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芽胞厌氧菌

合集下载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二)、致病性与所致疾病 1、致病物质

对氧敏感的破伤风溶血毒素 质粒编码的破伤风痉挛毒素


属神经毒,毒性极强(对人致死量<1µg) 蛋白质,不耐热
2、致病条件

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

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 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 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

(2)创伤感染中毒: 伤口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芽胞在局部 的厌氧环境中发芽繁殖并释放肉毒毒素, 可导致机体发生中毒。

(3)、婴儿肉毒病

细菌进入肠道,繁殖,产生毒素而致病 以6个月以内的小婴儿居多 症状与肉毒食物中毒类似,便秘、吸乳无力、 啼哭无力
四、艰难梭菌




一、生物学性状:G+粗大杆菌,有鞭毛, 专性厌氧。 二、致病性: 1、毒素A:为肠毒素,还具有细胞毒活 性,导致液体大量分泌和肠壁出血性坏 死。 2、毒素B:为细胞毒素,导致腹泻及假 膜的形成。


G+杆菌:
丙酸杆菌属:痤疮丙酸杆菌 双歧杆菌属 真杆菌属

二、 致病性
致病条件


属正常菌群,在成为条件致病菌后,可 引起内源性感染 感染条件

寄居部位改变 宿主免疫力下降 菌群失调 厌氧微环境
三、感染特征
临床上遇到以下情况,应考虑有无厌氧菌感染



内源性感染,可及全身,多呈慢性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分泌物或脓液粘稠,乳白色、粉红色、 血色或棕黑色,有恶臭,有时有气体 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长期无效 分泌物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但普通培养 则无细菌生长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常见病原性细菌(厌氧性细菌)
A
A、正确 B、错误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⒈掌握破伤风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⒉熟悉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特征及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的致病性及防治原则。 ⒊了解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的生物学特征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厌氧性细菌——厌氧芽孢梭菌
1.厌氧性细菌是一大群必须在无氧条件下才能生长 繁殖的细菌 2. 根据是否形成芽孢,将厌氧性细菌分为两大类: 厌氧芽孢梭菌和无芽孢厌氧菌 3.临床厌氧菌感染以无芽孢厌氧菌多见
正确处理伤口 ;接种类毒素 实施人工主动 免疫;注射抗 毒素紧急预防
产气荚膜梭 菌
G+大杆菌,有 明显荚膜,芽 孢圆形,小于 菌体
外毒素、侵袭 性酶
创口感染消化 道感染
气性坏疽食物 中毒
正确处理伤口
肉毒梭菌
G+大杆菌,芽 孢椭圆形,大 于菌体,位于 次极端,呈网 球拍状
肉毒毒素
消化道感染 食物中毒
加强食品管理 ;多价抗毒素 血清治疗
22
22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产气荚膜梭菌×1200
产气荚膜梭菌×1200
23
23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汹涌发酵”
汹涌发酵
能分解糖类,产酸并产生大量气体。
病原生物与免疫学
2.致病性 1)致病性物质
破坏细胞膜, 使血管通透 性增加,导 致组织水肿。
卵磷脂 酶
胶原酶
分解胶原蛋 白,使局部 组织崩解。
引起腹泻
3.防治原则
正确处理创口 • 清创、扩创等。
人工主动免疫
• 成人:接种破伤风类毒素 • 儿童:接种白百破三联制剂
人工被动免疫 • 防治:使用破伤风抗毒素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1)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 厌氧芽胞杆菌(1)

厌氧性细菌--第一节厌氧芽胞杆菌(1)第十四章厌氧性细菌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a)是一大群种类繁多、专性厌氧,必须在无氧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

厌氧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和人及动物的体内。

无芽胞厌氧菌主要存在于人体及动物体内,特别是肠道、口腔、止呼吸道和泌尿道等处,与需氧菌和兼性厌氧菌共同构成机体的正常菌群。

在正常菌群中厌氧菌通常占有绝对的优势。

正常情况下,菌群保护相对平衡,如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剂等,发生菌群失调,或机体抵抗力减退,则可导致内源性厌氧菌感染。

