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854b4a35ef7ba0d4b733b16.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一1、知识目标:⑴理解、积累“责罚、管束、广漠、宽恕、00轻薄、仁慈、文绉绉”等词语。
⑵了解胡适的成长经历,理性思考母爱及其深远影响。
2、能力目标:⑴理解文意,概括文中的母亲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⑵品味含意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3、德育目标: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提炼母亲的形象,感悟课文的人文内涵。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和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1、诵读法:课文以质朴、真切的叙述语言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一位既普通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全文毫无夸饰之辞,直白,坦诚。
引导学生充分诵读,把握文中的母亲形象,感受母亲深细而严格的教育及其深远影响。
2、延伸拓展:本文选自《胡适自传》。
引导学生延伸阅读有关胡适的传记,如其中的《先母行述》,全貌性地感知胡适及其作品所包蕴的人文内涵。
教材分析:这篇文章是作者40岁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一段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胡适一生的成就和其谦逊的品性、宽以待人的态度离不开一个伟大的女人――她的母亲冯顺弟。
冯顺弟16岁就做48岁的胡适父亲的续弦,23岁就成了寡妇,前妻的孩子都比她大。
为了当好家,她时刻小心谨慎,宁愿自己委屈。
她对胡适既是慈母兼严父,又是“恩师”兼“严师”。
守寡23年,她离开了人世,而那时,她的儿子已经学成回国,成为北京大学的教授。
而且成为倡导文学革命的知名人物。
通过本课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对增强社会人生的体悟与观察,感受人间的关爱与温情。
另外,文章语言极其自然、质朴,但又含意丰富,值得学生细细品味学习。
同时本单元语文综合实践《献给母亲的歌》也是这篇课文向课外的延伸。
【教具准备】多媒体cai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同学们,母爱,是一个饱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话题。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605908b207e87101f69e3143323968011cf4de.png)
初中我的母亲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2. 培养学生热爱父母、尊敬父母的传统美德。
3. 提高学生朗读感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三、教学难点1. 感悟文章所表达的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与敬爱之情。
2. 学会通过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体会文章内容。
2. 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a. 谈话导入:提问学生对母亲的认识,引导学生说出母亲的付出与关爱。
b. 板书课题:《我的母亲》2. 朗读感悟a.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描述。
b. 教师指导学生朗读,注意语气、情感的把握。
3. 理解课文a. 学生通过阅读,了解课文大意。
b.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c. 讨论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中母亲形象的感悟。
4. 品词析句a.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表现母亲品质的词句。
b. 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是如何尊敬父母的。
5. 情感体验a. 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体会父母的爱。
b.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表达对父母的感激之情。
6. 拓展延伸a. 学生谈谈自己如何在生活中孝敬父母。
b. 教师总结,强调尊敬父母的重要性。
7. 课堂小结a.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b. 教师强调尊敬父母、热爱家庭的传统美德。
8. 作业布置a. 写一篇关于父母的感恩日记。
b. 为父母做一件贴心的事情。
六、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引导他们学会尊敬父母,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在课堂活动中,注重情感教育,让学生切实体会到父母的关爱。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
![八年级语文《我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6509dc3c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07.png)
教案:《我的母亲》一、教材分析本节课以一篇由纸山石井所作的《我的母亲》为教学材料。
通过本文,学生可以了解到一个懂得爱和关心的母亲的形象,感受到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同时,通过学习本文,学生可以学会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来写好一篇描写人的文章。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初步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在写作描写人时使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运用阅读、分析、思考的方法进行文章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文章的学习,学生增强对母亲的尊敬和感恩之情。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领悟文章主旨,掌握在写作描写人时使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
四、教学步骤Step 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问问题导入新课:你们印象中的母亲是什么样的?她们平时的工作是什么?你们平时是否满足她们的要求呢?Step 2 预习导学教师提问:大家预习了《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吗?请谈谈你们在阅读过程中的感受和收获。
