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寻找文章线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暗线。
把握线索,找出唯一真相 明暗交织,主题愈显鲜明
▪ 愿大家在阅读文学作品时,能找 出线索、按线索骥,更好地把握 文章主题,感悟文学的魅力!
活学活用
阅读一篇记叙类散文或小说,找出其线索并 批注其作用。
感谢聆听!
▪ 线索的分类:
▪ ①以物品为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最后的一片常春藤叶》围绕“藤叶”记叙了琼珊
一、什么是“线索”?
▪ 1、含义 ▪ 线索是贯穿全文、将材料串连起来的一条主线,
是贯穿在整篇文章中的情节脉络,以及作者表 现在文章中的思想感情的起伏变化。
▪ 2、作用 ▪ 它的作用就像链条一样,串联起文章中的全部人、事、
景、物,它把文章的各个部分联结成一个统一、和谐 的有机体。
二、寻找线索的方法
我寄了一摞子信件,最后算邮费,掏光了衣袋里所有的 零钱,还差两角钱。我只好掏出一张一百元的票子,请柜台 里的女服务员找。她没有伸手接,望了望我,面色不大好看。 为了两角钱要找一百元的零头,这确实够麻烦的,难怪她不 大乐意。
我下意识弯腰又翻裤兜的时候,和一个男孩子的目光相 撞。他穿着一身尘土仆仆的工装,就站在我旁边的柜台的角 上,个头才到我的肩膀,瘦小得像个豆芽菜。我发现他的眼 光里流露着犹豫的眼神,抿着嘴,冲我似笑非笑的样子,有 些怪怪的。而他的一只手揣在裤袋里,活塞一样来回动了几 下,似掏未掏的样子,好像那里藏着刺猬一样什么扎手的东 西。这更让我感到奇怪了。
▪ 《爸爸的花儿落了》以参加小学毕业典礼为主线(明 线),以夹竹桃花为副线(暗线)
怎样寻找线索?
寻找线索的方法
一、时空连“线” 在许多写人记事及游记类散文中,常有 一些表示时空转换的词语,学生阅读时如 果把这些词语连 接起来看, 就能领悟、 把握文章的线索。 朱德 《回忆我的母亲》 一文中有许多表示时间的词语: “从我能记忆时起” 、“到四五岁时”、“到八九岁 时”、 “1895 年”、“1900 年”、“1908 年”、“1909 年”、 “1919 年”„„ 随着时间的 推移,表现母亲优秀品德的许多 事情,便一桩桩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由此可知本 文是以时 间为线索 组织安排材料的。又如《桃花源记》当中有不少 表示地点和 方位的词: 缘溪行→忽逢桃花林→复前行→便 得一山→„„从口入→复行数十步 →既出„„便扶向路→及郡下 →„„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这不同的处 所 正表明了空 间的变换,由此引出了丰富多彩的记叙内容,据此可以断定 此文 的线索是:渔人的行踪。
▪ 六、联系出“线”,即看段落间的内部联系。
例如朱自清的《春》,从开头“盼望着,盼望着” 看出,此处表达的是“盼春”之情;结尾“春天 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领着我们上前去”表达 的是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中间的段落都是对春天 美景的描绘。所以根据段落间的内部联系,可判 断为本文以作者的感情发展为线索,即“盼春----绘春------赞春”。
《我们的男子汉》
▪ ④以时间为线索:如《一定要争气》中,以童第周 的成长为线索,讲述了童第周学习的刻苦努力 。 《第一场雪》这篇课文中用了大量的时间名词: “前天”、“昨天”、“前些天”、“中午”、 “黄昏”、“下午”……很明显的,这篇课文是按
▪ ⑤以地点或(行踪)的转换为线索:如《从百草园到 三味书屋》就是很明显的按照地点转换为顺序。柳宗 元《小石潭记》也是以行踪为线索。
▪ 明线:时间、地点、物品、事件、人物 暗线: 以作者的思想情感的变化为线索。
明暗交织
▪ 作用:明线和暗线贯穿全文; ▪ 使文章浑然一体,结构更完整严谨。
二、寻找线索的方法
▪ (三)由情牵线 ▪ 1、请阅读《阿长与<山海经>》,找出文中关于
阿长的主要事件,以及“我”情感态度的变化。
切切察察—睡觉摆大字—规矩多—“长毛”故事—送我《山海经》 不大佩服—不耐烦—特别的敬意—新的敬意
▪ 2、把这些散乱故事串联起来的是什么?
我对阿长情感态度的变化
三、百家论线
▪ (一)线索有哪些类型,什么可以充当线索? ▪ (二)如何寻找线索,按“线”索骥?
(一)线索分类
时间
地点
线 明线
物品 事件

