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教案——公招考试试讲教案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
《致橡树》优秀教案(优秀10篇)高一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一一、教材分析1、知识内容本课包括的主要内容有《致橡树》内涵的把握,象征手法的运用。
2、地位和重要性《致橡树》是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一册的必修内容,是高考考查的内容范围;通过对这一节的学习,既可以让学生了解关于舒婷关于朦胧诗的知识,又可以加深对意象概念、象征手法的理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人生观。
3、教学目标根据《致橡树》一课的教学大纲及它在高中语文中的地位和作用,按照三个维度设计即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初步了解作家作品,加深对当代诗特点和发展趋势的认识。
(2)能力目标:继续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初步培养学生仔细品味意境与情感的能力及作品评价能力。
(3)情感目标: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培养独立自尊的伟大人格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操。
4、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又各具特色的意象。
理解诗歌中蕴含的丰富而又深刻的哲理。
难点:体会诗歌物中含情、情景交融、意味隽永、质朴晓畅等特色。
准确把握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5、课时安排1课时二、教学方法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及学生的实际水平,我采取诵读感悟法、探究式阅读法以及多媒体教学方法。
这一节属于意象比较强的一节课,因此首先我布置学生预习,对有疑问的地方划上着重号,在上课开始时通过放配乐朗诵、学生齐读、个别同学单独读等方式使学生对诗歌大意有初步的了解。
然后提出问题,与学生共同探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师生共同讨论的学习方法;运用设问、反问、疑问的教学语言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的思维活动紧跟上老师的教学思路,学生才有可能努力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真正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习的“主导”。
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思维充分调动起来,对问题产生深刻的思考、探索,在此时教师再稍作一点点启发、点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发挥,体现了素质教育中能力的培养。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诗歌背景与作者简介1.1 诗歌背景了解舒婷的生平及其创作背景。
探讨《致橡树》的创作年代及其历史背景。
1.2 作者简介介绍舒婷的生平及其文学成就。
分析舒婷的创作风格及其对现代诗歌的贡献。
第二章:诗歌内容解析2.1 诗歌结构分析分析《致橡树》的诗歌结构,包括诗节、韵律、节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结构表达情感和意象。
2.2 诗歌意象与主题分析分析诗歌中的主要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歌主题,如坚韧不拔、独立自主等。
第三章:诗歌语言特色3.1 词语选择与运用分析诗歌中关键词语的选择与运用,如“橡树”、“木棉”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词语的选择表达情感和意象。
3.2 修辞手法与效果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探讨修辞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第四章:诗歌情感表达4.1 诗人情感分析分析诗人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热爱、敬畏等。
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诗歌表达个人情感。
4.2 读者情感共鸣探讨读者如何通过阅读诗歌产生情感共鸣。
分析诗歌对读者的情感启发和影响。
第五章:教学活动与讨论5.1 教学活动设计设计相关的教学活动,如朗读、讨论、写作等。
制定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估方式。
5.2 课堂讨论与反思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引导学生反思诗歌的意义和价值,培养他们的文学素养。
第六章:诗歌创作手法分析6.1 对比手法分析诗歌中对比手法的运用,如橡树与木棉的对比。
探讨对比手法在诗歌中的作用和效果。
6.2 象征手法分析诗歌中象征手法的运用,如橡树象征坚韧不拔的精神。
探讨象征手法在诗歌中的意义和影响。
第七章:诗歌与文化价值7.1 诗歌与时代背景探讨《致橡树》诗歌与时代背景的关系。
分析诗歌如何反映时代精神和价值观。
7.2 诗歌的影响力分析《致橡树》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力。
探讨诗歌对后世文学和文化的影响。
第八章:诗歌解读与欣赏8.1 诗歌解读方法介绍诗歌解读的方法和技巧,如关注诗歌的语言、形式和意象等。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
致橡树(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诗歌《致橡树》。
(2)理解诗歌的主题思想,分析诗歌中的象征手法。
(3)学会欣赏现代诗歌,提高文学素养。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形式、意象、情感等方面分析诗歌。
(3)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
(2)树立坚定的信念,勇敢面对生活中的困难与挑战。
二、教学重点1. 诗歌《致橡树》的象征意义。
2. 诗歌中的意象分析。
3. 诗歌朗读与背诵。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象征手法的理解与应用。
2. 诗歌情感的深入剖析。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诗人舒婷及诗歌《致橡树》的背景。
(2)学生齐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氛围。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诗歌,体会诗歌的节奏与韵律。
(2)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象征手法有哪些?(2)分享讨论成果:小组代表汇报诗歌的象征意义。
4. 诗歌解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意象,如橡树、木棉等。
(2)教师讲解诗歌中的象征手法,如橡树象征坚定信念,木棉象征爱情等。
5. 情感体验(1)教师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诗歌情感,体会诗人的崇敬之情。
(2)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
6. 诗歌朗读与背诵(1)教师示范朗读,学生跟读。
(2)学生自主朗读,体会诗歌的情感。
(3)学生背诵诗歌,提高记忆力。
五、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诗歌《致橡树》。
