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相应技术措施论文

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相应技术措施论文

关于湿地公园生态修复工程之基底修复技术简介及探讨相应的技术措施引言随着洱海流域社会活动的增加及经济的快速发展,洱海湖滨带生态系统受到很大程度的污染、破坏,为保障我大理州经济的稳进发展,必须急速遏制流域污染源、减少入湖污染量、提高洱海水质富营养化、改善湖滨生态景观,市政府决定实施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修复工程。

关键词:湿地公园景观修复湖滨带(东区十标段)基底修复一、区域背景以及工程简介湖滨带是水陆生态交错带的一种类型,是指相邻的陆地生态系统与水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历来是人类活动最集中的场所,也是地球上最脆弱的湿地生态系统之一。

洱海湖滨带的功能主要表现为湖滨水陆交错带内生物或非生物因素的相互作用,对交错带内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调节。

大理洱海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和景观规划营造是一项工期较长的系统工程,(东区十标段)主要是湿地生态修复工程。

总耗资达6991万元打造的128公里的洱海生态湖滨带(也叫人工湿地),“洱海目前建成了世界上最长的湖滨带,以每平方米7元多的低造价,由中国环科院引进日本先进技术实施。

”在农村湿地公园,大理市环保局工程师奎一平介绍。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项目主要是对洱海沿湖工程1974.00以内的房屋进行退房还海,确保整个项目(洱海湖滨带东区生态修复工程)的顺利实施,高效完成。

二、湿地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及途径湿地的生态修复是针对退化的湿地生态系统而进行的,因而取决于洱海湿地生态特征的变化。

作为大理的水源保护地和重要的生物多样性区域,保护稀缺资源、保护生态敏感性、修复受损生态系统刻不容缓。

根据现状条件的分析调查,确定本次生态修复的基本目标和相应的技术措施。

通过对洱海湖滨带周边环境的综合治理,对水系进行沟通、调整。

提升湖泊湿地系统的净化和涵养功能,扩大湖泊湿地和水源涵养林的面积,形成高水平的淡水湖泊湿地公园。

1.相应的技术措施1)恢复湿地良好的水环境。

近期通过控制污染源、湖面清网、清淤除藻、疏浚河道、沟通水系、提高水体流速等人工措施,增加水体自净、纳污能力。

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用 ;.保 持生物 多样性并 为野生 动植 物 提供 栖息 地 b 或其他 特 殊 地 ;.稳 定 湖岸 、 制 土壤 侵 蚀 ; .创 c 控 d
造资源 丰 富、 途 多样 的娱 乐场所 和舒适 的环境 。 用
间范围 主要 取决 于周期 性水位 涨落 时湖滨 干湿交替
变化 的空 间结构 ¨ 。按 地形 条 件 可划 分 为 河 口型 、 堤 防型 、 滩地 型 ( 湖 滨湿 地 ) 陡岸 型 ( 岩 岸 和 如 和 如 砾石 岸 ) 等类 型 。随 着 工农 业 发 展 、 口增 长 以及 人
湖滨带 形态 、 质 、 候 和水 文 条 件 等 因 素 , 理 配 底 气 合
置 不 同生活 型植 物 ; 同时 应结 合优 势 种 的季 节变
动 性 , 证 水生植 物 具有周 年 连续性 ¨ 保
4 3 生态 系统功 能恢 复 .

生境恢 复 主要 包 括 湖 滨 带底 质 修 复 、 泊 水 文 湖
种 或多 种技术 相结 合 的工 程 方 案 , 以期 达 到 最好
的效 果 ; 阶段三 : 主要 是 施工 后 的综合 管 理 , 一过 这
程的 主 体 一 般 多 由 政 府 机 关 或 社 会 团 体 来 完 成 …, 体各项技 术对 比见表 1 具 。
表 1 湖 滨带生态 系统恢复与重 建技术 Ⅲ
3 湖滨 带恢 复 与 重 建 的不 同 阶段
湖滨 带生态 系统 的恢复 与重建 主要分 为前 中后
三个 阶段 。阶段 一 : 是根 据湖滨 带 的具 体情况 , 主要
通 过模拟 和综合 评估提 出最佳 的恢 复方案 ; 阶段二 : 主要 是恢 复与重 建过 程 的实 施 , 据 具体 情 况选 择 根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

二、湖滨带与缓冲带类型、调查与问题分析

2、养殖型湖滨带:
这种湖滨带内建有大量鱼塘、蟹池,甚至有时会有二层、三层连片规模。经 营者往往采取投放饵料、水草等进行高密度养殖,塘水与湖水交换,直接 污染湖泊水体,使湖泊水体富营养化。由于鱼池多用钢筋混凝土或者砌石 等材料,蟹池往往用软材料构建,基底被人为化,水生态系统被严重破坏, 引起湖滨带生物物种消亡。
二、湖滨带与缓冲带类型、调查与问题分析
2.2 湖滨区主要污染源
根据多年调查经验,湖泊沿岸湖滨区污染源主要来自3个方面:村落生活污染、景区 污染和农田面源污染。 1.村落生活污染:主要包括村民日常生活产生的生活污水、人畜粪便与垃圾,有的还 包括乡村企业的生产废水等,是湖滨区的主要污染源之一。
2.农田面源污染:主要涉及农田施用的大量化肥、农药等,同时也包括生产过程中的 固体废弃污染物。
型。该类型缓冲带比较狭窄,植物群
落及种类较少。
二、湖滨带与缓冲带类型、调查与问题分析

3、临湖村落型缓冲带:以缓冲带内或紧邻缓冲带已建村落房屋为主要土地利 用形式的一种缓冲带,这种类型缓冲带生态功能极差。
二、湖滨带与缓冲带类型、调查与问题分析

4、自然滩地型缓冲带:以自然湖滩地、废弃荒地、陆上稀疏草地为主要土地 利用形式的一种缓冲带。由于水土条件差,无农田耕种,自然植被长势也较差。
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
2016.01
• 内容提要:
• 一、湖滨带与缓冲带及其功能与作用 • 二、湖滨带与缓冲带类型、调查与问题分析 • 三、湖滨带与缓冲带生态修复理念与设计
一、湖滨带与缓冲带及其功能与作用
一、湖滨念

