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
文章主旨分析的实用方法
文章主旨分析的实用方法在我们阅读文章、书籍,或者接触各类文字信息时,理解其主旨是至关重要的。
准确把握文章主旨,能够让我们更高效地获取知识、领悟思想,同时也有助于提升我们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那么,如何进行有效的文章主旨分析呢?下面将为您介绍一些实用的方法。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拿到一篇文章,不要急于深入细节,而是先快速通读一遍。
在这个过程中,留意文章的标题、开头和结尾,以及段落的首句和尾句。
这些部分往往会包含关键的信息,能够帮助我们对文章的主题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同时,注意文章的体裁。
不同的体裁,其主旨的表现方式可能会有所不同。
比如,记叙文通常会围绕一个核心事件或人物展开,说明文的主旨多是对某个事物或现象的介绍和解释,议论文则旨在阐述作者的观点和主张。
二、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语句是揭示文章主旨的重要线索。
除了前面提到的标题、开头、结尾和段落的首尾句,还要特别关注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或句子,以及表达作者情感、态度和观点的语句。
例如,如果一篇文章中多次提到“环保”这个词,并且作者在描述相关现象时表现出担忧和呼吁的态度,那么很可能文章的主旨就是关于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以及需要采取的行动。
三、分析文章结构文章的结构就像是一座建筑的框架,能够支撑起主旨的表达。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总分总结构,开头提出主题,中间进行详细阐述和论证,结尾再进行总结和强调。
总分结构则是先点明主旨,然后分别从不同方面进行论述。
分总结构则相反,先分别论述,最后总结归纳出主旨。
通过分析文章的结构,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作者的思路和重点,从而更好地把握主旨。
四、思考写作背景和目的了解作者的写作背景和目的,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文章的主旨。
比如,一篇关于社会现象的评论文章,如果我们知道它是在某个特定的社会事件之后发表的,那么就能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立场。
写作目的也很重要。
作者是为了传递信息、表达情感、引发思考还是提出建议?明确了目的,对于主旨的把握也就更加准确。
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
中考备考现代文阅读全攻略整体感知篇(一)[有言在先]传说有几个盲人摸一头大家,摸到象腿的说大象似一根柱子,摸到身子的说大家像一堵墙。
摸到尾巴的说大家如一条蛇,大家争论不休,谁也说服不了谁。
在我们的同学中,也会有不少类似的“盲人”。
他们在阅读的时候,往往错把局部当成整体,因而闹出了不少笑话。
整体感知文章可以避免我们成为这样的“盲人”,掌握了整体感知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比较快捷地提取文章的信息,把握全文的主旨了。
提醒你,闯关开始啦![第一关]睡美人①清丽、优美的芭蕾舞剧(睡美人)序曲奏响了,可是扮演公主奥罗拉的女A脚却“失踪”了。
②“嘭”,化妆间的小门开了,一名女演员朝回过头看的导演一耸肩:“找遍了,哪儿也没有!”导演阴沉着脸,心中紧扣着的一线希望也随着这声响绷断了。
突然,他的手指向了坐在一边的女B角:“你上!”⑤女B角在追光中独舞。
多么雍容的舞步,多么潇洒翩翩的舞姿,她巧妙地把音乐的颤动和光融会在一整套芭蕾舞的语言里了……⑥英俊的王子出现了,两人在目光如水的舞台上跳起了双人舞。
导演紧张地眯起了眼。
这是最令人担心的,女B角和男A角是第一次同台演出。
奇怪,导演的眼前,女B角分明已被爱情簇拥而起,漂浮在浪花之上,乘着白色双翼;手臂的舞姿犹如玫瑰花瓣的开放;她的双脚和着音乐在踩踏,犹如树叶飘然落地。
她和男A角的搭配真是天衣无缝!⑦导演的拳头松开了,他暗暗惊讶,我以前怎么没有发现呢?是由于她的倔强和顶撞?是由于她的执著、自信大于技巧?是由于我对女A角的偏爱所形成的偏见?还是……⑧女B角弯曲着双腿,柔软的身子在向地面上倾倒。
⑨哀怨、激昂的主题乐如泣如诉地轻叩观众的心扉。
一个个音符,飘坠在导演的心湖上,泛起圈圈涟漪。
女B角不是曾经要求和男A有搭档吗?而我却用“A”“B”角这道坚固的厚墙将一对“情人”隔开,导接了一出“悲剧”。
唉!⑩醒了,奥罗拉醒了!安睡了一百年后,由于菲利浦纯真的爱情。
她,死而复生了!而女B角,这位现实生活中的“睡美人”,恰似许多沉睡着的美,她,春花怒放了!(11)“哗”——忽然,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技巧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题技巧在高考语文中,现代文阅读题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不仅分值较高,而且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分析综合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都有着较高的要求。
很多考生在面对这类题目时,常常感到困惑和无从下手。
其实,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有效地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体裁、结构和写作思路。
