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经》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参差

合集下载

《道德经念诵注音版》王弼本

《道德经念诵注音版》王弼本

《道德经念诵注⾳版》王弼本《道德经》王弼本顾瑞荣校注并重点注⾳按语:此《道德经》⽂本,以通⾏的王弼本为底本,对极少量确定为误之字句,主要根据郭店⽵简本、北⼤汉简以及参考帛书本等其他版本⽽加以修改,并且做了重点注⾳。

⽂末有简要的修改与注⾳说明。

《开经偈》⽆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

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道德真实义。

第⼀章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之⼜⽞,众妙之门。

第⼆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wù)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较,⾼下相倾,⾳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处⽆为之事,⾏不⾔之教;万物作(zuò)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三章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àn)可欲,使民⼼不乱。

是以圣⼈之治,虚其⼼,实其腹,弱其志,强其⾻。

常使民⽆知⽆欲,使夫(fú)智者不敢为也。

为(weí)⽆为(weǐ),则⽆不治。

第四章道冲⽽⽤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zhàn)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象帝之先。

第五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chú)狗;圣⼈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tuó)⿕(yuè)乎?虚⽽不屈(jué),动⽽愈出。

多⾔数(shuò)穷,不如守中。

第六章⾕神不死,是谓⽞牝(pìn)。

⽞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之不勤。

第七章天长地久。

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故能长⽣。

是以圣⼈后其⾝⽽⾝先,外其⾝⽽⾝存。

⾮以其⽆私邪(耶yé),故能成其私。

第⼋章上善若⽔。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考论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考论

范应元《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考论刘固盛南宋道教学者范应元所作《老子道德经古本集注》一书,《正统道藏》及《续道藏》均未收录,今见于《续古逸丛书》之十七,被推崇为“道家秘笈”。

近来笔者在研究宋元老学以及参加整理《中华道藏》的过程中,发现范注不仅文献价值颇高,而且其思想内容也很有特点。

关于此书的研究,目前学术界尚罕有人涉及,故本文拟作简要论述。

一、作者略考范应元的生平事迹不见史籍记载,据此集注卷前所署“前玉隆万寿宫掌教,南岳寿宁观长讲果山范应元集注直解”,及卷后所署“湛然堂无隐斋谷神子范应元”,除能确定其道士身份外,仍难知具体情况。

不过,该书卷末沈乙〓之跋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线索,其跋云:“此本《道藏》不收,焦氏《老子翼》采摭亦不及,真道家佚典矣。

范应元无可考,褚伯秀《南华义海纂微》所录诸家有范无隐者,或即此人。

”查褚氏《南华真经义海纂微》后序云:“淳丙午岁,幸遇西蜀无隐范先生游京,获侍讲席,几二载。

”又云:“师讳应元,字善甫,蜀之顺庆人。

学通内外,识究天人,静重端方,动必中礼。

”可知范应元确为褚伯秀之师,且学识渊博,修道有方,淳 丙午(1246)、戊申(1248)之际,尚在人间。

褚氏后序作于咸淳庚午(1270),此时业已称“讳”,则知范应元已于庚午之前去世,范注乃成于庚午之前,也是毫无疑问的了。

从褚氏的后序中,我们还可以知道,范应元不仅深研《老子》,而且精于庄学,曾于淳 丙午年间为弟子专门讲授《庄子》,弟子们都凝神以听,“于是众心豁然,如发重覆而睹天日也”。

褚氏遂发出感叹:“窃惟圣贤垂训,启迪后人,义海宏深,酌随人量。

笺注之学,见有等差,须遇师匠心传,庶免多歧之惑,否则死在惠施句里,无由达《南华》向上一关,虽多方五车,不过一辩士耳。

古语云:务学不如务求师。

至哉!”看来,褚氏作《南华真经义海纂微》一书,受到了范应元的许多启发,褚氏对其师也极其尊敬和感激,如其后序所云,“师恩昊天罔极”。

褚氏最后说:“江湖宿德,稔知其人,不复赘述。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老子道德经王弼注晁经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得老子之~盖经君平指经之流也。

其言仁经~不能真学欤与礼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经特有功于老子哉。

凡百者~盖不学可不知乎此也。

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经末矣。

其于易~多假经老子之旨~而老子无经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可经也。

经呼~其经哉,弼知佳兵者不祥断学之器~至于经经~以经经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人~常善救礼弃物~故无物。

得经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

经傅奕能经之经。

然弼经是经曰道德经~弃独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近于古,其文字经多经经~殆有不可经者~令人惜之。

犹欤经经~弼之于老子~经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经之于左氏~范之于穀梁甯~毛经之于经~郭璞之于经雅~完然成一家之~后世经有作者~未易加也。

予经经学既写弼经~以经之。

并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经之经。

鄜畤克伏经咸平~经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经经然可经~王弼所注~言经意圣深~得老氏经之旨。