Step 3 文本解读1.教师通过阅读和解读文章,引导学生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2.学生可以选择积极发言,讨论提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Step 4 重点阅读1.教师同学们一同阅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并引导学生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母亲的爱和关怀。
2.教师鼓励学生提出具体的描写母亲的词句和段落,并共同完成课文的分析。
Step 5 形容词的应用1.教师提问:文章中有哪些词句和段落的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母亲的关怀和爱?2.学生会提到形容词,教师会进一步解释形容词的使用和作用。
Step 6 描写手法的运用1.教师以课文中运用的描写手法为例,让学生了解描写手法在文章中的重要作用。
2.教师和学生共同分析、讨论描写手法在课文中的表现形式及其作用。
Step 7 写作指导1.给学生时间写一篇《我心目中的母亲》的作文,要求学生尽量运用形容词和描写手法。
2.学生互相交流作文,并归纳出好的表达方式。
五、教学延伸1.教师鼓励学生关爱家人,感恩母爱,并引导学生写一封感谢母亲的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2a43763d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48.png)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通用8篇)我的母亲是著名学者胡适自传──《四十自述》中的一个章节。
作者叙述了母亲对自己人生成长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向我们再现了中国传统社会的“母亲”形象。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搜索整理的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的母亲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情况,记重点字词。
2.感知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3.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4.通过对作者母亲形象的了解,激发学生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为人处世对作者的影响。
教学设想本文是胡适先生对母亲的回忆,文章展现了一位伟大的母亲形象。
本课时主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让学生了解文章内容,体会母亲的品性及对作者为人处世的影响,把握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之情,通过质疑解疑解决文中“为什么要写前三段”等难点问题。
最后在拓展延伸中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的母亲,并让学生联想到自己的母亲,激发起他们对母亲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一、导入(创设情境,调节学生情绪,激发学习兴趣)1.课件展示体现母爱亲情的画面,并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创设情境,引起学生共鸣后,请学生用一句话概述对母亲或母爱的认识。
2.师:当我们拥有第一声啼哭时,我们就拥有了世上最伟大、最真挚的情感──母爱。
自古以来,许多文人墨客都曾用笔抒写过对母亲的热爱之情,著名学者胡适就是其中之一。
今天,我们就共同走进他的《我的母亲》一文,去了解一下这位母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作者对母亲有怎样的感情。
二、检查预习(课件展示重点字词)文绉绉穈先生掷铜钱庶祖母翳病舔去侮辱生齐读后,合作听记,并用“文绉绉”“侮辱”造句。
三、了解作者(课件展示胡适形象及个人主要情况,并给学生推荐《胡适自传》)生自由读,了解胡适相关情况。
四、探索新知㈠整体感知师生合作朗读文章(播放歌曲《母亲》),生思考问题: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用简洁的语言概述。
(课件展示母子亲情的画面并出示问题)师生读文后,生回答明确:文章是作者中年时对自己人生历程的回顾,写了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我的母亲》教案
![《我的母亲》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52cd5070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3d32148.png)
《我的母亲》教案在编写《我的母亲》教案时,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教案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
1. 教案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 理解并描述他们的母亲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记叙母亲对他们成长的贡献;- 学会运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述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2. 教学重点:- 学生能够用适当的形容词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通过故事和事例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3. 教学难点:-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形容词和句型来描写人的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能够用故事和事例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4. 教学方法:- 听力训练:听取学生对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的描写;- 口语训练:通过小组合作和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恩之情;- 阅读训练:学习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理解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写作训练: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5分钟)- 使用图片展示不同类型的母亲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并让学生分享他们对母亲的第一印象。
第二步:听力训练(10分钟)- 播放一段描述母亲外貌和性格的短对话,让学生倾听并用适当的形容词记录下来。
- 学生之间互相交流他们记录的形容词,让学生学会倾听和表达。
第三步:口语练习(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成员来描述自己的母亲。
其他组员用形容词来描写这个母亲,并给予肯定评价。
- 学生们通过角色扮演来表达对母亲的感激之情。
