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动起来》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课是单元的起始课,主要任务是用垫圈作动力,探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引发学生对“运动和力”的思考和研究。
围绕核心概念设计了两个活动:一是引导学生调查了解从古到今不同类型的车辆,发现它们的动力来源,为后续用拉力做小车动力的研究奠定认知基础;二是学生通过组装(重力作为拉力)小车,体验力对小车的运动状态(运动与静止)的作用,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速度会发生什么变化等。
引导学生逐步构建“力是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也可以让物体启动或停止”这一概念。
最后,通过与儿童生活贴近的问题情境——踢球,“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的”,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现实问题。
【学情分析】在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中,他们已经见过和体验过各种各样类型的车辆,也对这些车运动起来的原因有一定的了解。
在三年级的学习中,也已知道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对“力”可以使物体运动有模糊的认识。
但是对于重力转化为拉力是比较陌生的。
如果把垫圈和小车绑在一起,垫圈的数量越多,拉力越大,小车运动的越快,这是学生不需通过实验也能知道的概念,但是如何从科学实验的角度来验证小车运动快慢与力的关系,是本节课中学生所要学习的科学方法与科学实证的严谨态度。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的小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4.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经历“提出问题-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得出结论”的过程,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第一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设计和制作小车,并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引导学生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动手操作能力,对于运动和力的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时,可能存在对实验操作不熟悉、对实验现象解释不准确等问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实验现象,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培养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运动和力的关系,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理解并解释运动和力的关系;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小组合作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小车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各种运动的小车,引发学生对运动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
2.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讨论小车运动的原因。
3.设计小车: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设计并制作一个能够运动的小车。
4.展示与评价:学生展示自己的小车,其他同学进行评价,教师进行总结和指导。
5.拓展与延伸:学生思考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或更快,并进行实验验证。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四年级上册科学教科版
课题名称让小车运动起来学科科学授课班级四(3)班授课时数 1 执教者潘文雅授课日期2024.10.29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运动与力》单元的开篇。
学生在三年级时已经发现,物体有时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相对运动的。
那么怎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小车的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并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玩具小车是学生都感兴趣也是玩过的东西。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了“运动”与“静止”,也初步知道物体的运动有快慢。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1.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知道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思维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并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3.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探究实践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态度责任1.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教学教学重点:实验探究小车运动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重难点教学难点:用实验数据说明小车运动快慢和拉力大小的关系。
课前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绳子、挂钩、标记纸、秒表小组:计算器、科学活动手册。
教学方法教法:讲授法、演示法、任务驱动法、实验法学法:小组讨论法、实验探究法、自主学习法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聚焦课题1.了解学生上学的出行方式,展示车的图片师:同学们,欢迎来到有趣的科学课堂!你们上学时都是坐什么车来的?生:汽车、电动车、自行车(设计意图:结合日常生活中上学时学生出行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也为引出不同类型的不同动力系统做好铺垫)2.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师:同学们说了各种各样类型的车,老师这里也有一些车,大家说一说它们是依靠什么力量运动起来的?生:马车、自行车、汽车、电动车、婴儿车、购物车依次出示学生所说图片:师:这些车是怎样运动起来的呢?谁来说说生:马车是靠马来拉动的。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全文5篇)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全文5篇)第一篇: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教学设计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学生在三年级是已经发现有时物体是相对静止的,有时是运动的。
那么这样让不同类型的车运动起来,本课的研究就是从这个问题开始的。
本课共设计了2个主要活动:一是聚焦环节,调查不同类型的小车动力来源;二是探索环节,用垫圈作为动力,探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的关系,包括用多大的力能使小车运动起来,用不同大小的力小车的运动速度会有什么变化。
从而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类型的小车用不同的动力类型;而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见过并体验过各种各样的运动的车辆,也对这些车如何运动起来有一定的了解。
在前面的科学学习中,他们初步认识过“力”,初步知道力可以使物体运动起来。
