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银杯教学设计1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银杯教学设计1 湘艺版

银杯1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歌曲,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风格与特点。

2、听赏歌曲,能够随音乐哼唱歌曲。

3、通过感受、展示、表演,体会大概三个民族音乐的特点。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教学,我创设了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关注学生的情感,利用教学活动充分让学生说、唱、表演、想象和创造,孩子们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和成功的喜悦,也能通过本节课感受到各民族不同音乐的特点。

3重点难点通过欣赏、听唱歌曲,感受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特点及情感表达。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播放藏族歌曲,引入课题播放藏族歌曲《北京的金山上》,学生聆听。

设问:(1)这是什么地方的歌曲?谁会唱?(请学生演唱几句。

)(2)谁会跳藏族的舞蹈?请学生上台表演,之后老师给大家表演一段藏族舞蹈。

引出:今天我们介绍几个不同民族的歌曲。

活动2【讲授】一、听赏藏族歌曲《年轻的朋友》1、请同学谈谈你对藏族的了解。

介绍藏族的服饰、传统乐器、生活环境等。

2、多媒体出示图片,介绍藏族人民的饮食以及民族服饰。

活动3【活动】分析、讨论、表演,感受音乐特点。

3、欣赏歌曲《年轻的朋友》,听完谈谈自己的感受。

(流畅、热情,声音高亢、嘹亮,曲调悠扬。

)4、介绍酒歌。

提问:你知道酒歌是什么时候唱的,有什么讲究吗?酒歌是藏族人民非常喜欢的一种艺术形式。

每逢亲朋好友欢聚一堂、相互敬酒时,人们都会唱起酒歌。

5、你知道哪些藏族民族乐器?出示图片介绍扎木聂、胡琴、热巴鼓、三弦。

6、复听歌曲,体会歌曲情感。

7、简单介绍藏族舞蹈的基本动作,并且引导学生上台表演,感受藏族音乐的特点,分组评比。

8、你还知道哪些藏族民歌?(《翻身农奴把歌唱》、《北京的金山上》、《唱支山歌给党听》、《洗衣歌》等。

)活动4【讲授】二、听赏蒙古族歌曲《银杯》1、欣赏歌曲《银杯》,这是哪个民族的民歌?谈谈有什么感受?由学生总结:蒙古族,歌声悠扬、辽阔、宽广、舒展。

2、简单介绍蒙古族的服饰、生活环境和蒙古好汉三艺。

3、介绍蒙古族代表乐器——马头琴。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初中音乐_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重点难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古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导入师: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语有什么理解和看法?师:广义的泥土又指家乡、民间,所以泥土的歌就是民歌。

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和(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请同学们齐读学习目标:“猜猜猜”环节——这里有三段视频,请同学们说出他们分别属于哪个民族?你对藏族有哪些了解?生:他们的服饰很漂亮,住在碉房里生:吃糌粑,喝酥油茶生:喝青稞酒嗯,说起青稞酒,让我想起了藏族人民热情豪放的性格,想起了他们的酒歌,那么,请同学们翻到课本20页,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活动2【讲授】(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旋律和曲调上有什么特点吗?生:声音高亢嘹亮师:听起来有高原蓝天辽阔的气象生:曲调悠扬生:有藏语专用的语气词2、我们来了解一下藏族酒歌的特点:(齐读)3、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藏族人民喝酒的时候非常讲究,有严格的一套礼仪(课件)老师示范一下,谁来做敬酒者敬酒者:唱着酒歌向老师敬酒。

师:配合的非常好,请回。

4、“敬酒表演”——请同学们同桌之间表演一下这种敬酒的仪式,一人扮演敬酒者,一人扮演客人。

活动3【讲授】(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生:节拍(4|4)速度(中速)生:调式(五声调式)生:旋律旋律悠扬师:起伏较大,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凸显了蒙古族的豪情。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教学设计

《泥土的歌3》教学设计课题:泥土的歌课型:综合授课班级:103 104班课时:2课时一.德育目标:通过少数民族歌曲的学习,了解少数民族风情,尊重少数民族文化,促进民族团结。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歌曲学唱和初步聆听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以及蒙古族的民歌,让学生感受各民族不同的音乐特点,培养学生初步的理解和分析歌曲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歌曲学唱和欣赏,了解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尊重不同的少数民族文化习俗。

过程与方法:通过发声训练,柯尔文手势音阶,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呼吸方法,体会气息对声音的支持。

三.教材分析:《都达尔和玛利亚》是一首流传在中亚草原上的哈萨克族民歌,由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C调,2/4拍,中速,旋律简单优美,适合学生学习。

