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甘宁盆地地层层序表
陕南地质构造
陕南地质构造陕西省跨三大构造单元。
北属中朝准地台,南属扬子地台,中部为秦岭褶皱系。
中朝准地台,省内仅涉及其西南部,南侧以八渡—虢镇—眉县—铁炉子—三要断裂带为界,由陕甘宁台坳、汾渭断陷和豫西断隆组成。
秦岭褶皱系,北与中朝准地台为邻,南以宽川铺—饶峰—麻柳坝—钟宝断裂与扬子准地台相隔,由六盘山断陷、北秦岭加里东褶皱带、礼县—柞水华里西褶皱带、南秦岭印支褶皱带、康县—略阳华力西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摩天岭加里东褶皱带组成。
扬子准地台,本省仅涉及其北缘。
北与秦岭褶皱系为邻,南部延入重庆、湖北两省(市),由龙门—大巴台缘隆褶带、四川台坳组成。
第三纪以来,新构造活动剧烈、复杂,类型多样,构成了独具特色的新构造景观。
陕北高原拱起地块,自中生代以来,堆积了巨厚的陆相碎屑岩建造,岩层产状平缓,褶皱断裂不发育。
新生代在晚白垩世缓慢上升为大面积拱起区,且具有在更新世西南部掀斜、全新世东北部掀斜的特点。
现代地貌为沙漠高原和黄土高原,新构造所形成大的活动断裂不明显,在中生界基岩中有裂隙密集带发育,在新生代地层中可见小断层发育,其走向一般近东西。
渭河地堑系新生代断陷盆地,新构造运动强烈,活动性断裂发育,地震活动频繁,区域稳定性差。
活动性断裂以近东西、北东东、北东向为主,北西向次之。
近东西向断裂形成于中生代末新生代初,直接控制着侏罗、白垩、老第三系和中新统的分布,第三纪以来仍有活动,如口镇—关池大断裂;北东东向断裂形成于中新世早期—上新世初,直接控制着中新统和上新统的分布,直至现在仍有活动,如渭河大断裂、乾县—临猗大断裂。
同期的还有北北东向断裂,如韩城断裂;北东向断裂形成于第三纪末—第四纪初,控制着第三系张家坡组,第四系上、中更新统的分布,现在仍在活动,主要有毛家河断裂、白龙潭断裂等。
同期的还有北西向断裂,如八渡—虢镇断裂。
断裂皆为高角度断层,直接控制、影响沉陷的形成和发展,使本区形成具差异性断块构造的某些特征。
近东西向地堑与北东向凹陷迭加形成断陷洼地,如陵前洼地、保南洼地、卤阳洼地等,近东西向地垒与北东向隆起带共同作用形成断块中低山、断块黄土塬,如嵯峨山、将军山、尧山、五龙山、九龙塬、紫金塬、焦作塬、铁镰塬等。
伊陕斜坡构造
3.分层依据:进入本组地层泥岩大段出现,砂岩颜色变浅,电阻率明显低于山西组。
与下伏山西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山西、太原、本溪组地层岩性特征
一.山西组:
1.岩性:上部为灰、褐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浅灰、灰白色细砂岩;下部为灰、深灰色泥岩、砂质泥岩夹灰白色细砂岩、炭质泥岩及煤层,是一套海退厚的湖沼相三角洲平原相沉积。
与下伏纸坊组地层呈整合接触。
延长组小层划分对比及相分析
1.长10期:长10厚100m左右,底部大段浅肉红色中细砂岩。
2.长9期:长9厚110~150m之间,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夹绿色细中粉砂岩,电性上电位平值、高伽玛、扩径、高声速,划分上以砂岩为底,泥岩为顶。
3.长8期:长8厚120~140m,岩性为浅灰绿色中细粉砂岩与深灰色、灰黑色泥岩呈不等厚互层。成岩作用较差,电性上反映为大井径、高声速、高伽玛、自然电位曲线变化较明显,划分顶底均以砂岩为界。
现场中首选K9标志层,其次石K2、K3标志层。
刘家沟、石千峰、石盒子组地层岩性特征
一.下统刘家沟组:
1.岩性:上部为浅肉红色、下部为浅棕色细砂岩夹杂色泥岩。底部主要为一套砂岩,浅红、肉红。现场中可见红色泥岩和深色泥岩,其中大量深灰色泥岩也有,细看很好的磨圆,表现为以前地层泥岩没有被带上来。当岩屑中连续出现较厚层、纯的泥岩时,即进入石千峰组,其泥岩也为棕红色,钻时上刘家沟底的钻时砂泥岩分别不大,同为15~17分之间。
与上伏地层太原组呈假整合接触。
二.石炭系上统太原组:
1.岩性:灰褐、深灰色泥晶灰岩与灰黑色炭质泥岩及煤层互层,底部夹灰白色粉砂岩。
灰岩:成分主要为方解石,见少量陆源碎屑,遇盐酸反映剧烈,具贝壳状断口。
第六章 陕甘宁含油气盆地
(三)以中生代为主体的陆相盆地发展阶段
T1 过渡时期 T2 以来 内陆盆地 经历了多次的构造运动-多次的沉积间断和 古地理的变迁以及水系多次形成与崩解。 印支运动、燕山运动-至少经历了三次大的 成盆-解体发展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早期 “填平补齐”阶段 沉积物局限性强, 粒度粗、分选差,红色为主 河流相沉 积-低弯度河 延长组、延安组底部
五、典型油气田
已经发现27个油田,1个大气田。
1 马岭油田
庆阳西北部,主要油田之一。
构造背景:天环拗陷内前侏罗纪古潜山基础上 发展起来的鼻褶裙 鼻褶裙被次级褶皱复杂化。 三隆两洼形态 产层:主要产自侏罗系,延安组 6个油层组28 个油层产油,延10油层-主力产层;直罗组有 4个油层;少量延长组。 遮挡条件 马岭油田的形成至关重要
延10—主力产层
(二) 中侏罗统直罗组 (J2z) 和安定组 (J2a)
气候趋于干旱,河流-湖相沉积 直罗组 块状砂砾岩-泥岩 安定组 紫红色泥岩 次要含油层系:直1-直4 分为5个油层组 安定组 王家场 产油
生油岩系:延长组(第三段底部黑色页岩) 主要 延安组 次要 下生上储的组合特点