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观后感,不少于200字。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诗歌中“坚定信念”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合作探讨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
2. 作业评估:检查学生的课后作业,包括诗歌背诵、观后感写作和对诗歌象征手法的理解运用。
致橡树教案6篇
致橡树教案6篇致橡树教案篇1教学目标1读懂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并能就这件事发表自己的意见2感受到工程师与工人身上高尚的情操。
3培养孩子从小养成保护环境的意识,并能想出具体的操作方法付诸以行动。
教学重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难点:能从具体的词句中感受到工人与工程师的高尚情操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收集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资料。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小村庄的人为了眼前不错的生活,几乎砍光了树木,结果毁灭了家园.下面这文章写的就是人与树的故事。
读读课文,想想文章讲了一件什么事,再交流一下对这件事的看法。
2、揭题:《路旁的橡树》二、自学课文1、自由读文,边读边想:这是一棵怎样的橡树?它的命运究竟是如何的?2、反馈:①出示句子:它是那么粗壮、结实、挺拔、就像草原的哨兵一样。
a、请读读这句话,说说你的脑海中出现一棵怎样的树?b、结合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想想,这棵橡树会有多大的年龄,究竟对于我们的生存环境有什么样的关系?②这棵橡树将要遭遇什么呢?请结合文中的内容简要交流一下。
③最终这棵橡树因为城市建设的需要而被砍掉了吗?请结合文中的内容说一说。
三、品读具体语句体会人物心情。
1、本该为了加强城市之间的联系而要被砍掉的一棵橡树为什么最终被保存下来,而那条沟通两座城市之间的那条道路却因此而拐了一个弯呢?请再读课文,边读边想:到底是谁救了这棵橡树?划出相关的句子。
2、反馈①工程师救了橡树a、出示句子:工程师拿出一根楔子,走到离橡树100米的地方,把楔子打进了地里。
“现在谁也不会责备我们了。
”他轻声地说。
请你想像一下,这里的“谁”会指哪些人?为什么?b、是不是工程师一开始就决定把这棵橡树保留下来呢?出示句子:他把目光转向橡树,叹了口气。
“计划是不可以修改的。
”工程师说。
试着想像:如果你就是当时的那位工程师,你当时的心理是怎样的?②工人救了像树理由:a、突然,工人们停下来,把排水管放在地上。
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8篇)致橡树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领会诗歌的情感和主题。
2.把握诗中的象征手法。
3.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重点:a.把握诗中的意象及形式结构所孕含的感情,理解诗中所倡导的新型爱情观。
b.象征手法的运用。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教学方法:1.诵读感悟法2.探究式阅读法教具准备:多媒体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
导语设计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古往今来,多少人吟唱它的美好,写下了隽永而感动的诗句:“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这样情意绵绵、含蓄蕴藉的诗句让我们对美好的爱情充满了浪漫的憧憬。
但爱情必竟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带来柔情蜜意的同时,也会伤及灵魂深处,那么如何处理爱情、建立正确的爱情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赏读当代女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也许会从中受到一定的启发……。
二。
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龚舒婷,1952年生于福建石码镇,当代女诗人,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今在福建文联工作,她的诗集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心烟》等,诗歌《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一诗获1979—1980年全国中青年优秀诗作奖。
三。
整体感知1.伴着音乐放全诗的影音文件,教师范背全诗。
(解说:教师有感情地范背,便于学生进入诗的氛围,奠定理解、感悟的基础)2.学生自由诵读,注意读准字音与节拍。
四。
具体研习1.集体朗诵诗歌的第一层(1—13句):学生思考:本部分诗人用了哪些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有何特点?诗人通过哪些词语来表明自己的态度?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明确:诗人用“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等意象来表情达意,这些意象均表现出完全的依附或一厢情愿式的无偿付出自己的特点。
致橡树教案完整版
致橡树教案完整版关系,是一种不健康的爱情观。
而日光和春雨则是给予橡树关怀和爱护的方式,是一种健康的爱情观。
2、第二部分中,诗人用“我爱你”、“你还爱我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这种表达方式有何特点?(师:引导学生思考,让学生自己回答)四、诗歌朗诵师:学生们已经初步了解了诗歌的意境和情感,现在请大家分组进行诗歌朗诵,体味诗歌情感,传达诗歌情感,展示个人风采。
)五、课堂小结师:本节课我们通过诵读、赏读、研、朗诵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了《致橡树》这首诗歌的意境和情感,感悟到了诗人所提倡的健康的爱情观。
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能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珍惜自己的感情,不断提升自己的审美情操。
)教学反思】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诵读法、讨论法等,通过多种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诗歌的意境和情感,培养了学生的语感和审美情操。
但是,在课堂设计中,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让学生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关系,诗人用“不像、不学、不止像”等词语,表达对旧观念和伦理的强烈否定和批判。
在第二部分中,诗人用了木棉和橡树这两个意象来表现其爱情观。
橡树: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
(阳刚、坚韧)木棉: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
(阴柔、坚强)描写橡树和木棉的诗句分别表现了橡树和木棉的特点,橡树象征富有阳刚之美的男性,木棉象征富有柔韧之美的女性。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中,“近旁”二字表现了相爱的恋人关系,“树”、“站”二字,突出表达在爱情中男女双方的独立平等的思想。
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这几句强调爱的双方应相亲相爱、心心相印、息息相通、相互依存。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表达相爱的男女,应各有特点,而在心智和能力等方面双方要相互匹配。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致橡树 教案