《年轻的朋友》是藏族人民非常喜爱的艺术形式—酒歌。

歌曲旋律稍慢,由四个不规整的长短乐句构成,属于典型的民族调式。

《阿瓦尔古丽》是一首维吾尔族歌曲,C调,3/8拍,歌曲由四个长短不一的乐句组成,一,三,四乐句的尾音落在(re)上,旋律颇具维吾尔族音乐的韵味。

《银杯》是一首蒙古族酒歌,C调,4/4拍,中速,属于蒙古短调的音乐体裁,在音乐上带有欢快,热烈的情绪特征。

四.学情分析:对于学习歌谱,学生的畏难情绪特别大,为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培养自信,我会运用柯尔文手势音阶,让学生体会音高关系,在学习音乐知识的同时,也让同学喜欢识谱。

五.教学重点:学唱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欣赏藏族酒歌《年亲的朋友》、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酒歌《银杯》。

六.教学难点:尝试根据旋律、节奏、速度、调式等要素,用自己的语言分析不同少数民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

七.教学方法:示范法、讲解法、谈话法八.教学准备:录音机、相关歌曲音频、电子琴、PPT九.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歌唱课)1.组织教学:先带学生复习上一节课学习的柯尔文手势音阶,为接下来的歌曲教学做铺垫。

2.谈话导入:师:今天我们进入第三单元《泥土的歌》,同学们对泥土这个词语有什么理解和看法?生:普通的土壤......师:在我国民间有一种风俗,远行的人,会将家乡的泥土带在身上,那是一种思念家乡的行为,所以说泥土就是指家乡、民间,所以泥土的歌就是民歌。

八音乐上册33《泥土的歌》(2)

八音乐上册33《泥土的歌》(2)

一、教学时间:年月日星期二、教学课题:《泥土的歌》三、教材分析:(一)学习目标:1、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2、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3、通过聆听福建《采茶灯》、云南《采茶调》,云南《绣荷包》、山西《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教学重点完整地学唱《采茶灯》《绣荷包》,并尝试运用民歌的运腔方式进行演唱。

(三)教学难点聆听《采茶灯》等体验感受其音乐,并能总结出小调的基本特征。

四、学习指导:教唱法五、教学设计:(一)教具使用:PPT(二)教学程序及时间分配:1课时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师:“民歌,是人民群众在长期的生活劳动和斗争中口耳相传,不断加工而形成的。

它是人民群众集体创作,智慧的结晶。

民歌按题材分为:山歌、劳动号子和小调。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民歌的两种体裁——山歌、劳动号子,今天我们来学习——小调。

”三、出示目标:(一)通过聆听《采茶灯》《采茶调》《绣荷包》,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初步了解民歌小调的基本特点;(二)认识民歌的一种创作方法——“同头换尾”,并且能进行简单的创作;(三)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四、新课教学:(一)福建民歌《采茶灯》与云南民歌《采茶调》1、福建民歌《采茶灯》(1)聆听;(2)简介:又名《采茶扑蝶》,福建盛产茶叶,茶山几乎遍及西、南、北、中各地,“采茶灯”就是在采茶劳动中所唱的“茶歌”的基础上形成的民间歌舞形式。

龙岩“采茶灯”是这类歌舞形式的代表。

演唱茶歌,配以表现采茶劳动、扑捉蝴蝶的舞蹈,久而久之,动作渐趋多样,队形变换丰富,并被用于喜庆场合,成为年节喜庆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2、云南民歌《采茶调》(1)聆听;(2)简介:以采茶兴起的一首当地民歌,节奏较密集。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优质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歌优质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章《泥土歌》中,探索和体验劳动人民在泥土中孕育出音乐。

详细内容将包括《东方红》、《南泥湾》、《黄河颂》等经典歌曲学唱和解析。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解和掌握《泥土歌》中歌曲,提高音乐素养。

2. 培养学生对劳动人民音乐理解和尊重,激发他们对民族音乐热情。

3. 通过歌曲学唱,培养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歌曲中一些特殊节奏和音高掌握。

重点: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通过播放一段农民在田间劳作视频,让学生感受到泥土气息,进而引出本节课主题——《泥土歌》。

2. 例题讲解以《东方红》为例,详细讲解歌曲创作背景、节奏、音高、情感表达等,让学生解歌曲价值和意义。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学生学唱《东方红》,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节奏和音高,强调团队协作。

4. 歌曲解析依次对《南泥湾》、《黄河颂》等歌曲进行解析,让学生解歌曲背后故事,提高他们对歌曲理解。

5. 学生展示各小组轮流上台演唱所学歌曲,其他同学给予评价和建议。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左侧:列出本节课所学歌曲名称。

