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青岛版.doc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以啤酒生产为背景,围绕比例这一数学概念,引导学生理解比例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讲解和实例分析,使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和计算方法。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应用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增强学生对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的认识。
教学难点1. 比例概念的理解: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学生需要理解比例的本质和意义。
2. 比例性质的运用:学生需要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比例的倒数、比例的交叉乘积等,并能将其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
3. 比例计算的准确性:学生在进行比例计算时,需要注意单位的统一和计算的准确性。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PPT、黑板、粉笔、教学视频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本、计算器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PPT展示啤酒生产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可能涉及的数学知识,引出比例的概念。
2. 讲解:讲解比例的定义、性质和计算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理解比例在啤酒生产中的应用。
3. 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4.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解题思路和心得,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5. 总结与反思: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果。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应突出重点,条理清晰,使学生能够一目了然地了解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板书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性质、计算方法以及啤酒生产中的应用实例。
作业设计1. 基础题:布置一些比例的基础计算题,巩固学生的基本技能。
2. 提高题:设计一些与啤酒生产相关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比例知识进行解决,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3. 思考题: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青岛版六年级下册数学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案)一、知识点概述本节课主要讲解如何利用比例来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内容包括:•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如何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二、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掌握如何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
3.能够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2.如何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
教学难点1.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内容及方法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概念,并介绍比例的定义和性质。
•通过举一些简单的例子来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 如何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指导学生掌握比例的求解方法。
通过举例子和讲解来提高学生的兴趣和能力。
•让学生自己动手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
3. 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例如商品打折、图纸的缩放等。
•指导学生如何通过比例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例的实际应用场景。
五、教学设备•教学用的板书、黑板等。
六、教学过程安排1.导入环节引导学生回顾前面学过的知识,例如分数、百分数等,并提出“比例”的概念。
2.正片环节2.1 比例的定义和性质•引导学生认识比例的概念和特点。
例如“比例是两个有联系的数之间的比较关系”、“比例中的四个数的关系是既定确定的”等。
•给出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通过图形和文字来理解比例的概念和性质。
2.2 如何求解简单的比例问题•通过一些简单的问题来让学生体验到比例问题的求解方法。
例如“已知5:2=25:x,求x的值”等。
•让学生自己完成一些简单的练习。
2.3 如何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了解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场景,例如商场打折、图纸的缩放等。
•通过一些实际问题的解题过程,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比例的应用方法。
3.总结环节在教学结束时,要让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点进行总结和回顾,并指导他们继续深入学习比例的知识。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对比例的基本概念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让学生理解了比例的性质。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比例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1)
后记
亲爱的朋友,你好!非常荣幸和你相遇,很乐意为您服务。
希望我的文档能够帮助到你,促进我们共同进步。
孔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术业有专攻,尺有所长,寸有所短,希望你能提出你的宝贵意见,促进我们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每一个都花费了我大量心血,其目的是在于给您提供一份参考,哪怕只对您有一点点的帮助,也是我最大的欣慰。
如果您觉得有改进之处,请您留言,后期一定会优化。
学生独立练习,再正交流,在练习中,将知识内化。
比是否组成比例?(书41页“做一做”)
2、在括号中填上适当的数
2:3=( ):5 0.2:0.6=6:( )
3、小游戏:任意说出四个10以内的自然数,看能不能组成比例。
四、全课小结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应
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我们可以做什么?
