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四首练习试题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八年级语文《古诗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古诗四首》同步训练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3分)风飘絮()秦hu i()夜泊()夜阑()寥落()惶恐()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⑴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烽火:)⑵僵卧孤村不自哀(僵卧:)⑶尚思为国戍轮台(尚思:)⑷夜阑卧听风吹雨(夜阑:)⑸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⑹留取丹心照汗青(汗青:)3.对下面四首诗的作者、朝代、体裁说法正确的一项是()(2分)A.《春望》——杜牧——唐——五言律诗 B.《泊秦淮》——杜甫——唐——七言绝句C.《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北宋——七言绝句D.《过零丁洋》——文天祥——南宋——七言律诗4.诗句默写。

(4分)①感时花溅泪,。

② ,隔江犹唱《后庭花》。

③ ,尚思为国戍轮台。

④ ,身世浮沉雨打萍。

5.对《春望》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浮沉雨打萍。

,。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补全诗句。

(2分)11、根据对课文内容理解用原文回答:(3分)⑴根据作者从仕之后艰难历程的四个字是。

⑵形象鲜明地描画国家的灾难和个人困厄的两个短语是和。

12、说一说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

(3分)(三)渡荆门送别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13、这首诗是一首言诗。

(2分)14、这首诗中成为千古传诵、脍炙人口的佳句是。

(2分)15、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首联交代了作者出游出发的地点是荆门,到达的地点是楚国。

B、颔联形象地描绘了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和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

C、颈联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江面平静时的夜景和白天云彩兴起变幻的无穷奇景。

D、尾联点题,面对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作者不禁起了思乡之情。

16、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山随平野尽”这句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及答案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语文《古代诗歌四首》练题及答案课时训练第一课时1.《观沧海》的作者是,字,末年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2.根据提示写出诗句。

(1)点出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的诗句是。

(2)实写诗人所见之景的句子是,。

,。

,。

3.《观沧海》中,诗人观赏沧海的立足点在哪里?诗中哪一个字能够统领下文?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是,代诗人。

5.请从修辞、情感等角度说说“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诗的妙处。

6.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7.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诗中,你解读出了诗人哪些情感?第一课时课时训练答案1.XXXXXX东汉政治军事激昂大方悲壮2.(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XXX涌起。

3.碣石山观4.(1)XXX5.这两句诗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使明月人格化,抒发了作者寄情明月、托月相送的情怀。

(意思相近即可)6.杨花和子规鸟。

渲染了无穷悲凉感伤的氛围。

7.从这两句诗中,我解读出了XXX听到朋友左迁龙标时的惆怅、同情和依依不舍之情。

4《古代诗歌四首》课时训练第二课时1.从诗的体裁看,《次北固山下》是一首诗;从表达体式格局看,它是一首诗。

2.《次北固山下》描绘的是哪一个季节的景色?从哪些中央能够看出?3.《次北固山下》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这种感情?。

七年级语文唐诗四首练习-普通用卷

七年级语文唐诗四首练习-普通用卷

七年级上册唐诗四首练习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2.0分)1.下列句子不是对偶句的一项是()A.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2.理解诗歌并默写。

(1) 《观沧海》一诗中表现诗人胸襟广阔、想象奇特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______ ,______ ”。

(2) 《次北固山下》中既是借景抒情又蕴含哲理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3) 《次北固山下》中表达思乡之情的句子是“______ ?______ ”。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写把对友人的怀念之情托付给明月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 ”。

(5) 《天净沙•秋思》中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以乐景反衬悲情的句子是“______ ”。

三、诗歌鉴赏(本大题共2小题,共20.0分)3.阅读《次北固山下》,完成问题。

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1) “青山”在本诗中具体指的是______(2) 请描述“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所展现的画面。

(3)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一联,历来为人称道。

任选一个角度,简要赏析。

(4) 下列对诗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A.首联写“客路”“行舟”,与尾联“乡书”“归雁”遥相呼应。

B.颔联以小景与大景相映衬,描绘了江水浩瀚、轻风和顺的景象。

C.尾联诗人感叹家书无处通达,希望北飞的大雁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D.诗人触景生情,借长江波澜壮阔的景色表达了壮志未酬的情怀。

4.阅读《观沧海》,完成问题。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辣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 请解释下面词语的意思。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初一上册语文古诗四首