2. 板书右侧:展示歌曲节奏、音高、歌词等关键信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泥土歌》中歌曲,并录制视频。

2. 答案:学生需在视频中展现出正确节奏、音高和情感表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对本节课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找出优点和不足,为下次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解其他劳动人民音乐,如《丰收歌》、《劳动者之歌》等,拓宽音乐视野。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音乐,体验音乐带来快乐。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教学过程中,有几个细节是我需要重点关注。

是歌曲情感表达和团队协作演唱,是节奏和音高掌握,以及作业设计合理性和课后反思深入。

一、情感表达与团队协作在教授《泥土歌》时,我深知情感表达重要性。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第13课《泥土的歌》。

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有:1、欣赏歌曲《泥土的歌》;2、学唱歌曲《泥土的歌》;3、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4、了解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欣赏和学唱《泥土的歌》,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体验劳动的喜悦。

2. 培养学生对我国劳动号子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学会歌曲《泥土的歌》,理解歌曲的内涵。

难点:歌曲中的劳动号子特点,以及歌曲的高音部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钢琴、音响设备。

学具:音乐教材、乐谱、文具。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

2. 歌曲欣赏:教师引导学生欣赏歌曲,感受歌曲中的劳动氛围。

3. 歌曲学唱:教师带领学生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劳动号子的唱法。

4. 歌曲分析:教师分析歌曲的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5. 实践练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演唱中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六、板书设计歌曲《泥土的歌》1. 劳动号子风格特点2. 音乐特点及创作背景3. 劳动号子的唱法七、作业设计1. 请学生回家后,向家人分享所学歌曲《泥土的歌》,感受劳动号子的魅力。

2. 请学生结合教材,了解我国其他劳动号子的特点,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欣赏和学唱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感受了劳动号子的风格特点,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相关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气氛活跃。

但在歌曲学唱环节,部分学生对劳动号子的唱法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让学生结合教材,深入了解我国劳动号子的起源、发展及特点,下节课进行分享。

同时,鼓励学生欣赏其他劳动号子作品,提高音乐审美能力。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课内容选自2024年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教材第六章《泥土的歌》,主要围绕泥土的歌这一主题展开,包括歌曲《泥土的孩子》、《大地的孩子》以及相关知识点的学习。

详细内容如下:1. 歌曲《泥土的孩子》(1)歌曲背景及作者介绍(2)歌曲旋律分析(3)歌曲演唱技巧2. 歌曲《大地的孩子》(1)歌曲背景及作者介绍(2)歌曲旋律分析(3)歌曲演唱技巧3. 音乐知识点(1)泥土的歌的定义及特点(2)民族音乐元素在泥土的歌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以及民族音乐元素在其中的应用。

2. 学会演唱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家乡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演唱技巧、民族音乐元素的理解与应用。

2. 教学重点: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以及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的演唱。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教鞭等。

2. 学具:音乐教材、笔、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大自然的声音,引导学生感受泥土的呼唤,激发学生对泥土的歌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1)学习歌曲《泥土的孩子》a. 介绍歌曲背景及作者b. 分析歌曲旋律c. 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d.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2)学习歌曲《大地的孩子》a. 介绍歌曲背景及作者b. 分析歌曲旋律c. 演唱歌曲,讲解演唱技巧d.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演唱,教师指导3. 音乐知识点讲解:(1)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2)民族音乐元素在泥土的歌中的应用4. 实践活动:学生自由组成小组,选择一首泥土的歌进行演唱展示,其他同学评价、交流。

