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院体山水画的审美研究

合集下载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的黄金时代,无论是在艺术成就还是影响力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宋代山水画强调以真实自然为基础,追求形式的精细和构图的和谐美。

元代山水画则强调意境与气韵,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

宋代山水画以南宋的“文人画派”和北宋的“院体画派”为代表,这两个派别各具特色,但又相互交融。

南宋的文人画派注重山水画的意境和表现手法,强调作品描绘的是艺术家的情感和精神内涵,以“气韵生动”为最高境界;北宋的院体画派则强调结构、构图和技术,力求塑造具有自然立体感和形象感召力的作品。

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作品有马远的《黄山图》和郭熙的《雪江山居图》。

马远的《黄山图》采用了金笔法,从马远的笔触中可以看到雄浑有力、构思精妙、举重若轻的艺术特点,展现了作品之美。

作品中奇峰陡峭,云雾缭绕,形似巨龙,山水新奇高妙,堪为中国山水画中的巅峰之作。

郭熙的《雪江山居图》则表现了一番意境,他通过独特的对景色的处理和形式、情感的表达,游刃有余地展现出北方景色的静谧隐秘韵味。

元代山水画《寒松独立图》和《清溪山居图》同样是代表作品之一。

马道令的《寒松独立图》以淡墨蘸水的笔墨,墨画精湛,极富抽象感,表达了对静寂的山水境况的生动表现,山松苍劲而又凝重。

郎世宁的《清溪山居图》则遵循了元代画家“格调派”的理论原则,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了山水的意蕴和意境,将山水融为一体,情境十分明朗,风味独具。

总而言之,宋元山水画之美大概有以下几点:第一,注重自然真实,描绘自然形态,直观呈现山水韵味。

第二,强调意境抒发,追求笔墨的淋漓尽致和画面的极致简约,表达情感和思考。

第三,追求集纳天人之美,将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象巧妙融合。

以上三点是宋代山水画和元代山水画共通的地方,它们都体现了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审美标准,即“写意山水”,强调笔墨情趣,追求理趣合一。

因此,宋元山水画的美学价值非常高,不仅在中国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也对世界山水画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

宋代院体山水和文人山水的比较研究

宋代院体山水和文人山水的比较研究

宋代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的比较研究山水至宋代,兴旺的景象为前所未有。

它向着多方向发展,表现形式与表现方法也更为多样。

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上层建筑等多种因素的需要,使得院体画与文人画在这一时期都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院体画与文人画的思潮方兴未艾,必定会在宋代的画论之中有所反映。

而宋代画论反过来从理论上使院体画与文人画更加完善。

本文就将试着从宋代院体画与文人画在山水画方面入手,管窥和阐释两者的异同及对宋代绘画的影响。

一.关于院体画和文人画提到宋代山水画必然要以院体画和文人画两大中国画系为中心来论述。

而这时的院体山水画与文人山水画都有了很大的发展,并日益完善。

所以很有必要先谈一谈院体画和文人画。

院体画,是指宫廷画家和由宫廷设置的画院画家的画。

据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载:“汉武创置秘阁以聚图书。

汉明雅号丹青,别开画室,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异,天下之奇异云集。

”但这只能算是后来宫廷设置画院的滥觞,正式的画院出现于五代的南唐和西蜀。

两宋时期,院体画形成完备的理论和形式。

这类作品为迎合帝王宫廷需要,多以花鸟、山水、宫廷生活及宗教内容为题材,作画讲究法度,重视形神兼备,风格华丽细腻。

因时代好尚和画家擅长有异,故画风不尽相同而各具特点。

鲁迅说:“宋的院画,萎靡柔媚之处当舍,周密不苟之处是可取的。

”(《且介亭杂文?论“旧形式的采用”》)宋代院体画题材内容的扩展与当时的政治,经济文化密切相关,绘画风格的演变亦是如此。

它不可能完全超越时代,另辟蹊径。

它既有代代相传的承袭关系,又有蜕变和新的发展。

这种发展又直接受制于那个时代的审美导向和审美观念。

我国绘画发展至宋代,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希望能够准确地描绘客观物象的阶段,是中国式的以“写真”为目的的阶段。

文人画是画中带有文人情趣,画外流露着文人思想的绘画。

文人画发生在晋代,文人画兴盛于北宋,既有群体性、多样式的创作,所画出于自娱,不为庆赏。

它是伴随着儒,道,佛三位一体化的玄学兴起和文人诗歌,文人书法艺术发展而兴起的绘画艺术,在创作思想上它摆脱了政教的束缚,走上了纯艺术的道路。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探析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探析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探析作者:张辉来源:《青年文学家》2015年第05期摘 ;要: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是宋代绘画的代表,之所以能取得如此高的成就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和文化渊源有很大关联,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精细的写实性、完美的构图、与文人画的结合以及其独特的审美特征都对后世绘画有了其深远影响。

研究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审美特征对传统文化以及中国艺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审美;艺术风格作者简介:张辉(1983-),女,河南南阳人,硕士研究生,南阳理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美术学。

[中图分类号]:J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5)-05--01宋代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座高峰,宋代院体画是宋代绘画的代表,特别是以王希孟、李唐、赵伯驹等画家为代表的宋代院体山水画以富丽堂皇的气象、华美秀润的色彩描绘和象征意趣的表达成为继唐代之后青绿山水画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

在山水画理论研究与创作中,对宋代院体山水画进行审美价值的审视,深入挖掘宋代院体山水画的可再生资源,积极探索宋代山水画可承载的新的语言形式对于不断发展的兼具民族精神与时代风貌的山水画意义重大。

宋代院体山水画自商朝初年就有记载,到唐代儒家思想功用下朝廷的“院体画”成熟,到了宋代院体风格更为成熟,宋代宋徽宗不但关心如何画,还在画院具体指导如何作画,审美、画法,欣赏传统写实,工整的设色法等等,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在这样的良好空间下经过继承创新,形成了新的风格,同时也涌现了大批杰出的画家,促进了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在宋朝兴盛的局面。

