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中益气汤

合集下载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摘要:1.引言2.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和功效3.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4.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实例5.结语正文:【引言】中医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历经数千年的沉淀和积累,形成了一整套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

在众多中医药方剂中,补中益气汤是一道著名的方剂,其功效独擅,颇受医者喜爱。

本文将从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功效、趣味歌诀和应用实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补中益气汤的来源和功效】补中益气汤最早出自于《金匮要略》一书,其主要成分包括黄芪、白术、陈皮、人参、甘草、升麻、柴胡等药材。

补中益气汤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升阳举陷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食少纳呆等症状。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为了便于记忆和传播,补中益气汤有一首趣味歌诀,如下:补中益气芪术陈,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亦治阳虚外感因。

这首歌诀巧妙地将补中益气汤中的药材名称和功效融入其中,使人们能够轻松地记住并理解这道方剂的作用。

【补中益气汤的应用实例】补中益气汤在临床应用中,可根据患者具体症状进行加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应用实例:1.脾胃虚弱型:患者表现为食欲不振、腹胀、乏力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厚朴、枳壳等药材。

2.气虚型:患者表现为气短、乏力、易出汗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麦冬、五味子等药材。

3.阳虚型:患者表现为怕冷、手脚冰凉等症状,可在补中益气汤的基础上加入肉桂、干姜等药材。

【结语】补中益气汤是一道具有益气健脾、和中理气、升阳举陷等功效的方剂,适用于治疗脾胃虚弱、气虚乏力等症状。

通过趣味歌诀的传播,使得更多人了解并熟知这道方剂。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方剂学课件)

补益剂—补中益气汤(方剂学课件)

伍 臣药

黄芪、升麻、柴胡在本方中意在升阳举陷,黄芪补气升阳,升麻升其中 气,柴胡既能升阳举陷,又能疏达气机,使阳气上升外达,发热自除;

当归养血和营,助参芪益气生血,使气有所附;陈皮芳香醒脾化湿,又 能理气和胃,补药补而不滞。 升麻、柴胡、当归、陈皮 与 行 气 并 用 , 以 补 气 为 主 , 使 补 而 不 滞 ; 02 补 气 与 补 血 同 用 , 以 补 气 为 主 , 温 而 不 燥 ;
02 气 虚 下 陷 , 清 阳 不 升 表 现 : 脱 肛 , 子 宫 脱 垂 , 久 泻,久痢,崩漏等气短乏力,舌淡,脉虚者;
03
气虚发热表现:脾虚气陷,阳气不能上升外达所致身热
自汗,渴喜热饮,伴气虚表现,其热不甚,但病程较长。

方中人参、黄芪、白术、百草补充益气,其中黄芪为君药, 宜生用、重用;
该患者为何证?应如何治疗?

下面对本次课进行小结
补中益气汤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以 • 体倦乏力 • 少气懒言 • 面色萎黄 • 脉虚软无力
为辨证要点
方歌
补中益气芪术陈 升柴参草当归身 虚劳内伤功独擅 亦治阳虚外感因
第八章
第一节 补中益气汤
补益剂

1 《内外伤辨惑论》
《内外伤辨惑论》中曰“气高而喘,身 热而烦,其脉洪大而头痛,或渴不止, 其皮肤不任风寒而生寒热。”

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的功效

〖本方主治〗 脾胃气虚证、气虚下陷证、气虚发热证

〖病机〗
脾胃气虚,中气下陷。

病证特点:
脾胃气虚表现: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晃白, 01 大 便 稀 溏 , 脉 大 而 虚 软 ;

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

补中益气汤《中医治法与方剂》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24g 人参15g 白术10g 炙甘草6g 陈皮9g 当归10g 升麻6g 柴胡6g 【用法】水煎服。

若作蜜丸,宜加大剂量。

【主治】1.气虚不荣饮食减少,面色萎黄,精神倦怠,动则心悸,少气懒言,语声低微,舌质淡嫩,脉象缓弱,寸脉尤甚。

2.气虚不固形寒怯冷,体常自汗,易感外邪。

3.气虚不摄肌衄,尿血,便血,血崩;久泻,久痢,尿频,尿失禁;乳汁自出,溺后精出。

4.气虚不举脘腹坠胀,阴挺,脱肛。

5.气陷不升常觉气往下坠或气不接续;眩晕,头昏,耳鸣,目黯。

6.气郁不达发热,汗出,口渴。

【证析】此方所治一切证候,均属中气不足,少阳三焦卫气失充,清阳下陷机理。

反映了气虚不荣、气虚不固、气虚不摄、气虚不举、气陷不升、气郁不达六类证象。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阴阳升降之轴。

饮食劳倦,脾胃受伤,生化不及,谷气有亏,于是声低息短,少气懒言,无气以动,动则心悸气喘诸证见矣。

中气不足,卫气随之亦虚,表不固,于是畏寒怯冷,自汗头痛诸证见矣。

气有统摄津血作用,中气不足,气不摄血,血从窍隧而出,则便血、崩漏;气不摄津,阴津下溜,则久泻、久痢、尿频、尿失禁;气不摄精,精华外泄,则乳汁自出,溺后精出等证见矣。