同时,要注意捕捉文章的关键语句,如标题、开头、结尾、段落的中心句等,这些语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
例如,议论文的论点通常会在标题、开头或结尾明确提出;记叙文的主旨可能隐藏在叙述和描写中,需要通过分析人物、事件来总结;说明文的说明对象和主要特征一般在开头就能找到。
在整体感知的过程中,还要注意理清文章的脉络,把握作者的行文思路。
比如,是按照时间顺序、空间顺序还是逻辑顺序来组织材料的。
只有对文章有了全面的了解,才能为后续的答题做好准备。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答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弄清楚题目所问的内容和要求。
有些题目可能会直接提问,如“文章的主旨是什么”“文中某句话的含义是什么”;有些题目则可能比较含蓄,需要考生仔细揣摩。
例如,“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某一现象的看法”,这类题目不仅要求考生理解文章的内容,还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同时,要注意题目中的关键词和限制条件。
比如,“从文中找出”“根据第X 段”“结合全文”等,这些词语都会对答题的范围和方向产生影响。
三、带着问题,回文定位明确题目要求后,要带着问题回到文章中,找到与题目相关的内容进行仔细阅读和分析。
在回文定位时,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人名、地名、时间等信息,快速准确地找到答题的依据。
需要注意的是,有些题目所涉及的内容可能分布在文章的不同段落,这时就需要考生进行整合和归纳。
比如,对于“文中多次提到某物,有何作用”这样的题目,就需要考生将文中关于该物的描写全部找出,然后分析其在结构上、内容上的作用。
2024年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总结
2024年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技巧总结对于初三的同学们来说,语文现代文阅读是考试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掌握有效的阅读技巧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答题的准确性和效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初三语文现代文阅读的实用技巧。
一、整体感知文章在阅读一篇现代文时,首先要进行整体感知。
快速浏览文章的标题、开头、结尾以及每段的首句,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和主题。
同时,注意文章的体裁,不同的体裁有着不同的特点和阅读方法。
比如,记叙文通常会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或者时间顺序来叙述,通过描写人物、事件来表达情感或揭示道理;说明文则会围绕一个说明对象,介绍其特点、功能、原理等;议论文则会提出论点,通过论据来进行论证。
二、抓住关键语句关键语句往往能够揭示文章的主旨、表达作者的观点或者在结构上起到重要作用。
1、标题标题是文章的“眼睛”,很多时候能够直接反映文章的主要内容或主题。
2、开头和结尾开头往往会引出话题,奠定文章的基调;结尾则会总结全文,升华主题。
3、段落的中心句每段的中心句通常会概括该段的主要内容,找到这些中心句有助于我们快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要点。
4、抒情、议论的语句这些语句往往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态度和观点。
三、理清文章结构清晰的文章结构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内容。
常见的结构有总分总、总分、分总等。
如果是记叙文,可能会按照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组织;说明文可能会采用从整体到局部、从现象到本质、从原因到结果等顺序;议论文则通常会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
四、理解文中词语对于文中出现的词语,要结合上下文进行理解。
1、理解词语的本义先了解词语最基本的意思。
2、结合语境分析考虑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是否有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等。
3、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是褒义、贬义还是中性。
五、分析句子含义1、从句子的修辞手法入手比如比喻句要找出本体和喻体,理解其表达的生动形象的特点;拟人句要体会赋予事物人的动作、情感所带来的效果。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整体感知”
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整体感知”摘要:“整体—部分—整体”是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
阅读文章,首先要着眼于整体,立足于全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如果缺乏整体意识,劈头就是架空分析,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益。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对阅读教学的整体感知进行了多方面的尝试,从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局部感知,品析文章主旨;归纳感知,明确写作意图等几个教学策略来把握,从整体上引领学生感知课文,达到阅读教学的预期目标。
