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合集下载

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以及方法

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以及方法

医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以及方法作为一种对不合理用药进行干预的方法, 处方点评主要是指对处方、医嘱用药的评价, 同时将评价反馈给处方者的系统性工作。

我国《处方管理办法》中对处方点评制度的建立有明确规定, 近年来处方点评制度开始越来越多地应用到医院中, 且效果良好。

但由于医院工作开展程度不同, 医院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各不相同。

本文主要就本院药学部门的处方点评模式及方法进行总结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 1 药房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和点评药房药师对处方在审查的同时还要参与其点评工作, 其主要工作在于事前对不合理的处方进行有效干预、并做好信息沟通事后的处方点评。

药房药师对处方的审核和点评工作重点在处方审核, 对一些不合格的处方采取事前干预, 与医师、患者、护士及时沟通和解释, 并对处方审核记录单如实填写, 内容除了要包括处方前记书写情况, 还需对过敏试验及结果是否注明、用法用量的正确与否等进行记录。

将记录送与处方医师的同时, 药学部门自己也必须留存。

药房药师每天可抽取5%的当天处方, 对其进行点评和记录, 指出不足和总结处方中的问题, 及时反馈给开处方医师。

对复杂处方、问题处方和患者咨询等, 药房部门也需接待和处理, 以保证自己所发药品的安全与合理。

1. 2 临床药师对处方的点评临床药师主要对处方及医嘱进行具体点评, 每月可随机抽取3 d处方量, 其中住院医嘱单每个临床科室抽取10份, 且每月对处方的点评数量都>1000张, 而住院医嘱单则至少100份。

临床药师的处方点评工作除包括处方点评、记录外, 还需要负责统计和上报, 并审核记录不合理处方, 对药房药师处方点评结果进行再评价, 以确保处方点评的正确性, 避免出现误评、漏评。

1. 3 处方点评小组对处方的再点评处方点评小组成员应有至少5名组成, 其中至少3名具有药学中级职称以上人员, 2名临床药师, 组长为负责临床药学的科长担任, 负责内容主要为复查和再评价药房药师、临床药师点评过的处方。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一、药械科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应当具备以下条件:(一)具有较丰富的临床用药经验和合理用药知识。

(二)具有获得新药和临床正确、适宜使用药物新知识的能力。

(三)熟悉相关的药事法律法规。

(四)具有中级以上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处方点评方法、内容及标准(一)点评处方的抽样方法和抽样率1、抽样方法: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100张门急诊处方,30份病区医嘱单,进行点评。

2、抽样率: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少于100张;病区医嘱单的抽样率不少于1%,且每月点评医嘱单绝对数不少于30份。

(二)点评内容1、门急诊处方:按照《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要求,对抽查处方的书写规范性与药物临床使用适宜性进行评价。

点评结果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

2、病房(区)用药医嘱:以患者病历为依据,对用药医嘱实施综合点评,点评表格和内容根据每次点评目的合理设计。

3、专项处方点评根据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每年进行1-2次特定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国家基本药物、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肠外营养制剂、抗菌药物、辅助治疗药物、激素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肿瘤患者和围手术期用药)使用情况进行点评。

(三)评价标准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等。

(四)点评结果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2、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三、处方点评结果处置程序与质量持续改进(一)药械科会同医教科、门诊部对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提交的点评结果进行审核,并提出质量改进建议,由医教科负责向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报告。

(二)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根据三部门提交的质量持续改进建议,研究制定有针对性的临床用药质量管理和药事管理改进措施,提高合理用药水平,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一、背景介绍处方点评是指对医生开具的处方进行评估和点评,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促进合理用药和规范医疗行为。

为了确保处方点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制定本实施细则。

二、处方点评的目的1. 提高医疗质量:通过对处方的点评,发现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促使医生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和安全性。

2. 规范医疗行为:通过点评过程中的反馈和指导,促使医生规范开药行为,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

三、处方点评的流程1. 处方收集:收集医院或诊所中开具的处方。

2. 处方审核:对收集到的处方进行审核,包括审核处方的完整性和合法性。

3. 处方点评:对审核通过的处方进行点评,包括药物的合理性、剂量的准确性、用药时机的恰当性等。

4. 反馈与指导: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生,并提供指导意见和建议,帮助医生改进用药行为。

5. 数据统计与分析:对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和分析,以便评估点评的效果和改进点评的方法。