常言道:人生就是一场修行,生活只是一个状态,学习只是一个习惯,只要你我保持积极向上、乐观好学、求实奋进的状态,相信你我不久的将来一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事业节节高。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3.2 比例的基本性质|青岛版
《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比例是小学青岛版六年级下册学习内容,其中比例的基本性质是本单元的第二课时第41页,是学生在学习比例的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本单元的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也后面学习解比例应用知识的打下基础。
【学情分析】根据本班的学生基础,我首先思考的复习比例的意义,及怎样判断一个等式是否可以组成比例,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主要是让学生小组探究、观察、发现、归纳的教学方法达到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目标】1.了解比例各部分的名称,探索比例的基本性质,会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能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2.通过小组合作、分析、比较、探究、归纳等数学活动,得出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渗透有序思考,同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引导学生自主参与知识探究过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自学能力。
【教学重点】小组探索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会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根据乘法等式写出正确的比例。
【教法学法】教法:谈话法、讲授法、演示法、练习法学法:自主学习法、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教学准备】教师:课件学生:常规的学习用品【设计理念】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堂教学都是从学生已有旧知识,把新知识转化成已有的知识进行教学的,让学生小组探究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经过学生合作学习、交流、探究,归纳、等方法到达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
【教学过程】复习引入,认识比例中各部分的名称。
1.什么是叫比例,2.怎样判断一个比例是否成立(学生回答教师的提问)导入今天学习的内容(比例的基本性质)二、探索新知1.小组合作自学课本41页,并带着问题思考(1)5:8=10:16这认识比例各部分的名称什么叫比例的外项和内项?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并回答问题学生回答4:5=8:10 中,组成比例的四个数“4、5、8、10”叫做这个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4和10”叫做比例的外项。
中间的两项“5和8”叫做比例的內项【设计意图】:通过等式能够让学生直观看出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最后用自己的语言组织什么是外项和内项游戏方式进行教学,让学生用最快的方法找出以下四个比例的内外项6:3=8:4 0.5:10=2:40 7.5:20=1.5:4 27:15=9:5【设计意图:让学生知道一个比例中的外项和内项。
第三单元 《比例》整理与复习 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六年级下册-青岛版
教案:《比例》整理与复习教学目标:1. 巩固和深化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2. 培养学生运用比例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3.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1. 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教学难点:1. 比例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2.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
2. 练习题或作业纸。
教学过程:一、导入1. 引导学生回顾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通过实例引入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二、新课内容1. 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
2. 讲解比例的运算和应用。
3. 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三、课堂练习1. 发给学生练习题或作业纸。
2. 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 对学生的练习进行评讲和指导。
四、合作学习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3-4人。
2. 给每组发放一个实际问题,让学生合作解决。
3. 每组选代表进行解答和展示。
五、总结与复习1. 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
2. 提醒学生注意比例的性质和运算规则。
3. 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比例知识。
六、作业布置1. 布置适量的作业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2.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比例的应用。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以及比例的运算和应用,帮助学生巩固和深化对比例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通过合作学习和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同时,要及时进行教学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和不足之处,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比例的运算和应用比例的运算和应用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因为它是学生在学习比例知识时必须要掌握的基本技能。
在本节课中,我们需要详细讲解比例的运算规则和应用方法,并通过实例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运用这些知识。
首先,我们来详细补充和说明比例的运算规则。
比例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比例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比例的意义(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是六年级下册的数学教材,主要涉及比例的定义、比例的基本性质和比例的应用。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比如a:b=c:d就是一个比例。