人物
暗线
以作者的情感态度 或情感态度的变化为线索
(二)寻找方法
▪ 1、从标题入手,找出与主题相关的关键字词 ▪ 2、寻找反复出现的人、事、物等,找出明线 ▪ 3、归纳事件,找出人物情感变化的字词语段,
▪ 五、定“神”看“线” 阅读文章时,先从中心思
想的高度去审视、把握文章的线索,这种方法适应 范围 最广。《我的老师》一文,作者记叙的事情虽 多,但都是为了表现蔡老师是最使“我” 难忘的老
师,抒发“我”对蔡老师的深厚感情。确定这一主 题后,不难发现本文的 一条感情线索:回忆——依 恋 ——思念“我”的蔡老师。
儿子把我接到自己家里。有一天,儿媳妇买了些洋葱 回家。我帮着剥,眼睛痒痒的,泪就流下来了。儿子看见, 告诉他,洋葱是要放在水里剥的。我笑笑,没动。 忽然之间,他明白了他的爸爸。
复线:
《藤野先生》本文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交往的 缘起、交往的经过与别后的怀念)为叙事线索,围绕 表现藤野先生的崇高品质这一中心组织材料。开头写 东京(是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然后用设 问句自然过渡。接着写初到仙台受到优待(衬托藤野 先生),写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最后写 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除回忆藤野先生这条 明线外,本文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这就是作者思想 感情的变化。很多材料,如写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 学跳舞,写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写仙台医专日本“爱国青年”寻衅和看电影事件,写 作者弃医从文,都是围绕这条内在的线索来组织的。
▪ 群文阅读
按“线”索骥
——如何找出文中线索
排序引线

▪ 来自百度文库将下列句子排序,组成一段文字。 时
▪ (1)太阳出来了

▪ (5)夕阳收起了最后一缕霞光。

▪ (3)中午,太阳火辣辣的。

▪ (2)它仿佛知道睡莲的心愿,便把第一束 阳光洒在睡莲身上。
▪ (4)湖里的睡莲都躲到荷叶下乘凉去了。
▪ (6)湖里的睡莲都慢慢地合拢了花瓣,似 乎睡觉去了。
二、因物取“线” 不少叙事及抒情类的文章,常用一个具
体事物或象征事物贯串全文,作为行文线 索以突出文章 的中心思想。如《记一辆纺车》 ,全文以怀念在延安时 使用过的一 辆纺车开头,接着从三个方面写怀念纺车的 原因:纺车 保证了“丰衣”,坚持了 抗战;纺线也是一 种很有趣的生活;纺线使大家的思想感情发生了深刻的变 化; 最后再以怀念纺车作结,点明文章主旨。文章就是 这样以“一辆纺车”为线索,把 与纺车有关的事按类别 组织起来 ,形成一篇优美的散文。
没有,裤袋也翻遍了,确实找不出两角钱。我只好把那 张一百元的票子又递了上去,服务员还是没有接,说了句: 你再找找,这才两角钱还没有呀。可我确实没有啊,我有些 气,和她差点没吵起来。
这时候,我的衣角被轻轻拉了一下,回头一看,是那个 男孩子。我看见他的手从裤袋里掏了出来,手心里攥着两角 钱:“我这里有两角钱。”说完这句外乡口音很重的话,他 羞涩地脸红了。原来刚才他一直想帮助我,只是有些犹豫, 是怕我拒绝,还是怕两角钱有些太不值得?我接过钱,有些 皱巴巴的,还带有他手心的温热,虽然只有两角钱,我还是 谢了他。他微微地一笑,只是脸更有些发红了,真是一个可 爱的孩子。
儿子第一次学做家务,也是剥洋葱,他坐在客厅,听 到妻子在教儿子怎么剥,我听着不由微笑起来,想起妈妈。 我去看爸爸,见到他老人家坐在阳台上,正愣愣的看着面 前的洋葱。
多年后我也老了。一天,我的妻子突然与世长辞,此 后我便常常呆呆地坐着,不知干什么好。他不敢想起妻子, 一想起来,我就想哭,这么一个老头子哭,多丢人。
生病看藤叶、看藤叶病好、贝尔曼画藤叶的事件。 如《枣核》一文,用“枣核”作为贯穿全文的线索, 内容可分为“索枣核”、“见枣核”、“议枣核” 等几部分,“枣核”是一条叙事线索,也是一条凝 聚着乡情的感情线索。
《一个苹果》《皇帝的新装》《羚羊木雕》
▪ ②以事件为线索:中心事件 情节通常包括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等几 部分,有些文章事件本身便是线索。如《分马》, 先写分马前的动员,又写分马的具体情况,最后又 写换马。全文自始至终以“分马”这一中心事件为 线索,写得有条不紊,主次分明。
《白杨礼赞》《我的老师》
小时候,我第一学做家务,帮妈妈剥洋葱,一边剥一 边就流眼泪。妈妈看见了,教我把洋葱放在水里剥,果然 眼睛就不流泪了。从此我记住了,剥洋葱是要放在水里的。
长大了,我结婚生子,妈妈却去逝了。我便把爸爸接 到家里住,老人不愿意闲着,常帮着他做点家事。好几次 回家,都看见爸爸在剥洋葱,一边剥,一边流眼泪。我告 诉爸爸,剥洋葱是要放在水里的。爸爸笑笑,未置可否, 但下一次,还是那样剥。现在我们家一星期总要吃上一回 洋葱。我从来不知道,爸爸原来这么喜欢吃洋葱。
中考出题形式
线索出题形式:
一、直接提问:本文的线索是什么?为什么?
例:《走进一片雪花的温暖》
答:有两条线索,明线和暗线,雪花是明线,因为全 文描写的都与雪花有关,温暖是暗线,因为中年女 人的善良,乡亲们的热心让作者感到温暖。
二、间接提问:
1、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句子,有什么作用? 例:《放学》答:这些时间是线索,推动故事的发 展;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引发对主旨的思考;突出 孩子活动的投入;表现妈妈等待的焦急。
《社戏》,《卖蟹》
▪ ③以人物为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老王》以“我”与老王的交往为线索,写了几个生 活片段,表现了老王的穷苦卑微 凄凉艰难却老实厚 道 心地善良 知恩图报的善良品质。《孔乙己》中的 “我”,就是一个线索人物。小说通过“我”的所 见所闻反映出孔乙己的性格核遭遇。“我”不仅是 孔乙己悲惨遭遇的见证人,也是安排故事情节的重 要线索。