但是他们并没有从科学实验的角度研究小车运动与力大小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的车的不同动力系统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之间的兴趣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实验探究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难点:有序地进行合作探究,并用实验数据说明拉力大小和小车运动快慢之间的关系【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车、垫圈,棉绳、秒表、班级活动记录单小组:小车、垫圈,棉绳、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1.出示划艇图片提问:怎样让静止的划艇运动起来?怎样让划艇运动更快?怎样让它停下?(预设:学生关注到是力影响了物体的运动)2.图片一次展示马车、推车、火车、汽车、自行车、太阳能小车提问:它们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提问:你还知道哪些类型的车?都是怎么动起来的?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记录在班级记录表中3.出示小车,设问:你能让它动起来吗?揭示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板书)二、探索:探索小车运动与拉力大小之间的关系(预设20分钟)[材料准备:小车、棉绳、垫圈、挂钩、秒表、计算器、学生活动手册] 1.出示小车、绳子、垫圈,设问:你能用这些材料让小车运动起来吗?2.学生交流想法教师适时追问:拉小车的绳子多长才合适?(并演示小车的绳子太长或太短会怎样)3.设问: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拉力是怎么产生的?4.学生交流,教师小结:是垫圈的重力产生了拉力。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3.1《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说课稿3.1《让小车运动起来》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是教科版(新教材)四年级科学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习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通过动手实践,使小车运动起来。
这一课的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四年级之前,已经学习过一些简单的科学知识,对实验和动手操作有一定的兴趣和经验。
但是,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具体的操作方法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主探索小车运动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使小车运动起来。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自主探索小车运动的原理,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通过参与实践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和材料,使小车运动起来。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索,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2.实验法: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通过实践探索小车运动的原理。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一些小车运动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的主题。
2.探究小车运动的原理: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探索小车运动的原理。
3.分享和交流:让学生分组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分享自己的探究过程和体会。
4.总结和拓展:对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总结,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是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以及力的作用效果。
教材内容由易到难,逐步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和力的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动手能力强,但对于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的理解还较为肤浅。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深入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理,知道力的作用效果。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总结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小车运动的原理。
2.力的作用效果。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
2.小车、动力设备(如电池、电机等)、轨道、阻力装置(如橡皮泥、纸板等)。
3.实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车比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小车运动的实例,如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等,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小车运动的特点。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结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5.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学生分组讨论,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小车运动的原理和力的作用效果。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本节课的实验结果和收获。
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2024-2025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主备人
备课成员
课程基本信息
1. 课程名称:《让小车运动起来》
2. 教学年级和班级:四年级科学
3. 授课时间:2024-2025学年上册
4. 教学时数:1课时(45分钟)
本节课将围绕教科版四年级上册的科学课本内容,通过引导学生探索简单机械的原理,以制作小车为例,让学生动手操作,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关系,培养他们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答案:使用滚木会更省力。因为滚木是一种轮轴,它可以减少摩擦力,使得物体更容易移动。通过滚动而非滑动,我们可以用较小的力将物体移动到更高的位置。
例题4:
题目:解释滑轮系统是如何工作的,以及它如何帮助改变力的方向?
答案:滑轮系统通过滑轮和绳子的组合来传递力。当力作用于绳子的一端时,通过滑轮的转动,力可以被传递到另一端,并且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例如,下行的力可以使上升的物体移动,而且力的方向与原来相反。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们可以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简单机械的基本概念、组成部分、案例分析等。我们可以强调简单机械在现实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以下形式:
1. 选择题:设计一些选择题,让学生选择正确的简单机械名称或作用。
2. 填空题:设计一些填空题,让学生填写简单机械的定义、组成部分等。
例题2:
题目:一个小孩在秋千上静止,当他的朋友推了他一下后,秋千开始摆动。请说明这一过程中力的作用和运动状态的变化。
答案:朋友推小孩的力是作用力,它改变了小孩的运动状态,从静止变为了摆动。这个力使得小孩获得了速度和动能,从而开始运动。
例题3:
题目:如果你需要将一个重物从地面上移动到桌子上,你会选择直接抬起还是使用滚木?为什么?