就审美需求上来说,在唐代,文化发展也属盛世,唐代文化也具有其独特的艺术特色,是一种开放的、外向的、色彩浓烈的文化,诗词歌赋乃至绘画,都充满着昂扬的生命活力。

唐代李思训所处的大唐盛世的富丽堂皇使他在审美上倾向于“金碧辉映,古雅超群”之气。

虽然唐代在历史上是文化鼎盛时期,但是中国历史文化标志性的变迁却是从宋代开始。

论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

论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

论北宋院体山水画与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画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和一种风格化的表现形式,代表了中国山水画的高峰之一。

它以微妙的笔墨和灵动的构图,表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自然和人的审美追求。

而在宋代词的创作中,也融入了对自然和人的感悟,描述了情感和人生的境遇。

这篇文章将从北宋院体山水画和宋词意象两方面,探讨它们的性灵契合。

北宋院体山水画是以文人画为代表,强调画的形式美和审美精神。

它注重笔墨造型,善于表现情感和思想,强调画面的内在意境和意蕴。

在山水画中,它通过传神的笔墨展现了自然风光的美妙,同时也表达了画者对自然之美的思考和审美情感。

例如,王时敏的《富春山居图》中,画家通过诗意的笔墨和细腻的构图,展现了富春山的山水风景,以及深邃的人文意境,生动地表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与之相似的是,宋代词也注重意境和情感的表达。

在宋词中,自然景色常常成为表现不同情感的载体,词人将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刻画自然和人的关系。

例如,苏轼的《赤壁赋》中,道出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以赤壁、江山的景色为背景,独立自由的精神态度,表现了主人公与自然的和谐相融。

北宋院体山水画和宋词的性灵契合不仅表现在内容上,也彰显在其艺术表达上。

在山水画中,画家们注重虚实相生,形神合一,通过留白和暗示来表现意象的深远和隐蔽。

例如,董源的《潇湘图》中,他将画面分为三层,前面是毛岸,背景是潇湘,中间是桥、亭、人,使画面形象生动,造成视觉上的分层感。

在宋词中,词人同样注重意象的表达,通过省略和运用比喻手法表现情感的抒发和留白的空灵感。

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中,以一幅元宵夜市的热闹场面,表现了人们情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等方面互动,而以为人物形象布局宽敞灵动,表现人与时俱进,应时而动的精神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综上所述,北宋院体山水画和宋词意象的性灵契合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精神交融。

无论在表现自然风貌,还是人情世故方面,影响和表达了中国文化传统的审美观。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与审美特征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时期,山水画艺术的成熟和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这一时期的艺术家们的作品和成就。

宋元山水画在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上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艺术成就1.笔墨精湛。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注重写意与意境的把握,具有细腻、规矩、工整、平润、绵和、洒脱等笔墨特点,带有自然流畅的气息,以及极富表现力的主题内容。

2.画面灵动。

宋元山水画注重画面所表现的情感和意境,画面灵动自然,富有生命感和韵律感,有时简单明了,有时则繁富细腻,这种自然流畅的特点也是其一大艺术上的成就。

3.主题丰富。

宋元山水画以自然山水为主题,曾经涵盖了中国的山水、湖泊、江河、关隘、大峡谷、峰岭、典型的风俗、史诗、神话等各种特征,极富野趣,是中国山水画中的重要主题之一。

二、审美特征1.追求自然真实。

宋元山水画十分追求自然真实,艺术家们在写生和创作中,常常选择真正的自然景观为蓝本,以求达到最大的真实感和艺术表现力。

其作品和中国传统风俗的卓越、神韵和稳定的审美特征,是中国艺术史上一大特色。

2.强调艺术感受。

宋元山水画着重强调艺术感受一种浪漫、抒情、格调的审美感受,旨在达到审美艺术的境界,让人在观赏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自然的和谐。

3.注重个性表现。

宋元山水画的艺术家们注重个性表现,他们在不同的主题和题材上,都以独到的观察、认识和创作技巧,表现出了自己独具个性和艺术风格的作品,这也是其审美特征之一。

综上所述,宋元山水画的艺术成就和审美特征,都表现出强烈的个性和文化特征,无论是在笔墨上仍是在创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这是中国山水画发展历程中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绝对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探析以“真”为美的北宋山水画

探析以“真”为美的北宋山水画

2018·08一、“真”的定义对于“真”一词在不同的环境中,指代的意义也不同。

当“真”与商品挂钩,它就与“假”相对应;“真”若指代一个人的品行时,它就与“虚伪”构成相反的意思;“真”若与艺术挂钩,其就是艺术所追求的审美标准,其“真”也成为山水画所追求的境界。

从山水画发展历程上,唐末五代的荆浩是第一个提出“图真”的美学理论,荆浩认为山水画要想达到“真”,就需走进大自然,观察自然的变化,领悟自然的内在本质。

同时北宋的山水画也继承并再现其观点,同时将“真”作为北宋评判山水画的标准。

本部分将从“真”在哲学上的定义与“真”理论的发展阐述其观点。

(一)古代哲学“真”的阐释首先,对“真”的解释来源于哲学,《老子·道德经》中:“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1]老子认为“道”是存在的,“道”是一种恍惚不真实存在的物象,是道家学说的核心,同时“道”中是有真实存在的物体的,这就是所谓的“道”。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主体要遵循事物的自然规律,取法于自然,领悟自然的内在精神,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中国山水画中,山水的质朴就代表着自然万物永恒的精神,从而艺术主体就受到自然万物的影响,也提高了画家对山水的审美。

老子虽对“真”并未直接的阐述,可是他所提出的“道法自然”“反朴归真”等观点都不无一不体现出老子对艺术真理的追求与向往。

庄子也阐述了对“真”的解释。

《庄子·渔夫》中曰:“真者,精诚之至也。

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故强哭者虽悲不哀,强怒者虽严不威,强亲者虽笑不和。

真悲无声而哀,真怒未发而威,真亲未笑而和。

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真者,所以受于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于俗”。