中期 显著拗陷和相应的水进扩展阶段 粒度 变细,暗色富含有机质的泥岩沉积为主, 生油岩发育时期 属湖泊相或平原河湖相 延长组、延安组中下部 晚期 水退萎缩拗陷结束阶段 颜色杂 ,粒度 分选中等,砂泥岩均发育 且常含煤 河流沼泽相沉积 储集岩 延长组、延安组上部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沉积、沉降中心和现今构造大向斜的 关系互不一致。 延长组 沉积中心-盆地西南部 沉降中 心-盆地西侧 ————印支运动 延安组 沉积中心-向东北迁移-延安附 近 沉降中心东移 ————燕山运动 白垩系 沉积中心迁移至西部的天池环县南北一线 沉积沉降中心一致—天环向斜 湖盆发展趋势也是由大到小的 延长组 湖泊 9万km2 侏罗系 湖泊 2万km2 白垩系 无深水湖泊 西部 窄的河湖相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及成矿特征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 及成矿特征
2、侏罗纪地层
延安组 :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位于陕西延安市。 鄂尔多斯盆地侏罗纪早期,受印支构造运动抬升作用的影响,沉积了一 套冲积扇~河流及河湖三角洲相含煤岩系。地层厚度100~300米,根据区 域煤层和岩性分布特点将其划分为延1~延10共十个油层组。岩性为灰白 色砾岩、中~粗砂岩、灰绿色细~粉砂岩与灰黑色粉砂质泥岩、碳质页岩 及煤层不等厚互层,与下覆地层(富县组/延长组)呈不整合接触。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 及成矿特征
2、侏罗纪地层
下统侏罗
富县组: 属侏罗系下统,命名地点在陕西富县。鄂尔多斯盆地在晚三叠世末期逐步抬 升,延长组遭受剥蚀,使上覆的富县组呈充填式沉积,以残积相~河流及河湖 相沉积为主。地层厚度0~156米,岩性、厚度变化较大,按粒度有“粗富 县”、“细富县”之分,按色调(泥岩细富县有“红富县”、“黑富县”之 别。岩性主要为灰白色细~中粒砂岩、砂砾岩、含砾粗砂岩,以及黄绿色、紫 红色、灰紫色等杂色泥岩及含菱铁质鲕粒的铝土质泥岩(残积相沉积),与 下伏延长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 及成矿特征
2、侏罗纪地层
中侏罗统
安定组:属侏罗系中统,广泛分布于鄂尔多斯盆地,命名地点在陕 西子长县安定镇。鄂尔多斯盆地安定期,水域扩大,水体加深,湖 泊环境形成,气候仍然炎热干燥,主要发育一套干旱气候条件下的 内陆湖泊沉积。地层厚度40~130米,其岩性在全盆地可分为两段, 上部为泥灰岩夹泥页岩,下部主要是灰黄细砂岩及灰黑色页岩,与 下伏直罗组呈整合接触。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及成矿 特征
• 石油(赋存地层)
金属和非金属矿产(种类、赋存地层)
陕甘宁盆地侏罗纪地层发育及成矿 特征
陕甘宁盆地地层层序表
延7
灰黑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夹煤层,砂岩多为厚层,
延8
块状中细粒,底部往往发育巨厚含砾粗砂岩
延9
T5
富县组
延10
第五段 长1
长2 第四段
长3
延
长4+5
上统
长
第三段 长6
三
组
叠
长7
T7
系
长8
第二段
长9
第一段 长10
中统
下 统
纸纺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上 石千峰组
二
统 上石盒子
叠
组
系
下石盒子
下
组
统 山西组
30-42 紫红色粉砂质页岩、页岩夹薄层灰岩
30-74
上部为灰紫、灰色泥灰岩与页岩互层, 下部为石英砂岩与鲕状灰岩互层
T12
38-104
上部深灰色块状结晶灰岩, 下部含磷砂岩及磷块岩,其底为地震T12层
靖边气田
11-182 紫红色页岩、灰绿、灰紫色泥灰岩,底部为石英砂岩、砾岩
705-2243
灰色、浅灰色、灰白色含燧石条带及燧石团块白云岩, 本系多未见底
苏里格、榆林等 气田
15-58
灰黑色页岩夹灰色灰岩与煤线,底部为一层铝土矿及山西式 赤铁矿,西部贺兰山为厚达1580m之"羊虎沟组"
270-799.6 灰色、浅灰色、灰白色夹深灰色厚层至块状内碎屑灰岩
贺兰山、桌子山为绿灰色页岩夹灰质砂岩及砾状灰岩凸透镜
130-2154 体
T10
陇县为黄灰色、灰绿色页岩、团粒灰岩及凝灰岩,富产笔石
安定组
80-150 棕红色泥岩为主,下部夹粉细砂岩,上部夹杂色泥灰岩
中统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
陕西省区域地质概况陕西的地质位置在我国具有得天独厚的特点,它处于中国南、北接壤,东、西过渡和三大构造域交汇地带,地层发育齐全,各种岩类发育,可追溯的地质历史近30亿年,许多重要的地质事件在本省都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地层区划横跨华北、华南两个地层大区、4个地层区、10个地层分区和20个地层小区,从新太古代-新生代地层均有不同程度分布。
其中,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主要由中深变质的高级片麻岩系组成,呈构造穹隆或构造残块出露于秦岭造山带及其两侧;早—中元古代以浅变质火山岩和次稳定变质细碎屑岩为特征;长城—蓟县纪由火山沉积为主逐渐转为陆源碎屑沉积为主;震旦纪—早寒武世全区均为碎屑岩—碳酸盐岩建造;古生代海相地层分区明显;中三叠世以后全区均为陆相地层。