中气不足,清阳下陷,无力升举,则脏器下垂而阴挺、脱肛等证见矣。

清阳下陷,阳气不能上头,血不上濡,清空失养,则目眩、耳鸣诸证见矣。

阳气内郁而不外达,下陷而不上升,于是身热、自汗、口渴等假热证象见矣。

上述六类见证,前三类是中气不足病理改变,后三类侧重于清阳下陷。

【病机】中气不足,清阳下陷。

【治法】补中益气,升阳举陷法。

- 【方义】《素问·至真要大论》说:“劳者温之……损者益之”;“下者举之”。

病由脾虚气弱,当以甘温药物温养脾胃,补益中气;此证不仅气虚,且呈清阳下陷,治宜双管齐下,一面补中益气,一面升阳举陷,使脾胃健运则卫气有源,清阳复位则诸证自愈。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

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经GSK-3β补中益气汤是传统中药方,由人参、黄芪、白术、茯苓、甘草、大枣组成。

该方具有补中益气、健脾胃、补血养心等功效,被广泛用于治疗脾虚体弱、气血两虚、心脾不交等病症。

最近的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中的一些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减轻氧化应激和调节细胞凋亡等作用,因此其具有潜在的抗炎、抗氧化和抗肿瘤活性。

在这里,我们将介绍该药方含药血清对GSK-3β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的研究。

GSK-3β是一种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在许多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它参与多个信号通路的调节,如Wnt、insulin和PI3K/Akt等,控制细胞增殖、分化、凋亡、糖代谢和蛋白合成等过程。

此外,GSK-3β的过度活化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炎症性疾病和代谢性疾病有关。

因此,探索有效的GSK-3β抑制剂已成为药物开发的热点领域之一。

前期的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可以调控多个信号通路,包括PI3K/Akt和Wnt等。

然而,这个药方对GSK-3β的影响尚不清楚。

为此,本研究旨在评估该药方对GSK-3β活性的影响,并探究其可能的作用机制。

通过液相色谱法分离出补中益气汤中的化合物并鉴定,结果显示该方中含有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其中大枣是主要成分之一。

随后,本研究制备了补中益气汤的含药血清,并用含药血清评估了它对GSK-3β活性的影响。

结果显示,含药血清可以显著抑制GSK-3β活性,且剂量依赖性增加。

接下来,本研究分析了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对GSK-3β信号通路的影响。

我们发现,含药血清抑制GSK-3β活性后,可以增加β-catenin的稳定性,同时激活Wnt信号通路。

此外,含药血清还可以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活性和IL-6的产生,并减轻ROS生成和细胞凋亡。

这些结果表明,补中益气汤含药血清可以通过抑制GSK-3β活性,激活Wnt信号通路,并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从而产生多种保护细胞的作用。

总之,补中益气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其含药血清可以抑制GSK-3β活性,激活Wnt信号通路,并减轻炎症和氧化应激反应。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调理脾胃、增强人体免疫力、改善气血不足等问题。

以下是一些补中益气汤的神奇案例:
1. 一位老年患者饱受腰腿疼痛之苦,经过中医的检查,发现其体内气血不足,于是医生开了补中益气汤让其服用。

仅仅服用了一个月,老人身体的腰腿疼痛明显缓解,同时整个人的状态也变得更加舒适。

2. 一名年轻女性由于疲劳过度导致经期不调,同时在口腔内发现有溃疡。

中医医生检查后,发现她的气血不足,身体需要补益。

于是医生开了补中益气汤让其服用,同时调整了其饮食习惯和生活作息。

不仅仅经期恢复正常,口腔溃疡也消失了。

3. 一名中年男性平时工作繁忙,习惯熬夜。

渐渐地他感觉到身体开始出现疲倦、易怒、失眠等症状。

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等多种方法检查其体质后,开了补中益气汤给他服用。

他服用汤剂三个月后,身体状况明显好转,疲倦感、易怒情绪得以改善,睡眠也变得更加充实。

综上,补中益气汤是一种有效的中药方剂,可以治疗多种气血不足引起的身体不适症状,但是在使用时必须要根据个人体质来进行调整。

老中医:一个很提气的药方~补中益气汤

老中医:一个很提气的药方~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名方出处】金代李杲《脾胃论》。

【使用历史】约700年。

【主要成分】黄芪,甘草,白术,人参,当归,升麻,柴胡,橘皮。

【整体药性】温。

【功能主治】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用于脾胃虚弱、中气下陷证引起的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脱肛、子宫脱垂。

【典型征象】面黄肌瘦,手无缚鸡之力。

【禁忌人群】感冒发热病人不宜服用。

补中益气汤是中医史上赫赫有名的“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杲的代表方剂。

李杲是“补土派”(五行中“胃”对应“土”)的代表人物,当时,他处在金元的动荡时期,很多百姓因为颠沛流离的生活,饥饱无常,脾胃病也成了当时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

在这种背景下,李杲特别重视脾胃,他以“人以脾胃中元气为本”的原则,结合当时人们由于饮食不节、起居不时、寒温失所导致的胃气亏乏的现状,创制了调理脾胃的代表方剂——补中益气汤。