关键词:阅读教学;整体感知;小学语文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许多教师对“整体感知”的理解不够准确,表现为:(一)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为了感知而感知有些教师认为初读感知就是书声琅琅,不在乎学生是否“有口无心”,为了“感知”而“感知”。
(二)注重课文内容,阅读形式单一有些教师认为整体感知“没戏可唱”,只关注课文主要内容,形式单一。
(三)注重过细分析,淡化了整体把握有些教师只注重“精读课文”时的“过细分析”,削弱了课文的整体美感。
种种现象表明,教师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有所忽视,有所淡化。
二、小学语文阅读整体感知的教学策略(一)初读感知,把握文章内容在以讲读课为主的阅读教学中,“初读”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
这是整体把握文本的第一步,让学生先通读全文,初步把握文章大意。
先对文章的大致内容有个整体了解,有助于学生迅速进入状态,融入文章,对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把握与理解也就能更迅速、更准确。
通过初读,学生能够明确文章写了什么,能用简练的语言概括出来。
1.反复读文,给予充足的时间在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这个环节中,初读检查的设计尤为重要。
指名让学生读一遍课文,结合纠谬正误,目的是要检查一下是否真的读通了课文。
但若课课如此,就成下策。
教师可以运用教学机智,让学生读“你最喜欢读的一段课文”,或让学生“自由组阁”:“你喜欢哪几位同学和你一道来分节把课文读一遍”,或者只要学生“挑一个你认为最难读的句子”“挑一个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等等,把选择权充分交给学生,以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知识文章】主题:深入阅读:整体感知读课文梳理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在我们学习一篇课文时,整体感知读是至关重要的。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们能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了解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整体感知读,以便更好地梳理和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1. 从整体到细节的感知在进行整体感知读时,我们首先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基本结构和主要内容。
通过快速阅读,我们可以了解课文的主题是什么,故事情节是怎样的,人物形象是如何塑造的。
这样的整体感知有助于我们在后续的深入阅读中更好地理解细节,并将其融会贯通。
2. 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针对指定的课文,我们要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整体感知读的过程,并按照整体感知读的方法来梳理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们需要明确课文的主旨和中心思想。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们可以迅速捕捉到课文所要表达的核心观点,以便后续更深入地探讨。
我们还要关注课文的细节内容,包括事件的发展过程、人物的心理活动、语言的运用等。
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感知,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课文,从而做到深度和广度兼具。
3. 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整体感知读的过程中,我对课文的主题和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通过整体感知读,我发现了课文中的一些细微之处,这让我对整个故事有了更加立体化的把握。
我也发现了课文中一些隐含的含义,这让我对课文的深层意义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探索。
总结整体感知读是深入阅读的起点,也是对课文中内容进行梳理和概括的关键。
通过对指定的课文进行整体感知读,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其主要内容和核心思想,做到有条不紊地展开后续的阅读和思考,从而更全面、深刻地理解课文。
在文章中多次提及整体感知读和指定的课文,以确保主题的连贯性和一致性。
整体感知读是学习一篇课文的重要步骤,但要想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还需要进行深入阅读和思考。
在深入阅读中,我们可以更加细致地剖析课文,挖掘其中的细节和隐含含义,从而对课文有一个更为全面和深刻的理解。
浅谈语文阅读中的整体感知
教学研究27记得陶渊明老先生在《五柳先生传》中曾对自己读书态度有过这样的陈述:好读书,不求甚解。
这句话的意思是我喜欢读书只求把握文章要旨,不咬文嚼字,在一字一句上下功夫。