[2]庄子认为若要做到“真”,是不受世俗外物的干扰,其所表达的情感是从内心中自然流露的。

在艺术的创作中,艺术主体需要将其对事物的真实感受表现在作品当中,并不受外界的打扰,以一颗真挚的心表达对自然的赞美与欣赏。

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与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与艺术表现形式研究

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与艺术表现形式研究引言北宋时期是中国古代绘画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绘画艺术在这个时期达到了新的高峰。

其中,以山水画为代表的绘画形式,成为北宋绘画的重要特征之一。

本文将着重探讨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与艺术表现形式,并对其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一、山水入画的背景和历史发展1.北宋时期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2.山水入画在唐代以及五代十国时期的发展情况3.北宋山水入画作品流派的出现和发展二、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特点1.对自然景色的真实再现•着重描绘自然环境中的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运用透视法等技巧增强逼真感2.表达情感与审美追求•通过刻画自然景观传达情感体验(如孤寂、宁静、荒凉等)•注重构图和色彩搭配,追求视觉美感3.融入人文元素与哲学思考•将人物、建筑等元素巧妙融入山水画中,突显山水与人类活动的交融关系•表达对生活哲理和自然规律的思考和体悟三、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艺术表现形式1.线条勾勒与构图布局•着重描绘线条曲折流畅,丰富层次的构图方式•运用空间透视以及比例关系来展现远近之感2.色彩运用与皴法技巧•运用不同调子的淡墨为基础,通过色彩叠加增强光影效果•利用皴法手法创造出稳定而有层次感的纹理效果3.传统笔墨方法与艺术创新实践•继承和发挥了唐代山水画基本技法,如轻重疏密、点缀意象等•同时进行创新实践,探索新的表现方式和审美效果四、北宋绘画中山水入画的影响与传承1.对后世山水画家的影响•北宋山水入画成为后世山水画的重要参照和学习对象•其艺术手法与思想对后代绘画家产生深远影响2.山水入画的传承与发展•北宋以后各个时期对山水入画进行了不断的延续和创新•将山水入画融入到不同的绘画风格中,形成多样化的表现形式结论北宋绘画中的山水入画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具备自然真实、情感传达和人文思考等特点。

其线条勾勒、色彩运用和笔墨技法等方面都体现了北宋书画家们对美学追求和艺术创新的努力。

这些艺术表现形式不仅对后世山水绘画产生了广泛影响,而且留下了珍贵而具有历史意义的作品。

南宋山水画艺术审美性浅析

南宋山水画艺术审美性浅析

关键词:南宋;构图;诗性;山水画;审美性南宋山水画取得了较高的成就,有其特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南宋迁都临安,只剩余半壁江山,文人心态发生改变,这样的政局促使文人进行反省和思考;文化重心南移,南北思想互相交融,促使文化和艺术相互碰撞和交流;南宋经济比北宋经济更加繁荣。

因此,在特定时代的各种因素影响下,南宋形成了特有的绘画形式。

一、南宋山水画的历史渊源宋代三百余年,重视文人,文人士大夫阶层在社会中地位很高。

宋朝历代皇帝基本都擅长书法或者绘画。

宋代重视科举制度,殿试正式成制,利于从社会各个阶层中招揽人才,吸纳不同的文人贤才,从而促进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历来历史学家大都认为,宋代文化的兴盛,应该归功于宋王朝重文轻武的政策。

正是因为重视文人,使得文人的才能在政治、文化、艺术领域得到进一步发挥。

宋代重视绘画艺术,宋徽宗时期设立宫廷画院———翰林图画院。

只有具备文学素养并且通过考试的画家才能进入画院,而考试形式灵活,并有意识培养画者的思想内涵的表达。

在这样的条件下,中国绘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特点被进一步发扬,从而提高绘画者的艺术文化修养,利于其专心从事文艺创作。

宋朝皇帝通过完善翰林图画院的建制和功能,使之成为史上最系统和完备的皇家画院。

从皇帝本人的参与到文人士大夫的引导,院内外画家及所有艺术创作的力量被调动,既满足了社会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树立起雄视画坛的宋画品牌。

宋代的绘画有皇家支持,达到艺术创作的高峰。

北方沦陷,南宋迁都之后,人才和画师纷纷南迁。

南渡后没有单一独立的实体画院,但在宋高宗的支持下,因北宋画院遗续的“院体”或“院画”风格,形成了一个主流画派,即宫廷画派。

南宋的宫廷画师在南宋王朝的支持下,能够安心创作,才华得到充分发挥。

南宋的经济进一步繁荣,手工制造业发达,促进了文化和艺术的发展,文人自主性和个人意识得到尊重和支持。

南宋以来,画家的自主性、独立性、创造性都得到充分发挥,绘画水准得以不断提升。

北宋山水画的调研报告

北宋山水画的调研报告

北宋山水画的调研报告北宋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流派之一,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北宋山水画的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技法,并对其对后世绘画影响进行分析,从而更好地理解并欣赏这一独特的绘画形式。

北宋山水画的历史背景可以追溯到公元960年至1127年间的北宋时期。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政治、经济和文化最繁荣的时期之一,也是山水画得以迅速发展的时期。

北宋山水画以山川河流为中心,着重描绘自然景观和人文风情,追求表现自然山水之美的真实和意境。

北宋山水画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注重形式的精细和变化,通过细腻的线条和色彩的堆砌,达到表现山水之美的目的。

其次,强调意境和意象的塑造,通过刻画自然景观和人物情感,表达主题和情感。

此外,还注重平面和立体的结合,通过透视和遮挡等手法,营造出空间感和层次感。

总体来说,北宋山水画具有写实性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特点。

北宋山水画的艺术技法主要包括线描、点染、墨渍、湿染等。

线描是描绘山水的基本技法,通过勾线和勾画轮廓,表现出山川河流的形态和结构。

点染是通过点压墨染的手法,表现出山石的质感和构造。

墨渍则是利用墨水的渗透性和流动性,表现气韵和意境。

湿染则是通过水和墨的配合,表现湿润和潮湿的效果。

北宋山水画对后世绘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北宋山水画奠定了中国绘画的基本规范和范式,成为后世绘画的重要参照。

