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感染的治疗进展
腹腔感染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药治疗进展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年第5卷第7期 World Journal of Integrated Traditional and Western Medicine 2010,Vol.5,No.7 ·综述·基金项目:江苏省中医药局资助项目(No.HL07008)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江苏南京210017通讯作者:吴丽,Email :Wulidedabaobei@腹腔感染所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中药治疗进展余德金 吴丽【关键词】 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腹腔感染;中药治疗 一、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的概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ystemic InflammatoryResponse Syndrome ,SIRS )指的是由感染或非感染(烧伤、创伤、手术、胰腺炎、缺血-再灌注等)因素引起的一种全身性炎症反应,是机体的炎症细胞在上述致病因子作用下被过度激活后产生大量的炎症介质,如血小板活化因子(PAF )、肿瘤坏死因子(TNF )、白细胞介素-1(IL -1)、IL -6、IL -8、花生四烯酸代谢产物等,最终导致机体对炎症反应失控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
它是一种炎症反应状态而不是一种疾病,是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的中间过程,MODS 是SIRS 发展过程中的最严重阶段[1]。
病因中感染,特别是G -杆菌感染引起者占总发病率的50%。
当机体受到严重打击后都会出现发热、白细胞增多、心率和呼吸加快等症状和体征,既往临床多诊断为菌血症、毒血症、脓毒血症和败血症。
而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临床诊断技术的进步,发现这类患者共同的特征性变化是血浆中炎症介质增多,而不一定伴有细菌感染。
基于上述原因,1991年美国胸科和危重医学会(ACCP /SC⁃CM )在芝加哥召开的联合会议上提出了SIRS 的概念[2]。
具有下列临床表现中两项以上者即可诊断为SIRS :(1)体温>38℃或<36℃;(2)心率>90次/min ;(3)呼吸频率>20次/min 或过度通气,PaCO 2<32mmHg ;(4)WBC >12×109或<4×109或幼粒细胞>10%。
2020腹腔厌氧菌感染治疗进展(完整版)
2020腹腔厌氧菌感染治疗进展(完整版)摘要大多数腹腔感染是由需氧菌和厌氧菌引起的混合感染,厌氧菌感染以产生腐臭味的分泌物或形成脓肿为特点。
尽早实行感染源控制是治疗腹腔厌氧菌感染的关键环节,应优先采用对生理损伤小的有效干预措施。
对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需遵循损伤控制原则。
由于厌氧菌的体外分离培养和药敏试验耗时长且结果不准确,厌氧菌感染的治疗多为经验性,当明确厌氧菌感染后,应尽早行抗感染治疗,厄他培南、莫西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可作为一线的单药治疗;联合用药可选择二、三代头孢菌素、喹诺酮类加硝基咪唑类抗厌氧菌药物。
在外科手术行感染源的控制和抗生素治疗的同时,营养支持和抗休克的治疗不容忽视。
近年来,厌氧菌耐药性明显增加,我国的耐药率要明显高于西方国家,需结合不同地区的厌氧菌流行病学特点,合理选择抗厌氧菌药物。
腹腔感染为腹部外科手术的并发症,也可继发于消化道穿孔(如消化性溃疡、放疗、梗阻、创伤)、肠坏死、炎性反应(如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胆囊炎)[1]。
根据感染来源的不同,腹腔感染又分为社区获得性感染(community-acquir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CA-IAI)和医院获得性感染(healthcare or hospital-associated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HA-IAI)。
CA-IAI常见于化脓性或坏疽性阑尾炎、消化道穿孔等疾病;而HA-IAI多为腹部外科手术的并发症(如胃肠道手术后的吻合口漏、肠外瘘);CA-IAI和HA-IAI的致病菌均包含厌氧菌[2]。
自1992年美国外科感染协会(Surgical Infection Society,SIS)发布第一版腹腔感染诊疗指南以来,随着人口老龄化、慢性病合并症增加、社区和医院获得性感染耐药菌的产生,腹腔厌氧菌感染的诊疗遇到了新的挑战。
尽管如此,随着新的感染源控制手段的实施、新抗生素的发明和应用,外科医生对于腹腔厌氧菌感染的认识及诊治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3]。
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疗效观察
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
方法46例复杂腹腔感染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