四、处方点评的标准1. 药物的合理性:评估处方中药物的适应症、禁忌症、药物相互作用等,确保药物的选择合理。

2. 剂量的准确性:评估处方中药物的剂量是否准确,避免用药过量或不足。

3. 用药时机的恰当性:评估药物的使用时机是否合适,避免过早或过晚使用药物。

4. 处方的完整性:评估处方中是否缺少必要的信息,如患者姓名、年龄、性别等。

5. 合法性和规范性:评估处方的合法性和规范性,包括是否存在虚假处方、滥用处方等问题。

五、处方点评的注意事项1. 保护患者隐私:在进行处方点评过程中,严格遵守医疗保密法律法规,保护患者的隐私。

2. 尊重医生权威:在反馈和指导过程中,尊重医生的权威和专业知识,注重与医生的沟通和合作。

3. 提供准确的指导意见:在反馈和指导过程中,提供准确、具体的指导意见,帮助医生改进用药行为。

4. 定期评估与改进:定期评估处方点评的效果,不断改进点评的方法和流程,提高点评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医院处方评价制度范本(2篇)

医院处方评价制度范本(2篇)

医院处方评价制度范本一、引言处方评价是医院提供合理用药服务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医院处方的及时评价和监督,可以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优化治疗方案,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起到积极的指导作用。

为了进一步规范医院处方评价工作,提高评价结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制定以下医院处方评价制度。

二、评价目的1.为了及时发现和纠正医疗行为的不规范和违规行为,规范医生用药行为,提高用药效果,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健康。

2.为了指导医生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减少过度开药和药物滥用的现象。

三、评价内容1.评价指标1)处方规范性评价:对医生开出的处方进行评价,评估是否符合规范和标准,如:是否使用了标准化治疗方案,是否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和病史进行个体化调整等。

2)用药安全性评价:对处方中的药物进行评价,评估是否存在药物相互作用、过敏反应等潜在风险,是否给予了患者足够的用药说明和警示。

3)疗效评价:对处方给患者的疗效进行评估,评估治疗效果是否满意,是否达到医学指导标准。

2.评价方法医院可以采用以下方法进行处方评价:1)随机抽样评价:通过抽取一定比例的医生的处方样本进行评价,评估处方规范性、用药安全性和疗效。

2)专家评审: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处方进行评审,评估医生的用药是否合理和科学。

3)患者满意度调查:通过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患者对处方的满意程度和治疗效果。

四、评价结果处理与利用1.处理方法对评价结果不合格的处方,医院可以采取以下处理方法:1)警告和教育:针对评价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和教育,提醒医生合理用药的重要性,并给予相应的改进建议。

2)追责和处罚:对于严重违反规定和造成严重后果的处方,医院将依法追究责任,并给予相应的处罚。

2.结果利用医院可以根据处方评价结果,采取以下措施和方法:1)开展相关培训:根据评价结果,开展相关的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提高医生的用药技术和水平。

2)制定治疗指南:根据评价结果,制定相应的治疗指南,指导医生在具体疾病治疗中的用药选择和用量调整。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是指在医疗机构内部组织评查和点评医生开具的处方并给予反馈的具体操作步骤和规定。

以下是处方点评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1. 设立点评机构:医疗机构应设立相应的处方点评机构,由专业人员组成,负责评查和点评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2. 点评标准:确定合理的点评标准,包括药物合理性、用药适应症、剂量选择、药物搭配等方面的指标,并制定相应的评分方法和标准,以便对处方进行评分和综合评估。

3. 抽样点评:每月从医疗机构的处方库中随机抽取一定比例的处方进行点评。

通过随机抽样的方式可以保障点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4. 点评结果反馈:将点评结果及时反馈给医生,以帮助其了解处方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同时,将点评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并上报医疗机构管理层和相关部门,为改进医疗质量提供决策依据。

5. 教育培训:根据点评结果,开展针对性的教育培训,帮助医生提高开具处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开展学术讲座、病例讨论、共同查房等方式进行培训。

6. 跟踪和整改:每次点评后,医疗机构应跟踪了解医生针对点评结果进行的改进情况,并督促整改。

对于多次点评结果不合格的医生,应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包括教育、培训、考核等。

7. 绩效考核:将处方点评与医生的绩效考核相结合,使医生对处方点评重视起来,并将合理的用药纳入考核指标。

综上所述,处方点评实施细则是为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用药行为而制定的一系列操作步骤和规定,通过点评和反馈,帮助医生改进处方质量,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用药安全性。

同时,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也可以为医疗机构管理层提供决策依据,改进医疗质量管理体系。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

处方点评制度为切实加强处方管理,建立和完善我院处方评价制度,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确保医疗安全,根据卫生部《处方管理办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等有关规定的要求,制定我院处方点评制度。