第四步:阅读训练(15分钟)-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一篇关于母亲的优秀文章,并分析其中的感情表达和修辞手法。
- 学生小组讨论文章中母亲形象的描绘以及作者表达的感情,然后进行分享。
第五步:写作训练(15分钟)- 提供一些关于母亲的提示词汇,引导学生用这些词汇写一个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
- 学生之间可以交流彼此写的短文,并互相给予反馈和建议。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精选)
![我的母亲(老舍)教学设计(精选)](https://img.taocdn.com/s3/m/f2564f60bc64783e0912a21614791711cd79796c.png)
学生参与情况
大部分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表现出浓厚的学 习兴趣,但仍有部分学生存在被动应付的现象, 需进一步引导和激励。
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课堂练习、小组讨论和课后作业等多种方式 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 学生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但在深度和广度上 还需进一步提升。
THANK YOU
03
教学方法运用
采用了讲解、讨论、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但在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
造性方面还有待加强,如可引入更多的小组合作和探究式学习。
对教学过程的反思
课堂氛围营造
课堂氛围和谐,师生互动良好,但在鼓励学生自 由表达和质疑方面还可加强,以培养学生的批判 性思维。
时间安排与掌控
课堂时间安排基本合理,但在某些环节上略显紧 凑,未来可适当调整节奏,给予学生更多的思考 和讨论时间。
读写结合法
通过阅读与写作相结合的 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文本,同时提高学生的写 作能力。
教学手段
多媒体辅助教学
运用PPT、视频、音频等 多媒体手段,丰富教学内 容和形式,提高学生的学 习兴趣和参与度。
实物展示
展示与母亲相关的实物, 如老照片、信件、手工艺 品等,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感受母爱的无私和伟大。
投影仪
展示课件、图片、视频等多媒 体资源。
电脑
播放课件、视频等。
音响设备
配合投影仪使用,提高音质效 果。
网络资源
搜集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背景资 料、图片、视频等,丰富教学
内容。
04
教学方法与手段
激活学生的情感
创设情境
通过展示与母亲相关的图片、音 乐或视频,营造温馨、感人的氛 围,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情感世
让学生快速浏览全文,概括文章 大意,了解老舍母亲的形象和性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策略
![《我的母亲》教案教学策略](https://img.taocdn.com/s3/m/ce079f4078563c1ec5da50e2524de518974bd357.png)
我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最近备课《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深刻地感受到教学策略的重要性。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评价四个方面探讨如何设计教案教授这篇课文。
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制定教学策略的前提。
本课的教学目标包括两方面:知识层面和能力层面。
知识层面:掌握《我的母亲》这篇课文的基本情节、主旨和深层思想,理解作家的写作意图,认识诗人在人生历程中不同阶段的身份和感受。
能力层面: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能够自主分析文章文体特点和修辞技法,领悟作品的情感内涵,形成个人独特的阅读体验和品味。
二、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学策略的核心,需要从多角度和多层次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高效果。
以下介绍几种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在开展文章解析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自主发掘文章中的信息,像侦探一样寻找线索,思考作家想表达什么。
比如,教师可以以问答、讨论、小组合作等方式,在课堂上引导学生阅读,并在分组活动中共同完成需要完成的任务。
2.反思式教学法在学生对文章进行分析和探究的时候,可以引导学生先反思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情感感受,再与课文的主题和情感进行比较,进行感悟和启发。
这不仅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还可以培养学生对自我情感把控的能力。
3.写作式教学法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身边人的经历进行记录,并自主发挥,写一篇自己的文章。
这种写作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题和情感,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自我认知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是教学策略的主体,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设计内容,并在实践中进行适当的调整。
以下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1.理解文章的情节和主旨通过解读文章的情节,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诗人对母亲的感恩和倾诉,感受到母爱的伟大和深刻含义。
同时,教师还需要重点讲解文章的主旨,引导学生对母爱进行深入反思。
2.分析文章表现手法教师需要对文章的文体特点和修辞手法进行巧妙剖析。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64bf1c72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cd.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6【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作者,揣摩语言,通过富有表现力的语句来体会母爱,学会用截取法来表现人物。
2.过程与方法:通过合作式、研究式学习,整体感知课文,揣摩语言,体会母爱。
学会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母爱的至高无上,产生对妇女被旧社会压抑和埋没命运的深切同情,从而更加热爱新中国、热爱新生活。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1【教学安排】二课时【课前准备】1.查找资料,了解作者。
2.自读课文,扫除文字障碍。
请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借助工具书,扫除文字障碍。