中医界的很多人都认为,补中益气汤凝聚了李杲毕生的学问,可用于治疗脾胃虚弱,中气下陷,体倦乏力,食少腹胀,久泻、形体器官脱垂等症。

现在药店常有售补中益气汤衍生的丸剂,补中益气丸。

中气下陷,胃下垂就来了补中益气汤由黄芪、人参、当归、白术、陈皮、升麻、柴胡、炙甘草8味药组成,主要治疗因劳伤、饮食不节所导致的脾肺气虚、中气下陷。

那什么是中气下陷呢?中气下陷是一个中医术语,这个“中”指的是脾胃,也就是我们的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中气也就是脾胃之气,我们胸中的“中气”支持着人体的正常功能,如果因为营养不足导致了气虚,这个中气就会向下走。

脾胃功能的削弱,中气的流失,将会产生下面一些情况:(1)脾的运化功能是以升清为主,升清是脾胃之气的运动特点,可使气血上达到心脑,达到高处。

如果脾气衰弱,升清失司,中气下陷就会令人出现面色不华、头昏、头晕,或者目眩,类似于人们常说的低血压、低血糖的症状。

突然站立起来有的还会晕倒,眼前发花,或者伴有出虚汗、冒冷汗等症状。

这时候如果喝一杯热水或者吃一块巧克力,就会恢复。

(2)中气下陷是脾胃虚弱的一种表现,会影响到人的消化功能。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脾胃论》)[组成]黄芪(病甚、劳役热甚者一钱)(18g)炙甘草各五分(9g)人参三分(6g)当归二分(3g)陈皮二分或三分(6g)升麻二分或三分(6g) 柴胡二分或三分(6g)白术三分(9g)[用法]上㕮咀,都作一服。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食远稍热服(现代用法:水煎服。

或作丸剂,每服9g,日2~3次,温开水或姜汤下)。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1.脾虚气陷证。

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面色菱黄,大便稀溏,舌淡,脉虚以及脱肛、子宫脱垂、久泻、久痢、崩漏等。

2.气虚发热证。

身热,自汗,渴喜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力。

[方解]本方所主为脾胃气虚,清阳下陷所致。

脾胃为营卫气血生化之源,脾胃气虚,纳运乏力,故饮食减少、体倦肢软、少气懒言、大便稀薄脾主升清,脾虚则中气下陷,升举无权,故见脱肛、子官下垂等,清阳陷于下焦,郁遏不达则发热,因非实热,故热势不甚,表现为时发时止、手心热甚于手背,与外感发热有显著区别;气虚媵理不固,阴液外泄,则自汗。

治当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方中重用黄芪味甘微温,人脾肺经,补中益气,升阳固表,为寒药)配伍人参、炙甘草、白术补气健脾为臣,与黄芪合用,更增其补中益气之功血为气之母,气虚时久,营血亦亏,故用当归养血和营,协人参、黄芪以补气养血;陈皮理气和胃,使诸药补而不滞;少量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协助君药以升提下陷之中气,共为佐药多甘草调和诸药,兼为使药。

诸药合用,可使气虚得补,气陷得升,气虚发热者亦借甘温益气而除之。

本方配伍特点有二:(一是以芪、参、术草益气补中为主,配升麻、柴胡升粪下陷之清阳,是补中寓升;二是针对气虚发热的机理,通过补益中气而达到退热的目的,是甘温除热。

[临床运用]1.运用要点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方。

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辨证要点。

2.加减变化若兼腹中痛者、《加白芍以柔肝止痛:头痛者,如蔓荆子、川学:头顶痛者,<加藁本、细辛以疏风止痛;咳嗽者,如五味子、麦多以敛肺止咳;兼气滞者. (如木香、积完以理气解郁。

补中益气汤趣味记忆法

补中益气汤趣味记忆法

补中益气汤趣味记忆法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补中益气汤的趣味记忆法。

这补中益气汤啊,就像是一个奇妙的魔法配方,能给咱的身体带来好多好处呢!
你看啊,这方子里有黄芪,那可是个厉害的角色,就像一个大力士,能把咱身体的气给提起来,让咱变得精神抖擞。

党参呢,就像个温柔的小天使,默默给咱补充能量。

白术呀,就像是个勤劳的守护者,帮忙把脾胃照顾得好好的。

当归呢,像是给身体注入了一股暖流,让气血运行得更顺畅。

还有升麻、柴胡,它们俩就像是两个小助手,一起帮忙把气往上提一提。

炙甘草呢,就像个和事佬,让这些药材们能和谐共处。

那怎么记住它们呢?咱可以这样想呀,黄芪是个大力士,那咱就想象一个超级强壮的人,举着一个大大的气字,这不就记住黄芪能益气啦!党参呢,就想象成一个可爱的小天使拿着能量棒。

白术嘛,就像一个围着围裙在照顾脾胃的人。

当归呢,就想成一股红色的暖流在身体里流淌。

升麻和柴胡,就想象成两个小人在努力往上拉气。

炙甘草呢,就是那个笑眯眯的和事佬。

你说这是不是很有趣呀?这样一来,是不是一下子就把这些药材和它们的作用给记住啦!咱再想想,如果身体里少了这些“小伙伴”,那会怎么样呢?肯定会觉得没力气呀,脾胃也不舒服啦,气血也不顺畅了。

所以呀,一定要记住这个补中益气汤哦!
就好像我们的生活,如果没有了各种美好的元素,那得多无趣呀!这补中益气汤就像是给我们身体的一份特别礼物,让我们能保持健康和活力。

