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5张)

合集下载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课件

人教版历史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ppt课件

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
惟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一国则受命于君。
王者必受命而后王,王者必改正朔,易服色,制礼乐,一统于天下。
——董仲舒《春秋繁露》 材料四 天为君而覆露之,地为臣而持载之;阳为夫而生之,阴
为妇而助之;春为父而生之,夏为子而养之;王道之三纲可求于 天。 ——董仲舒《春秋繁露》
请分析:
1.材料一中,董仲舒提出了怎样的主张?有何特点?
提示:(1)主张:‚春秋大一统‛。 (2)特点:将国家统一上升到‚天‛的高度,寻求国家统一的理 论基础。 2.在材料二中,董仲舒提出了什么主张?其实质是什么? 提示:(1)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实质:是一种思想专制,为国家统一服务。
6.关于汉武帝时期兴办太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B.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 C.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D.促进了封建教育的发展
)
【解析】选C。解题时注意题干中‚兴办太学‛这一关键信息。
太学以儒家经典为教学内容,提高了儒学的地位;非贵族官僚家
庭的子弟可凭借太学资格做官,从而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
三纲五常 提出“_________”的道德标准
有利于巩固君权,维 护统治秩序
【易错辨析】罢黜百家≠禁绝百家
罢黜百家只是为独尊儒术服务,并不意味着仅仅继承与发
扬儒家思想,禁绝其他各派思想。相反,董仲舒的新儒学吸取了
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进一步适应‚大一统‛社会 发展的需要,使之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要点归纳】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 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序。 2.对民族精神:思想统一于儒学,儒学逐渐成为中华民族 的独特精神。这种民族精神是维护统一、阻止分裂的强大思想 武器。儒学以仁义为主,强调人伦关系,对于抵制宗教有一定的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20张)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20张)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 汉武帝的尊儒措施
思想: 肯定董仲舒的儒学思想 政治: 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使天
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2. 教育状况
规定儒家经典为必读教科书 (五经 博士) ---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兴办太学
---儒学地位大大提高
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儒学在民间处于独尊地位 鼓励私家儒学教育 ---为弘扬儒学打下了坚实的社会基础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加于强天君子权的”需、要 ““仁受政命”于:君限,田天、意薄之敛所、予省也赋”役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
• 何言乎大一统也?
• -《春秋公羊传注疏》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①背景:经济残破 ②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③治国原则:“无为而治” ④应用:休养生息政策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的“无为” 2.“有为”成为时代需要
边境不宁、王国割据、 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道家哲学正好符合汉初统治者的需要, 他们的政策是除秦苛法,与民休息, 使国家在长期的耗尽一切的战争后恢 复元气。到元气恢复了,道家哲学就 不再适用了,而需要一个进一步建设 的纲领。统治者们在儒家学说中找到 了它。”
儒家思想经历
春秋时期,应运而生 →战国后期,蔚然大宗 →秦,遭到打击 →汉初Biblioteka 逐渐复苏→汉武帝时期,成为正统
中国的思想学术在不断的相互渗透、改造,以适 应社会经济政治发展的需要,同时又将反作用于 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人教版历史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5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3同步教学课件“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5张PPT)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5
2.儒学成为官学是由哪位思想家的主张直接促成的(
)
A.孔子
B.孟子
C.董仲舒 D.朱熹 解析:西汉时期,董仲舒新儒学的主张得到汉武帝的肯定,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
的教科书,儒学处于独尊地位,故应选C项。
答案:C
问题导学
即时检测
1
2
3
4
5
3.汉武帝“独尊儒术”,主要是利用儒家的( A.“为政以德”的思想 B.“性善论”的思想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预习交流2
结合上图,根据所学交流汉代新儒学的主要特点。 提示:外儒内法,又带有神学色彩。
目标导航
预习导引



