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吸收制剂知识点归纳总结

合集下载

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二,TDDS的特点
优点: 1.避免口服产生的肝首过效应及胃肠灭活 2.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增效减副. 3.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用药次数. 4.患者可自主用药 缺点:①吸收速度慢.②血药浓度低.
三,TDDS的分类
(一)膜控释型:见图17-1
(二)粘胶分散型
药库层及控释层均由压敏胶组成.见图 17-2
第三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一,膜材的加工,改性,复合和成型 1.膜材的加工方法:①挤出法,②压延法 2.膜材的改性:①溶蚀法②拉伸法③核辐射法 3.膜材的复合和成型:①涂布与干燥,②复合
二,常用材料
(一)膜聚合物和骨架聚合物 1.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 2.聚氯乙烯(PVC) 3.聚丙烯(PP) 4.聚乙烯(PE) 5.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
三,TDDS设计的剂型因素
1.药物剂量 2.分子大小及脂溶性 3.pH与pKa 4.TDDS中药物的浓度
四,渗透促进剂在TDDS中的应用
1.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 2.二甲基亚砜: 3. 3.氮酮类:月桂氮卓酮,商品名Azone Azone 4.醇类:乙醇,甘油 5.其他:挥发油
(三)骨架扩散型
药物分散或溶解在聚合物骨架中,然后 分剂量,与压敏胶层,背衬层,防粘层 复合而成.见图17-4
(四)微贮库型
见图17-5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设计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 角质层→生长表皮→真反→皮下脂肪组识 二,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 2.角质层的厚度 3.皮肤条件 4.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二)压敏胶
1.聚异丁烯类压敏胶 2.丙烯酸类压敏胶 3.硅橡胶压敏胶
(三)其它材料
1.背衬材料 2.防粘材料 3.药库材料

经皮吸收制剂

经皮吸收制剂

• 3.皮肤附属器
• 皮肤附属器包括汗腺、毛囊、皮脂腺。毛 孔、汗腺和皮脂腺从皮肤表面一直到达真 皮层底部。毛孔、汗腺和皮脂腺总面积与 皮总表面积相比小于 1%,在大多数情况下 不成为主要吸收途径,但大分子药物以及 离子型药物可能由此途径转运。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运
• 药物透过皮肤进入体循环有两 条途径,
(三)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 1.皮肤的水合作用 • 角质细胞能够吸收一定量的水分,自身发
生膨胀和降低结构的致密程度,高程度的 水合作用最终可使细胞膜破裂。水合作用 使药物的渗透变得更容易。角质层含水量 达50%以上时,药物的渗透性可增加 5~ 10 倍,水合作用对水溶性药物的促进吸收 作用较脂溶性药物显著。
5mg 的药物就已经不容易制备成理想的 TDDS; 5)生产工艺和条件较复杂。
二、经皮吸收制剂吸收过程及影响 吸收的因素
•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 • 结构上皮肤可简单地分为四个主要层次,
即角质层与生长表皮、真皮、皮下脂肪组 织以及皮肤附属器。角质层和生长表皮合 称表皮。
• 1.表皮
• 人体皮肤最外层角质层是由死亡的角化细胞组成, 厚度随身体不同部位而异,一般额部、腹部等部 位较薄,掌部等最厚。角质细胞膜为脂质、蛋白 质和非纤维蛋白等相互镶嵌组成的致密交联结构 而成为外来物质渗透的屏障,细胞间主要是由类 脂形成的双分子层结构。一般认为,对于脂溶性 较强的药物,角质层的屏障作用相对较小,主要 的限速因素是由角质层向生长表皮的转运过程, 而分子量较大的药物、极性或水溶性较大的药物 则较难透过,在角质层中的扩散是它们的主要限 速过程。
• 3.皮肤条件
• 角质层受损时其屏障功能也相应受破坏,湿疹、 溃疡或烧伤等创面上的渗透有数倍至数十倍的增 加。氢化可的松在正常皮肤的渗透量仅为给药量 的 1%~2%,一旦除去角质层后,渗透量增加至 78%~90%。用有机溶剂对皮肤预处理亦有类似 效果,可能是因角质层中类脂的溶解或被提取后 形成渗透通路。