记住它,就等于给自己的身体多了一份保障呢!你还在等什么呢?赶紧把这个趣味记忆法记下来,让补中益气汤为你的健康保驾护航吧!反正我是觉得这个方法超好用的,你难道不这么认为吗?
原创不易,请尊重原创,谢谢!。

『医方集解』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

『医方集解』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

『医方集解』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方名:补中益气汤(理气之剂)总结:升阳补中组成:白朮、黄耆、升麻、柴胡、人参、炙甘草、当归、陈皮主治:1.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

2.或喘或渴,或阳虚自汗,或气虚不能摄血。

3.或疟痢脾虚,外不能愈。

4.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加减:(1)如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

(3)肺热欬嗽,去人参。

(4)嗌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本、细辛。

(7)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8)有痰、加半夏、生姜。

(9)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

(10)腹胀,加枳实、厚朴、木香、砂仁。

(11)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朮。

(17)阴火,加黄蘗、知母。

(18)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20)欬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不去根节麻黄;天寒加干姜。

(21)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朮、益智。

归经:足太阴阳明药也方义:(1)肺者气之本,黄耆补肺固表为君。

(2)脾者肺之本,人参、甘草,补脾益气,和中泻火为臣。

(3)白朮燥湿强脾,当归和血养阴为佐。

(4)升麻以升阳明清气,柴胡以升少阳清气,阳升则万物生,清升则阴浊降。

(5)加陈皮者,以通利其气。

(6)生姜辛温,大枣甘寒,用以和营卫,开腠理,致津液诸虚不足。

(7)先建其中,中者何?脾胃是也。

变化方:(1)本方除当归、白朮,加木香、苍朮,名调中益气汤,治脾胃不调,胸满肢倦,食少短气,口不知味,及食入反出。

(2)本方加白芍、五味子,亦名调中益气汤,治气虚多汗,余治同前。

(3)本方加苍倍分,半夏、黄芩各三分,名参朮益胃汤,治内伤劳倦,燥热短气,口渴无味,大便溏黄。

(4)本方去白朮,加草蔻、神曲、半夏、黄蘗,名升阳顺气汤,治饮食劳倦所伤,满闷短气,不思食,不知味,时恶寒。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补中益气汤是中医著名的补药方剂,它看上去简单平和,却屡屡能起沉疴、消痼疾。

•补中益气汤,养胃又养头补中益气汤出自元代名医李东垣的《脾胃论》,由黄芪、党参、白术、陈皮、当归、甘草、柴胡、升麻八味药材组成。

其中,黄苠、党参、甘草、柴胡、当归五味为先天艮卦的西北地区所产。

另外,升麻产于东三省,得后天艮卦之气;白术主产于浙江,那里是东方,为先天离火之地,即白术得先天离火之气;陈皮以南方所产的最好,南方是后天离火之地。

补中益气汤中用白术和陈皮,是为了补火以生土。

用《易经》理论分析,胃为艮土,所以,补中益气汤是调养人体胃系统的良方。

同时,黄芪、党参、甘草产于西北后天乾卦之地,在人体对应于头,这就意味着补中益气汤不仪能调养胃系统,还能保养人体的头,从而在治疗既与胃又与头有关的疾病时,疗效最好。

·得了鼻炎,请找补中益气汤哪些疾病同时与胃和头有关?这就很多了,比如说头晕伴呕叶,又比如说鼻炎。

头晕伴呕吐的情况很常见,可能是晕车等引起,也可能是脑炎等重症,这里暂不去说它,我们着重看一下鼻炎。

鼻炎虽然不是大病,但常常让我们痛苦不堪,鼻塞不通、头晕脑胀,整日里浑浑噩噩的,十分难受。

我自己也曾为鼻炎所苦,一直在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有一则前辈留下的医案,说一个妇女患鼻炎后,医生给开了补中益气汤的方子,让她天天服用,几个月后还没有疗效,她就询问医生,医生说,继续服用。

她坚持下去,果然,又过了一段时间后,鼻炎彻底好了。

无独有偶,在《续名医类案》中也有一个例子:名医吴孚先给一个人治鼻炎,开了补中益气汤,那人喝了一百帖都不见效。

又找其他医生,先后用了白芷、防风、辛夷、川芎等药材,哪知鼻炎越来越厉害。

不得已他又回来找吴孚先,又喝了一百帖,最后就好了。

•“补中益气”从根本上说是“益胃气”李东垣生活在战火纷飞的年代。

由于饥饱失常,那时老百姓的肖气大多备受损伤,所以他创制了补中益气汤来补益人体胃气,消除因胃气损伤而导致的种种疾患根源。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治疗疑难杂症验案三则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经典方剂,用于治疗中气不足、脾胃虚弱、气滞气痛等症状。