一、地层(一)陕西地层的基本特征横跨华北、秦岭和杨子三个一级综合地层区。
除晚白垩世缺失、晚侏罗世尚有争议和古元古代尚不清楚外,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自太古代至第四纪不同程度均有纪录。
出露最老的地层为太古界,分布于华北地层区南缘,研究程度低。
元古界分布较广,为本省前寒武系的主体。
古生界构成本省南部地层的主体,研究程度较高。
中、新生界遍及全省,集中于陕北、关中地区。
地层大小单元达263个。
(二)陕西地层的分布和发育特点前震旦系主要沿南、北古老地块的边缘形成,呈带状分布,震旦系主要分布于秦岭区和扬子区,华北区仅分布于南缘,寒武一奥陶系和二叠一三叠系省内普遍分布,华北区缺失志留和泥盆系,扬子区大部缺失泥盆系和石炭系;晚侏罗世及晚白垩世全省普遍缺失沉积;新生界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北,以汾渭分区最为发育。
以上反映了古生代以来,省内地壳有两次普遍沉降和两次整体遭受剥蚀的过程。
金堆城小区中、晚元古界发育较完整,为我国西北地区所少有。
扬子区至秦岭区震旦系的横向连续变化,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阳平关小区及高滩—兵房街小区震旦系与寒武系剖面连续过渡,是研究两者界线的良好地区。
岚皋—竹溪分区志留系笔石化石特别丰富,笔石带较为齐全,是研究笔石化石不可多得的地区。
甘肃大地构造概况
甘肃省大地构造概况甘肃省地矿局1966年甘肃大地构造概况我国大地构造以贺兰山—六盘山为界,相对的西部的以活动为主,东部的则以稳定区为主,我省正跨二者,全省大地构造可分为地台区和地槽区两大类,共划分出二级(包括亚二级)单元12个,三级单元44个,四级单元118个。
二级和三级单元的划分如下:构造单元划分统计表构造变动在中朝准地台和秦祁中间隆起带以前,以震旦和阿森特运动为主;在北祁连地向斜褶皱带、走廊过度带、摩天岭地向斜褶皱带,以加里东运动为主;在天山—内蒙地槽褶皱系、阿尔金地槽褶皱系,以海西运动为主;在秦岭地槽褶皱带,以印支运动为主。
1.震旦纪以前的构造运动2.阿森特运动3.加里东运动4.海西运动5.印支运动在祁连山、走廊和秦岭地区均有显示6.燕山运动在全省范围内均有明显的反映7.喜山运动影响十分广泛,但多以升降运动为主。
深断裂及深大断裂一、深断裂1.红泉深断裂(敦煌地轴北侧深断裂):为天山—内蒙地槽与塔里木台块的分界,在甘肃境内长600km左右,向西进入新疆,向东被戈壁覆盖。
2.阿尔金北缘深断裂:位于阿尔金地槽褶皱带与敦煌地轴的分界,断裂带北侧为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南侧为上古生代的海相碎屑岩,两者岩相变质程度截然不同,沿断裂带花岗岩和基性超基性侵入体较多。
断裂带向西进入新疆境内,向东与祁连山北侧深断裂相交,区内长度250km 左右,生成时代为海西期,逆性断裂。
3.龙首山北侧大断裂:向西延至合黎山附近,向东过红崖山北坡被沙漠覆盖,出露长度200km,系龙首山拱断束与潮水断陷的分界,断裂可能形成于加里东期,在中新生代继续活动,沿断裂超基性和花岗岩侵入。
属逆断层。
4.走廊北侧深断裂:西起昌马以西与阿尔金北侧深断裂相连,沿龙首山南麓向东南延伸,过河西堡转向东,再东被沙漠覆盖,出露部分全长550km。
是阿拉善台块、敦煌地轴与走廊过度带的分界,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5.走廊南侧深断裂:西起玉门以西(与走廊北侧深断裂相交),向东南沿走廊南山北坡经乌鞘岭、毛毛山、老虎山、米峡山直至六盘山南坡,全长860km左右,属于逆断裂,形成于加里东期,以后各期均有活动,特别是印支和燕山期活动显著,形成若干个新断隆和断陷盆地。
陕甘宁盆地地层层序表
地 界 系 第 四 系 上第 三系 下第 三系 层 统 全新统 上更新统 中更新统 下更新统 上新统 中新统 渐新统 始新统 泾川组 下 白 垩 系 志 丹 统 时 代 组 符号 Q4 Q3 Q2 Q1 N2 N1 E3 E2 K1 z 6 K1 z 4 K1 z 3 K1 z 2 K1 z 1 J3f J2a J2c J1y J1f T3y5 上 三 叠 系 上三叠 系 上三叠 系 上二叠 系 上 古 生 界 上二叠 系 中石炭 上系 上 统 延 长 组 T3y4 T3y3 T3y2 T3y1 中统 下统 纸坊组 和尚沟组 刘家沟组 石千峰组 上统 上石盒子 组 下石盒子 组 山西组 太原组 本溪组 背锅山组 平凉组 马家沟组 下统 亮甲山组 冶里组 下 古 生 界 寒武系 凤山组 上统 长山组 崮山组 张夏组 中统 徐庄组 毛庄组 下统 上震 震旦系 元旦 蓟县系 古亚 界界 长城系 下元古 滹沱系 界 五台系 太古界 桑干系 馒头组 T2 z T1h T1l P2s P2sh P1sh P1s C3t C2b O3b O2p O1m O1l O1y ∈3f ∈3c ∈3g ∈2z ∈2x ∈2m ∈1m 罗汉洞组 K1z5 环河组 华池组 洛河组 宜君组 上统 侏 罗 系 中统 芬芳河组 安定组 直罗组 延安组 富县组 厚 度 (米) 60 80 130 10 690 960 700 270 120 180 240 290 400 50 1100 250 300 300 100 200 250 300 200 250 500 120 380 200 270 80 120 130 60 800 1000 1000 90 70 60 90 270 170 120 40 70 100 180 >1000 >1000 8000 800016000 9000 吕梁运动 前 震 旦 系 构 造 阶 段 加 里 东 构 造 阶 段 加里东运动 海西运动 海 西 构 造 阶 段 燕山运动Ⅰ 燕山运动Ⅲ 燕山运动Ⅱ 阿 尔 卑 斯 构 造 阶 燕 段 山 构 造 阶 段 喜马拉雅运动Ⅰ 喜马拉雅运动Ⅱ 主 要 地 壳 运 动 构 造 阶 段 黄褐色砂质粘土及砾石层 喜 马 拉 雅 构 造 阶 段 黄灰色、土黄色黄土、亚粘土 灰黄、浅褐黄色粉砂质黄土 浅棕黄色石质砂土,底为砂砾岩 三趾马红土,土黄色泥质粉砂岩、砂岩 橙黄、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上部为钙质粉砂岩,下部为淡黄色泥质砂岩、砂岩间互 砖红色厚层、块状中~细粒砂岩 上部桔红、棕黄、灰绿色砂岩为主夹泥灰岩,下部砂质泥岩为主。 