目前已知的重要厌氧菌见表。

表14-1 重要的厌氧菌一、芽胞菌梭状芽胞菌属(Clostridium)二、无芽胞菌(一)革兰氏阳性球菌1 消化球菌属(Peptococcus)2 消化链球菌属(Peptostreptococcus)(二)革兰氏阴性球菌韦荣氏球菌属(Veillonella)(三)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1 类杆菌属(Bacteroides)2 梭形杆菌属(Fusobacterium)(四)革兰氏阳性无芽胞杆菌1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2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3 真杆菌属(Eubacteriun)4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第一节厌氧芽胞杆菌厌氧芽胞杆菌只有一个属,称梭状芽胞杆菌属(Clostridium),简称梭菌属,革兰氏染色阳性,都能产生芽胞,芽胞直径大多比菌体宽,使菌体膨大成梭形,故得名。

芽胞的形状和位置在鉴别上有意义。

大多数须在严格厌氧条件下才能生长,少数可在微氧环境中繁殖。

一、破伤风梭菌破伤风梭菌(Clostridium tetani)是引导起破伤风的病原菌,大量存在于人和动物肠道中,由粪便污染土壤,经伤口感染引起疾病。

(一)生物学性状破伤风梭菌菌体细长,长4~8um ,宽0.3~ 0.5um ,周身鞭毛,芽胞呈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直径比菌体宽大,似鼓槌状,是本菌形态上的特征。

[病原生物学] 第10章 厌氧性细菌

[病原生物学] 第10章 厌氧性细菌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2)婴儿肉毒病 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因食入被肉毒梭菌芽胞污染的食品(如蜂蜜)后, 芽胞发芽、繁殖,产生毒素被吸收而致病。 临床表现为便闭,吸乳、啼哭无力,眼睑下垂,脸部肌肉松弛,全身肌 肉张力降低,进行性呼吸困难,但死亡率仅1%~2%。
(二)致病性
2.所致疾病
(1)食物中毒
(一)生物学特性
3.分型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α、β、γ、δ、ε、η、 θ、ι、κ、λ、μ、ν等12种外毒素,根据产 气荚膜梭菌的4种主要毒素(α、β、ε、ι) 可将其分为A、B、C、D、E 5个血清型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 产气荚膜梭菌能产生多种 外毒素和侵袭性酶。 • α毒素(卵磷脂酶) • K毒素(胶原酶) • μ毒素(透明质酸酶) • γ毒素(DNA酶) • 肠毒素
国外以罐头、香肠等制品引起的食物中毒 为主,国内以发酵豆制品为主(占80%以 上)。
1.直接涂片染色镜检
是对临床早期诊断极有价值的快速诊断法。
2.分离培养
疑为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在发 病的第一天内,可取剩余食物或粪便做细 菌学检查。
三、肉毒梭菌
1.形态染色
革兰阳性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位于 菌体的次极端,宽于菌体,使菌体呈汤匙 状或网球拍状,有周鞭毛,无荚膜。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2.分类
1.形态与染色
菌体细长,为革兰阳性大杆菌。有周鞭毛, 无荚膜。芽胞呈正圆形,直径大于菌体宽 度,位于菌体顶端,使细菌呈鼓槌状,为 本菌形态上的典型特征。
(一)生物学特性
2.抵抗力
芽胞抵抗力强大。破伤风梭菌的芽胞对外 界抵抗力强,在干燥土壤中可存活数年至 十几年,100℃ 1小时,高压蒸汽 121.3℃ 15~30分钟,干烤160~170℃ 1~2小时可将其杀死。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rium)⏹分类⏹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肉毒梭菌⏹艰难梭菌⏹无芽孢厌氧菌厌氧菌的分类⏹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长和繁殖的细菌。

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厌氧芽孢梭菌外源创伤性感染艰难梭菌厌氧性细菌肉毒梭菌无芽孢厌氧菌内源性感染破伤风梭菌(C. tetani)生物学性状⏹形态:☐菌体:细长呈杆状,鞭毛(+周鞭毛),荚膜(-)。