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

1、下列因素中,不影响药物透皮吸收的是 。 A.皮肤因素 B.经皮吸收促进剂的浓度 C.基质的pH值 D.背衬层的厚度
答案[D]
2、下列有关药物透皮吸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破损时,药物的吸收增加 B.当药物与组织的结合力强时,可能在皮肤内 形成药物储库 C.水溶性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脂溶性药物 D.非解离型药物的穿透能力大于离子型药物
答案[C]
卢戈液的配制 实验方法步骤P136
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 用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
DMSO 吸收促进机理:与皮肤相互作用和对药物增溶。 缺点:具有皮肤刺激性和恶臭
癸基甲基亚砜(DCMS ) 用量较少,对极性药物的促进能力大于非极性
药物。
常用月桂氮酮,对亲水性药物的吸收促进作用
强于亲脂性药物。
含有2~5个碳原子的短链醇能溶胀 和提取角质层中的类脂,增加药物 的溶解度,从而提高极性和非极性 药物的经皮透过,常用的有乙醇、 丁醇、丙二醇、甘油等。
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药物透过 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 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 起治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 疗作用也可以起全身治疗作用, 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 治疗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 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patch),还 有软膏剂、硬膏剂、涂剂和气 雾剂等。
挥发油 ,如薄荷油、桉叶油、松节油等 氨基酸及其衍生物 磷脂和油酸
经皮给药系统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 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三种类型: 1、涂膜复合工艺 2、充填热合工艺 3、骨架粘合工艺
1、下列物质中,不能作为透皮吸收促进 剂的是 。
A.乙醇 B.表面活性剂 C.山梨酸 D.二甲基亚砜(DMSO)

药剂学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介绍

药剂学第十八章经皮吸收制剂介绍


影响超声波促进药物的经皮吸收的主要 因素:
1、超声波的波长;
一般用于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超声波
波长选择在90kHz~250kHz范围。
2、超声波的输出功率;
3、药物的理化性质。
(三)无针头注射系统
无针头注射系统分为无针头溶液注射系
统和无针粉末注射系统两种。
1、无针头溶液注射器
2、无针粉末注射器(PowderJact)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经皮传递系统(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又称经皮治疗系统 (Transdermel therapeatic systems, TTS)系指 经皮给药的新制剂。该制剂经皮肤敷贴方式给药, 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 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 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经皮吸收制剂既可以起局部治疗作用也可以起全 身治疗作用,为一些慢性疾病和局部镇痛的治疗 及预防提供一种简单、方便和有效的给药方式。 常用的剂型为贴剂(patch),还有软膏剂、硬膏剂、 涂剂和气雾剂等。
第二节 经皮制剂的研究
一、影响经皮制剂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 2、角质层的厚度;
3、皮肤的条件;
4、皮肤的结合作用与代谢作用。
(二)剂型因素与药物性质
1、药物剂量和药物浓度

TDDS首选药物:
频繁给予的药物;③常规口服或注射给药的药效 不可靠或具严重福副作用的药物。
①一般是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②半衰期短需要
1、表面活性剂
表面活性剂自身可以渗入皮肤并可能与皮
肤成分相互作用,改变皮肤透过性质。 非离子型主要增加角质层类脂流动性,刺 激性小,透过促进效果也最差,可能是由 于临界胶团浓度(CMC)较低,药物容易被 增溶在胶束中而较少释放有关。 离子型与皮肤的相互作用较强,但连续应 用后会引起红肿、干燥或粗糙化。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发布人:圣才学习网发布日期:2010-06-12 08:12 共6人浏览[大] [中] [小]药学专业知识之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考点1:经皮吸收制剂概述1.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经皮吸收制剂,双称透皮给药系统(TDDS、TDS),透皮治疗系统(TTS),是指药物从特殊设计的装置释放,通过完整的皮肤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控释给药剂型。

2.TTS的特点(优点)(1)可避免肝脏的首关效应和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以及胃肠道给药时的副作用;(2)可以减少给药次数;(3)可以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口服给药引起的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4)使用方便,可随时给药或中断给药,适用于婴儿、老人和不宜口服的病人。

3.TTS的缺点(1)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药物仅限于强效类;(2)大面积给药,可能会对皮肤产生刺激性和过敏性;(3)存在皮肤的代谢与储库作用。

4.TTS的基本组成TTS的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保护层,它们的作用分别是:(1)背衬层。