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经真清经建官~经以刊行~又得晁以道先生所经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宁学既~喜其近古~经藏之~乾道庚寅~分京口~经经板以经~若其字之经经~前人已不写教能经~克焉敢经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事充经江府府授熊克经经从郎学教1正文上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经经经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经~经经之育之~亭之毒之~经其母也。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故常无欲~以经其妙~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妙者~微之也。

万物始于微极常有欲~以经其徼。

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故常无欲空~可以经其始物之妙。

虚徼徼~经经也。

凡有之经利~必以无经用。

欲之所本~适道而后经。

故常有欲~可以经其经物之也。

《道德经》王弼注解

《道德经》王弼注解

《道德经》王弼注解王弼(曹魏经学家、哲学家)王弼,字辅嗣,生于公元226年(魏文帝黄初七年),死于公元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金乡县)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及创始人之一。

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

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老子注》、《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周易略例》四部。

其中《老子指略》、《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

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

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

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

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遗下一妻一女。

晁說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經二卷,真得老子之學歟,蓋嚴君平指歸之流也。

其言仁義與禮,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萬物各得於一,豈特有功於老子哉。

凡百學者,蓋不可不知乎此也。

予於是知弼本深於老子,而易則末矣。

其於易,多假諸老子之旨,而老子無資於易者,其有餘不足之跡,斷可見也。

嗚呼,學其難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於戰勝,以喪禮處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無棄人;常善救物,故無棄物。

獨得諸河上公,而古本無有也。

賴傅奕能辯之爾。

然弼題是書曰道德經,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猶近於古歟!其文字則多謬誤,殆有不可讀者,令人惜之。

嘗謂,弼之於老子,張湛之於列子,郭象之於莊子,杜預之於左氏,范甯之於穀梁,毛萇之於詩,郭璞之於爾雅,完然成一家之學,後世雖有作者,未易加也。

予既繕寫弼書,并以記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說之鄜畤記。

克伏誦咸平,聖語有曰,老子道德經治世之要,明皇解雖燦然可觀,王弼所注,言簡意深,真得老氏清淨之旨。

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蓋久而後得之,往歲攝建寧學官,嘗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題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無篇目,喜其近古,繕寫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復鏤板以傳,若其字之謬訛,前人已不能證,克焉敢輒易,姑俟夫知者。

《老子》主要版本介绍

《老子》主要版本介绍

《老子》主要版本介绍历代学者研讨考释《老子》的版本不下千百家,但是留存下来的较少。

根据记录,较早的有战国末年喜黄老刑名之学的韩非著释的《解老》、《喻老》,西汉《老子邻氏经传》、《老子傅氏经说》、《老子徐氏经说》以及《刘向说老子》等,但这些版本均已散失。

现存的主要版本有:东汉时河上公著的《老子章句》、道教五斗米派代表作《老子想尔注》、魏晋时期何晏作《老子道德经》、王弼撰《老子注》,南北朝时,佛学和道教并盛,佛门亦耽玄理,释氏注解《老子》的很多。

据《隋书·经籍志》著录:刘宋时,释惠琳、释惠严各注《老子道德经》2卷,释慧观撰《老子义疏》1卷。

《旧唐书·经籍志》著录:姚秦鸠摩罗什撰《老子注》2卷。

梁武帝萧衍笃信佛法,誓为佛门弟子,亦著《老子讲疏》6卷。

下面笔者将介绍现存的几个主要版本。

竹简本郭店楚墓出土的竹简本老子(简称简本)是战国中期(或稍早)的传本。

它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抄本。

竹简本老子的系统性不如帛本这两个版本的作者,可能是两个不同时期的人。

根据各版本的抄写年代,以及文字的字体出土的情况综合分析,可以推断竹简本老子基本上可以认为是老子一书的最原始的版本。

它没有像传世本那样流传下来,可能与它的杂乱无章,以及其文字过于古朴有关系。

而帛书甲本可以认为是传世本中,目前可见到的最古老的版本,帛书甲本,很有可能是作者帛书老子的作者,在竹简本老子的基础上发展扩充而来的。

部分简本中难以解释认识的文字,在甲本中有所改动。

而帛书乙本,则是源于甲本的一个写本。

但其中的部分文字,似乎又参照了竹简本老子进行了恢复。

我们现在实际上分不清甲乙两个写本谁优谁劣。

所以决定用竹简本的文字与甲乙本中相应的文字进行对比,希望能分辩出其中的的优劣。

汉帛书甲本乙本帛书《老子》甲本是马王堆帛书中最重要的出土文献之一,该卷帛书幅宽二十四厘米,共一百六十九行,每行约30字,由于存放问题,帛书损毁较为严重,首卷部分残破最为严重。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

《道德经1-5章(王弼本)》原文、译文及注释原文:道德经1-5章(王弼本)先秦-老子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

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第03章:不尚贤,使民不争。

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

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第04章:道冲而用之,或不盈。

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

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第05章: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对照翻译:第01章:道可道,非常道。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名可名,非常名。