一.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和药物治疗学组领导下,由医务科、药学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具体进行。

处方点评专家组为处方点评工作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咨询。

处方点评点评周期每月一次。

具体会议时间为每月第一个星期。

二 .处方抽样方法和抽样率。

各门诊科室、急诊科处方每月各抽取不少于50张,各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每月各抽取出院病历不少于5份,进行处方点评。

三 .处方点评小组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病历)》对病房(区)用药医嘱进行点评。

四 .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按规定统计处理点评数据。

五 .按《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1.《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规定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1.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1.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1.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清楚日、月龄的;1.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1.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1.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1.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1.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为规范我院处方点评工作,提高处方质量,规范医疗行为,促进合理用药,保障医疗安全,根据《药品管理法》、《执业医师法》、《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处方管理办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管理医院成立处方点评工作小组,负责处方点评的具体工作。

处方点评工作小组组成如下:组长:副组长:组员:科室部分高年资副主任医师或者主治医师,临床药学人员医院处方点评工作在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领导下,由药学部组织实施。

二、处方点评的实施1、每月随机抽取门急诊处方,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区)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点评结果将在医院OA网、临床药讯、院周会等多种形式进行公示,并纳入绩效考核。

2、对抗菌药物进行专项处方点评工作,每个月组织对25%的具有抗菌药物处方权医师所开具的处方、医嘱进行点评,每名医师不少于50份处方、医嘱,重点抽查感染科、外科、呼吸科、重症医学科、儿科及Ⅰ类切口和介入诊疗病例。

根据点评结果,对合理使用前10名的医师,向全院公示;对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前10名的医师,在全院范围内进行通报。

点评结果作为科室和医务人员绩效考核重要依据。

3、处方点评工作应坚持科学、公正、务实的原则,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如果临床对评价结果存在异议,由药事管理与治疗学委员会组织专家进行复议,药学部上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复议结果并公示。

4、医疗机构对点评中发现的问题,要进行跟踪管理和干预,实现持续改进。

三、处方点评的标准1、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不合理处方包括不规范处方、用药不适宜处方及超常处方。

2、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当判定为不规范处方:(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书写不规范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不一致的;(3)药师未对处方进行适宜性审核的(处方后记的审核、调配、核对、发药栏目无审核调配药师及核对发药药师签名,或者单人值班调剂未执行双签名规定);(4)新生儿、婴幼儿处方未写明日、月龄的;(5)西药、中成药与中药饮片未分别开具处方的;(6)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处方的;(7)药品的剂量、规格、数量、单位等书写不规范或不清楚的;(8)用法、用量使用“遵医嘱”、“自用”等含糊不清字句的;(9)处方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10)开具处方未写临床诊断或临床诊断书写不全的;(11)单张门急诊处方超过五种药品的;(12)无特殊情况下,门诊处方超过7日用量,急诊处方超过3日用量,慢性病、老年病或特殊情况下需要适当延长处方用量未注明理由的;(13)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的;(14)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处方的;(15)中药饮片处方药物未按照“君、臣、佐、使”的顺序排列,或未按要求标注药物调剂、煎煮等特殊要求的。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
是为了监管医院处方行为,提高医师处方质量和合理用药水平而制定的规定。

以下是医院处方点评制度及实施细则的一般内容:
1. 处方点评组织和机构设置:医院应设立处方点评组织或委员会,由权威专家组成,负责处方点评工作。

医院还应指定专门的药学人员进行处方点评。

2. 处方点评范围和标准:处方点评应覆盖医院内所有科室和医师的处方行为。

点评标准应根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临床指南等文件制定,并及时根据最新的医学研究进行更新。

3. 处方点评流程:处方点评应定期进行,可以是每周、每月或每季度。

具体流程包括:收集处方信息、对处方进行点评、给予医师反馈、监测处方改进情况等。

4. 处方点评方法:处方点评可以采用随机抽样或者有条件选择的方式进行。

可以通过审核患者病历、处方、药品费用等相关信息,评估医师的处方质量。

5. 处方点评结果和反馈:点评组织应及时将点评结果反馈给医师,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和培训。

医院应对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和统计分析,形成报告,作为管理和决策的参考依据。

