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 机械制造基础A教学提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淮海技师学院《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总学时:72适用专业:数控加工专业一、教学目的与要求1、课程性质和内容《机械制造基础》是本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作为机械类学生来说,必须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因此,本课程在机械类专业课程中居于重要地位。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基本原理;掌握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及加工特点;了解加工的定位及安装;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础知识及基本理论;具备合理选择加工方法(机床、刀具、切削用量、切削液)的初步能力,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能力。
2、课程任务和要求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达到以下要求:1)使学生熟悉金属切削过程中的四大基本规律,掌握刀具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2)熟悉各种切削加工方法的加工特点;熟悉机床定位及装夹;使学生掌握零件制造过程中的主要工艺技术问题;3)使学生掌握机械加工工艺的基本原理,具备编制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基本技能;4)培养学生独立查阅工艺手册及技术资料的基本能力。
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从零件加工质量、生产效率和经济性三方面综合分析解决技术问题,为后续课程和未来从事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1.坚持以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基于本课程在机电、数控类专业知识、能力构筑中的位置及这门技术的特点,突出应用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充分注意“教、学、做”三结合。
2.把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
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注重发展学生思维、应用能力。
3.注意与相关的专业技术“接口”。
该技术灵活地运用于各行各业,作为一种重要的控制和传递手段而应用广泛。
要联系其它专业技术知识,以使整个知识体系完整。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三、各部分知识点(或子项目)及教学要求第一章绪论1、具体内容:(1)机械制造技术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重要性(2)现代制造技术发展趋势(3)本课程的性质、目的2、教学要求:了解机械制造技术的概念、发展状况,了解本课程开设的意义。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要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基本要求《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轮机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学生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习其它相关课程和从事专业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
本课程教学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1、了解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能、应用范围和选用原则。
2、掌握各种主要加工方法的基本工艺理论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零件加工方法的基本知识和能力。
3、初步掌握毛坯及零件的结构工艺性。
4、了解各种常用加工方法所用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适用范围。
5、具有制定简单零件加工工艺的能力。
二.课时分配本课程教学总时数为56学时,具体见课时分配表:三.课程内容(一)绪论课程的性质、任务和要求;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的基本概念;学习本课程的要求和方法;本课程与其它相关课程的联系。
(二)工程材料1.金属和合金的机械性能(强度、硬度、塑性、韧性等)和工艺性能。
2.金属的晶体结构、晶体的基本类型、金属的结晶和铸锭、金属的晶粒大小对金属性能的影响,金属的同素异构转变,合金的结构与合金相图。
3.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
4.钢的热处理;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钢的退火、正火、淬火、回火、表面热处理的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和应用。
5.常用金属材料的分类、编号、热处理特点和应用。
6.非金属材料的基本知识(工程塑料、橡胶陶瓷及复合材料)重点:机械性能各项指标及其意义;常见晶格类型、合金的相结构;冷却曲线、过冷度、同素异构转变;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铁碳合金的成份、组织、性能间的关系;钢在加热和冷却时的组织转变;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
热处理工艺方法、特点和应用。
难点:铁碳合金状态图的分析。
实验一:拉伸试验,硬度试验实验二:铁碳合金平衡组织观察实验三:碳钢热处理及热处理后的组织观察(三)铸造生产1.铸造生产的基本概念和工艺特点。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是现代工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涵盖了从设计到生产的整个过程。