湖滨区生态系统:
湖滨带与缓冲带两个系统合称为湖滨区生态系统。 •

湖滨带、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

湖滨带、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

湖滨带、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一、基本原理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成套技术是根据湖泊陆域到水域,划定缓冲带农业生产区-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湖滨带的空间布局,结合各区域现状及问题,分别采用适宜的技术体系,包括缓冲带农业生产区短流径入河农田尾水强化拦截净化技术、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建植与径流拦截净化技术、堤岸型湖滨带水生植物倒置式配置技术。

最终形成地域空间上有机衔接、生态结构上合理延续,污染迁移上有效缓冲的生态屏障。

1)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建植与径流拦截净化技术该技术关键以降低林地系统自身污染物发生量为突破点,结合径流污染拦截与生态净化技术,在强化高效拦截与持续净化上游污染物排入的基础上,实现防护隔离林带缓冲、调节等生态功能提升的目的。

2)多自然型湖滨带修复成套技术在问题诊断和驱动因子阐发的基础上,分类集成研究了“多自然型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形成了解决大堤建设、强风浪腐蚀、陡岸、崩岸、藻类堆积等问题的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体系。

二、工艺流程依据地区功能划分,本技术基本工艺为:农田尾水污染物拦截净化(缓冲带农业生产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建植与径流蓄滞净化(缓冲带防护隔离区)-堤岸湖滨动物倒置式配置(堤岸型湖滨带)。

三、示范应用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成套技术示范工程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于2011年3月完成建设及调试运行。

建设地点是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处理能力是205亩的湖滨带及缓冲带湖滨污水及农田尾水。

其中,缓冲带农业生产去采用优化径流布局、污染物拦截净化等技术,示范面积约135亩;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构建低生物量草坪,重建林下地表径流收集与净化系统等技术,示范面积约46亩;湖滨带采用了防波消浪、基底重建与植被恢复等技术,示范面积24亩。

根据XXX出具的第三方监测报告以及XXX出具的技术报告,树模区总体生态功能得到提升,同时较大程度的削减了地区内径流污染物的输出。

缓冲带农业生产区与非树模区相比,径流污染物拦截净化率达到30%以上,且在不改变土天时用格局的前提下,协调了生成与生态的关系;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枯落物减少60%以上,径流污染削减率50%以上;湖滨带生境条件得到改良,植被覆盖率达到30%以上,树模区湖滨带生态功能得到提升。

巢湖东端湖滨带物理基底及生态修复

巢湖东端湖滨带物理基底及生态修复

眉睫 。湖滨带物理基底修复工艺包括物理基底稳定性 设计和物理基底 地形 、 貌的改造 ; 地 生物配制工艺 包括
生态恢复全系列工艺和半系列 ab 、 工艺 ; 巢湖东端 湖滨 带生态修 复工 程方案包括物 理基底修复方 案 、 态修 生
复 工 程 、 观 工程 设 计 和 生 态 观 测 场 建 设 工 程 。 景
S p.2 0 e t 0 6
巢湖东端湖滨带物理基底及生态修 复
吴 志 华 , 王 晓 辉
(- 1 合肥工业大学 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 安徽 合肥 20 0 ; . 30 9 2 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 安徽 合肥 206) 301

要: 巢湖东端湖滨带 目前生态结构破坏严重 , 生物 多样性下 降, 水质恶化 , 湖滨带功能退化 , 生态修复迫在
Ab ta t Th c lgc ls r c u e O h a e ie z n n t e e s a t0 a h k a e n d ~ sr c : ee o o ia tu t r ft e lk sd o e i h a tp r fCh o u La e h s b e e sr y d s ro sy,e utn n bo o ia ie st e l ig, trq aiy d tro a ig, n h u c to e e iu l rs l g i ilgc ldv riy d ci n wa e u l ee ir tn a d t ef n ~ i n t
z n n t ee s r fCh o k o ei h a tpa to a hu La e
W U h — u W ANG a - u。 Z i a 一, h Xio h i
( . c o fRe o c sa d En io m e t Hee ie st c oo y Hee 3 0 9,Chia .An u n tt t fEn io me tl 1 S ho lo s ure n vr n n , fiUnv r iyofTehn lg , fi2 0 0 n ;2 h iI siu eo vr n na S in e,H ee 3 0 1,Chn ) ce c fi 0 6 2 ia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指南(试行)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的指南(试行)

附件4湖泊生态环境保护系列技术指南之四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试行)前言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让江河湖泊休养生息”和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快对水质较好湖泊的保护,避免众多水质较好湖泊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环境保护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印发了《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2013-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为推进《规划》实施,指导各地开展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加强湖滨生态环境保护,指导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在国家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专项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与治理技术及综合示范主题等相关科研成果基础上,特制定本指南。

本指南还可用于指导其他类型湖泊以水质改善和生态修复为目标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建设。

本指南以湖滨带生态功能保护为核心,提出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生态修复总体设计、生态修复工艺、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投资估算、生态环境效益评估等方面的技术方法。

本指南有助于指导各地开展湖滨带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改善湖滨生态环境,减少入湖污染负荷,为维护湖泊及流域生态系统健康提供保障。

本指南为指导性文件,各地可参考本指南提出的湖滨带生态修复共性保护措施及技术方法,根据本地湖泊所处的自然、社会环境和生态环境特征,参考与之对应的保护措施和技术方法。