中至厚层状桔红、土黄色交错层砂岩,加少量泥岩。 黄绿色砂质页岩与灰白、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 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页岩 桔红色块状交错层砂岩,局部夹粉砂岩。 杂色砾岩层 棕红紫灰块状砾岩、巨砾岩夹砂眼、泥质粉砂岩* 紫红色泥岩、底部有灰黄色细砂岩,顶部位泥灰岩 灰绿、紫红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互层,上部泥岩为主,底部为砂砾岩。 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夹多层煤,底部为厚层砂岩 厚层块状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或两者成相变关系 瓦窑堡煤系,灰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碳质页岩及煤层 厚层、块状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煤线 上部以泥岩、粉砂质砂眼为主,中部粉砂岩为主,下部碳质页岩、油页岩发 育 深灰、灰黑色泥岩及灰色粉砂岩,上部夹块状细砂岩,陕北有黑页岩 肉红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具“麻斑”构造)夹紫色泥质岩 上部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 棕红紫红色块状斜层理砂岩夹同色泥质岩及含砾砂岩 灰紫、灰白色块状斜层理砂岩夹同色泥质岩、砂砾岩 上部为鲜红、棕红色含灰质结核之泥质岩,下部为砂岩 紫红、黄绿色泥质岩夹砂岩 黄绿色块状砂岩、含砾砂岩与泥岩互层 深灰、灰色泥质岩夹煤线及可采煤层 灰、深灰黑色砂岩、页岩、油页岩及煤层 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底部为砂岩* 块状灰岩、砾状灰岩及瘤状灰岩 页岩夹灰岩及砾状灰岩 灰色、深灰色块状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页岩 深灰色块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浅灰色硅质灰岩 深灰、浅桔黄色块状白云质竹叶状灰岩 深灰色块状白云质结晶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浅黄、灰色块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结晶灰岩 深灰色结晶灰岩、鲕状灰岩夹泥灰岩 暗紫红色砂质页岩夹鲕状灰岩及结晶灰岩 暗紫红色页岩夹深灰色鲕状灰岩及石英砂岩 浅灰紫红色泥灰岩、鲕状灰岩及石英砂岩、结晶灰岩 浅灰紫红色层状含磷砂岩及磷块岩,夹结晶灰岩 紫红、紫灰色泥页岩及灰白色砾岩夹石英砂岩 灰色、浅棕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石英砂岩、千枚岩 绢云母石英片岩、杂色片岩 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及大理岩 绿色片岩 深变质花岗片麻岩 仅在盆地东缘 零星分布 *在盆地西部 外围称羊虎沟 *仅零星分布 在盆地西部的 环县甜水堡和 西南缘的千阳 县草碧沟、芬 芳河一带 岩性特征 备 注
中国地层表
国 际 地 层 表 宇 界 系 统
全新统
中国 年代 地层
地 质 年 龄 系 统 ( Ma ) 阶
待建阶
中 国 生 物 北 地 方 层
国
岩 中
石
和
生 国 生
物
地 南
层
划 方
分
地
层 青 藏 生 物 高 地 原 层
阶
中 地 质 年 龄 ( Ma ) 岩 石 地 层
0.0117 0.126
黄土
哺 乳动物 : Ailuropoda wulingshanensis, Tapirus sinensis, Gigantopithecus blacki, Allophaiomys terrae rubrae
侯默阶
Pristiograptus dubius Monograptus riccartonensis Cyrtograptus murchisoni
四
新 统
泥 河 湾 阶 午 城 黄
系
1.806
泥 河 湾 组
哺乳 动物 :Nyctereutes sinensis, Pachycrocuta licenti, Megantereon nihowanensis, Equus sanmeniensis,Eucladoceros boulei等
元 马 组
428.2
?