为了培养出具备扎实基础的机械制造人才,制定一份全面而系统的教学大纲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的设计和内容。
一、导论在开始具体探讨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机械制造的概念和重要性。
机械制造是指通过各种工艺手段将原材料转化为具有一定形状、尺寸和性能的零部件或成品的过程。
它是现代工业生产的基础,对于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机械制造基础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具备以下能力:1. 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原理;2. 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工艺和方法;3. 熟悉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4. 具备机械制造实践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基础知识在这一部分,学生将学习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分类。
包括机械制造的发展历程、机械制造的基本原理、机械制造的分类等内容。
通过理论学习,学生将对机械制造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2. 机械制造工艺机械制造工艺是机械制造的核心内容,学生将学习各种机械制造工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包括铸造、锻造、焊接、机加工等工艺。
通过实验和实践,学生将掌握各种工艺的操作技能。
3. 机械制造设备学生将学习常用的机械制造设备和工具,包括机床、数控机床、切削工具、测量仪器等。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熟悉这些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4. 机械制造实践在这一部分,学生将进行机械制造实践项目。
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将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完成一些简单的机械制造任务。
这将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四、教学方法为了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我们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 理论授课:通过课堂讲解,向学生传授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原理。
2. 实验操作:通过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项目实践:通过实践项目,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机械制造中,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过程和方法;(2)掌握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熟悉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了解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2)利用实验、实训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3)运用讨论、小组合作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行业的兴趣和热情;(2)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3)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严谨治学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第一章:机械制造概述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2. 机械制造的过程与方法3. 机械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第二章:金属材料1. 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分类2. 常用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 金属材料的选用原则第三章:机械加工方法1. 切削加工2. 铸造加工3. 焊接加工4. 常用机械加工设备及工艺第四章:机械加工工艺1. 机械加工工艺过程的制定2. 工艺参数的选择与计算3. 工艺方案的优化第五章:现代制造技术1. 数控加工技术2. 技术3. 3D打印技术4. 智能制造技术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及过程;(2)金属材料的性能及应用;(3)机械加工方法、工艺及设备;(4)现代制造技术的发展趋势。
2. 教学难点:(1)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及性能;(2)机械加工工艺的制定与优化;(3)现代制造技术原理及应用。
四、教学资源:1. 教材:《机械制造基础》2. 实验设备:金属材料性能测试仪、机床、焊机等;3. 教学软件:多媒体教学软件、在线学习平台等;4. 参考资料:学术论文、行业报告、案例分析等。