其次,北宋山水画强调形象与意象的结合,为后世中国绘画的表现主题和情感奠定了基础。

此外,北宋山水画的线描、点染等技法也被后世绘画家广泛借鉴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绘画风格和风尚。

综上所述,北宋山水画是中国古代绘画的重要流派,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通过对北宋山水画的调研,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特点、历史背景和艺术技法,并对其对后世绘画的影响有更深入的认识。

北宋山水画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所表达的自然山水之美,以及对情感和意境的追求,这使得它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时期是中国山水画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宋代山水画承前启后,对后世造成深远的艺术影响。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展现出了深厚的艺术内涵和绚丽的艺术魅力,被誉为中国艺术宝库中的瑰宝。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宋元山水画的美,以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宋元山水画以其高度写实性和深邃的意境表现吸引人。

宋元山水画家力求刻画自然风光的真实面貌,注重构图布局和物象的表现,追求画面的具体形态和线条的生动表现,这使得宋元山水画更具有真实感和传神力。

著名的“董源、巨然”是宋代山水画的代表人物,他们的山水画作品在纵深感、空间透视和物象描绘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境界。

董源擅长以深厚的渲染和精细的勾勒表现山峦、峡谷和江水的壮丽气势和浑厚气象,而巨然则善于以淡雅的笔墨和简练的构图描绘松树、溪谷和山石的清新风姿和峥嵘意韵。

这些风格各异的山水画作,在细节处理和意境表现上各有卓越之处,展现了宋元山水画家在写实性和意境深远性方面的高超技艺,极大地丰富了山水画的审美内涵和艺术魅力。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审美追求和崇高的情感寄托令人动容。

宋元时期的山水画家在追求写实性的还注重意境表现和情感寄托,通过对大自然风景的描绘和对生活情感的凝聚构思,使山水画作品更加富有情致和深刻内涵。

宋代山水画家在创作中常常通过对山川河流、林木杂草的描绘和对宫阙琵琶、儒衣书案的渲染,表现出对自然景色和人文景观的热爱与赞美,倾注了对自然与人文的深沉情感和崇高理想。

在这方面,董源的“山水有声”、巨然的“山水有情”等说法,正是对宋元山水画审美追求和情感寄托的最好诠释。

他们以自己对大自然和人生的理解和感悟,创作了一系列情感充沛的山水画作,使得山水画的审美价值和意境魅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传统。

宋元山水画以其传世价值和文化内涵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宋元山水画家在绘画创作中,不仅注重艺术表现和审美追求,还注重文化内涵和传世价值,通过对历史人文的沉思和对艺术传统的继承创新,创作了许多具有深厚历史内涵和广泛社会意义的山水画作。

对南宋“院体”风格的再解读

对南宋“院体”风格的再解读

南宋“院体”山水风格再解读摘要:南宋“院体”山水处于北宋向元代山水变革的过渡时期,它作为南宋山水画创作的主要体现形式,既有对其之前山水画风格、技法的继承和总结,又有对元代文人画成熟风格的启示和倾向。

它的形成既受宫廷趣味的制约,又受其它因素的影响。

本文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梳理和把握,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宋元画史的风格转变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外在表现内心阐释构图自律北宋是我国美术史上山水画创作最为繁荣的时期,以徽宗为代表的宫廷画院领导社会艺术潮流,以苏轼、文同为代表的文人士大夫独创“文人画”系统与之抗衡,以张择端为代表的世俗美术也获得了极大的发展,北宋画坛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的盛事文化景象。

从北宋到南宋,南宋院体风格的形成既受到北宋院体的影响,又受到南宋“皇家赞助”[1]的影响,还受当时各兄弟艺术的影响,呈现为显著的风格变化。

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在观照自然的方式上,由宏观向微观过渡,由外在表现转向内心阐释;在审美趣味的追求上,由“全景山水”向“偏角之景”转化;在艺术本体上,艺术的自律性开始觉醒,逐步由“图真”、“叙事”转向“变异”和“抒情”;在绘画技法上,呈现为阔线“斧劈皴”大量流行,墨中水分由少增多,用笔速度加快等一系列显著变化。

一、观照方式:“外在表现”到“内心阐释”的发展趋向与擅长情节性主题表达的人物画相比,风景画在抒情性方面具有更大的优势。

山水画作为中国风景画的特殊表现形式,是最能够体现中国艺术精神的实质的,从对艺术自律性的追求上来说,中国艺术自古以来就比西方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同中国的哲学一样,中国的山水画一方面热衷于表现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另一方面也热衷于表现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得意时寄情于山水,失意时也寄情于山水,使山水画成为画家情感宣泄的一种方式。

在中国文化中,山水画既是“天人合一”理想境界的虚幻反映,又是画家“缘情言志”的现实体现。

中国山水画在经历了晋的“尚韵”、唐的“尚法”、北宋的“尚意”之后,南宋人对自然的观照方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艺术传统,它源远流长,拥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价值。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意境和精湛的技法,展现了自然山水的壮丽和人文的雅致,被认为是中国绘画艺术的巅峰之作。

宋代的山水画注重表现自然景物的真实和细腻,追求画面的纯净和平静,画中山水深邃广博,空间感强烈。

画家通过形象的风景来表达情感和思想,以人文与自然的和谐为核心思想,扩大了画面的意境和内涵。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采用重迭叠挂的构图手法,通过层次的变化和透视效果,使画面的空间感更加浑然一体,展现了山水的广阔。