6. 处方点评监督和考核:医院领导应高度重视处方点评工作,通过召开会议、开展培训等方式加强医师的处方质量意识和
行为规范。

医院还可以将处方点评结果作为考核医师的指标之一,纳入绩效评价体系。

7. 处方点评信息保密:医院应建立相关的信息保密机制,确保处方点评信息的安全和保密,并严禁将处方点评信息用于其他非法目的。

实施细则应根据具体医院的情况进行制定,包括具体的操作流程、责任分工、点评指标和标准、反馈方式等内容。

同时,医院还应定期对实施细则进行评估和修订,以提高点评工作的效果和可持续性。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基本药物处方点评指南一、目的与原则基本药物处方点评的目的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药物治疗效果,保障患者权益。

本指南遵循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对基本药物处方的评价和分析,为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和患者提供参考和指导。

二、处方点评内容基本药物处方点评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处方格式:处方的基本信息是否完整、准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2.用药适宜性:药物的选择、用法、用量、给药途径等是否合理,是否存在不规范用药情况。

3.联合用药:是否存在不合理的联合用药情况,是否增加了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

4.抗生素使用:抗生素的使用是否合理,是否符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

5.处方签名:处方医师是否签署了姓名和签名,签名是否合法有效。

三、处方点评方法基本药物处方点评可以采用以下方法:1.抽样调查:按照一定的抽样方法抽取一定数量的处方进行点评。

2.专题点评:针对某种特定药物或某种特定疾病进行专项点评。

3.定期点评:定期对一定时间内的处方进行全面点评。

4.计算机辅助点评:利用计算机软件对处方进行自动分析,提高点评效率和准确性。

四、处方点评标准基本药物处方点评的标准包括:1.合理用药标准:药物选择、用法、用量等是否符合药物治疗规范和临床指南。

2.安全性标准:是否存在药物不良反应的情况,是否存在过度使用抗生素的情况。

3.有效性标准:药物治疗效果是否符合预期,是否能够有效地缓解患者症状。

4.经济性标准:药物治疗成本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卫生经济学原则。

五、处方点评结果应用基本药物处方点评的结果可以应用于以下方面:1.反馈给处方医师,帮助他们改进处方习惯和提升药物治疗水平。

2.提供给医疗机构管理层,帮助他们评估和改进医疗质量和安全水平。

3.作为患者教育和健康宣传的参考材料,提高公众对合理用药的认识和理解。

4.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推动基本药物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航天中心医院2014年处方点评与分析

航天中心医院2014年处方点评与分析

[7]王鸿利,尚红,王兰兰,等.实验诊断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71.[8]陈灏珠,林果为,廖履坦,等.实用内科学[M].1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034,1493.[9]赵辨,徐文严,毕志刚,等.中国临床皮肤病学[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262-263,740,747-748.[10]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免疫学组,特应性皮炎协作研究中心.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2014年版[J].中华皮肤科杂志,2014,47(7):511-514.[11]罗怡,陈明.盐敏感性高血压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3,34(5):644-647.[12]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感染疾病专业委员会,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药学会药物临床评价研究专业委员会.抗菌﹡药师。

研究方向:医院药学。

E-mail:2560479564@qq.com药物超说明书用法专家共识[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5,38(6):410-444.[13]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药品风险管理学组.超说明书用药专家共识[J].药物不良反应杂志,2015,17(2):101-103.[14]广东省药学会.医疗机构超药品说明书用药管理专家共识[J].今日药学,2014,24(12):841-843.[15]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内镜学分会.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出血的防治共识[J].内科理论与实践,2009,4(2):152-158.[16]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5年版[S].国卫办医发〔2015〕43号.2015-07-24.(收稿日期:2015-05-15)航天中心医院2014年处方点评与分析董宁﹡(航天中心医院药剂科,北京 100049)中图分类号R969.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1672-2124(2016)01-0110-03DOI 10.14009/j.issn.1672-2124.2016.01.039摘要目的:了解航天中心医院(以下简称“我院”)门诊用药的基本情况,以规范临床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池州市人民医院处方点评实施细则一、病例抽样1.处方数:120份,门诊处方100份,急诊处方20份2.抽样方法:按照处方点评管理制度随机抽取二、点评方法1. 处方点评方法:根据卫医管发〔2010〕28号文件卫生部关于印发《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并按照《处方点评工作表》对门急诊处方进行点评。

记录:将问题分为三类:用药不规范、用药不适宜、用药超常。

1 ) 用药不规范:1-1:未使用药品规范名称开具医嘱。

1-2:医师未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规定开具抗菌药物医嘱。

1-3: 开具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医疗用毒性药品、放射性药品等特殊管理药品处方未执行国家有关规定。