五、教学评价:1. 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2. 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课堂测试等;3. 综合素质:团队协作、创新意识、遵守纪律等。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一、教学内容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领域整体内容详见表1.表1《机械制造基础》学习领域整体内容序号学习项目 1 毛坯生产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铸锻焊) 2 盘套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3 箱体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 4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工艺规程制订5 现代先进制造技术2、详细教学内容项目《机械制造基础》详细学习项目详见下表2所示。
表2:学习项目1 传动轴零件的加工艺的规程制订学习课时12 项目任务描述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能够完成以下工作:1.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2.确定轴类零件毛坯种类3.确定进行轴的定位基准选择和定位4.确定螺纹及外表面的加工方法5.确定轴的加工路线6.选择加工设备、刀具、量具夹具9.填写工艺过程卡10.检查和评估注:传动轴零件要求大批量生产,编制其加工工艺规程学习目标通过本学习情境的学习,初步具有以下能力:1.能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加工方法2.能完成轴类零件外圆表面的工艺路线的设计3.能够对轴类零件进行工艺分析和对毛坯进行选择4.能正确选择轴类零件加工的定位基准5.能编制轴类零件的加工工艺过程,填写加工工艺过程卡片等学习内容 1.生产过程与工艺过程2.工艺规程的制定依据及作用3.机械加工工艺规程的格式及内容4.工艺规程制订的基本要求和步骤;5.分析轴类零件的技术要求,确定其表面的加工方法6.轴类零件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材料、毛坯及热处理方式选择5.盘套类零件加工顺序的安排原则6.盘套类零件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7.盘套类零件加工参数的选择和工时确定8.盘套类零件加工的机床及工艺装备选择9.盘套类零件加工成本效益分析二、推荐教材1)京玉海主编:《》,出版社。
(推荐教材)主编:《》,出版社。
(推荐教材)。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大纲(一)实验归属:课内实验课程编码:0BH01110课程性质:必修实验学时:8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一、实验教学的地位、任务及作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 方法及发展, 掌握切削加工。
切削加工设备、加工制造工艺方法的基本知识,使学生具有选择切削加工设备、刀具、制定工艺路线的能力,具有使用和调整金属切削机床的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目的及学生应达到的实验能力标准1 .通过实验进一步掌握金属切削过程的基本规侓、刀具材料、切削几何参数、切削用量的选择方法,掌握切削速度、进给量等切削参数对车削力的影响规律、并建立主车削力的经验公;2 .掌握金属切削机床的基本原理、了解传动系统及典型结构;3 .掌握机械加工工艺路线的确定方法,及加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学习提高工艺系统刚度的方法,学会对影响加工过程的因素进行分析。
三、实验内容及基本要求四、主要设备或软件环境主要设备有CA6140 ﹑C620 ﹑角度测量仪﹑静刚度测量仪﹑切削测力系统等。
五、实验指导书及参考资料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实验指导书。
六、实验报告及实验考核办法1、实验报告:本门课程对实验报告的要求是写出该实验的目地﹑要求﹑仪器设备名称﹑建立参数图表﹑引用公式﹑计算及推出结论的过程等。
2、实验考核方式:以完成各项实验报告的成绩综合评定。
《机械制造基础》实验教学大纲(二)课程编号:2001B013 实验总学时:8一、制定实验大纲的依据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筹)机械工程系2005 年* 月制定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二、本课程的地位、任务及作用本课程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它的任务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 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理论. 方法及发展, 掌握切削加工. 切削加工设备. 加工制造工艺方法的基本知识, 使学生具有选择切削加工设备. 刀具. 制定工艺路线的能力, 具有使用和调整金属切削机床的能力。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工艺过程。
(2)培养学生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加工方法和技术。
(3)使学生了解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讲解、示范和实验等教学方式,让学生掌握机械制造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培养学生运用机械制造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机械制造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2)使学生认识到机械制造技术在现代工程中的重要性。
(3)培养学生严谨治学、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机械制造的定义、目的、分类和特点。
2.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加工方法、顺序、路线、夹具和刀具等。
3.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铸造、焊接、切削、磨削、钻孔、铰孔、镗孔等。
4. 机械制造中的精度:尺寸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表面粗糙度等。
5. 机械制造中的质量与生产率:质量控制、生产率提高、工艺优化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机械制造的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