小学科学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
小学科学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标题:让小车运动起来——探索小学科学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引言:《让小车运动起来》是学年科学四年级上册教科版小学科学1的一堂重要课程。
本课旨在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和作用的实现方式,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综合能力。
本文将详细分析教案的内容和实施步骤,以便教师和学生更好地准备和参与教学过程。
一、教学目标与重点:1. 了解力是事物发生运动和变形的原因。
2. 探索力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实验力和分析力。
二、教学内容:1. 动手制作小车并观察其运动。
2. 探索力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3. 学习小车牵引力和滚动力的差异。
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引发学生兴趣。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小车的运动,提出问题:“是什么原因使小车能够移动?”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并预告本节将会动手制作小车。
2. 制作小车并观察运动。
a. 配发材料,包括纸板、轮子、轴等。
b. 按要求制作小车模型。
c. 学生组织成小组,比较不同小车模型的运动效果,并记录观察结果。
d. 引导学生讨论:- 为什么小车可以移动?- 不同材料和设计是否会影响小车的运动结果?3. 探索力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a. 引导学生继续探讨“力”的作用。
b. 给出示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重力、摩擦力和推力等不同力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c. 让学生自由探索,并记录实验结果。
4. 学习小车牵引力和滚动力的差异。
a. 引导学生观察牵引力和滚动力的不同表现形式。
b. 利用不同材料在平坦地面上进行滚动实验,观察实验结果。
c. 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滑动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5. 总结课堂学习。
a.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和实验结果。
b. 学生自主讨论并总结“力”的作用和实现方式。
c. 教师予以点评和补充。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探索和理解力的作用和实现方式,培养了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学设计(同课异构公开课教案4篇)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同课异构(一)【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一课。
教材分为三个环节,聚焦环节通过调查生活中各种各样车的动力来源,将注意力集中到小车的动力;探索环节分两步,先利用垫圈的重力驱动小车并了解重力作用的现象,然后探究力的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研讨环节则指向“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状态”这一核心概念。
【学情分析】我校四年级大部分孩子知识面广,对各种类型的车和动力来源都有一定的了解,但并没有专门研究过力与车运动的关系。
他们对“重力”作用的现像有生活经验,组装一辆靠重力驱动的小车并不难,也容易推测出“力越大,速度越快”这一规律,但没有思考过力与运动的深层关系;由于四年级还没有学过“平均数”的概念,在本课数据处理中,利用三次运动的“总时间”代替“平均时间”。
【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一定大小的力才能让物体运动起来,并且力越大,运动速度越快。
科学思维:研究并了解小车运动快慢与动力大小的关系。
探究实践:组装用重力驱动的小车,通过实验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
态度责任: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乐于小组合作,乐于分享倾听;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很多的,不同的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难点】组装重力驱动的小车,并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动力大小的关系。
【教学过程】一、聚焦(3分钟)课前完成电子调查问卷:你知道的以“人力/畜力/……”为动力的车有哪些?对以人力、畜力、蒸汽机、化学燃料、太阳能为动力的车进行统计分类,形成班级调查结果。
通过“趣问卷”微信小程序设计问卷发到班级群,学生可以查阅资料,在自己原有认知的基础上了解调查更多类型的车辆,教师终端可以快速导出excel表格,形成丰富的班级调查统计表。
板书好课题,呈现统计表格。
师:课前我们对车及其动力类型做了一次小调查,这是我们班的统计结果。
请大家看一看,这其中有什么是你没有想到但同学想到了的?你有什么新的认识?预设:知道了更多车的类型;原来动物也可以作为车的动力等等师:一个人的想法是有限的,但经过思考、交流、分享,我们大家都会有新的认识。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教案
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材简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单元的第1课。
教科书由从古至今不同的车辆入手,引导学生了解不同的小车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由此引出本课的研究主题“让小车运动起来”。
本课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环节,通过了解各种动力类型的车辆,引出本课的主要任务——让小车运动起来;第二部分“探索”环节,要求学生利用垫圈和绳子,安装一个重力作为拉力的小车,并研究小车运动快慢与拉力大小的关系;第三部分“研讨”环节,在经过探究活动后,引导学生探讨力可以使物体启动或静止,力可以改变物体运动的快慢;第四部分“拓展”环节,教科书以运动员是怎样改变足球的运动状态为情境,帮助学生将小车的运动迁移到足球的运动,旨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即: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也可以使物体启动或静止。
本课围绕本单元“运动和力”的大概念,观察拉力对物体的作用。
通过研究以垫圈的重力作为拉力让小车运动起来、用手挡住让小车停止、增加垫圈改变小车运动快慢几种运动现象,让学生逐步了解到给物体施加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快慢。
【学生分析】小车是学生熟悉的玩具,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能提出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也能想办法让运动的小车静止;对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也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学生较难将运动与力联系起来,对运动与力的关系是模糊的。
因此,可以以此为契机作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关系。
●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难点】重点: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摩擦力的产生和影响因素,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教材还提供了多个实验方案,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对周围的物理现象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摩擦力的概念和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如何设计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感受摩擦力的存在和影响。