我觉得它不只是作者的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读书方法。
那么我们今天所提倡的整体感知追根溯源,也许正是这不求甚解四个字吧。
整体感知课文是指读完一篇文章后产生的心理感触,是对课文的整体领悟,是阅读者通过直觉在较短时间内对课文要点进行大体上的领会和把握。
而今教师为了应试而教学,只求高分而忽视学生读书的心里体验,所以在教学中很容易犯咬文嚼字肢解课文的毛病。
例如听一位教师讲《饮酒》这首诗文时,教师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翻译每句诗,说说“悠然见南山”句中“见”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找出文章的主旨句。
教师忽视了学生读后和作者心灵的初步沟通,忽视了学生都这首诗的整体感受。
将这些问题生硬的强加给学生,偏离了对课文主题的把握,将完整的课文肢解成一块一块的个体。
课文是由字词句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然而我们教师为了学生的高分往往条分缕析,不厌其细。
这样非但提高了教学成绩,反而将本该生动有趣的语文学习变得枯燥无味,大大消弱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造成了语文能力的弱化。
怎样让学生学会整体感知课文,从而把握文章的主旋,走进作者心灵?下面我简单说说不同文体整体感知的一些具体方法。
记叙文的整体感知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尊路识斯真。
要想整体把握一篇文章,首先要摸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弄明白文章中各部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
一捕捉线索,它是一篇文章的“筋骨”,通过它材料才能有机的结合在一起。
例如鲁迅先生的《阿长与山海经》就是利用自己对阿长的感情变化为线索,将复杂的内容贯穿起来。
把握住了这条线索才不至于把文章分割成支离破碎的部分去理解分析。
线索可以是中心事件,感情,具体的事物,还可以是时空的变化。
二要抓住各个语段的要点句。
要点句常常放在段首和段尾,它们往往是一段内容的概括。
语文现代文阅读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
语文现代文阅读2025年答题技巧总结《语文现代文阅读 2025 年答题技巧总结》在语文学习中,现代文阅读一直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很多同学感到棘手的部分。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到了 2025 年,现代文阅读的考查形式和要求或许会有所变化,但一些核心的答题技巧依然是通用且关键的。
一、整体感知,把握主旨在阅读现代文时,首先要对文章进行整体感知,快速浏览全文,了解文章的大致内容、体裁、写作背景等。
通过对标题、开头、结尾以及关键段落的阅读,把握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写作意图。
例如,有些文章的标题就直接点明了主旨,如《父爱之舟》,一看标题就能大致猜到文章主要围绕父爱展开。
而有些文章的主旨则需要通过对文中关键语句的分析来把握,比如议论性文章中的中心论点,往往出现在开头、结尾或者段落的开头。
二、仔细审题,明确要求在答题之前,一定要认真审题,明确题目所问的内容和要求。
是要求概括文章内容,还是分析某个词句的含义;是要阐述自己的观点,还是从文中寻找依据。
只有清楚了题目要求,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回答。
比如,题目要求“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那么我们就要抓住文章的主要人物、事件、结果等要素进行简洁明了的概括;如果题目是“分析文中某句话的含义”,则需要结合上下文,从词语的深层意思、句子的修辞手法、作者的情感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思考。
三、阅读原文,寻找答案现代文阅读的答案往往都在原文中,所以要回到原文中去寻找。
可以根据题目中的关键词、关键语句,在文中进行定位,然后仔细阅读相关段落,提取有用的信息。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简单地照搬原文,而要对原文进行适当的加工和整理,使其符合题目的要求和答题的规范。
比如,题目要求“用自己的话概括”,那就不能直接抄录原文,要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述。
四、分析词句,理解内涵对于文中的重点词句,要进行深入分析,理解其内涵和作用。
可以从词语的感情色彩、修辞手法、表现手法等方面入手。
比如,“他像一只热锅上的蚂蚁”,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的焦急不安。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审题答题技巧专题汇总
初中语文现代文阅读审题答题技巧专题汇总阅读题的解题步骤和诀窍:一是要整体感知,读懂文章。
明白文章写什么、怎么写、为何写?整体感知:标题,把握文章主旨,领悟情感理清思路:线索,结构(注意标志性语句、段落)揣摩字句:写法探究。
二是要审清题干,明确方向。
特别是要明确题目所问的范围、角度、要求。
三是要整合要求,提取文本关键信息,组织语言明了表达。
答题时心中牢记三种意识1、文本意识——以文解文,问题答案文本中找;2、语境意识——依托提示语、关键词、过渡句、中心句等,准确、深入理解;3、要点意识——抓关键词,要点全,简洁回答。
记叙文阅读答题技巧考纲要求:能理清文章的思路,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理解文中重要词句的含义,理解文章的主要写作方法及其作用,理解记叙性语言生动、形象的特点等。