六、板书设计1. 《泥土的歌》2. 内容:(1)泥土的歌的定义、特点(2)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背景及作者介绍(3)歌曲旋律分析(4)民族音乐元素在泥土的歌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学唱歌曲《泥土的孩子》和《大地的孩子》,并分析其民族音乐元素。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银杯》教案 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 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三)《银杯》教案 湘艺版
老师:谢谢你们对老师的评价,那你们能说说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特
点吗?(学生:蒙古族)
老师:那你们从哪里听出是蒙古歌曲的?(学生:旋律悠长、音域宽广)
老师:你们的回答非常棒,知道这首歌是谁演唱的吗?(学生:腾尔)
老师:歌名叫什么?(学生:《天堂》)。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课外歌曲的学习甚丰富,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特点,老师演唱的这首《天堂》在节奏上很自由,旋律上也比较悠长,特别是尾音拖得很长,音域也比较宽广,这就是蒙古族民歌长调的一种表现形式。
7、分组演唱,看学生掌握情况。
四、总结
老师:同学们,你们演唱的真好,看来能够独立演唱歌曲,那我们的课业就要结束了,最后,老师想建议在座的每位同学们在课下去收集更多的有关蒙古的歌曲与音像资料,拿到课堂上与大家分享好吗?
2、初听歌曲,感受短调特点。(播放歌曲视频)
老师:下面,我们先来欣赏一下歌曲,一起感受蒙古短调歌曲表现的那种感情
细腻的特点。(学生观看视频)
老师:通过听赏,你们对歌曲那种感情细腻的特点,有了新的理解了吗?(学
生们各抒己见)
三、学唱歌曲
1、学唱歌曲
2、深化短调特点。
老师:下面,我们再来完整的演唱一遍歌曲,体会一下歌曲起伏大,强弱明显的特点。(师生一起演唱)
教学重点: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短调的调式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老师: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特别喜欢流行音乐,那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流行歌曲,你们来给老师评价一下。(听老师演唱歌曲,同学们各抒己见)
二、讲授新课
老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具有蒙古短调的歌曲《银杯》。在这里老师不想过多的解释短调,让我们在学习歌曲过程我们来看歌词,请同学们从歌词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告诉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初中音乐《泥土的歌》单元教学设计以及思维导图

泥土的歌适用年级七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2课时,每周1课时;课外共用1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小调”是民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本单元通过各地民间小调的演唱及欣赏体验,激爱之情。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由演唱、欣赏、音乐知识、活动与练习四个板快组成;教学目标:一是聆听《丢丢铜仔》,初步感知这首民歌的风格与韵味。

二是能够用明快、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台湾民歌《丢丢铜仔》合唱。

体验与同学合三是欣赏本单元不同地域的民间小调,并能有感情的延长《月儿弯弯照九州》。

四是能对本单元学习的民间小调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描述,并能用简洁的语言五是尝试民歌中“同头换尾”的创作方式。

重点一是欣赏并演唱《丢丢铜仔》,,初步体会小调的风格与韵味。

二是体会并总结小调的特点及民歌创作实践。

难点一是创作实践——“同头换尾”二是分声部演唱《丢丢铜仔》,并有机地融合本歌的背景音响材料。

通过学唱与欣会所创造的历史文化价值,掌握其特点及风格,对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感到骄题的问题设计,让学生由浅入深,层层递进地掌握本单元的内容,调动学生学习兴主要学习方式是唱歌、欣赏、体验劳动情境。

学生预期能够达到理解劳动号子产生元的重点是能够把小调题材歌曲的风格表现出来。

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掌握小调的演唱风格及音乐节构特点2、了解小调在劳动中的作用3、通过对比聆听及参与体验,总结小调的产生与特点4、“同头换尾”创作后四小节过程与方法:1、通过欣赏视频、聆听范唱,了解小调的风格和特点,学会对音乐要素的分析方法2、通过网络搜索小调的有关知识,提高收集、分析信息的方法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小调在集体劳动中所产生的作用2、通过拓展欣赏,感悟小调这一音乐体裁形式具有永恒社会文化价值。

3、通过编创环节体现了团队的智慧和合作的精神。

对应课标1、学会演唱小调的几个主题2、知道小调是流行于城镇、里巷的民间歌曲3、总结小调音乐结构的特点4、具有传承民歌的意识主题单元问题设计1在劳动和生活中,小调是如何出现的及小调出现的背景?2 随着现代社会的信息化,我们还需要传承民歌吗?专题划分专题一:唱歌课学唱《丢丢铜仔》(1专题二:欣赏课民歌小调(1 课时)专题三:音乐创作同头换尾(1 课时)专题一唱歌课学唱《丢丢铜仔》所需课时(说明:课内共用1课时,每周1课时;)专题学习目标(说明:描述学生在本专题学习中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注意与主题单元的学习目标呼应)1能用明快、清脆的声音演唱合唱歌曲《丢丢铜仔》,品味民歌合唱的风韵,体验与同学合作的快乐。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__泥土的歌(三)》单元教案

初中八年级上册音乐《第三单元__泥土的歌(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学目标:1、能专心聆听传统民歌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期中的一两手作品。

2、能对有关音乐作品的风格和特征进行简单的评述,并能简单地概括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3、能自信、大胆地参与各种音乐表现活动。

教学设计亮点:从劳动人民的劳动生活场景切入,让学生走入他们的生活,再聆听和学习他们生活中有感而发的歌曲,利用“角色换位”的方法让学生走进传统民歌。

教学重点:完整的学唱演唱云南民歌《放马山歌》。

教学难点:能总结出劳动号子与山歌的基本特征。

教学课时:2课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导语:让我们在影片中,跟随一位老爷爷去了解一段历史吧!观赏:纪实片《船工》的视频片段。