致橡树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的背景和作者屈原的历史背景;2.理解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3.学习诗歌的表达手法和修辞特点;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诗歌欣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分析诗歌背后的情感和寓意;2.了解诗句的意义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难点1.理解诗歌的情感表达;2.掌握修辞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方法1.导入法:通过展示橡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橡树的想象和感悟;2.朗读法:教师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3.分析法:解读诗句,分析作者的情感表达和意义;4.讨论法: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理解和观点;5.填词法:根据诗歌的意境,让学生进行填词练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橡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橡树的联想和情感,让学生谈谈对橡树的认识和感受。
2.朗读诗歌:教师朗读《致橡树》,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感和情感表达。
3.理解诗歌(1)分析诗歌的背景和作者的历史背景,介绍屈原和楚国的历史背景。
(2)分析诗歌的情感表达和寓意,让学生理解诗歌表达的是一种痛苦的爱情和不同寻常的情感。
4.分析诗句(1)分析第一节的诗句:“我爱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解读作者对橡树的爱情表达和视而不见的态度。
(2)分析第二节的诗句:“我对着大海,挥泪笑去;泪随风潮,笑傲江湖。
”理解作者对橡树的不离不弃和豪情逸志。
(3)分析第三节的诗句:“请你绽开你的果实,像爱情开出秋天的花朵。
”理解作者对橡树坚强生命力和爱情的期待。
5.讨论与填词(1)让学生讨论诗歌中的情感和寓意,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2)给学生一些关键词,让他们根据诗歌的意境进行填词练习。
6.总结与展望(1)总结诗歌的主题和情感表达;(2)展望下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六、板书设计《致橡树》我爱你,像风走了八千里,不问归期。
我对着大海,挥泪笑去;泪随风潮,笑傲江湖。
请你绽开你的果实,像爱情开出秋天的花朵。
七、课后作业1.背诵《致橡树》;2.写一篇文章,探讨橡树象征的含义和诗歌背后的情感;3.寻找一首自己喜爱的诗歌,写一篇读后感。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word版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并欣赏现代诗歌的魅力。
2. 引导学生理解并感悟诗人舒婷的《致橡树》中所传达的坚定信仰和独立精神。
教学内容:1. 诗歌背景介绍:诗人舒婷,作品《致橡树》创作背景。
2. 诗歌朗读:全班学生齐读《致橡树》,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向学生介绍现代诗歌及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2. 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老师示范朗读,学生跟随朗读。
4. 分析诗歌背景,让学生了解诗人创作这首诗的心境。
5. 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诗人要向橡树表达敬意?教案章节:二、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致橡树》的主题思想。
2. 培养学生对诗歌意象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诗歌意象分析:树、风、石头等自然意象的象征意义。
2. 主题思想探讨:诗人如何通过自然意象表达坚定信仰和独立精神。
教学步骤:1. 让学生反复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意象美。
2. 分析诗歌中的自然意象,如树、风、石头等,探讨它们的象征意义。
3. 引导学生思考:诗人通过这些意象传达了什么样的精神品质?4.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教案章节:三、诗歌创作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热情。
2. 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诗歌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学内容:1. 诗歌创作技巧讲解:如何运用意象、节奏、韵律等创作诗歌。
2. 学生诗歌创作实践:以橡树为题材,创作一首属于自己的诗歌。
教学步骤:1. 讲解诗歌创作技巧,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意象、节奏、韵律等创作诗歌。
2.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实践,以橡树为题材,发挥想象,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3. 学生互评、老师点评,共同提高诗歌创作水平。
教案章节:四、诗歌表演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2. 培养学生自信心和团队协作精神。
教学内容:1. 诗歌表演:学生分组,选择《致橡树》中的片段进行表演。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
致橡树教案优秀6篇教学课时:篇一1个课时教学重点:篇二1、理解诗的主题2、理解诗人的爱情观3、理解诗中意象的象征意义语文《致橡树》教案篇三教材分析(教材重点、难点、双基分析)1、《致橡树》的主题思想(诗歌表现出来的爱情观)。
2、《致橡树》的主要艺术特色,特别是诗中象征手法的运用。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及其象征意义。
)教学目的(知识能力、德育的目标要求)1、理解诗歌中鲜明而各具特色的意象。
2、理解诗歌抒发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诗歌语言表现出来的节奏。
4、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热爱人生,热爱生活的感情。
教具录音机教学方法诵读指导教学过程学生活动一、作者简介舒婷,原名龚佩瑜。
1952年6月6日生,福建省泉州人,当代女诗人。
1971年开始写诗,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
《福建文学》围绕她的诗作展开关于“朦胧诗”讨论,当时争议很大,’影响颇广。
1980年到福建省文联创作室工作。
现为中国作家协会福建分会理事。
主要作品有:诗集《双桅船》(获中国作家协会第一届“1979——1982”全国优秀新诗二等奖)、《舒婷顾城抒情诗选》。
她的《祖国,我亲爱的祖国》获1979——1980年全国青年优秀诗歌奖。
二、《致橡树》是一首怎样的诗?解析:《致橡树》是一首爱情诗,感情色彩强烈,又具有清醒的理性倾。
诗的抒情主人公化作一株木棉,而她所爱的对象则是一株橡树。
“致橡树”是“木棉”对“橡树”的真情倾诉。
在这真挚诚恳的倾诉中,表达了诗人对爱的热烈追求,否定了传统的完全依附性和单纯奉献性的爱情观,肯定了平等的、独立的、同甘共苦的爱情观,抒发了一位自尊而向往独立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心声,表现了诗人对爱的理解和信念。