P . a. amorphognathoides
留
特列奇阶
留
南塔梁阶
格拉斯阶
S4 1
青藏运动;东亚 冬季风稳定出现
迴星哨组
文 头
Oktavites spiralisStomatograptus grandis
扬子上升事件
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五1—6段岩相及油气生储盖
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五1—6段岩相及油气生储盖李启明;惠斌耀
【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
【年(卷),期】1993(000)A00
【摘要】中奥陶世马五6期为陕甘宁地区中东部膏盐湖发育的鼎盛期。
随后,膏盐湖逐渐萎缩,至马五3末期,形成了典型的萨勃哈沉积环境,其宽阔平缓的古地貌背景导致了马五1-2期正常盐度下坪相白云岩的连续展布。
这套坪相白云岩具有较好的储集性能,平面上分布面积达7-9迈km^2,构成了中部大型气田形成的储层条件。
膏盐层成为该地区有效盖层或底板层。
而膏盐层之间的灰岩层显示出蒸发背景特征下的有机质面貌,并具有一定的生烃潜力
【总页数】7页(P176-181,204)
【作者】李启明;惠斌耀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2
【相关文献】
1.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14气层成岩相与有利储集区预测 [J], 覃建雄;田景春;杨作升
2.细分小层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沉积学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鄂尔多斯地区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为例 [J], 包洪平;杨帆;白海峰;武春英;王前平
3.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五4亚段沉积演化及岩相古地理 [J], 于洲;丁振纯;
孙六一;马占荣;吴兴宁;董岩
4.湘鄂赣二叠系层序岩相古地理油气生储盖空间配置 [J], 牟传龙;丘东洲
5.陕甘宁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盐岩分布与油气富集关系的探讨 [J], 王海峰;蒋加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甘宁盆地东缘上马家沟组五段一亚段小层划分及与盆内地层的…
陕甘宁盆地东缘上马家沟组五段一亚段小层划分及与盆内地层
的…
徐论勋;王宝清
【期刊名称】《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年(卷),期】1995(016)001
【摘要】下奥陶统上马家沟组五段一亚段是陕甘宁盆地的主力气层,进一步的细分及与盆内井下地层的对比,关系到储层非均质性地质模型的正确建立,以山西兴县关家崖露头部面的研究为基础,选择K1石膏假晶层、K2凝灰岩层为主要标志层、a,b,c三个大套碳酸盐岩中的泥质岩烛辅助志层,将马五段一亚段分为四个小层。
【总页数】10页(P45-54)
【作者】徐论勋;王宝清
【作者单位】不详;不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2
【相关文献】
1.苏里格气田东区马五段4亚段1小层与5亚段白云岩储层对比研究 [J], 冯晓伟;李浮萍;赵忠军;罗顺社;吕奇奇;李进
2.陕北盐盆马家沟组五段六亚段沉积期的古气候信息——来自石盐包裹体的证据[J], 胡彬;孔凡晶;张永生;郑绵平;陈靖
3.细分小层岩相古地理编图的沉积学研究及油气勘探意义——以鄂尔多斯地区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马五段为例 [J], 包洪平;杨帆;白海峰;武春英;王前平
4.陕北盐盆马家沟组五段六亚段沉积期构造分异对成钾凹陷的控制 [J], 张永生;郑绵平;包洪平;郭庆;于常青;邢恩袁;苏奎;樊馥;龚文强
5.鄂尔多斯盆地苏东地区马家沟组五段5亚段白云岩成因 [J], 李凤杰;杜凌春;赵俊兴;李跃刚;向芳;李浮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甘宁盆地地层层序表
主要油层分布区
马岭、姬塬油田 马岭油田
安塞、树儿庄油 田
安塞油田 华池油田 安塞、靖安、姬 塬油田 西峰、姬塬油田 马家滩油田
苏里格等气田 苏里格、榆林等
气田
鄂 尔 多 斯 盆 地 地 层 层 序 表(表1)
界系 石 炭 系
古奥 生陶 界系
寒 武 系
震
旦 中系 上蓟 元县 古系 界长
城 系
下 元 古 界
14.4-42.8 (未穿)
浅黄色、白色石英岩状砂岩,下部夹紫红色页岩、石英岩及 火 成岩脉。
变质岩
变质岩 注:该地层表未包括盆地本部的外围盆地地层表
0-150 杂色泥岩夹灰白色中粗粒至含砾粗砂岩
0-245 深灰色泥岩夹浅灰色细砂岩及煤层
120-160 浅灰绿色中厚层-块状细砂岩灰色泥岩
100-170 深灰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砂岩互层
90-130 深灰色、灰黑色泥岩与中层状粉砂岩互层
100-120 深灰色泥岩与灰绿色粉细砂岩互层
80-100 灰黑色泥岩与油页岩
安定组
80-150 棕红色泥岩为主,下部夹粉细砂岩,上部夹杂色泥灰岩
中统
直
罗
组
直1
直2 直3
200-400
上部为棕红色、兰灰色泥岩与灰白色砂岩互层,向下 砂岩增多,底部为广泛发育的厚块状含砾粗砂岩
直4
T4
延1
侏 罗 中系
延
安
生
下统
组
界
延2
延3
灰黑色泥岩与灰白色中细砂岩夹煤层
延4
延5
250-300
延6
滹 沱 群
太 古 界
阜 平 群
五
台
群 、
陕甘宁盆地拗陷郝家山断背斜含油气岩石地层划分
陕甘宁盆地拗陷郝家山断背斜含油气岩石地层划分段先哲;冯志刚;陈亮;张璞;李南;李冬;时皓;孙嘉;谭凯旋;胡杨;谢焱石【摘要】In order to better understand the oil and gas reservoir burial of Haojiashan faulted anticline from Shanganning basin, a well drilling numbered Jinquan 12 was carried out at an earlier stage. The drilling results demonstrated that there was an obvious indication of oil and gas, but the affiliation of oil and gas-bearing strata remained unclear as it was only determined by referring to the nearby oil-bearing strata, resulting in an inaccurate stratigraphic division. To address this problem, a Jingquan 1 well drilling thus was implemented. Based on the previous data and a detailed observation of the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rilling cores, we, in this study, stratigraphically re-divided the strata adjacent to this well drilling. The new results obtained could correct those of the Jinquan 12well drilling. This study has an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o the optimizationof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nd comparison in this study area.%为更好了解陕甘宁盆地郝家山断背斜的含油气层埋藏特征,前期在郝家山已实施金泉12钻井,发现有明显的油气显示,但对油气显示层的隶属关系尚不明确,仅参照附近相邻含油地层进去确定,存在划分不准确问题。
中国地层表简表2014
待 建 系
1400 1600 1800
299
滹 沱 系 ?