☐芽孢:圆形,位于菌体顶端,细菌呈鼓槌状。

⏹染色性:☐革兰氏阳性。

⏹培养特性:☐营养要求:严格厌氧。

☐菌落:血平板上形成薄膜状菌落,β溶血。

⏹生化反应:☐不发酵糖类、不分解蛋白质。

⏹抵抗力:☐强,土壤中存活数十年,100度1小时才能杀灭。

菌体及芽孢致病性⏹伤口需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如刺伤),有泥土或异物污染☐大面积创伤、烧伤,坏死组织多,局部组织缺血☐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混合感染的伤口☐无侵袭力,仅在局部繁殖,其致病作用完全有赖于病菌所产生的外毒素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来源:质粒编码。

☐本质:蛋白质,不耐热。

☐结构:⏹菌体:一条多肽。

⏹释出菌体:轻链(A链)-S-S-重链(B链)。

⏹破伤风溶血毒素☐对氧敏感,作用不明。

致病机制肌肉神经接头:重链通过羧基端识别神经肌肉结合点处运动神经元外胞质膜的受体进入细胞。

↓运动神经元:毒素和细胞膜形成小泡沿神经元轴突逆行向上到达细胞体。

↓小泡进入神经末梢,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中枢神经系统:通过重链N端介导产生膜转位使轻链进入胞质。

(轻链为锌内肽酶,裂解存储有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小泡上的膜蛋白特异性太键,使小泡膜蛋白发生改变,从而抑制其释放)特殊体征、症状⏹痉挛性麻痹☐苦笑面容☐牙关紧闭☐角弓反张免疫性⏹少量毒素不足以引起免疫应答。

⏹人工主动免疫:☐注射破伤风类毒素。

⏹人工被动免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微生物学检查法⏹一般不采集标本进行培养。

⏹根据典型临床症状及病史进行诊断。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感染

厌氧菌:1.厌氧芽孢梭菌
破伤风梭菌
产气荚膜梭菌(气性坏疽、食物中毒)
肉毒梭菌(食物中毒、创伤感染中毒、婴儿肉毒中毒)
艰难梭菌(坏死性肠炎、血水样腹泻)
2.无芽孢厌氧菌
无芽孢厌氧菌至寄生于皮肤和黏膜上的正常菌群,当其寄居部位改变,宿主免疫力下降或菌群失调等情况下,若局部还有坏死组织,局部血供障碍等厌氧微环境,则易引起内源性感染。

腹腔感染:胃肠道因手术、创伤、穿孔及其他异常引起的腹腔炎、腹腔脓肿等感染主要与消化道厌氧菌有关。

与阑尾、大肠相关的感染主要2类杆菌,特别是脆弱类杆菌引起。

女性生殖道和盆腔感染常为厌氧菌感染引起。

口腔感染主要由厌氧革兰阴性杆菌引起。

厌氧菌可感染上下呼吸道的任何部位,呼吸道感染中常合并有厌氧菌感染。

选用对厌氧菌感染较为有效的硝基咪唑类抗感染治疗。

败血症患儿多数为脆弱类杆菌,其次为消化链球菌。

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最常见的为脑脓肿,主要继发于中耳炎、乳突炎、鼻窦炎等邻近感染,亦可经直接扩散和转移而形成,多为革兰阴性厌氧杆菌感染。

