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事变之后的17路军

合集下载

中条山之战,究竟有多少中国士兵跳入黄河

中条山之战,究竟有多少中国士兵跳入黄河

中条山之战,究竟有多少中国士兵跳入黄河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14年第1期1939年夏天,陕西、山西交界处黄河滩上,残阳如血,黄河声咽,热风猎猎。

千名陕西士兵与日军肉搏之后,走投无路,不愿受辱,宁愿赴死,纷纷跳入眼前泥汤似的黄河水……这是编撰的传奇故事,还是确有其事?这样一段往事为何被淹没多年?请看《各界》刊张亚利的文章。

译电员的秘密车国光曾任国民革命军第四集团军38军中尉机要参谋和译电员。

第四集团军前身是参与过“西安事变”的杨虎城带领的陕军17路军。

军中的战士绝大多数为陕西人。

1939年至1941年三万陕军驻守山西中条山、黄河沿岸抵制日军。

陕西士兵跳黄河,就发生在中条山保卫战中。

作为一名译电员,车国光曾在后方亲历中条山保卫战最惨烈的“六·六战役”,掌握了不少电文信息。

陕西兵“跳黄河”的惨烈往事最令他不能释怀。

1938年7月,蒋介石调集第四集团军东渡黄河,赴山西南部中条山、黄河沿岸狙击日军。

日本媒体称,蒋介石此举一石二鸟,一是让这支“杂牌军”守黄河,二来也是消耗这支自己一直有心结的部队。

1939年至1941年,陕军在中条山抗战三年,武器落后,后援匮乏,损失惨重,但一直死守阵地,被称为“中条山铁柱”,却很少受到当时政府的嘉奖,也极少登上当年的报端。

“六·六战役”是“中条山抗战”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

经过13天激战,最终,陕军两万多人以牺牲8000人的代价守住了阵地。

“跳黄河”就发生在战斗过程中,未能突围或被逼上绝路的官兵中。

1939年正是抗战最艰苦的时候,为鼓舞士气,“胜利”被“放大”,而惨烈的牺牲代价则被有意地“忽略”了。

壮烈的陕西士兵跳黄河,在当时就被有意识地“忽视”了。

“文革”结束后,车国光成为垣曲县政协委员。

他受邀撰写过不少关于共产党在38军的地下工作的文章。

但他心里一直有个不能说的秘密。

上世纪八十年代,车国光认识了垣曲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王华兴,两个人渐渐变成知己。

凤凰卫视7月9日《冷暖人生》文字实录

凤凰卫视7月9日《冷暖人生》文字实录

陈晓楠:你当时什么感觉啊,在终于拿水把这些名他们的住址冲干净,多少年之后,它们显现出来的时候,能读到那些名字。
张恒:我是陕西人我来看你来了,然后呢没有人的时候我也在那叫,我说老乡乡党,我们陕西人叫乡党,我是陕西人,我也是这个部队的后人,我今天来看看你们,但是呢我要走了,有一天我能找到你(们)的家人,我让他们来给你们烧纸。
张恒:当我告诉烈士的家人,他的哥哥找到了,他哥哥是谁,在什么地方。汪家和他当时他蹲在地上,我们几乎都是站在家里的家里连个坐的地方都没有,穷到那种程度,房子几乎是一个牛毛毡子,牛毛毡子那种房子很简陋,房子也很黑,有一个小灯。这个老人听到这个消息,找(到)他哥哥的消息以后,老人半天没有作声,紧接着老人背过我们蹲在地上哭了。这个哭是我听到的所有哭声中间很难忘的那个哭,呜呜呜,就是那样的这种感觉,很悲鸣,我永远忘不了这个哭。
乔立明:不要紧。
解说:乔立明解放前夕随部起义,数年后被派遣送回农村老家。岁月流逝,曾经的战火硝烟渐渐散去,十五岁的娃儿成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汉,日出而作、日落而息。
乔立明:敌人飞机还在扫射呢,这个敌人的步兵还不断地来拿枪打,打到底宁打死都可以,我也不投降,我看见就打,敌人乱后轰乱炸啊,他这一会儿他跳黄河走,眼睛都能看见的人,没有老百姓都是军人。
解说:六六战役,中国军队近万名官兵殉国。战后,当乔立明随部队重返黄河岸时,眼前的景象让将士们不禁失声痛哭。
解说:随着找寻的深入,对于七十年前发生的那场战争,张恒也渐渐地产生了兴趣。然而一番查阅之后,他却惊讶地发现有关墓碑28个阵亡士兵所参加的那场1·23战斗,在史料中几乎无法找到相关记载,而三万多名陕西军人血战的中条山保卫战,知者也是为数寥寥。2009年11月,在西安近郊贺韶村,张恒欣喜地找到了一名177师幸存的老兵,85岁高龄的乔立明。

陕军抗日主帅孙蔚如简介 孙蔚如生平经历是什么样的

陕军抗日主帅孙蔚如简介 孙蔚如生平经历是什么样的

陕军抗日主帅孙蔚如简介孙蔚如生平经历是什么样的本文导读:1949年拒赴台湾,与中共取得联系,在上海迎接解放。

建国后,历任国防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副省长,民革中央常委、陕西省委第一至三届主任委员,陕西省第一、四届政协副主席。

是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

1979年7月27日逝世。

人物生平清光绪二十二年(丙申)生于陕西省咸宁(民国时并入长安)县灞桥豁口村。

今陕西省西安市灞桥区豁口村,1913年入西北大学预科。

1915年毕业于陕西陆军测量学校,1916年加入中华革命党反袁。

1918年参加靖国军反段,靖国军失败后追随杨虎城,1922年任陕北镇守使井岳秀步兵团(杨虎城部队)团附。

1924年出任杨虎城的第一个军校--安边军事教导队队长,后来在西北红军创建和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共产党人吴岱峰当时就是军事教导队的第一期学员。

后任国民三军三师游击二支队司令。

1927年后任第二集团军10军参谋长,暂21师参谋长。

杨投蒋后,部队扩编,孙升任7军17师长。

曾主持17路军与红四方面军的秘密联络。

“雷马事件”爆发,杨虎城派孙蔚如进甘救援,赶走了吴佩孚、雷中田。

杨向蒋保举孙任甘肃省主席,想趁机囊括陕甘两省,蒋不同意,只任孙为甘肃宣慰使,而以邵力子为主席,孙甚不满。

西安事变时,孙蔚如任戒严司令。

事变后,杨虎城出洋,西安绥署及17路军被撤消,改编为38军,孙任陕西省主席兼38军长。

辖17师(赵寿山)和177师(李兴中)。

抗战期间,38军升格为31军团和第四集团军,孙任军团长和总司令,兼一战区副司令长官,曾指挥中条山西段战斗。

1945年接替孙连仲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但战区实权掌握在陈诚嫡系郭忏手里)。