2.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的概念和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加深对摩擦力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小车、毛巾、滑轮、砂纸等。
2.课件: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力的概念、物体的运动等。
然后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摩擦力。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教材中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以及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测量摩擦力。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心得体会。
教师点评并总结,加深学生对摩擦力的理解。
5.拓展(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减小摩擦力?学生可结合生活实例和实验经验,提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小学科学《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运动和力这一章节的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主要介绍了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
通过让学生观察和实践,引导他们对力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小车运动起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
-掌握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能力目标:-能够观察、实验和记录实验结果。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
教学难点:如何通过实际操作让小车运动起来。
四、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但对于力的作用和运动的原理还存在一定的模糊和混淆。
他们对于实际操作的兴趣较高,喜欢动手实践。
因此,本节课将通过实际操作引发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五、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老师出示一张图片或视频,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运动现象,例如一辆汽车行驶或一个小球滚动的场景。
2.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是怎样产生的?是什么力使物体运动起来的?第二环节:概念讲解1. 老师简要介绍力的概念和作用,解释力是使物体发生变化或运动的原因。
-举例说明:当你用力推一把椅子,椅子就会移动。
这是因为你施加了力,力使椅子发生了运动。
2. 通过实例和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力的作用。
-举例说明:当你用力拉门把手,门就会打开。
这是因为你施加了力,力使门发生了运动。
第三环节:实验操作1. 老师向学生展示一个小车模型,并告诉他们我们要通过施加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举例说明:想象一下,你手里有一辆小车,你用力推它,它会怎样运动?2. 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配备一个小车模型和一根绳子。
3. 学生按照老师的指导,将绳子绑在小车上,并用手拉动绳子,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举例说明:你们可以轻轻地拉绳子,小车会缓慢地运动;如果你们用力一拉,小车会快速地运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简单的物理运动规律,通过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了解力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教科书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原因,从而引出力的作用。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力的概念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生活中也经常会观察到物体的运动和静止,对于小车运动起来有一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力的作用效果,知道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2.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3.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到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实验观察法、小组合作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小车、斜坡、绳子等实验器材。
2.准备相关的教学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力的知识,如力的作用效果、力的作用对象等。
然后引入今天的课题——让小车运动起来。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科书中的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原因,让学生认识到力的作用。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和记录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每组选择不同的力(如推力、拉力、重力等)作用在小车上,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并记录下来。
4.巩固(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结果进行讨论,让学生解释不同力作用下小车的运动情况。
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并让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简单现象。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使小车运动得更远或者更慢,让学生尝试改变力的作用方式或者改变小车的质量等,观察小车的运动情况。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1.让小车动起来》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动起来》是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以及如何减小摩擦力使小车运动更远。
教材通过简单的实验和小车比赛,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思考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动手操作。
但部分学生在观察和思考问题时,可能缺乏细致性和深入性。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他们的细致观察和深入思考的习惯。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知道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学会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2.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摩擦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观察法: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
3.讨论法: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实验心得,培养合作交流的习惯。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小车、木板、毛巾、砂纸、滑轮等。
2.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计时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引入摩擦力的概念,让学生初步了解摩擦力。