在宋代的山水画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北宋的“大都派”和南宋的“四大家”。

北宋的“大都派”追求写实和精细,以描绘细节和画面的真实感为重点。

而南宋的“四大家”包括范宽、郭熙、李唐和马远,他们注重以情感和意境表现山水的美。

范宽擅长表现山川的雄伟壮丽,郭熙注重表现山水的柔和和平静,李唐强调山水的宁静和深邃,马远则擅长表现山水的奇妙和幽静。

元代山水画在继承宋代传统的基础上,更为开放和多样化。

元代山水画家更注重表现感觉和意境,追求自然景物与人文社会的融合。

他们在构图和用墨上更加敢于创新,画面更加丰富多样,寓意更为深远。

宋元山水画之美,首先体现在画家对自然风景的准确描绘。

在宋元时期,画家们通过细腻的笔触和逼真的色彩,成功地将自然风光的真实感传达给观者。

宋元山水画注重的是情感和思想的表达,在表现自然风景的也注重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意境。

这使得宋元山水画具有了更深层次的内涵和审美价值。

宋元山水画之美的魅力还在于它所传递的文化和哲学信息。

通过描绘山水,山水画家表达了对自然和人类社会的反思和思考,传达了对自然界和人类生活的讴歌和赞美。

这些文化和哲学信息使得宋元山水画成为了一种精神和艺术的象征。

宋代山水画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

宋代山水画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

宋代山水画风格与艺术特点研究概述宋代是中国艺术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山水画在这一时期达到了巅峰。

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步于世的艺术特点而闻名于世。

本文将对宋代山水画的风格和艺术特点进行深入研究。

一、五代及北宋初期五代及北宋初期是宋代山水画发展的起点,也是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影响力的画家。

在这个时期,山水画开始注重笔墨技法以及创意构图。

思想性和抒情性被赋予了更多的重视。

1.传统继承:五代南唐后主李煜、北汉高祖高适等诗人培养并传承了自然描写和感情表达。

2.技法创新:董源开创了素描与留白之道,王洪为提出"飞白皴"技法等。

二、南宋中叶至晚期南宋中叶至晚期是中国山水画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不同流派之间互相借鉴和影响,并逐渐形成了各自的艺术特点。

1.北宗画派:以李唐、范宽等为代表,注重山川风貌的真实描绘。

他们追求的是更加客观和真实的自然景观表现。

2.南宗画派:以关仝、夏珪等为代表,强调个人情感和主观意境。

他们着力于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抒发内心情感。

三、特色与风格1.平淡质朴:宋代山水画注重表现平实朴素的乡野田园风光,反对浮华和繁复。

2.注重写意:宋代山水画追求笔墨技法与构图结构相结合,通过简约的线条勾勒出景物之形。

3.造势力量:宋代山水画在创作过程中注重归纳和提炼山川景观,突出山峦起伏和水势奔腾之势。

四、影响与传承1.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宋代山水画在技法上积累了丰富经验,对后世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元代和明代。

2.文化内涵的传承:宋代山水画作为中国艺术文化重要的一部分,传承了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自然景物的审美认知。

结论宋代山水画以其独特的风格和独步于世的艺术特点,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从笔墨技法到构图结构、从创意构思到情感表达,都呈现出了独具匠心和卓越成就。

同时,宋代山水画对后世影响深远,并在中国艺术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山水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重要流派之一,它以山水风景为主题,注重描绘大自然的美景和神韵。

宋代山水画家擅长运用笔墨、构图和色彩,将大自然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宋元山水画之美,不仅在于其绘画技艺的精湛,更在于其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领悟和表现。

宋元山水画之美体现在其绘画技艺的精湛。

宋代的山水画家善于运用笔墨,通过勾勒、点染、皴染等技法,将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栩栩如生地呈现在画面之上。

他们在表现山水的轮廓、质感、气势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技巧和魅力。

擅长“点染”技法的南宋画家范宽,他用水墨勾勒山石树木的形态,再运用点状的墨迹,将山石与树木的纹理、色彩表现得生动细腻,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受。

而元代山水画家也在绘画技艺上有所突破,他们更加注重笔墨的浓淡变化,创造出一种虚实相生、意境空灵的绘画效果。

宋元山水画家在绘画技艺上取得了丰硕的成就,他们的技艺精湛、表现手法独特,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宋元山水画之美还在于其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刻领悟和表现。

宋代山水画家在描绘山水时,不仅重视对景物的外在形态的表现,更注重把握自然风景的意境和神韵。

他们通过自己对大自然的观察和感悟,赋予作品以深刻的内涵和情感。

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赵伯驹的《巨石山图》等作品,都表现出了对大自然景物的深刻领悟和细腻表现。

元代山水画家米友仁的《寒松翠壑图》、赵孟颜的《水竹图》等作品,也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精心描绘和巧妙运用笔墨,展现出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神秘,表达了对大自然的敬仰和赞美。

宋元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的深刻领悟和表现,使自己的作品蕴含了丰富的内涵和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宋元山水画之美还在于其对人们心灵的震撼和美的享受。

宋代山水画家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深入观察和巧妙表现,创造出了许多栩栩如生、气韵生动的山水画作品,给人以强烈的美的享受和心灵的震撼。

当人们欣赏这些作品时,往往会感受到大自然的神秘、壮美和宁静,享受到一种身心愉悦的感受。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特点
南宋院体山水画是中国南宋时期的一种山水画风格,其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构图严谨:南宋院体山水画的构图十分严谨,注重画面布局的层次感和空间感。

通常采用远近法、高远法、层叠法等构图方法,营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2. 笔墨精妙:南宋院体山水画的笔墨运用十分精妙,注重笔墨的节奏感和线条的质感。

通过不同的笔法和墨色的运用,表现出山水的气势和神韵,使画面更加生动自然。

3. 写实风格: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写实风格,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致观察和刻画,力求表现其真实形态和特点。

同时,在写实的基础上,也注重画面的艺术加工和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效果。

4. 情感表达:南宋院体山水画注重情感表达,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内容和意境,传达出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不仅使画面更加生动感人,也增加了画面的艺术价值。

5. 文化内涵:南宋院体山水画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画面所表现的山水景物和意境,传达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观念。