一般是一层柔软的复合铝箔膜,厚度约为9μm,可防止药物流失和潮解。

(2)药物储库。

由药物、高分子基质材料、透皮促进剂等,既能提供释放的药物,又能供给释药的能量。

(3)控释膜。

一般是由乙烯一乙酸乙烯共聚物(EVA)和致孔剂组成的微孔膜。

(4)粘附层。

由无刺激性和过敏性的黏合剂组成,如天然树胶、树脂和合成树脂等。

(5)保护层。

为附加的塑料保护薄膜,临用时撕去。

5.TTS的质量要求皮肤贴片应外观整洁,冲切口光滑,无锋利的边缘,性质稳定,无刺激性,有均匀一致的应用面积。

☆☆☆考点2:TTS的类型TTS可分储库型和骨架型两大类。

储库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被控释膜或其他控释材料包裹成储库,由控释膜或控释材料的性质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骨架型经皮吸收制剂是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在聚合物骨架材料中,由骨架材料控制药物的释放速率。

经皮吸收制剂第一节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第一节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一节 概述
1. 定义:经皮吸收制剂或称经皮给药系统
(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s, TDDS, TTS): 是指经皮肤敷贴方 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收进入血液循 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并在各组织或病变部位起治 疗或预防疾病的作用。
通过附属器
毛囊、皮脂腺
汗腺
细胞内 细胞间
活性表皮
真皮
毛细血管吸收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第二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研究
一、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
一)生理因素:
1. 皮肤的水合作用:水合程度高,药物渗透性增加 2. 角质层的厚度:与用药部位、年龄、性别等多种因
素有关 3. 皮肤条件:角质层受损、某些皮肤病、皮肤温度等 4. 皮肤的结合与代谢:
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 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器官吸收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由于在角质层
透过速率很慢,附属器官是其主要吸收途径 ❖经皮离子导入过程中,皮肤附属器官是离子型药
物透过皮肤吸收的主要途径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药物通过皮肤的途径
药物从介质中释放
表面皮脂层
通过表皮 角质层
能对某些药物有较强的吸附能力 使用清洁方便,便于安装 供应室和接受室内都有很好的搅拌和控温装置. 挥发性的药物与介质在供应室内不会挥发 接受室有适当的容积,能在实验过程中维持漏槽条件,接
资料仅供参考,不当之处,请联系改正。
二)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1. 物理学方法: 2. 化学方法: 3. 生物学途径:

药剂学丨经皮吸收制剂

药剂学丨经皮吸收制剂

药剂学丨经皮吸收制剂病生指南(一)基本要求1.TDDS的特点与基本组成(1)特点(2)基本组成及其作用2.TDDS的类型充填封闭型、复合膜型、黏胶分散型、微储库型、聚合物骨架型TDDS的特点(二)药物的经皮吸收1.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与途径(1)药物的经皮吸收过程(2)药物经皮吸收的途径2.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1)药物性质(2)基质性质(3)经皮吸收促进剂(4)皮肤因素3.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方法(1)前体药物法(2)离子导入法(三)经皮给药制剂的常用材料1.控释膜材料(1)均质膜材料的常用品种、性质与特点(2)微孔膜材料的品种2.骨架材料(1)聚合物骨架材料的常用品种(2)微孔材料的常用品种、性质与应用3.压敏胶(1)作用、应具备的特性及黏合性能(2)常用品种及应用4.其他材料背村材料、保护膜材料、药库材料的作用及常用品种(四)经皮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评价1.制备主要制备方法2.质量评价质量检查项目及限度要求概述一、经皮给药制剂的概念与特点将药物应用于皮肤上,穿过角质层,进入真皮与皮下脂肪以达到局部治疗作用,或由毛细血管和淋巴管吸收进入体循环,产生全身治疗作用的过程称为经皮给药。

广义的经皮给药制剂是指皮肤贴片、通常起全身治疗作用,也称经皮给药系统(TDDS)。

TDDS的优点:1.避免药物的肝首过效应与胃肠道对药物的降解,提高疗效;2.延长作用时间,减少给药次数等。

3.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减少毒副作用;4.使用方便,随时给药与终止给药。

不足之处:1)皮肤的屏障作用,限于剂量小、药理作用强的药物;2)对皮肤产生刺激性与过敏性;3)皮肤的代谢与贮库作用【精要速记】非胃肠道给药制剂一般可避免肝脏首过效应:注射剂,气雾剂,栓剂,经皮给药制剂二、TDDS的基本组成可分为5层:背衬层、药物贮库、控释膜、粘附层和保护层。