交流:在影片中你看到了些什么?听到了些什么?——船工及有节奏的呐喊声。

讨论:船工们在不同的环境中的呐喊声有什么不同?展示两幅图片(平水与急流)。

(引导学生从节奏、速度、力度方面进行回答。

平水时节奏比较平缓、速度适中、声音力度相对较弱,急流时节奏比较密集、速度逐渐加快,力度较强。

)跟随老师的手势,用“弱缓—强急—弱缓”的声音表现船工们遇到不同情况时的喊声。

(弱缓手势:右手平放腰间,根据节奏向前划拍;强急手势:右手抬至头部,用力点拍。

)2/4嗨--|嗨--|嗨--|嗨--|嗨0|嗨0|嗨0|嗨0|嗨--|嗨--|嗨--|嗨--|| 【设计意图】从船工纪实片导入该课,首先让学生对船工的劳动场面有直观地了解,感受劳动号子与劳动人民生活的密切联系;随后简单的船工号子的参与活动活跃课堂气氛,并为学生接下来认真欣赏《澧水船工号子》并了解其结构做好铺垫,而老船工抚摸纤夫石的画面为课堂尾声“呼吁保护民间传统文化”的设计埋下伏笔,遥相呼应,加深学生的感触。

新课教学1、《澧水船工号子》简介:船工号子的由来。

欣赏:聆听《澧水船工号子》,在音乐中用强弱缓急的手势表现作品的变化。

(听赏时教师用手势一起参与,进行引导。

)分析:澧水船工号子的种类和结构。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 教学设计 (4)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资料第三单元 泥土的歌 教学设计 (4)

初中音乐高效课堂资料
年轻的朋友教学评一致性设计
内容来源: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版《音乐》,第4课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目标确定的依据】
相关课程标准的陈述
以“泥土的歌”为主题都系列单元,是修订教材纵向延伸的十二个序列之一。

这些最具代表性的、优美的、根植于泥土中的传统经典民歌浸润了孩子们的心田,更突显了修订教材在教育和文化传承层面上定位“音乐母语文化”的鲜明特色·
教材分析
教材以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哈萨克族民歌《都塔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歌《阿瓦尔古丽》及蒙古族酒歌等四首风格鲜明的少数民族民歌为载体,力图通过演唱、欣赏、随乐跟唱、体验与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充分体验和感受少数民族民歌的魅力。

学情分析
随着音乐课的进行,同学们的音乐水平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民歌单元的进行丰富了学生们对各民族音乐风情的了解,对了解各民族文化提升文化素养有很大的帮助。

【学习目标】
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情的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塔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民族《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族《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各种音乐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评价任务】
1.学生通过音乐课的学习能够感知到音乐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养成良好的音乐鉴赏及审美能力,乐于参与小组合作讨论,并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

2.小组内根据组员平时常规习惯,活跃度和技能掌握程度对组员进行评价,终结性评价实施小组内评价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最终成绩作为班级内综合素质评价的标准。

附:板书设计
年轻的朋友【教学反思】。

初中音乐 泥土的歌 教学教案

初中音乐 泥土的歌 教学教案

教学教案:泥土的歌(三)一.教学目标:1.能用圆润.自然流畅的声音热情的演唱《年轻的朋友》,2.用心聆听并哼唱维吾尔族歌曲《阿瓦尔古丽》。

感受不同的名族音乐的特色和民族风格。

二.教学重点:学唱藏族歌曲《年轻的朋友》,欣赏《阿瓦尔古丽》。

三.教学难点:学唱藏族歌曲《年轻的朋友》用适当的力度.速度.音色.自信的演唱。

并正确演唱该音乐的节奏和音乐特点。

并能分辨藏族歌曲和维吾尔族歌曲的音乐特点。

四.教学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采用试听相结合的方法讲授,使学生充分感受歌曲情绪和音乐风格,帮助理解歌曲。

2.采用分段学唱方法和重难点反复模唱方法相结合,在通过听录音范唱,使学生掌握歌曲。

3.采用问答的方法,启发学生。

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五.课程设置:本单元需要两个课时。

第一个课时介绍藏族和维吾尔族的音乐特色,学唱藏族歌曲《年轻的朋友》,欣赏并哼唱维吾尔族歌《阿瓦尔古丽》。

感受不同的名族音乐。

第二课时介绍蒙古族歌曲《银杯》和哈萨克族歌曲《都达尔和玛利亚》。

并扩展其他名族的音乐文化和风格,感受不同的名族音乐。

六.教学过程:(一)课间曲1.播放歌曲《走进西藏》2.学生随音乐走进音乐教室,初步感受藏族音乐风格。

目的: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为下一步学唱新歌做好情感铺垫。

)(二)导入1.在中华名族这个大家庭里,生活着五十六个名族。

民歌是少数民族音乐中最基本的音乐形式,它是流传最广,数量最多,表达着少数民族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三段民族歌舞。