厌氧菌及检验

厌氧菌及检验

二、厌氧菌感染
(一)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厌氧菌与需氧菌一起组成了人体的 正常菌群。人体许多部位厌氧菌在种类 和数量上远多于需氧菌,如在结肠中 99%的细菌都是厌氧菌。 临床厌氧菌感染中,由正常菌群的 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最为多见。
常见厌氧菌在正常人体的分布
主要菌属
芽胞厌氧菌 梭菌属 无芽胞厌氧菌 革兰阳性杆菌 丙酸杆菌属 双歧杆菌属 乳杆菌属 优杆菌属 放线菌属 革兰阴性杆菌 类杆菌属 普雷沃菌属 紫单胞菌属 梭杆菌属 革兰阳性球菌 消化球菌属 消化链球菌属 革兰阴性球菌 韦荣菌属 0 + + + +- + + + + + ++ ++ ++ ++ +- +- ++ ++ 0 0 0 0 + + + + ++ + ++ ++ ++ ++ + + + + + + +- + + + ++ 0 0 ++ 0 + 0 0 +- +- += + + + ++ +- ++ ++ ++ + +- 0 +- 0 0 +- +- ++ +- 0 0 0 ++ +- +-
5. 厌氧袋运送法
6. 棉拭运送法 (略) 应在20~30min内处理完毕,最迟 不超过2h,防止标本中兼性厌氧菌过 度生长,抑制厌氧菌的生长。如不能 及时接种,应将标本保存于室温(因 冷藏对厌氧菌有害气味 直接涂片 染色镜检
分离培养
(接种非选择性及选择性培养基)
(二)厌氧菌感染的原因 1. 局部组织的氧化还原电势降低 如血 管损伤、烧伤、动脉硬化、肿瘤压迫、组织 坏死等,可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缺氧,使 Eh降低;此外,大面积外伤伴有需氧菌感 染消耗了氧,为厌氧菌感染提供了条件。 2 . 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如接受免疫抑制 剂、放疗或化疗的患者;糖尿病、慢性肝、 肾疾病病人及老人、婴幼儿、早产儿等,因 免疫力下降易併发厌氧菌感染。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笔记 - 厌氧性细菌

厌氧性细菌■厌氧菌——是生长和代谢不需要氧气,利用发酵而获取能量的一群细菌。

■根据芽胞有无分为:→厌氧性芽胞梭菌(外源性感染——致病菌)→无芽胞厌氧菌(内源性感染——条件致病菌)第一节厌氧芽孢梭菌属一、破伤风梭菌(一)生物学特性1、形态染色:G+,细杆状,有周鞭毛、无荚膜,芽胞正圆形,位于菌体顶端,大于菌体宽度,呈鼓槌状。

2、培养特性:专性厌氧,在血平板上呈扩散生长,有溶血。

3、抵抗力:强,芽孢在干燥的土壤和尘埃中可存活数年。

对青霉素敏感。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破伤风梭菌经创口感染,感染发生与否与伤口的条件有关,重要的条件是伤口形成厌氧微环境:伤口窄而深,混有泥土及异物;坏死组织多,局部缺血;伴有需氧菌或兼性厌氧菌的混合感染。

■致病物质——破伤风痉挛毒素(外毒素)为神经毒素,毒性强,与脊髓前角运动细胞及脑干细胞有高度的亲和力,破伤风痉挛毒素可与中枢神经抑制性突触前膜的神经节苷脂结合,阻断抑制性介质的释放,导致神经持续兴奋,骨骼肌强直性痉挛,肌张力↑。

■所致疾病——破伤风潜伏期:7-14天,长短取决于伤口与CNS距离临床表现:肌肉强直性收缩,牙关紧闭、吞咽困难、苦笑面容、角弓反张等,阵发性抽搐等,严重者因呼吸肌痉挛窒息死亡。

病后免疫力不牢固。

(三)微生物学检查与防治典型的症状和病史可以诊断。

预防:①及时清创,防止形成厌氧微环境。

②注射疫苗:白百破三联疫苗,对可能引发破伤风的外伤,紧急注射抗毒素,对发病的大量使用抗毒素,同时使用抗生素。

二、产气荚膜梭菌(一)生物学性状G+粗大杆菌,无鞭毛,有荚膜,芽胞椭圆形,位于次极端,宽度小于菌体。

不严格厌氧,营养要求不高,繁殖快(1代8min)。

血平板双层溶血环(内环β溶血、外环α溶血)。

在蛋黄琼脂板上,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浑浊圈,是由细菌产生的卵灵芝酶(α毒素)分解蛋黄中卵磷脂所致。

生化代谢活跃,分解多种糖、产酸产气,“汹涌发酵”,在牛奶培养基中分解乳糖产酸,使其中的酪蛋白发生凝固,同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可将凝固的酪蛋白冲成蜂窝状,气势凶猛。