部编七年级语文上册《古代诗歌四首》阅读选择练习题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作赏析有误的一项是()A.全诗由一个“观”字统领,既写了眼前的实景,又写了想象中的虚景。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运用了互文手法。

C诗人描绘眼前实景时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如“水何澹澹”为静景,“山岛竦峙”为动景。

D.诗人勾勒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自己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魄。

2.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叙事,开篇点题,交代了登临的地点和目的。

B.“日月之行”四句,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日月星辰的气概,表达了作者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

C.诗歌的最后两句“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虽是合乐时所加的套语,但表明了诗人的志向。

D.这首诗是东汉末年的曹操所写的乐府诗,语言质朴刚健,音调铿锵,于苍凉中又有慷慨。

3下列对诗句的品析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开头两句借景抒情,写诗人来到碣石山,登山观海。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写诗人从碣石山往下看沧海的情形,“澹澹”是形容海水波动荡漾的样子。

C.“洪波涌起”这四个字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波澜壮阔的气势。

D.“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表现日月星汉的气势,抒发了诗人的宏大抱负。

4.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5.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水何”六句,诗人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测试题(含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20.0分)1.下列选项中,加下划线的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jié) 水何澹澹(dàn)B. 山岛竦峙(sǒng) 秋风萧瑟(sè)C. 子规啼(dí) 杜鹃(juān)D. 风正一帆悬(xuán) 枯藤老树昏鸦(téng)2.下列下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 东临碣(jié)石,以观沧海。

(《观沧海》曹操)B. 杨花落尽子规啼(tì)。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lǜ)水前。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cháng)人在天涯(yá)。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3.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A. 《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关怀、寄以慰藉的名作。

C. 《次北固山下》的颈联既写景又点明了时令,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

D. 《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4.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5.下列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山岛竦峙竦峙:耸立。

(《观沧海》曹操)B. 闻道龙标过五溪道:道路(《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C. 乡书何处达达:到达。

(《次北固山下》王湾)D. 断肠人在天涯天涯:指远离家乡的地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6.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B.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 枯藤/老树/昏鸦D.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7.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 律诗要求诗句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

绝密★启用前部编版七年级上册第4课 古诗四首 练习(含答案和解析)满分: 42分姓名: 得分:注意事项:请仔细阅读题目的回答要求,将答案正确填写在规定位置上一、单选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1. 俞文同学要整理自己的课堂笔记,请根据《中国历史朝代歌》,帮助他按作品创作的先后顺序给(3分)下列作品排序( )①《世说新语》 ②《论语》 ③《天净沙•秋思》 ④《次北固山下》中国历史朝代歌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

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

宋元明清后,王朝至此完。

A.①②③④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D.②①④③(3分)2.下列对《天净沙•秋思》的理解与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小桥流水人家”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象,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

B.在布局上前三句既是写景,又对主人公进行了详细的刻画。

C.这首散曲旨在表达天涯沦落人的凄苦之情,作者把这种凄苦愁楚之情刻画得淋漓尽致。

D.这首散曲仅用28个字就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的他乡游子的悲哀。

3. 《观沧海》共七联,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 .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 .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 .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象,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 .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来,发出感慨。

(3分)4.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首句抒情,次句叙事,后两句写景。

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

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

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

(3分)5.下列对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含答案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精编练习(含答案解析)

量。
D.《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其词牌名,秋思是其题目,作者马致远,与关汉卿、王
实甫、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6.为增强同学们对诗歌的兴趣,感知诗歌的特点,体会诗人的情感,感受诗歌的魅
力,语文老师组织学生开展“轻叩诗歌的大门”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积极参与其中吧。
(1)在这次综合性实践学习中,你准备建议开展哪些活动?(至少举出三个)
1/7
02 课内精读 (一)阅读曹操的《观沧海》,完成下面的题目。 7.诗眼是诗歌中最具表现力的关键词句。请找出本诗的诗眼,并说明理由。
8.“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采用了怎样的抒情方式?有什么作 用?
(二)阅读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完成下面的题目。 9.请对本诗后两句做简要赏析。
古代诗歌四首
01 积累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sǒng zhì(
) jié( )石 澹.澹( )
萧.瑟.( ) ( ) 枯 téng( ) 天 yá( )
2.下列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寄愁心/与明月
B.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
D.断肠/人在天涯
3.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字词的意思。
人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一诗中表达诗人对友人的关心的诗句是:我寄愁心
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次北固山下》一诗中道出新旧更替的生活哲理的名句天涯游子漂泊无依的愁苦之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
5.下列说法错误的一项是(D)
A.《观沧海》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已修改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作者)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这首《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一章,作者,是时期着名的家,家、诗人。