(2)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和技术。
(3)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质量和生产率等基本问题。
2. 教学难点:(1)机械制造工艺过程中的夹具、刀具选用。
(2)机械制造中的精度计算和控制。
(3)机械制造工艺优化和生产率提高。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采用讲解、示范、实验、讨论等教学方法。
(2)案例分析,结合实际工程案例讲解机械制造技术。
(3)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教学手段:(1)采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教学辅助材料。
(2)实验室实践,让学生亲手操作机械制造设备。
(3)网络资源,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资料,拓宽知识面。
五、教学评价1. 评价方式:(1)平时成绩: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实验报告等。
(2)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期中考试等。
2. 评价内容:(1)机械制造基本概念和工艺过程的掌握程度。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的地位、目的和任务本课程地位:《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是应用型本科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
本课程是一门融机械制造中的金属材料、热加工和切削加工等各个方面的基础知识为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本课程目的:《机械制造基础》主要研究金属材料及其加工工艺技术在机械制造中的应用。
本课程任务:1.考生通过学习,能初步掌握机械制造中的常用金属材料及其选用、毛坯的制造方法;2.通过学习,培养制定加工工艺规范与合理选用加工方法的能力。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机械制造基础是一门专业课,先修课程为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等课程,并为以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三、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材料机械性能及其试验方法。
重点:拉伸图、材料性能的判定、硬度的测定方法。
难点:冲击韧度和疲劳强度的定义理解教学内容:第一节强度和韧性(一)强度定义及强度指标(二)塑性定义及塑性指标(三)拉伸图和材料性能的判定方法第二节硬度(一)硬度的试验方法(二)硬度测定的实际意义(三)硬度指标的划分,硬度符号的书写第三节冲击韧度(一)冲击试验来测定冲击韧度(二)冲击韧度的分类(三)冲击韧度的定义,冲击韧度符号的书写第四节疲劳强度(一)疲劳强度的定义(二)疲劳强度曲线(三)疲劳强度的影响因素第二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纯金属、合金、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
重点:常见晶格类型、固溶强化原理。
难点:金属晶格缺陷对金属性能的影响。
教学内容:第一节纯金属的晶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格和晶胞(三)晶格常数:晶面指数和晶向指数的表示方法第二节合金的晶体结构(一)合金的基本概念,固溶体的概念(二)金属化合物和固溶体的分类,常见的固溶体和金属化合物的代表例子。
(三)固溶强化原理的应用,固溶强化的作用及其体现。
第三节实际金属的晶体结构(一)多晶体结构(二)金属的晶体缺陷及其对金属性能的影响第三章金属与合金的结晶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纯金属、合金的结晶过程。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doc
机械制造基础复习提纲材料及热处理1、布氏硬度(HBS)主要用于测定铸铁、有色金属及合金、各种退火及调质钢材的硬度。
洛氏硬度:HRA测硬质合金、表面淬火钢;;HRC测一般淬火钢。
2、、材料的力学性能包括;强度、硬度、韧性、疲劳强度3、钢的退火,将钢加热到适当温度后,保温一定的时间,然后随炉缓慢冷却,以获得近似平衡组织的热处理工艺。
目的:1.降低硬度,提高塑性。
软化钢件以便进行切削加工2.细化晶粒,改善组织以提高机械性能;3.消除内应力以防钢件的变形,开裂。
4.为最终热处理(淬火,回火)做好组织上的准备。
4、钢的正火,是亚共析钢加热到A C3以上30-50度, 过共析钢加热到A Cm以上30-50度,保温后在空气中冷却的工艺。
其主要目的是消除内应力改善切削性能5、钢的淬火与回火将钢加热到Ac3或Acl以上20—30°C,保温一定时间然后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速度冷却以获得马氏体组织的热处理工艺称为淬火。
6、刀具淬火后应进行低温回火。
7、、低碳钢(w c <0. 25%),中碳钢(0. 25%WwcW0. 6%), 高碳钢(w c >0. 6%)o8、灰口铸铁如HT200 (铸造、切削加工性好,用作床身、箱体),可锻铸铁如KTH350-10 (耐冲击但不能锻造,作薄壁件), 球墨铸铁如QT800-2 (高强度和耐磨,作机架、曲轴)。
9、、铸造性能最好的是灰口铸铁10、刀具材料应具备的性能高的硬度和耐磨性,足够的强度和韧性,高的耐热性与化学稳定性,良好的工艺性,良好的导热性。
钳钻类硬质合金代号为YG,属ISO的K类。
合金中含钻量愈高,韧性愈好,适合于粗加工,反之用于精加工。
YG(K) 类硬质合金,有较好的韧性、磨削性、导热性,适合于加工产生崩碎切屑及有冲击载荷的脆性金属材料。
(铸铁)YG3 YG3X YG6 YG6X YG8钳钛钻类硬质合金代号为YT,属P类。
它以WC为基体, 添加TiC,用Co作粘结剂烧结而成,适用于加工塑性材料,合金中TiC含量高,Co含量就低,其硬度、耐磨性和耐热性高,但抗弯强度、导热性、特别是冲击韧性明显下降,适合于精加工。
机械制造基础-教学大纲
《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教学大纲本课程地位:本课程是高等教育机械及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是一门必修课。