文体知识1.记叙文的含义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
(注:河南中考考查的记叙文含散文和小说。
)2.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3.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角度展开记叙。
第一人称的“我” 可以是作者本人,可以是作品中的虚构人物(可以是主要人物或次要人物)。
“我”必须和作品中其他人物存在某种联系,对人物或事件等起说明和见证作用等。
作用:亲切自然,真实可信,容易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抒发情感,进行详细的心理描写;使文章更具真实性、故事性(曲折性或波折性);便于直抒胸臆,易唤起读者内心的感受和思考。
(2)第二人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叙述的文章里,运用了第二人称“你(们)/您”,实际上仍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作用:增加亲切感,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便于直接对话和抒情,有呼告效果,可增强感染力;用于物,有拟人化效果。
(3)第三人称:以第三人称“他/她”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物、场景等。
作用:这是以一个冷静的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表达的方法,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的限制,能从多方面自由叙述,写作较自由、灵活,便于叙事和议论。
现代文阅读重难点攻破-把握主旨 考前精讲-2021届中考语文冲刺复习
第一类
直接考查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课堂探究及同步检测一(6分钟)
一、(2020山西)阅读下面的选文,回答问题。 进城
山伯这辈子,去过一次县城,唯一的一次。 那天早上,跟往常一样,鸡叫第四遍的时候,山伯就起床了。一般情况下, 张牙舞爪洗下脸,咕咕咚咚灌一碗水,一边啃着馍一边就下地了。可那天山 伯一边往外走一边说:“今儿个到县城一趟。” 在灶台前忙碌的山娘愣了一下,撵出门外,瞅着山伯朦胧的轮廓,嘟囔 道:“麦还没割完呢。”“丢不了。”山伯头也不回,闷声闷气地丢过来一 句。“麦都焦了。”山娘还不死心。庄稼人,土地是他们的命。“值个 啥?!”山伯走得执着,匆忙。山娘又叫道:“你没进过城,认识路?”“鼻子 下边就是路!”山伯的话硬硬的,不容置疑。
清晨启程,坚定脚步,是他对儿子的无言牵挂。他蓬头垢面,但心
中对山子的爱纯净而深沉;他不认识路,却可以为了孩子踏上未
知。可年少无知的孩子,不知父亲结的辛合苦文,不章解内父容亲(的担提忧示,③直至)
追悔莫及。子欲养而亲不待,是世间最深的苦楚,爱他们吧,别等
岁月将他们藏起,再感受挚爱的余温。
指导点拨(5分钟)
提示:①首先说明你赏析的文本是由哪个结尾构成的;②从人物
形象、主题思想、语言表达方面任选一个角度来赏析;③结合文
章内容;④不少于100字。
• 角度:主题思想
主题(提示②)
赏析结尾(提示①)
• 转山转水,将爱全数付出;多年领悟,唯留悔恨长存。本文主题深
刻,引人深思。山伯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是他对儿子无尽的担忧;
• 忙年肯定少不了赶大集。乡下的集市,在腊月里最为丰富,各种物品摆满了宽 敞的街道和长长的河滩。老家的年集,是逢五和十的日子。天还没亮,四乡八 村的人们就已经蜂拥而来,忙活年货的采购。这时候,无论家里条件如何,赶 年集是家家都不会忘记的事儿。有钱的,会在年集上大包小包地采购,车拉人 扛,一路满载而归。日子拮据些的,也总是量力而行,异常慷慨,以期过年时 家里的伙食得到改善。人山人海的集市上,大人和孩子不停地走走瞧瞧、讨价 还价,清脆的鞭炮声、爽朗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如何整体感知课文
如何整体感知课文整体感知课文打破了过去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强调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和美感,尤其注重学生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及感性理解。
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也顾及到了他们的审美要求,避免了教师的强制干预。
整体感知课文主旨整体感知课文打破了过去语文教学支离破碎的分析讲解,强调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在内容和形式上的特点和美感,尤其注重学生对课文的初步印象及感性理解。
这样,既考虑了学生的阅读心理,也顾及到了他们的审美要求,避免了教师的强制干预。
那么怎样才能准确的整体感知课文呢?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1、从题目着眼,把握要领,明确主旨。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把握了题目,也就基本上把握了文章的中心。
因为题目一般都概括了文章的内容,或说明了文章的对象,或揭示了文章的主旨等等,通过题目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说明文方面如《中国石拱桥》,通过题目就知道说明的对象,然后通过阅读全文再去了解中国石拱桥有什么特点。
议论文方面如《畏惧错误就是毁灭进步》,通过题目就知道了这一道理。
这样抓纲举目,方向明确,一下子就抓住了文章的要点,所以阅读文章千万不要忘记揣摩题目。