1.背衬层:一般为复合铝箔,防止药物流失与潮解。

2.药物贮库:提供释放药物与释放药物的能量。

药剂学第十节 经皮吸收制剂

药剂学第十节  经皮吸收制剂
作用的影响
4
3、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影响
能降低药物通过皮肤阻力,促进药物穿透皮肤的物质
4、皮肤因素的影响
5
第十节 经皮吸收制剂
1
一、概念
1、经皮给药系统或称经皮吸收制剂(简称TDDS, TTS)
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 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疾病治疗或预防 的一类制剂。 这类制剂在欧美国家称之为贴剂(patch)
在国内多定名为贴片
2
(二)TDDS的发展
1974年美国第一个上市东 莨菪碱贴剂;现已有数十 个品种面世,硝酸甘油T和慢性疾
研究主要集中在
心血管药物 避孕药 激素类 止吐药 抗晕动药
病治疗和预防最简便和行
之有效的给药方式,TDDS是 医药领域热点研究。
处方 增加透皮速率 增加药物透皮量
3
影响经皮吸收的因素
1、药物性质的影响:
药物的溶解性与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分子量、药
物的熔点和药物在基质中的状态
2、基质性质的影响:
基质的特性与亲和力、基质的pH、基质对皮肤水合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中国药科大学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2.其它技术:脂质体、微乳、微球、离子导入、电渗透、 电脉冲等
离子导入技术示意图:
Constant current generator
Release is controlled by (1) ionization of drug; (2) rate of migration to opposite electrode
该剂型药物应符合:
1)治疗学:剂量小、半衰期短、治疗指数小的药物 2)理化性质:低熔点、分配系数适中、分子量<1000
目前TTS在国外已有60~80个品种,国内有十几个品 种上市。使用较多的国家是:美国、日本和南朝鲜等。 东莨菪碱是第一个上市的TTS(美国) 硝酸甘油(美国近20家公司) 硝酸异山梨醇酯(美国、日本、南朝鲜) 可乐定(美国、中国等) 雌二醇(美国、中国等) 黄柏、乌头碱等植物药(南朝鲜等) 消炎痛等解热镇痛药 大分子药物(多肽、蛋白和生物药物)正在研究之中
4.微型贮库型(microreservoir type):“Nitrodisc” 主要组分:无渗透性背衬材料→微贮库→控释膜→粘胶层(防粘层)
骨架扩散型
微型贮库型
五、促进药物穿透皮肤的方法
1.渗透促进剂 1)表面活性剂(0.2%吐温80→氯霉素) 2)DMSO、DMF、DMA等 3)吡咯酮衍生物(N-甲基吡咯酮等) 4)氮酮类(Azone等) 5)醇类和脂肪酸类(PG、油酸等) 6)其它(挥发油、AA、CD等)
第十四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一、基本定义及分类 1.基本定义
系指药物经皮肤入血后发挥疗效的一类皮肤用药制剂 (亦称贴剂, TTS 或TDDS )。
2.基本分类:
经皮吸收制剂
储库型
有限速膜型

18经皮吸收制剂

18经皮吸收制剂

(二)药物在皮肤内的转移
1 、透过角质层和表皮进入真皮,扩 散进入毛细血管,进而转运至体循环, 为药物经皮吸收的主要途径。
2、通过毛囊、皮脂腺和汗腺等附属
器官吸收
药物在吸收初期首先通过皮肤附属 器官吸收,当药物通过角质层途径到达 血液循环,药物的经皮吸收达稳态水平 时,附属器官的作用可被忽略。 对于离子型药物及水溶性大分子而 言,皮肤附属器官是主要的吸收途径。
(2)皮肤分离技术
皮肤样品如不需要立即使用,可真空 密闭包装后臵-20℃保存,临用前取出, 根据研究目的分别制取全皮、表皮、角质 层等。
人体皮肤和无毛小鼠无需脱毛处理。 长毛动物的皮肤,根据不同要求可分别进 行脱毛或剃毛,但必须注意不损伤角质层, 经去毛的动物皮肤立即以生理盐水淋洗, 臵4℃生理盐水中保存备用。
3、氮酮类化合物 常用的为月桂氮卓酮(Azone),能 渗入皮肤角质层,降低细胞间脂质排列 的有序性,扩大角质层中的细胞间孔隙, 提高通过细胞间隙的水溶性药物的透过 量。
4、醇类化合物 可增加药物在角质层的溶解度。 5、其他吸收促进剂 如挥发油、氨基酸及其酯
三、促进药物经皮吸收的新技术
(一)离子导入技术
思考题
1、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因素有哪 些?
2、经皮吸收制剂的特点是什么, 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可在加工薄膜时添加一定量的可溶性 物质作为致孔剂。 (2)拉伸法
首先将高聚物熔体挤出成膜材,冷却 后重新加热至可拉伸的温度,趁热迅速向 单侧或双侧拉伸,使高聚物结构出现裂纹 样孔洞。
(二)制备工艺流程
1、涂膜复合工艺 将药物分散在高分子材料(压敏胶) 溶液中,涂布于背衬膜上,加热烘干使 溶解高分子材料的有机溶剂蒸发,可以 进行第二层或多层膜的涂布,最后覆盖 上保护膜。