比例的基本性质是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比例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比如购物时折扣的计算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理解比例的定义,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是让学生能够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购物场景图片,以及一些比例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比例。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拿出了一些购物场景的图片,让学生们观察并思考,这些场景中是否存在比例关系。
2. 讲解:我通过一些具体的例题,解释了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如,如果a:b=c:d,那么ad=bc。
3. 练习:我给出了一些练习题,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计算,巩固他们对比例的理解。
4. 应用:我让学生们分组讨论,如何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比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折扣等。
六、板书设计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比例的定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以及一些具体的例题和练习题,让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看到比例的运用。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道购物场景的题目,让学生们运用比例计算折扣。
题目如下:一件商品原价为120元,打8折后的价格是多少?答案是96元。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发现学生们对比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和应用。
我也可以引入一些更复杂的比例问题,让学生们能够更好地运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的教案中,有几个重要的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的。
让学生们通过实际的购物场景来理解比例的概念,这是一个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时,要确保学生们能够理解和掌握ad=bc 这个关键点。
最新青岛版(六三制)数学六年级下册-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精品教案.doc
用比例解决问题1.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进一步熟练地判断成正反比例的量,加深对正反比例概念的理解。
2、使学生能利用正反比例的意义解答比较简单的应用题,巩固和加深对所学的简易方程的认识。
3、培养学生的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
1.2过程与方法:经历用比例知识解答问题的过程,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的能力。
1.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应用数学的能力。
体验解决问题的乐趣,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脑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2.教学重点/难点2.1教学重点:用比例知识解决实际问题2.2 教学难点:能够正确分析题中的比例关系,列出方程。
3.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4.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引入新课(课件出示)(一)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比例?成什么比例?说明理由。
(1)总路程一定,速度和时间。
(反比例)(2)总页数一定,看了的页数和剩下的页数。
(不成比例)(3)购买铅笔的单价一定,总价和数量。
(正比例)(4)汽车行驶的速度一定,所走的路程和时间。
(正比例)(二)根据题意用等式表示:(小组相互检查)1、汽车2小时行驶140千米,照这样的速度,3小时行驶210千米。
140÷2=210÷32、汽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到达。
如果每小时行56千米,要5小时到达。
70×4=56×5(三)解决问题:(指名板演,集体订正)1.光辉服装厂4天加工服装160套,照这样计算,生产360套服装,需要多少天?(用比例解答)解:设生产360套服装需要x天。
160︰4=360︰x160x=360×4x=360×4÷160x=9答:生产360套服装需要9天。
2.一列火车行驶360km。
每小时行90km,要行4小时;每小时行80km,要行x小时。
(四)教师小结:从上面可以看出,生产、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应用比例的知识也可以列一个等式。
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今天,我要为大家分享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解比例。
这一部分主要介绍比例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下面,我将详细解析这一章节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比例是指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a:b=c:d。
比例的基本性质包括: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比例的性质可以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难点是运用比例的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实践情景引入:假设有一辆汽车,它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请同学们思考,如何根据这些信息求出汽车的行驶路程?2.讲解比例的基本性质: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发现,比例的两个内项之积等于两个外项之积。
如a:b=c:d,那么ad=bc。
3.例题讲解:以一道具体的例题为例,如已知比例a:b=c:d,且a=4,b=8,求c和d的值。
通过讲解,让学生掌握如何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问题。
4.随堂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类似的练习题,巩固比例的基本性质。
5.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讲解比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如何计算优惠后的价格等。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内项之积等于两外项之积。
七、作业设计(1)甲、乙两人比赛游泳,甲游500米用8分钟,乙游1000米用16分钟,问甲、乙谁游得快?(2)小华买了3支铅笔和4块橡皮,共花了9元。
已知铅笔每支1元,求橡皮每块多少元?2.答案:(1)甲游得快(2)橡皮每块1.5元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了本节课的教学,认为学生对比例的基本性质掌握较好,但在解决实际问题时,部分学生仍存在困难。
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加强比例在实际中的应用训练,提高学生的运用能力。