医学微生物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 第13章 厌氧性细菌
28
四、 防治原则 1. 外科处理 2. 抗生素(药敏试验)
29
左图:混合厌氧感染(至少三种厌氧菌存在)
30
31
第十二章 厌氧性细菌 (Anaerobic bacteria)
厌氧性细菌:是一群必须在无氧环境下才能生 长繁殖的细菌。 分类: 厌氧芽胞梭菌(G+杆菌) 无芽胞厌氧菌(多种,G+,G-球菌,G+,G-杆菌)
1
第一节 厌氧芽胞梭菌 (Clostridum)
厌氧芽胞梭菌:是一群革兰氏染色阳性,能形 成芽胞的大杆菌。 少数为致病菌,如:破伤风梭菌,产气荚膜梭菌, 肉毒梭菌等。 对热、干燥和消毒剂有强大的抵抗力。
2
一、 破伤风梭菌 (C.tetani)
• 破伤风(tetanus)的病原菌 • 发病后机体呈强直性痉挛、抽搐、可因 窒息或呼吸衰竭死亡
3
(一)生物学性状 形态:G+杆菌,有周鞭毛,无荚膜, 芽孢正圆,位于菌体顶端,呈鼓槌状
培养:严格厌氧菌;β-溶血,薄膜状菌落
抵抗力:芽孢---对热、干燥和消毒剂均有强大的抵 抗力,100℃,1小时破坏,干燥土壤中可 存活数十年
16
(二)致病性 1.致病物质:肉毒毒素(神经毒)
与破伤风外毒素的相似点: ⅰ毒性强 ⅱ结构,功能,致病机制与破伤风外毒素相似 与破伤风外毒素的区别: ⅰ对酸、蛋白酶抵抗力强,导致肌肉麻痹 ⅱ不沿神经纤维传导,留在神经肌肉接头处 ⅲ C,D型毒素由噬菌体编码
17
2.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最常见的食物中毒):
18
(四)防治原则 1.低温保存食品 2.80℃,20min加热食品 3.尽早根据症状作出诊断,迅速注射A、B、E三 型多价抗毒素,同时加强护理和对症治疗

无芽孢厌氧菌

无芽孢厌氧菌

致病性
• 感染特点
–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有恶臭 –直接涂片可见细菌,一般培养无生长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
微生物学检查法
• 标本的采集 • 分离培养与鉴定
– 厌免疫力,减少诱发因素 • 治疗药物
– 甲硝唑 – 替硝唑 – 其他广谱抗生素
医学微生物学教研室 哈尔滨医科大学
教学大纲
• 掌握内容
– 白喉棒状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 – 白喉棒状杆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 – 白喉棒状杆菌微生物学检查法及特异性防治原
则。
• 熟悉内容
– 白喉棒状杆菌的免疫性及锡克试验原理及结果 判定。
• 了解内容
– 棒状杆菌属的分类、分布及致病性。
棒状杆菌属(Corynebacterium)
第二篇 致病性细菌 第二十章 无芽胞厌氧菌
教学大纲
• 熟悉内容
– 主要无芽胞厌氧菌的种类 – 主要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条件 – 主要无芽胞厌氧菌的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
• 了解内容
– 无芽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检查法及防治原则
无芽胞厌氧菌
• 专性厌氧,无芽胞 • G+和G-的球菌、杆菌 • 条件致病菌
– 类杆菌属 (脆弱类杆菌) – 普雷沃菌属 – 梭杆菌属 – 乳杆菌属 – 双歧杆菌属 – 丙酸杆菌属 – 厌氧球菌(消化球菌、韦荣球菌)
第二节 其他无芽胞厌氧菌
• 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 梭杆菌属(Fusobacterum) •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 厌氧球菌(消化球菌、韦荣球菌)
小结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微生物学 第12章 厌氧性细菌

导致肌肉麻痹。
所致疾病

食物中毒
主要由于豆类、肉类、腊肠及罐头食品等被肉毒梭 菌或芽胞污染,在厌氧条件下繁殖产生外毒素,被 人食入所引起。
表现:全身无力、视力模糊不清、吞咽及呼吸困
难,严重者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因毒
素不直接刺激肠粘膜,故无明显的消化道症状。