可以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名,就不是永恒不变的“名”。

无,名天地之始。

无,是天地的开端。

有,名万物之母。

有,是万物的根源。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所以,常从“无”中观察天地的奥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常从“有”中寻找万物的踪迹。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有和无,只不过是同一来源的不同名称罢了。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有和无都是幽昧深远的,它们是一切变化的总门。

第02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天下的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丑的观念也就出来了;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恶的观念也就产生了。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有”和“无”互相对立而产生,困难和容易互相矛盾而促成,长和短互相比较才形成,高和下互相对照才有分别,音和声由于对立才显得和谐动听,前和后彼此排列才有顺序,这是永远如此的。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带注音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带注音

《河上公老子道德经》河上公,亦称“河上丈人”,河上真人,齐地琅琊一带方士,黄老哲学的集大成者,黄老道的开山祖师。

河上公可谓是历史上真正的隐士,其为老子作注的《河上公章句》成书最早,流传最广,影响最大,但是其姓名生地无人能知。

《神仙传》载:“河上公者,莫知其姓名也”。

河上公修仙得道之处在琅琊 (今日照)天台山。

对此,东晋葛洪在《嵇中散孤馆遇神》中说:“纪年曰:东海外有山曰天台,有登天之梯,有登仙之台,羽人所居。

天台者,神鳌背负之山也,浮游海内,不纪经年。

惟女娲斩鳌足而立四极,见仙山无着,乃移于琅琊之滨。

后河上公丈人者登山悟道,授徒升仙,仙道始播焉。

有嵇康者,师黄老,尚玄学,精于笛,妙于琴,善音律,好仙神。

是年尝游天台,观东海日出,赏仙山胜景,访太公故地,瞻仙祖遗踪,见安期先生石屋尚在,河上公坐痕犹存”。

日照状元张行简在文中也对此有所记载:“念我日照,虽偏居海隅,却享有琅琊之名,天台之胜,背依泰沂,怀抱东海,更兼仙山飘渺,河流纵横,自古为日神祭祀之地,黄老成仙之乡。

河上公、安期生、于吉、葛玄等在此悟道授徒,秦皇汉武到此寻仙访道,可谓盛极一时也”。

张行简还写到:“日照之名,始于元佑。

祖曰:天台山有河上公丈人题字云:“云自天出天然奇石天下无,日照台前台后胜景台上有”,“日照”之名盖出于此,谓之“海上日出,曙光先照”之地是也”。

天台山有深厚的女巫崇拜,狐仙崇拜和神仙崇拜遗迹。

女巫谷中有女巫与狐仙之墓,有世上罕见的积石墓与石室联体,人鬼同居的建筑。

山上有仙人台,仙人居旧址,安期祠(秦始皇立)遗址,仙人讲经台,炼丹炉,仙鹤台,仙人捣药石臼等遗迹,是河上公悟道之处,安期生成仙之所。

有曲阳涧,涧中有曲阳泉,是三国时神仙于吉得道成仙之地。

有秦皇汉武望仙台,是古人疯狂追求长生不老的历史见证。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道德经》版本有两种,一为河上公本,一为王弼本。

河上公本文句简古,为道教所尊崇;据道教传说,汉文帝时有老人隐居河滨,世人号为河上公。

【高级】03《道德经》老子帛书版(可能是最佳版本)

【高级】03《道德经》老子帛书版(可能是最佳版本)

老子帛书版《道德经》原文今日学堂讲习【老子】采用的版本,一个就是流行的所谓的世传本,晋代的王弼版;这个版的优点是文字优美,朗朗上口。

但是缺点也很严重,主要就是相对晚出,对原始版本有一些改动,这当然影响对老子原意的理解。

例如第一章,王本作: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帛书甲乙本均为: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王本以“天地”对“万物”,文辞固然工整流畅,但不免让后人思想“天地”和“万物”到底是什么关系,从而直接影响对“无名”和“有名”这两个重要概念的理解。

很多“解老专家”就把注意力集中在这种文字游戏上乱解一起,弄的很玄乎的样子,完全违背了老子的本义。

王版类似这种的错漏还有一些,这都会让人们的理解与老子的原意走向相反的道路。

另外一个就是分章: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均为81章,这也是目前通行的版本;但历史上还有其他分章方式的版本,如汉严尊[道德指归论]分为72章,元吴澄分为68章,可见分章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后来的学人为了研读方便而分的;原始的老子,用【史记】的记载来说只是分为上下篇,“言道德之意五千言”,因此老子原文应该是不分章的。

分章之后固然好读一些,但是有些章节分得很勉强;特别有些故弄玄虚的人,臆说老子每章均有不同的旨意,每章都暗喻一种修行方法,甚至还给每章都取上名字,如“道体第一,养生第二”(河上公版),则更是误导学人,眩惑众生。

所以,为了更接近老子的原始思想,我更倾向于采用帛书版为底本,王本只是作为讲解时的参考对象;王本与帛书本有冲突的时候,依据帛书版为准。

而且为了避免分章对于解读可能造成的误导,采取分句讲解的方式。

为便于对照,同时列出王本和帛书本的文字,不过本身没有标点符号,通行的帛书本,往往依据王本分章句,我则依据帛书本内在的逻辑语义另分标点符号,与市面上流传的帛书勘校本不完全一致,特别说明一下。