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学设计)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1. 教学背景与目标1.1 教学背景本节课是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中,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篇章的第二节,主要内容为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1.2 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发现比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 教学重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基本性质;•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2.2 教学难点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通过讨论“什么是比例”来复习上节课的内容;2.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
3.2 讲解1.“比例”的概念:介绍比例的定义和表示方法;2.“比例”的基本性质:讲解比例的四个基本性质;3.应用示例:通过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如何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3 练习学生通过练习来巩固所学知识。
练习1某班级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例是4:5,女生人数是40人,求男生人数。
练习2小明和小红一起完成了一项作业,小明花费了4小时,小红花费了6小时,求小明和小红完成这项作业所需的总时间。
练习3把一支8厘米长的钢笔和一支12厘米长的铅笔竖直放在地上,使它们交在一点上,求它们到这个交点的距离。
3.4 总结1.概括本节课的内容;2.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4.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比例基本性质来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比例的应用,并且在运用过程中,也能够更好地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比较好,学生的参与度较高。
在下一次课堂教学中,应该继续强调比例的基本性质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青岛版.doc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三啤酒生产中的数学——比例-青岛版一、教学目标1.了解啤酒生产过程中的相关数学知识;2.学习比例的概念及运用;3.通过实例练习,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比例的概念及运用;2.数学知识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PPT;2.纸、笔、计算器等教学用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0分钟)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等方式,让学生了解啤酒生产的过程,并引导学生思考其中可能涉及到的数学知识。
2. 讲解比例概念(15分钟)介绍比例的定义、符号及其运用方式,帮助学生理解比例的概念。
3. 啤酒生产中的数学应用(45分钟)通过对啤酒生产过程中涉及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题一:啤酒生产中配料的比例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制作啤酒的原料和配比,运用比例知识计算不同原料的配比和制作过程中所需的数量。
例题二:啤酒酿造过程中的温度控制问题通过分析啤酒酿造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运用比例知识计算温度的变化量和控制范围,帮助学生了解数学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的应用。
4. 课堂练习(25分钟)让学生按照比例计算啤酒配料的比例,掌握运用比例的方法,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课后作业(5分钟)布置课堂练习题目作为课后作业,加深学生对比例概念和应用方法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对比例的概念和应用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了解数学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培养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注重练习和巩固,加强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提高应用能力。
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比与比例》参考教案
《比和比例》参考教案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复习“比和比例”。
教学目标:1.理解比和比例的意义及性质2.理解比例尺的含义教学重点:整理比和比例、求比值及比例尺。
教学难点:正、反比例概念和判断及应用。
教法:小组学习法、回顾整理法、归纳总结法、合作交流法、评价法教具、学具准备:课件、多媒体。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前面我们学习了关于比和比例的知识,你都知道那些?我校六(1)班有男生20人,女生25人,请写出该班男女生的人数比。
(20 :25或4 :5)(1)回顾:看到20 :25你能回忆起那些有关比的知识?(2)小组交流:引导全员参与。
(3)在以前的学习中这部分你什么知识学得最好?什么知识学得不太好,或者觉得还有疑问呢?(板书课题:比和比例总复习)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1.回顾比的意义出示:根据信息写出比,并思考比的含义。
〔复习比的意义〕2.回顾比、分数、除法的联系与区别4 ∶7==()÷()〔比较比、分数、除法〕根据学生回答多出示下列表格:练习:(1)比的前项和后项都乘或除以相同的数,比值不变。
( )(2)同一段路程,甲车行完要3小时,乙车行完要2小时,甲乙两车的速度比是3 :2。
( )(3)两个圆的半径比是1:2,它们的面积比是1:4,周长比是1:2。
( ) (4)为什么足球比赛中的比分可以是“2:0”呢? 3.复习比的基本性质,比较求比值与化简比,并整理成下表 回顾情景,该班男女生的人数比。
(20 :25或4 :5) 20 : 25的比值是( ),化成最简比是( )。
练习:(1)按要求填表(2)2:6的比值是(),如果前项乘上3,要使比值不变,后项应该( );如果前项和后项都除以2,比值是( )。
4.复习比例的意义和比例的基本性质,区分比和比例(1)20∶25=() :()(2)如果A×3=B×5,那么A :B=():()(3)小组合作,把我们学过的比和比例这部分知识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整理成框架图。
青岛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精品教案
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比例的意义,知道比例的各部分名称,能判断两个比能否成比例。
2.培养推理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难点:能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教师谈话:同学们,大家都见过国旗吗?你们看到的国旗有什么区别吗?生:大小不一样。
教师谈话:对,在不同的场合看到的国旗大小是不同的,有的大,有的小。
大家请看下面三幅图片:你能发现什么呢?生:发现这三面国旗的比值是相等的。
师:回答得很好!你想知道这些比值相等的式子有什么关系吗?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板书课题: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使学生迅速投入到课堂中,体现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索1.认识比例各部分名称。