创伤感染中毒

婴儿肉毒病
由于婴儿肠道内缺乏能拮抗肉毒梭菌的正常菌群,食用被 肉毒梭菌污染的食品后,芽胞在这情况下定居于盲肠,繁 殖产生毒素引起的感染性中毒。表现为便秘、吮乳无力、
② WBC↓且形态不典型 ③ 伴其他杂菌生长
可初步快速诊断
四、防治原则
预防


及时彻底清创,破坏和消除厌氧微环境
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 切除病灶
治疗



抗生素
ulinum)
一、生物学特性
形态与染色:
G+粗短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位于次 极端, 使细胞呈网球拍状(匙),有鞭毛
2.
G-厌氧球菌
韦荣氏球菌属,咽部
3.
G+厌氧球菌
消化链球菌属,阴道
4.
G+厌氧杆菌
双歧杆菌属,控制pH 丙酸杆菌
致病性及所致疾病
特征:
1.
内源性感染,遍及全身,多呈慢性
2.
3. 4.
无特定病型,大多为化脓性感染
脓液黏稠,有恶臭、血腥味 使用氨基糖苷类长期无效
常见感染类型:
1. 2. 3. 4.

G+粗大杆菌,正常菌群、培养困难 菌群失调——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假膜性结肠炎

治疗:停用抗生素

厌氧菌鉴定—无芽孢厌氧菌(微生物检验课件)

厌氧菌鉴定—无芽孢厌氧菌(微生物检验课件)
围有黑色晕圈。
❖ 3.生化试验 脆弱类杆菌能发酵葡萄糖、麦芽糖和蔗糖.水 解七叶苷,耐20%胆汁,不还原硝酸盐,尿素酶阴性。
(二)致病性
❖ 以脆弱类杆菌最重要,占临床厌氧菌分离株的25%,类杆菌 分离株的50%,可引起女性生殖系统感染、脓胸、颅内感染 及菌血症等。
(三)微生物学检验 ❖ 1.标本采集 根据不同感染部位按厌氧菌标本采集的要求采
集血液、脓汁或组织等。
❖ 2.检验程序
3.检验方法及鉴定 ❖ (1)显微镜检查:标本直接涂片,经革兰染色镜检,查
见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色不匀,且数量较多或呈多形性, 菌细胞呈不规则肿胀,应考虑类杆菌。
(2)分离培养与鉴定: ❖ 如在BBE平板上生长良好(菌落直径>1mm),且在菌落
周围出现黑色晕圈,可初步鉴定为脆弱类杆菌群。
❖ 2.培养特性 ❖ 本菌专性厌氧,营养要求较高,培养基中需加人氯化血红素和维生
素K1。 ❖ 经24-48h培养,菌落直径1-3mm圆形、微凸、半透明、灰白色、
表面光滑、边缘整齐,多数菌株不溶血。 ❖ 在20%胆汁(或2g/L胆盐)可促进生长。 ❖ 在类杆菌胆汁七叶苷(BBE)培养基上生长旺盛,菌落较大,菌落周
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Biblioteka 无芽胞厌氧菌❖ 临床常见菌
G+ 消化链球菌属、消化球菌属 球菌
G- 韦荣菌属
杆菌
G+ 丙酸杆菌、双岐杆菌、真杆菌、乳杆菌 G- 类杆菌、梭杆菌
一、 脆弱类杆菌
(一)生物学特性 ❖ 1.形态与染色 革兰阴性杆菌,多数菌种两端钝圆而浓染,菌体
中间不易着色或染色较浅.形似空泡。陈旧培养可呈多形性。无 鞭毛,无芽胞,脆弱类杆菌可形成荚膜。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一)厌氧菌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一)厌氧菌

其他主治系列-临床医学检验【代码:352】-微生物学和微生物学检验(一)厌氧菌[单选题]1.无芽孢厌氧菌的特点是A.只能用抗酸染色B.形态特征有鉴别意义C.主要引(江南博哥)起外源性感染D.菌体内形成异染颗粒E.占临床检出厌氧菌的90%正确答案:E参考解析:研究发现无芽孢厌氧菌无论在种类和数量上均大大多于有芽孢厌氧菌,占临床检出厌氧菌的90%。