1945年7月,孙蔚如调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授上将衔。

日寇投降时,他为第六战区受降主官,在武汉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投降并全权处理六战区受降事宜。

武汉中山公园内至今还有一座受降碑,碑上镌刻的草书铭文是孙蔚如将军亲自撰写的:“民国三四年九月十八日,蔚如奉命接受日本第六方面军司令官冈部直三郎大将率二十一万人签降于此。

西安事变的参与者孔从洲中将

西安事变的参与者孔从洲中将
1927年4月,国民联军改称国 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冯玉祥任总司 令,杨虎城任第10军军长兼东路军 前敌总指挥。杨虎城部原炮兵合编为 军部直属炮兵连,孔从洲任连长。5月 下旬,杨虎城率部攻占洛阳和开封。 6月初,第10军在开封演武厅集会, 同时邀请共产党员刘伯坚演讲。孔从 洲听得热血沸腾,他亲眼看到杨虎城 对共产党人那么信任、尊重,益发增 进了对共产党人的敬慕。
孔从洲,1924年入杨虎城部当兵,曾任炮兵团团长,参加过北伐战争。1936年任国民 党第17路军警备第2旅旅长兼西安城防司令,参与西安事变。七七事变后,积极投身于抗日 战争,与日军浴血奋战,曾任国民党军少将师长,1946年任国民党军中将副军长。同年遵 照中共中央指示率部起义,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军长、第二野战
乎的。在太和休整期间,又有南汉宸 等一批共产党员陆续来到部队,加强 了第10军中的共产党力量。孔从洲 直接向魏野畴提出入党请求,魏野畴 让他暂时留在党外以便幵展工作。
"九一八”事变发生后,杨虎城力 主抗日。1932年2月,孔从洲被任命 为第17路军炮兵团上校团长。1934 年,孔从洲根据自己指挥炮兵作战的 经验,向杨虎城提出在炮兵团单独组 建输送营的建议。他认为:炮兵在作 战中须调配步兵分队掩护,有时还要 他们帮助运送弹药,临时组合,难以 协同,往往影响炮兵的机动性和战斗 力的发挥。组建输送营,既可保障炮 兵在行军作战中的安全,又能随时输 送弹药,这就大大增强了炮兵的机动 性并充分发挥炮兵的战斗能力,而且 在平时训练中协同动作也很方便。杨 虎城觉得孔从洲的建议很有道理,于 是批准在炮兵团组建3个输 送营,分别配合3个炮兵营 作战。
100. 11 B,张学良又两次向 蒋介石进谏,被蒋介石斥为“犯上作 乱”。张学良、杨虎城感到除了发动 "兵谏”外别无出路,决定在12日凌

十七路军

十七路军

十七路军十七路军1930年杨虎城部‘服从’国民政府后得到的番号是中央陆军第十七师,参加中原大战编为‘讨逆军第十七路军’,发展为三个师,十七师[师长孙蔚如]、四十二师[师长冯钦哉]、五十八师[师长马青苑],因蒋只给两个师的编制,58师改为地方警备部队。

一般视17师为杨的根基部队。

1932年十七路军的孙师升为38军,冯师升为7军[军仍辖一师],另有4个警备旅[刘文伯、张鸿远、张汉民、唐嗣桐]。

全军共有七万多人,42个团。

1937年初,西安事变后,十七路军分化,冯钦哉率7军离杨拥蒋,蒋升冯部为二十七路军,冯为总指挥;38军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率部[三个团]投蒋,蒋升该部为128师,王任师长;还有警二旅[旅长孔从洲]的两个团[张鸿远收编的地方部队沈玺亭团、唐得楹团]也投蒋了。

1937年5月5日,杨虎城辞去本兼各职‘出国考察’,十七路军余部19个团4万余人改编为38军,军长孙蔚如,辖17师[师长赵寿山]、177师[师长李兴中]、独46旅[旅长孔从洲]、独47旅[旅长王镇华]、教导团[团长李振西]。

自此杨部十七路军主要分为三支,一般视冯钦哉部、王劲哉部是‘脱离’陕系。

抗战开始后,二十七路军改称14军团,冯为军团长。

37年9--10月参加娘子关作战,失利后转入晋南,进行游击抗战。

后冯钦哉任卫立煌一战区副总司令,升大官丢军权,以后长期当各种空头副司令,其部队情况变动不详。

王劲哉率128师随汤恩伯参加武汉保卫战,武汉失守后撤至鄂中仙桃镇[今丐阳县]长期盘踞抗日,发展部队成三个旅[382旅、383旅、384旅]万余人马。

曾与新四军襄北部队订立互不侵犯的交好协定,也曾在39年5月将我汉川游击大队几百人枪鲸吞[连长以上杀害,仅参谋长周文宽逃脱]。

1942年秋,该部382旅旅长古鼎新叛国投敌,引日军将王部击溃,王本人被俘,余部瓦解。

38军抗战编为31军团,后改成第四集团军,孙蔚如为总司令,辖38军、96军两个军。

38军军长赵寿山[辖17师师长赵兼,后耿志介,独46旅旅长孔]96军军长李兴中[辖177师师长李兼,后陈硕儒,独47旅旅长王],在晋南中条山奋勇抗战3年,40年11月奉蒋命转移河南巩县至广武布防[五年左右]。

国民革命军第50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50军来龙去脉

国民革命军第50军来龙去脉【国民革命军第50军】在国民党军的编制序列中,历史上曾先后出现过3个第50军。

一、新编第35师、第167师组成的第50军该军前身一部是杨虎城第17路军独立第20旅。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杨虎城第17路军独立第20旅旅长王劲哉率部叛杨投蒋,后被扩编为独立第20师,后改编为新编第35师,王劲哉任师长。

1937年9月,国民党军为加强华中地区的军事力量,以新编第35师、第167师合编组成第50军。

杨渠统任军长,晁广顺任副军长。

下辖:新编第35师,王劲哉任师长;第167师,薛蔚英任师长。

1938年3月,军长杨渠统因为对该军整编进行阻挠,被蒋介石解除军长职,该军番号撤消。

6月,第167师马当作战贻误战机被取消番号,师长薛蔚英被处决;新编第35师改称为第128师。

1937年9月以第一六七师、新编第三十五师编成,杨渠统任军长。

抗战开始后,该军驻安徽.1938年3月因杨渠统对划出第一六七师整编,进行阻挠,当场扣押褫夺军长职.该军番号撤销。

辖第一六七师,师长薛蔚英,该师于1938年6月,第167师马当作战贻误战机被取消番号,师长薛蔚英被处决;新编第三十五师.师长王劲哉,该师原为杨虎城第十七路军独立第二十旅,西安事变后,王叛杨投蒋被扩编为师。