这种文化内涵的表达方式,使南宋院体山水画具有了更加深厚的艺术底蕴和价值。

总之,南宋院体山水画以其严谨的构图、精妙的笔墨、写实的风格、情感表达和文化内涵等特点,成为中国传统绘画中的重要流派之一。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

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浅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论文摘要: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代,是我国传统山水画的高峰时期。

院体画、文人画相互关联,共同并进,名家层出不穷,作品空前繁多,质量高雅精湛。

形式语言和技法更加丰富多样,他们注重“气象萧疏,烟林清旷”,“峰峦深厚,势伏雄强”,致使宋代山水画:构图大势逼人,笔墨法度严谨,意境清远高旷;从这些艺术作品的语言、形态、内容和审美主体的情感上看,会令人产生一种崇高的艺术美。

这种崇高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伟大力量;源于人类在改造自身的生存环境的实践;源于人类的道德实践和理想与价值的追求。

关键词:北宋山水画;艺术美;崇高北宋的山水画继五代之后发展得更为成熟,皇室贵族、士大夫文人等都对山水画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作品有装饰于殿堂厅室的巨幅壁画和屏风。

此时名家辈出,风格多样,画家重视观察体验自然景物,技巧上有了巨大的创造。

主要是布置茂密的“以大观小”全景式,以形象的深入刻画来丰富画面的构图变化,以景物的渐层、重复的节奏来形成画面的统一。

无论是从构图方式或艺术表现手法上,都有突破。

画风雄壮浑厚,令人观之以后顿生崇高之感。

这种崇高来自于欣赏主体的生产生活的实践。

艺术崇高是艺术审美范畴的一种,其本质是艺术作品中的形象带给欣赏主体的审美经验是感性本质力量被对象压倒后激起了更高的理性本质力量,其审美反应是一种伴随着痛感的快感。

德国美学家康德认为崇高是审美客体在形式上的无限,是对审美主体的感性的否定,进而触发主体的强大的精神力量。

而北宋的绘画的大都是以描写山水为主,地域特点强,特别是北方的山水。

巍峨的山体,层峦叠障、远近丰富的层次以及酣畅厚重的笔墨,大幅的尺寸,显得雄浑、博大、庄重,无不震撼了观者的心灵。

宋初李成和范宽是北宋山水画的杰出代表。

北宋刘道醇《圣朝名画评》中认为,李成之笔近视如千里之远,范宽之笔远望不离坐外,皆所谓造乎神者也。

下面就从以下这几点来分析北宋山水画的艺术崇高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

论宋元山水画之美宋元山水画是我国古代绘画史上的重要篇章,展现出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宋元山水画追求写意、抒情和意境的完美结合,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了各自的艺术风格和特点。

宋代的山水画主要以北方画派和南方画派为代表。

北方画派注重写实主义,追求细腻入微、工笔精致的绘画技巧。

如宋徽宗赵佶擅长运用皴法,以独特的笔触和层次感创造出山水画的奇妙效果。

而南方画派则更加注重情感和意境的表达,主张把握山水画的整体氛围和心境。

苏轼、米芾、黄公望等画家是南方画派的代表人物,他们的作品追求墨色浓重、笔墨方劲,以及山川秀丽、宏阔壮美的表现。

宋元山水画着重表达了中国文化中所强调的“山水人文”的理念,即山水和人文景观的融合。

画家们通过描绘奇峰异石、流水落花,以及宫殿庙宇、村庄田野等人类活动的场景,传达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和谐共生。

这种观念源于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人与自然合一”的思想,反映了中国文化对自然景观的独特态度。

宋元山水画通过运用“山水之美”来表达画家的情感和思想。

画家以自然山水为基础,通过艺术的创造和表现,使得作品更具有情感共鸣和精神内涵。

画家善于运用线条的转折和表现,以及色彩的渲染和对比,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立体。

宋元山水画也注重运用留白、意象和写意的手法,以表达自然界的神秘和超越。

这种画风的独特之处在于将自然界的景观和艺术创作技巧巧妙地结合起来,给人以极大的审美享受。

宋元山水画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审美境界,在我国绘画史上独树一帜。

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和表达方式。

通过描绘山水之美和展示自然与人文的融合,宋元山水画传达了中国文化的价值观和审美观念,对后世的绘画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当今社会,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这一珍贵的艺术遗产,使其继续发扬光大。