2、从整体着眼,概括内容,总结中心。
当我们从题目中获悉了文章要写的有关内容、有关对象或者有关主旨的信息后,就要通过对文章的阅读,弄清它写的是什么事、什么人、或议论一个什么问题,再来考虑通过这个人或事,作者要塑造一个什么样的形象或揭示一个什么社会问题,通过谈论这个问题要表明一个什么观点,通过对这个事物的介绍要突出它的什么特征等等。
如阅读《故乡》,通过题目知道这篇文章的内容是写故乡的,通过阅读原文,从总体上了解文章是写“我”回故乡的心情、在故乡的见闻、离故乡的感想,其中重点是在故乡所见所闻——闰土的变化,杨二嫂的变化。
那么写这些变化,要表达一个什么主题呢?从全文特别是文章结尾我们得知:作者是想通过写“变”来引起人们对旧中国农村经济日益凋弊、农民生活日益贫困的社会根源的思索,激发人们改造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
如何区别文章主题中心主旨用多种方法把握文章主旨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自己对文本主旨的整体把握能力呢?首先,必须清晰地认识,现代文阅读材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整体,许多试题都必须在理解整篇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才可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所以,对文章内容的整体理解是准确把握文本主旨的前提条件。
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是全方位的,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
一般情况下通读记叙类文字要能回答这么几个问题:什么人发生的是什么事是在什么时间和地点发生的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怎么样它们互相是怎样起作用的?可采用由浅入深,从先到后的顺序,从文中采摘关键词句,进行提炼、筛选、合并、浓缩,从而在整体上感知文章内容。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采用下列方法把握文章主旨:由材料(情节)入手由文章的标题入手人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文章的标题就是文章的眼睛,它能帮助我们透过文章的内容看到文章的心灵———主旨。
所以读文章可以以文章标题为抓手,感知文章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主旨。
2003年上海中考《成全一棵树》,标题既提示了文章的内容,又蕴涵着文章的主旨:孩子的汗水救活了一棵树,母亲的心血培育了一个人才(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总之,把握文章主旨的途径有许多,除了以上所介绍的,我们还可以从文章的背景入手,如2001年《山村传圣火》等,这里所指的背景主要指的是文章的写作背景,但也包括注释、及其他命题者卷面提供的补充信息,如2004年《蒙娜丽莎微笑揭秘》的相关链接,2005年《我的老师》提供的另一种结尾方式等。
需要强调的是,考试实践中不应该使用单一的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而是要若干种方法综合运用,也就是从不同的视角审视文章的思想内涵,只有这样,才可能真正全面准确、深刻的理解文章的主旨。
由具体细腻描写入手一篇成功的记叙文,除了叙事完整,条理清晰,结构合理以外,必然有一些细腻、生动的描写。
哪些东西在文章中需要具体描写,给读者以深刻印象呢?取舍标准只有一个:凡是最能够表现写作意图的内容,也就是最能够突出文章主旨的内容,最值得细细地描写!因此,阅读揣摩文章中的语言、行动、心理、乃至景物描写,分析它们的含义和作用,能够帮助我们把握文章的主旨。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叩开阅读教学之门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叩开阅读教学之门
整体感知是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概念之一,它指的是通过对整篇
文章的全貌和结构的把握,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
整体感知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对文章主题、段落结构、主要观点等方
面的整体认识,从而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阅读策略和加深对文章内容
的理解。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进行整体感知,比如通过预习、导读、梳理段落结构、帮助学生提取主旨句等方面。
此外,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归纳和总结,让他们在阅读的
过程中逐渐培养出整体感知能力。
通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脉络,掌握文章的主旨和要点,进而提高阅读的效率和准确性。
整体
感知也是阅读理解的基础,它能够为后续的阅读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素养。
六年级第12讲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含答案)
六年级第12讲把握文章中心主旨(含答案)x写人记事类为主的记叙文,通读全篇后,能用高度概括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就像掌准了航船的舵,随后的分析才不会偏离方向。