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药剂学-经皮吸收制剂
47
3、剥离强度 表示压敏胶黏接力的大小 通常采用180°剥离强度试验法进行。
48
(二)含量均匀度 (三)释放度 (四)生物利用度
49
思考题 1、TDDS的定义,特点? 2、透皮吸收促进剂的定义。 3、药物透皮吸收的原理及影响因素有
哪些?
50
第十四讲 经皮吸收制剂 P452
1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药物的经皮吸收 第三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第四节 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控制
2
第一节 概述 一、TDDS的发展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3
经 皮 给 药 系 统 (transdermal drug delivery systems, TDDS)或经皮治疗制剂(transdermal therapeutic system, TTS)
硝酸异山梨酯、左炔诺酮。 至2009年已批准20种药物的TDDS。
5
二、经皮给药制剂的特点: ①直接作用于靶部位发挥药效; ②避免肝脏首过效应及胃肠因素的干扰; ③避免药物对胃肠道的副作用; ④长时间维持恒定的血药浓度,避免峰谷现象,降
低毒副反应; ⑤减少给药次数,患者可自主用药,提高顺应性; ⑥发现副作用时可随时中断给药; ⑦不适合剂量大或对皮肤产生刺激的药物; ⑧起效慢,不适合要求起效快的药物; ⑨药物吸收的个体差异和给药部位的差异较大。
物。
O
(CH2)11 - CH3
1- dodecylazocycloheptane – 2- one
21
N
N
O
2- pyrollidone
CH3 N
CH3
O CH
N,N – dimethylformamide (DMF)
CH3 N
CH3

药剂学19. 经皮吸收制剂

药剂学19. 经皮吸收制剂
组成:背衬材料→微贮库→控释膜→粘胶层(防粘层) 举例: Nitrodisc(硝酸甘油)
22
CPU
二、TDDS的制备 (一)膜材的加工和改性
1、膜材的加工方法
涂膜法 热熔法
挤出法 压延法
2、膜材的改性 溶蚀法 拉伸法 单轴取向 双轴取向
23
CPU
(二)制备工艺
经皮给药系统根据其类型与组成有不同的制备方法, 主要有三种类型:
27
CPU
(三)背衬材料、防粘材料与药库材料
1. 背衬材料
用于支持药库或压敏胶等的薄膜,有较好的阻隔 性能,柔软舒适,并有一定强度 如:多层复合铝箔等
2. 防粘材料 3. 药库材料
用于粘胶层的保护 如:聚乙烯、聚苯乙烯、聚丙烯、聚四氟乙烯 、聚碳酸酯等
压敏胶,骨架膜材、软膏、水凝胶、溶液、纳 米混悬液
一、TTS的基本类型
膜控释型(membrane-moderated type) 粘胶分散型(adhesive-sidispersion type) 骨架扩散型(matrix-diffusion type) 微型贮库型(microreservoir type)
18
CPU
(一)膜控释型(membrane-moderated type TDDS)
Logo
CPU
第十九章 经皮吸收制剂
1
CPU
学习目标
掌握经皮吸收制剂的概念、特点、基本组成和分类。 掌握经皮吸收制剂中药物的经皮吸收。 熟悉经皮吸收制剂的常用材料和制备方法。 了解经皮吸收制剂的质量评价。
2
CPU
一、定义
第一节 概 述
系指经皮肤敷贴方式用药,药物透过皮肤由毛细血管吸 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并达到有效血药浓度,实现治病或预防 的一类制剂。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十八章  经皮吸收制剂