让同学们猜一猜是哪三个民族的歌舞?2.老师的第一支歌舞是藏族的《天路》,第二支歌舞是维吾尔族的《一杯美酒》,第三支舞是蒙古族的《草原夜色美》。

那么我们今天就一起走进少数民族的音乐天地。

(三)新歌学唱1.首先让我们走进藏族人家,聆听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

但在听完同学们要告诉我,你们听到的藏族音乐里藏族的性格和音乐特点是什么?(老师弹唱或播放《年轻的朋友》的录音)2、老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分析藏族民歌音乐特点。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

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泥土的歌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湘教版八年级音乐上册的“泥土的歌”这一章节。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泥土的歌的背景及特点;学习歌曲《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典型泥土味歌曲的演唱技巧;分析泥土的歌的旋律、节奏及歌词特点。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掌握泥土的歌的风格特点,提高音乐鉴赏能力。

2. 培养学生对民族音乐文化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

3. 通过学习泥土的歌,提高学生的歌唱技巧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泥土的歌的旋律、节奏特点及歌曲演唱技巧。

难点:歌曲的情感表达与音乐形象的塑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设备、PPT课件。

学具:音乐课本、笔、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播放一段泥土的歌的视频,引导学生感受泥土的歌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介绍泥土的歌的背景、特点,引导学生了解并关注泥土的歌的风格。

3. 歌曲学习:学习歌曲《茉莉花》、《康定情歌》等,分析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指导学生掌握演唱技巧。

4. 实践环节:分组进行歌曲演唱练习,鼓励学生相互评价,提高歌唱水平。

5. 例题讲解:选取典型例题,讲解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歌曲。

6. 随堂练习:布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六、板书设计1. 泥土的歌2. 内容:泥土的歌背景及特点歌曲分析:《茉莉花》、《康定情歌》演唱技巧:气息控制、音色变化、情感表达课后作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演唱《茉莉花》或《康定情歌》,录制视频。

分析所演唱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写成文字。

2. 答案:视频中需展示学生演唱的技巧和情感表达。

分析文章中需包含歌曲的旋律、节奏、歌词特点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针对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思考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学生掌握程度如何,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自行学习其他泥土的歌,了解不同地区的民族音乐文化,提高音乐素养。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

初中泥土的歌教案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劳动号子的特点,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2. 学会歌曲《泥土的歌》,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3. 通过歌曲学习,培养学生对农民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1. 劳动号子的特点2. 歌曲《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教学难点:1. 劳动号子的韵味把握2. 歌曲的高音部分演唱教学准备:1. 录音机、音响设备2. 乐谱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号子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劳动号子的特点。

2. 引导学生关注劳动号子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二、学唱歌曲《泥土的歌》(15分钟)1. 教师播放歌曲《泥土的歌》,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风格特点。

2. 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学唱歌曲,注意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节奏和音高。

3. 分组练习,让学生互相交流、借鉴,提高演唱水平。

三、深入探讨劳动号子的特点(1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泥土的歌》中的劳动号子特点,如节奏、旋律等。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劳动号子特点,如号子的用途、形式等。

3. 教师总结劳动号子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劳动号子的认识。

四、实践活动(1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劳动号子表演,如挑担、打夯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号子演唱,体会劳动号子的韵味。

3. 教师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鼓励学生发挥创意。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劳动号子的特点和《泥土的歌》的演唱技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本节课的学习收获,表达对劳动号子的喜爱。

六、作业布置(5分钟)1. 让学生课后复习《泥土的歌》,加强演唱技巧的掌握。

2. 搜集其他劳动号子的资料,了解劳动号子的多样性。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歌曲《泥土的歌》,使学生了解了劳动号子的特点,培养了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演唱水平。