二、积累成语:蹑手蹑脚一饱眼福娓娓动听热泪盈眶循循善诱饮泣吞声辗转反侧万籁俱寂三、教师通过范读,在语速、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方面作出示范,引导学生体会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
(配以《苏格兰摇篮曲》)学生边听读,边思考:本文回忆了母亲的哪几件事?表现了她怎样的性格?(板书)元宵夜的“巡阅”涌流的眼泪丰富的内心世界劳碌的身影四、布置作业:收集自己母亲常说的饱含母爱的话语或一些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第二课时一、导入:1.学生活动:莫泊桑说:“人世间最美丽的情景,出现在我们怀念到母亲的时候。
”请你讲一讲你熟悉的饱含母爱的话语和一个最让你感动的关于母爱的故事。
(学生自由发言,进行交流)2.多媒体播放满军的歌曲《懂你》,创设情境。
二、默读课文,整体把握内容:1.通过这些故事,你看到了一位怎样的母亲?(请你试着填空)读了,我看到了一位的母亲。
请学生自由发言:参考答案:读了母亲背“我”赏灯,我看到了一位无微不至地关爱孩子的母亲。
读了母亲讲故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情感丰富、才具被埋没的母亲。
读了“我”受罚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既慈爱又识大体的母亲。
读了母亲熬夜做鞋的一节,我看到了一位勤劳能干的母亲。
2.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怀念、赞美3.教师小结:“我”的母亲是一个把全部的爱和希望都倾注在儿女身上,为家庭奉献了一生,有一定的文化和丰富的情感,才具被封建社会埋没的普通妇女。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3篇](https://img.taocdn.com/s3/m/15598ff8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c.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的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通过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把握人物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学习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重点语句和重点语段;培养学生运用平实朴质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语言书面写作和口头表达的能力。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文字,梳理作者即事抒情的语句;避免由于作品的时代性与当代学生生活条件的反差导致的学生在体会情感时的态度和价值观的消极因素。
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老师:有一位我们大家熟知的,与巴金、鲁迅等人同时代的伟大的文学家,他生前写过许多小说和剧本。
表现的大都是一些小人物和旧社会的穷人、“末世人”,他是中国现代作家中,为数不多能引起世界级轰动的作家之一。
同学们知道他是谁吗?同学:是老舍吧?老师:对,是老舍先生,他的原名是舒庆春,字舍予。
我们大家比较熟悉的是他的小说和话剧比如,《骆驼祥子》《月芽儿》《茶馆》《我这一辈子》,你读过老舍先生的散文吗?一样地道优美的北京话,一样平实朴素的语言,一样浓厚纯朴的情感,让人久久不能释怀。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一篇叙事散文《我的母亲》。
二、请同学们先初读一遍课文1.认识文章中比较生疏的字词;2.结合阅读提示大致了解文章中的主要内容。
三、检查预习1.解决生字词。
2.落实字词。
⑴肥美:意指肥沃丰美⑵姥姥:前指外祖母,后指老人⑶家谱:封建家族记载本族世系和主要人物事迹的书⑷出阁:地方语,出嫁⑸洗三:旧俗在婴儿出生后第三天给婴儿洗澡⑹刮痧:民间治疗某些疾病的一种方法⑺绞脸:用一条线两股相交,绞去妇女脸上的细毛⑻庚子闹“拳”:指庚子年,即1900年发生的义和团运动⑼撑持:支撑维持之意四、请同学再次精读课文。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精选6篇)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精选6篇)](https://img.taocdn.com/s3/m/9bf1f528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1d.png)
胡适《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的 1.理解文意。
概括、提炼文中的母亲形象,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概括出母亲的品性、特点。
2.了解胡适及其母亲身上代表的文化意义。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母亲对“我”的做人训练,感受作者对母亲的感情。
2.理解文章中关键语句的含义。
教学时数: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预习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
文绉绉(zhou) 绰号(chuo) 庶祖母(shu) 吹笙(sheng) 摹画(mo) 眼翳(yi) 舔去(tian) 侮辱(wu) 2.解释下列词语。
责罚:处罚。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气量:指才识和品德的高低;指能容纳不同意见的度量。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质问:责问。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面红耳赤:形容因急躁、害羞等脸上发红的样子。
仁慈:仁爱慈善。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二 导入 母亲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
作者回顾自己所走过的道路,把深情的目光投向母亲,用朴实的文字表达了对母亲深切的怀念。
读读这些文字,了解这位学者少年成长的历程,也许对你会有许多启迪。
作者简介: 胡适(1891~1962),现代作家、学者,字适之,安徽绩溪人。
曾提倡文学改革,为新文化运动的著名人物。
1920年创作第一部新诗集《尝试集》。
三 阅读课文,整体感知 默读提示及要求: 1.抓住关键句、段。
2. 注意字词,读准字音,辨清字形。
3.读完后,用一句话总结全文。
4.理清文章结构。
明确: 文章开头主要忆述了作者九岁之前的若干生活片断。
接下来作者采用情随事现的记叙方法,详略得当地回忆母亲对“我”的教诲目的、方法和态度。
再接下来写母亲和家人相处的情况。
四 学习课文内容 1.让学生提出自己在阅读中遇到的难题,或者值得思考的问题,集中起来加以讨论。
2.教师提出问题,学生讨论交流。
提问: 用一句话概括母亲的形象特点。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9e0afe78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c646378.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了解并理解家庭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3. 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1. 学生能够表达出对母亲的爱与感激之情。