对照组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7.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9%,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28 d死亡率为8.7%,对照组28 d死亡率为17.4%,观察组28 d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重症监护病房(ICU)治疗时间及抗生素使用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腹腔感染属于外科感染常见病,同时也是腹部手术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主要是感染致病菌穿透原发受累器官进入腹腔内导致的腹腔脓肿及腹膜炎,属于继发性腹腔感染范畴,临床常给予抗生素治疗。
为了研究替加环素经验性治疗复杂腹腔感染的临床疗效,本院选取收治的46例复杂腹腔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收治的复杂腹腔感染患者46例,均满足腹腔感染相关诊断标准[1]。
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23例。
观察组男13例,女10例,年龄最大78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4.5±7.4)岁;原发病:阑尾囊肿4例,急性阑尾炎穿孔10例,上消化道穿孔2例,胃肠道疾病术后吻合口瘘7例。
对照组男14例,女9例,年龄最大79岁,最小18岁,平均年龄(54.9±7.5)岁;原发病:阑尾囊肿5例,急性阑尾炎穿孔10例,上消化道穿孔2例,胃肠道疾病术后吻合口瘘6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原发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
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在普通外科的工作中,常会遇到腹腔严重感染的病例。
治疗具有一定的难度,病情危重,因此腹腔严重感染的治疗一直是临床工作中较难攻克的难题。
我院在2009-2021年共收治了严重腹腔感染病例8例。
病因分别为:急性化脓性阑尾炎1例,刀捅伤致胃、结肠破裂3例,车祸致肝破裂、十二指肠破裂2例,结肠癌根治术后肠瘘2例。
本文以此8例患者为基础重点讨论严重腹腔感染的治疗。
1 严重腹腔感染的常见病因常见病因有:腹部外伤导致腹腔内脏器的破裂(特别是空腔脏器的破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重症胰腺炎,狡窄性肠梗阻,严重化脓性阑尾炎以及胃肠道手术后的消化道瘘。
2 严重腹腔感染的诊断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如伴有高热(39℃),血象升高(15.0×109/L),行腹部B超、CT检查提示腹腔大量积液,多可确诊。
此类患者后期常常伴有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障碍。
3 治疗严重腹腔感染在治疗上存在一定的困难,主要为以清除感染灶控制感染为主的综合治疗。
3.1 抗休克患者病情凶险,出现休克,引发急性全身炎性反应综合征(SIRS),甚至引起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及急性肾功能衰竭,如病情继续发展可发生多脏器功能衰竭(MOF)。
由此可见此类疾病的治疗在时间上还是十分紧迫的。
因此时休克以感染性休克为主,故在抗休克的基础上同时要积极抗感染。
在心电、血氧饱和度等生命体征检测下,立即给予补充血容量,晶体液、胶体液相结合。
早期即应用糖皮质激素,同时应用血管活性药物,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
必须监测中心静脉压(CVP),及时掌握补液情况,并根据CVP情况调整补液总量及速度。
避免出现补液过多、过快而造成急性肺水肿,加重病情。
3.2 抗感染治疗严重腹腔感染最重要的治疗还是在感染源的处理上。
3.2.1 开腹手术處理腹腔感染最直接的方法就是开腹探查,清除感染灶,清除坏死组织,吸尽脓液并充分引流。
严重腹腔感染通过腹部B超、CT检查多可明确诊断。
当前提高腹部外伤和腹腔感染疗效的进展
当前提高腹部外伤和腹腔感染疗效的进展
彭开勤
【期刊名称】《腹部外科》
【年(卷),期】2006(019)004
【摘要】腹部外伤和腹腔感染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症。
随着外科手术和重症监护技术的不断进步,其死亡率在逐年下降。
但是,严重腹部外伤,尤其是严重多发性损伤,以及重症腹腔感染的死亡率仍然居高不下。
进一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降低严重腹部外伤和重症腹腔感染的死亡率,是我们需要不断努力的方向。
【总页数】2页(P196-197)
【作者】彭开勤
【作者单位】430015,武汉,江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
【相关文献】
1.腹部外伤和腹腔感染的评分系统 [J], 邵永胜;张应天
2.腹腔镜诊治腹部外伤和腹腔感染 [J], 王剑;徐大华
3.准确开展诊断科学实施治疗有效提高腹部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对35例腹部外伤患者诊治情况的分析研究 [J], 周翠绿
4.急性闭合性腹部外伤术后腹腔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J], 徐诗雄;魏冠;王长志;欧阳奕群