1938年改称为第一二八师。

1924年4月,薛蔚英也在山西省国民党地下组织的推荐下,毅然报考了黄埔军校第一期,投身于大革命洪流。

1924年5月,抵达广州,由于,薛蔚英拥有一定的文化基础,因此很顺利地通过了入学考试,被录取为入黄埔军校第一期第四队学习,学期间任第四队分队长。

薛蔚英作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员,刚刚入校几个月,就跟随黄埔学生军参加了平定广州商团叛乱的战斗。

2000余名黄埔军校第一、二期的学员第一次参战,就彻底消灭了受英帝国主义,支持推翻广东革命政府的「广州商团」武装,为巩固广东国民政府建立了功勋。

1925年2月,在第一次东征中,薛蔚英随军参加了战斗,就任黄埔军校教导团少尉排长,后升任上尉连长。

赵寿山—搜狗百科

赵寿山—搜狗百科

赵寿山—搜狗百科西安事变赵寿山70年前,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赵寿山作为17路军的核心人物参加了这一伟大事件。

1935年10月,时任17路军17师51旅旅长的赵寿山借看病之名向杨虎城请假离开部队,先后到北平、天津、上海等地观察形势。

期间,他经常接触杨明轩、赵葆华、杨晓初、李馥清、韩述之等进步人士。

通过学习阅读进步书籍和与他们交流,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明确了反蒋联共抗日的救国方向和办法。

1936年10月,赵寿山回到陕西。

他在西安事变前与杨虎城最后的一次谈话中,提出了捉蒋的大胆想法。

1936年12月11日晚9时许,杨虎城派小车将赵寿山接到绥靖公署住所。

赵寿山刚进门,见到杨的秘书王居仁和警务二旅旅长孔从洲,就问杨找他有何事,王成仁说:“主任要亲自对你讲。

”此时,赵已知道有行动,他见孔从洲在一旁低头沉思,就说:“从洲,请你给我找一张西安市的地图来。

”孔说:“我这里带的有。

”随手从衣袋里掏出一张图。

赵寿山正展开图看时,杨虎城喊:“寿山,快来!”赵到内室后,杨说:“今晚要行动,叫你来商量作战准备。

”赵问:“是否通知了冯钦哉师长?”杨说:“没有通知,来不及了。

”赵问:“孙蔚如师长、李兴中参谋长知道不知道?”杨说:“没有通知他们。

”赵寿山说:“冯远在同州,来不及可以另派人通知;孙蔚如、李兴中是否现在可以请来予以说明,共举大事。

”杨问:“把他们请来,他们如果不同意怎么办?”赵说:“孙蔚如与你在一起多年,他心里也许不同意你的主张,但是你下了干的决心以后,他会跟着你走的。

把他找来在你左右商量些大事有好处。

”杨问:“那么李兴中呢?”赵说:“时甫(李兴中的号)比我还激烈。

我这次回陕以后,跟他谈过多次,曾和他谈到蒋逼我们‘剿共’,是要消灭我们的,我们必要时可以扣蒋。

他听了非常高兴,积极表示赞同。

我看他是真正赞同,没有问题。

”杨虎城听了,说:“时甫还是这样。

”表示很高兴。

随即赵寿山和王居仁把孙、李接到绥署。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血战中条山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血战中条山

“西北军”保卫黄河纪实:东渡黄河血战中条山准备战斗的十七路军中国军队在中条山抗击日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军国主义的魔蹄,始终没能逾越我国西北前沿的黄河防线。

这与“西北军”东渡黄河开辟西线河东抗日战场是分不开的。

这里记述的是国民党原西北军(后改为第四集团军)在中条山一带开辟抗日战场的前后经过。

日军临河西安惊惶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爆发,日军大举入侵中国。

30日,北平、天津相继沦陷。

10月初,石家庄沦陷。

然后日军兵分两路,一路沿平汉路向南进犯;一路沿正太路向西直逼山西。

疯狂的日军向西一路上连陷井陉、旧关、雪花山。

11月2日,久经布防的忻口弃守。

3日,娘子关失守。

北、东两路日军乘太原布防混乱之际迅速进攻太原,8日,太原沦陷。

此后,日军由太原沿南同蒲铁路一路向南进犯。

1938年3月,攻至运城的牛岛师团集结主力开始向西进犯。

6日,攻占了永济县城。

8日,攻占了风陵渡镇。

随即日军利用飞机、大炮进犯陕西的河防阵地,炮轰韩城、平民、朝邑等沿河地带,并且出动侦察飞机渡河侦察,用轰炸机轰炸关中和西安地区。

同时在永济强征民工在南文学村修建军用机场,为攻打西北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

永济县城(蒲州古城)和风陵渡被日军攻占以及日军对西安的轰炸,引起关中震动,西安城内的居民惊恐不安。

各大报连续报道河东沦陷的形势,一时间山雨欲来风满楼。

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仓皇失错,拟放弃关中,逃往宝鸡、成都等地。

顾祝同紧急指派孔从洲率警备旅3个团7000余人昼夜兼程,由泾阳开赴朝邑、平民、大荔沿河布防。

紧急应战奋起抗日蒋介石的消极退守此时已把大半个中国拱手送给了日军。

现如今,西部日军临黄河虎视西北。

在这危急关头,陕西省政府主席孙蔚如极力主张坚守黄河防务,阻止日军西犯。

孙蔚如,陕西长安人,在杨虎城将军的部队中历任队、营、团、旅、师、军长等职,西安事变前任杨将军的第十七路军三十八军军长兼第十七师师长。

西安事变时兼任西安警备司令。

西安事变后,杨虎械在出国考察前,将十七路军改编为:第十七师、第一七七师警备第一旅、警备第二旅、警备第三旅、教导团、骑兵团。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第17路军的最后归属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第17路军的最后归属
武汉会战后,汤恩伯将128师化整为零。128师尚有战斗力的第382旅,在副师长兼旅长李俊彦带领下,被调往河南充实其他部队。李俊彦后来曾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率382旅苦守洛阳,直到洛阳沦陷。128师剩下的兵员连同轻、重伤兵共计不足200人,受令开到湖北咸宁、蒲圻一带自行休整补充,从此名义上归入第29集团军。1938年年底至1942年先后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枣宜会战和豫南会战。驻防中,该师与襄北新四军友好相处,对抗日军的扫荡,整治地方治安,消灭了为害民众的土匪,部队逐渐扩大到3个正规旅1万余人。
铁血抗战 孙蔚如部
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第17师起义后,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紧了对第55师的迫害和控制。1946年5月,在国民党中央军的四面包围下,蒋介石对第4集团军又一次下达整编命令,把第38军改编为整编第38师,55师和177师改为整编第55旅和整编第177旅,将原55师师长孔从洲调任整编第38师副师长,整编第55旅旅长由孙子坤担任,并令整编第55旅从巩县开往新乡“剿匪”,途中准备全部缴械,解散。迫于形势,孔从洲率整编第55旅毅然于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巩县起义。由于起义仓促,准备不足,部队被打散,孙子坤和中共党员孙乃华被俘后牺牲。孔从洲、杨健等人突围后于8月辗转到达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邯郸,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和慰问。