2. 能够正确运用相关词汇和表达方式。
3.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写一篇关于母亲的作文。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带有鲜明的情感,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展示,用于激发学生的思考和表达。
3. 教师准备黑板和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约5分钟)教师展示一张关于母亲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并发表自己的看法。
然后引导学生谈论自己的母亲,她们对自己的重要性和帮助等。
2. 激发思考(约10分钟)教师展示一篇关于母亲的短文,读一遍短文后,询问学生对短文的感受和理解。
然后教师针对短文中的情节和表达方式进行简要解读,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感受。
3. 讲解相关知识(约10分钟)教师在黑板上列举与母亲相关的词汇,如爱、关心、耐心、付出等,让学生一起学习这些词汇及其用法。
然后,教师以一个具体的例子,向学生介绍如何正确运用这些词汇进行表达。
4. 组织表达(约15分钟)教师分发纸和笔,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作文。
在写作过程中,教师可以适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5. 学生展示与评价(约10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的作文朗读给全班同学,并邀请学生互相评价,给予肯定和建议。
6. 作业布置(约5分钟)要求学生将作文提交给教师,教师可以选择优秀的作品在班级展示或发到学校网站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展示图片、朗读短文、辅助学习相关词汇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和感受到母亲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学生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对母亲的感激和尊重之情。
同时,课堂上的学生展示和评价环节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提高其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9cf03d6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65.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依据《我的母亲》是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第三册第一单元精读篇目。
本单元的学习重点是记叙文的语言。
老舍是著名的语言大师,他的《我的母亲》是语言运用方面的典范。
教学本文为学生学习记叙文的语言提供一个范例。
二、设计思想:《我的母亲》极鲜明地体现了这样一个特点:以“致力于全面提高职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宗旨,遵循“注重基础、强化能力、突出重点、学以致用”的原则,其“工具性和人文性”极强,且具有时代精神和生活气息。
该篇文章语言朴素,情感浓烈,向我们呈现了一位普通劳动妇女勤劳困苦的一生,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深深感激和怀念之情。
因此,本文不仅是学生继续了解叙事性散文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对处于生理、心理不稳定的职高学生的情感的洗礼。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
感受母亲形象,能够把父母的那种深沉的爱在作文中运用自然朴素的语言表现出来。
过程与方法目标:1、在学习方式上,针对本课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七八个同学一组,每组选出一位小先生,负责本组活动。
通过阅读、质疑、合作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自主意识和合作能力。
2、在教学方式上,我主要采用导读启示--赏析探究--评价归纳--训练迁移四步立体的教学方法,通过重点赏析、朗读品味、写作体验等感受母子亲情。
3、通过多媒体,创设优良的教学环境,催生学生情感,缩短师生、生生距离,为平等对话创造条件。
4、通过比较阅读,升华文章主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体验母爱的伟大无私,热爱母亲2、感受作者的博大志远,学习作者的感恩亲情,反省自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重点:由于作者生活的时代与学生生活的现在相隔较远,学生个人的阅历的不同,他们对母亲的诠释也就因人而异,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说出自己的阅读体验,品味作品朴素自然的语言应为教学的重点,五、教学难点:职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薄弱,为师生课堂的交流和沟通带来了难度。
调动学生的情感,能够运用恰当的语言,去领略那血浓于水的亲情则是本课教学难点。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8edf78a6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07.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词汇、句型等知识,理解并朗读《我的母亲》这篇文章。
2.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母亲的尊重和关爱,懂得珍惜母爱,传承美德。
二、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词汇、句型的学习和运用;文章的理解。
2.难点:理解文章中的意思并进行表达。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母爱的视频,引导学生讨论视频内容,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我的母亲》。
2.学习词汇与句型(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学习文章中的生词和常用句型,并进行适当的练习。
3.阅读文章(20分钟)学生独立阅读文章,并根据课前学习的词汇和句型进行理解和解读,学生可借助词典、课文译文等辅助理解。
4.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并分享各自心目中的母亲形象,包括母亲的特点、习惯、爱好等,鼓励学生用英语描述。
5.听力练习(15分钟)教师播放录音,让学生跟读、模仿,提高学生的英语听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6.个人表达(10分钟)学生从自身的角度编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心目中的母亲,包括母亲的特点、对自己的爱、平时的行为等,并在课堂上互相分享。