三、儒学成为正统
1.措施 (1)重用儒士:汉武帝起用很多儒学家参与国家大政。儒家学说成为政府选拔人
才、任官授爵的标准。士人纷纷研习儒家经典,儒学得以大兴。
(2)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公元前136年,汉武帝正式规定《诗》 《书》《礼》《易》《春秋》为“五经”,教育为儒家所垄断。 (3)设立太学: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兴办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 陈规,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4)建立地方教育系统:汉武帝下令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 育系统。儒学在民间开始处于独尊的地位。 2.结果 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国传统文化 的主流。
)
C.“民贵君轻”的思想
D.“大一统”的思想 解析:汉武帝“独尊儒术”的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董仲舒提出的“春秋大一统” 主张符合其政治需要,故选D项。 答案:D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20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20张PPT)
从“无为”到“有为”
1. 经济:盐铁专卖,强化中央政府财政资源 2.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实行推恩令、设刺史;
加强君主专制实行中外朝制度
3. 军事:反击匈奴,解决边患 4. 思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世上只有儒家 好,别的东西
比不了!
——董仲舒“新儒学”
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
一个这样的思想体系,从秦统一到汉初,探索
了七十年之久,在认识史上是一件大事。” ——任继愈:《中国哲学发展史》(秦汉卷)
北京国子监
儒学成为正统
——儒学独尊的影响
董仲舒是西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 享有“群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
有重要地位。……董仲舒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 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目自足,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汉初“无为”政策
5.积极影响:经过六十多年休养生息,汉 朝的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增强,人民生活安 定,国力日盛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厝火积薪》
汉初“无为”政策
“夫抱火厝之积薪之下,而寝其上,火未
及燃,因谓之安。方今之势,何以异
此?”
——《汉书 贾谊传》
众庶街巷有马。阡陌之间成群,乘牸牝(母马)者而不得会
聚。”
——《后汉书.食货志》
从“无为”到“有为”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提出背景
汉初“无为”政策
1. 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2. 目的:恢复生产、安定人心 3. 指导思想:道家“无为而治”思想 4. 政策:
与民休息、养育民力
从“无为”到“有为”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7张)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7张)
1.董仲舒创立新的儒学体系 董仲舒是汉代儒家的代表人物。他把诸子百家 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糅合到儒家 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了新的儒学体系。 他向汉武帝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 张,是使儒家思想成为我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 重要人物。
2.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封建统治提供了理论依据)
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标要求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 正统思想的史实。
一、从“无为”到“有为”
1.汉初”无为”的背景、目的
①背景:秦末战火频繁,社会经济破坏严重。 ②目的:汉初,为了恢复生产和安定人心,统治者吸 取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与民休息的政策。
2.与民休息政策的内容与作用
①内容:如减轻田租、免自卖为奴婢者为庶人、让 大量士兵回家,授予田宅,并免除一定的赋税和徭役 等。 ②作用:经过六十多年的休养生息,汉朝的经济实 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 日盛。
2、汉代儒学与先秦儒学的关系是 A、完全更新 B、因循守旧 C、继承与发展 D、外在形式的变化
3、汉代儒学对先秦儒学的发展主要是 ①限制君主的暴政②大一统的思想 ③天人感应说 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 B . 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从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到西汉 时期“独尊儒术”的转变体现了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④儒家以外各学 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 D.①②③
①从汉武帝起,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
②兴办太学,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③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汉代讲学画像砖(太学)
太学里的教师的是哪些人?
学生在太学学习什么内容?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5张)北京

历史必修Ⅲ人教新课标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共15张)北京

D
4.儒家思想经过不断发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 流。以下言论最能体现其适应加强中央集权需要的是 A.“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 B.“以德兼人者王,以力兼人者弱,以富兼人者贫。” C.“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问题2: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历史背景 (1)经济实力的恢复与增强。 (2)人民生活安定,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表现: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问题3:什么叫新儒学体系?有哪些主要思想?如何评价?新儒学 “新”在哪些方面? 概念:董仲舒把诸子百家中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 糅合到儒家思想中,加以改造,形成新儒学体系。
课前预习
1.汉初为什么要“无为而治”?其理论依据是什么?有何措施? 产生什么影响?
2.汉武帝实行“有为而治”的背景是什么?具体表现如何?
3.什么叫新儒学体系?有哪些主要思想?如何评价?新儒学“新” 在哪些方面?
4.儒学成为正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正统?有何表现?
5.儒学儒学在儒学成为正统 问题4:儒学成为正统的标志是什么?为什么会成为正统?有何表 现? 标志:“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采纳。 原因:汉武帝通过文化专制实现政治专制。
成为正统的表现 (1)全面肯定新儒学: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兴办太学, 让天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促进了教育发展)。
(2)儒经成为教科书:教育被儒家垄断,不利于自然科学的发展。 (3)初步建立起国家教育体系:中央设立太学(打破了以往由贵 族官僚时代为官的陈规);地方建立学校(儒家思想开始在民间 处于独尊地位)。 问题5:儒学儒学在汉代以后有何历史地位? 地位:儒家思想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儒家思想逐渐 成为两千多年来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 (共14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课件 (共14张ppt)


11.中国古典园林崇尚格局的错落有 致,而 西方近 代古典 园林则 追求布 局严谨 与对称 ,这从 一个侧 面反映 了中西 文化存 在着差 异。

12.西方园林受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 ,虽然 也模仿 自然、 崇尚画 意,却 有自己 理解, 这说明 民族间 的文化 交流与 借鉴往 往不是 全盘照 搬的。

8.了解蝙蝠和雷达之间的关系,知道 仿生学 是人类 创造发 明的重 要方法 ,激发 探索科 学奥秘 的兴趣 。

9. 宋代地方官员任职回避的地域范围 进一步 扩大, 严格规 定官员 只能在 田产所 在地以 外的区 域任职 。

10. 在限定行政区域的基础上补充里程 限定, 是清代 较明代 在地方 官员任 职回避 制度制 定上更 显细化 的表现 。
2.