教师提问:仔细观察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比有关的问题。
教师提问: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各是多少?它们有什么样的关系?(第一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16∶2,第二天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是:32︰4。
这两天中运输量和运输次数的比值相等。
)思考:这个比值所表示的实际意义是什么?(表示的意义是每次运多少吨)师讲解:它们的比值相等,我们就用等号将两个比连接起来。
像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我们把它叫做比例。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内向。
师总结:16∶2=32∶4也可以写成162=324。
2.比例的基本性质。
教师提出问题:在比例里,两个外项与两个内向之间有什么关系呢?学生思考,小组讨论。
学生汇报:生1:分别计算了两个外项与两个内向的和、差、积、商,它们的和、差都不相等。
生2:我发现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向的积。
师:你们这个发现是不是一个规律呢?请同学们来验证一下。
40∶2=60∶3两个外项的积:40×3=120两个内项的积:60×2=12080 4= 1005两个外项的积:80×5=400两个内项的积:100×4=400教师小结:在比例里,两外项的积等于两内项的积。
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案)六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
解比例-比例基本性质的应用(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比例的基本概念,并灵活运用比例关系解决问题;2.掌握比例基本性质及其应用;3.能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比例问题。
二、教学重点1.比例基本性质的理解和应用;2.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
三、教学难点1.不等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2.复杂比例问题的实际应用。
四、教学内容1. 复习请同学们回顾上课学过的比例基本概念和比例的计算方法。
2. 比例基本性质•若a:b=c:d,则a+c:b+d=a+b:c+d。
•若a:b=c:d,则 $\\frac{a}{c}=\\frac{b}{d}$。
请同学们理解这两个性质的含义,并能够应用到具体的问题中去。
3. 比例问题的解决方法3.1 直接比例问题•问题描述:已知a:b,求c:d。
•解决方法:利用 $\\frac{a}{b}=\\frac{c}{d}$,代入已知条件求未知量。
3.2 反比例问题•问题描述:已知a:b,求 $\\frac{1}{a}$:$\\frac{1}{b}$。
•解决方法:利用 $\\frac{1}{a}$:$\\frac{1}{b}=\\frac{b}{a}$,代入已知条件求未知量。
3.3 不等比例问题•问题描述:已知a:b,c:d,求a+c:b+d。
•解决方法:利用比例基本性质得到a+c:b+d=a+b:c+d,代入已知条件求未知量。
3.4 复杂比例问题•问题描述:某种原料的成分比例为a:b,现需要生产出x吨含有y千克该原料的产品,请计算需要多少吨原料。
•解决方法:先求出y千克原料所需的总重量,再代入已知比例求解未知量。
最终结果单位为吨。
五、教学方法课堂讲授、讨论交流、实际操作。
六、教学流程1.导入新知识(5分钟):回顾比例基本概念和计算方法;2.讲解比例基本性质(15分钟):分别讲解第一条和第二条性质,并举例说明;3.练习直接比例和反比例问题(20分钟):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几道问题;4.练习不等比例问题(20分钟):让同学们自己尝试解决几道问题;5.讲解复杂比例问题(15分钟):讲解解决方法,并举例说明;6.学生自主操作实际问题(20分钟):让同学们自己找出生活中的比例问题,并尝试解决。
《用比例解决问题》示范公开课教学设计【青岛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
《用比例解决问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判断问题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2.会用比例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分析、判断和推理能力,感受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会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正确判断数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青岛啤酒不光是深受我们青岛市民的喜爱,并且早已成为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名牌产品,每年青啤公司都要向全国各地输送大量的优质啤酒。
今天让我们跟进啤酒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运啤酒”,继续学习用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1.仔细观察情境图,收集题中的数学信息,提出问题。
师:观察情境图,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情境,主动搜集相关数学信息,自主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索(一)解决第一个红点例题师:下面我们先来解决“480瓶啤酒需要多少个箱子?”课件出示第一个红点例题。
(1)独立思考:这个问题可以怎样解决?(2)交流想法:A:可能出现学生利用以前的知识解决,先求出每个箱子能装几瓶啤酒,再求装480瓶啤酒需要几个箱子,列式为480÷(24÷2);B:如果学生出现用比例知识解决,就请这个同学为大家讲讲他的想法;C:如果没有用比例知识解决的,教师启发:还有没有别的方法也可以解决这道题呢?我们已经学习了比例,能不能用比例的知识来解答呢?(3)获取新知出示课件并讨论:①题目中相关联的两种量是________和________。
②________一定,_________和_________成_______比例关系。
师:你能列出比例吗?引导学生独立完成。
展示结果。
解:设装480瓶啤酒需要x个箱子。
24∶2=480∶x24x=480×224x=960x=40口头检验。
(二)解决第二个红点例题一批啤酒用载重8吨的汽车运,需要15辆。
如果改用载重10吨的汽车运,需要多少辆?引导学生,逐步经历“整理信息”“判断关系”“列式解答”,建立学生利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比例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学生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会解比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强调解比例的书写规范和计算中的灵活性,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计算能力。
教学重、难点:
1.使学生掌握解比例的方法,学会解比例。
2.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比例改写成两个内项积等于两个外项积的形式,即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
教学准备
教具:多媒体课件
学具:练习本、课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解简易方程,并口述过程。
4x=120 6x=24×5
2.回忆:什么叫做比例?什么叫做比例的基本性质?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每一组中的两个比是否可以组成比例?