以下是三则临床实验案例,展示了补中益气汤在治疗疑难杂症中的应用。

案例一:补中益气汤治疗慢性兔耳炎
患兔:一只4岁的雄性兔。

自养兔时发现耳朵有分泌物,经兽医诊断为兔耳炎,但治疗多方无效。

治疗方法:每日口服补中益气汤,每次15g,连服7天。

治疗结果:治疗前,兔耳分泌物明显,兔耳底部发红,出现撕咬的症状。

治疗后,兔耳皮肤恢复正常,无分泌物,撕咬症状消失。

随访3个月无复发。

患者:一位56岁的男性患者,肝癌术后消瘦不堪,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状。

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食欲明显改善,乏力症状消失,能够正常进行日常活动。

体重增加3公斤,营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

患者:一位29岁的女性患者,肠易激综合征已有5年,腹痛腹泻、便秘交替发作,影响日常生活。

治疗结果:治疗后,患者腹痛、腹泻症状明显改善,便秘情况得到缓解。

随访6个月无复发。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方剂学:补益剂补中益气汤课件

功效与主治
功效
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主要用于调理 脾胃,改善消化功能,增强免疫力。
主治
主治脾胃虚弱、中气不足所致的腹泻 、食欲不振、身体乏力等症状,还可 用于治疗慢性胃炎、胃下垂等慢性疾 病。
方义分析
01
02
03
黄芪
具有益气固表、利水消肿 的功效,可增强机体免疫 力。
党参
补中益气,健脾益肺,可 改善消化功能。
THANKS
感谢观看
消化系统不适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 化系统不适症状。如出现此类症状,可适当调整用药剂量 或用药频次,如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
疲劳感
部分人服用补中益气汤后可能出现轻微疲劳感,通常属于 正常现象。如疲劳感持续加重或伴随其他不适症状,应及 时用优质的药材,以确保药效和安全性。同时,需注意 药材的保存方式,避免受潮、发霉等问题。
饮食配合
服用补中益气汤期间,应避免食用生冷、油腻、辛辣等刺 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的发挥。建议保持清淡、易消化 的饮食,以促进药效的吸收。
不良反应与处理
过敏反应
部分人可能对补中益气汤中的某些药材成分过敏,出现皮 疹、瘙痒等症状。如出现过敏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产后调理
产妇在生产后常常出现气虚、血虚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益气养血,促进产 后恢复,提高母乳质量。
其他科室应用
神经科
对于气虚所致的头晕、失眠、健忘等症状,补中益气汤可以起到安神益智、养心 补气的作用,改善神经系统功能。
男科
男性气虚所致的性功能障碍、腰膝酸软等症状,补中益气汤能够补肾益气、固本 培元,提高男性性功能和生育能力。
疗效评价
通过对照实验和临床观察等方法,对补中益气汤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方剂对于多种慢性疾病的疗效 确切,且安全性高。

孙思邈千金方

孙思邈千金方

孙思邈千金方背景介绍孙思邈(581年-682年),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医药学家和医学家,被称为“医圣”。

他精通中医药学,并且在众多疾病的治疗方面有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疗法。

在他的著作中,收录了很多千金方,这些方剂被后人广泛应用,对中医药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孙思邈千金方之一:补中益气汤方剂组成•黄耆15g•白术10g•当归12g•白芍10g•炙甘草6g•大枣5枚•生姜3片适应症脾胃虚弱、气虚乏力、心悸气短、口干舌燥等症状。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物洗净,加水煎煮,去渣取汁,分成2-3次服用。

方剂功效补中益气汤是补益中气的经典方剂,具有健脾养胃、益气养血的功效。

可以增强体质,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问题,增强人体免疫力,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方剂注意事项•孕妇和体质虚寒者慎用。

•忌食过于油腻和刺激性的食物。

•服用期间应避免大量饮酒和过度疲劳。

孙思邈千金方之二:逍遥散方剂组成•羌活10g•牛蒡子15g•川乌10g•炙甘草6g适应症风寒湿痹、关节疼痛、肩颈痛、腰背痛等症状。

方剂用法将上述药物研磨成细末,每次取5g,用温水冲服。

方剂功效逍遥散是一种理气活血的方剂,具有温通经络、舒筋活血的功效。

可以缓解风湿湿痹引起的各种关节疼痛,改善腰背痛等问题,促进气血循环,消除疼痛。

方剂注意事项•孕妇、哺乳期妇女和低血压患者慎用。

•忌食辛辣和油腻食物。

•建议在饭后服用。

结语孙思邈千金方是中医药历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方剂,其中补中益气汤和逍遥散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药方。

补中益气汤可以改善脾胃虚弱引起的消化不良,逍遥散可以缓解风湿湿痹引起的关节疼痛。

然而,使用任何中药方剂前,最好咨询医生,避免不适和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治法理解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治法理解

补中益气汤补气升阳治法理解
补中益气汤是一种中医方剂,主要用于治疗脾胃气虚、中气下陷等症状。

其补气升阳的治法可以理解为通过补充和提升身体的阳气,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具体来说,补中益气汤的补气升阳治法主要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
1. 调理脾胃: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如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等具有健脾和胃、益气养血等作用,可以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等症状,提高身体的营养吸收能力。

2. 增强免疫力: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能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疾病的能力。

例如,黄芪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力,人参可以大补元气、强心固脱,白术可以健脾益气、燥湿利水,甘草可以补脾益气、清热解毒。

3. 调节身体机能: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可以调节身体机能,促进身体各系统的正常运转。

例如,升麻、柴胡可以升举阳气、疏肝解郁,陈皮可以理气和中,当归可以养血活血、通经止痛。

总的来说,补中益气汤的补气升阳治法是通过补充和提升身体的阳气,增强脾胃功能和机体免疫力,调节身体机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同时,在临床上应用时,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药物配伍和治疗方案的设计。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补中益气汤,核桃大枣煎。