5.准确开展诊断科学实施治疗有效提高腹部外伤患者救治成功率——对35例腹部外伤患者诊治情况的分析研究 [J], 周翠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严重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微生物学
70%左右的SBP由需氧革兰阴性菌感染引起,
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几乎占整个致病菌的一半( 45%-50%),
其次为克雷伯氏菌,大约占11%左右, 其它如肠杆菌属、假单胞菌属、枸橼酸杆菌属、不
动杆菌属、变形杆菌属、沙雷氏菌属、气单胞菌属 等约占11%左右。
约30%的SBP由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肠球 菌属等革兰阳性(G+)球菌感染引起,其中以 链球菌属感染为主。
严重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治疗与预防
在取得细菌培养之前或腹水中未培养出细菌,应 根据可能的致病菌经验性使用抗生素治疗SBP。
径、淋巴途径或通过肠壁从肠腔迁移至腹腔。 在女性还可通过生殖道途径播散。
严重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发病机理
在肝硬化病人血道途径是主要的感染途径。
肝硬化患者网状内皮系统(RES)防御机能低下,不能有 效地发挥吞噬清除血中细菌的作用;
加之肝硬化门脉高压,侧枝循环大量开放,血液不能有 效经过肝窦网状内皮系统。
升 尤其粪肠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多见。 金黄色葡萄球菌约占整个严致重病腹腔菌感染的治2疗-进4展%,多发生于
微生物学
单纯厌氧菌或微需氧菌引起的SBP仍罕见。 真菌感染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多为内源性条
件致病菌,主要为念珠菌感染,其中白色念珠 菌居首位。
严重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微生物学
腹水PMN计数≥250/mm3,腹水培养阳性,是 典型SBP表现。
腹腔内感染的病原菌特点及 治疗进展
严重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内容
前言; 原发性腹膜炎/自发性腹膜炎; 继发性腹膜炎。
严重腹腔感染治疗进展
一.前言
腹腔内感染是指由细菌引起的腹膜炎,是一种由细 菌及其毒素引发的局部炎性反应,可以是全身性脓 毒症的局限性等位症。
复杂性腹腔感染诊治进展
for intraabdominal infec-tions. Ann Surg
2001; 233:79–87.
➢ Goldstein EJ, Citron DM, Warren YA, et
al. In vitro activity of moxifloxacin
against 923 anaerobes isolated
12
诊断
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可以确诊大部分腹腔感染的患者
2020/11/3
13
诊断
无法进行体检的病人,应该根据病人表现出未定感 染源的感染证据来诊断腹腔感染
2020/11/3
14
诊断
弥漫性腹膜炎体征明确的可无需影像学检查而立即外科干预
2020/11/3
15
诊断
未立即手术者,需CT确诊腹腔感染以及感染源
2020/11/3
36
2020/11/3
37
2020/11/3
38
2020/11/3
39
2020/11/3
40
成人轻中度社区获得性感染,可用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复合剂、头孢西丁、厄他 培南、莫西沙星、或者替加环素单剂治疗。
灭滴灵联合头孢唑啉、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或者环丙沙星可用于 抗假单孢菌
2020/11/3
31
(3) 腹腔感染大多是CA-IAI,细菌谱简单,容易预测,细 菌耐药性相对较低;主要病原菌为大肠杆菌和链球菌;
腹部手术后腹腔感染属HA-IAI,细菌谱复杂,不易预测,细 菌耐药性较高。HA-IAI主要病原菌为肠菌属和金黄色葡 萄球菌。
2020/11/3
32
防治
2020/11/3
*根据全国615例腹腔感染的病原菌分析结果显示 1.吕新生。腹部外科;2004;17(3):12306-137
ICU腹部感染治疗
患者教育
保持良好的卫生习 惯,勤洗手,避免
接触感染源。
保持良好的饮食习 惯,避免暴饮暴食, 多吃蔬菜水果,保
持营养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熬夜,戒 烟限酒,保持良好
的心理状态。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感
染性疾病。
新型抗菌药物
01
碳青霉烯类:具 有强大的抗菌活 性,对多种细菌
具有抗菌作用
临床表现
发热:体温升高, 持续不退
腹痛:腹部疼痛, 程度不一
腹部包块:腹部 可触及包块,可
能伴有触痛
腹水:腹部积液, 可能伴有腹胀
恶心、呕吐:消 化道症状,可能
伴有腹泻
肠鸣音减弱:肠 蠕动减弱,可能
伴有便秘
腹部压痛:腹部 触诊时出现压痛, 可能伴有反跳痛
腹部CT:影像学 检查,可发现腹
部感染灶
诊断方法
பைடு நூலகம்
04
预后评估:研究如何评估患者的预 后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谢谢
加强患者的营养支 持,提高免疫力。
风险因素控制
严格控制患者进 入ICU前的感染 风险,如严格筛 查、隔离等