感知主题的方法:1.找到文章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
2.从文章的写人叙事中进行概括,材料是为文章中心服务的,我们可以看文章写了什么事,塑造了具有怎样性格的人物,从中传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和情感,这就是文章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一般格式为:本文通过记叙了(主要内容)……,表现了……,抒发了作者……的感情。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2.掌握寻找主题的方法与答题模式。
阅读短文,回答文后问题。
父亲张枫霞①虽然我是家里惟一的女孩 , 然而 , 父亲好像从来没有显出特别的喜欢来。
等到上了初中 , 看到别人的父亲殷殷地关怀女儿 , 心里便有了比较 , 认为我这只知道春耕秋收的农民父亲不懂得什么叫“ 爱”。
②小学和初中在父亲的不经意间过去了 , 上学和放学就像他出工和收工一样 , 只是顺其自然的事。
他不关心我的学习亦如我不关心他的收成。
学习和收成原本没有太大的联系。
③可是, 我考上了县一中 , 这就意味着父亲的大半年收成都得被我一个人吃掉。
母亲望着已不年轻的父亲幽幽地说:“ 要不 ,别让妮子上了?” 父亲脸上刀刻似的皱纹突然生动地一跳: “ 哪能 ! 儿子娶媳妇花钱比妮子上学花钱多多了 , 咱们不能太偏心。
” 就为这一句话, 我第一次被感动了。
④在一个骄阳似火的夏日 , 父亲一头挑着我的行李 , 一头挑着一筐桃子送我去上学。
我跟在父亲身后 , 望着颤悠悠的扁担和父亲那被扁担磨出老茧的双肩 , 我又一次被感动了。
在心里默默发誓: 不学出个样子来 , 无颜面对父亲。
等翻过两座山 , 骄阳更加炽烈 , 找到一块小树阴劝父亲休息一会儿。
我随手抓起两个桃子 , 还不及放到嘴里 , 便被父亲劈手夺去 , 他瞪我一眼说: “这是卖的 , 有你吃的。
初中语文阅读整体感知指导
教学目标:1、能通过阅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2、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3、能掌握文章的写作方法教学重点:能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梳理写作思路教学难点:能理解关键词语、句子的意思本章知识网络:知识点:整体感知文章的内容导读1、注意诵读。
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读来体会课文的意境,确定文章的感情基调,把握朗读技巧与层次,融入阅读体验,培养审美情趣、感悟语感。
2、感受文章内容,理解文章主旨,赏析文章意境,训练阅读感知能力。
3、理清思路。
学习作者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生动而有层次地写景状物、借景抒情、精巧构思的写作方法,领会散文“形散而神聚〞的特征。
4、整体概括。
抓住比拟明显的语言标志,在文字浅显的内容中去捕捉信息,感知文章的层次与层意。
5、抓住主干。
即文章中起提纲挈领作用的关键句段,迅速感知全文的主要意思。
6、组合关键词。
从句段中找出点示本段主要内容的词,组合起来,感受词语,概括全文内容。
7、提取中心句寻找关键句,在段首、段中、段尾感受句式,感受文章的构思及美点。
8、揣摩品味。
欣赏课文中优美、精辟的语句及词语。
9、感悟理解。
展开联想与想象,重品味语言,“披文以入情〞,深入作品的意境之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10、注重积累。
巧妙迁移,以读促写,“一切景语皆情语〞,调动各种感官去感觉,学习化虚为实、动静结合的写法,融入阅读体验,倾听自然天籁,与大自然进展心灵对话。
【典型例题讲练】重点例题:秋天的风秋天的风是一个顶惹人厌的顽皮孩子。
他唱着叫人讨厌的曲子;他撒着沙尘;他抛着石子;他敲着你的窗子;当你骂他的时候,他却做着鬼脸对你笑。
秋天的风从墙上爬过来,他走到院子里,看见一个穿红衣服的梧桐姑娘静静地站在那儿。
她好似有点忧愁似的。
秋天的风走过去,粗鲁地推了她一下,推得梧桐姑娘前俯后仰地不容易站稳。
她气得脸通红地骂着说:“哪儿来的野孩子呀?你打算做什么!〞秋天的风伸着舌头,涎〔xián〕皮赖脸地说:“你真美呀,来跟我跳个舞吧!〞梧桐姑娘气得浑身发抖。
2022年教学教材《都江堰》优秀教案4
?都江堰?教案【学习目标】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富有意蕴的语言。
3、理解李冰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精魂。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
2、品味文中富有意蕴的语言。
【教学难点】理解李冰贴近苍生、为民造福的精魂。
【教学方法】诵读法、导问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整体感知、疏通文意。
文章有四个组成局部,请同学们迅速浏览文章,找出每一局部的重点语句,为每一局部用短语的形式概括一个标题。
第一局部:最冲动人心的工程;第二局部:最驯顺壮丽的景观;第三局部:最冰清玉洁的纲领;第四局部:最贴近苍生的偶像。
三、深入文本,理解探究。
1、问:该文是一篇游记,都江堰只不过是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水利工程,但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可是余先生把都江堰的地位抬高到长城之上,出语惊人地说“我以为,历史上最冲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都江堰〞,为什么余秋雨先生如此断言呢?大家带着这样一个问题来重新看一下文章,思考问题:文章开篇第一句话有什么作用?第一局部用了什么手法?如何运用这种手法的?小结:开门见山,揭示主旨;总领下文;是文章的行文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照手法。