三、《致橡树》是怎样否定传统的爱情观的?解析:全诗可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否定传统的爱情观。
首先诗人以形象的比喻,否定了完全依附性的爱情观。
“攀援的凌霄花。
对于“高枝”,“痴情的鸟儿”对于绿阴,都是依附性的。
它们离了高枝和绿阴则无处安身。
致橡树 教案
致橡树教案【教案】《致橡树》教学目标:1. 了解现代诗歌《致橡树》的背景与作者的创作意图。
2. 理解并分析文章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3. 学会通过朗读与诵读的形式,感悟诗歌的艺术魅力。
教学重难点:1. 如何理解并分析现代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
2. 如何通过朗读与诵读的方式准确而感性地表达出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
2. 课件或PPT。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现代诗歌的视频,让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一个初步了解。
2. 引导学生谈谈自己对现代诗歌的了解和感受。
二、理解背景与作者意图(15分钟)1. 教师介绍《致橡树》的作者和创作背景,以及诗歌的写作意图。
2. 学生们阅读《致橡树》,思考作者写这首诗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什么。
三、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题(20分钟)1. 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主题,可以是个人情感、家国情怀等。
2. 老师在白板上列出学生们提到的情感和主题,形成一个思维导图。
四、朗读与诵读(20分钟)1. 让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诗句,并进行朗读练习。
2. 引导学生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3. 引导学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五、总结思考(10分钟)1. 学生就本课学到的内容,进行总结回顾。
2. 学生谈谈自己最喜欢的诗句,以及对现代诗歌的新的认识。
六、课堂延伸(5分钟)1. 引导学生在课后继续欣赏其他的现代诗歌作品,体会其中的艺术魅力。
2. 鼓励学生尝试自己创作一首现代诗歌,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板书设计:【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个人情感 - 爱、思念、痛苦等家国情怀 - 祖国、家乡等【诗歌的艺术魅力】朗读与诵读节奏与韵律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以现代诗歌《致橡树》为素材,让学生通过分析诗歌的情感和主题,以及朗读与诵读的方式,深入理解诗歌的艺术魅力。
通过学习,学生对现代诗歌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诗歌的韵律和意境有了更深的感受。
同时,通过课堂延伸的环节,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的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致橡树》教案
《致橡树》教案教材引入:1. 引述《致橡树》的开头几句话:“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回故巢。
”请学生思考作者通过这些句子表达的爱情观和态度,并结合自己的经历和想法,谈谈他们对爱情的看法。
2. 展示一棵橡树的图片,并引导学生思考:橡树一般都生长在哪些地方?它有哪些特点?它在自然界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教学目标:1. 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作者舒婷的背景和作品特点;2. 理解《致橡树》所表达的爱情观和情感;3. 掌握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和技巧;4. 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和对爱情的珍视。
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介绍诗人舒婷的背景和作品特点,包括她的生平经历和艺术风格。
让学生了解舒婷是一位女性诗人,她的作品大多以真实感人的情感描写和对自然的热爱闻名。
二、学习诗歌1. 通过师生共同朗读《致橡树》,让学生初步了解诗歌的内容和意境。
2. 教师讲解诗歌的结构特点和词语的意义,可以选择一些词语进行解释,如“残忍”,“纯洁”,“高尚”等。
3.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诗歌中的形象描写、情感表达等方面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感受。
三、诗歌鉴赏1. 引导学生观察诗歌的韵律、节奏和意境等方面的特点。
2. 分析舒婷在《致橡树》中所表达的爱情观和情感,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所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情感价值。
3. 引导学生学习如何欣赏诗歌,包括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音乐感等方面。
四、拓展活动1. 阅读舒婷的其他作品,并进行讨论和比较。
引导学生思考舒婷在不同作品中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2. 激发学生对大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可以安排一次户外的观察活动,让学生观察和记录自然景色,并以此为素材创作一首自己的诗歌。
评价方法:1. 课堂讨论和个人表达的质量和逻辑性;2. 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提高;3. 学生创作诗歌的独立性和表达能力。
《致橡树》的教案参考
《致橡树》的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的诗篇;(2)分析诗中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3)了解诗人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文;(2)学会欣赏诗歌,提升审美情趣;(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敬仰和赞美之情;(2)树立坚定的信念,培养顽强的意志;(3)学会珍惜生命,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诗歌的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2)诗人冰心的生平和创作背景;(3)诗歌的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2. 教学难点:(1)诗歌中深刻的内涵和情感表达;(2)修辞手法的运用和分析;(3)将诗歌主旨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诗歌朗诵音频,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情境;(2)简介诗人冰心,引导学生了解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诗歌,感受诗意;(2)标注生字词,查找诗歌意象和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讲解诗歌意象、修辞手法和结构特点;(2)剖析诗人冰心的创作动机和诗歌主旨。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谈谈对诗歌的感悟和启示;(2)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进行情感交流。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诗歌鉴赏方法和批判性思维。