1-4:医嘱修改未签名并注明修改日期,或药品超剂量使用未注明原因和再次签名的。

1-5:其它用药不规范情况。

2)用药不适宜医嘱:2-1:适应症不适宜。

2-2:遴选的药品不适宜。

2-3:药品剂型或给药途径不适宜。

2-4:无正当理由不首选国家基本药物。

2-5:用法、用量不适宜。

2-6:联合用药不适宜。

2-7:重复给药。

2-8:有配伍禁忌或者不良相互作用。

2-9:其它用药不适宜情况。

3)超常用药医嘱:3-1:无适应症用药。

3-2:无正当理由开具高价药。

3-3:正当理由超说明书用药。

3-4:无正当理由为同一患者同时开具2 种以上药理作用相同药物。

2.处方点评结果统计2.1统计下表列出的数据A:用药品种总数B:平均每张处方用药品种数= A/处方总数;C: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D:抗菌药使用百分率= C/处方总数;E:使用注射剂的处方数;F:注射剂使用百分率= E/处方总数;G:处方中基本药物品种总数;H:省基本药物占处方用药的百分率= G/A;K:处方总金额;L:平均每张处方金额=K/处方总数。

O:合理处方总数P:合理处方百分率:O/处方总数2.2 统计不合理处方类型及科室分布三、将点评结果上报至医务科。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处方点评实施细则
一、处方(医嘱)抽取要求
1、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应当会同医务科、药剂科,根据医院诊疗科目、科室设置、技术水平、诊疗量等实际情况,确定具体抽样方法和抽样率,其中门急诊处方的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5%,且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病房医嘱单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2、抗菌药物处方(医嘱)实施专项点评,重点对内科、外科等临床科室以及I类切口手术病例进行点评。

病房医嘱单的抽样率(按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15%,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30份。

二、具体点评程序
1、由工作小组组长安排人员于每月26日前将要点评的处方与出院病历抽取待评;
2、处方点评专家组办公室抽取3-5名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成员于每月29日前(具体日期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在医务科办公室进行集中点评;
3、点评结果明确、无异议的,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将点评结果及整改意见向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及医院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汇报,进行全院反馈,并落实有关奖惩政策;对于点评结果有异议的,由处方点评专家组办公室组织专家组成员进行综合分
析、讨论,并将最终讨论结果报医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审核后进行全院反馈及奖惩。

点评结果于次月5日前完成,每月对点评结果进行医院微信群内反馈,每季度对点评结果进行通报,并落实奖惩办法;
4、遇节假日期间点评时间顺延。

医院处方点评方法(标准版)

医院处方点评方法(标准版)

处方点评方法
1.处方点评工作小组对抽查处方进行初步点评,并将认为存在问题的说明与原始处方一起送交处方点评办公室,由处方点评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集体讨论,将点评结果交专家组审查。

2.对点评结果有异议的,当事医生可申请医院专家组复议,如对医院专家组复议结果不认同的,可申请上一级医院专家评议。

如维持医院点评结果的费用由当事医生自付,如果否定医院点评结果费用由医院承担。

3.门诊处方和住院病历抽样方法:处方点评工作小组每月随机抽取门诊药房处方量的28‰(不少于1000份),住院病历的抽样率(按出院病历数计)不应少于出院病历数的10%,且每月点评出院病历绝对数不应少于400份。

每季度抽取处方和病历要覆盖到全院每个医生,由相关人员详细填写处方点评工作表并保存处方以备审核。

4.处方点评重点:门诊和病区中抗生素使用量居前10位的医生、用药不合理问题较突出的医生、上月点评被通报过的医生和患者投诉的医生的处方和病历;每月处方点评办公室组织各科质控员点评围手术期用药情况;逐步开展组织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使用药物的处方点评。

5.处方点评办公室对最终的点评结果进行汇总,并将相关数据进行整理、保存、上报。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处方点评管理与问题处方分析