他的诗以见称。

①从诗的体裁看,它是一首体诗,从表达方式看,它是一首写景诗。

②本诗以字统领全篇,先写景(前六句),然后写景(后四句), 借景抒情,表现了诗人。

2.诗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诗句是。

3.《观沧海》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勃的诗句是:。

4.最后两句与诗的正文内容的关系是。

5.给下面加点词释义:①东临.碣石②以.观沧海③水何.澹澹④山岛竦峙..⑤星汉..灿烂⑥若.出其里⑦幸甚..至哉⑧歌.以咏志⑨水何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6.对“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意理解正确的是()A.日、月的运行,都是从大海里升起又降落;银河灿烂,也好像是发源于沧海之中。

B.日、月朗照大海,星星闪烁,辉映于海面。

C.太阳、月亮、星光灿烂的银河,好像都是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去了一样。

D.太阳月亮不停运转、银河灿烂,它们有的没入海底,有的投映到海面。

7.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①“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②“临”字统领全篇,以下十句,都是写海上的景象。

()③“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全景式地描绘了大海那种苍茫动荡的气势。

()④这首诗前八句是实写,后六句是虚写。

()⑤“水何澹澹”是描写无风时海面水波动荡的样子,“洪波涌起”是描写有风时大海波涛汹涌的壮阔气势。

()⑥这首诗通过写景抒情,借勾画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抒发了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

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四首 课后练习

六年级语文上册 古诗四首 课后练习

第二十一课古诗四首一、选择题。

(共10题)1.“gūfān”的汉字是()。

A、孤帆B、姑帆C、孤翻2.“影”字共有()笔笔画。

A、13B、14C、153.“洲”字属于什么结构?()A、上下B、左右C、半包围4.《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5.《凉州词》的作者是()。

A、李白B、董仲舒C、王之涣6.《泊船瓜洲》的作者是()。

A、杜牧B、王安石C、唐婉7.《送孟浩然之广陵》所表达之情是()。

A、依依惜别B、思念家乡C、悲切哀怨8.《凉州词》所表达之情是()。

A、依依惜别B、思念家乡C、悲切哀怨9.《泊船瓜洲》所表达之情是()。

A、依依惜别B、思念家乡C、悲切哀怨10.“烟花三月下扬州”交代了()。

A、送别地点B、送别时间C、送别场景二、填空题。

(共10题)1.“yáng liǔ”的汉字是杨柳。

2.“羌”字共有7 笔笔画。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3.“风”字属于半包围结构。

(请从上下、左右和半包围中选择)4.《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是唐朝人。

5.《凉州词》的作者是唐朝人。

6.《泊船瓜洲》的作者是北宋朝代人。

7.《泊船瓜洲》的作者字介甫。

8.《送孟浩然之广陵》的作者字太白。

9.《凉州词》的作者字季凌。

10.《泊船瓜洲》作于1075 年。

(请用阿拉伯数字填写)三、判断题。

(共10题)1.“luòyáng”的汉字是“洛阳”。

(对)2.“间”字共有8笔笔画。

(错)3.“空”字是全包围结构。

(错)4.“泊”字是多音字。

(对)5.《凉州词》的作者是汉族人。

(对)6.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赞的诗界名士。

(对)7.“烟花三月”这四个字使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

(对)8.《送孟浩然之广陵》中,诗人送朋友去黄鹤楼。

(错)9.“唯见长江天际流”表现出一种壮阔的感觉。

(错)10.“孤帆远影”表现出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

(对)四、连线题。

(共10题)1.请用直线将搭配合适的连接起来。

《古诗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诗四首》练习和答案

古诗四首【课前学习】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

烽.火()不自哀.()戍.轮台()白头sāo()更短不胜zān()liǎo( )落四周星2.诗句默写。

(1)感时花溅泪,。

(2) ,隔江犹唱《后庭花》。

(3) ,尚思为国戍轮台。

(4)人生自古谁无死,。

(5) ,身世浮沉雨打萍。

(6)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一诗中,巧借两个带感情色彩的地名与他的心情暗合,表现他“昨日”和“眼前”独有的怅然和凄苦。