再探西安事变

再探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小探从1936年12月12日张杨的扣蒋兵谏开始,到25日下午张学良护送蒋介石飞离西安,为期14天的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结束了十年内站,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推动了中国从长期内战到全面抗战的重大转折。

但是围绕西安事变的一系列问题还是萦绕在大众心中,近年来随着一些历史档案的公开,例如蒋介石日记、宋子文档案,以及一些亲历者的回忆,让我们更全面的认识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以下是我想要和大家讨论的几个问题。

一、西安事变发生之前历来在叙述西安事变发生的原因时都会说到,张杨不服从蒋的剿共战略,劝说其改变内战政策无效,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张杨开始密谋兵谏。

例如,王绘林、郭大钧主编的《中国现代史》中就写到“12月8日,张学良与杨虎城密谋,决定扣留蒋介石,强迫他答应抗日。

”•这当然是西安事变发生的最根本的原因,但是,除此之外,我认为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张杨与共产党的关系上。

很多学者撰文分析张学良到底是不是共产党,张杨发动兵谏是否与中共密谋,我认为这些都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在于不管史料证明他们是与否,都无可避免的证明了一点,就是显然在西安事变之前张杨已与中共有着密切联系,并且这一消息已被蒋介石所知晓。

高崇民长子高存信在回忆文章中这样说道“12月8日,蒋介石找王以哲‚谈话,训斥他说,你们军部的电话台,经常和共产党通报······我早就知道你们这些活动。

王之后将此情况报告张学良,张学良决定采取非常措施以对待蒋”ƒ。

以高崇明当时的地位,此段回忆不应有假,另外从王报告张之后长得反响可以推断张学良与中共有密切关系,他的兵谏很大程度上与蒋介石已经知晓其秘密有关,所以采取先下手为强的办法,放手一搏。

此外还有时任杨虎城卫兵的王志屏在接受采访时说道“西安事变之前十七路军中有很多的共产党,杨虎城虽为国民党将领,但是与共产党员交往密切,我看到人中就有宋琦云、孙蔚如等共产党干部”④王志屏在西安事变发生时担任杨虎城的卫兵,并且是生活在17路军之中,回忆应不失准确。

行海亭将军生平简历

行海亭将军生平简历

行海亭行海亭:1890-1945,字占鳌,绰号行长眉,性格豪放为人豁达。

陕西省合阳县坊镇小伏六村人,排行老二,少时家境一般。

在坊镇药铺当学徒时,怒杀两个劫匪,从而随本县王雨亭参军加入杨虎城反清组织,曾为杨虎城将军马弁(警卫员、副官),后与杨虎城等结为十八兄弟,加入“中秋同志会”参加辛亥革命,相约八月十五杀鞑子(1908年)。

1926年攻打陕西军阀镇嵩军刘振华时,参加“二虎守长安”的战斗,奉命防守西安东城及东关一带。

因其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时任国民革命军第二集团军第一师冯钦哉师长非常器重,有道是:杨虎城的天下一半是冯钦哉打下的,冯钦哉一半天下是行海亭打下的(参见冯钦哉将军孙冯寄宁的相关文章)。

1927年3月奉命驻防韩城、合阳一带训练,准备北伐,时任国民军十路军第一师第二旅三营长,师长冯钦哉,参谋长李子清,王雨亭(二旅长)。

1929年冬天,奉命随冯钦哉部参加北伐战争,时任营长。

尤其在驻马店一战中,与唐生智部激战驻马店火车站,六天六夜,七进七出,一把大刀一支自来得手枪,胜利时浑身是敌军的血,衣不蔽体,取得驻马店战役大捷(见冯寄宁新浪博客驻马店战役一文),并因此役荣获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杨门虎将”的美誉,同时奠定了杨虎城部在国民党军中的地位,打出了陕西人的威风,自此才有了陕西楞娃的称谓。

后奉命驻防河南,并一路西进,随杨虎城直取陕西,并长期驻防陕西关中东中部。

后升为杨虎城部17路军第7军(军长冯钦哉)42师(师长冯钦哉兼)124旅(旅长武士敏)247团团长,1934-1935年驻防黄陵、洛川一带,参与修复黄帝陵及通往黄帝陵公路。

后换防陕西东部潼关至韩城一线,驻军朝邑。

1936年西安事变时力挺杨虎城抗日主张,确保了西安东线防御安全。

西安事变后17路军被整编为27路军,行海亭将军被任命为国民党169师(师长武士敏)505旅少将旅长。

卢沟桥事变后,1937年8月20日奉命出陕,参加石家庄、喜峰口、娘子关战役。

在娘子关旧关战役中,505旅与日军发生遭遇战,行海亭将军命所属1010团潘禹九(合阳籍同乡)以及1009团进行阻击敌步约三千余、骑百余、砲四门,飞机五架联合之敌的进攻,战况之激烈达竟日,肉搏战就七次之多,粉碎了日军的进攻,打得日军落荒而逃,此役即东金山战役,确保了其余国军各部安全转移防线。

《巴山协定》:西安事变的撼世“序曲”

《巴山协定》:西安事变的撼世“序曲”

《巴山协定》:西安事变的撼世“序曲”作者:李伶来源:《党的生活(黑龙江)》 2018年第7期众所周知,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是一曲气壮山河的爱国主义颂歌。

然而,很少有人知道,这曲颂歌还有一段序曲。

1933 年春,红四方面军进入巴山地区。

蒋介石责令四川各派系军阀“停止内讧,共同剿匪”,并委任川军第二十九军军长田颂尧为“川陕边区剿匪督办”,拨给军费10 万元、子弹100 万发……巴山南麓的“剿共”阵势形成了。