[单选题]2.血平板上能形成双溶血环的细菌是A.肉毒梭菌B.炭疽杆菌C.产气荚膜梭菌D.破伤风梭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多数产气荚膜梭菌株在血平板上可产生双层溶血环,内环完全溶血是由于θ毒素的作用,外环不完全溶血是由于α毒素的作用。

[单选题]3.关于肉毒梭菌特点不正确的是A.肉毒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细菌毒素B.肉毒毒素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C.食入含肉毒毒素的食物引起中毒D.革兰染色阳性,形成芽孢,有荚膜E.肉毒中毒死亡率高正确答案:D参考解析:肉毒梭菌为革兰阳性粗短杆菌,有周身鞭毛,无荚膜,在20~25℃时形成椭圆形芽孢,呈网球拍状。

肉毒毒素是目前已知毒物中毒性最强者,其毒性比氰化钾强1万倍。

该毒素阻止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

人食物毒素18~72小时后发病,表现为头晕头痛、复视、眼睑下垂、咽肌麻痹、吞咽困难,重者死于呼吸困难与心力衰竭。

[单选题]4.以下描述错误的是A.乳杆菌能使阴道呈酸性,抑制某些致病菌的生长,不导致人类疾病B.双歧杆菌在人体内起到调节和维持人体微生态平衡的作用C.优杆菌是口腔与肠道正常菌群,可引起心内膜炎D.坏死梭杆菌常分离自青年人扁桃体周围脓肿,为革兰阳性梭杆菌E.痤疮丙酸杆菌是皮肤上的优势菌群,是血培养常见污染菌正确答案:A参考解析:乳杆菌与龋齿的形成有密切关系。

[单选题]5.下列描述哪项是错误的()A.病原菌致病力的强弱度称为毒力B.毒力主要由侵袭力和毒素所决定C.破伤风毒素属于内毒素D.侵袭力是指病原菌突破宿主机体的防御功能,并能在体内定居、繁殖和扩散的能力E.霍乱肠毒素属于外毒素正确答案:C参考解析:破伤风毒素属于外毒素。

医学微生物学--厌氧菌

医学微生物学--厌氧菌
厌氧性细菌
蚌埠医学院微生物学教研室 高淑娴
厌氧性细菌(anaerobic bacteira): 生长和代谢不需要氧气,利用发酵而获取 能量的一群细菌,培养需在低氧分压下, 在含10%CO2的空气中,不能在固体培 养基表面生长; 厌氧芽孢梭菌细菌 无芽孢厌氧菌
厌氧芽孢梭菌
G+,形成芽孢的大杆菌;芽孢直径大,菌 体呈梭状;157种,分布在土壤、人和 动物肠道;少数为致病菌,产生外毒素。 主要疾病:破伤风,气性坏疽,肉毒中 毒
肉毒梭菌
生物学特性 G+ ,粗短杆菌,椭圆形芽孢,次极端,形 似网球拍,鞭毛,严格厌氧,
根据遗传特性分为四组,根据毒素抗原性分 A~G 7 个型,大多数菌株只产生一种型别毒 素,各型毒素只能被同型抗毒素中和。 Ⅰ 、 Ⅱ 组可引起人类疾病, Ⅰ 组多见,最主 要的为 A 、 B 、 E 型, F 型偶见。我国报告 大多为 A 型。 Ⅱ 组包括 E 、 B 、 F 型毒素 的一些产生菌株。 Ⅲ 组包括产生 C 、 D 型毒 素的菌株,主要引起鸟类肉毒病。 Ⅳ 组为产 生 G 型毒素的菌株。所知毒素中毒性最强的 为 C 型,所有毒素均不耐热。
破伤风梭菌
• 芽孢:正圆,较宽,菌体顶端,鼓槌状; G+;严格厌氧;
致病性与免疫性
感染条件:伤口窄而深,伴有泥土或异 物的厌氧微环境 致病物质:破伤风溶血毒素;破伤风痉挛 毒素(脊髓前角细胞和脑干神经细胞) 症状:苦面笑、角弓反张
致病机制
微生物学检查: 根据症状和病史可做诊断 防治原则: 清创扩创,防治厌氧微环境 百白破三联疫苗的基础免疫 注射破伤风抗毒素
所致疾病 气性坏疽 60~80% 由 A 型引起。局部组织 坏死、 肿胀,伴有毒血症、休克,死亡率高。 食物中毒 主要由 A 型菌 污染的食物(多为肉类食 品)而引起。腹痛、腹胀、水样腹泻, 无热、无恶心呕吐。 1~2d 后自愈 。 坏死性肠炎 由 C 型菌污染食物而引起。