在诗史上堪称绝对、绝唱的这两句诗是:,。

3.在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志士,请列举一两个人物的典型事例。

【课堂导学】1.《春望》赏析756年8月,杜甫被安史叛军掳至长安。

过了半年多囚徒一样的生活,这时长安已被抢掠一空,满目荒凉,而家人久别,存亡莫卜,诗人家国之痛更加浓烈,便在第二年(757)暮春写下了这首触景生情的五言律诗。

前两句是望中所见,极概括,极沉痛。

国家残破,河山尚存,只是江山换了主人。

暮春时节,长安城中草木丛生,可见的人烟稀少,一片荒凉。

诗人睹物伤怀,伤国之情油然而生,萧条悲凉。

正如吴见思《杜诗论文》中写道:“杜诗有点一字而神理俱出者,如国破山河在,在字则兴废可悲;成春草木深,深字则荟蔚满目矣。

”颔联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感慨。

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

诗人感触异常。

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

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接下来写战争时间之长,家书的难得可贵。

诗人那种忧时伤别的情感表现得更为深沉和具体。

“烽火”句承“感时”句,“家书”句承“恨别”句,不仅层次分明,结构严谨,而且情感也一泻而下。

纵观全诗,前四句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后四句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深沉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国家、眷念家人的美好情操,因而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历久不衰。

古诗四首欣赏八上

古诗四首欣赏八上

B .第②句意为:感叹时局,看到开花也不由得流下眼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禁不住心中惊悸。
C .第③句意为:战争已经持续了三个月,家书珍贵,足抵得上万两黄金。
D .第④句意为:痛苦中我的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3.诗中抒写诗人思念家乡的句子是
;感慨有志难遂的句子是

4.在原文中用“‖”划出第①句的朗读节奏。
C. 颈联中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难得,尾联中用“搔更短”和“不胜簪”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诗人的苍老之态。
D. 这首诗在内容上集中表现了诗人热爱国家、眷恋家人的美好情操,诗风意脉贯通而不平直深沉含蓄而不浅露。
1
【答案】 A (四)春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1)诗的首联,写诗人“望”到的景象 是:
11.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诗中所望所感都缘自“
”一词,透过Leabharlann 个词,我们读出了诗人深深的爱国情怀。( 2 分)
12.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前四句写眼前所望春天都城的破败之景,后四句抒发思念亲人的盼望之情。
B .在颔联中,诗人移情于物,通过花鸟的情态表达了自己感时伤世的内心情感。
14. 本诗首联作者写春望所见。 一个“ _________________ ”字,使人怵目惊心; 一个“深” 字,让人 _________________。
虽是写景,但实为抒感,寄情于物,托感于景。(
2 分)
15. 请对本诗尾联刻画的诗人形象作简要赏析。(
2 分)
【答案】 14. 破
满目凄然(意思相近即可)
5.诗的①②两句是按什么顺序写的,写了哪些景物?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

七上《课外古诗词诵读四首》专练(附答案)秋词(其一)唐•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1.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刘禹锡因支持变法而遭贬谪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B.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

C,“排”是排开、推开的意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白鹤一飞冲天的气势。

D.全诗通过对秋景的细腻描绘,营造了萧瑟空虚、冷落凄凉的感伤氛围。

2.刘禹锡的《秋词》(其一)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的传统,唱出了昂扬的励志高歌(或直接赞颂秋天胜春天)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后两句诗通过描绘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夜雨寄北唐•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简析“涨”的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同步练习及答案

《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答案一、积累运用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水何澹澹..澹澹:水波荡漾的样子(2)海日生残夜..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3)客路..青山外客路:旅人前行的路(4)枯藤老树昏鸦..昏鸦:黄昏时将要回巢的乌鸦2.下列有关传统文化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D )A.律诗,一首八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格律较严,第二、四、六、八句要押韵,第三、四及第五、六句要对偶,平仄也有规定。

B.《观沧海》是一首乐府诗,作者曹操,字孟德,东汉末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以“雄奇豪迈”见称。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而“迁”可以指贬官,也可以指平调或升迁。

D.《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4.默写填空。

(1)直接性默写。

①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

(曹操《观沧海》)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④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2)理解性默写。

①《观沧海》中通过丰富奇特的想象创造宏伟意境,抒发了作者的宽广胸怀和豪迈气概的诗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②《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抒发作者托月相送的情怀的句子是:“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③王湾的《次北固山下》一诗中包含“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的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表现游子漂泊在外的思乡悲情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提升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提升练习试题(word版含答案)