6∶10和9∶15
20∶5和4∶1
4.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将下列各比例改写成其他等式。
3∶8=15∶40 1.5∶0.2=30∶4
设计意图:多角度多样化的复习比例的意义及比例的基本性质。
关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使知识全面系统化,为新知的建构做好铺垫。
(二)探究新知:
揭示解比例的意义。
1.将上述两题中的任意一项用x 来代替(可任意改换一项)。
讨论:如果已知任何三项,可不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说明理由。
2.学生交流得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把它改写成内项积等于外项积的形式,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3.教师明确: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板书课题)
自主探究。
1.出示例题:解比例20∶25=4∶x
学生自主探究,解答。
说一说:如何转化为已学过的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并求出未知数的解?
2.组织学生交流并明确.
(1)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把比例改写为:20x =25×4。
(2)改写时,含有未知项的积一般要写在等号的左边,再解。
(3)规范并板书解比例的过程。
设计意图: 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
在教学过程中潜移默化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3.独立完成:解比例=。
学生完成后,要适当追问思考的过程,突出比例基本性质在解比例过程中的作用。
(三)巩固新知:
1.自主练习第11题
独立完成在练习本上,指名个别学生板书。
2.补充练习: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正好互为倒数。
已知一个内项是5,另一个内项是多少?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去解。
3、解比例
40:50=2:X 45 =8X 6.5:X=4:6 45 :X=4:58
解得X=2.5 解得X=10 解得X=9.75 解得X=18
设计意图: 把解比例的知识和有关倒数的知识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能力。
3.自主练习第12题
练习时,可引导学生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思考:先确定等式一边的两个数作为比例的内项,另一边的两个数就作为比例的外项,然后灵活写出多个比例。
设计意图: 这是一道巩固比例知识的开放题。
引导学生寻找其中的规律,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四)达标反馈
1、判断。
(1)如果3×a=5×b ,那么5:a=3:b ( )
(2)51:31和61:41中,能与2710:95组成比例的是61:41
( )
(3)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分别是7和8,那么两个内项的和一定是15( )
2、填空:(1)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
(2)将34 、54
、2配上一个数组成比例,这个数是( )。
(3)A 和B 的比是2:3,A 与B 的和是40,A 是( ),B 是( )。
(4)一个比例中,两个比的比值都是13
,第一个比的前项是4,后项是( );第二个比的后项是18,前项是( )。
3、解比例。
(1)8:7=16:X (2)14 :17 =0.8:X (3)164 =0.8x (4)1.256.25 =x 15
4、写出比例并解比例。
(1)x 和8的比等于3和4的比。
(2)两个外项是x 和1.6,两个内项是4和2.
答案:1、(1)、× (2)、√(3)、×
2、(1)、解比例 (2)、10/3(3)、16、24 (4)、12、6
3、(1)、14(2)、16/35 (3)、1/5(4)、3
4、(1)、x :8=3:4 (2)、x :4=2:1.6
X=5
X=6
(五)课堂小结
这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怎样解比例?、
(六)布置作业
1. 已知小张的体重:9=小王的体重:10=小李的体重:11。
小张的体重:小王的体重=( ):( )
小张的体重:小李的体重=( ):( )
2、解比例
6:x=9:24 X:15=12: 6 36 :X= 5.4 :3 x:4=0.3:6
X :1.2=0.4:1.5 x 0.75 =41.25 X:34 =4:0.6 27 =8x
答案:1、9,10;9,11;2、 16,30,20,0.2,0.32,2.4,5,28。
板书设计
解比例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来解比例
20:25=4:x
解: 20x=25×4
20x=100
X=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