无芽孢(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特点

无芽孢(胞)厌氧菌的微生物学特点

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芽孢(胞)厌氧菌包括多种⾰兰⽒阴性厌氧菌,如卟啉单孢(胞)菌属、普雷沃⽒菌属、梭杆菌属、放线菌属及韦荣⽒菌属等细菌,和⾰兰⽒阳性厌氧菌,如乳杆菌属、⼝腔链球菌属等细菌。

它们⼤多属于⼈体正常菌群重要组成部分,其致病⼒不强,为机会性致病菌。

1.致病条件
①机体受机械或病理性损伤,使⽪肤黏膜屏障被破坏;②机体组织局部坏死、缺⾎,存留异物或与有需氧菌共⽣感染,造成局部厌氧微环境;③菌群失调;④各种因素引起机体免疫⼒降低。

2.感染特征:⽆芽孢(胞)厌氧菌感染多为慢性感染过程,其感染特征有:①⼝腔、颌⾯部、⿐咽腔、胸腹腔、盆腔及肛门会阴部等处的慢性深部脓肿;②感染部位的分泌物或脓液呈⾎性或⿊⾊或乳⽩⾊混浊液,有恶臭,有时有⽓体产⽣;③所引起的脓肿分泌物,⽤直接涂⽚染⾊常可见⾰兰⽒阴性或阳性杆菌,不能⽤普通培养基培养该类细菌,所致败⾎症、⼼内膜炎及脓毒性⾎栓性静脉炎等,常规⾎培养亦为阴性,必须使⽤特殊培养基,才能培养出细菌;④长期使⽤氨基糖苷类抗⽣素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及庆⼤霉素等治疗⽆效。

3.所致疾病种类
(1)⼝腔感染:⽆芽孢(胞)厌氧菌单⼀菌或混合感染,是坏死性溃疡性⽛龈炎、⽛周炎、坏疽性⼝腔炎等⼝腔感染的主要病因。

(2)⼥性⽣殖道及盆腔感染。

(3)腹腔感染:占半数以上的肝脓肿,由厌氧菌引起。

(4)肺部和胸膜炎症性感染。

(5)颅内感染:包括硬膜外和硬膜下脓肿、⾎栓性静脉炎、脑膜炎和脑脓肿等。

(6)败⾎症:厌氧菌败⾎症占败⾎症的10%~20%。

(7)感染性⼼内膜炎。

(8)⽪肤软组织慢性脓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芽胞厌氧菌
G+和G-的球菌、杆菌 专性厌氧,无芽胞 条件致病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拟杆菌属 Bacteroides

G-杆菌,多形性 厌氧培养 在20%胆汁培养基中 生长良好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了解内容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性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问题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条件及感染特点? 与人类疾病相关的无芽胞厌氧菌有哪些?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Medical Microbiolog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MU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无芽胞厌氧菌
Non-spore-forming Anaerobes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普雷沃菌属(Prevotella) 梭杆菌属(Fusobacterum) 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 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 丙酸杆菌属(Propionibacterium) 厌氧球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防治原则

加强免疫力,减少诱发因素 甲硝唑、替硝唑或其他广谱抗生素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其他无芽胞厌氧菌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脆弱拟杆菌

Bacteroides fragilis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致病物质

致病条件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拟杆菌感染特征
小结
无芽胞厌氧菌的致病特点及分类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感染部位接近粘膜表面 分泌物为血性或黑色,有恶臭 直接涂片可见细菌,培养无生长 长期使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无效

Department of Microbiology,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微生物学检查法
标本的采集 分离培养与鉴定 厌氧培养 气相色谱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