本课程目的:本课程是研究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对工程材料、铸造、锻造、焊接、切削加工及成形方法的选择等内容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常用工程材料的性质和机械零件加工工艺的基础知识,为学生今后毕业设计及工作后从事专业机械生产技术工作奠定必要的工艺基础.本课程任务:本课程要求学生1。
了解工程材料及机械制造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建立工程材料、成形过程及现代制造过程的完整概念;2. 熟悉常用工程材料的种类、性能及其改性方法,初步掌握其应用范围和选择原则;3. 掌握主要毛坯成形方法的基本原理和工艺特点,具有选择毛坯及工艺分析的初步能力;4。
掌握机械制造生产过程、生产类型及其特点,掌握各种加工成形方法的实质、工艺特点,基本原理,了解零件的工艺过程,并具备选择零件成形方法的能力,能制定制造工艺规程;5. 了解零件的结构工艺性;6.了解有关的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发展趋势。
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以及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打下坚实基础;为学生毕业后就业和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培训职业实用技能。
二、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1.与基础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金工实习》的后续课程,是《数控加工技术》的基础,只有在学好本课程的前提下,才能顺利地继续完成学业。
2。
与专业课程的关系本课程是学习后续专业课程的重要课程,为了较好地完成专业学习,需要学好本门课程。
三、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金属材料的性能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金属材料的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
重点:1.强度、硬度、塑性、冲击韧度及疲劳强度的概念及意义2.拉伸曲线的意义3.硬度测量方法及主要应用难点:各力学性能表示符号、意义及应用教学内容:第一节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一)弹性和刚性(二)强度和塑性(三)硬度(四)冲击韧度(五)疲劳和断裂韧度第二节材料的物理、化学性能和工艺性能(一)材料的物理性能(二)材料的化学性能(三)材料的工艺性能第二章金属的晶体结构教学要求:通过本章学习,掌握几种典型的晶体结构,掌握合金相的结构重点:晶体结构类型及基本组织难点:合金的相结构教学内容:第一节晶体结构的基本概念第二节金属中常见的晶体结构(一)晶体与非晶体(二)晶格与晶胞(三)常见晶体结构第三节实际晶体的结构(一)晶体结构(二)晶体缺陷第四节合金相结构(一)固溶体(二)金属化合物第三章金属的相变和相图教学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熟悉铁碳合金相图的基本组织,能够正确的进行铁碳合金相图分析,了解金属晶体的基本概念及结晶过程,了解铁碳合金相图的实际应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3月份《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考试
考试形式:闭卷试卷类型:(A)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下面关于划分加工阶段的原因不正确的是( C )。
A.及时发现废品
B.修正上一阶段的加工误差
C.减少加工工序
D.便于合理配置工艺装备
2、机械加工过程中,以已加工过的表面进行定位的基准称( B )基准。
A.粗
B.精
C.辅助
D.第一
3、机械加工过程中,(D )是工序的组成单位。
A.工位
B.安装
C.走刀
D.工步
4、制订夹具公差时,应保证夹具的定位、制造和调整误差的总和不超过工序公差的( D )。
A. 1/2
B. 1/5
C. 1/4
D. 1/3
5、车削加工时,下面传热途径中散热比例最大的是( C )。
A.工件
B.刀具
C.切屑
D.周围介质
6、用正确分布的六个支承点来限制工件的六个自由度,使工件在夹具中得到正确位置的规律,称为六点( A )原理。
A.定位
B.加工
C.布置
D.装配
7、为安全起见,计算出的夹紧力应乘以安全系数K,故实际夹紧力一般比理论计算值大( B )倍。
A.1-2
B.2-3
C.3-4
D.4-5
8、机床夹具中夹紧装置应满足以下除( C )之外的基本要求。
A.夹紧动作准确
B.夹紧动作快速
C.夹紧力应尽量大
D.夹紧装置结构应尽量简单
9、通常粗基准允许使用( A )次。
A.1
B.2
C.3
D.无限制
10、精度要求高的阶梯轴,加工基准一般取( C )。
A.最大外圆面
B.最小外圆面
C.中心孔
D.一端外圆,一端中心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4个空,每空1分,共14分)
1、影响磨削表面粗糙度的主要因素是:砂轮的粒度、砂轮的修整、砂轮速度、磨削背吃刀量与工件速度。
2、试切法调整方式产生调整误差的来源有三个方面:测量误差、加工余量的影响、微进给误差。
3、完成一个零件的一个工序的时间称为单件时间。
它包括基本时间、辅助时间、工作地点服务时间、休息和自然需要时间
4、在装配精度即定的情况下,组成环数越 .少,则组成环所分配到的公差值就越大,零件加工越经济。
5、生产类型的划分依据是产品或零件的年生产纲领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加工精度指的是零件在加工以后的几何参数(尺寸、形状和位置)与图纸规定的理想零件的几何参数符合的程度。
2、工艺过程:在生产过程中,凡是改变生产对象的形状、尺寸、位置和性质等,使其成为成品或半成品的过程称为工艺过程。
3、欠定位:根据加工要求应该限制的自由度而没有被限制称欠定位。
4、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在机械加工时,机床、夹具、刀具和工件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称之为机械加工工艺系统。
四、问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机床夹具的用途是什么?由哪些部分组成?各起什么作用?