同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劳动号子的韵味,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之情。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教案1000字
教学内容与学生已有知识的联系:
1.歌曲《茉莉花》: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对其旋律和歌词有一定的熟悉度。通过复习,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首歌曲。
2.歌曲《康定情歌》:这首歌曲以四川康定的民歌为素材,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可以了解四川地区的风土人情,并与已学的其他民歌进行对比,提高对民族音乐的鉴赏能力。
2.鼓励学生进行课后自主学习和探究:
-研究不同地区民歌的历史和文化背景,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和民族特色。
-学习民歌的演唱技巧和演奏方法,通过模仿和练习,提高自己的音乐实践能力。
-尝试创作自己的民歌作品,结合所学知识和自己的想象,展现个性和创造力。
-参加音乐社团或演出活动,与他人分享和交流音乐经验,提高自己的音乐素养和表演能力。导入新课:通过故事、案例或视频等方式,引出歌曲的演唱和演奏的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讲解知识点:详细讲解歌曲的演唱和演奏的知识点,结合实例帮助学生理解。
-组织课堂活动:设计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实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歌曲的演唱和演奏的技能。
-解答疑问:针对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疑问,进行及时解答和指导。
为了改进教学,我计划在未来的教学中实施以下措施:
首先,我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更多的关注和指导。我会根据学生的能力和兴趣,设计不同的学习任务和活动,帮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音乐技能。
其次,我将更加深入地挖掘歌曲的内涵和技巧,通过示范、讲解和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我会利用多媒体资源,如视频、音频和图片,来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歌曲的演唱和演奏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银杯》教案湘艺版

八年级音乐上册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银杯》教案湘艺版

银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学唱歌曲《银杯》,了解蒙古歌短调歌曲的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想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以音乐为主线的艺术实践,渗透和运用其他艺术表现形式和相关学科的知识,更好地理解音乐的意义及其在人类艺术活动中的特殊表现形式和独特的价值。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唱歌曲《银杯》,启发学生在浓郁的情境中感受蒙古音乐的风格特点,培养学生热爱蒙古音乐。

教学重点:把短调的含义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了解短调的调式特点。

教学难点:有感情的演唱歌曲,引导学生唱出蒙古歌曲的风格特点。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同学们,据我了解我们班特别喜欢流行音乐,那老师给大家唱一首流行歌曲,你们来给老师评价一下。

(听老师演唱歌曲,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谢谢你们对老师的评价,那你们能说说这首歌曲具有哪个民族的风格特点吗?(学生:蒙古族)老师:那你们从哪里听出是蒙古歌曲的?(学生:旋律悠长、音域宽广)老师:你们的回答非常棒,知道这首歌是谁演唱的吗?(学生:腾尔)老师:歌名叫什么?(学生:《天堂》)。

老师小结:看来同学们对课外歌曲的学习甚丰富,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它独特的特点,老师演唱的这首《天堂》在节奏上很自由,旋律上也比较悠长,特别是尾音拖得很长,音域也比较宽广,这就是蒙古族民歌长调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讲授新课老师: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具有蒙古短调的歌曲《银杯》。

在这里老师不想过多的解释短调,让我们在学习歌曲过程中逐步来了解短调的特点。

1、理解歌词,发挥想象力。

老师:首先,我们来看歌词,请同学们从歌词里充分发挥想象力,告诉老师眼前出现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小结:你们的想象力很丰富,这是蒙古人民在宴请宾客时演唱的歌曲。

蒙古人特别好客,当主人敬客人酒的时候,就会载歌载舞,高唱宴歌,表示对宾客的盛情,那么老师要告诉你们一个小秘密,如果主人在敬客人酒的时候,客人最好把酒都喝光,如果推推让让,拉拉扯扯,主人就会认为客人瞧不起他,甚至不愿与他以诚相待等等。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教案-甘肃省靖远县糜滩中学湘教版音乐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第一课时课型:新授一、教学目标: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民歌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二、教学重点:学唱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酒歌《银杯》。

三、教学难点: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1.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吗?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并且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跟唱歌曲,边歌边舞。

6.老师带唱歌曲。

7.学生分组练习,上台表演。

(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前面所学的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2.随乐跟唱歌曲。

3.学生分成藏族和蒙古族两组,老师扮演客人,两组同学进行酒歌比赛。

(四)走近哈萨克族民歌,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

2.听赏歌曲,学生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3.学生随乐跟唱歌曲。

八年级音乐上册-3-3《泥土的歌》 (1)

八年级音乐上册-3-3《泥土的歌》 (1)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第三课时一、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民歌、认可民歌从而喜欢民歌过程与方法:能专心聆听传统小调中有代表性的作品,并能哼唱其中的一两首作品,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热爱家园,建设家园的崇高思想。

知识与技能:1、能根据火车律动积极创编相应的声势节奏;2、感受《丢丢铜仔》谐谑活泼的旋律和方言音韵魅力,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3、能以模仿火车律动的声势节奏为歌曲背景素材,演唱合唱《丢丢铜仔》。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能用自然轻快的声音有表情地演唱歌曲,并能用符合歌曲背景素材的声势节奏为歌曲伴奏。