巴山北麓,本属杨虎城的十七路军(亦称陕军或西北军)防区。

蒋介石原以为红军会西进甘肃天水,便提前将杨部第三十八军主力调往甘肃,而将陕南防区交给了他的嫡系——胡宗南的第一军。

按理说,夹击巴山红军的任务应由胡宗南的第一军承担。

然而,惯于借“剿共”排除异己的蒋介石却舍近求远,责令三十八军重返陕南,与胡宗南部调防。

杨虎城左右为难:若违抗军令,就会军法处治,有可能被取消部队番号;倘若服帖顺从,恰好中了蒋介石的借刀杀人之计。

这时,十七路军作战参谋、中共地下党员武志平通过高级参议杜斌丞向杨虎城建言:“联络红军,互不侵犯。

”杨虎城采纳了这一建议。

1933年5 月上旬,当武志平跟随调防的三十八军来到陕南汉中时,他接到了杨虎城委以重任的秘密手谕。

1933 年5 月13 日,武志平化装成红十字会调查员,离开了汉中。

几天后,武志平来到四川通江县,在一间民房里见到了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傅钟。

武志平撕开衣褂,拿出三十八军军长孙蔚如的一封绢书。

傅钟读罢绢书,赞扬道:“来书从国家和民族利益着想,很可贵!”接着,他让武志平谈谈,“怎么想起这步棋的?”武志平说:“共产党的《一月宣言》上说,愿在三个条件下与国民党任何部队订立共同抗日协定,这在陕军中引起强烈反响。

他们反对蒋介石的独裁政策,但限于本身力量,还不能公然揭竿而起,只能秘密地和红军建立友好关系。

”武志平边说边从油布包中取出一张十万分之一比例的军用地图、密电码等绝密物品,并说这是杨虎城为表诚意而献上的见面礼。

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

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

西安事变的前前后后作者:张家康来源:《红岩春秋》2016年第12期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逼迫蒋介石抗日。

消息传出,外界哗然。

这一天,张学良等人多次给中共中央发电报。

张国焘在所著的《我的回忆》中说:西安事变发生时,毛泽东在给张学良的复电中说,“蒋某确系卖国独夫,理应付之国法,弟等极力赞成由人民公审”。

中共中央负责人“都觉得如果让蒋氏活下去,无异是养痈遗患”。

张闻天为“毛泽东对张学良的复电,措辞不够坚强,”而“发生了争执”,朱德则“大声说道,爽爽快快的同张学良说,杀了蒋再讲其他”。

于是,毛泽东与中共高层在西安事变中力主“杀蒋”的言论,由此扩散发酵,影响深远。

在西安事变这个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重大事件中,毛泽东和中共高层真的果如斯言,力主“杀蒋”吗?今天,让我们借助档案文献,拨开历史迷雾。

西北大联合初现端倪1935年10月19日,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率领陕甘支队第一纵队到达陕西吴起镇(今吴旗县)。

22日,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说:“现在全国革命总指挥部到这里,成为反革命进攻的中心。

敌人对于我们的追击堵截不得不告一段落,现在是敌人‘围剿’。

我们的任务是保卫和扩大陕北苏区,以陕北苏区领导全国革命。

”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宣告胜利结束,陕北将作为中国革命的落脚点和新的出发点。

然而,中央红军所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经历了血与火的生死征战,红军到达陕北时,已由瑞金出发的8万人减员至数千人。

当时,中央红军连同红二十五、二十六军,也仅有一万人。

与国民党的兵力相比,仅驻扎在陕甘一带的东北军就达10余万人,还有17路军和其他杂牌部队,以及尾追而来的蒋系王均和毛炳文部的几个师,合起来也有二三十万人。

面对如此强大的敌人,红军能在陕北立足存身吗?1935年10月,蒋介石宣布兼任西北“剿匪”总司令。

对陕北红军的“清剿”,交由代总司令张学良全权指挥。

张学良年轻气盛,以为不足万人的红军本是疲惫之师,劳师远征,立足未稳。

西安的革命之路

西安的革命之路

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饱受西方列强侵扰,有识之士纷纷提出变革方案。

西安也先后参与了改革和革命的浪潮。

洋务运动以后,西安陆续兴办新式工业。

1911年武昌起义时,西安的革命党人更率先响应,发动西安起义,推翻腐败的满清政府。

其后的西安事变更是轰动政坛。

辛亥革命在西安1906年,中国同盟会的陕西分会,正式在日本东京成立。

该会在陕西和西安地区,积极推动革命事业的发展,当时驻守西安的清朝新军,不少人已加入革命的行列。

西安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西安的同盟会成员,决定在10月22日发动起义,并推举张凤翙为总指挥。

起义军顺利占领了军装局和巡抚衙署,并于当天下午攻破满城,光复了西安城。

其后,起义军成立了陕西临时军政府,宣告陕西省独立,正式推翻清朝在陕西的腐败统治。

二虎守长安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正处于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

1926年,国民党和共产党合组成国民革命军,决意消灭军阀势力。

1926年春,军阀吴佩孚为打击国民党力量,便支持另一支军阀刘镇华,向国民党控制的陕西发动进攻,兵锋直指西安。

在此紧急关头,西安的国民军守将李虎臣,邀请另一国民军将领杨虎城率领部下入城,保卫西安。

但二虎兵力只有1万人,刘镇华却拥有9万之众,兵力悬殊,加上城内缺乏粮饷,局势相当危急。

然而,二虎仍能多次击退刘镇华的攻势,坚守西安。

直至同年10月,国民军将领冯玉祥率军增援西安,终把刘镇华打败。

西安事变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日本侵略中国的野心日益猖獗。

当时以蒋介石为首的南京国民党政府,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认为要先消灭共产党,才集中力量抵抗日军。

于是,蒋介石将张学良的军队,调驻西安,让他联同陕西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准备围剿共产党的基地延安。

1936年12月4日,蒋介石飞抵西安。

张学良和杨虎城多次请求蒋介石联合共产党,一致抗日,但被拒绝。

于是,他们便在12月12日,派兵到临潼华清池活捉蒋介石,这就是著名的“西安事变”。

最后,蒋介石为势所迫,同意联共抗日,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从而开始了“国、共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

西府组织“抗日义勇军”第一人——毛克恭

西府组织“抗日义勇军”第一人——毛克恭

2021.1文/王灏毛玉亮(毛克恭之子)毛克恭,凤翔县糜杆桥镇萧史宫村人,生于1908年4月。

家境贫寒,帮人做短工。

1932年,关中三年大旱之后流行霍乱,人人自危,他跑到省第二游击支队当了兵。

入伍后,人勤快,肯吃苦,练就一手好枪法,被支队长张应坤选中当了勤务兵、卫士,后提为手枪班长。

他耿直、豪爽、重义气、乐于助人,倍受同龄人尊敬。

后张应坤把部队交给杨虎城(编为17师补充团)出省考察,在平津沪看到日军经常滋事挑衅,意识到日本人侵华的危险性,回陕后授意毛克恭在北部山区组织“爱国志士”,积蓄力量,准备将来打日本。