4.古代诗歌四首同步提升练习试题一、选择题1.课上,语文老师让同学们简介《观沧海》《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朝代等信息以及元曲的相关知识,同学们踊跃回答。

下列回答有误的一项是()A.晓丽回答说:“《观沧海》的作者曹操,西汉时期政治家、军事家、诗人,著有《孙子略解》《兵法接要》,诗歌《蒿里行》《短歌行》等。

”B.培杰回答道:“《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作者李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李杜’。

”C.亦柯抢答说:“《天净沙·秋思》的作者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D.小艺答曰:“一般来说,元曲包括杂剧和散曲,散曲从体式上又可分为两类,即小令和套数。

被称为‘元曲四大家’的是关汉卿、马致远、白朴、郑光祖。

”2.下列各句有语病...的一项是()A.不久前在武汉圆满结束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极大地提升了武汉的城市形象。

B.《中国诗词大会》第五季创新升级的亮点很多,最大的变化是推出了新的年轻主持人龙洋。

C.好的演讲材料不是抄来的,而是演讲者对事实、数据等进行认真研究、整理、搜集的结果。

D.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3.下面对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D.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B.“始龀”指七八岁的孩子,“豆蔻”指十三四岁的少男少女,“古稀”指七十岁。

C.古人将“水的南面,山的北面”称作“阴”,《愚公移山》中“达于汉阴”是指“到达汉水的南面”。

D.古代有很多运用借代的词语,如:烽烟指战争,丝竹指音乐,婵娟、嫦娥指月亮,汗青指史册等。

5.下列对《次北固山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七年级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一、《观沧海》1、文学常识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他的诗歌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观沧海》是曹操北征乌桓胜利班师途中登临碣石山时所作。

2、诗句理解(1)“东临碣石,以观沧海”两句开篇点题,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描写了海水荡漾,山岛耸立的景象,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3)“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描绘了岛上树木繁茂,秋风吹过,波涛汹涌的画面,展现了大海的生机与力量。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借助奇特的想象,表现了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3、艺术特色(1)动静结合:“水何澹澹”是动景,“山岛竦峙”是静景,动静相互映衬,显示出大海的辽阔和威严。

(2)虚实相生:“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是诗人的想象,虚写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景象,展现了其宏伟的气魄。

4、练习题(1)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首诗通过写诗人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和豪迈的气概。

B 诗中的“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两句,生动形象地描绘了秋风呼啸、波涛翻滚的景象,营造出一种悲凉的氛围。

C 诗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大海的浩瀚无边。

D 这首诗的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被视为“建安风骨”的代表作。

(3)请简要分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句诗的妙处。

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1、文学常识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

2、诗句理解(1)“杨花落尽子规啼”描绘了杨花飘落、子规啼鸣的暮春景象,烘托出一种哀伤、凄凉的氛围。

(2)“闻道龙标过五溪”表明友人被贬之地的偏远。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愁心托付给明月,陪伴友人到夜郎西,抒发了对友人的牵挂和同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

人教版七年级上《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1:(一) 观沧海曹操1.这首诗选自,是组诗中的一章。

这是曹操北伐乌桓胜利回师路过碣石山时所作。

诗中借大海形象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怀和豪迈的气慨。

2.诗中展现海岛生机勃发的诗句是。

3.汉“乐府”是配乐诗,最后八字是配乐时加上的,其中“歌以咏志”揭示诗歌的特点。

4.有人说,曹操的诗以慷慨悲壮见称,《观沧海》算得上“慷慨悲壮”吗?若算不上,请你试作概括(最好也是四个字),并指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怎样的理想和抱负?5.填写。

(1) 诗中统领全篇的一个字是:____________。

(2) 从写景的虚实上看,这首诗前八句写____________,后四句写____________。

(3) 写大海无风时波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写大风大浪的一句是____________。

(4) (4)最能表现作者博大胸襟的诗句是___________6.选择。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的意思是 ( )A. 日月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人沧海。

D.日月的行踪,都好像与沧海有关。

(2)对全诗简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作者借景抒情,诗里洋溢着饱满的激情。

B. 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诗人勾勒了大海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

D.诗的开头和结尾遥相呼应,表达了诗人观沧海之后的深切感受(二)钱塘湖春行白居易1.《钱塘湖春行》一诗,处处紧扣早春西湖的特征,描绘了西湖早春一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迷人景色,表现了诗人好游的性格,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