本指南为首次发布。

本指南由环境保护部污染防治司、规划财务司组织制订。

本指南主要起草单位: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中交上海航道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目录1总则 (1)1.1 适用范围 (1)1.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1.3 术语和定义 (1)2湖滨带生态环境调查与问题诊断 (3)2.1 湖滨带调查范围 (3)2.2 湖滨带生境调查 (3)2.3 湖滨带生物调查 (4)2.4 湖滨带现状类型划分 (5)2.5 湖滨带生态环境问题诊断 (5)2.6 湖滨带调查结果表达 (6)3湖滨带生态修复总体设计 (7)3.1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设计的主要内容 (7)3.2 湖滨带生态修复设计总体原则 (7)3.3 湖滨带生态功能定位及区划 (8)3.4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目标和指标 (10)3.5 全湖湖滨带生态修复整体设计要求 (11)4湖滨带生态修复工艺 (14)4.1 生态修复模式设计 (14)4.2 湖滨带基底修复 (19)4.3 湖滨带群落配置设计 (32)4.4 景观设计 (34)5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维护管理 (35)5.1 总体要求 (35)5.2 管理经费与机制 (35)5.3 工程生态环境监测 (35)5.4 植物群落管理 (35)5.5 工程设施维护管理 (36)5.6 人为活动管理 (36)6投资估算 (37)6.1 投资估算组成 (37)6.2 建筑工程主要费用计算 (37)7工程生态环境效益评估 (40)7.1 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益评估 (40)7.2 水体净化效益评估 (40)7.3 水土保持与护岸效益 (40)1总则1.1适用范围本指南适用于水质较好湖泊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工程,水库库滨带及其他类型湖泊湖滨带的生态修复可以参考使用。

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

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浅水湖泊湖滨带是指湖泊的河流入口处,它是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湖泊生态系统的核心区域。

湖滨带的生态修复是指对湖滨带的生态环境进行改善,使其恢复到自然状态。

下面列出了一些常见的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方法:1.河道修复:湖滨带的河道是湖泊的入口,如果河道的流速、流向或者水位不合理,会对湖泊的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河道进行修复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方法。

2.河岸修复:河岸是湖泊的自然界限,如果河岸被破坏或者淤积,会影响湖泊的生态平衡。

因此,对河岸进行修复是浅水湖泊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河岸修复方法包括:(1)在河岸边缘建造防护构筑物,例如护岸护栏、码头等,减少河岸被冲刷的可能性。

(2)在河岸上种植抗拉力强的植物,例如蒲葵、柳条等,增强河岸的防护能力。

(3)在河岸上修建人工河岸,例如河堤、挡墙等,防止河岸被冲刷。

3.湖滨带植被恢复:湖滨带的植被是湖泊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减少水体污染,促进水生生物的生长。

如果湖滨带的植被被破坏或者损失,会对湖泊的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湖滨带的植被进行恢复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湖滨带植被恢复方法包括:(1)在湖滨带上修建植被带,例如树林、草坪等,增加湖滨带的植被密度。

(2)在湖滨带上种植生物多样性较高的植物,例如花坛、花岗岩等,丰富湖滨带的植被结构。

4.水生生物保护与恢复:湖泊的水生生物是湖泊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对湖泊的生态平衡有着重要作用。

如果水生生物的数量减少或者种类多样性降低,会对湖泊的生态平衡造成负面影响。

因此,对水生生物进行保护与恢复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方法。

常见的水生生物保护与恢复方法包括:(1)在湖滨带上建立水生生物保护区,禁止捕鱼、打捞等行为,保护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2)在湖滨带上进行水生生物种植,例如鱼、虾、螃蟹等,增加水生生物的数量。

(3)在湖滨带上进行水生生物观测与研究,收集水生生物的信息,为保护与恢复工作提供依据。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

湖泊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研究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一、本文概述太湖,作为中国最大的淡水湖泊之一,其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周边地区乃至整个国家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太湖生态系统面临着严重的退化问题,如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减少、富营养化加剧等。

这些问题不仅威胁到太湖自身的生态平衡,也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因此,对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进行深入研究,并探索有效的修复理论与技术,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包括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通过相互作用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同时,本文还将深入探讨太湖生态系统修复的理论与技术,包括生态修复的原理、技术方法、实施策略等。

通过对太湖生态系统退化与修复的全面研究,本文旨在为太湖生态系统的保护与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也为其他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借鉴和参考。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主要包括文献综述、实地考察、数据分析等。

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分析,本文将系统总结太湖生态系统退化的主要机理和影响因素;通过实地考察和数据收集,本文将深入了解太湖生态系统的现状和问题,为后续的修复工作提供基础数据;通过数据分析和建模,本文将评估不同修复方案的效果和可行性,为太湖生态系统的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将以太湖生态系统为例,全面研究湖泊生态系统退化的机理及修复理论与技术,以期为湖泊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太湖生态系统退化机理分析太湖,作为中国第三大淡水湖,拥有独特的湖泊生态系统,然而近年来,其生态系统面临严重退化的威胁。

这一退化的机理涉及自然因素与人为因素的多重影响。

自然因素中,气候变化对太湖生态系统的影响不容忽视。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太湖流域的降水模式、温度分布和风速等气象条件发生了显著变化。

例如,极端气候事件(如暴雨、干旱)的频率和强度增加,导致太湖水位波动加大,湖泊水文条件改变,进而影响了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殖。

环境保护部关于水专项“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等课题变更申请的批复

环境保护部关于水专项“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等课题变更申请的批复

环境保护部关于水专项“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等课题变更申请的批复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环境保护部(已撤销)
•【公布日期】2011.08.02
•【文号】环函[2011]218号
•【施行日期】2011.08.02
•【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环境保护综合规定
正文
环境保护部关于水专项“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等课题变更申请的批复
(环函[2011]218号)
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牵头组织单位:
根据《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科技重大专项管理办法(试行)》及科技部、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的有关要求,经水专项领导小组审定,批准“湖滨带生态修复与缓冲区建设技术及工程示范”等18个课题延期验收、“复合污染型入湖河流(武进港)及小流域污染控制技术及工程示范”等12个课题负责人变更、“三峡水库消落带生态保护与水环境治理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5个课题示范工程调整、“城市供水应急预案研究与示范”课题参加单位变更、“水质信息管理系统及可视化平台关键技术研发与示范”课题预算调整。

请按照重大专项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组织管理,督导各项目(课题)承担单位按要求完成相关任务,确保专项项目目标按期完成。