四、课后作业1. 背诵《致橡树》;2. 写一篇关于《致橡树》的诗歌鉴赏文章;3. 选择一首冰心的其他诗歌,进行自主学习与分析。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背诵、写作和自主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沟通交流等;4. 诗歌鉴赏能力:通过课后作业,评估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 致橡树优质课教案
致橡树教案最优详案致橡树优质课教案教案一:《致橡树》优质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致橡树》这首诗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植物的珍惜和对爱情的理解。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作文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诗歌欣赏:《致橡树》2.课文分析:诗歌中的情感表达、意境描绘3.写作训练:写一篇以橡树为主题的作文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放映一段关于橡树的视频或展示一幅橡树的图片,让学生对橡树有初步的印象,并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进行思考:你们见过橡树吗?它是一种什么样的树?你们对橡树有什么了解?2.诗歌欣赏(15分钟)教师给学生朗读《致橡树》,引导学生跟读,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3.课文分析(20分钟)(1)情感表达教师以问题形式引导学生讨论:诗人在《致橡树》中表达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我们从诗中如何理解作者和橡树之间的关系?(2)意境描绘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意境描绘,让学生分别找出诗歌中的“浩荡”、“瘦弱”、“月光”、“绿荫”等描写方式,并解释这些描写方式对诗歌整体意境的表达有何作用。
4.写作训练(30分钟)教师给学生讲解作文的写作结构和要素,然后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内容以橡树为主题写一篇作文。
学生可以选择叙述橡树的生长过程、描写自己与橡树的感情、抒发对橡树的赞美等不同角度进行写作。
5.作业布置(5分钟)要求学生将自己写的作文整理好,下节课进行课堂展示。
四、教学反思:《致橡树》是一首感人至深的诗歌,通过教学,学生对橡树这一自然界的伟大生命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对诗歌的欣赏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此外,通过写作训练,也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作思维。
整个教学过程紧凑有序,学生参与度高,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五、教学延伸:1. 课后延伸阅读:要求学生选读其他有关橡树的文学作品或科普资料,扩展对橡树的了解,并在下一堂课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
2. 制作橡树手工: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材料如纸板、颜料、线等制作一个小型橡树模型,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橡树的形态和特点。
舒婷《致橡树》(教案)
舒婷《致橡树》(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舒婷及其作品《致橡树》的背景和意义。
1.2 分析《致橡树》的文学特点,如诗歌的结构、韵律、意象等。
1.3 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第二章:诗歌解析2.1 逐句解析诗歌的意象和含义。
2.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3 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第三章:诗歌欣赏3.1 教师朗读诗歌,学生跟读。
3.2 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3.3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欣赏和感悟。
第四章:诗歌创作4.1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4.2 学生尝试创作以“橡树”为主题的诗歌。
4.3 学生互相交流并评价彼此的创作。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致橡树》的主题和情感。
5.2 学生提出对诗歌的疑问或进一步的思考。
5.3 教师推荐相关的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文学知识。
第六章:课堂讨论6.1 教师引导学生就诗歌中的意象、主题和情感展开讨论。
6.2 学生分享对诗歌的个人理解和感悟。
6.3 教师总结讨论成果,加深学生对诗歌的理解。
第七章:文学作品比较7.1 教师介绍与《致橡树》主题相关的其他文学作品。
7.2 学生阅读并比较这些作品与《致橡树》的异同。
7.3 学生分享比较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八章:文学作品鉴赏8.1 教师引导学生欣赏其他优秀诗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8.2 学生自主欣赏并分析这些诗歌的艺术特色。
8.3 学生分享欣赏心得,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第九章:课堂作业9.1 教师布置与《致橡树》相关的作业,如写一篇关于诗歌主题的短文。
9.2 学生完成作业,教师进行批改和反馈。
9.3 学生根据教师的反馈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十章:课程总结10.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学习成果。
10.2 学生分享对《致橡树》的深入理解和感悟。
10.3 教师布置课后阅读和作业,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诗歌提供指导。
致橡树(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致橡树(教师中心稿)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致橡树》,理解作者舒婷的生平背景,掌握诗歌的基本内容和主题思想。
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写作等方法,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坚强、独立、永恒爱情的赞美,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致橡树》的基本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2. 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隐喻、象征等手法的运用。
2. 理解作者对橡树的赞美与自身情感的结合。
四、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作者舒婷的生平背景,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阅读课文:让学生朗读课文,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 解析课文:详细讲解诗歌的主题思想、表现手法和象征意义。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5. 写作练习:让学生根据课文启发,创作一首以自然界事物为象征的诗歌。