加强患者家属的 防护措施,如佩 戴口罩、洗手等
加强ICU内的消 毒和清洁,防止 交叉感染
加强患者的营 养支持,提高 免疫力
加强医护人员的 防护措施,如佩 戴口罩、手套等
加强患者的监测 和治疗,及时发 现和治疗感染
ICU腹部感染治疗
目录
01. ICU腹部感染的概述 02. ICU腹部感染的治疗 03. ICU腹部感染的预防 04. ICU腹部感染的研究进展
发病原因
1 细菌感染:最常见的原因,如大肠杆菌、克雷伯菌等 2 病毒感染: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等 3 真菌感染:如念珠菌、曲霉菌等 4 寄生虫感染:如阿米巴、贾第虫等 5 药物滥用:如抗生素、激素等药物使用不当 6 免疫功能低下:如艾滋病、白血病等疾病导致免疫功能低下
肝硬化腹腔感染的诊疗进展及挑战
!()*+!肝硬化腹腔感染的诊疗进展及挑战黎倍伶1,陈金军1,21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肝病中心,广州510515;2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增城分院肝病中心,广州510515摘要:感染是终末期肝病最常见并发症,其中,腹腔感染为最常见感染类型之一。
腹水培养阳性率低,腹腔感染的诊断主要基于腹水多核细胞计数,治疗以经验性抗菌素使用为主。
腹腔感染的诊断标准对临床实践指导意义有限,目前尚无可转化应用于临床实践的新型诊断标志物。
病原体诊断方面,宏基因组二代测序为潜在快速识别肝硬化腹腔感染病原体或复合感染的新方法。
治疗上,中国肝硬化腹水管理指南主要强调抗菌素的治疗,对联合输注人血白蛋白的剂量无明确推荐。
肝硬化腹腔感染的诊断和治疗上仍面临巨大的挑战,未来需要更多相关的研究,包括优化腹腔感染诊断、预防、治疗等,进一步回答相关的临床问题,从而更好指导临床实践。
关键词:肝硬化;腹腔内感染;诊断;治疗学中图分类号:R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5256(2021)04-0757-04Diagnosisandtreatmentofabdominalinfectioninpatientswithlivercirrhosis:AdvancesandchallengesLIBeiling1,CHENJinjun1,2.(1.LiverDiseaseCenter,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China;2.LiverDiseaseCenter,ZengchengBranchofNanfangHospital,SouthernMedicalUniversity,Guangzhou510515,China)Abstract:Infectionisthemostcommoncomplicationinpatientswithend-stageliverdisease,amongwhichabdominalinfectionisthemostcommontype.Thereisalowpositiverateofasciticfluidculture,andabdominalinfectionismainlydiagnosedbasedonmultinucleatedcellcountinascitesandismainlytreatedbyempiricalantimicrobialtherapy.Thediagnosticcriteriaforabdominalinfectionhavelimitedguidingsignificanceinclinicalpractice,andcurrentlytherearestillnonewdiagnosticmarkersthatcanbeusedinclinicalpractice.Forthepatho genicdiagnosisofabdominalinfection,metagenomicnext-generationsequencingisanewtechniqueforrapididentificationofpathogensofabdominalinfectionoroverlapinfectioninlivercirrhosis.Intermsoftreatment,Chineseguidelinesonthemanagementofascitesincirrhosisemphasizeantimicrobialtherapyandgivenoexplicitrecommendationforthedoseofhumanserumalbumininfusion.Therearestillgreatchal lengesinthediagnosisandtreatmentofabdominalinfectionincirrhoticpatients,andmorestudiesareneededinthefuturetoanswerrelevantquestionsandbetterguideclinicalpractice,includingtheoptimizationofthediagnosis,prevention,andtreatmentofabdominalinfection.Keywords:LiverCirrhosis;IntraabdominalInfections;Diagnosis;TherapeuticsDOI:10.3969/j.issn.1001-5256.2021.04.003收稿日期:2020-12-25;修回日期:2021-01-04基金项目:科技部病毒性肝炎及艾滋病等传染病重大专项(2018ZX10723203)作者简介:黎倍伶(1991—),女,医学博士,主要从事肝硬化感染相关研究通信作者:陈金军,chjj@smu.edu.cn 感染是终末期肝病最常见并发症,也是不良预后重要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