领命后,他带着张应坤给的几支枪伙同几个人去了北山。

他们边走边宣传,发动募捐,工作延伸到甘肃灵台一带。

到麟游、灵台时,队伍已壮大到百十人。

这时正值中央红军北上,陕南、陕北红军发展时期,国民党顽固执行“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动政策,对“爱国志士”的出现,神经特别敏感,即调动灵台保安团进行“清剿”。

初建的“爱国志士”队伍虽有百十人,但枪械甚少,一接上火就被打散。

虽受重挫,但却因此培养了一批骨干力量。

1937年卢沟桥事件后,华北沦陷,日军出动飞机轰炸西安,地面部队向黄河推进。

西安行营主任蒋鼎文准备弃城西逃,三秦沸腾。

在此危急时刻,中共陕西省委发出《为全陕紧急动员保卫陕西》的通电,号召民众组织抗日义勇军全民抗战,并派党的军政干部深入国统区发动、组织群众。

青年人倍受八路军推进敌后取得诸多胜利的鼓舞,要求上前线打鬼子,抗日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

西安事变后,被国民党改编的17路军回乡军人和原“爱国志士”的骨干秘密串连,拥戴克恭领导他们抗日。

深秋的一天,村里来了几个操外地口音的人,同他密商半日;为确保安全,村里的城墙上、巷道里都布了暗哨。

之后,他约几个骨干到凤翔临阵坡的一个地窖开会,正式决定成立“抗日义勇军”。

消息传开,每天都有爱国青年响应,引起国民党当局注意。

由于凤翔驻军多,为了队伍的发展,经兄克勤与县保安团内部支持抗日的爱国志士联络,商定将几十人的队伍转移到麟游县麻夫站水史沟。

西北军发展沿革

西北军发展沿革

西北军发展沿革2007年10月18日星期四06:56民国史上有两个西北军,一个是冯玉祥的国民军,姑且称为大西北军;一个是杨虎城的17路军,可称为小西北军。

大西北军中,又分正宗西北军和旁系西北军,北京政变后的国民1军即后来的西北边防军可谓正宗西北军,国民2、3军和后来加入的部队姑且算旁系西北军。

先说说大西北军:西北军的源头最早可追溯到1912年。

当时,袁世凯决定编练新的军队,命名为备补军,分前后左中右五路,任命他的亲信陆建章为左路统领。

左路备补军又分前后左中右五营,陆建章起用他的内侄女婿、因参加滦州起义而被解职、此时赋闲在家的冯玉祥任前营营长。

冯玉祥上任之后,立刻到河北景县招了一营兵,石友三孙良诚刘汝明孙连仲冯治安佟麟阁曹福林韩占元等都是这次招来的,这个营就是后来那支庞大西北军的最初班底。

1913年,左路备补军扩编,冯玉祥升为团长,下辖三个营。

冯再次出外,到河南郾城、周口一带招了一个团的兵,梁冠英吉鸿昌田金凯魏凤楼等都是这次招来的。

由于朝中有人好做官,没多久,冯玉祥又升为京卫军(左路备补军改称)1师左1旅旅长,下辖两团七营。

不久,又改称7师14旅旅长。

1914年秋,14旅改为16混成旅,辖十营。

由于该混成旅受中央直辖,属于独立作战单位,冯玉祥从此够上了小军阀级别。

大西北军的框架到此基本形成。

袁世凯死后,陆建章逐渐失势,冯玉祥(字焕章)又不善于溜须拍马、行贿送礼,冯部的发展出现长达七年的停滞。

直至1921年,由于其连襟、陕督阎相文(字焕章,陆建章的内侄女专喜欢嫁焕章,呵呵)再三推荐,曹吴才允许16混成旅扩编为11师,下辖两旅六团,冯任师长,张之江、李鸣钟分任旅长,宋哲元、刘郁芬、张维玺、孙良诚任步兵团长,鹿钟麟任炮兵团长,张树声任骑兵团长。

不久,冯又先后兼任陕西督军、河南督军,部队得到进一步发展。

1922年,冯玉祥调任陆军检阅使,使署下辖一个师(11师)加三个混成旅,冯仍兼11师长,鹿钟麟、刘郁芬分任旅长。

【免费阅读】西安事变的原因

【免费阅读】西安事变的原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论文题目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原因系别xxxx班级xxx姓名xx学号xxxx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原因摘要:关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目前国内外学者意见歧异,莫衷一是.笔者认为,要科学地说明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原因,必须按照事物运动的一般规律和合力作用的原理,对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各种社会政治力量,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索.一张、杨二将军在和平解决事变中的主体作用张、杨二将军发动事变的初衷,是从民族利益出发,要求蒋介石结束内战,领导全民抗日.他们实行兵谏,是在没有更好办法的情况下,逼使蒋介石接受建议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和平解决蒋介石张学良西安事变一、西安事变经过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

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兵谏,逼迫蒋介石抗日的事件。

又称双十二事变。

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果断实行兵谏,软禁了蒋介石,并通电全国提出了以“停止一切内战”为中心的八项主张。

张、杨表示:“我们持有公理,决不后悔。

我们惟一的希望,只是求这些政策的实现和对国家有所贡献。

让全国的同胞来裁判我们的功罪!”1935年,中国共产党发布《八一宣言》,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

10月,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不久“一二·九”运动爆发,全国抗日运动进入新的高潮,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更加不得人心。

在西北担负剿共任务的东北军与西北军厌恶内战,在全国抗日运动高潮的推动下和中国共产党抗日统一战线政策的影响下,两军领导人张学良、杨虎城等开始与共产党及红军发生联系,初步奠定了三方团结抗日的政治基础。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下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下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下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同是蒋介石眼中的罪犯,张学良和杨虎城的结局却不同。

二者虽然都曾被关押在监狱中,但张学良最后还是恢复了自由身,而杨虎城则被秘密地在监狱中杀害了。

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下场为什么差别那么大呢?下面就是店铺给大家整理的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下场,希望对你有用!张学良与杨虎城的下场张学良先是被南京军事法庭判为10年徒刑,后改为终身监禁。