2300 2500
318.13
359.58
2800
385.3 397.5
太 古 宇
3200
3600
416.0
冥古界
4000 4600
中国地层表简表
宇 界 系 统 阶 地质年龄 (Ma) 宇 界 系 统 阶 地质年龄 (Ma) 全新 未建阶 第 统 萨拉乌苏阶 四 更新 系 周口店阶 统 泥河湾阶 上新 麻则沟阶 统 高庄阶 保德阶 新 近 灞河阶 系 中新 通古尔阶 新 统 山旺阶 生 界 谢家阶 渐新 塔本布鲁克阶 统 乌兰布拉格阶 蔡家冲阶 垣曲阶 古 始新 近 伊尔丁曼哈阶 统 系 阿山头阶 岭茶阶 古新 池江阶 统 上湖阶 绥化阶 上白 松花江阶 白 垩统 农安阶 垩 辽西阶 系 下白 热河阶 垩统 冀北阶 上侏 未建阶 罗统 中 侏 中侏 玛纳斯阶 生 罗 罗统 石河子阶 界 系 显 下侏 硫磺沟阶 生 罗统 永丰阶 宇 上三 佩枯错阶 叠统 亚智梁阶 三 中三 新铺阶 叠 叠统 关刀阶 系 下三 巢湖阶 叠统 印度阶(殷坑阶) 乐平 长兴阶 统 吴家坪阶 冷坞阶 二 阳新 孤峰阶 叠 统 祥播阶 系 罗甸阶 船山 隆林阶 统 紫松阶 逍遥阶 上石 达拉阶 石 炭统 滑石板阶 罗苏阶 古 炭 德坞阶 生 系 下石 界 维宪阶 炭统 杜内阶 邵东阶 上泥 阳朔阶 盆统 锡矿山阶 佘天桥阶 泥 中泥 东岗岭阶 盆 盆统 应堂阶 系 四排阶 下泥 郁江阶 盆统 那高岭阶 莲花山阶 普里多 未建阶 利统 拉德 卢德福德阶 洛统 戈斯特阶 志 留 系 文洛 克统 兰多 弗里 统 上奥 陶统 奥 陶 系 中奥 陶统 下奥 陶统 芙蓉 统 寒 武 系 第三 统 第二 统 纽芬 兰统 震 旦 系 上震 旦统 下震 旦统 上南 华统 南 华 系 中南 华统 下南 华统 元 古 宇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准层序划分及其特征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准层序划分及其特征
周劲松;赵澄林
【期刊名称】《沉积学报》
【年(卷),期】1999(17)A12
【摘要】根据多种资料在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划分出8个准层序,对每主
导以序作了详细的描述,它们大多与自然伽玛曲线对应良好,且均为米级规模,顶部我炙含膏云坪微相,反映持续暴露的语气充分,认为它们是由他旋回作用形成的。
受海平面升降的控制,准层序内δ^13C值先升后降,并且由于其形成的早期和晚期石膏和石盐含量各不相同准层孔隙度和残余含盐量逐渐升高。
准层序内南和有机质的含量变化也导致酸不溶物含量逐渐降低。
岩石的
【总页数】5页(P747-751)
【作者】周劲松;赵澄林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P534.42
【相关文献】
1.民族历史发展阶段五段论的研究刍议(二)——五段论的划分方法及各阶段的特征[J], 黄凯;胡建新;王红燕
2.陕甘宁盆地东缘上马家沟组五段一亚段小层划分及与盆内地层的… [J], 徐论勋;
王宝清
3.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微相和储层的控制作用——以靖边气田统5井区马五段上
部为例 [J], 雷卞军;张吉;王彩丽;王小蓉;李世临;刘斌
4.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其意义 [J], 周劲松;赵澄林;刘明梅
5.陕甘宁盆地中部气田中区马五_4段白云岩成因类型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J], 彭军;田景春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甘宁盆天环坳陷北段
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地层特征研究内容提要:本文从岩石学特征、电性特征、古生物组合入手,本着面向现场,特征明显,易于掌握,便于工作与操作的原则,在对桌子山区露头剖面、黑山剖面、天深1、鄂7井、布1等7口井奥陶系地层、电测等资料认真分析对比的基础上,建立了天环坳陷北段奥陶系地层划分方案。
主题词:天环北段奥陶系地层岩电特征对比划分前言本文研究的天环坳陷北段西部缘断褶带,东靠伊陕斜坡,北起布里克背斜,南邻中央古隆起,面积20000多km2。
八十年代,先后在该区钻探了天深1、天1、天2、李1、李华1、布1等六口井。
其中4口井钻穿奥陶系,2口井钻达下奥陶统桌子山组下部。
1996年,我局在布里克构造与李华台构造之间的芒罕吐庙构造上布了该年度唯一的一口区域探井----鄂7井。
该主要目的层是下古生界奥陶系。
尽管该区先后钻过6口井,前人曾对鄂尔多斯盆地西部地区做过大量划分工作。
据古生物化石等资料基本解决了西部大的地层划分问题。
但天环坳陷北段下古生界奥陶系各组的划分还存在很大争议,分层依据各异,所划分的各组界线各不同相同。