2.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实验装置,介绍实验目的:观察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摩擦力下小车的运动距离。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讨论实验现象,引导学生发现摩擦力与小车运动距离的关系。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如何使小车运动更远?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课内容,强调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以及减小摩擦力的方法。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是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二是学习通过简单的装置使小车运动起来。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详细的文字和丰富的活动设计,引导学生探究小车运动的奥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周围事物的运动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科学探究方面,部分学生可能还缺乏系统的思维和方法。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究意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通过简单的装置使小车运动起来。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质疑、积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学会通过简单的装置使小车运动起来。
2.难点:掌握小车运动的相关术语,如动力、阻力等。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教师通过提问、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2.实验教学: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车运动的原理。
3.小组合作: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小车、动力装置、阻力装置、实验材料等。
2.学具:学生手册、实验记录表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小车比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提问:“你们知道小车是怎么运动的吗?”,“小车运动有哪些原理呢?”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如动力、阻力等。
呈现教材中的实验装置,引导学生了解实验目的。
3.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小车运动的原理。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小车在不同条件下的运动情况,记录实验数据。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
最新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教案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运动起来》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是对于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中,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和思考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2.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摩擦力对物体运动的原理。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和总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六. 教学准备1.小车若干辆2.摩擦材料(如毛巾、木板等)3.测量工具(如尺子等)4.实验记录表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小车是怎么运动的吗?小车运动的过程中有哪些因素会影响它的运动呢?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并提出实验要求:用不同摩擦材料的表面让小车运动,并记录小车运动的速度和距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摩擦材料下小车的运动速度和距离,并记录在实验记录表上。
4.巩固(5分钟)教师学生讨论:你们观察到什么现象?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有什么影响?学生分享实验结果,总结摩擦力对小车运动的影响。
5.拓展(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还能想到其他影响小车运动的因素吗?学生思考并回答,如重量、倾斜度等。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通过实验我们发现,摩擦力对小车运动有影响,摩擦力越大,小车运动的速度越慢,运动的距离也越短。
7.家庭作业(5分钟)学生完成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体会。
教科版小学科学新版四年级上册科学3.1让小车运动起来 教案
教科版四年级上册3.1让小车动起来新知探究聚焦:各种动力的车提出问题:几千年前,人类就发明了车。
你知道哪些动力类型的车?小结:课件展示不同动力的车出示:车的类型和动力(班级记录表)小结:随着科技的进步,车的类型不断更新。
车可以使用不同的动力,如小推车是靠人的推力运动的;马车是靠马的拉力运动的;汽车是靠右发动机的动力运动的。
人类利用电、汽油、蒸汽、太阳能等做动力,发明了各种类型的车。
科学零距离:力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单独存在,比如人搬书,书受到手往上提的力,同时手受到书向下的压的力。
两个不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也可能产生力的作用,比如磁力、引力。
力的分类有很多种,按性质可分为万有引力(重力)、弹力、摩擦力、电磁力、核力等。
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温故知新勤思考,聚集焦点解新疑。
新知探究探索一:让小车动起来1、让小车动起来制作材料:垫圈、小车、绳子、回形针制作步骤:1、将绳子的两端分别系在小车和回形针上。
2、如图所示,将回形针弄弯后,逐个放上垫圈,探索一:了解我们处在一个力的世界里,力无处不在。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因为受到了力的作科学探索求真知,教师点拨解疑难。
小车即可运动起来。
制作须知:1、拴绳子的位置。
绳子拴在小车上的位置会影响小车行进的方向,只有拴在小车车头的正中间,拉力的方向才会与车轮的方向一致,否则小车会偏离路线。
2、绳子的长度与桌子的选择。
拉小车的绳子的长度不是随意的,小车运动的距离等于垫圈下落的距离,若绳子太短,则实验效果不明显;若绳子太长,则小车还没运动到桌子边缘,垫圈就已经落到地上。
因此,绳子的长度应该约等于桌子的高度。
另外,桌面要相对平整光滑。
2、认识重力(1)重力的概念地球对它周围的物体都有一种引力,这种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向下的力叫作重力。
(2)生活中的重力现象重力能把地球表面的物体拉向地面,我们提水,感到水桶对手有向下的拉力;我们背书包,感到书包对肩部有向下的压力;树上的苹果往下落;向上抛的球,最终落回到地面上,小孩从滑梯上滑下;水往低处流……这些现象都是由于重力的作用。
四年级上册科学教案-《让小车运动起来》-教科版
-举例:观察小车在不同表面(如木板、布料等)上运动的距离,探讨摩擦力的作用。
-科学实验方法:培养学生设计实验、记录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举例: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小车在不同力的作用下,运动状态(速度、方向等)的变化。
3.成果展示:每个小组将向全班展示他们的讨论成果和实验操作的结果。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力的作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力的基本概念、作用效果和摩擦力的重要性。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力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举例:观察小车受到不同方向的力时,运动方向的变化;受到不同大小的力时,速度的变化。
2.教学难点