四物参归芍药,生姜香附用,大枣加当归,肉苁蓉党参。

苓术炙甘草,香附白术益,熟地大枣红芪合,治疗中气不足是良方。

补中益气汤,配方独具全。

四物参归芍药,每味药物权。

桂枝白术炙甘草,芎蒲香附同,生姜大枣核桃肉,充实补气功。

苓术熟地当归芪,红花赤芍蓉,四物汤基础上,加减用草药,治疗中气不足,调理身体养。

补中益气汤,滋阴又补肾。

四物参归芍药,益气固表忍。

健脾生津党参芪,健脾益肺归,白术心脾草甘纖,附子温阳桂枝香,肺虚心脾不足人,可用加减供。

补中益气汤,调理脾胃健。

四物参归芍药,过敏治肺疾。

核桃肉枣冬大巴,香附白术安,苓术炙甘草附入,调理脾胃宽。

人参具有益阳,升阳下气功,黄芪辛温与之和,治疗中气不足长。

补中益气汤,方方味道全。

四物参归芍药,可治血虚痰。

酒炙苓术高良姜,浸猪胆为香,黄芪养血大枣食,糯冬瓜益脾,熟地归芪汤基础上,调理阴虚之症。

补中益气汤,怀孕可安胎。

四物参归芍药,养血益气植。

苓术参归白术炙,防己龙眼汤,熟地红塘芪枣子,生姜厚朴香,安胎养血的功效,中医治疗手段。

补中益气汤,调理益阴阳。

四物参归芍药,补气治各病。

生姜大枣核桃肉,香附白术帮,苓术炙甘草合适,治病增元阳。

四物汤基础上,调理寒湿伤阳,益气为治主要,药之合与方历久弥坚。

中药方剂歌诀补中益气汤方歌(1)完。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
【实用版】
目录
1.补中益气汤方歌的概述
2.补中益气汤方歌的趣味记忆法
3.补中益气汤方歌的实际应用
正文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概述】
补中益气汤,中医方剂名。

出自《伤寒杂病论》。

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之功效。

主治气虚便秘,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

在这个方剂中,补中益气汤方歌是对其功效的概括和具体描述,是一首富有韵味、易于记忆的歌诀。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趣味记忆法】
为了方便学习和记忆,我们可以采用趣味记忆法来记忆补中益气汤方歌。

例如,可以将补中益气汤方歌中的每一句与生活中的具体事物或场景相联系,从而形成一幅生动的画面,帮助我们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原文如下:
黄芪甘草汤,人参术苓姜。

枣肉浓煎剂,气血双补方。

食欲不振食少,四肢无力常。

气虚便秘汗,此方能安康。

例如,我们可以将“黄芪甘草汤,人参术苓姜”这句与一幅画面联系起来,画面中一位黄芪甘草熬成的汤,汤中有个人参、白术、茯苓和生姜,形象生动,便于记忆。

【补中益气汤方歌的实际应用】
补中益气汤方歌不仅是对补中益气汤方剂功效的概括和描述,更是在实际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气虚便秘、食欲不振、四肢无力等症状时,可以通过回忆补中益气汤方歌,来判断是否适合采用补中益气汤进行治疗。

同时,补中益气汤方歌也便于中医学者对补中益气汤方剂的深入研究和探讨。

综上所述,补中益气汤方歌趣味记忆法不仅使得补中益气汤方歌更容易记忆,也使得补中益气汤方剂在实际应用中更加灵活。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2023最新整理收集 do something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1180~1251),男,汉 族,又名李杲,字明之,中国金 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晚年自号东 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 人。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是中 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 的创始人。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 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 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李 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 辩惑论》《兰室秘藏》等。
升麻
❖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 大肠经。
❖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 应用: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齿痛口疮,
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 脱垂,崩漏下血。
陈皮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
湿痰、寒痰咳嗽、胸痹。
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麻黄,天 寒加干姜。 ❖ 21.泄泻- 去当归,加茯苓、苍术、山药。
现代应用
❖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疔体弱所致的眩晕、 头痛、耳鸣、耳聋、视力模糊,以及慢 性气管炎、子宫脱垂、脱肛、习惯性流 产、崩漏、男性不育、功能性低热等见 有上述证候者。
❖ 如今,在一般的药房,我们都能买到补 中益气汤的成药,例如补中益气丸。
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 方。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要点。
加减用药
❖1. 血不足-加当归。 ❖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 3.肺热咳嗽-去人参。 ❖ 4.咽干-加葛根。 ❖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 6.脑痛-加藁本、细辛。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摘要: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I.引言- 介绍补中益气汤- 说明趣味歌诀的作用II.补中益气汤的组成-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成分- 各种成分的功效III.补中益气汤的功效- 治疗虚劳内伤- 治疗阳虚外感- 改善身体疲劳IV.补中益气汤的应用- 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补中益气汤- 如何使用补中益气汤V.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歌诀的来源- 歌诀的内容- 歌诀的意义VI.结论- 总结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 强调歌诀在记忆中的作用正文:补中益气汤是一种非常著名的中药方剂,源自于中国古代的经典医书《金匮要略》。