有关项目(课题)的进展
情况请按要求及时报送水专项领导小组。

附件:批准的各课题变更情况
二○一一年八月二日附件:
批准的各课题变更情况
3.批准的各课题示范工程调整情况。

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

湖泊生态系统的修复方法1.湖泊生态系统修复的生态调控措施治理湖泊的方法:物理方法,如机械过滤、疏浚底泥和引水稀释等;化学方法,如杀藻剂杀藻等;生物方法,如放养鱼等;物化法,如木炭吸附藻毒素等。

各类方法的主要目的是降低湖泊内的营养负荷,控制藻类过量生长,均能取得一定的成效。

1)物理、化学措施在控制湖泊营养负荷实践中,研究者已经采用了许多方法来降低内部磷负荷,例如通过水体的有效循环,不断干扰温跃层,可加快水体与溶解氧(DO)、溶解物等的混合,有利于水质的修复。

削减浅水湖的沉积物,采用铝盐及铁盐离子对分层湖泊沉积物进行化学处理,向深水湖底层充入氧或氮。

2)水流调控措施湖泊具有水“平衡”现象,它影响着湖泊的营养供给、水体滞留时间及由此产生的湖泊生产力和水质。

若水体滞留时间很短,如在10d以内,藻类生物不可能积累。

水体滞留时间适当时,既能大量提供植物生长所需营养物,又有足够时间供藻类吸收营养促进其生长和积累。

如有足够的营养物和100d以上到几年的水体滞留时间,可为藻类生物的积累提供足够的条件。

因此,营养物输入与水体滞留时间对藻类生产的共同影响,成为预测湖泊状况变化的基础。

为控制浮游植物的增加,使水体内浮游植物的损失超过其生长,除对水体滞留时间进行控制或换水外,增加水体冲刷以及其他不稳定因素也能实现这一目的。

在夏季浮游植物生长不超过5d,因此这种方法在夏季不宜采用。

但是,在冬季浮游植物生长缓慢的时候,冲刷等流速控制方法是一种更实用的修复措施,尤其对于冬季蓝绿藻浓度相对较高的湖泊十分有效。

冬季冲刷之后,藻类数量大大减少,次年早春湖泊中大型植物就可成为优势种属。

这一措施已经在荷兰一些湖泊生态系统修复中得到广泛应用,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3)水位调控措施水位调控已经作为一类广泛应用的湖泊生态系统修复措施得到应用。

这种方法能够促进鱼类活动,改善水鸟的生境,改善水质;但由于娱乐、自然保护或农业等因素,有时对湖泊进行水位调节或换水不太现实。

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

试点论坛shi dian lun tan298湿地生态工程研究进展及生态修复技术——以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例◎吴倩摘要: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在人类的发展进程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湿地对整个生态系统来说,也扮演着重要角色,随着当下生态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对于湿地的研究与保护也成了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研究湿地生态系统进展及修复技术,对于湿地系统及人类自身都十分有益。

本文基于国内外对湿地相关的研究进展,通过理论及实地调查等方法。

研究了如何修复湿地生态系统,使湿地能够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发挥自身作用,并在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深化理论研究。

关键词:湿地生态工程;生态修复;赛里木湖选题背景。

群落的生态系统分为多种,湿地系统作为其中一种,在群落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具有较大的旅游观赏价值,对整个系统而言,能够调节气候、涵养水分、提供补给、保护生态环境,为整个系统发展起着平衡的作用,在众多生态系统中,体现出了巨大的优势。

我国具有丰韵的湿地生态资源,较全球而言,都有着较大的优势,但随着目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受到了严重威胁,面临破坏严重、面积减少、功能衰退等现实问题,人类活动的介入更是使得湿地“千疮百孔”,对于湿地系统的保护与修复,刻不容缓。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文献资料,在深入研究了湿地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其概念、分类、作用等,进一步分析了我国湿地现状以及湿地破坏的原因,提出了湿地生态修复的一般技术路线及步骤,本文希望通过对赛里木湖湿地资源的分析,能够对赛里木湖国家湿地公园生态修复技术有更加深入透彻的了解,推动赛里木湖景区长足的发展,为湿地系统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思路。

一、国内外研究综述(一)国外研究综述国外对于湿地的研究经历了较长的时间,从起初将其视为污水处理厂,再到人工湿地的建造,最后发展至湿地生态系统的构建,国外学者获取了不同时期的研究成果。

从Great Meadous水库开始,湿地是被视作污水处理厂,将生产生活废弃的污水集中在这里进行统一的污水处理,实现污水的二次净化,这时候湿地的作用体现在污水净化上;随着国外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到了20世纪70年代以后,由于湿地空间分布不均、处理效果不佳能现实因素,天然湿地的功能也逐渐发生了变化。

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

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

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与功能提升技术滨海滩涂湿地是指位于海岸带的河口、海湾或滨海低洼地带的湿地。

这些湿地以其丰富的生态系统功能和重要的生态服务而受到广泛关注。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自然因素的影响,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系统往往处于破坏和退化的状态。

为了恢复滨海滩涂湿地的生态功能,提升其生态系统服务能力,各地开展了一系列的技术研究和工程实践。

一、滨海滩涂湿地生态恢复技术1.湿地植被恢复湿地植被是滨海滩涂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持湿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

通过引种适宜的湿地植物,可以恢复湿地植被的多样性和密度,增强湿地的保护能力。

同时,湿地植物的生长还能够吸收水分和营养物质,净化水体,提供栖息地和食物来源,促进生物多样性的增加。

2.水动力恢复滨海滩涂湿地的水动力状况对其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功能提升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调整滨海滩涂湿地的水位、水流和水动力条件,可以恢复湿地的水文特征,改善水环境质量,促进水生生物的繁衍和栖息。

3.生物修复滨海滩涂湿地的生物修复技术主要包括采用天然或人工介质,如生物滤池、人工湿地等,通过生物吸附、生物降解等作用,去除湿地中的污染物质,净化水体,提升湿地的水质和环境。

二、滨海滩涂湿地功能提升技术1.生态旅游开发滨海滩涂湿地具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是发展生态旅游的理想场所。

通过合理规划和开发滨海滩涂湿地旅游资源,可以提升湿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效益,实现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双赢。