这就给地层对比,各组界线、气层、储层井深位置预测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圆满完成鄂7井地质任务,首先要提高预测准确性,必须在钻达主要目的层奥陶系之前拿出我们自己的分层方案。
为此,本人系统收集了西安地质调查处于1956年编的《桌子山东麓地质图》、《综合柱状图》、杨希荣等主编的《陕甘宁盆地西部地层简编》、《宁夏区域地质志》以及局研究院等单位有关西部地区的研究成果,仔细复查了天深1井等6口井的岩心。
选择沉积稳定、地层出露全、化石保存完整,前人曾仔细、深入研究过的桌子山、黑山露头剖面为标准剖面,从岩性组合类型、电性特征、古生物化石组合入手,把天深1井等6口井资料与桌子山、黑山剖面逐一分析对比,本着以化石确定时代,岩、电特征标志划分段界线,特征明显,易于掌握,适用现场,便于操作的原则,对天环坳陷北段各井奥陶系地层重新进行了划分(见表1、2),图2,制做了岩谱和镜下照片图版。
地层层序表
地层层序表
E s2 30-310油层。
沾化、车镇凹陷剥蚀变薄,油气层在不整合面之下。
沙二
段底为T3地震反射层,在坳陷的南部沙二上、下段连续沉积,与下伏地层整合接触;北部缺失沙二下地层,沙二上与下伏地层呈平行不整合接触。
合面;3、防扩径影响
固井;4、防掉牙轮、
井斜。
生界Kz
防裂缝性井漏
回,砂岩呈正韵律。
下部灰绿色、紫红色泥岩与粉砂岩、细砂岩、注意油气侵;2、防垩系K 生
塌扩径;防裂缝性渗漏。
∈
2
系∈
1 中
水试验,落实油水系统和含油高度。
气显示。
肉眼难以确定岩性时,以镜下鉴定岩性为准。
面,按设计取准太古界风化淋蚀带岩心,落实岩性、裂缝发育情况及含油性。
、注意灰岩(有石英自形晶)裂缝岩屑油气显示;2、兼探太古界地层含油。
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层序沉积有机相特征及其烃源岩分布
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层序沉积有机相特征及其烃源岩分布朱创业【期刊名称】《沉积学报》【年(卷),期】2000(18)1【摘要】沉积有机相是具有相似沉积环境、生物组合、成岩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相近有机质特征的地层单元,其分布受沉积盆地中层序地层格架所控制.因此,层序沉积有机相分析可成为确定和预测烃源岩分布的一种有效工具.本文采用层序地层分析与沉积有机相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将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划分为三个层序,并探讨了每个层序中沉积有机相的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沉积有机相在层序地层格架中的分布呈显出一定的规律性,在盆地西部及南部的较深水层序中,沉积有利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在垂向上变化不大,有机碳含量为0.08% ~ 0.18%.在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海侵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开阔台地C相及局限台地D相,有机碳含量为0.12%~0.25%,而高位体系域的沉积有机相类型主要为局限台地D相和蒸发台地E相,有机碳含量为0.17%~0.49%,反映出盆地中部浅水层序中的高位体系域是烃源岩分布的最有利地带.【总页数】6页(P57-62)【作者】朱创业【作者单位】成都理工学院,成都,61005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593【相关文献】1.焦作云台山与青龙峡景区中奥陶统马家沟组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 [J], 胡斌;张文涛;牛永斌2.鄂尔多斯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障壁潟湖沉积相模式及有利储层分布规律 [J], 周进高;张帆;郭庆新;邓红婴;辛勇光3.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层序地层与天然气的关系 [J], 朱创业4.塔里木盆地西北缘中—下奥陶统碳酸盐岩层序结构和沉积微相分布 [J], 韩剑发;王清龙;陈军;林畅松;宋玉斌;徐俊博;李浩;薛学亚;王宇盟5.埋藏条件下碳酸盐岩实验室溶蚀作用模拟的热力学模型与地质勘探方向——以陕甘宁盆地下奥陶统马家沟组第五段为例 [J], 肖林萍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90
构造
三趾马红土,土黄色泥质粉砂岩、砂岩
阶段
960 喜马拉雅运动Ⅰ
700
橙黄、灰绿色泥质粉砂岩及粉砂质泥岩 上部为钙质粉砂岩,下部为淡黄色泥质砂岩、砂岩间互