它的主要作用是补中益气,调和气血,对于治疗虚劳内伤以及阳虚外感等病症有着非常显著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补中益气汤依然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受到广大医生和患者的青睐。

补中益气汤的药物成分主要包括黄芪、白术、陈皮、升麻、柴胡、人参、甘草、当归等。

其中,黄芪、白术、人参等药材具有补中益气的功效,能够增强人体的抵抗力,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升麻、柴胡等药材则具有解表、透疹的功效,可以有效地治疗阳虚外感等病症;陈皮、甘草等药材则具有调和气血的作用,可以缓解身体的疲劳和不适。

补中益气汤的功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它可以治疗虚劳内伤。

虚劳是指由于长期劳累、营养不良等因素导致的身体虚弱、精力不足的病症。

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成分可以有效地增强人体的气血,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从而缓解虚劳内伤的症状。

其次,它可以治疗阳虚外感。

阳虚外感是指由于阳气不足、外邪入侵等因素导致的感冒等病症。

补中益气汤中的药物成分可以解表、透疹,从而有效地治疗阳虚外感等病症。

最后,它还可以改善身体的疲劳和不适。

补中益气汤的应用非常广泛。

一般来说,如果一个人出现了虚劳内伤、阳虚外感等病症,或者身体疲劳、精力不足等问题,都可以考虑使用补中益气汤来进行治疗。

在使用补中益气汤时,需要根据具体的情况来进行调整和加减,以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补中益气汤的趣味歌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这个药方的组成和功效。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

补中益气汤(东垣)治烦劳内伤,身热心烦,头痛恶寒,懒言恶食,脉洪大而虚,气短而渴;或阳虚自汗。

(宜本汤加麻黄根浮小麦,升柴俱宜蜜水炒过。

)或气虚不能举元,致疟痢脾虚,久不能愈,一切清阳下陷,中气不足之证。

黄芪(蜜炙钱半)人参甘草(炙一钱)白术(土炒)陈皮(留白)当归(五分)升麻柴胡(三分)姜三片。

枣二枚,〔东垣原方。

黄只有一钱,其余各三分。

立齐常用参钱半,白术当归一钱,陈皮七分,升柴五分。

如病甚者,参或三钱五钱,随证加用。

(东垣取轻清上升,故数分少。

立齐每以济危急,故随证加多)高鼓峰曰∶凡六经内伤感证,及暑月劳倦发热,汗出不止者,但用本方加白芍一钱。

痢疾腹痛已除,泻犹未止,是脾气下陷也,加酒炒白芍三钱。

疟疾发久,形体羸,胃中有痰饮者,加半夏一钱。

或内有火热,可加黄芩一钱。

凡妇女胎前气虚,以致胎动不安,小产崩漏,或产后血虚发热,但加酒炒白芍二钱。

此方凡属中宫虚损,病后失调,无不相宜。

倪氏曰∶七情内伤,脾胃先病,治先脾土,此方是也。

如血不足加当归,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肺热咳嗽去人参,干嗌加葛根。

(风药多燥,葛根独能止渴者,以其能升胃中清气,入肺而生水尔。

)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脑痛加本细辛。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风。