2.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地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到最后到,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统编版七年级上第4课《古代诗歌四首》 同步训练(含解析)

《古代诗歌四首》同步训练一、选择题1.从题材看,下列诗歌与下图古诗不相同的一项是()A.《黄鹤楼》(崔颢)B.《泊秦淮》(杜牧)C.《天净沙·秋思》(马致远)D.《次北固山下》(王湾)2.下面不是对偶的一句是()A.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B.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D.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3.下列对诗句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B.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4.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碣.石(jié)咏.志(yǒng)子规啼.(dì)B.竦.峙(sǒng)枯.藤(kū)断肠.人(cáng)C.萧瑟.(sè)天涯.(yá)夜郎.西(láng)D.澹.澹(dàn)残.夜(cán)潮.平(zhāo)5.下列对古诗词的赏析有错的一项是A.《次北固山下》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B.《天净沙·秋思》的前三句共写了九种秋天特有的景象来渲染萧瑟、苍凉的气氛。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以描写“杨花”“子规”两样景物起笔,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从全诗来看,切合当时情事,从而融情入景。

D.《观沧海》一诗,作者运用四言短句,勾画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表现了作者开阔的胸襟,抒发了作者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抱负。

6.把下面这些句子重新排列,意思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①在杨花落尽、杜鹃啼声声的时节②他想把自己的思念托付给明月③李白十分担忧④龙标在当时还很荒凉⑤李白惊悉好友王昌龄被贬湖南龙标⑥带给远方寂寞的朋友A.①④⑤②③⑥B.⑤④③①②⑥C.①⑤④③②⑥D.⑤③④②①⑥二、填空题三、句子默写四、情景默写五、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七年级上册语文第四课《古代诗歌四首》练习题(含答案)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3.按照提示默写诗句。
(1)曹操《观沧海》一诗中,描写草木景色的句子是“,”。
(2)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两句蕴含了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自然规律。
(3)李白在《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以“,”两句为逆境中的友人送去温暖。
C.《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是唐代诗人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的抒发感愤、寄以慰藉的一首绝句。
D.《天净沙·秋思》写景由近及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5~6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唐]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⑤诗云: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
答案:
1.A解析:A项,“竦”读音应为“sǒng”。
2.B解析:B项的朗读节奏应为: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1)树木丛生 百草丰茂(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4)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5.诗人在“杨花落尽子规啼”一句里写了哪些景物?渲染了怎样的气氛?
6.从“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中,你读出了诗人的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小令,完成第7~9题。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7.“天净沙”是,“秋思”是,《天净沙·秋思》被誉为“”。
8.小令中“枯藤”“老树”“昏鸦”“夕阳”等词语描绘了一幅怎样的图画?
9.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天净沙秋思》同步练习:
1.《天净沙•秋思》是一首散曲中的__小令_。

天净沙是_曲牌名____,秋思是散曲的_题目_.
2.《天净沙•秋思》作者_马致远_____,是_元_____代著名__戏曲____作家、_散曲_家。

他与_关汉卿王实甫白朴_被称为“杂剧四大家”。

他的《天净沙•秋思》被称为“_秋思之祖___”。

3.全曲中,暗含题中“秋”字的三个最直接的景象是:枯藤老树西风___,与“夕阳”相呼应的是:“昏鸦___”,与“天涯”相呼应的是:“_古道___”,最能触发旅人(游子)思乡之情的景物是:“__人家___”。

体现“思”字的一句是:“__断肠人在天涯。


4、前三句用九个偏正关系短语,写出了秋郊黄昏的冷寂、悲凉。

5、曲中直接道出天涯游子之悲的句子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中最能表达天涯游子心境的诗句是: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6、本曲中描写苍凉萧瑟的秋景的两句是: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

7、《天净沙秋思》中点明季节的词是_枯藤点明具体时间的词是昏鸦。

文中共写了十种事物,表现了一个长期漂泊异乡的人的__思乡之情
8、本曲一共描绘了几幅画面?
9.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
A.这首曲的题目叫“秋思”,“秋思”的意思是“秋天的思考”。