处方点评管理与问题处方分析
据药事管理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确定点评的范围 和内容,对特定的药物或特定疾病的药物(如血液制品、中药注射剂、 抗菌药物等临床使用及超说明书用药、围手术期用药等)使用情况进行 的处方点评。 3. 处方点评工作应有完整、准确的书面记录,并通报临床科室和当事人。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
1.所开处方药物名称(包括国际非专有名称、商 品名和别名等)是否正确
2.处方2种或2种以上药物时,药物间是否有相互 作用
3.了解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参数(以确定给药剂量 及给药间隔)
4.了解药物的安全性(如治疗窗的宽窄、治疗 量和中毒量的距离,是否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 测)
5.确定药物的最佳给药途径及服用(使用)时 间(餐前、餐后、吞服、含服等)
药师对医师处方干预
处方干预的最直接体现 —处方审核 处方审核是药师最基本职责; 处方审核是调剂工作的重要内容,是避免用药差
错的关键; 处方审核工作是药品使用管理的重要环节; 处方审核工作也是保障患者安全用药重要环节。
据WHO统计,当今全球上市药品约2 万种,但“针对所有影响公众健康重大疾 病的基本药品”近316种,绝大部分药品成 份相似,重复用药比比皆是。
6.了解药物的常见不良反应及罕见不良反应, 应知道如何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出现 不良反应后应如何处理
7.了解食物、饮料或运动对所处方药物是否 有影响
8.病人是否为老人或儿童(如是,应考虑药 品是否适宜或是否需调整剂量)
9.病人是否准备妊娠、正在妊娠或哺乳(如 是,应考虑对胎儿或婴幼儿的安全性)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的处方应当判 定为不合格处方 :
1.处方的前记、正文、后记内容缺项,记录不完整 或者字迹难以辨认的;
2.医师签名、签章不规范或者与签名、签章的留样 不一致的;

561张门诊处方抽查点评分析

561张门诊处方抽查点评分析

561张门诊处方抽查点评分析摘要】目的:调查医院门诊处方书写情况及用药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对2015年1季度门诊处方561张点评、统计、分析。

结果:不合理处方419张,占74.7%,其中开具处方未书给药途径不合理处方为61.1%,居不合理处方首位。

结论:门诊处方存在问题较多,处方合格率有待提高,应加强医师、药师对《处方管理办法》的学习。

【中图分类号】R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6-0365-02处方是由注册的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以下简称医师)在诊疗活动中为患者开具的、由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的药学专业技术人员(以下简称药师)审核、调配、核对,并作为患者用药凭证的医疗文书。

是具有法律效力的重要的医疗文书。

处方是为患者诊断疾病及防治疾病而开具的用药指令,处方的书写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根据《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的文件精神,处方点评是医院持续医疗质量改进和药品临床应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临床药物治疗学水平的重要手段。

各级医院应当按照本规范,建立健全系统化、标准化和持续改进的处方点评制度,开展处方点评工作,并在实践工作中不断完善。

我院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组织药学部门,定期开展处方点评工作,针对存在的问题分析、并协助整改。

现对我院561张门诊处方进行回顾性点评分析,以促进临床安全、有效、合理用药。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抽查由于院监管的某分院2015年1季度门诊处方561张作为实施处方点评的样本,填写医院处方评价表。

1.2 点评方法根据《处方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53号)、《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新编药物学〉(第17版)、检索《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近年治疗指南或专家共识、药品说明书等相关资料。

处方点评结果分为合理处方和不合理处方。

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

门诊处方点评与分析目的通过对处方进行点评分析,了解处方基本情况和存在的问题,规范处方书写和促进合理用药。

方法以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院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4080张逐一点评,分类统计基本用药指标和汇总点评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平均每张处方用药 2.74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128.3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63%,注射剂使用率为22.54%,药品通用名使用率为98.42%,基本药物使用率为41.69%,不合格处方281张,占抽查处方数的6.89%,其中不规范处方173张,用药不适宜处方94张,超常处方14张,分别占不合理处方数的61.57%、33.45%、4.98%。

结论某院门诊处方基本合理、规范,对存在的问题,医院还须加强管理和干预,进一步提高医师合理用药、书写处方和药师审核处方的水平,进而提高处方质量。

标签:处方点评;处方分析;合理用药处方是具有执业资格的医师开具的具有法律效力的医疗文书,处方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用药安全和效果,也体现了医院的医疗水平。

卫生部于2007年5月实施的《处方管理办法》规定,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处方点评制度,2010年2月卫生部再次发布了《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简称《规范》),对医院处方点评工作进一步规范。

现对某院2012年1~12月的门诊处方进行点评分析,旨在了解门诊处方的规范性和用药情况,从中发现存在或潜在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干预和改进措施,提高处方质量,促进合理用药。

1 资料与方法按《规范》门急诊处方抽样率不应少于总处方量的1‰,每月点评处方绝对数不应少于100张的要求[1]抽取2012年1~12月门诊处方,每月随机抽取340张,共4080张,抽样处方覆盖门诊各科室,具有代表性,依据《处方管理办法》、《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药品说明书及相关文献资料对处方的基本指标和规范性、用药适宜性逐一点评,汇总分析。