有痰加半夏生姜,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益智。

腹胀加枳实浓朴木香砂仁,腹痛加白芍甘草。

热痛加黄连,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咽痛加桔梗,有寒加肉桂,湿胜加苍术。

阴火加黄柏知母,阴虚去升柴,加熟地山茱山药,大便秘加酒煨大黄。

咳嗽,春加旋复款冬,夏加麦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麻黄。

不去根节,天寒加干姜。

泄泻去当归,加茯苓苍术益智。

如冬月恶寒发热无汗,脉浮而紧加麻黄,若脉浮而缓有汗加桂枝芍药。

(东垣此方,原为感证中有内伤一种。

故立此方以补伤寒书之所未及,非补虚方也。

今感证家多不敢用,而以为调理补虚服食之药,则谬矣。

调理补虚,乃通其意而转用之者尔。

)肺者气之本,黄补肺固表为君。

脾者肺之母,(土能生金,脾胃一虚,肺气先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芪
药性:甘,微温。归脾、肺经。
功效:补气健脾,升阳举陷,益胃固表,
利尿消肿,托毒生肌。 应用:脾气虚,肺气虚,气虚自汗,气 血亏虚,疮疡难溃难腐,或溃久难敛
白术
药性:甘、苦、温。归脾胃经。
功效:益气健脾,燥湿利水,止汗,安
胎。 应用:脾气虚,气虚自汗,脾虚胎动不 安。 用法:炒用可增强补气健脾止泻的作用
当归
药性:甘辛温。归肝、心、脾经。
功效:补血调经,活血止痛,润肠通便。
应用:血虚诸证,血虚血瘀,月经不调,
经闭,痛经;虚寒性腹痛,跌打损伤, 痈疽疮疡,风寒痹痛。
谢谢!
抗不育
经现代研究表明,补中益气汤能够提高精液
浓度、精子数量、密度及其活动能力。补中 益气汤可以有效提高阿霉素所致的生精缺陷, 包括睾丸重量下降和生精管数量减少等。 (胡兵 安红梅 沈克平 《中西医结合学报》 2008 第7期)
人参
药性:甘、微苦,微温。归肺、脾、心
经。 功效:大补元气,补脾益肺,生津、安 神益智。 蒸制的为红参,晒干的为生晒参。 一般用3-9克,挽危虚脱用15-30克。
补中益气汤
李东垣《内外伤辨惑论》
李东垣(1180~1251),男,汉 族,又名李杲,字明之,中国金 元时期著名医学家,晚年自号东 垣老人,真定(今河北省正定) 人。李东垣从师于张元素,是中 国医学史上“金元四大家”之一, 属易水派,是中医“脾胃学说” 的创始人。李东垣十分强调脾胃 在人身的重要作用,因为在五行 当中,脾胃属于中央土,因此李 东垣的学说也被称作“补土派”。 主要著作有《脾胃论》《内外伤 辩惑论》《兰室秘藏》等。
陈皮
药性:辛,苦,温。归脾、肺经。
功效:理气健脾,燥湿化痰。
应用:脾胃气滞证,呕吐、呃逆。
湿痰、寒痰咳嗽、胸痹。
采摘成熟果实,剥取果皮,晒干或低温干燥。
柴胡
药性:苦,辛,微寒。肝胆经。
功效: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应用:表证发热,少阳证;肝郁气滞;
气虚下陷,脏器脱垂。 用法:疏肝解郁宜醋制;升阳多酒制, 或生用。
14.咽痛-加桔梗。
15.有寒-加肉桂。
16.湿胜-加苍术。 17.阴火-加黄柏、加熟地、知母。 18.阴虚-去升麻,加熟地、山茱、山药。 19.大便秘-加酒大黄。
20.欬(咳)嗽:春加旋覆、款冬,夏加麦
冬、五味,秋加麻黄、黄芩,冬加麻黄,天 寒加干姜。 21.泄泻- 去当归,加茯苓、苍术、山药。
方。临床以体倦乏力,少气懒言, 面色萎黄,脉虚软无力为要点。
加减用药
1.
血不足-加当归。 2.精神短少-加人参、五味子。 3.肺热咳嗽-去人参。 4.咽干-加葛根。 5.头痛-加蔓荆子,痛甚加川芎。 6.脑痛-加藁本、细辛。
7.
风湿相搏,一身尽痛-加羌活、防
风。 8. 有痰-加半夏、生姜。 9. 胃寒气滞-加青皮、蔻仁、木香、 益智仁。 10.腹痛-加白芍、甘草。 12.热痛-加黄连。 13.能食而心下痞-加黄连。
组方特点
综合全方来看,一则补气健脾,使后天生化
有源,脾胃气虚诸证自可痊愈; 一则升提中气,恢复中焦升降之功能,使下 脱、下垂之证自复其位。 补气与升提并用,能够使气虚者补之,气陷 者升之,气虚发热者干温益气而除之,元气 内充,清阳得升,则诸症自愈。
辨证要点
本方为补气升阳,甘温除热的代表
甘草
药性:甘,平。归心、肺、脾胃经。
功效:补脾益气,祛痰止咳,缓急止痛,
清热解毒,调和诸药。 应用:心气不足,脉结代,心动悸;气 虚证,咳喘;脘腹、四肢挛急疼痛;热 毒疮疡,咽喉肿痛,药食中毒,调和药 性。
升麻
药性:辛、微甘,微寒。归肺、脾、胃、
大肠经。 功效:解表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应用: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齿痛口疮, 咽喉肿痛,温毒发斑;气虚下陷,脏器 脱垂,崩漏下血。
1,脾胃气虚证。饮食减少,体倦肢软,
少气懒言,面色㿠白,大便稀薄,脉虚 软。 2,气虚下陷证。脱肛,子宫脱垂,久 泻,久痢,崩漏,气短乏力,舌淡,脉 虚者。
3,气虚发热证。身热,自汗,渴喜
热饮,气短乏力,舌淡,脉虚大无 力。 【禁忌】阴虚内热者忌服。
方解
君药:黄芪。重用,补中益气、升阳固表。 臣药:人参、白术、甘草。甘温益气,补 益脾肾。 佐药:陈皮,当归。陈皮调理气机,当归 补血和营。 使药:升麻,柴胡,炙甘草。能够协同人 参、黄芪升举清阳。
组成:
黄芪18克 炙甘草9克 升麻6克
人参6克 当归3克 柴胡6克
白柴参草当归身 趣味方歌:麻人赶猪,虎皮当旗。 (麻=升麻、人=人参、赶=甘草、猪= 白术,虎=柴胡、皮=陈皮、当=当归、 旗=黄芪)
功用及主治
功用:补中益气,升阳举陷。
主治:
现代应用
现代常化裁运用于治疔体弱所致的眩晕、
头痛、耳鸣、耳聋、视力模糊,以及慢 性气管炎、子宫脱垂、脱肛、习惯性流 产、崩漏、男性不育、功能性低热等见 有上述证候者。 如今,在一般的药房,我们都能买到补 中益气汤的成药,例如补中益气丸。
药理作用
现代研究表明,本方之所以能补中益气,升
阳举陷(通过补气升阳,使下陷的中气得以 恢复,从而治疗脏器下陷),是因为它对肠 管运动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可增强子宫肌肉 张力,抑制子宫运动,具有抗缺氧、增强体 力、改善蛋白质代谢、抗贫血等作用,同时, 还能提高免疫机能,降低肿瘤化疗的毒副作 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