道经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

《道德经》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参差

《道德经》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参差

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參差第三章王弼: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河上公: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第四章王弼:淵兮似萬物之宗。

河上公:淵乎似萬物之宗。

第五章王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河上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

王弼:虛而不掘。

河上公:虛而不屈。

第十三章王弼: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

河上公:何謂寵辱。

辱為下。

第十四章王弼:是謂惚恍。

河上公:是謂忽恍。

第十五章王弼:熟能濁以靜之徐清。

河上公:熟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王弼: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河上公: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第十六章王弼:吾以觀復。

河上公:吾以是觀其復。

第十七章王弼: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

河上公:有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

第廿十章王弼:沌沌兮,俗人昭昭。

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河上公:純純兮,眾人昭昭。

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標兮若無止。

第廿一章王弼: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河上公:道之為物唯怳唯忽。

王弼: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河上公: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廿二章王弼:窪則盈。

河上公:窊則盈。

第廿四章王弼:企者不立......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河上公:跂者不立......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第廿五章王弼: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河上公: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第廿六章王弼:......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河上公:......而以身輕於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第廿七章王弼:善行無轍......善數不用壽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河上公:善行者無轍跡......善計不用壽策,善閉者無關鍵而不可開,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王弼: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河上公:知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卅章王弼:善有果而已。

河上公:善者果而已。

第卅一章王弼: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

河上公: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第卅二章王弼:道常無名天下莫能臣也。

河上公: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王弼: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河上公:夫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殆。

老子道德经(晋王弼)

老子道德经(晋王弼)
爽差失也失口之用故谓之爽夫耳目口心皆顺其性也不以顺性命反以伤自然故曰盲聋爽狂也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难得之货塞人正路故令人行妨也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
为腹者以物养己为目者以物役己故圣人不为目也
十三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厌耻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无以易其身故曰贵也如此乃可以托天下也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案若可托永乐大典作乃可以托河上公注本作乃可以托于天下】
无物可以损其身故曰爱也如此乃可以寄天下也不以宠辱荣患损易其身然后乃可以天下付之也十四章【案河上公注本此为赞章】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防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案原本及各本俱无民字惟永乐大典有之据弼注故可欲不见上承没命而盗则经文本有民字今校】
贤犹能也尚者嘉之名也贵者隆之称也【案称释文云一本作号一本作名】唯能是任尚也曷为唯用是施贵之何为尚贤显名荣过其任为而常校能相射贵货过用贪者竞趣穿窬探箧没命而盗故可欲不见则心无所乱也
犹兮若畏四邻
四邻合攻中央之主犹然不知所趣向者也上德之人其端兆不可睹德趣不可见亦犹此也
俨兮其若容【案容一本作客】涣兮若氷之将释敦兮可得而形名也
孰能浊以静之徐清孰能安以久【案永乐大典无久字】动之徐生夫晦以理物则得明浊以静物则得清安以动物则得生此自然之道也孰能者言其难也徐者详慎也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或存【案或一作若】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案赡原本作瞻今据永乐大典校改】地虽形魄不法于天则不能全其宁天虽精象不法于道则不能保其精冲而用之用乃不能穷满以造实实来则溢故冲而用之又复不盈其为无穷亦已极矣形虽大不能累其体事虽殷不能充其量万物舍此而求主【案永乐大典作求其生】主其安在乎不亦渊兮似万物之宗乎锐挫而无损纷解而不劳和光而不污其体同尘而不渝其真不亦湛兮似或存乎地守其形德不能过其载天慊其象德不能过其覆天地莫能及之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译文

老子道德经王弼注晁说之序王弼老子道德经二卷,真得老子之学欤,盖严君平指归之流也。

其言仁义与礼,不能自用,必待道以用之,天地万物各得于一,岂特有功于老子哉。

凡百学者,盖不可不知乎此也。

予于是知弼本深于老子,而易则末矣。

其于易,多假诸老子之旨,而老子无资于易者,其有余不足之迹,断可见也。

呜呼,学其难哉!弼知佳兵者不祥之器,至于战胜,以丧礼处之,非老子之言,乃不知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

独得诸河上公,而古本无有也。

赖傅奕能辩之尔。

然弼题是书曰道德经,不析乎道德,而上下之,犹近于古欤!其文字则多谬误,殆有不可读者,令人惜之。

尝谓,弼之于老子,张湛之于列子,郭象之于庄子,杜预之于左氏,范甯之于穀梁,毛苌之于诗,郭璞之于尔雅,完然成一家之学,后世虽有作者,未易加也。

予既缮写弼书,并以记之。

政和乙未十月丁丑嵩山晁说之鄜畤记。

克伏诵咸平,圣语有曰,老子道德经治世之要,明皇解虽灿然可观,王弼所注,言简意深,真得老氏清净之旨。

克自此求弼所注甚力,而近世希有,盖久而后得之,往岁摄建宁学官,尝以刊行,既又得晁以道先生所题本,不分道德而上下之,亦无篇目,喜其近古,缮写藏之,乾道庚寅,分教京口,复镂板以传,若其字之谬讹,前人已不能证,克焉敢辄易,姑俟夫知者。