7.总结与评价(10分钟)学生对本节课学到的新知识进行总结,并教师进行评价和提出建议。
四、教学活动设计:1.角色扮演:让学生分角色表演文章中的对话,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写一篇关于母亲的英语作文,内容可以是对母亲的敬爱之情、对母亲的赞美等。
3.诗歌朗诵:让学生背诵一首关于母爱的英文诗歌,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文学鉴赏能力。
五、板书设计:1.关于母爱的英文词汇和句型。
2.学生分享的心目中母亲的形象描述。
六、教学后记: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学生不仅在语言能力上得到了提高,更在对母亲的理解和关爱上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希望学生能够珍惜母爱、尊重母亲,并将这份爱传递下去。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271d74df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19.png)
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老舍《我的母亲》优质课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对文章主要内容和基本情感的总体把握,引导学生掌握整体感知的阅读方法。
2、体会赏析文中描述母亲做人做事的细节描写,然后进而把握母亲的形象。
3、训练学生运用细节描写表达丰富的思想内涵和真情实感的能力。
4、体会来自平凡世界的人际温暖,学会感恩。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鉴赏作者笔下所塑造出的伟大的母亲形象,领悟作者对母亲的深情,从而培养健康的情感。
2、引导学生品味文中朴素的语言,赏析文中的细节描写。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所一直强调的母亲对其的“生命教育”,从而提升对浓浓亲情的珍视。
教学方法:阅读法、诵读法、活动法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步骤:一、导入一位作家这样说道:“人的嘴唇所能发出的最甜美的字眼,就是母亲;最美好的呼唤,就是‘妈妈’”。
是历史,赋予母爱亘古的深沉;是深情,赋予儿女对母亲深深的依恋。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
”然后儿女还没来得及报答母亲,母亲却永远地离去了。
抗日战争爆发后,老舍孤身一人在大后方从事抗战文艺创作和组织工作。
1942年,老舍的母亲在北京去世了,最初家人没敢把母亲病亡的消息立即告诉他,害怕加重他的孤独痛苦。
差不多一年后老舍才得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于是,他用饱含血泪的笔写了《我的母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我的母亲》,感受老舍笔下那位普通而又伟大的母亲形象。
二、课文内容分析:那么老舍身为一位伟大的作家,他的母亲又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快速阅读课文,给每个自然段加上顺序号,并从文中筛选信息、概括要点,用以下句式来回答:1、第自然段,写了母亲(事),可以看出母亲是一个的人。
参考:(1)第8段。
“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在我的记忆中,她的手终年是鲜红微肿的。
”第8段。
“白天,她洗衣服,洗一两大绿瓦盆。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通用7篇)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通用7篇)](https://img.taocdn.com/s3/m/89211e6f32687e21af45b307e87101f69e31fbc6.png)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我的母亲》教学设计(通用7篇)作为一名教师,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大幅度地提高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发展。
那么写教学设计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我的母亲》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一、能力目标:理解文章,概括母亲的形象,体会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品味含义丰富的语句,把握自传的语体特点。
感悟胡适及其作品所包含的人文内容,丰富文化素养。
二、德育目标: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重点:诵读、概括。
提炼母亲的形象,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感情。
教学难点:理解作品的深厚内涵和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诵读法和延伸拓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程序: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母爱是一个包含温柔深挚情意的永恒的话题,同学们一定还会记得我们小时侯经常唱的一首歌《世上只有妈妈好》,请同学们再唱一遍。
今天我们一同走进胡适先生的人生经历,再一次去感受母爱的力量。
二、胡适简介三、诵读、整体感知文章:1、学生默读全文,初步了解文章的内容。
标示段序,并疏解疑难字词。
文绉绉:形容人谈吐、举止文雅的样子。
佃户:佃,租种土地。
轻薄:言语举止带有轻佻和玩弄意味。
仁慈:慈爱慈祥。
质问:依据事实问清楚是非;责问。
管束:加以约束,使不越轨。
广漠:广大空旷。
宽恕:宽容饶恕。
2、学生自由阅读,批注文章中刻画母亲形象的语句,思考:(1)文中写了母亲哪几件事?(2)勾画出文章中揭示母亲品质的语句,试用母亲是一个的人的句式组织语言,精当评价母亲的形象。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拨。
3、本文是中年胡适对自己人生的一段回顾,除了主体部分写母亲以外,课文的其余部分还提及了什么?4、学生通读全文,体味作者对母亲的深厚感情。
四、合作探究,理清文章深层的内涵和写作方法。
1、学生精读课文,深透理解文章,合作探究下列问题:(1)课文前三语段只有一句提及母亲。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8e9dd43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37.png)
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老舍《我的母亲》公开课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A、识记有关老舍文学常识B、了解记叙文可刻画人物,表达情感的方式方法。
2、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对母亲的热爱、赞颂、感激和怀念之情。
3、阅读目标:体味作者朴实自然的语言风格。
教学重点难点:学习课文自然朴素又充满感情的语言风格。
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母亲是我们出生以后最先接触到的亲人,母亲是我们在这个世界上的第一任老师。