五、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
2. 写作练习: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从内容、形式、创意等方面进行打分。
3. 课后反馈:收集学生的课后反馈,了解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收获。
六、教学准备1. 教材:《致橡树》文本2. 参考资料:关于舒婷的生平介绍、诗歌鉴赏相关书籍3.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音响设备七、教学方法1. 朗读法:通过让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韵律美和情感表达。
2. 解析法:教师对诗歌的主题、象征意义等进行详细解析。
3. 互动讨论法: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创作练习法: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培养其文学表达能力。
八、教学步骤1. 课前预习:让学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背景,对诗歌有所感知。
2. 课堂导入:通过介绍舒婷的生平,引出课文《致橡树》。
3. 诗歌朗读:组织学生朗读诗歌,感受其情感和韵律。
4. 诗歌解析: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象征意义和表现手法。
【10.14试讲】舒婷诗歌《致橡树》的教案设计
舒婷诗歌《致橡树》的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朦胧诗特点。
2、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二、导语:本单元是诗歌单元,一路走来,我们领略了伟人毛泽东的万丈豪情;体味了诗人艾青的赤子情怀;而此刻,我们还将与一株美丽的木棉相逢,倾听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发出的爱情宣言致橡树。
(板书:课题、作者)三、设疑:一位不平凡的女性怎么会对橡树发表自己的爱情宣言呢?1、简介作者(结合课文注释①):舒婷: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板书)。
2、引出“朦胧诗”概念(板书:第一教学目标),师生同看投影片:朦胧诗产生于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强调诗人的自我意识。
内容含蓄隽永,形式虚实相生,它往往借助象征、比喻等手法,创造一种朦胧的艺术形象或意境,从而诱发人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使人获得特殊的审美享受。
代表诗人有舒婷、北岛、顾城等。
四、这位朦胧派代表诗人的爱情宣言到底是什么呢?让我们屏神静听那来自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1、朗诵全诗,配乐《海边的阿狄丽娜》(或听录音)2、请同学就所学知识浅谈:什么是爱情?3、略论爱情(深情地):有人说,爱情就是一颗心与另外一颗心的碰撞;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是撒在夜空里的一大把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迷惘。
是啊,因为爱情,卓文君奔向了司马相如;因为爱情,孟姜女哭倒了万里长城;因为爱情,林黛玉含恨焚诗稿;因为爱情,祝英台忍悲赴黄泉。
简简单单的两个字,引出了人世间多少酸甜苦辣、悲欢离合、恩恩怨怨;“爱情”因而便成了文人笔下永恒的主题,而有部电影则忍不住困惑地问道《爱情啊,你姓什么》。
是啊,爱情啊,你到底姓什么?五、让我们先听听美丽的木棉树的回答吧!(板书:木棉的自白)1、她说:爱不应该是这样的⑴请一女同学朗读此片断。
⑵请同学讨论归结:作者否定了哪几种爱情观?为什么?⑶师分析、明确:a首先,攀援的凌霄花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炫耀自己),为了追求高贵的地位,不顾一切地向上爬,完全置自身的人格尊严于不顾,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爱情?这是一种“极力攀附”(板书)的爱情。
《致橡树》教案——公招考试试讲教案
科目 :语文 授课对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学生 课 题 《致橡树》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朦胧诗的特点,把握诗中各种含蓄朦胧的意象,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 平。 教 目 学 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点 拨,探究诗歌意象、解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培养生独 立自尊的人格,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恋爱观。 重点 感受诗歌韵味,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树立正确恋爱观。 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明确诗歌的写作特点。 诵读法 启发式教育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 课时 PPT、音频、视频资料 ★第一节(概述) 一、导入: 通过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并配以电影片段,营造一个浪漫的情境氛围, 再通过师生共同回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颂爱情的名句, 从而通过谈话似的的方式境导入 本节课学习主题《致橡树》。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教 学 过 程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师:诗人先借助 6 种意象否定了世俗的爱情观,然后在强调独立平等的基础上,提出 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ppt)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同时全诗还 运用了:象征、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情感真 挚。 (五)揭示主题,情感陶冶,树立正确恋爱观。
4
师:爱情是美好的,让人渴望的。花季雨季的我们,当爱情悄然到来,当我们一不小 心被爱情撞了一下腰的时候,同学们你们会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小诗 《秒?不妙?》,展示 PPT 师:这首诗是写一个女生收到了„„ 生:一封情书。 师:那在座的女生们收到过情书没有啊?那么收到了一封情书,你会怎么做? 师:哦,刚才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发表了自己意见。有的同学说我根本看都不看就会把 他扔掉,有的同学说我会先看看他写的是什么,然后才扔掉,那也有同学说我会很理性的 告诉他,现在我们还不成熟,还没有到谈恋爱的时候,鼓励他努力学习。老师呀希望同学 们回答的都是真实的想法。在这里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段话: 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于中职生的我们而言,爱还有等 待。面对心仪的那颗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已经长成大树,是否已经拥有 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 是否能够分担寒潮、 风雷、 霹雳, 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同学们,除了爱情,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比如:父母之爱、兄 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 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内容 世 俗 的 爱 情 观 板书 攀缘的凌霄花----- 极力攀附的爱情 (绝不) 痴情的鸟儿--------单方痴恋的爱情 (绝不)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的爱情 (也不、 甚至) 批判、 否定 态度 结构