二、离子导入技术(iontophoresis) 是利用外加电场将药物离子或带电荷的药物分 子由电极定位导入皮肤粘膜,进入组织或血液 循环的一种给药方法。 一)离子导入原理 1. 离子导入:当皮肤上加有电压是,主要在角质 层两侧产生电位差,以此提供药物离子通过皮 肤转运的动力; 2. 电渗析:皮肤在生理pH下,相当于一个荷负电 的多孔膜,离子导入过程中,膜两侧液体产生 定向移动,即电渗现象; 3. 电致孔:电流作用下,角质层类脂质分子的定 向排列可形成新的可逆性空穴;
四、药物性质对经皮渗透的影响: 1. 药物剂量:选用剂量小、作用强的药物; 2. 分子大小:以低分子量为宜; 3. 熔点:一般情况下,低熔点药物很容易透过皮 肤; 4. 脂溶性:用于经皮吸收的药物在水中及在油中 的溶解度最好比较接近,而且无论在水相或是 在油相均有较大的溶解度; 5. pH与pKa:离子型药物一般不易透过角质层, 而非解离型药物具有相对较高的渗透性; 6. TDDS中的药物浓度:在低浓度范围内增加药物 浓度可促进扩散。
常用促渗剂分类: 1. 有机溶剂类:乙醇、丙二醇、醋酸乙酯、 DMSO、DMF、DCMS; 2. 有机酸、脂肪醇:油酸、亚油酸、月桂醇 3. 氮酮类及其同系物: 4. 表面活性剂:阴、阳、非、卵磷脂 5. 角质保湿及软化剂:尿素、水杨酸、吡咯 酮类 6. 贴烯类:薄荷醇、樟脑、柠檬酸等
Azone(月桂氮卓酮)促渗机理: 1. 渗入皮肤角质层,使细胞间脂质排列有序 性下降,流动性增加; 2. 能与角质层细胞间脂质相互作用,并脱去 脂质形成孔道,降低药物的扩散阻力; 3. 能增加角质层的含水量,使角质层膨胀变 大,有利于药物在角质层形成储库; 4. 能降低脂质双分子层的相转变温度,使其 以液晶态存在,流动性增加;
第十七章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 概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皮吸收制剂
第一节概述
经皮吸收制剂 TDDS、TTS:指由皮肤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达到有效血药浓度的制剂。

分四类:1、膜控释型:零级
2、粘胶分散型:按浓度梯度制备,可恒定释放
3、骨架扩散型:均匀分散或溶解在骨架中符合Higuchi 方程
4、微贮库型:具膜控和骨架型特点符合零级或Higuchi 方程
第二节经皮吸收制剂的设计
一、皮肤的基本生理构造:分子质量大,水溶性药物较难吸收。

二、影响药物经皮吸收的生理因素:
1、皮肤的水合作用
2、角质层的厚度
3、皮肤条件
4、皮肤的结合作用
三、TDDS 设计的剂型因素:
1、药物剂量:10-15mg
2、分子大小及溶解度:>600 难透过角质层水、油中溶解度大且接近
3、PH 与pKa
4、TDDS 中药物的浓度:是依赖于浓度的被动扩散
四、渗透促进剂在 TDDS 中的应用:
1、表面活性剂:月桂醇硫酸钠SLS
2、二甲基亚砜及类似物:二甲基亚砜DMSO、癸基甲基亚砜DCMS
3、氮酮类化合物:月桂氮酮Azone,
4、国内批准应用
5、醇类化合物:乙醇、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单独不
6、佳,
7、合用
8、其他:挥发油如按叶油、薄荷油,9、氨基酸,10、尿素
五、经皮吸收制剂研究用仪器:1、渗透扩散池2、扩散液和接收液3、皮肤样品
第三节经皮吸收制剂的制备
一、膜材的加工方法:涂膜法、热熔法
膜材的改性:溶蚀法、拉伸法、核辐射法
膜材的复合成型:涂布和干燥、复合
二、常用材料:
(一)、膜聚合物和骨架聚合物:乙烯-醋酸乙烯共聚物EVA、聚氯乙烯、聚丙烯、聚乙烯
(二)、压敏胶:聚异丁烯类、丙烯酸类和硅橡胶压敏胶
(三)、其他材料:1、背衬材料2、防粘材料3、药库材料:水凝胶,卡波末,各种压敏胶骨架膜材
三、TDDS 的质量控制:
(一)、释放速率、透皮速率和释放度:释放速率应小于透皮速率。

(二)、粘合性能:1、初粘力2、粘合力:压敏胶与被粘物力
应依次增加 3、内聚力:压敏本身的剪切强度4、粘基力:压敏胶与基材的粘合力
(三)、含量与生物利用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