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大题 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九)预测演练 鲁教版

合集下载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鲁教版

高考地理 一轮复习 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鲁教版
不同地区和国家所 发展中国家处在可持续发展 处的经济和社会发 的初级阶段,仍以经济发展 在温室气体减 展阶段不同,在可 为主要目标;发达国家处于 排方面,应坚 阶段性 持续发展的目标和 可持续发展的高级阶段,在 持共同的但有 承担的责任方面表 资源、环境保护方面应承担 区别的责任 现出明显的差异 更多的义务与责任
【读图指导】 循环经济关联图的判读 (常考的 类图像之二十四)
关联图的判读一定要注意图中信息之间的直接或间接关联、 两图之间的关联、图中已知信息与未显示信息之间的隐性 关联等。判读时通常有以下两种方法。
1.顺藤摸瓜法 ①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和框图,把握关联图示意的地理事物主 体是什么;②回想这类地理事物的形成或演变过程,注意找出 突破口;③观察图中的箭头指向和已知框中提供的有效信息, 理清逻辑关系;④将首先确定的地理事物填入框中,以增添更 多的有效信息,加速问题的解决;⑤将已初步完成的关联图按 箭头连接关系,重新理顺一遍,以弥补可能出现的漏洞,确保 答案的正确性。
废弃物处置 污染物和废弃物大量排放 废弃物再生资源化
物质流动
物质单向流动
物质反复循环流动
结果
获得经济效益的同时带来 经济和生态效益相结合
环境问题
【学法指导】 两种经济模式示意图
考点一
考点二
(1)既能提供生活能源,又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的秸秆利用方式
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在农田里大面积焚烧秸秆的影响主要是( )
考情概览·备考定向
考试要点
考纲解读 具体考试内容要求
命题研究
人地关系 不同历史阶段人地关系思 内容探究:1.常结合清洁生产流程示意
思想的历 想的特点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高考鲁教版地理一轮专题复习第3部分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

细化课标素养要求1.识记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2.掌握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的成因及影响。

3.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把握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4.探究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具体措施。

1.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综合分析环境问题的表现、分布特点、成因及防治措施。

2.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地区的地理环境特征,理解不同地区环境问题的表现、成因及特点。

3.人地协调观:结合具体问题,探寻解决问题的措施,促进可持续发展。

一、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和可持续发展1.不同社会阶段的人地关系如何?其核心思想是什么?理论核心思想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决定论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地理环境的依赖性很大人类中心论把地理环境看作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盲目追求征服自然人地关系对立,地理环境严重制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地伙伴论人类具有认识、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互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1)概念: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2)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三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共同组成一个系统。

(3)基本原则:公平性、共同性、持续性、阶段性原则。

(4)从概念到行动:全球合作,公众参与。

二、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行动纲领是什么?控制人口,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1.我国为什么要实行人口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较低人口结构不合理人均自然资源占有量少(2)人口战略 ①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②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减轻人口对资源和环境的压力。

2.我国为什么要实行资源战略?其主要内容是什么?(1)资源问题 ⎭⎬⎫人均资源占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对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短缺 (2)资源战略①保护和合理利用有限的自然资源。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训练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后训练

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测控导航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2014蚌埠模拟)读“我国某地农村土壤污染因果联系图”,回答1~2题:1.图中a、b、c代表的地理事物依次是( )A.固体废弃物、灌溉污水、食品B.固体废弃物、食品、灌溉污水C.食品、固体废弃物、灌溉污水D.食品、灌溉污水、固体废弃物2.为使土壤避免受污染和破坏,下列措施错误的是( )A.发展生态农业B.减少农药、化肥使用量C.提高种植业的比重D.回收利用固体废弃物解析:1.A 2.C 第1题,被农药、化肥污染的大气、水体以及固体废弃物都会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土壤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引起农作物、灌溉水体污染,使用受污染的食品以及受污水污染的饮用水、水生生物都会危害人体健康。