但在监禁地却能享受超乎一般的优待,他的两个夫人先后亲密陪伴,各类服务人员像伺候在任的高官一样,精心伺候,有求必应。

1960年代,张学良在狱中和赵四小姐举行婚礼,居然轰动整个台湾,大小官员纷纷祝贺。

1975年蒋介石一死,张学良马上获得自由,到美国定居,一直活到101岁病故。

可以说,张学良受到了蒋介石的宽容和优待。

曾经用机枪子弹猛烈袭击着、部下士兵疯狂追击着、最后在石头缝里将蒋介石抓捕起来、逼其就范,最高领袖落到这个份儿上,想起来就恨得吐血。

抓住张学良后没有将其整死,而是判处监禁,使其善终。

张学良不是太幸运、烧高香了吗?杨虎城却没有这种幸运。

西安事变以后,即被蒋介石撤销了一切职务,接着又被逼迫到欧洲考察。

抗战爆发后,杨虎城多次要求回国抗日,回到香港后却被蒋介石诱捕,囚禁于大陆监狱,整整关了12年。

在蒋介石军事失败离开大陆逃到台湾后,密令特务头子毛人凤将杨虎城及其妻儿杀害于重庆“中美合作所”,落了个死无葬身之地的悲惨下场!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其一是张学良对蒋介石有恩有功。

1928年12月张学良东北易帜,使游离于中央政府多年的大东北归顺中央政府,使蒋介石实现了全国的基本统一。

不仅如此,1930年4月,中原大战爆发,蒋介石的统治在冯玉祥、阎锡山、李宗仁的进攻下岌岌可危。

张学良亲率大军入关“武装调停”,使蒋介石轻而易举扫平了各路军阀,稳固了自己的一统天下。

张学良对蒋介石的这个功劳,很可能是蒋介石对张学良手下留情的原因之一。

而杨虎城却没有这些功劳。

其二,张学良在西安事变之前和共产党没有什么瓜葛,蒋介石没有抓住张学良“通共”“融共”的罪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第17路军的最后归属(来源:铁血)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日本帝国主义一步步侵略中国,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发动了西安事变,实行“兵谏”,逼蒋抗日,从而实现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救国主张。

西安事变后,1937年4月,杨虎城将军被迫辞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及第17路军总指挥职务。

1937年6月,蒋介石令其“出洋考察”。

从此,第17路军走上了一条被蒋介石逐步削弱、肢解、消灭的道路。

大分裂杨虎城将军率领的第17路军,西安事变前,共有两个军,即第38军和第7军,军长分别是孙蔚如、冯钦哉,辖两个整编师第17师和第42师(师长分别由孙蔚如和冯钦哉兼),三个警备旅,再加上直属部队,总计28个团,6万余人。

从西安事变开始到杨虎城离开西安出国为止,第17路军在蒋介石分化收买之下发生了大的分裂。

首先是第7军军长兼第42师师长冯钦哉等一些右派军官,率部投蒋(后被蒋介石扩编为第27路军,下辖第42师、第169师,师长分别是柳彦彪和武士敏),接着警备第一旅王俊部、警备第二旅沈玺亭和唐得楹两个团(后被编为独立第19旅,但不久后就被撤销番号,部队分散编入其他师)、第17师49旅旅长王劲哉部(后被编为独立第20旅)先后投向南京,计有14个团,2万余人。

第17路军所余不到4万人,编为陆军第38军,孙蔚如任军长,辖两个整编师17师和177师(师长分别是赵寿山和李兴中),两个警备旅,两个直属团――教导团和骑兵团,第17路军的番号也相应被撤销。

铁血抗战孙蔚如部抗日战争开始后,1937年7月下旬第38军赵寿山的第17师、第177师的529旅(旅长许权中)、教导团(团长李振西)开赴前线,参加了保定、娘子关、忻口诸战役。

其中,第17师与教导团在娘子关战役中,与敌血战九昼夜,予敌以重大杀伤,教导团也付出了重大牺牲,全团伤亡官兵1800多人。

529旅在忻口战役正面防守14天,全旅3000多人,伤亡2000多人,其中以共产党员阎揆要为团长的1057团原有200多名共产党员,忻口战役后就只剩下60多名党员了。

1938年7月,38军扩编为第31军团。

11月,第31军团又改编为第4集团军,孙蔚如任总司令。

下辖第38军和第96军。

第38军军长赵寿山,下辖第17师和第55师。

第96军军长李兴中,下辖第177师和新编第14师。

1938年7月,孙蔚如部全部开赴晋南中条山抗日前线。

这支军队在中条山坚持抗战近三年,先后粉碎了日军的11次大扫荡,其中,以“血战永济”、“六六战役”、“望原会战”最为惨烈悲壮!血战永济中,17师补充团102团团副杨法震、教导团团副魏鸿纪牺牲,教导团三营营长张希文和该营全部殉国。

“六六战役”中,177师新兵团有800多名壮士因弹尽粮绝,被日军逼上黄河崖边,高呼口号,集体跳崖,全部壮烈牺牲,无一人投降被俘,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气吞山河的生命绝唱。

第4集团军有2.1万人牺牲在中条山下、黄河岸边,而日军也始终未能越过黄河,进入西北。

1940年8月,第4集团军为策应八路军发动的百团大战,派出部队在同蒲铁路南段沿线,深入敌后破坏铁路公路。

部队出击在安邑、运城、闻喜、夏县一带,先后数十次,打得敌人缩守据点,不敢妄动。

独霸鳌峰发表于2007-12-30 21:59:51[回复] [编辑] [投诉] [推荐给好友] [收藏此帖]回复独霸鳌峰[ID: wujumbo@sohu] [传小纸条] [送礼物] [回复] [编辑] [投诉] 沙发1940年10月,第4集团军离开中条山,调防河南,守备巩县、汜水、荥阳、广武百余里防线。

10月2日,黄河北岸日军强渡黄河,进占郑州,第4集团军在荥阳、广武地区与敌展开鏖战,配合友军收复了郑州。

在3个月的广武战役中,第17师担任主要作战任务,全师伤亡官兵2280余名。

其中102团损失了1个营,有些连队仅余二三十人,但部队士气依然如故。

1944年4月中旬,日军发动河南战役。

第4集团军在巩县以东奋勇阻击,530团坚守虎牢关据点7昼夜。

虎牢关之役共毙伤日军2500余名,177师伤亡400余官兵。

另外在登汜和韩城镇两次大战中,均予日军以重创。

1945年5月,在豫西战役中,96军与日军血战官道口,在交战中,共产党员连长张国华指挥全连向山头冲击,身负重伤,排长余得水带领全排战士与敌冲杀,不幸阵亡,但终将日军击退,保障了关中的安全。

日本投降时,孙蔚如任武汉战区总受降官。

在19天中,他负责解除日军武装21万人,接受工厂、仓库等300余所,遣编伪军3个军9万余人。

冯钦哉部第27路军于1937年9月改称第98军,编入第14集团军。

1939年10月,原169师师长武士敏接任军长。

此后冯钦哉升任第1战区副司令长官,第98军被改为第2战区东路军(东路军总指挥为朱德)直辖,驻防于中条山。

1939年,国民党顽固派掀起了第一次反共高潮,阎锡山密令其部队消灭山西新军,还派人拉拢武士敏夹击山西新军,被武士敏义正辞严地拒绝了。

他表示坚决与八路军合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共同抗日,不把日军赶出中国绝不罢休。