浅析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的形成因素

浅析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的形成因素

浅析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的形成因素浅析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的形成因素孙文忠宋代是宫廷美术的全盛时期,画院规模齐备,名家名作层出不穷,其创作数量,质量盛况空前.宋代画院山水画以其成熟,精粹的写实技巧,形神兼备,情景交融,含蓄清新的美学面貌,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绘画写实艺术的审美特色.宋代画院山水画所反映的审美心理,审美境界,与宋代文人画相互关联,同体现了中国美术史由政教,宗教精神向人文精神转捩的时代特色.这一时期的美学着述,艺术思潮与绘画实践,成为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发展源头.中国山水画写实特色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演变过程.《历代名画记》中记载的早期山水画,多呈"群峰之势","若钿饰栉,或水不容泛,或人大丁山,率皆附以树石,映带其它,列植之状,则若伸臂布指."我们现在所能见到的据传为周隋时期展子虔所作的《游春图》己基本克服了上述"水不容泛""人大于I'之弊,有了较恰当的空间关系处理,山峰高低参差有致,人和树,房屋,山石的比例合度.《游春图》描绘的是游人欣赏春日苑囿,微风和煦,碧波荡漾的情景,己更多地着意于自然景色美的表现,体现了追求繁复,富丽的审美倾向.李思训继展子虔之后将青绿山水发展得更趋于成熟.李思训山水画精工,严谨的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水墨山水画诞生后,王维山水意境中的文学性意味,成为后进山水画重要的审美追求.苏东坡曾评:"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以写实技法论,从《游春图》算起,到我们所见到的唐代山水l面大抵为"青绿设色",墨法仅限于勾勒物态的轮廓线条.唐末五代战乱频仍,大批文人隐逸山林,寄情山水,陶冶性情,对山水画的发展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荆浩在隐居太行山洪谷期间,对北方山势景物认真观察体会, 写生"数万本",在实践与理论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对"师造化"的重视,及在《笔法记》中提出的"搜妙创真","六要"等山水画创作观念,法则对后世影响极大.绘画史称"三家山水"的李成,关仝,范宽皆学荆浩.五代宋初是山水画艺术发生重人转捩的时期.包括"三家山水"在内的大批优秀画家,根据各自不同的生活体验,描绘出不同地域的物象风貌.创造了各种形态的"皴法","点法",极大地丰富了写实技巧,使山水画的写实面貌发生了本质性的深刻变化. 北宋初期山水画出现的不同风格面貌,以对主体性的肯定与对绘画形式美的追求为显着特征.从展子虔的《游春图》到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山水画完成了脱离人物画的附庸地位成为独立成熟画种的艺术转变,从题材,内容,表现手法及审美追求几方面形成了本体的独特风貌.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的形成,是山水画写实传统发展的必然,这种发展又通过北宋画院的李成,郭熙画派,南宋画院的马远,夏琏院体画风,得以具体体现.一'些看似偶然的现象,实寓于必然之中.宋初山水画坛,以"三家山水"代表的北方画派影响最大,而李成又居于"三家"之首.《宣和画谱》中记:"于是凡称山水者,必以成为古今第一……然虽画家素喜讥评,号为善褒贬者,无不敛幸f壬以推之."可见李成当时所负盛名.北宋画院内外都流行着李成画风.许多着名画家如许道宁,郭熙,王诜都继承李成.对于北宋画院山水画审美特色的形成,李成是一个关键人物.李成祖上是唐宗室,本人极富文学修养.他的山水画艺术在吸收王维,荆浩,关伞经验的基础上有了进一步的创新.李成山水画文雅,秀逸,清旷,苍茫,既严谨精微,又具有中国文人所推崇的逸趣,颇合宋代主流文化阶层的审美时尚.宋神宗偏好李成的山水画,而郭熙继承李成画风颇有成就,所以当时宫中"…殿专背熙作."郭熙山水画树立了画院山水画的北宋风格画院内外追随郭熙画风的山水画家如郭道卿,宋处,李远,游卿,郭铁子,李希成,和成忠,朱锐等不可胜数.北宋中期之后,写实山水画艺术在宫廷画院达到全面成熟.全景山水形式美发展到极致. 南宋山水画家意欲在艺术上有新的发展,只能另辟蹊径.从这个意义上看南宋院体山水新格局的出现,亦符合艺术发展的自身规律.宋代文人士夫社会地位的改变,导致对山水画审美心理的转变.宋代朝政较历代开明,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治盛世".文人执掌政权是宋代的特色.这和当时的科举制度密切相关.宋太祖曾说:"昔者科名多为世家所取,朕亲临殿试,尽革其弊矣."宋代科举考试采取弥封,誊录等制度,主考和阅卷官都集中贡院评卷,不得接触外人.~次录取的进士常达三,四百人,超过唐代十倍以上.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防范了势家大族对中央政权的垄断.使白衣【平民】士子有更74新美术多的机会入仕,参政.北宋王朝统一全国之后,采取轻徭薄赋的措施,刺激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大量荒地被开发,农作物单位产量大幅度提高.使农村中更多的人可以有闲暇从事文化活动,由农村进入城fH.一批批经由考试出身的士大夫,由乡村进入城市,由民晋身朝廷命官.在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他们得到朝廷优厚的待遇,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与稳定的生活保障.在这样的政治局面下,士人画家们不再退隐【lJ 林,而是纷纷出山,进入上层主流社会.如郭熙"本游方外",后也进入宫廷,即是一例.对jtlJ石林泉,村居野店的描绘,不再是对现实的逃避,而是对于曾经熟悉的生活的亲切回忆,是对田园牧歌式的牛活情致的讴歌.正如郭熙所说:"直以太平盛日,甘亲之心两隆……,然则林泉之志,烟霞之侣,梦寐在焉,耳目断绝,今得妙手,郁然出之,不下堂筵,坐穷泉壑,猿声鸟啼,依约在耳,山光水色,混漾夺目,此岂不快人意实获我心哉,此世之所以贵夫画山水之本意也.""郁郁乎文"的时代氛围与文人思想的启导是宋代画院山水画审美内涵形成的重要原因之'.宋代的崇文抑武国策,使文人士夫的文化创造力空前活跃. 