B.“枯藤”句中的“枯藤”、“老树”是最有特征性的秋景,给人以萧条、寂寞、悲凉的感觉。

C.“小桥”一句读来令人亲切,可仔细想去,却更增添了“断肠人”的愁绪。

D.“断肠人”句中的“断肠人”是一位“离人”,“天涯”即“极远的地方”。

10.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B)
A.前三句十八个字,写了九种景物,有静有动、有声有色,而加在名词前的定语则体现了诗人对那些景物的独特感受。

B.这首小令,写景由近到远,感情抒发由浅入深,开头一句“枯藤老树昏鸦”是诗眼。

C.这是一幅秋景图,又是一幅绝妙的秋思图。

图中有景有人,人和景都是经过作者精心选择的,最能表现“秋思”。

D.这首小令用极有限的字句,塑造了极丰富的意象;人与物结合,情与景交融,有一种动人心魄的力量。

11.对这首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 )
A.此曲的前三句选取了富有特征的九种事物组成了一幅深秋的景色图。

B.第二句描写诗人所见异乡的幽美、恬静的景象,越发使人感到孤独。

C.从整个构图来看,前四句写景,末一句写人。

景物是背景,人是主体。

写景是为了烘托人。

D.从此曲的题目来看,作者所要表达的是对秋的伤感,而并无思乡之情。

《钱塘湖春行》练习题:
1诗中押的韵是:i韵脚是:低、泥、蹄、堤
2.本诗以“春”为着眼点,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并找出诗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一个词句?喜悦,欢乐的情感。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诗歌中“几处”“谁家”用得巧妙,如果换做“处处”“家家”就没有这种效果,联系全文说说为什么?早莺争暖树,新燕啄春泥是作者的想象,用处处家家就违背了事实,破坏了美好的意境
4 这首咏西湖的诗,形象的描绘了湖上蓬蓬勃勃的春意。

作者绕湖而行,从孤山寺到贾亭西到白沙堤,对沿途景物展开描写,描写中还选择最能体现春色的景物∶早莺,新燕,乱花,浅草,从而突出了环境和季节的特征。

5本诗是一首_七言律诗_诗,,本诗描写的是_杭州西湖__的景物,时令是__早春__天,。

<钱塘湖春行>以_“行”__为线索,描写了西湖_早春__的明媚风光,发了诗人的感情。

6、《钱塘湖春行》中通过动物活动表现春意的诗句诗: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7、“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两句体现作者什么样的心境?
体现出游时欢快、喜悦的心情。

8、赏析“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中得动词之妙。

采用拟人手法写出早莺和新燕的动态,使诗中洋溢着活力和生机,表达作者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

9、赏析“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抓住早春时期景物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西湖早春的喜爱之情10、《钱塘湖春行》中哪些诗句写出了初春的特点?这首诗歌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几处早莺争暖树-----马蹄。

抒发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观沧海》练习题:
A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 东临碣石临:_登上___
2. 水何澹澹何:多么___澹澹:__水波动荡的样子___
3. 山岛竦峙竦:_高___峙:挺立___
4. 星汉灿烂星汉:银河___
5. 幸甚至哉幸:庆幸___至:_非常_
B.阅读理解,完成下列练习题。

1、(1)从诗的体裁上看,这是一首_乐府诗___;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__抒情诗__诗。

(2)这首诗的作者是东汉末年朝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曹操。

(3)诗中写诗人见到的景象的句子是:水何澹澹,山岛耸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_描写诗人想象中的景象的句子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__抒发了诗人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感情,可见其博大的胸襟。

(4)诗人登临碣石山的目的是:以观沧海
(5)总写全景的两句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2.诗的前八句描写观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水秋风洪波-”写的是动景,“--山岛树木百草--”写的是静景。

3.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中的“若”字用得好。

请你分析好在哪里?表示了这个仅是虚景,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4.本诗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
慷慨激昂。

表达作者宽广的胸怀,和想要统一全国的雄心壮志《次北固山下》练习题:
1、解释词语:次:停泊客路:旅途乡书:家书残夜:夜将尽未尽时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漂泊旅途中的孤寂和思乡之情。

3、诗中的千古名句是: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写出时序变迁、新旧交替这一自然规律。

表现了积极向上的情怀。

4、赏析“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答:既点明了时令,又表达了旧事物中蕴含着新事物的道理,表现作者乐观、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5、结合语境,品读“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这两句诗的表达效果。

答:运用对偶的手法,写出了江水上涨,水面开阔,一页小舟飞快前行的情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