三月二十四日左从事郎充镇江府府学教授熊克谨记正文上篇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指事造形,非其常也。

故不可道,不可名也。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

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妙者,微之极也。

万物始于微而后成,始于无而后生。

故常无欲空虚,可以观其始物之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徼,归终也。

凡有之为利,必以无为用。

欲之所本,适道而后济。

故常有欲,可以观其终物之徼也。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 注释 人物介绍

道德经 注释 人物介绍

道德经注释人物介绍
《道德经》的注释人物介绍主要包括历史上和当代的一-些知名学者。

在历史上,唐玄宗李隆基是第一个为《道德经》作御注的皇帝。

他在735年和755年两度对《道德经》进行注疏,首次注疏采用的是河上公本《老子》,但他不满意这个本子,认为没有反映出《老子》的精义,于是重新采用王弼本进行注释。

唐玄宗的注疏宗旨是“取之于真,不崇其教,理国之要,可不然乎"。

此外,河上公也是《道德经》注释的重要人物,他的注本《老子真经注》是历史上第一个大面积流传的《道德经》注本,也被称为《河上公章句》。

王弼则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位天才型替学家,他的注解极为经典,是《道德经》传承史上的第一个里程碑式人物。

他所校正过的《道德经》文本是史上流传最广的文本,也就是今天所谓的“流行本”。

在当代,傅佩荣是知名的国学大师,他的《哲学与人生》等作品影响广泛。

他也对《道德经》进行了注解,但主要集中在普及性方面,专业水准尚有欠缺。

另外,陈鼓应和李零的注解在当代也被认为是非常经典的。

以上仅为部分《道德经》的注释人物介绍,实际上,为《道德经》作注的人物还有很多,他们的注解各有特色,对理解和传承《道德经》的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道德经》王弼本

《道德经》王弼本

《道德经》王弼本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此《道德经》⽂本,以通⾏的王弼本为底本,对极少量确定为误之字句,主要根据郭店⽵简本、北⼤汉简以及参考帛书本等其他版本⽽加以修改,并且做了重点注⾳。

感悟《道德经》些许年,吾见其多有通假字,偕⾳字,多⾳字,为便学者感悟,避免误读其⾳⽽错解其意,故整理⼀⼆,包含常误解的字⾳以及全⽂释义,特作分享,望与修⾏者⼀起温习古⼈之智慧,感悟天地之⼤道!通篇记忆,顺其⾃然,熟能⽣巧,可达到趋吉避凶。

回想第⼀次感悟道德经还是很多年前,随着体悟的深⼊,汲取古⼈的智慧和能量,⽇益精进只为达到洁净精微的境界。

也希望所有修⾏者有朝⼀⽇,可以做到⽼⼦说的,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通篇五千⾔,深奥⼜充满智慧!吾愿穷其⼀⽣尽其⼀世所终。

(如有误字,望乞海涵)第⼀章道可道,⾮常道;名可名,⾮常名。

⽆,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jiào)。

此两者,同出⽽异名,同谓之⽞,⽞之⼜⽞,众妙之门。

【解释】道,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道;名,可以叫出来的,就不是永恒的名。

⽆,是天地原始的名字;有,是产⽣万物的名字。

所以常从“⽆”中,去观察道的奥妙。

常从“有”中,去观察道的运⾏。

这两者是同⼀个来源,只是名称不同。

都可说是含义深远。

深远再深远,就是⼀切奥妙的总门。

第⼆章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è)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相⽣,难易相成,长短相较,⾼下相倾,⾳声相和(hè),前后相随。

是以圣⼈处⽆为(weí)之事,⾏不⾔之教;万物作(zuò)焉⽽不辞,⽣⽽不有,为⽽不恃,功成⽽弗居。

夫(fú)唯弗居,是以不去。

【解释】天下都知道美的就是美的,就是因为有丑的了。

都知道善的就是善的,就是因为有恶的了。

所以,有和⽆互助产⽣,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包容,⾼和下互相包容,⾳和声互助谐和,前和后互助跟从。

《道德经》版本比较

《道德经》版本比较

《道德经》版本比较《道德经》,又称《道德真经》、《老子》、《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在其流传过程中,不断有后人增删、意改,而在其传抄刊印过程中又有错置等情况发生,从而形成了老子《道德经》一书极其复杂的版本问题。

版本选择与校注是研读《道德经》的前提。

从事《道德经》学术研究的人,对其有特殊领悟的读者,都关心版本问题。

版本问题可以说是《道德经》独有的现象,据统计,清代之前,《道德经》版本有103种之多。

古书在上千年的传抄、刻印过程中难免出现错误,迄今为止,校订本共三千多种。

目前,学术界较为重视的版本,是王弼的版本,长沙马王堆出土的两个抄本,称为帛书甲本、乙本。

帛书早王弼本400余年,近些年许多学者推崇帛书,但甲本缺字1400,乙本缺字600。

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最早的《道德经》版本,是在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