1、通过自主阅读,分角色朗读课文, 引导学 生抓住 课文的 重点词 语。

2、使学生感悟到美好的环境是靠我们 勤劳的 双手创 造出来 的,培 养学生 爱护环 境的意 识。

3.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桑 娜和渔 夫的勤 劳、淳 朴和善 良,学 习他们 宁可自 己受苦 也要帮 助他人 的美德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 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晚年著 有《春秋繁露》。“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 纳,并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 建统治者所沿袭。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主要思想 (1)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2)加强君权—“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天人感应”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3)道德标准—“三纲五常”,稳定统治秩序 (4)针对土地兼并,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16张)

2019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 第2课 “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课件(16张)

(2)汉武帝时期,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土地兼并、王国割据、
边境不宁等问题。 (3)董仲舒的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答案
课堂小结
返回
1 2 3 4 5 6
反馈·训练区
1. 西汉初,“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齐民无藏盖”。在此背景下,西汉政府立国的指导思 想是( C )
A.墨家思想 解析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儒家思想 西汉初年,由于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统治者为了恢复经
答案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材料
董仲舒的“大一统”思想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今师异道,
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以持一统,法制数变, 下不知所守。
——《汉书· 董仲舒传》
思考
(1)以上材料体现了董仲舒什么观点?其观点提出的目 的是什么?
答案 要。
答案
观点:“春秋大一统”;目的: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
解析答案
济和安定人心,吸取了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采取了与民
休息的政策。
解析答案
1 2 3 4 5 6
2. 董仲舒提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
以善之,此天意也。”该观点( C ) A.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
B.主要体现“天人感应”的理念
C.为君主受命于天提供了理论保障
D.直接结束了各派思想平等的局面 解析 材料的大意是“上天赋予人以本性,具有善良的本质而 不能成为善良的人,于是上天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王来教化人为 善,这就是上天的本意”。董仲舒是在借天意来构建君权理论, 为君权寻找一个无上的、不可辩驳的理由,这为君主受命于天 提供了理论保障,故C项符合题意。
深化探究
探究点1 汉武帝支持儒家学说的原因 材料 右图是漫画《胜出》。图中台上站着两个人, 汉武帝高举儒家牌子。另一人左手做出胜利的手势, 这一人显然是得到了汉武帝的大力支持。 思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为什么支持儒家 (1)国家经济实力增强,为推行“积极有为”的统治政策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历史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ppt课件

董仲舒是个“读书虫”,在景帝朝已经做了博士。
汉武帝要解决的最大问题是?
汉武帝时,两座宫殿先后失火。
—— 《汉书 ·食货志》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三年不窥园”后来精炼为成语“目不窥园”。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
汉高祖 汉惠帝 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
孝容易被统治者引申为忠,有利于巩固封建专制统治
13
2、新儒学的“新” 董仲舒在先秦儒学思想中糅合了道家、
法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加以改造, 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新儒学体系。
3、实质 思想文化专制
4、特点 外儒内法
14
为什么汉武帝接受了“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的建议并实施?
① 儒学的自我调节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 吸收大一统的思想 (根本原因)
”后来精炼为成语“ 目不窥园”。
9
2、董仲舒的新儒学
(1)体系内容:
发挥“仁政” ,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轻徭薄赋 ——缓和阶级矛盾的需要
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 (核心) ——加强君权的需要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提出“三纲五常” ,提倡孝道 ——稳定社会秩序的需要
目的:维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 12
董永卖身葬父,感动天地,并成就一 段美好姻缘的故事,自西汉以来就在我国 广为流传,并受到统治者推崇。世界上很 多看过中国《天仙配》的人,都说这是中 国五千年文明历史的体现。
(1)该故事起源于西汉以来的什么伦理观
念有关?
孝道或儒家伦理道德
(2)该故事为什么能受到统治者推崇?
此,教育被儒家垄断。
18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PT课件