试讲教案 致橡树
《致橡树》教案授课教师:张鸿博一、导入:爱情是人生中一个永恒的话题,也是从古至今许多文人墨客尽情歌颂的事物,“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理枝”、“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便是古人留下的表达爱情的千古绝唱。
虽然爱情这一主题亘古不变的,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人们的爱情观是不断发展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我国当代著名女诗人舒婷的代表作《致橡树》,看看她在这里表达的是怎样的爱情观。
二、走进作者: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
主要作品有:《双桅船》、《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
《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朗诵诗歌1、教师做泛读。
2、学生自由朗诵3、学生代表配乐诗朗诵。
五、分析诗歌:1、诗歌共出现了哪些意象?明确:凌霄花、鸟儿、泉源、险峰、日光、春雨。
2、这些意象分别代表了怎样的爱情观?作者对此态度是什么?明确:A攀援的凌霄花是“极力攀附”的爱,夫贵妻荣。
作者对这种爱情态度鲜明,立场坚定,坚决给以否定:“绝不像”。
B痴情的鸟儿是“单方痴恋”的爱,只知为对方歌唱,却忘记了为自己歌唱,意识不到自身存在的价值,只知死缠烂打、一厢情愿,反复唱着单调歌曲、频频示爱,它固然痴情,但双方没有共同的根茎,没有共同的基础,这种爱是不稳固的,是一种无资格、不般配的爱。
C泉源、险峰、日光、春雨是“一味奉献、自我牺牲”的爱情。
对于这种爱情作者虽然不像前两种全盘否定,但也表示了自己的遗憾。
教师小结:以上种种都是世俗的爱情,作者是持否定、批判态度的,在作者看来,爱情不是一方的攀附,也不是单方的痴恋,即使由衷的奉献也是不够的。
那么,作者向往的真正爱情是什么呢?3、解读作者所认为的真正的爱情爱的基础应是独立平等(“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外表虽有距离,实质是紧密结合,相互依存的。
《致橡树》的教案参考
《致橡树》的教案参考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致橡树》的诗句;(2)能够分析并欣赏诗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3)能够领会诗人所表达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2)学会从意象和修辞角度赏析诗歌,提高审美能力;(3)学会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观点,培养写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培养对自然、生命的敬畏之心;(2)领会诗中所蕴含的坚定信念和顽强精神,激发面对困难的勇气;(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追求真善美,为美好生活努力奋斗。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意象分析;2. 诗歌的修辞手法鉴赏;3. 诗人情感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深刻内涵的理解;2. 修辞手法的运用;3. 个性化解读与表达。
1. 教师准备:《致橡树》原文及相关背景资料;2. 学生准备:预习《致橡树》,了解诗人背景,搜集相关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展示图片:橡树;(2)引导学生关注橡树的特点,引出课题《致橡树》。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默读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人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赏析诗歌(1)分析诗歌的意象,体会诗人对橡树的崇敬之情;(2)鉴赏诗歌的修辞手法,感受诗人的艺术魅力;(3)引导学生从意象和修辞角度,表达自己的欣赏之情。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联系生活,谈谈对诗中“坚定信念、顽强精神”的理解;(2)分享自己的感悟,激发学生面对困难的勇气。
6. 小结作业(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在课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和反馈。
反思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和修辞手法,是否充分激发了学生的情感体验,以及是否有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
独立平等
相互扶持
真正的爱情:木棉 ------------------心心相印 同甘共苦
橡树
肯定
立
布置 作业
请以“早恋”为题,自选角度写一篇作文,文体不限、字数不限。
5
6
世 俗 的 爱 情 观
攀缘的凌霄花----- 极力攀附的爱情(绝不) 痴情的鸟儿--------单方痴恋的爱情 (绝不) 泉源、险峰
批判、 否定
破
一味奉献的爱情
日光、春雨
(也不、 甚至)
2
★★第二小节(本次试讲内容) ◆教学目标:通过再次诵读、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明确作者的爱情观。 ◆教学重、难点:把握诗中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树立正确的恋爱观。 一、导入: 师:爱情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有人说,爱情就是黑暗中闪闪发光的钻石,就像撒在 夜空里的漫天星星;也有人说,爱情使人欢乐,爱情令人痛苦,爱情给人力量,爱情让人 迷惘。在刚才的诗歌分析中,当代诗人舒婷对于爱情却有着不同的认识,她否定了诗中凌 霄花、小鸟、泉源、险峰、日光、春雨这六种意象所象征的那种极力攀附、单方痴恋、一 味奉献的爱情观,对这几种爱情观给予了批判,那么作者所向往的爱情观到底是怎样的 呢?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致橡树》的第二节。 二、新授 (一)、教师范读第二节,学生跟读。(要求学生体味作者的情感,并掌握本部分意象) 师: 现在我请同学们小声的跟随老师一起把这首诗的第二节朗读一遍, 注意重音和 停顿,同时找出这部分诗歌出现的意象有哪些?他们的特点是什么?分别象征了什么? 教 学 过 程 ( 试 讲) (二)、分析两种意象,并明确象征意义。 1、师:好!同学们都朗读得非常认真,也朗读得非常好,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回答 老师,诗中第二节出现了哪些意象呢? 生集体回答:橡树、木棉(教师板书) 2、师:那么作为爱的双方,他们都以怎样的形象出现呢?从文章哪里可以看出? 他们分别象征了什么?请一位男生和一位女生分别作答。 生 1:从你有你的铜枝铁杆,像刀,像剑,也像戟可以看出橡树坚毅、刚强、有 力的形象;这象征的是男性的阳刚之美。(教师板书:阳刚之美) 生 2:从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分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可以看出木棉非常漂 亮;象征了女性的美。(此处“红硕的花朵”学生不一定能完全掌握其深刻的内涵,教师 可引导并补充木棉的特点:“红硕”中的“红”说明木棉热情,“叹息”说明有内涵,有 思想, 同时也是作者作为新时代的女性对于旧时代女性的不公平待遇叹息, 对于一部分女 性思想任然没有觉悟, 只能像一种依附品一样从属于男人的叹息。 这里的木棉象征的是女 性的阴柔之美。)(教师板书:阴柔之美) (三)再次自读课文,领悟作者寄托的爱情观。 1、 师:请同学们选出本节中感悟最深的句子自由朗读,然后说说从这个句子中你读 出了怎样的爱情?可以自由分组或者前后讨论,自由站起来回答问题。 生 1:我感悟最深的是这一句:“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这一句写