2.生态教育与科普滨海滩涂湿地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功能。

通过开展生态教育和科普活动,向公众普及湿地生态知识,增强公众环保意识,提高人们对滨海滩涂湿地的认知和保护意识,进而促进湿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3.海洋资源利用滨海滩涂湿地是海洋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连接区域,具有丰富的海洋资源。

通过合理利用滨海滩涂湿地的渔业资源、海洋能源资源等,可以提升湿地的经济效益,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湖滨带生态退化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

湖滨带生态退化现状、原因分析及对策

存 在的主要 问题 , 包括 高等水生植物 衰减 、 水质富 营养化 、 游藻类浓度 增高 、 栖动物 耐污种 类优 势度增 加 、 浮 底 鱼类
种群数量减 少、 陆地生物栖息地破坏等 , 并分析 了退化原 因, 主要 是人 为 因素 的干扰 , 包括 湖滨 大规模 的围湖造 田 、 围网养殖的迅猛发展 、 水利工程 的不合理修 建 、 面源的严 重污染等 , 对上述 存在 的现状和原 因, 出了湖滨带 生 点 针 提
Ab t a t a e a u t — re t a c tn sa n t rlp o e t e b rira d t e e s n il a t fh at y l k c s se . T i p p r sr c :L k q ai t r sr le o o e i au a rt ci a r n h s e t r o e l a e e o y tms ce i v e ap h hs a e s mma ie h i r b e fC i a lk q a i—e r s ile oo e n l d n h t n ain o ih ra u t ln s h x h — u rz st e man p o l ms o h n e a u t t re t a c tn ,ic u i g t e at u t f g e q a i p a t ,t e e a a a c r e o h c t n o e c n e t t n o h tp a ko i ft o c n r i f y o ln tn,t e a d t n o l r n e tp n z o ln tn a d b n h c a i l ,t e r d c in o s o — o h ao p h d i o f oe a c ei o p a ko n e t i n mas h e u t f h p p i t y o i f u ain a d te f l n e e tilb oo ia ie st t . E oo i a e r d t n i man y c u e y ma — d n e fr n e,i cu lt n h al g i tr sr il gc ldv r i ec o i n a y c lgc ld g a a i s o i l a s d b n ma e i tr e c e n l— d n ag —c l r c ami g ln r m a e h a i e eo me to a irn ta u c h r ,t e u r a o a l a e o s r a c o — i g l re s ae e li n a d fo l k ,t e r p d d v lp n fb r e e q iu u e h n e s n b e w t rc n ev n y c n s u t n a d t e s ro s p i t o r e a d a e o r e p l to t . F r t e a o e sau n e s n ft e l k sd o e e oo i a t ei n h ei u on u c n r a s u c ol in ec r o s u o h b v t t s a d r a o so h a e i e z n c lg c l

巢湖湖滨缓冲带生态景观构建 与功能修复模式研究

巢湖湖滨缓冲带生态景观构建 与功能修复模式研究

巢湖湖滨缓冲带生态景观构建与功能修复模式研究程志永【摘要】The landscape construction and the function restoration of Chaohu lake buffer zone are aimed to recover the operating system of the ecological structure of the buffer.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self-adjusting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he landscape eco-system in Chaohu lake buffer zone, a three-level restoring model is proposed by regaining the habitat in the landscape re-building the biotic community structure and re-integrating the function of landscape system in the buffer.%巢湖湖滨缓冲带景观构建及功能修复的目标是恢复湖滨缓冲带自身的生态系统结构运行体系,通过湖滨缓冲带景观域内栖息地恢复、湖滨缓冲带域内群落结构恢复、湖滨缓冲带域内景观系统功能整合性恢复三层修复模式,最终实现巢湖湖滨带生态景观系统自我调节与可持续发展.【期刊名称】《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5(034)002【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巢湖湖滨缓冲带;生态景观;功能修复模式【作者】程志永【作者单位】安徽商贸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系,安徽芜湖,24100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6一、巢湖湖滨缓冲带的概念湖滨缓冲带定义为水体系统与陆地系统的一个交接地带,也可以理解为陆水过渡带,该区域受周期性的潮汐活动及水陆系统相邻的空间环境影响较大,主要特征是区域内生物因子和而不同(各物种在生存环境共融的情况下保证自身独有的特性)。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

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指南引言: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是为了恢复和改善湖泊周边的自然生态环境而进行的一系列工程措施。

通过这些技术指南,可为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的规划、设计和施工提供有效的指导,以确保修复工程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提高湖滨带的生态功能和生态系统服务能力。

一、修复目标的确定在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之前,首先需要确定修复的目标和指标。

修复的目标应该基于湖泊生态系统的特征以及修复工程所在区域的环境背景。

修复目标可以包括湖水水质改善、湖滨带植被恢复、湿地保护等方面的内容。

二、生态基础调查和评估在进行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之前,需要对修复区进行详细的生态基础调查和评估。

这包括湖泊的水质、底质、植被、生物群落等方面的调查,以及对湖泊周边人类活动的影响评估。

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确定修复工程的具体方案。

三、湖滨带植被恢复湖滨带的植被恢复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内容之一、植被恢复可以通过植树造林、湿地建设等措施来实现。

在选择植物物种时,应考虑其耐寒、耐盐、耐湿等特性,以确保植被能够在湖滨带环境中良好生长。

此外,在植被的布局设计中,应考虑到湖滨带的生态功能,为湖泊提供生物栖息地、水体保护等生态服务能力。

四、湿地建设湿地是湖滨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在湖滨带生态修复工程中,可以通过人工修建湿地、恢复湿地功能来实现湿地的保护和恢复。