1939年下半年,由于日军的残酷进攻和国民党内投降妥协空气的影响,国民党朱怀冰等部队都离开了艰苦的山西根据地,而武士敏则坚决与中共合作,在官兵中经常宣传“抗日高于一切,坚持抗战到底”的道理。

在武士敏的领导下,98军与八路军密切配合,打退了日军对抗日根据地的多次猖狂进攻,坚持了山西的抗日战争,为稳定全国抗日战争的局势,支持正面战场作战,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1941年5月,日军集结临汾、长治、晋城10万多人向中条山进攻。

国民党驻守中条山的部队约20万人。

由于无充分准备,庞大的后勤机关不能疏散,部队无法展开战斗,结果受到严重损失,国民党2万多人投降,4万多人被俘,1万多人牺牲,其余10万多则奉命退过黄河,唯武士敏率领的第98军转战各地,坚决与八路军一起在山西抗击日军。

日军多次派人劝武士敏投降,但均遭拒绝。

一次,日军派一个认识武士敏的叛徒来劝降,武士敏大怒:“我是一个军人,我应该死在抗日的战场!”遂将叛徒扣压。

9月下旬,日军集中主力3万余人,将98军合围在沁水县东峪、西峪。

武士敏临危不惧,亲临马头山前线,指挥部队顽强抵抗,浴血奋战,并多次组织突围,终因敌人封锁严密,受到严重挫折。

在突围中,武士敏被敌人子弹击中下腭,他高呼:“拼到底,不成功,便成仁!”尔后壮烈牺牲,时年49岁。

武士敏殉国后,国民党军委会调黄埔一期生刘希程继任该军军长。

98军此后在蒋介石的改造下,逐步演变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

1944年98军被裁撤,所部整编为169师,被调往西南地区,归入远征军,驻守滇西。

冯钦哉部的历史至此结束。

王劲哉部抗战爆发后,王劲哉率独立第20旅开赴中条山,和日军共进行了大小战役20余次,王劲哉逢战必身先士卒、赤膊上阵,斩敌首百余。

不久,独立第20旅被扩编为新编第35师和独立第20旅,王劲哉任新编第35师师长兼开封警备司令,编入汤恩伯的第20军团;20旅由蒋介石的嫡系将领钟松任旅长,划入第9集团军参加了淞沪会战,该部从此成为国民党中央军嫡系部队。

在1938年春天的徐州会战中,王劲哉率数千将士,驰援台儿庄外围的曹州,阻击追杀李宗仁部的日军,终使李宗仁将军安全脱险。

王劲哉因功被授予一枚特别颁授的纪念1932年“一·二八”淞沪抗战大勋章,新编第35师也被改编为中央陆军第128师,成为国民党20 0个正规师之一,王劲哉任中将师长。

随后,这支部队立即投入到空前绝后的武汉大会战中,与日军展开了浴血奋战,128师损失惨重。

武汉会战后,汤恩伯将128师化整为零。

128师尚有战斗力的第382旅,在副师长兼旅长李俊彦带领下,被调往河南充实其他部队。

李俊彦后来曾兼任洛阳警备司令,率382旅苦守洛阳,直到洛阳沦陷。

128师剩下的兵员连同轻、重伤兵共计不足200人,受令开到湖北咸宁、蒲圻一带自行休整补充,从此名义上归入第29集团军。

1938年年底至1942年先后参加了随枣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作战、枣宜会战和豫南会战。

驻防中,该师与襄北新四军友好相处,对抗日军的扫荡,整治地方治安,消灭了为害民众的土匪,部队逐渐扩大到3个正规旅1万余人。

1943年,王劲哉制定出收复汉口的冒险计划,不料部下有人叛变,将部队驻防图拍成胶卷偷送给日军,日伪军集中五路部队共10万兵力,对其进行“围剿”。

王劲哉不幸兵败被俘。

由于种种原因,王劲哉暂时委曲投敌,该部被汪伪国民政府改编为暂编第6师、43师,师长由金亦吾、王劲哉分任。

暂编第43师成立不久,王劲哉便率部反正,于敌后开展游击战,一直坚持到抗战胜利。

暂编第6师于1945年9月被国民政府收编。

向新生孙蔚如部蒋介石为了消灭孙蔚如部,于1944年3月以假提升的方式,调赵寿山为第3集团军空头总司令。

1945年7月又以同样方式调孙蔚如为第6战区司令长官(战区实权掌握在陈诚嫡系郭仟手里),把原38军、96军合并为38军,蒋介石的嫡系张耀明为军长,辖17、55、177三个师,取消了新编第14师,使部队由14个团并为9个团。

张耀明任第38军军长后,首先向第17师开刀,拟撤免共产党员刘威诚17师51团团长的职务和梁厉生的营长职务。

形势所迫,部队党委遂决定,由刘威诚、徐又彬、梁厉生、雷展如负责领导,率17师50、51两个团及49团一个营共二千三百余人,于1945年7月17日在河南洛宁之故县镇起义,18日即与解放军豫西二分区韩均司令员所部会合。

第17师起义后,国民党当局进一步加紧了对第55师的迫害和控制。

1946年5月,在国民党中央军的四面包围下,蒋介石对第4集团军又一次下达整编命令,把第38军改编为整编第38师,55师和177师改为整编第55旅和整编第177旅,将原55师师长孔从洲调任整编第38师副师长,整编第55旅旅长由孙子坤担任,并令整编第55旅从巩县开往新乡“剿匪”,途中准备全部缴械,解散。

迫于形势,孔从洲率整编第55旅毅然于1946年5月15日在河南巩县起义。

由于起义仓促,准备不足,部队被打散,孙子坤和中共党员孙乃华被俘后牺牲。

孔从洲、杨健等人突围后于8月辗转到达晋冀鲁豫边区首府邯郸,受到刘伯承、邓小平等首长的亲切接见和慰问。

1946年6月胡宗南又调整编第177旅李振西部在辉县前线向解放区进攻。

中共党员、整编第177旅530 团1 营2连连长吕元璧、3连连长薛生荣于8 月8 日凌晨2 时在辉县率部起义。

黎明时分,起义部队安全抵达解放军太行第3军分区驻地林县杨柳川。

在这同时,第529 团的一个机枪排也相机起义,进入解放区。

1946年9月13日,中共中央以原17路军起义部队为基础,组建了西北民主联军第38军,任命孔从洲为军长,刘威诚、陈先瑞为副军长,辖17师、55师,师长分别是张复振和杨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