三 ▪
、反复出“线” 阅读时学生可以通过文章中反复出现
的抒情议论的语句或富有意味的事物去认 识、把握线索。
这类线索,抒情、叙事类散文都常用。如《白杨礼赞》 ,
“我赞美 白杨树”、“实在是不平凡的一种树”等语句,
在文章 中反复出现了四五次。据此 可知,作者从树写到人,
那赞颂的感情一层深似一层,一浪高过一浪,由蕴蓄到 喷
▪ (一)寻物找线 ▪ 阅读《珍珠项链》,找一找文章围绕什么
写了哪几件事,线索是什么?
线索:珍珠项链(物)
二、寻找线索的方法
▪ (二)因事取线 ▪ 请快速阅读《回家》,归纳主要内容、勾
画关键字词,找出文章线索。
线索:送母亲回家(事件) 线索:对家/故乡的思念(情感)
▪ 线索分类 ▪ 一般分为两类——明线和暗线
▪ ⑥以作者的思想感情或思想感情的变化为线索:如 《春》以“对春天的赞美之情”为线索,如《荔枝 蜜》,以作者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不喜欢蜜 蜂——想去看看蜜蜂——赞颂蜜蜂——想变成蜜蜂, 把思想感情贯注于文章之中,其发展变化就构成了文 章的线索。以感情为线索。 以某种感情变化串联起材 料组成文章,完成主题的表达。
2、结合全文,说说你对题目“远去的乡村” 的理解
例:《远去的乡村》答:乡村的诗意日渐消亡; 表达作者对乡村诗意的惋惜之情。
3、请简要概括“我”在文中起的作用
例:《又见姑姑笑颜》答:我是贯穿全文的线 索人物;我是事件的叙述者;我是山村发展 变化的见证者。
那天下午,我去邮局寄信,人很多,大多是在附近工地 干活的民工,才想到是他们发工资的日子,在往远在千里之 外的家里寄钱。
涌, 就是靠“赞美白杨树的不平凡”这一线索如串珍珠般
连成了一个感人的艺术 整体。
▪ 四、以情导“线” ,感情线索常常 是隐伏于记
叙的内容之中,这就需要学生阅读时细心分析材料 之间的内在联系, , 理清感情发展变化的轨 迹, 以此导出文章的线索。 《 荔枝蜜》 文章开头 写“我” 如 小时候因被蜜蜂蜇了一下,而“总不 大喜欢”蜜蜂;接着写因为看到荔枝林,喝到 荔 枝蜜而“不觉动了情”,“想去看看”蜜蜂;当参 观养蜂场,了解到蜜蜂的忘我劳 动与无私奉献的 精神后 ,“我不禁一颤”,对蜜蜂发生了由衷的 赞叹;最后“梦见 自己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由 此,可以理出“我” 对蜜蜂感情变化的线索:不 大喜 欢→向往、爱慕→赞颂→学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