在湿地建设中,应考虑湖泊的特征,选择适合湖泊周边环境的湿地类型,并根据湿地的生态需求,选择适宜的植物物种进行湿地植被的布局。

五、湖泊水质改善湖泊水质是湖滨带生态修复的重要指标之一、在湖泊水质改善工程中,可以采用生物修复、沉淀池建设等措施来净化湖泊水体。

生物修复可以通过增加水生植物、微生物活性等手段来促进水质的净化作用。

沉淀池的建设可以通过人工构筑物等手段来减少水体中的悬浮物、有机物等污染物的含量。

六、生态保护与管理湖滨带生态修复完成后,需要进行生态保护与管理工作,以保持修复效果的长期稳定性。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进展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许多河流所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河流污染、水生物种数量减少以及河岸边坡退化等。

因此,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也成为科研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围绕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方面的进展进行详细的介绍。

首先,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河岸带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和河流连通性恢复等。

河岸带生态修复主要针对的是河岸边坡的退化问题,通过植被恢复和堤岸加固等手段,达到提高河岸生态功能的目的。

水质净化主要通过建设湿地、调整水流速率和增加流动性等手段,提高水体自净能力,达到改善水质的效果。

河流连通性恢复主要通过拆除或改建水利设施,使得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能够顺利迁徙,恢复河流的生态系统。

其次,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的方法主要包括物理处理、化学处理和生物处理等。

物理处理主要是通过改变河流的流速和流动性,以及修复河床和河岸的结构,恢复河流的自然状态。

化学处理主要是通过添加化学药剂或植被吸收等方式,减少水中的污染物浓度,提高水质。

生物处理主要是通过引入适应环境的植物和动物物种,增加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稳定性,达到修复生态的效果。

再次,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在河岸带生态修复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调查和实验研究,提出了多种有效的生态修复方法,包括堤岸加固、植物恢复和土壤改良等。

在水质净化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建设湿地和增加水流速率等方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改善了水体的水质。

在河流连通性恢复方面,国内外研究者通过修建鱼道和拆除水力设施等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提高了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迁徙能力。

最后,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仍然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河岸带生态修复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投入。

其次,在水质净化方面,有些污染物很难被有效清除,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此外,河流连通性恢复可能对水利工程产生一定的影响,需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综上所述,国内外河流生态修复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包括河岸带生态修复、水质净化和河流连通性恢复等方面。

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与修复措施

洱海湖滨带的生态现状与修复措施
Ab ta t At r s n ,h r r n n i n n a rb e f r a L k u h a ur p ia in,d tr r t ewae u l s r c : e e t t e e ae ma y e vr me tl o l mso h i a es c se t hc t p o p E o o ee i a 现 状 ; 生态修复
中图分类号 F 2 .2 332 文献 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0 7 3 【0 8 1 8 0 7— 7 1 2 0 )7— 9一o 4
Cu r n oo ia i a i n a d Ec l g c lRe t r t n me s r s i k s d z n fEr a k r e tEc l g c lS t t n o o i a so a i a u e n La e i o e o h iLa e 【 u o o e

要: 目前洱 海富营养化、 水质 恶化 、 生态 系统退化等环境 问题加剧 , 致使 湖泊生 态 系统的 良性循 环遭到破 坏 , 尤其
是洱海流域 内最敏感和脆 弱的湖滨带区域 , 生态破 坏 更为严 重。为 了从 一定程 度上缓 解这 一现状 , 文在 洱 海湖滨 本 带的生态现状调查和湖 滨带生态修 复理论 的基础上 , 绍 了湖滨带 生态修 复和重 建的相 关技 术 。结 果表 明: 滨带 介 湖
( 北京佳成建筑 劳务分包有 限公司 , 1 北京
3山东济宁供水集团 , 山东济宁 5湖南安仁 防疫站 , 湖南安仁
10 2 ; 0 6 12上海 禹洪水处理设备有 限公司 , 上海 2 10 0 0; 1
10 8 ; 0 0 3 583 ) 10 1
22 3 ; 7 0 7 4中国地质大学( 北京 ) 水资源与环境学院 , 北京 430 ; 2 6 0 6深圳市水务 ( 集团) 限公 司,广东深圳 有

湖滨湿地恢复方案研究综述

湖滨湿地恢复方案研究综述
稳 定 。
滨湿 地恢 复工 程 时 ,应 预先 通过 数值 模拟 确定 全湖 水位 的调 节可 能对 不 同恢 复地点 湿地 植物 生 长产生 的不 同影 响 ,为 不 同位 点 的恢 复 植 物 的选 取 提 供
依据 。 3 3 1 植 物 的选 择 .. ’
3 12 恢 复 湿地 的生 境异 质性 原则 ..
恢复过 程 中的植物 种植 与 管理 、恢复后 的 维护 管理和 生 态监 测 等 5个 阶段进 行 了恢复技 术 的综述 与探 讨 。
关 键词 :湖 泊水 陆生 态 交错 带 ;湿地恢 复 方案 ;野 生动 物栖 息地 中图分 类号 :X 2 5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编 号 :17 95 (02 2— 06— 6 63— 65 2 1 )0 04 0 降低 ,是 该湖 泊 水 生 植 被 衰 退 的 主 要 原 因 ] 。湖
中 ,发现 由于沉水 植 物受 到水 体透 明度 的影 响 ,直
藻 ,改善水 底 光照 条件 ,围隔还 可 以有效 阻拦 草食 性 鱼类 和人 类 进入 对恢 复湿 地造 成 的干扰
3 2 2 基底 恢 复 ..
接在 重污 染水 体 中栽 种很难 成 活 ,往往 要在 示范 工 程 区 内改 善水 质后 才 能成 活 u1 。 l
碎 石供底 栖 动 物附着 。
3 3 湖滨 带恢 复过 程 中的植 物种 植与 管理 .
湖滨带湿地恢复过程强烈推荐使用本地物种 ,
应 限制使 用外 来 物种 。虽 然有研 究 人员认 为 可 以使
3 13 邻 近 已有湿 地 原则 ..
恢 复湿 地最好 与 天然 残 留湿地 相邻 ,这样 可 以
环 境科 学导刊
ht :/ hk d . isoge 2 1 ,3 ( ) t p / jx k ye. r. n 0 2 1 2