270 燕山运动Ⅳ
120
砖红色厚层、块状中~细粒砂岩 上部桔红、棕黄、灰绿色砂岩为主夹泥灰岩,下部砂质泥岩为主。
180
中至厚层状桔红、土黄色交错层砂岩,加少量泥岩。
240
黄绿色砂质页岩与灰白、暗棕黄色砂岩、粉砂岩互层。
290 400 50 1100 250 300 300 100 200
燕山运动Ⅲ
燕山
运动Ⅱ
阿 灰紫、浅棕色砂岩夹灰紫、灰绿色页岩
尔 卑
桔红色块状交错层砂岩,局部夹粉砂岩。
斯 杂色砾岩层
构
造 棕红紫灰块状砾岩、巨砾岩夹砂眼、泥质粉砂岩*
阶 段 紫红色泥岩、底部有灰黄色细砂岩,顶部位泥灰岩
上震 元 旦 古亚
界界
震旦系 蓟县系 长城系
下元古 界
滹沱系 五台系
太古界 桑干系
下统 上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上统
中统
下统
下石盒子组 P1sh
山西组
P1s
太原组
C3t
本溪组
C2b
背锅山组 O3b
平凉组
O2p
马家沟组 O1m
亮甲山组 O1l
冶里组 凤山组 长山组 崮山组 张夏组 徐庄组 毛庄组 馒头组 猴家山组
上部以泥岩、粉砂质砂眼为主,中部粉砂岩为主,下部碳质页岩、油页岩发育
200
深灰、灰黑色泥岩及灰色粉砂岩,上部夹块状细砂岩,陕北有黑页岩
250
肉红色、灰绿色长石砂岩(具“麻斑”构造)夹紫色泥质岩
500
上部灰绿、棕紫色泥质岩夹砂岩,下部为灰绿色砂岩砂砾岩
120
380 海西运动
200
棕红紫红色块状斜层理砂岩夹同色泥质岩及含砾砂岩 灰紫、灰白色块状斜层理砂岩夹同色泥质岩、砂砾岩 上部为鲜红、棕红色含灰质结核之泥质岩,下部为砂岩
旦 绢云母石英片岩、杂色片岩 系 构 造 千枚岩、板岩、石英岩及大理岩 阶段
绿色片岩
深变质花岗片麻岩
备注
*仅零星分布在盆 地西部的环县甜 水堡和西南缘的 千阳县草碧沟、 芬芳河一带
*在盆地西部外围 称羊虎沟
仅在盆地东缘零 星分布
270
80 120 130 60 800 1000 1000 90 70 60 90 270 170 120 40 70 100 180 >1000 >1000 8000 800016000 9000
加里东运动
吕梁运动 五台运动
紫红、黄绿色泥质岩夹砂岩
海西 构 造 黄绿色块状砂岩、含砾砂岩与泥岩互层 阶 段 深灰、灰色泥质岩夹煤线及可采煤层
灰、深灰黑色砂岩、页岩、油页岩及煤层
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底部为砂岩*
块状灰岩、砾状灰岩及瘤状灰岩
页岩夹灰岩及砾状灰岩
灰色、深灰色块状灰岩白云岩及泥灰岩、页岩
深灰色块状灰岩及白云质灰岩
浅灰色硅质灰岩 加 里 东 深灰、浅桔黄色块状白云质竹叶状灰岩 构 造 深灰色块状白云质结晶灰岩及竹叶状灰岩 阶 浅黄、灰色块状泥质灰岩夹白云质结晶灰岩 段
O1y ∈3f ∈3c ∈3g ∈2z ∈2x ∈2m ∈1m ∈1h Zz Zj Zc Pt12 Pt11
Ar
陕甘宁盆地地层层序表
厚 度 (米)
主要地壳
运
动
构造阶 段
岩性特征
60
黄褐色砂质粘土及砾石层
80
黄灰色、土黄色黄土、亚粘土
130
喜马拉雅运动Ⅱ
灰黄、浅褐黄色粉砂质黄土
喜马
10
拉雅
浅棕黄色石质砂土,底为砂砾岩
地 层时 代
界
系
统组符号来自全新统Q4第 四 上更新统
Q3
系
中更新统
Q2
新
下更新统
Q1
生界 上第 三
上新统
N2
系
中新统
N1
下第
渐新统
E3
三系
始新统
E2
泾川组
K1z6
罗汉洞组 K1z5
下 白志
丹 环河组
K1z4
垩系
统
华池组
K1z3
洛河组
K1z2
宜君组
K1z1
上统
芬芳河组
J3f
侏罗 系
中 生界
中统 下统
安定组
燕山运动Ⅰ 印支运动
燕山 构造 阶段
灰绿、紫红色泥岩与浅灰色砂岩互层,上部泥岩为主,底部为砂砾岩。 深灰、灰黑色泥岩与灰色砂岩互层夹多层煤,底部为厚层砂岩 厚层块状砂砾岩夹紫红色泥岩或两者成相变关系 瓦窑堡煤系,灰绿色泥岩夹粉细砂岩、碳质页岩及煤层
250
厚层、块状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粉砂质泥岩及煤线
300
深灰色结晶灰岩、鲕状灰岩夹泥灰岩
暗紫红色砂质页岩夹鲕状灰岩及结晶灰岩
暗紫红色页岩夹深灰色鲕状灰岩及石英砂岩
浅灰紫红色泥灰岩、鲕状灰岩及石英砂岩、结晶灰岩
浅灰紫红色层状含磷砂岩及磷块岩,夹结晶灰岩
紫红、紫灰色泥页岩及灰白色砾岩夹石英砂岩
灰色、浅棕色厚层状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底部为石英砂岩、千枚岩 前震
J2a
直罗组
J2c
延安组
J1y
富县组
J1f
T3y5
上三 叠上 系
T3y4 统 延 组 长 T3y3
T3y2
T3y1
上三叠 系
中统
纸坊组
T2 z
上三叠 系
下统
和尚沟组 T1h 刘家沟组 T1l
上二叠 系
上统
石千峰组 P2s 上石盒子组 P2sh
上 古 上二叠 生界 系
中石炭 上系
奥陶系
下古 生界
寒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