我们曾经学习过朱自清先生写的《背影》,今天让我们大家再来学习一片描写母亲,母爱,以及母子亲情的文章。
老舍先生的《我的母亲》。
第一部分,介绍作者。
首先我们来介绍一下这篇课文的作者,著名作家老舍先生。
我们在过往的学习中已经学习过老舍先生的文章,那位同学能够将你所了解的关于老舍的信息说出来与大家分享一下呢?(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有关老舍的文学常识。
)学生回答,两名同学相互补充完成,教师最后整理,帮助学生记忆。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正红旗。
出生于北京一个贫穷的满族家庭,幼年家庭贫困。
19一三年近北京师范学校学习,1930年回国,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我们曾经学习的写景抒情散文《济南的冬天》就是创作于老舍先生在济南任教期间。
老舍先生在英国游学时,写出了他的英伦三长篇《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著名长篇小说有《离婚》《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等、著名话剧作品《茶馆》《龙须沟》,老舍先生因其在文学方面的卓越贡献,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第二部分,讲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找出文章中表明时间顺序的句子。
提问学生,找出表示时间顺序的句子。
两到三位同学补充完整。
提示学生发现本文的记叙顺序——时间顺序。
2、读完全文,同学们又没有被这样一位母亲的行为所感动呢?思考一下稳中写了怎样的一位母亲,结合文中的例子,小组讨论总结出母亲的优秀品质。
A勤劳、吃苦——3自然段B热情好客——10自然段C贫而乐施——随份子等D善良隐忍——对姑母的态度E乐于助人——11自然段F坚强——一三自然段3、文中写到这样一位坚强的母亲,在面对自己的子女的时候,却曾经留下了四滴眼泪。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https://img.taocdn.com/s3/m/09f43932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012747c.png)
《我的母亲》教案设计实例教材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教学对象:初中生单元:家庭生活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绘自己的母亲的特点、生活、为人处事等情况,感恩母亲。
2.通过阅读文章,让学生认识到母亲在家庭生活中的重要性,了解自己与家庭的关系,增强家庭意识。
3.让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与家人相互关心、支持和扶持,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重难点:1.通过阅读让学生描述母亲的特点和生活习惯,增强学生感恩父母的意识。
2.配合家庭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家庭中的合作共赢思想,真正做到家庭和谐。
教学方法:1.小组讨论与展示2.实践操作3.案例分析教学素材:1.教材:《我的母亲》2.视频素材:《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3.家庭故事:母亲养育自己的经历教学流程:第一步:导入1.请学生们拿出手机,观看《舌尖上的中国》太仓版中的关于母亲的内容。
2.讨论视频中呈现的母亲形象,并引导学生们从中获取灵感,提取有用素材,帮助学生们构想属于自己的母亲描述文章。
第二步:阅读文章,描述母亲1.将《我的母亲》整体阅读一遍。
2.小组内讨论母亲的形象与主题表达,然后让学生们撰写一份关于母亲的文章,同时可以配合小短诗或文言文。
3.在结束之时,指导学生们一起分享自己的文章,在磨砺中互相学习。
第三步:分享家庭故事,增进家庭意识1.请学生们分享母亲为自己付出的经历,鼓励学生们把满怀感激的情感倾诉出来,给予自己的母亲最深的赞许与回报。
2.可以请一些着名母亲代表,或是学生的家长代表来到教室,分享他们的母亲故事,这样可以更贴切地给学生们带来亲身体验。
第四步:案例分析,悟出合作共赢思想1.从学生们分享的内容中,引导他们讨论家庭生活中的问题,并且通过共同思考的方式,找出问题的根源以及解决方案。
2.学生们可以采用教材或者网络上的案例,帮助他们意识到家庭的重要性,以及合作共赢思想的价值。
3.让学生们分享自己想到的家庭合作方案,同时鼓励他们回家实践家庭和睦的重要性。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https://img.taocdn.com/s3/m/8ee2f28c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1e2d660.png)
《我的母亲》教案指导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掌握文章大意,了解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能够理解母爱的伟大和无私,感受到孝敬父母的重要性;能够运用现代汉语语言技能陈述自己对母亲的感慨和思考。
2、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学习《我的母亲》这篇课文,学生能够深刻领会母亲为我们所做的一切,懂得珍惜母亲的爱,表达崇高的敬意和感激之情;同时也能够培养学生的孝心,认识到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二、教学方法:1、归纳教学法2、演示教学法3、情境教学法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阅读理解和运用现代汉语语言表达思想感情。
2、难点:理解母亲对我们的爱及对我们的影响。
四、教学建议:1、在课堂上带着学生一起认真阅读《我的母亲》这篇课文,提醒学生注意关键词句,帮助他们理解文章主旨。
2、让学生自己把作文中的优美语言摘抄下来,分析一下它们的文体、表达方式、修辞手法,再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尝试写出一篇自己的作文;或者带领学生编写一首感恩母亲的诗歌、演唱一与母爱相关的歌曲等等。
3、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参与课堂讨论,表达感想和情感,这样不仅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而且可以提高他们对母亲的理解和尊敬。
五、板书设计:《我的母亲》母亲的爱;我们的感恩六、教学评价:通过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可以看出他们是否掌握了文章的主旨和精神内涵;是否能够清晰地用现代汉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同时也能够考察他们对母亲的尊重和感激之情是否有所提高。
如果家长也能够积极关注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和学习进展,那么评价的结果也会更加准确和全面,更有助于对学生进行综合性的评价和提高。
我的母亲 教案
![我的母亲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ac9094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5d8065f.png)
我的母亲教案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母亲的重要性和作用。
2. 学习描述母亲的词汇和短语。
3. 能够用简单的句子介绍母亲的外貌和性格。
教学重点:1. 描述母亲的外貌和性格。