湖滨带、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

湖滨带、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

湖滨带、缓冲带生态修复技术20、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成套技术一、基本原理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成套技术是根据湖泊陆域到水域,划定缓冲带农业生产区-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湖滨带的空间布局,结合各区域现状及问题,分别采用适宜的技术体系,包括缓冲带农业生产区短流径入河农田尾水强化拦截净化技术、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建植与径流拦截净化技术、堤岸型湖滨带水生植物倒置式配置技术。

最终形成地域空间上有机衔接、生态结构上合理延续,污染迁移上有效缓冲的生态屏障。

(1)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建植与径流拦截净化技术该技术关键以降低林地系统自身污染物发生量为突破点,结合径流污染拦截与生态净化技术,在强化高效拦截与持续净化上游污染物排入的基础上,实现防护隔离林带缓冲、调节等生态功能提升的目的。

(2)多自然型湖滨带修复成套技术在问题诊断和驱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分类集成研究了“多自然型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形成了解决大堤建设、强风浪侵蚀、陡岸、崩岸、藻类堆积等问题的湖滨带生态修复成套技术体系。

二、工艺流程依据区域功能划分,本技术基本工艺为:农田尾水污染物拦截净化(缓冲带农业生产区)-林下低生物量草坪建植与径流蓄滞净化(缓冲带防护隔离区)-堤岸湖滨植物倒置式配置(堤岸型湖滨带)。

三、示范应用湖滨-缓冲带生态建设成套技术示范工程于2010年3月开工建设,于2011年3月完成建设及调试运行。

建设地点是江苏省宜兴市周铁镇,处理能力是205亩的湖滨带及缓冲带湖滨污水及农田尾水。

其中,缓冲带农业生产去采用优化径流布局、污染物拦截净化等技术,示范面积约135亩;缓冲带防护隔离区构建低生物量草坪,重建林下地表径流收集与净化系统等技术,示范面积约46亩;湖滨带采用了防波消浪、基底重建与植被恢复等技术,示范面积24亩。