第2题,从图中可推知,要避免土壤受到污染和破坏,需从防治污染源入手,如发展生态农业、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减少废弃物的排放等。

提高种植业的比重,会提高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从而加大对土壤的污染。

(2014乐山调研)峨眉山植物区系是我国植物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有“生物基因库”和“仙山药园”之美誉。

但是,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遭受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也增多了。

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

据此回答3~5题:3.材料中“峨眉山中草药的命运令人担忧”主要是指( )A.中草药种类数量减少,质量下降B.占植物比例太小,多数植物不能入药C.将无药用价值的植物当中草药植物使用,以次充好,声誉受严重影响D.市场对中草药需求明显下降,导致种类减少4.造成上题所述主要问题的人为原因中没有( )A.过度掠采天然药材B.人类活动范围扩大,侵占野生植物的生长地C.区内人类活动频繁,排污严重,水、土污染加剧D.峨眉山生态保护区面积缩小5.为保护“仙山药园”峨眉山,我们应( )①保护中药生长的衍生环境②有计划地开采中药资源③加强研究,建立中草药人工养殖基地④严禁上山采药⑤大量引进其他植物区系的中草药⑥建立鼓励采育结合等激励机制A.①②③⑤⑥B.①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⑤⑥解析:3.A 4.D 5.C 第3题,材料中的“近年来因多种原因,近三分之一植物种类受到威胁,许多种类遭受灭绝的危险,同时许多中草药的有效药用成分减少了、有毒成分也增多了”,说明了中草药种类数量减少,质量下降,所以答案选A项。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10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10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一轮复习单元综合检测10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21·盘锦模拟)我国某地形区面积为10.89×104km2,1月均温为-16.4 ℃,7月均温为21.9 ℃。

下表表示该地形区1954年和2021年土地应用构成状况,读表完成1~3题。

A.太湖平原B.江南丘陵C.三江平原D.黄土高原2.1954年,该地形区沼泽广布的自然缘由主要有()①地势低平,排水不畅②气温低,蒸发量少③冻土广布④开发历史较短,人烟稀少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3.关于该地形区耕空中积变化缘由的表达,不正确的选项是()A.城市化水平较低B.外来人口的少量涌入C.国度对粮食的少量需求D.自然条件优越,适宜开展种植业解析:第1题,依据表格数据剖析,该地有大面积的沼泽地和滩地;我国的沼泽地主要散布在西南地域和西南地域。

该地形区1月均温为-16.4 ℃,7月均温为21.9 ℃,再结合选项可知应为三江平原。

第2题,我国三江平原沼泽广布的自然缘由是纬度较高,气温较低,蒸发微弱;地势低平,排水不畅;土壤中冻土广布,阻挠了水的下渗。

第3题,三江平原是我国重要的商品粮基地,该地形区耕空中积变化的主要缘由与外来人口的少量涌入、国度对粮食的少量需求、开展种植业的条件优越等有关。

答案:1.C 2.A 3.A生态系统效劳是指人类生活与开展所需求的资源归根结底都来源于自然生态系统。

自然生态系统提供的效劳通常分为供应效劳、调理效劳、支持效劳和文明效劳四大类。

以下图表示某年我国五种生态系统效劳价值量一年内的静态变化。

据此完成4~6题。

4.图中甲物质能够为()A.碎石B.草甸C.荒漠D.冰川积雪5.依图判定,影响生态系统效劳价值量大小的主要要素为()A.水热条件B.地形地势C.土壤肥力D.灌溉水量6.关于我国西北地域来说,添加生态系统效劳价值量的途径宜为()A.拓展林草面积B.树立人工绿洲C.加大冰川融水D.增加荒漠化土地解析:第4题,结合图中四种物质的生态系统效劳价值量一年内的变化状况,可推导出生物生态系统效劳价值质变化的普通规律,再结合甲物质生态系统效劳价值量小且变化不大,可判定甲物质能够为草甸,应选B。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鲁教版