-力的作用效果:理解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对物体运动状态的影响。
-难点解析:通过实验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不同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对小车运动状态的影响,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摩擦力的作用:掌握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物体间压力的关系。
五、教学反思
在上完《让小车运动起来》这节课后,我对教学过程进行了反思。首先,我觉得导入新课的部分,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发学生的兴趣,效果还是不错的。大家能够积极参与,提出自己的想法,为后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1《让小车动起来》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让小车动起来》这一课是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能量,以及如何通过转换能量来使小车运动。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实例,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科学概念。
此外,教材还设计了多个实验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探究精神。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知识基础,对生活中的能量转换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课堂上表现出好奇心强、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的特点。
然而,学生对能量转换的原理和科学规律的理解还不够深入,需要在教学中加以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的能量,以及能量转换的原理。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能量转换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技巧和安全意识。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通过问题引导,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
2.实验教学: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体验科学的实践过程,提高实践能力。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实验器材:小车、电池、电线、磁铁等。
2.准备教学课件:图片、视频、动画等。
3.划分实验小组,分配实验任务。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不同类型的小车,如遥控小车、电动车等,引导学生关注小车的运动原理。
提问:“你们知道这些小车是如何动起来的吗?”让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呈现能量转换的原理,介绍不同类型的能量,如机械能、电能、磁能等。
同时,展示实验器材,为学生动手操作做准备。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根据教材中的实验步骤,用电池、电线、磁铁等器材让小车动起来。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操作不当,解答学生疑问。
最新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3.1让小车运动起来》优质教学设计
让小车运动起来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掌握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记录、分析数据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分享的意识。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和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和讨论,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并掌握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三、教学准备1. 教具:教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3.1 让小车运动起来》课件、小车模型、实验器材(滑轮、绳子、支架等)。
2. 学具:学生实验记录单、小车模型、实验器材(滑轮、绳子、支架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播放一段关于小车运动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
(2)学生交流对小车运动的了解,教师总结导入新课。
2. 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1)教师展示小车模型,引导学生了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
(2)教师讲解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理解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3. 实验探究(1)教师指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要求学生观察并记录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2)学生进行实验,记录数据,并尝试分析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4. 总结与拓展(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和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2)学生分享实验心得,交流对小车运动的感悟。
(3)教师拓展话题,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继续探究的兴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了小车运动的基本原理和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在实验环节,要关注学生的操作规范,确保实验安全。
此外,还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鼓励学生发表不同见解,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在讨论环节,要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形成勇于探究的精神。
人生格言:我们要知道别人能做到的事,只要自己有恒心,坚持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是做不到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第1课《让小车运动起来》( 1 课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使运动的物体静止。
2.不同类型的车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科学探究目标
1.调查了解不同类型车的动力系统。
2.会安装用重力拉动的小车。
3.会研究拉力大小与小车运动快慢的关系。
4.能用实验数据证明自己的推测。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进一步研究运动和力的兴趣。
2.意识到要用实验数据作为证据。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生活中的车辆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具有不同的动力类型。
【教学重点】
通过让小车运动起来,知道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是运动的物体静止。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小车、绳子、曲别针、垫圈、计时器
作者留言:
您好!非常感谢!您浏览到此文档。
为了提高文档质量,欢迎您点赞或留言告诉我该文档的不足之处,以便于作者对该文档进行完善优化,在此本人深表感谢!祝您天天快乐!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