2 结果2.1 处方基本指标情况4080张处方经统计,平均每张处方品种数为2.74种,平均每张处方费用为128.32元,抗菌药物使用率为29.63%,注射剂使用率为22.54%,基本药物使用率41.69%,药品通用名使用率98.4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处方点评抽样与统计分析方法一、统计学概述统计学是把科学和艺术结合在一起进行收集和分析数据资料的一门学科。

因为科学研究常研究的是事物的一般规律,研究的是其共性;艺术张扬的是其个性,两者相差很远。

而统计学是通过张扬有差别的个性来寻求事物背后的一般规律,所以它是连接科学和艺术的一个桥梁。

早在16世纪,意大利人把统计学称为国情学。

这种说法后来传播到法、德、荷等欧陆国家。

在17,18世纪,这些国家的大学里讲授的“统计学”课程,实际上就是讲“国情学”,包括有关人口,经济,地理,乃至政治方面的内容。

到十九世纪初,逐步演变为现代西方统计学——Statistics。

统计学可与各领域、各专业相结合,已在社会、人口、教育、环境等各领域的应用研究中被广泛应用,因为它是一门方法学,是破解各领域难题的科学工具。

如工业统计,卫生统计,生物统计,医药统计,金融统计,法学统计,心理统计,交通统计、教育统计等等。

卫生统计学属应用统计学,运用数理统计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医学科研及卫生工作中有关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科学。

其内容包括三部分:1、统计设计:抽样方法、研究设计方案样本含量(大小)的确定2、整理资料:数据录入、核查和汇总3、分析资料: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二、目的意义处方点评是加强合理用药的管理手段,目的是要解决临床不合理用药问题,不断提高临床医疗水平。

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学的意义:1、控制影响处方点评的因素2、保证处方点评的质量3、提高处方点评的水平4、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在处方点评工作应用卫生统计,其内容包括处方抽取的数量(样本含量)和抽样方法、处方数据资料的整理、分析、解释和描述。

将获得可靠的结果,作出科学的推断或预测,为政府或卫生管理部门在医疗工作中进行管理决策和行动提供依据和建议。

因此在处方点评中应用卫生统计,必须做到以下原则:1、要有足够的样本含量;2、被抽查的处方要有代表性;3、抽样方法要科学;4、点评结果要有可比性。

三、样本含量样本含量是指样本中包含的观察单位数。

从总体中抽取样本时,应保证样本有足够的数量满足统计学要求,样本中观察个体之间变异度小的样本含量可少些,变度大的应多些。

影响样本含量大小的相关因素1、检验水平一般用95%的把握2、检验效能一般取90%的信度3、容许误差抽样率与总体率差别<10%4、总体率的大小样本含量计算方法一某地区医疗机构一般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0%,现对某单位处方进行抽查点评,估计该单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与该地区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相差<10%,检验水平以95%的把握 ,检验效能 为90%的信度。

样本含量计算方法二现况调查样本含量估计常用以下公式: N = P Q K N 为抽查人数,P 为不合理率,Q=1-P 。

K 值是根据研究项目的允许误差大小而确定,当允许误差为10%(0.1P)时,K=400;当允许误差为15%(0.15)时,K=178; 当允许误差为20%(0.2P)时,K=100。

某地区医疗机构一般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为50%,现对某单位处方进行抽查点评,估计该单位不合理处方发生率与该地区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相差<10%,K=400,估计样本含量。

N = 0.50 ×(1-0.50) ×400 = 100四、抽样方法要正确选择抽样方法,首先必须了解与不合理用药的相关因素,使被抽查到的处方具有代表性,在同等条件下进行抽样,被抽查的单位其处方点评结果才具01.0)1(4)1(22/2P P n D P P Z n -⨯=-=αP :预抽查不合理处方发生率。

D :正式抽查时发生率与预抽查发生率误差不超过10%。

10001.0)50.01(50.0401.0)1(4)1(22/2=-⨯⨯=-⨯=-=P P DP P Z n α有可比性。

导致不合理用药的主要因素可分为:来自患者、处方医生、工作地点、药品供应系统的因素、法规的因素、药物正确的、错误的信息因素。

其中来自处方医生的影响因素最大。

与医疗机构有关的因素有:1、医生/药师的技术水平(职称)2、医生/药师的素质(教育与培训)3、医生/药师的上岗时间(周排班)4、医生/药师的服务质量(责任心)5、科室水平差异(发展不平衡)6、药物种类(采购与供应)7、院方管理制度(激励机制)8、院方在社会中的影响力(一)系统抽样等距抽样或机械抽样,将总体的单位编号排序后,按照固定的间隔抽取个体组成样本的方法。