根据无锡市环境监测中心站出具的第三方监测报告以及宜兴市农林局出具的技术报告,示范区总体生态功能得到提升,同时较大程度的削减了区域内径流污染物的输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 国内外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研究进展
从 1975年以来, 美国政府连续拨款支持湖泊恢 复的研究和技术发展, 包括湖泊营养状况分类、恢复 计划实施的可行性研究及恢复项目实施的反应评价 等。 1976 1980年 6 000多万美元用在湖泊分类和 恢复项目的 实施上, 1981 1985 年又增 加了 3300 万美元 的 拨 款 作 为 EPA ( Environm enta l P rotect ion Agency, 美国环境保护局 ) 湖泊恢复计划的预算, 由 于生态恢复计划的实施, 华盛顿湖富营养化水质控 制与改善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被视为湖泊生态 恢复的范 例 [ 25~ 27] 。加 拿大 大湖 地 区的 8 个 州和 Ontario省开展了对大湖修复实施计划, 内容包含地 理范围的界定、修复效益、问题原因、修复措施及具 体实施等 [ 28] 。 1993年丹麦计划在近几年内分别降 低湖泊氮和磷 50% 和 80% [ 29] ; 瑞典的 T rumm en湖 通过生态工程的综合治理, 水质得到很大改善 [ 30] 。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主要包括生态系统结构、功
能的优化配置和调控、生态系统稳定化管理、景观设
计及建立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等。生态系统的调控是 以生态演替理论为基础, 通过对生态系统施以人为 作用, 促使其结构和功能向人们需要的方向演替, 在 对太湖及滇池围隔实验研究中, 通过配置不同食性 鱼类, 围隔内浮游植物及水生微管束植物的种类组 成和群落结构发 生了显著变化 [ 21, 22] 。表 2为 湖滨 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体系的详细介绍。
生境条件
土壤
水土流失控制 土壤肥力恢复 土壤污染控制
坡面水土保持草林复合系统技术、土石工程技术等 少耕、免耕技术, 生物培肥技术等
土壤生物自净技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技术等
水体
水文条件恢复 水质改善
湖泊水位调控、河流廊道恢复、配水工程技术等 污水处理、湖泊富营养化控制、人工浮岛等技术
生物因素
物种
物种引入、恢复与保护
湖滨带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柴培宏1, 2, 代嫣然 1, 2, 梁 威 1, 成水平 1, 吴振斌 1
( 1.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淡水生态与生物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武汉 430072;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北京 100049 )
[摘要 ] 介 绍了湖滨带的定义和功能, 阐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 复的不同阶段及管理 方法, 并 对国内外的 研 究概况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综述和展望。 [关键词 ] 湖滨带; 生态恢复; 研究进展; 展望 [中图分类号 ] X171. 4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009- 1742( 2010) 06- 0032- 04
5 湖滨带生态统恢复与重建的判定
判定一个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否恢复应包括以下 两个方面 [ 23] : 公众社会感觉到的恢复和已被科学证 明的恢复, 主要包括: 恢复基本的生境条件, 减少和
控制内外源污染; 实现湖滨带的基底稳定, 保证生态 系统发育与存在的基本载体; 调整生物类群组成结 构, 增加湖滨带的生物多样性, 提高生态系统的生产 力和自我维持能力; 增加视觉和美学享受, 提供适宜 的休息环境等。
4. 2 群落结构恢复 群落结构恢复应优先选用适应环境条件、净化
和抗干扰能力强的土著种 [ 14] ; 群落空间配置要根据 湖滨带形态、底质、气候和水文条件等因素, 合理配 置不同生活型植物 [ 18 ] ; 同时应结合优势种的季节变 动性, 保证水生植物具有周年连续性 [ 19, 20] 。 4. 3 生态系统功能恢复
2010年第 12卷第 6期 33
6 湖滨带的管理
湖滨带的管理应考虑以下方面: a. 按生态敏感 程度实施分区管理, 湖滨带水位变幅区宜保持自然 特征, 陆地和 水域 可进行 有限 度的、合 理的 开发; b. 实行整体性管理, 按照景观尺度而不是以简单的 行政区划和局部视野来管理湖滨带; c. 设立湖滨植 被缓冲带, 有步骤地实施退田还湖还林还草计 划 [ 24] ; d. 在生态评价的基础上划定湖滨带保护区, 确定湖滨带最适宽度, 制定湖滨带缓冲区设计标准 及管理要求, 为湖滨带保护提供理论依据; e. 湖滨 带生态保护应由个别专业部门管理向一体化、社区 化管理转变, 促进公众参与湖滨带的管理 [ 12] 。
32 中国工程科学
续表
水质控制技术主要有湿地面源污染控制技术、
项目 模拟技术
工程技术
管理技术
高营养底泥疏浚技术及引水冲洗等。其中引水冲洗
实施 对象
典型 技术
投资、工 程方案 的 路 向、水 向 辐 射 资源、公众 的
选取、规划等
带、水位变辐带
环境意识等
建 立 在 不确 定 性 理 论 的 投资 优 化 技 术、可 视 化 技 术、多目 标规划 技 术等
4 湖滨带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
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主要内容大体上 可以归结为生境恢复、群落结构恢复和生态系统功 能恢复等 3个方面 [ 12] 。 4. 1 生境恢复
生境恢复主要包括湖滨带底质修复、湖泊水文 和水质条件的改善等。
底质修复的主要工作之一是淤泥的疏浚, 清除 含高营养盐的表层沉积物及其表面由营养物质形成 的絮状胶体、半休眠状活体藻类和植物残骸等 [ 13 ] , 进而降低内源污染。疏浚时要防止密闭和抽吸扰动 底泥而降低疏浚效果。底质修复的另一项主要工作 是营造沉水植被恢复的环境条件, 湖滨带的地形地 貌、受光量、水温、水深和水动力条件等都影响水生 植物生长和繁殖 [ 14] 。
问题 [ J] . 应用生态学报, 2003, 14( 11 ) : 2026 - 2030 [ 3] 章家恩, 徐 琪. 生态退化研究的基本内容与框架 [ J] . 水土
保持通报, 1997, 17 ( 6) : 46 - 53 [ 4] 张永泽, 王 烜. 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 J]. 生态学报,
1 前言
湖滨带又被称为水陆生态交错带, 是连接湖泊 水域生态系统与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过渡区, 其空 间范围主要取决于周期性水位涨落时湖滨干湿交替 变化的空间结构 [ 1] 。按地形条件可划分为河口型、 堤防型、滩地型 ( 如湖滨湿地 ) 和陡岸型 ( 如岩岸和 砾石岸 ) 等类型。随着工农业发展、人口增长以及 人类不合理开发活动的加剧, 越来越多的湖滨交错 带结构、生态过程受到干扰和破坏, 生态功能下降, 外在表现为生物多样性下降及自然景观的退化 [ 2] 。
用; b. 保持生物多样性并为野生动植物提供栖息地 或其他特殊地; c. 稳定湖岸、控制土壤侵蚀; d. 创 造资源丰富、用途多样的娱乐场所和舒适的环境。
3 湖滨带恢复与重建的不同阶段
湖滨带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主要分为前中后 三个阶段。阶段一: 主要是根据湖滨带的具体情况, 通过模拟和综合评估提出最佳的恢复方案; 阶段二: 主要是恢复与重建过程的实施,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一种或多种技术相结合的工程方案, 以期达到最好 的效果; 阶段三: 主要是施工后的综合管理, 这一过 程的 主 体 一 般 多 由 政 府 机 关 或 社 会 团 体 来 完 成 [ 8~ 10] , 具体各项技术对比见表 1。
机械或其他外力
政府及 其他 行政机构
作用 时段
前后期
中期
全程
[收稿日期 ] [基金项目 ]
[作者简介 ]
2009- 12 - 18 国家重大科技专 项 ( 2008ZX07106 - 003, 2008ZX 07316- 004) ; 江 苏省科技 惠民项目 ( BE 2008651 ); 中科院 天津专 项 ( T JZX2 YW - 07) 梁 威 ( 1971 - ), 男, 河南商城县人,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博士, 主 要研究方向为人 工湿地、水体生态 修复、环 境微生物; E- m ai:l w liang@ ihb. ac. cn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对长江中下游典型 浅水型湖泊, 如武汉东湖、洪湖和保安湖等的生态系 统特征、湖泊富营养化机理和水域生产力等进行了 长期的调查研究, 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 31 ~ 35 ] ; 中国科 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 研究中心对江苏太湖、安徽巢湖的富营养化形成与 发展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分析, 提出了流域控制规划 和多水塘系统净化技术 [ 36, 37] ;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 与湖泊研究所和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分别在云南滇 池和洱海开展了湖滨带生态恢复工程, 以抑制蓝藻 生长, 改善水质和岸边景观 [ 38, 39]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 究所与天津市汉沽区环保部门将沿海滩涂荒地修建的 污水库改造成多级人工可调控氧化塘, 净化城市化工
表 2 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技术体 系 [ 12]
Tab le 2 The techno logical system s of ecolog ical restoration and reconstruction of lak eside zone[12]
恢复类型 恢复对象
技术体系
基底恢复
物理基底改造技术、生态堤岸技术、生态清淤技术等
种群
种群行为控制
群落
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
生态系统 结构与功能 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恢复
物种选育和培植技术、先锋物种引入技术、土壤种子库引入技术、物种保护技术等 种群扩增及动态调控技术, 种群竞争、他感、捕食等行为控制技术 群落演替控制与恢复技术、群落结构优化配置与组建技术等
生态系统结构及功能的优化配置与调控技术、生态系统稳定化管理技术、景观设计技术
人工浮岛技 术、水 生植被恢复 技术、 火烧技术、人 工湿 地技术等
基于 G round ed理 论 的 资 源管理技 术、 行政法规 及
舆论的监督
可以打破藻类生长 磷释放的循环 [ 15 ] , pH 也相应 降低, 同时可快速提高湖水的透明度, 有利于沉水植 物的生长和生态系统的恢复 [ 16 ] 。湖泊的水位、风浪 均对水生植被的恢复有着重要的影响 [ 17 ] , 因此, 在 湖泊敞水区采取工程措施进 行风浪控制是十 分必 要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