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9小题。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2014·江苏学考)下图为“人类文明不同发展阶段的经济资源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示意图”。

读图,回答1~2题。

1.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 )A.采猎文明B.农业文明C.工业文明D.信息文明2.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促进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主导因素是( )A.资源B.科技C.市场D.交通解析第1题,工业文明的能源基础先期主要是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矿物能源,近几十年来还有核能与水电;读图可知,对矿产、能源依赖最强的人类文明发展阶段是工业文明阶段;故选C。

第2题,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为人类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创造了巨大的精神财富,从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

故选B。

答案 1.C 2.B(2016·江苏连云港一模)食品安全越来越令人担心。

馒头里加过量增白剂,饲料添加塑化剂等,对人体都是极其有害的。

据此完成3~4题。

3.下列关于餐桌上频频出现污染现象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食品添加技术越来越发达B.人们不良的消费观念和饮食观念C.食品添加剂提高营养价值D.添加剂可提高食品质量,且有利于食品保存4.餐桌污染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 )A.共同性原则B.公平性原则C.持续性原则D.安全性原则解析本组题主要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及原则。

第3题,传统的观念是馒头越白越好,食品越甜、越香越好,于是不法商人为迎合大众的口味和喜好,在食品里加入大量的增白剂、糖精、香精等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

第4题,餐桌污染影响了人体的健康,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公平性原则,安全性并非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答案 3.B 4.B(2013·江苏学考)中共十八大报告论述了“生态文明”,并提出“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据此完成5~6题。

5.“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基础是( )A.经济可持续发展B.社会可持续发展C.生态可持续发展D.文化可持续发展6.下列人类活动中,符合“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理念的是( ) A.退耕还林还牧,合理利用土地资源B.扩大地下水开采,满足城市发展需要C.围湖造田,扩大农作物种植面积D.全面关停重化工业,大力治理环境污染解析第5题,美丽中国就是指山更绿、水更清、天更蓝、资源更丰富、环境更优美,所以如何协调好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类发展过程中永恒的主题,此C正确,A、B、D的说法均与题意不符,排除。

高考地理鲁教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含答案解析

高考地理鲁教一轮总复习配套题库:第十单元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含答案解析

第三部分第十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议用时实际用时分值实际得分45分钟90分一、选择题(每题4分,共44分)(2014·山东潍坊模拟)根据下图所示的人与环境关系的三种观点,完成1~2题。

1.符合人地关系思想演变过程的是()。

A.①②③B.②①③C.①③②D.②③①2.下列做法符合观点③思想的是()。

A.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B.盛世滋丁,永不加赋C.竭泽而渔,焚薮而田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解析本题组考查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第1题,①观点仅认识到人类可以对环境施加影响,这是一种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观点,该观点出现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时期。

②观点仅认识到环境影响人类社会,这是一种依赖、崇拜自然的观点,该观点出现于采猎文明时期。

③观点既认识到人类可以影响环境,又认识到环境可以影响人类社会,即环境对人类具有反馈作用,这种观点体现了当今可持续发展思想。

第2题,A选项体现了可持续发展思想,B选项主要违反了代际间的公平性原则,C选项违背持续性原则,D选项过分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环境的客观发展规律。

答案 1.B 2.A(2014·合肥质检)读“环境、资源和人口关系示意图”,回答3~4题。

3.图中字母代表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a表示资源开发B.b表示生产活动C.c表示人类对环境的影响D.d表示废弃物排放4.a阶段出现的人类活动及其产生的环境问题可能是()。

A.煤矿开采——地面沉降B.化工厂——水污染C.火电厂——大气污染D.冰箱使用——臭氧层破坏解析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及主要环境问题。

分析图可知,c 表示资源利用。

若a阶段资源开发不当,容易产生资源短缺、生态破坏等问题;a表示人类从环境中索取资源,如果是索取(开采)煤炭,开采不当则易导致地面沉降。

答案 3.C 4.A5.(2013·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下图为“我国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四种环境问题的分布示意图”,数码①、②、③、④分别代表以上四种环境问题之一,按上述环境问题顺序,排序正确的是()。