2. 学习母亲相关的词汇和短语。
教法与学法:1. 情感教育和讨论,激发学生对母亲的感激和尊重。
2. 合作学习,学生分组讨论和分享自己的母亲特点。
教学准备:1. 图片和资料关于母亲的照片和描述。
2. 板书和标签,以便展示生词和短语。
教学过程:步骤一: 导入 (5分钟)教师和学生互相问候和介绍。
教师为今天的课程引入话题:“今天我们要谈谈我们的母亲。
”步骤二: 激发学生的情感 (10分钟)教师展示母亲的照片,并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母亲的外貌特点。
教师依次点指不同的学生,让他们说出他们母亲的样子和特点。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询问他们母亲在家里的作用和为他们做了什么。
步骤三: 学习词汇和短语 (15分钟)教师呈现图片和卡片上的词汇和短语,例如 "漂亮的","善良的","关心人的"等等。
教师通过例句和图片解释每个词汇和短语的意思。
教师与学生一起朗读并模仿学习每个词汇。
步骤四: 分组讨论 (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学生来描述他们的母亲外貌和性格特点。
学生可以参考刚刚学习的词汇和短语来完成描述。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描述和理由。
步骤五: 总结 (5分钟)教师总结今天的课程,强调母亲的重要性和作用。
教师鼓励学生要做一个好孩子,尊重和感激母亲的付出。
作业:1. 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己母亲的短文,描述她们的外貌和性格。
2. 学生找一张母亲的照片,写下对母亲的感谢和祝福的话。
我的母亲群文阅读教学设计
![我的母亲群文阅读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f632eee0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3766c77.png)
我的母亲群文阅读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我的母亲群文阅读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设计,学生将能够:1. 读懂并理解群文作品《我的母亲》;2. 掌握群文阅读的技巧和方法;3. 培养对母亲的敬爱之情;4.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母亲的敬爱之情,提高群文阅读能力。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对群文作品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准备1. 教材:《我的母亲》群文作品;2.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3. 准备课堂活动:小组讨论、朗读比赛、角色扮演等。
四、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向学生简要介绍群文阅读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大家对母亲是什么样的印象?请用一个词形容自己的母亲。
步骤二:阅读《我的母亲》(15分钟)1. 将《我的母亲》群文作品展示在投影上。
2. 学生自行阅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和主题。
步骤三:理解文章细节(15分钟)1. 将文章分成若干段落,学生自行讨论每个段落的主题和情节。
2. 学生提问和回答:你从这个段落中了解到了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步骤四:群体表达(20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段落进行深入讨论。
2. 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表达小组的观点和想法。
3. 整个班级共同探讨每个段落的意义和整篇文章的主旨。
步骤五:提高阅读技巧(20分钟)1. 分析文章中的比喻、夸张、悬念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理解文章。
2. 学生们自行阅读,并标注出文章中的修辞手法。
3. 将标注结果进行讨论和比较。
步骤六:情感教育(15分钟)1. 引导学生回想自己对母亲的感受和体会,并将其用文字表达出来。
2. 学生互相交流和分享自己的写作成果。
步骤七:课堂总结(5分钟)1. 整理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和亮点。
2. 强调群文阅读的重要性和培养良好品德的意义。
五、教学反思本次教学设计通过群文阅读《我的母亲》,培养了学生们对母亲的敬爱之情。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提高了学生们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母亲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深入走进文本,读懂母亲的优秀品格,读懂母亲的爱子之心。
2、从文章所写的具体事件中分析母亲的形象,概括母亲的品性。
3、联系生活体验,体会母亲的关爱,培养孝敬母亲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欣赏公益广告《我为妈妈洗脚》。
师:从广告中可以看出:妈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影响。
板书课题、作者。
二、初步感知
1、作者的母亲冯顺娣,教师引用作者《先母行述》中一段话。
2、速读课文,说说本文作者最想对母亲表达什么感情?从哪里可看出来?
三、解读探究
1、找一找:找出文中语句说说我为什么要感谢母亲?
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2、说一说:母亲的“好脾气、待人接物的和气、能宽恕人体
谅人”的品性,请你从文中找出概括性语句或典型事例来说一说。
(教师可从“母亲对我的训练、母亲与家人相处、母亲对自己的人格”三方面加以引导概括并赏析语句)
课文写了母亲这样几件事情:
A.叫我早起,聆听教诲,“催”去上学;
B.我说了不该说的话,她重重责罚我;
C.新年之际,债主来要债,她从不骂一声,脸上从不露出一点怒色;
D.受了两个嫂子的气,她只忍耐着,忍到不可再忍时,悲哭一场,以解心中之苦;
E.听了五叔的牢骚话,表现出刚气,不受一点人格上的侮辱。
通过写这些事,表现母亲以下品性。
她是一位恩师,对我谆谆教诲;对我要求严格,却从不拿孩子出气;气量大,性情好,事事留心,事事格外容忍;待人仁慈、温和,从来没有一句伤人感情的话。
3、想一想:作者主要写母亲是他的恩师,为什么除了写母亲怎样训导我之外,还用更多的笔墨写她与家人相处的情形? 写母亲与家人相处的情形,是为了体现母亲平时的待人接物以及这些对我的影响。
写她以身示范对我的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教育和影响,这不仅写母亲对我的“言教”,更写了母亲对我的“身教”。
4、
(四)情感体验,拓展延伸
1、学生齐读课文最后一节。
2、文章结尾写道:“我在我母亲的教训之下度过了少年时代,受了她的极大极深的影响。
”请说说你自己哪些方面深受父母、师长或其他事物的影响?(仿句:如果,如果,如果,我都得感谢。
)
(五)小结课文、布置作业
1、母亲是一本永远也读不透的书。
夜深人静之时,请撷一轮清辉,读几篇关于母亲的文章吧。
推荐的文章:
三毛的《守望的天使》
朱德的《我的母亲》
王恒绩的《疯娘》
韩静霆的《母爱是船也是帆》
2、母亲节快到了,请同学们亲手制作一张贺卡,并写上一段祝福的话表达对母亲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