人教版必修三 第2课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PPT课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
董仲舒(前179—前104年) 广川(今河北景县)人,西 汉哲学家和政治家,晚年著 有《春秋繁露》。“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为汉武帝所 纳,并为此后两千余年间封 建统治者所沿袭。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2、主要思想 (1)中央集权—“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实质:借神权来强化皇权,以思想上大一统来巩固政治 上大一统,是一种思想文化专制。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4、影响
①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 ②儒家思想成为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③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④思想专制,遏制思想学术的自由发展。
三、儒学成为正统
(1)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 (2)儒家经典作为教科书; (3)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
课堂小结
课堂练习
1、汉武帝采纳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这里的“儒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A.吸收了佛教、道教等思想的儒学 B.正统的孔孟学说 C.糅合了道家、阴阳家等学说的儒学 D.儒家学说与权术
课堂练习
2、从“百家争鸣”到“独尊儒术”的转变体 现了( ) ①中央集权的强化 ②思想控制的加强 ③大一统的形成 ④儒学之外其他各个学派的消亡 A.②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4.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练习用 “象脚 鼓”等词 语,描 述周总 理和傣 族人民 一起过 泼水节 的情景 ,体会 周总理 和傣族 人民心 连心的 深厚情 意。

5.能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 受总理 的平易 近人。

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对数量词产生兴 趣,培 养学生 能留心 观察周 围事物 、尝试 用数量 词表达 熟悉的 事物的 好习惯 。感受 数量词 儿歌的 语言美 。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9张PPT)

(人教版必修3)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共19张PPT)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特 点
新儒学以儒学为基础,阴阳学说 为框架,兼采诸子百家,具有神 学色彩,给封建统治者披上神圣 的外衣,适应了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统治的需要……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三) 特 点 (四) 意 义
董仲舒的新儒学对于巩固国家 的统一,有积极作用。这是汉武 帝采取董仲舒主张的根本原因。 新儒学宣扬“天人感应”,认 为君主无道会遭天的惩罚,有限制 君权的目的。
儒家认为,社会是由五种关系组成:君臣、父 子、夫妇、昆弟、朋友。董仲舒从中选出君臣、父 子、夫妇三项,称为“三纲”。董仲舒以天人感应 和阴阳五行说为理论基础对先秦儒家伦理思想进行 了理论概括,形成了一套以“三纲”“五常”为核 心的系伦理思想体系。 他认为道德是“天意”、“天志”的表现, “君臣父子夫妇之义,皆取诸阴阳之道。君为阳, 臣为阴,父为阳,子为阴,夫为阳,妻为阴”。为 此,他提出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和仁义礼智信五种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即三纲五 常。
经济恢复、社会繁荣、国力强盛
盛世危机
①南北边境不宁;②诸侯国威胁中央; ③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汉景帝时期,御史大夫晁错指出, “被水旱之灾,急征暴虐,赋敛不 时……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矣”。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1、社会潜伏的危机要求加强中央集权(国力的强 盛提供了条件),而道家学说不适应时代发展的需 要; 2、儒家学说适应时代的需要,整合出一套为中央 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体系;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一) 背 景
(二) 内 容
1、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2、针对加强君权需要,宣扬“君权神授” ,提 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3、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 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15张PPT)

人教版必修三第2课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课件(15张PPT)