【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用书 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鲁教版

【复习方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用书 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件 鲁教版

目的)、⑫________ 可持续发展(基础) 生态
第25讲 │ 考点自主梳理
2.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⑬____________ 公平性原则 、持续性原 共同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四个基本原则。 则、⑭_____________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1)可持续发展历程
a.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 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b.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⑮ 21世纪议程 》,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概念推向行 ____________ 动。
地理环境决定人 类的生理和心理特 征,进而决定人类 的民族特征、文化 发展及经济基础、 上层建筑等,并由 此决定人类社会的 发展
束缚了 人类的主 观能动性
第25讲 │考向互动探究
人地关系
产生前提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 会生产力的发展,人 类利用和改造自然的 能力大为提高,人类 陶醉于“伟大的胜利 ”之中,自认为能为 所欲为来自第25讲 │ 考点自主梳理
(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 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 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 《21世纪议程》。 【特别提示】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公众参与。 只有公众都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并付诸行动,人类才能真 正地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例如,工厂实行清洁生产;选购 带环境标志的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垃圾 分类回收利用;自备篮子或布袋购物;采用节水措施;将旧 衣物、玩具、书籍捐赠给需要的人;以节俭为荣等。
核心思想
人可以超 越自然环境 ,生产关系 的变革和能 动性可以决 定一切
产生结果 人地关系 对立,地理 环境恶化, 并反作用于 人类自身; 影响到人类 社会经济的 持续发展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大题 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九)预测演练 鲁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 第10章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高考大题 命题探源 主题探究(九)预测演练 鲁教版

第10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九)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

松嫩平原面积约18万km2,超过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积约5.6万km2。

松嫩平原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长期的耕作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

根据松嫩平原西部资源环境特点,当地人们建立了“稻—苇—鱼”种养模式。

(1)分析松嫩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松嫩平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3)结合上图分析“稻—苇—鱼”种养模式的生态意义。

解析:(1)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排灌等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3)结合剖面图,主要从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气候等方面分析。

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河流及支流众多,灌溉便利。

(2)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3)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稻田排水中携带的肥料被苇田中芦苇再次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苇田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苇田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为稻田和鱼池提供了清洁的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将湖中肥沃的底泥施入稻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含盐量;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2。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九课件鲁教版

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九课件鲁教版
区曾经是重要的林木采伐区,20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先后有多家森 工企业在该区内进行采伐作业,1998 年后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 下图示意 1976 年、1987 年和 2000 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 的变化。
(1)描述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 (2)分析导致该地区大熊猫栖息地范围变化的人为原因。 (3)说明协调道路建设与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的主要途径。
答案:(1)20 世纪 70 年代(1976 年),栖息地连成一片;到 80 年 代后期(1987 年),栖息地面积退缩,碎片化严重;90 年代至 21 世纪初(2000 年),栖息地面积有所增加,碎片化趋势减弱,分 布范围有向北、向西扩展的趋势。 (2)大规模采伐森林(对植被破坏大),导致栖息地缩小;修建道 路(国道、省道以及林区采伐道路),导致栖息地碎片化;人类干 扰活动大幅减少(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108 国道秦岭隧道通车 等),植被得到了较快恢复,促进大熊猫栖息地的恢复与扩展。
高考对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这一主题的考查仍将是命题热点, 尤其是生态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其主要考查形式和考点如下: (1)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生态问题的成因、分布、 危害及保护措施。 (2)以区域图文材料为载体,考查区域环境污染的分布特点、成 因、危害及防治措施。
(2016·高考全国卷Ⅱ)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陕西南部的秦岭地区是我国大熊猫分布的重点区域。该地
解析:(1)大熊猫栖息地范围的变化可通过图示信息获得,从栖 息地的面积、连续性、变化方向等方面进行描述,注意要分别 描述不同时期的变化特点。(2)材料说明不同时期的人类活动方 式,对大熊猫栖息地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如 20 世纪 70 年代开 始的采伐作业,造成大熊猫栖息地面积缩小,碎片化严重。(3) 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人类活动方式对大熊猫栖息地的影响可知, 人类在开发和建设时,应尽可能减少对野生动物的干扰,同时 加强对植被的保护等。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