1.制定抽样框2.计算抽样间隔:K=N/n3.在抽样框中每隔K个个体抽取一个个体.4.将N个个体合起来构成样本.(二)分层抽样又称分类抽样,将总体中的所有处方按照某种特征或标志划分为若干类或层次,在每类或层次中再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或系统抽样的方法抽取一个子样本,共同构成研究的样本.优点:1.在不增加样本规模的前提下降低抽样误差,提高抽样精度,增大代表性2.便于了解总体内不同层次的情况,以及对总体中的不同层次进行单独研究或者进行比较.(三)单纯随机抽样就是从要抽查的所有对象中不加任何分组、划类、排队等,采用完全随机地抽取样本的方法。

特点是:某单位中每张处方被抽中的概率相等,每个处方完全独立,彼此间无一定的关联性和排斥性。

通常只是在单位中处方之间差异程度较小和数目较少时,才采用这种方法。

在处方点评工作适用于对被抽查的单位进行抽样。

(四)整群抽样整群抽样是首先将单位中各处方归并成若干互不交叉、互不重复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优点:1、简化抽样过程2、降低收集资料的费用3、扩大抽样范围缺点:代表性比较差(五)处方点评工作抽样方法1、抽取单位样本抽查单位样本宜采用分层抽样与单纯随机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

将乡镇按经济发展水平、医院规模不同,先分成若干个群,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被查的单位。

2、抽取处方样本抽查处方样本可采用分层随机抽样与系统抽样相结合的抽样方式。

第一步进行分层(分类):按医生职称、科室(病种)、时间(周)第二步进行系统抽样:计算抽样间隔数(K)=总处方数/需抽处方数在各层(类)中每间隔K张处方抽一个处方,汇总成单位处方样本。

五、统计分析(一)资料的类型可纳入统计分析的数据资料可分为两大类:1、计量资料:可用小数表示或有度量衡单位的定量资料,在处方点评中“每张处方金额,药物品种数”均属计量资料。

2、计数资料:不能用小数表示或没有度量衡单位的定性资料,在处方点评中“抗菌药使用百分率、注射剂使用百分率等”属计数资料。

(二)常用统计指标1、率(%):某现象实际发生的例数与可能发生此现象的总例数之比。

属频率指标,用来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在某单位被抽查的1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c=36张 抗菌药使用百分率= C/处方总数=36/100=36%2、构成比(百分比%):是事物内部某一构成部分与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的总和之比。

是构成指标,说明某一事物内部各构成部分所占比重。

在某单位被抽查的100张处方中,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数为c=36张,其中内科12张、外科20张、其它科4张,问各科使用抗菌药的处方所占例?3、平均数:某单位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元)例:100张处方的金额相加合计金额为2543.65元4某单位被抽查的处方中,每张处方金额数之间的差异程度大小(离散度)。

可下载、安装以下软件到手机上进行计算。

(三)计算总的百分率 1、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XX 县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 抽查处方数不合理处方数 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甲医院 100 36 36.00 乙医院 120 48 40.00 合 计3208426.25各县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 抽查处方数 不合理处方数 不合理处方发生率(%)甲县 320 84 26.25 乙县 400 100 25.00 合 计2、不规范处方发生率XX 县不规范处方发生率医疗机构 抽查处方数 不规范处方数 不规范处方发生率(%)甲医院 乙医院 合 计各县不规范处方发生率1)(2-∑-=n x x s3、不同职别医师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4、不同职别医师不规范处方发生率(四)不合理性用药处方严重程度分析(五)不适宜性用药处方分类分析各单位处方不适宜性适应证分析各单位处方不适宜性药物选择分析(六)专项分析(七)动态变化(数列)分析1、相对数动态数列:每项指标数值用相对数表示动态变化的数列。

XX 县近4年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变化XX 县近4年不合理性用药处方发生率变化如2012年:2XX 县近4年平均每张处方金额数变化XX 县近4年平均每张处方金额数变化如2012年六、常用的统计检验方法1、同期两个率差异的分析20.35.273.24)(=-=-=上年金额本年金额元逐年变化金额80.71.323.24)(=-=-=首年金额本年金额元累计变化金额当u <1.96 P >0.05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无显著性意义, 当u ≥1.96 P ≤0.05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当u ≥2.58 P ≤0.01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 2、同一单位干预前后两个率差别的分析2.772>2.58, P<0.01 两个率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极显著性意义。

3、两个均数差别的检验方法被抽查的两个不同单位间平均每张处方金额(元)差别在统计学有无显著性意义?当u > 1.96 ,P<0.05两均数差别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意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