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正社会工作复习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矫正社会工作:社会工作实施于矫正体系中,它是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和方法、技术,为罪犯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狱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2、重刑的危害:违背了罪刑适应的基本原则;削弱人们对刑法的尊重感;不利于罪犯改过自新;增加了不必要的司法成本;妨碍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目标的实现。
3、短期自由刑的弊端:短期自由刑的刑罚功能发挥不明显;短期自由刑容易产生标签化的负面作用;短期自由刑服刑者回归社会困难;短期自由刑容易产生罪犯间交叉感染。
4、青少年社区矫正的基本内容:
日常管理:主要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矫正档案管理、社区矫正工作台账管理、社区服刑人员活动情况监管、社区服刑人员外出请销假与迁居的审核、人户分离社区服刑人员的管理、考核奖惩实施等;
教育学习:包括常规教育学习和个性化教育矫正两方面;
心理矫正:主要是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或心理治疗等方面的社区矫正服务;
公益劳动:是社区矫正服务的重要内容,体现了刑法执行的严肃性和强制性;
帮困解难:是社区矫正的重要内容,该项工作有助于协助社区服刑人员更好地融入社会。
5、青少年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建设的完善方法:
各类组织的合作参与;各种专业力量的综合运用;各个矫正阶段的分类组合;矫正服务内容的持续拓展;矫正服务项目的规范整合。
6、心理社会治疗模式:
治疗目标:减低矫正服务对象的焦虑和不安;减低“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失调;增强矫正服务对象的自我适应技巧和“人在情境中”系统的功能;增强矫正服务对象的自我实现和满足感,改善环境以解决问题等。
实施原则:服务计划应随着对矫正服务对象了解程度的不同,以及“人在情境中”的改变而不断修正;提供社会心理服务以个别化为原则;问题研判焦点是放在矫正服务对象目前与过去生活功能表现与生活环境互动关系方面;重视专业关系的建立和运用;矫正服务对象要参与问题的研判和处置计划;直接协助矫正服务对象改变自己来影响环境。
主要治疗技术:氛围直接和间接治疗技术两种。直接治疗技术有:支持性的技术;直接影响的技术;探讨、描述与宣泄的技术;反映性讨论的技术。 间接治疗技术主要是针对矫正服务对象的环境作改善或修正。
7、
认知行为治疗模式:
治疗目标:改变错误认知或者不切实际的期待,以及其他非理性的想法; 修正非理性的自我对话; 加强问题解决和对策抉择的能力; 加强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
要完成的任务:澄清内在沟通;解释认知行为的运作模式;指定家庭作业;强调体验学习;试用逆向操作;运用动态的思考及反思。
8、任务中心模式:
基本特质和原则:检验取向;整合性;焦点;系统与脉络;短期性;合作的关系。
问题类别:人际冲突;社会关系的不协调;与正式组织间的问题;角色执行困难;决定的问题;反应性情绪压力;资源不足的问题;其他未分类的心理或者行为问题。
焦点:问题解决的焦点必须放在矫正服务对象的需求和想要解决的为题是什么上;为了保护矫正服务对象免于一直处于开放的、无止境的问题处置过程中和关系过度涉入,工作者和矫正服务对象必须对问题进行切割。
9、现实治疗模式:
治疗目标:是协助矫正服务对象找出更有效的方法,以满足其归属、权利、自由、快乐等需求,这是现实治疗的总目标。
特征:现实治疗法反对心理疾病的观念,认为行为失常是不负责任的结果,强调负责之行为与心理健康同等重要; 强调行为本身而非情绪或态度,尤其强调对现在行为的观察;重视现在而不是过去;强调价值判断,主张由矫正服务对象本人判断其行为品质,以确定什么事导致失败的结果;不重视移情作用,主张顺其自然,以建立个别、真诚之关系,协助矫正对象在现实中得以满足需要;强调人格意识层面而不重视潜意识;不主张惩罚,认为惩罚不仅不能完全改变行为,还能增加矫正服务对象的挫折感并破坏良好的专业关系;强调学习负责的行为。
专业技术:与矫正对象进行角色扮演;使用幽默感;面质矫正服务对象并且不允许找借口;协助矫正服务对象制定特殊之行动计划;担任示范与教师之角色;制定限制,并组织治疗情景;采取口头震撼协议,或以挑战之方法面质矫正服务对象非现实的行为。
10、生态系统理论
11、社会网络干预模式
12、个案工作的核心要素:必须回应矫正服务对象的基本要求;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方法,深受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取向和价值观的影响;是一种理论和实务技巧的整合;专业关系是核心动力;个案工作的改变目标可能包括个人和环境多方面的需求或者问题,需要和其他相关系统的相互影响和配合。
13、小组工作的核心要素:小组是一个目标导向的活动,小组目标是小组发展的重要方向;小组目标和活动是社会工作者事先计划好的,由此提出了小组计
划的程序设计概念;小组工作是一个产生动力的过程;小组的改变表现在小组成员、小组本身、环境三个方面。
小组程序的类型:社会问题取向和个人需求取向。
影响程序设计的主要因素:机构宗旨;矫正服务对象的需要;资源条件;理论基础;矫正服务对象的参与。
程序设计的基本原则:组员的需要;活动的过程;组员的关系。
小组的主要功能:评估的功能;协助表达;激发互动;提升个人素质;学习知识和技能;促进环境的改变。
14、社区工作的核心要素:对象是社区,既包括居民,也包括社区内的各类组织和社区关系;是一个组织的过程、发动居民的过程、集体行动的过程;居民的参与是社区工作的核心动力;社区工作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
基本过程:建立对社区的基本认识;建立社区关系;协调和改善社区关系。
15、社区矫正对象:被判处管制的;被宣告缓刑的;被暂予监外执行的,被剥夺政治权利;并在社会上服刑的。
16、矫正社会工作者角色的影响因素:矫正工作的目标;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认知和价值取向;矫正对象的要求、问题和期望;矫正对象的角色意识;矫正情景的性质和复杂性。
矫正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资源整合者;使能者;调停者;教育者;倡导者;管理者。
矫正对象角色的影响因素:对矫正工作的目标和认知;矫正对象需求满足状况;矫正对象的自我角色认知;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价值观;矫正情景。
矫正对象的角色:现实角色;社会赋予角色;自我期望角色。
17、矫正社会工作专业关系及其特点:目标性;以服务对象为本;非平等性;控制性;代表性。
18、关系建立过程中矫正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明确建立专业关系是一个过程;了解矫正对象的基本情况;初步评估矫正对象的问题和要求;促使矫正对象进入角色;与矫正支持系统建立联系。
19、建立专业关系的基本技巧:感同身受;订立目标(明确目标;订立目标);制造氛围;积极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