2020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

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标考点知识细化素养要求应用实践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会解读人地关系模式图分析具体地理事象,考查环境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成因解释热点环境问题成因环境问题分布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内涵绘制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解读具体地域的发展,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判断热点现象对应的原则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会判读关联示意图解读关联示意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应学生用书第212页)一、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1)环境污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大量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噪声污染建筑、娱乐、交通城市噪声污染(1)城乡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国家差异: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理解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历程①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教案鲁教版第10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课标考点知识细化素养要求应用实践根据有关资料,归纳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联系“21世纪议程”,概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举例说明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领悟走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人类的必然选择环境问题的成因与表现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会解读人地关系模式图分析具体地理事象,考查环境问题主要的环境问题成因解释热点环境问题成因环境问题分布的差异可持续发展及其实践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内涵绘制可持续发展复合系统示意图解读具体地域的发展,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判断热点现象对应的原则循环经济、清洁生产会判读关联示意图解读关联示意图,考查可持续发展的途径(对应学生用书第212页)一、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1.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人口的过度增长、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和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2.主要环境问题的表现与成因(1)环境污染表现主要原因典型案例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任意排放工业“三废”和大量使用有害人体健康的农药我国“三河”(淮河、海河、辽河)、“三湖”(太湖、巢湖、滇池)的水污染固体垃圾污染生产和生活中的大量有害垃圾大城市郊外的垃圾场(1)城乡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2)国家差异:发达国家主要是环境污染,发展中国家主要是生态破坏,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更为严峻。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1.理解可持续发展公平性原则、持续性原则、共同性原则、阶段性原则。

3.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1)可持续发展历程①1980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在《世界自然保护大纲》中第一次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

②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了《21世纪议程》,第一次把可持续发展由理论和概念推向行动。

(2)中国可持续发展行动1994年3月,中国政府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是全球第一个国家级的《21世纪议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0章走可持续发展之路高考大题命题探源主题探究(九)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松嫩平原在黑龙江省西南部,南以松辽分水岭为界,北与小兴安岭山脉相连,东西两面分别与东部山地和大兴安岭接壤。

松嫩平原面积约18万km2,超过东北平原面积的一半,其中耕地面积约5.6万km2。

松嫩平原盛产大豆、小麦、玉米、甜菜、亚麻、马铃薯等,是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

长期的耕作引发了很多环境问题。

根据松嫩平原西部资源环境特点,当地人们建立了“稻—苇—鱼”种养模式。

(1)分析松嫩平原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有利自然条件。

(2)分析松嫩平原农业生产过程中可能引发的环境问题。

(3)结合上图分析“稻—苇—鱼”种养模式的生态意义。

解析:(1)农业区位条件主要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分析。

(2)过度砍伐、过度放牧、过度农垦、不合理排灌等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次生盐碱化等环境问题。

(3)结合剖面图,主要从资源、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气候等方面分析。

答案:(1)属温带季风气候,夏季水热充足(雨热同期);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地势平坦,面积广阔;河流及支流众多,灌溉便利。

(2)过度砍伐,造成森林破坏、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草原,造成草场退化、沙化;过度开垦,造成土地沙化;不合理排灌,造成土地次生盐碱化;农业用水量增大,造成水资源短缺。

(3)有利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稻田排水中携带的肥料被苇田中芦苇再次利用,提高了肥料利用率;苇田水中的浮游生物为鱼类提供了饵料;苇田具有净化水质的作用,为稻田和鱼池提供了清洁的水源;实现了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提高了水资源利用率;将湖中肥沃的底泥
施入稻田,提高了稻田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结构,降低了土壤含盐量;调节局部地区的小气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