通过长城和都江堰的比较,写都江堰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长城与都江堰可比的角度多:年代上,功用上,规模上,形象上,影响上。
认为都江堰是历史上最冲动人心的工程,一个最字,高度评价了都江堰的价值。
〔让学生朗读这些表现长城与都江堰比照的句子。
〕2、问:第二局部都江堰的水有哪些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水的用意是什么?小结:都江堰的水的魅力:在远处便感到滋润和清朗;声音响亮,充满周际,如地震前兆,如海啸降临,如山崩即至;急流浩荡,大地震颤;股股叠叠精神焕发,踊跃喧嚣;既驯顺又强悍。
欲扬先抑,为后文蓄势。
“去都江堰前的表现〞与“接近和面对都江堰时的感受〞比照;海水和都江堰的水比照。
明确:写水强悍撒野、咆哮喧嚣,以见其凶蛮,暗示洪水成灾的可怕,也说明治水工程的艰险;写水的规整驯顺,表达治水人手段非凡,能将水化害为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文是一篇以写人(写人、
记事、写景、状物)为主的记 叙文,归纳这类记叙文的中心 要分析人物的形象,把握人物 的性格特点,还要进一步分析 作者的情感态度。
方法小结:
本文是一篇以记事(写人、
记事、写景、状物)为主的记 叙文,归纳这类记叙文的中心 要概括事件的主要内容,把握 事件的意义,还要进一步分析 作者的情感态度。
方法四:
从分析文中议论句、抒情句入手。有的文章
中的议论句或抒情句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如 《荔枝蜜》“透过荔枝树林,我望着远远的田 野,那儿正有农民立在水里,辛勤地分秧插 秧,他们用劳力建设自己的生活,实际也是 在酿蜜——为自己,为别人,也为后世子孙 酿造生活的蜜。”“这天夜里,我做了一个 奇怪的梦,梦见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 这样的议论句结尾紧扣文题,自然地结束全 文,深化文章主题。
三、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有哪些?
方法一:从文章题目入手。有些标题概括了
文章的中心,体现了文章的主要内容;也有 的标题直接揭示出文章的中心思想。如《钱 塘江观潮》题目点明了地点是钱塘江,交代了 主要事件是观潮,全文紧紧围绕题目的限制范 围展开叙述。《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舍身一 词就高度赞扬了董存瑞为了革命事业壮烈牺 牲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方法五:
从分析文章的背景入手。分析文章的中
心,有时还需要分析有关时代背景,弄 清文章内容与时代背景的关系,了解文 中的事件是在什么背景下发生的,从而 掌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如《紫藤萝瀑布》 首先要了解十年浩劫,给作者的家庭带 来怎样的磨难,使她的心情沉重不得排 解。才能体会文章的主旨。
课堂练习:
记叙文阅读
——整体感知,把握文章主旨
一、记叙文主旨的定义?
记叙文的主旨一般指的是记叙文的中心思 想。它分为两部分:一是文章主要内容,二是 作者的情感态度。 概括主旨的一般形式是:本文通过对------(内 容)的记叙(描写),表现了作者-------(情感态度)。 提示: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主题叫法不同,意思 基本一致,不过有人对于记叙文一般叫中心思 想,而文学作品叫主题或主旨。
方法二:
从分析文章的开头、结尾入手。有的文
章开篇点题,起到统领全文,点明或暗 示中心的作用;有的文章则在篇末点明 或深化中心。如《贝壳》的最后一句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 叹的东西吧。”深化了文章的主题。
方法三:
从分析人物、事件或概括段意入手。有的文章的 中心意思分散杂全文各部分中,需要通过归纳各 段的段意来提炼。例如《社戏》一 课,全文并 未直接点明中心,只在最后一段文字中说道: “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的 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的好戏了。”如果理解 只停在表面,同学们会误以为本文主旨只是为了 告诉读者“我”怀念的是好戏和好豆,而实际上 这样的理解当然是很肤浅的,细究下去会发现并 非如此。
方法小结:
归纳以写景状物为主的记
叙文的中心,首先要把握 景、物的特点,还要进一 步分析作者的情感态度。
总 结
记叙文把握文章主旨的方法。首先,坚
持整体性的原则。要读懂原文,整体把 握文章的内容,尤其要辩明文体的特点。 再者,分析主要的人和事。分析作品的 背景。最后,看标题、看材料、看首未 段、看重点句。
二、如可把握记人、叙事、写景状 物记叙文的主旨?
(1)写人的记叙文——一般侧重分析人 物的思想性格。从描写人物时写的事件 中分析人物,在每件事中的言行中概括 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及性格特点,其中包 括对人物的正面描写:外貌、语言、动 作、心理等描写和一些侧面描写。如 《最后一课》、《音乐巨人贝多芬》
(2)记事的记叙人——抓住记叙的 六要素,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如 《社戏》 (3)写景状物的记叙文——抓住景物 的特征,总体把握作者在景物描写中 蕴涵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抒情的方 式。如《春》、《华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