至武帝之初七十年间,国家亡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 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汉书.食货志》
汉武帝时郡国形势图
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汉纪》
新儒学的产生(道与术的融合):
宇 宙 观(关于天道)
天地者,万物之本也,先祖之所出也。广大无极,其德昭明,历年众多,永久无疆。 … … 君臣父子夫妇之道取之,此大礼之终也… …天亦有喜怒之气,哀乐之心,与人相副,以类 合之,天人一也。 无天而生,未之有也。天者万物之祖,万物非天不生。独阴不生,独阳不生,阴阳与天地 参然后生。
针对上述观点,你是如何理解的?
谢谢大家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百家争鸣中的大一统思想:
孟子: 君仁臣义, 君民同乐, 风尚淳朴, 百姓亲睦, 天下定于一。 墨子:上之所是, 必皆是之; 所非,必皆非之… …天下之百姓, 皆上同于 天子! 《吕氏春秋》:王者执一, 而为万物正… …一则治,两则乱!
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也需要思想文化的统一
——顾颉刚
故养士之大者,莫大乎太学;太学者,贤士之所关也,教化之本原 也… …今臣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数考问以尽其材, 则英俊宜可得矣。
教育内容 《五经》等儒家经典
教育体系 中央官学与地方官学相结合
教育目的 改变此前军功重臣垄断政权的局面,发掘人才为国家所
用,促进思想的统一
汉武帝对儒学的理解与董仲舒是有距离的。质言之,董氏是基于其信仰, 将儒学理解为道,一种社会理想以及实现这一理想的路径方法,着重的 是儒学的价值属性。汉武则是出于统治天下的需要,提高行政秩序的水 平和控制的有效性,将儒学理解为轨则百姓的手段,看中的是儒学的工 具(术)属性。
——陈明《中古士族现象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策
秦始皇 排斥、打击
汉武帝 尊崇
秦刚刚统一,需要巩 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的政 不 治需要; 同 原因 固君主专制; 秦统治受到儒士攻击。董仲舒发展儒学,适应了统 点 治者的需要 儒学发展进入低潮 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 影响
目的
相 同 实质 点 作用
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一
文化专制
(2)汉武帝尊儒,极力推崇儒学
2.表现: (1)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 (2)政治上起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并将儒学定 为选官标准; (3)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建立地方教育系统,要求天 下文士都学儒家经典 。
太学的出现
1、太学的建立
汉武帝创建太学,使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出现了国 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的管理学校。
2、太学的发展
汉武帝时代,除了建立太学以外,还令天下郡国皆 立学校,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自汉昭帝时代 起,太学规模不断扩大,到东汉中期,太学生已经 达到30000人。
3、太学的影响:
(1)对教育:太学的建立,是儒家教育官方化和 制度化的标志; (2)对社会风气:太学的兴立,带动了民间积极 向学的风气,对于文化的传播起了积极作用; (3)对统治基础:使大官僚和大地主子 嗣垄断官位的情形得到改变,少数出身于 社会中下层的人,也得到入仕的机会。 (4)对政坛:东汉太学生的议政活 动,迫使黑暗政治势力有所收敛。
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 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从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到汉武帝的“罢黜百 家,独尊儒术”,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解决思想意识形态问题,不能简单地依赖于行政强 制,更不能依靠暴力。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思想文化只有不断创 新不断发展,才会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我们应该善待我们的传统文化。因为文化的发展 是连续的,是一个继承与发展的过程。
有何表现? 政治:设布衣为相,实行察举、推恩令、刺史制 经济: 统一币制、盐铁,治黄河 军事: 大败匈奴,解决西域问题
思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提出
1.董仲舒的生平
董仲舒(前179~前104),广川 (今河北景县)人,西汉唯心主义哲学 家、政治家和今文经学大师。汉景帝时 任博士,教授《公羊春秋》。汉武帝时,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建议“罢黜 百家,独尊儒术”,被汉武帝所采纳。 晚年著《春秋繁露》,建立新儒学体系。
“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君权神授
“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 勿使并进“ ——罢黜百家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三纲五常
2.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的内容
“春秋大一统”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 ——加强君权的需要 “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 ——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的需要
史载:“汉初萧(何)曹(参)为相,镇以无为,从民之 欲而不忧乱。”它反映出的统治思想是 A.儒家主张 C.道家主张 B.墨家主张 D.法家主张
汉初鉴于秦亡教训,已有人提出用儒学思想统治。 但汉高祖刘邦不喜儒学。惠帝时,废除了“挟书之 律”。文帝、景帝时,积极搜集遭秦火之后所残存 的古籍,包括儒家经典。同时,开始立《诗》、 《书》、《春秋》等儒学经典的博士官。 思考:汉朝的社会思想发生了怎样的转变?
一、从“无为”到“有为”
原因—— 汉初百废待兴
“无为”而 治
表现——休养生息 影响——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
“有
为”
一、从“无为”到“有为”
从“无为”到“有为”的原因:
可能性: 经济恢复,社会安定,国力日盛 边境问题 必要性 王国问题 土地问题
回忆我们学过的必修Ⅰ和必修Ⅱ教材,
汉武帝的“有为”在政治、经济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军事等方面
新儒学与先秦儒学的不同 ⑴先秦儒学只是百家之一,而新儒学被独尊。 ⑵先秦儒学关注现实问题,而新儒学的神学 色彩浓厚。 ⑶先秦儒学与入仕不挂钩,而新儒学则“学而 优则仕”。 ⑷先秦儒学处于充实发展中,而董的新儒学则 长期被当作“圣经”。
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的政策有何不同?导致不同的原因分别是什 么?对儒学的发展各产生了什么影响?这两种政策又有何相同之处?
3、评价“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观
消极: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积极:①有利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大一统 ②确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利民 族历史文化的进步 儒学的自我调节满足了时代的要求,有利于 加强中央集权 ——(成为正统思想的根本原因)
三、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原因: (1)新儒学适应了封建统治的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