教 材 分 析
难点 教学方法 课时 教具
二、简介作者: 舒婷:原名龚佩瑜,中国当代朦胧派诗歌的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双桅船》、
1
《舒婷顾城抒情诗选》,散文集《烟》,她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获一九七九至一 九八○年全国优秀诗歌奖,她的诗被译成多国文字,是新时期以来最受青年欢迎的诗人, 她与同时代的北岛、顾城都是朦胧诗派的代表。《致橡树》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之一,是 诗人用一种内心独白方式表达新型爱情观的诗歌。 三、解题: 致:向对方表示礼节或情意,有倾诉、表白之意。 四、让我们静听来自诗人心灵深处的真实表白吧。 1.听配乐朗读(要求学生跟读,注意体会语气、语调和重点字词的读音。) 2.学生自由朗读。体会诗歌真挚的情感。 3.请学生代表分角色朗读。 (请同学们进行点评,合作学习掌握诗歌朗读技巧,同时明确 可将诗歌分成两节。) 4.齐读第一层。(找出第一节诗中出现的意象) 五、分析第一层 1、诗人用了哪些具体的意象来含蓄地表情达意? 2.这些意象各有什么特点?诗人对这些意象持什么态度? 3.这些意象和橡树之间的关系象征了怎样的爱情观? 生结合课文,探究合作,逐一讨论回答,教师明确,板书: 内容 态度 结构
师:诗人先借助 6 种意象否定了世俗的爱情观,然后在强调独立平等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基础上,提出 了理想的爱情,是按照先破后立(ppt)的艺术构思来表达作者心中的爱情。同时全诗还 运用了:象征、拟人、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含蓄隽永、情感真 挚。 (五)揭示主题,情感陶冶,树立正确恋爱观。
4
师:爱情是美好的,让人渴望的。花季雨季的我们,当爱情悄然到来,当我们一不小 心被爱情撞了一下腰的时候,同学们你们会怎么做呢?下面我们一起来朗读一首小诗 《秒?不妙?》,展示 PPT 师:这首诗是写一个女生收到了„„ 生:一封情书。 师:那在座的女生们收到过情书没有啊?那么收到了一封情书,你会怎么做? 师:哦,刚才同学们都很积极的发表了自己意见。有的同学说我根本看都不看就会把 他扔掉,有的同学说我会先看看他写的是什么,然后才扔掉,那也有同学说我会很理性的 告诉他,现在我们还不成熟,还没有到谈恋爱的时候,鼓励他努力学习。老师呀希望同学 们回答的都是真实的想法。在这里老师要送给同学们一段话: 爱是无私,爱是奉献,但爱更有自尊,更有平等。对于中职生的我们而言,爱还有等 待。面对心仪的那颗树或木棉,我们应该思考,这棵树是否已经长成大树,是否已经拥有 铜枝铁干或红硕的花朵, 是否能够分担寒潮、 风雷、 霹雳, 是否已深深扎根于足下的土地。 同学们,除了爱情,生活中还有很多值得我们毕生追求的爱,比如:父母之爱、兄 妹之爱、朋友之爱、师长之爱,对理想、生活、社会甚至对未来的爱。我相信,同学们沐 浴在爱的阳光里,必定能长成参天大树。 内容 世 俗 的 爱 情 观 板书 攀缘的凌霄花----- 极力攀附的爱情 (绝不) 痴情的鸟儿--------单方痴恋的爱情 (绝不) 泉源、险峰 日光、春雨 一味奉献的爱情 (也不、 甚至) 批判、 否定 态度 结构
技师学校——教师面试试讲教案
科目 :语文 授课对象: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一年级学生 课 题 《致橡树》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朦胧诗的特点,把握诗中各种含蓄朦胧的意象, 培养学生解读诗歌意象的能力,提高学生诗歌鉴赏水 平。 教 目 学 标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诵读—感悟—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通过教师点 拨,探究诗歌意象、解读作品。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悟诗人提倡的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培养生独 立自尊的人格,树立中职学生正确的恋爱观。 重点 感受诗歌韵味,明确各意象所寄托的爱情观、树立正确恋爱观。 理解含蓄朦胧的意象,理解诗人所向往的爱情。明确诗歌的写作特点。 诵读法 启发式教育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 1 课时 PPT、音频、视频资料 ★第一节(概述) 一、导入: 通过著名影片《泰坦尼克号》主题曲,并配以电影片段,营造一个浪漫的情境氛围, 再通过师生共同回忆古往今来文人墨客歌颂爱情的名句, 从而通过谈话似的的方式境导入 本节课学习主题《致橡树》。 【1: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教 学 过 程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3: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 4: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5:问世间情为何物,直叫人生死相许。】
3
出了肩并肩、手牵手的爱情。” 师补充:说得非常好,请坐!这样的爱情,不像凌霄花,攀附在对方身上,这样的 爱情是相互扶持的爱情。说得真好!(教师板书:相互扶持) 生 2:我认为“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让我感悟 最深,这句话表达了相互之间的默契,是一种心心相印的爱情。 教师追问:从哪里看出心心相印?生明确:“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分析得非 常好!请坐!只有我们互相之间能够明白的言语,表达出心心想印。(教师板书:心心相 印) 生 3: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 又终身相依,这一句体现了同甘共苦,祸福与共,无论环境多苦,生活多累都要两个人一 起面对,同时也要一起分享快乐。 师:哦,你认为让你感悟最深的是这一句诗,那么请你有感情的为大家朗读一遍,读 得很有感情,很好!请坐!是的,苦难一起面对,快乐一起分享,爱情应该是同甘共苦的。 (板书同甘共苦) 师:还有没有呢? 生 4: “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这句话体现了 爱一个人就要爱他的全部。 (此处“位置”和“土地”学生不容易领悟,教师需点拨: “位 置”即对方的理想、对方的事业。 “土地”指对方生活的土地、环境” ) 师:哦,爱就应该是爱他的全部,包括他坚持的理想,他的事业,简而言之就是爱他 所爱,这也是爱情中的最高品质,非常好,请坐! (板书:爱他所爱) ,请同学们有感情的 集体朗读这一句: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2、师:同学们读得很好,那么诗人所表达的这些爱情观都必须建立在一定的基础之 上,请同学们找一找,诗中哪一句表达了诗人的这个观点。 生: “我必须是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 师点拨:这是爱情的基础,你是“树” ,我也必须是“树” ,我不是攀附你的凌霄花, 不是单方痴恋你的小鸟,我也不是一味付出的泉源、险峰、阳光、春雨,我就是树,我们 是平等独立的。 (教师板书:平等独立) (四)、回顾全文,总结写作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