经考古学家认证,郭店楚墓比马王堆汉墓早100多年,即竹简书比帛书早100多年。

历史上流传最广的版本是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王弼注本。

其他重要的版本还有西汉严遵注本、唐代傅奕所校古本、唐代所刻《道德经》石幢等。

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出土帛书甲乙本,及其湖北荆门郭店楚墓中出土的战国竹简本之前,流行版本中,汉代河上公注本和曹魏时期王弼注本最早,或者说其后的注本或校本都以河上公或王弼注本为根据。

根据历史记载的传说,如:葛玄的《老子河上公章句·序》专门记载了汉文帝向河上公求教的经过。

葛玄(164-244)三国吴道士,字孝先,又称葛天师。

汉文帝刘恒(前202年—前157年),汉代第五位皇帝,汉高祖中子。

河上公与汉文帝同时代。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时代曹魏山阳郡(今山东济宁、鱼台、金乡一带)人,经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这样河上公要比王弼早400多年,葛玄与王弼同时代。

而司马迁生活在前145或前135—前87,略晚于河上公。

这说明,司马迁应该能亲眼看到完整版本的《道德经》。

道德经五种版本

道德经五种版本

道德经第一章(河上本):道可道,非常道。

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

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

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王弼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傅奕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

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无名,万物之始也。

有名,万物之母也。

故恒无欲也,以观其妙;恒有欲也,以观其噭。

两者同出,异名同谓。

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竹简本):无第二章(河上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王弼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傅奕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

故有无之相生,难易之相成,长短之相形,高下之相倾,音声之相和,前后之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不为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不处。

夫唯不处,是以不去。

(帛书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有、无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形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

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而弗始,为而弗恃也,功成而弗居也。

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竹简本):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已。

《道德经》的顺序弄乱了几千年,这一章才应该是最后一章!

《道德经》的顺序弄乱了几千年,这一章才应该是最后一章!

《道德经》的顺序弄乱了几千年,这一章才应该是最后一章!展开全文上一次,我们提出过,应该把流行版《道德经》的第25章放在第一章才符合老子的思想,才符合读者的阅读习惯和整部《道德经》的起承转合。

很高兴,得到不少网友的私下沟通和支持。

不少朋友提出要对《道德经》的整体章节顺序进行一次全面调整,深为赞同。

但苦于对《道德经》的学习不够、理解能力有限,尚不具备掌控全篇的能力,只能就局部章节的安排提出个人浅见,但也仅仅是个人浅见,有无道理,尚希读者评判。

受上一篇文章的启发,本文将对《道德经》最后一章的安排提出个人看法。

《道德经》是一部写给君主的经世致用之书,历来被誉为内圣外王的帝王之学,是一部学术论著。

而所有论著,通常都是先提出一个观点来总领全文,或开门见山,或开宗明义,或开篇设疑,再引出下文;中间部分是主体部分,包括要表达的观点、论据和论述部分;最后是概括性总结,直指主旨,呼应主题。

而流行本《道德经》的最后一章却不是这样的,那应该是哪一章放在最后才符合“总结”的结尾呢?查阅一下资料发现,对于《道德经》的分章问题,历史上的多种版本、各种分法,即便是流行本的严遵本、河上公本、王弼本等,也存在着前后分章不一的问题,而且也不都是八十一章,比如王弼本就有七十二和八十一两种版本,元代的吴澄和清代的魏源都是六十八篇,而马王堆帛书、郭店楚简都不分章。

现行本的最后一章是“显质”即“信言不美,美言不善”,而这一章放在最后不符合“总结”的要求,所以,应该把原《道德经》第七十章放在最后,因为这一章才更符合老子在全文中描述的“孤寂”形象,更能反映出老子的思想主张,文法上也更像一个结尾。

我们不妨将此两章做一比较分析,看看这两章到底哪一章放在最后才更合适。

原版第八十一章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善者不辩,辩者不善。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

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

天之道,利而不害。

圣人之道,为而不争。

这一章的大意是说:真实的绝不卖弄,虚假的一定美饰。

关于《老子》的几种版本

关于《老子》的几种版本

关于《⽼⼦》的⼏种版本在《⽼⼦》的诸种版本中,我更看重北京⼤学收藏的西汉⽵书本。

较为看重的诸本有湖北荆门郭店的楚⽵书本(甲⼄丙三种),湖南长沙马王堆的汉帛书本(甲⼄两种),陕西周⾄楼观台说经台碑本,世传的王弼本和河上公本、傅奕本,再有就是想尔注本、严遵本和天台经幢本。