答:机床夹具的用途包括:稳定保证加工质量、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扩大机床的适用范围。
(4分)机床夹具的基本组成及作用:
(1)定位装置,确定工件在夹具体中的正确位置;(1分)
(2)夹紧装置,保持工件在夹具中的正确位置,保证工件在加工过程中受到外力作用时,已经占据的正确位置不被破坏;
(3)对刀、导向元件,确定刀具相对于夹具的正确位置和引导刀具进行加工;(1分)
(4)夹具体,用于连接夹具上各个元件或装置,并与机床相关部件连接;(1分)
(5)连接元件,确定夹具在机床上正确位置;(1分)
(6)其他元件和装置,满足夹具的特殊需要,比如分度、上下料等。
(1分)
2、什么是定位误差?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有哪些?
当夹具在机床上的定位精度已达到要求时,如果工件在夹具中定位的不准确,将会使设计基准在加工尺寸方向上产生偏移。
往往导致加工后工件达不到要求。
设计基准在工序尺寸方向上的最大位置变动量,称为定位误差,以△dw表示。
(4分)在用夹具装夹加工一批工件时,一批工件的设计基准相对夹具调刀基准发生最大位置变化是产生定位误差的原因,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由于定位基准与设计基准不重合,引起一批工件的设计基准相对定位基准发生位置变化;(3分)二是由于定位副的制造误差,引起一批工件的定位基准相对夹具调刀基准发生位置变化。
(3分)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工件尺寸如下图所示: 0-0.0340mm φ与 0-0.0235mm φ的同轴度误差为0.02mm φ。
欲钻孔O ,并保证尺寸 0-0.130mm ,V 形块夹角=90α︒,试分析计算图示定位方案的定位误差。
解:本工序要保证的尺寸为 0-0.130mm ,该尺寸工序基准为 0-0.0340mm φ外圆上母线,图b 定位基准为 0
-0.0235mm φ的中心线,存在基准不重合误差。
该基准不重合误差包括下列两部分: 10.03mm 0.015mm 2jb ∆==(2分) 20.02mm jb ∆=(2分)
故:
12(0.020.015)mm 0.035mm jb jb jb ∆=∆+∆=+=(2分)
工件以 0
-0.0235mm φ外圆在V 形块上定位,存在基准位置移动误差: ()
mm 0.020.707mm 0.01414mm 22sin 222
jw T d α
∆===⨯=⨯(2分) 因此,尺寸 0
-0.130mm 的定位误差为: (0.035+0.01414)mm 0.04914mm dw jb jw ∆=∆+∆==(2分)
(a )工序图 (b )定位简图
2、下图所示零件上圆弧槽的设计基准为0-0.150mm φ的母线A ,为判断圆弧尺寸0.505mm R +是否合格,直接测量尺寸h ,
试标出它的尺寸及公差。
(1)画尺寸链:
(1分) (2)判断封闭环,增、减环:
R 5是封闭环,h 、R 20为减环,R 50为增环 (1分)
(3)计算: R 5=R 50-R 20-h
基本尺寸:h=25-10-5=10mm (2分) 0=-0.05-(0.05+a )
上偏差:a=-0.05-0.05-0=-0.1mm (2分) 0.5=0-b-0
下偏差:b=0-0-0.5=-0.5mm (2分) ∴0.1
0.5h 10m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