难点:完整演唱多声部歌曲《丢丢铜仔》三、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四、教学过程:一、组织教学,师生问好!二、导入:播放《青春舞曲》,带学生做简单的体态律动(强拍拍手,弱拍捻指或拍腿)。

刚才我们一起伴着《青春舞曲》,做了一个小小的热身,同学们的节奏感很强。

有一样东西在运动时,也能发出节奏感很强的声音,你们听听是什么……(教师模仿火车的车轮滚动声:啨呤哐嘡 )。

导入这节课的课题《丢丢铜仔》。

三、新课教学:(一)欣赏歌曲——采用声势节奏伴奏和律动参与第一遍聆听:声势伴奏,初听旋律。

学生从以上声势节奏中,选择一种作为固定音型(如:XXX X XXX X ),3 3为教师范唱伴奏。

在学生演唱的固定音型伴奏下,教师演奏歌曲《丢丢铜仔》旋律。

第二遍聆听:声势伴奏、模仿火车,走步律动,熟悉旋律。

教师弹奏旋律,学生采用固定的声势节奏,模仿火车的动态走步律动。

第三遍聆听:声势伴奏,听赏歌词。

提示:伴奏的声音用气声轻念,很有弹性的,营造一种火车开动的气氛。

同时注意听老师在唱什么。

(二)介绍歌曲:《丢丢铜仔》据说是早期台湾宜兰人在玩“丢铜钱仔”的游戏时,听者铜钱落地,咚咚作响,铿然有声而灵感忽至,随口唱出来的。

宜兰这个地方三面环山,一面靠海,开发比较晚,后来修建起了与台北相通的铁道时,人们心中的喜悦是不可言喻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泥土的歌(三)第一课时
课型:新授
一、教学目标:
1.能用柔美、圆润的声音,有表民歌情地演唱藏族民歌《年轻的朋友》,喜欢聆听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族《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民歌《银杯》,感受不同少数民族的音乐特点与风格。

2.能够认真地参与课堂中的各种活动,积极发表个人见解与认识。

二、教学重点:
学唱藏族酒歌《年轻的朋友》,欣赏哈萨克族民歌《都达尔和玛利亚》、维吾尔民歌《阿瓦尔古丽》以及蒙古族酒歌《银杯》。

三、教学难点:
认知藏族、蒙古族、哈萨克族等少数民族民歌音乐特点与风格。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泥土的歌(一)(二),学习了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了解了汉族民歌的风格和特点,今天让我们走进瑰丽的少数民族民歌,来领略各少数民族民歌不同的魅力。

(二)走进藏族民歌,听赏《年轻的朋友》
1.听赏歌曲《年轻的朋友》,提问:你能从藏族人民生活的地理环境及风俗习惯出发谈谈这首歌在曲调、旋律上的特点吗?
2.简介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

3.简介藏族酒歌的特点及藏族人民喝酒的动作程序。

4.简介藏族舞蹈的特点及基本动作,并且引导学生随乐起舞。

5.学生随乐跟唱歌曲,边歌边舞。

6.老师带唱歌曲。

7.学生分组练习,上台表演。

(三)走进蒙古民歌,欣赏《银杯》
师:和我们的藏族同胞一样,每当有尊贵的客人到来,热情好客的蒙古族人民总会手捧银杯,唱着优美的洒歌给客人们敬酒,以表达他们的一片盛情。

1.聆听蒙古族民歌《银杯》,对比前面所学的藏族民歌《酒歌》,这首从节拍、速度、调式、旋律等方面有哪些不同?
2.随乐跟唱歌曲。

3.学生分成藏族和蒙古族两组,老师扮演客人,两组同学进行酒歌比赛。

(四)走近哈萨克族民歌,欣赏《都达尔和玛利亚》
1.简介哈萨克族,简介哈萨克族的代表乐器“冬不拉”。

2.听赏歌曲,学生思考:这首歌有什么风格特点?
3.学生随乐跟唱歌曲。

4.分男女跟唱歌曲。

(五)走近维吾尔族民歌,欣赏《阿瓦尔古丽》
1.老师弹琴,引导学生跟唱《青春舞曲》。

2.老师范唱歌曲,学生思考:与我们熟悉的《青春舞曲》相比,这首歌曲的旋律、情绪和节拍有什么特点?
3.老师简介歌曲及维吾尔族舞蹈基本手型体态,引导学生划拍跟唱歌曲。

(六)小结,课处探讨
1.你能在《都达尔和玛利亚》的旋律中找出哪几个旋律片段用了“同头换尾”的民歌创作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