北⼤本兼早和全两个字,早是说它为汉代的东西,据整理者说⼤约是汉武帝时代,即公元前100年左右的抄本;全是指它⽐较完整,据整理者说经整理共有完整及接近完整的⽵简⼆百⼀⼗⼀枚,残简⼗枚,推测缺失两枚完简,全书仅残缺六⼗多字。

北⼤本的缺陷是出处不明,为不愿透露姓名者的捐赠物,仅此⽽已。

这⼀点似乎为⼀些⼈忌讳⽽轻看。

楚⽵书本占⼀个字早,所存的样貌最古,可能是⽬前所能看到的在时间上最接近⽼⼦的本⼦。

遗憾也是缺陷,因为它是劫余幸存的东西,那个墓在挖掘前数次被盗,所以我们能看到的东西与其它⽂本的内容相⽐为少,到底多的部分是后来经⼈添加⽽多出来的,还是被盗造成的残缺,或者它本⾝就是节抄本,⼀切皆有可能,这也就成为悬案。

马王堆的汉帛书甲、⼄本,两种都是很早,很珍贵的本⼦,可惜只⼀个字,残,且残的⼗分厉害,没有别的⽑病。

楼观台碑本的价值主要是在⽂字⽅⾯,它是元代⾼翿依仿《集篆古⽂韵海》中的古⽂缀辑⽽成,不过“此碑⽂字,全同今本”。

⾄于所谓世传本的王弼注本和河上公注本,正如给它们所冠以称谓那样,是使⽤传布最⼴的本⼦,也可能是被⼈为污染最严重的本⼦。

傅奕本,傅奕是唐朝⼈,他整理的《⽼⼦》号称《古本⽼⼦》,据说是得齐后主⾼纬武平五年(公元574年)彭城⼈开项⽻妾冢出⼟的《⽼⼦》⽂本,参考了9家注本进⾏整理,校订为《古本篇》。

历代学者以为它代表了《⽼⼦》⽂本的⼀个不同来源。

想尔注本,据传是东汉张陵注本,张陵为天师道的创始⼈,这是道教内部的说法或者扩展,我理解为它是理解《⽼⼦》另外⼀条路⼦,⽽已。

今仅残存上半部。

严遵本,严遵是西汉末跨王莽新朝⼊东汉的⼈物,著《⽼⼦旨归》,算解《⽼⼦》较早的本⼦,尤其在楚⽵书、汉⽵书、汉帛书未见之前,今残存所谓后半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弼本、及河上公本之參差
第三章王弼:不見可欲,使民心不亂。

河上公:不見可欲,使心不亂。

第四章王弼:淵兮似萬物之宗。

河上公:淵乎似萬物之宗。

第五章王弼: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河上公:天地不仁,以萬物為狗。

王弼:虛而不掘。

河上公:虛而不屈。

第十三章王弼:何謂寵辱若驚。

寵為下。

河上公:何謂寵辱。

辱為下。

第十四章王弼:是謂惚恍。

河上公:是謂忽恍。

第十五章王弼:熟能濁以靜之徐清。

河上公:熟能濁以止靜之徐清。

王弼:夫唯不盈故能蔽不新成。

河上公:夫唯不盈故能弊不新成。

第十六章王弼:吾以觀復。

河上公:吾以是觀其復。

第十七章王弼:信不足焉有不信焉,悠兮其貴言。

河上公:有不足焉有不信焉,猶兮其貴言。

第廿十章王弼:沌沌兮,俗人昭昭。

我獨悶悶,澹兮其若海,飂兮若無止。

河上公:純純兮,眾人昭昭。

我獨悶悶,忽兮其若海,標兮
若無止。

第廿一章王弼:道之為物,唯恍唯惚。

河上公:道之為物唯怳唯忽。

王弼:吾何以知眾甫之然哉以此。

河上公:吾何以知眾甫之狀哉以此。

第廿二章王弼:窪則盈。

河上公:窊則盈。

第廿四章王弼:企者不立......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

河上公:跂者不立......其於道也曰餘食贅行。

第廿五章王弼:寂兮寥兮獨立不改。

河上公: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

第廿六章王弼:......而以身輕天下。

輕則失本,躁則失君。

河上公:......而以身輕於天下。

輕則失臣,躁則失君。

第廿七章王弼:善行無轍......善數不用壽策,善閉無關楗而不可
開,善結無繩約而不可解。

河上公:善行者無轍跡......善計不用壽策,善閉者無關鍵而
不可開,善結者無繩約而不可解。

王弼:雖智大迷,是謂要妙。

河上公:知智大迷,是謂要妙。

第卅章王弼:善有果而已。

河上公:善者果而已。

第卅一章王弼:不得已而用之恬澹為上。

河上公:不得已而用之恬淡為上。

第卅二章王弼:道常無名天下莫能臣也。

河上公:道常無名樸雖小天下不敢臣。

王弼:夫亦將知止,知止所以不殆。

河上公:夫亦將知之,知之所以不殆。

第卅五章王弼:用之不足既。

河上公:用之不可既。

第卅六章王弼:將欲歙之,必固張之......魚不可脫於淵。

河上公:將欲翁之,必固張之......魚不脫於淵。

第卅七章王弼:無名之樸夫亦將無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定。

河上公:無名之樸夫亦將不欲,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

第卅八章王弼: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居其薄,處其實,不居其
華......。

河上公:是以大丈夫處其厚,不處其薄,居其實,不居其
華......。

第卅九章王弼:侯王得一以為天下貞。

......谷無以盈將恐竭。

......故
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此非以賤為本耶......故
致數譽無譽。

......珞珞如石。

河上公:侯王得一以為天下正。

......谷無以靈將恐竭。

......故
貴必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此其以賤為本耶......
故致數車無車。

......落落如石。

第四十章王弼:天下萬物生於有。

河上公:天下萬物生之於有。

第四十一章王弼:夷道若纇......太白若辱。

河上公:夷道若類......大白若辱。

第四十三章王弼:無有入無間。

河上公:無有入於無間。

第四十章章王弼:是故甚愛必大費。

河上公:甚愛必大費。

第四十五章王弼:清靜以為天下正。

河上公:清靜為天下正。

第四十六章王弼:罪莫大於可欲,禍莫大於不知足......不出戶知天
下。

河上公:禍莫大於不知足......不出戶以。

第四十八章王弼:及其有事,不足以取天下。

河上公:及其有事,不可以取天下。

第四十九章王弼:聖人在天下歙歙。

河上公:聖人在天下怵怵。

第五十章王弼:以其生生之厚。

河上公:以其生生之厚也。

第五十一章王弼:夫莫之命常自然......育之亭之毒之。

河上公: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育之成之熟之。

第五十二章王弼:沒其不殆。

河上公:沒身不殆。

第五十三章王弼:服文綵......是謂盜夸非道也哉。

河上公:服文彩......是謂盜誇,盜誇非道也哉。

第五十四章王弼:善建不拔......吾何以知天下然哉以此。

河上公:善建者不拔......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

第五十五章王弼:蜂躉虺蛇不螫......未來牝牡之合而全作......終日號
而不嗄和之至也。

河上公:毒蟲不螫......未來牝牡之合而酸作......終日號而嗌
不嗄和之至。

第五十六章王弼:解其分,......故不可得而親不可得而疏。

河上公:解其分,......故不可得而親亦不可得而疏。

第五十六章王弼:吾何以知其然哉以此。

河上公:吾何以知天下之然哉以此。

第五十七章王弼:人多伎巧......法令滋彰。

河上公:人多技巧......法物滋彰,我無情而民自清。

第五十八章王弼:其民淳淳......善復為妖......其日固久......而不
劌......光而不耀。

河上公:其民醇醇......善伏為訞......其固日久......簾而不
害......光而不耀。

第五十九章王弼:重積德則無不克......是謂深根固祗。

河上公:重積德則無不剋......是謂深根固蔕。

第六十章王弼:非其鬼不神其神不傷人。

其神不傷人。

河上公:其神不傷人。

第六十一章王弼:小國以下大國則取大國......夫兩者各得其所欲大
者宜為下。

河上公:小國以下大國則聚大國......夫兩者各得其所欲故
大者宜為下。

第六十三章王弼:古之所以貴此道者何不曰以求得。

河上公:古之所貴此道者何不日以求得。

第六十三章王弼:是以聖人終不為大......夫輕諾必寡信......故終無難
矣。

河上公:是以大人終不為大......夫輕諾必寡信......故終無難。

第六十四章王弼:其脆易泮......是以聖人無為..是以聖人欲不欲......
河上公:其脆易破......聖人無為......是以聖人終不欲......
第六十五章王弼:知此兩者亦稽式、常知稽式......
河上公:知此兩者亦楷式、常知楷式......
第六十六章王弼:是以聖人處上而民不重。

河上公:是以聖人處民上而不重。

第六十七章王弼:天下皆謂我道大似不肖......天將救之以慈衛之。

河上公:天下皆謂我大似不肖......天將救之以善以慈衛之。

第六十八章王弼:善為士者不武......善勝敵者不與......善用人者為之
下......是謂配天古之極。

河上公:古之善為士者不武......善勝敵者與爭......是謂配天
古極也。

第六十九章王弼:攘無臂扔無敵......哀者勝矣。

河上公:攘無臂仍無敵......則哀勝也。

第七十二章王弼:無狎其所居......。

河上公:無狎狹所居......。

第七十三章王弼:勇於敢則殺......此兩者或利或害。

河上公:勇於敢則殺......知此兩者......
第七十四章王弼:常有司殺者,殺夫司殺者是大匠斲。

河上公:常有司殺者,夫代司殺者是謂大匠斲。

第七十七章王弼:天之道其猶張弓與高者柳之......孰能有餘以奉天
下......
河上公:天之道其猶張弓乎......孰能以有餘奉天下......
第七十八章王弼:天下莫柔弱於水......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
勝剛......
河上公:天下柔弱莫過於水......以其無以易之,故柔勝
剛,弱勝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