王安石变法,程朱理学同出宋代,对中国的思想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司马光,欧阳修,苏轼,黄庭等在哲学,史学,诗文,艺术诸方面的成就,代表了我国古代文化的最高水平.他们在学识,修养,格方面的楷模作用,加之社会地位与声望的优势,使他们的美学主张受到朝野内外的普遍尊崇.郭熙虽是宫廷画院的画工,但他的山水画实践与理论都体现J,浓郁的文人情怀.从两宋画院所流传的山水,化鸟l画,呵以看出尽管作品具有严谨,J=致的写实手法,但其中所映涵的诗意,及清新自然的,雅逸的审荚境界,却与那个时代文人的审美情趣极为合拍.宋代物质文明的发展是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社会基础.城市生活风尚,形成山水画审美面貌的时代特色.宋代的武功不竞,使赵宋王朝在外族入侵时表现的十分软弱.另一方面,"文治"国策使北未有了"百年无事"的休养生息,使南宋歌舞升平的"偏安"局面得以维持一百五十余年.这样的政治局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经济的进步和文化艺术的繁荣.这也是绘画艺术发展变化的重要社会基础.宋代除农业外,手工业,工商业,科学技术也有了巨大的发展.在北宋,指南针已普遍用lf航海纺织,制瓷,矿冶,造纸,Elj刷,各业规模,技术均超越前代,发展迅速.商业的发展,需要大量货币流通.宋代发明了交子,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继之而来的,是城市的兴起,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北宋的汴梁,南宋的临安,在人口数量,城市规模,繁华程度等方面部称得上当时世界上最令人瞩目的大都市.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生动地描绘了汴梁街市生活的繁盛场景.从当时的文献记载中我们也可以了解宋代城市居民物质生活的丰富多彩与追求享乐的习俗,时尚.酒楼,饭铺,茶肆,歌馆到处都有.着名的八仙楼等处客人常至千余人.店铺,酒楼往往四时插花,张挂名人字画,以装点门面,招揽顾客."出界身北巷,巷口宋家生药铺,铺中两壁皆李成所画山水." 江南地区经济发展自唐以来一直比北方进步.皇室南迁后,水上交通发达,商业,贸易比北宋更繁盛.南宋的首都临安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发展成了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富庶的都市.为了满足城市居民的精神需求,绘画己具有商品意义,或收藏,或装饰,或作为礼品进入到广大市民的生活中.艺术创作群体的心理背景与观众群体的变化,直接影响到绘画的审美面貌.从北宋到南宋,娱情悦性的创作日益兴盛.注重内心感受的抒发,情绪与情趣的表现,刻意于形式的别致与细节的精致成为时代的风气.宋代的城市生活风尚,给文化艺术带来了新的色彩.这是宋代文学中成就最大,流行最广的宋词时代特色形成的社会背景, 也是宋代工艺,绘画发展的社会背景.末代社会物质生活的丰富,及文人士夫文化的影响,导致绘画题材,内容的转变.宋人对现实幸福的追求取代了对虚幺J天国的向往.宗教的世俗化,绘画艺术向世俗生活的靠拢,积极促进了宋画"民族本色" 风格的形成.所谓:"若论佛道人物,士女牛马,则近不及古:若论山水林石,花竹禽鱼,则古不及近."即指对佛道人物宗教迷恋的淡化及创作数量,质量的改变.取而代之的是山水,花鸟题材的兴盛.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开宗明义的第…句话就是:"夫画者,成教化,助人伦……."而纵观宋代的绘画美学着作,已基本不见此类艺术的政教,宣教功能论.以文人士夫精神为内核的陶冶性情被提至首位.邓椿的《画继》说:"画者,文之极也.""其为人也多文,虽有不晓画者寡矣;其为人也无文,虽有晓画者寡矣."反映了宋代绘画美学观念的变革.宋代帝王的积极扶植与画院建制是促进山水画审美特色兴盛发展的客观因素.北宋画院机构庞大,优遇画家,其盛况空前.[下转92页]新美术[上接74页]咸平[公元998--1003年]以后,宫廷画院编制逐渐固定,并由专职内侍充任"勾当官",为画院体制的健全及管理奠定了基础.宋神宗任用王安石,并支持王安石变法,政治影响波及画院.画院从此改革了以往论资排辈,不利"激劝"的旧制,凡有空额,即以"艺业高低"选拔晋升.一扫艺术思想上的I循守旧.郭熙,崔白等有创新思想的画家适得"自放胸臆",脱颖而出.中国古代帝王尚好书画者不乏其人,但鲜有宋代情形之特殊.宋代帝王或善画,或善书,少有不能者.宋代帝王对书画的爱好不同于前代帝王出于政治的目的,而多出于艺术本身的目的.北宋初年.宫廷仍重视艺术的宣教功能,要以"前代帝王美恶之迹"作"兴废之诫",但是得到帝王特别嗜好的,还是具有单纯赏悦功能的山水,花鸟题材的作品.除在建筑绘制图案装饰与壁画外,宫廷里也大量设置御康屏风装点,美化.直至北宋中期,画院许多着名画家如黄居窠,燕文贵,崔白,郭熙等都为宫廷画过屏风或壁画.宫廷的装饰绘画随着帝王的不同爱好,意趣经常更换.这种倾向,在北宋中期之后发展为宣教艺术的衰落与赏悦艺术的普遍兴盛,使宋代画院绘画E{益向艺术的纯粹化精进.以诗意入画的创作主张最早由苏轼等宋代文人提,影响到郭熙等画院画家的山水画创作,也成为王室贵戚所崇尚的审美意趣.如北宋的王诜,赵令穰,南宋的赵伯驹,赵伯骗兄弟.他们绘画的艺术特色就是院体风格与文人意趣的融合.在写实绘画艺术中,有效推重并实践"待画一律"原则的是宋徽宗赵估主持的宣和画院.宋徽宗赵估本人诗,书,画都极有造诣.赵估的《瑞鹤图》,所书文字达129字,《芙蓉锦鸡图》,《腊梅山禽图》上均有题诗. 这是我们目前所见到的最早的题画诗.宋徽宗继神宗之后,进一步改革画院制度,提高,改善画家的政治经济待遇.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画学"的创建.画学生入学,毕业都要经过严格的考核筛选.合格者方能进入画院.画学的主持者由宋子房,米芾等有相当文化修养的文人士夫担任.这种措施对于提高画学生的文化修养,使绘画艺术向灵衙浙字第114号总第25卷"文之极也"发展,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对画学生的考核不仅看其画技如何,还要考查其文学,经义等文化知识.画史上对于宣和画院以诗题考核画家的做法多有记载. "所试之题如野水无人渡,孤舟尽日横,自第二人以下,多系舟岸侧,或拳鹭于舷间,或栖鸦于篷背;独魁则不然,画一舟人卧于舟尾,横一孤笛,其意以为非无舟人,只无行人耳."另有"踏花归去马蹄香","蝴蝶梦中家万里"等等.要求绘画表述诗意,达到诗画一律的审美境界, 是中国画最显着的民族特征之一,也是宋代宫廷画院贡献于山水画写实艺术的一个最突出的审美特色.宣和画院体制对后世院体画发展影响极大.一方面锤炼造就炉火纯青的写实技法,另一方面追求绘画的文学的,诗意的境界已形成风气,将"气韵生动"的美学原则发展到了极高水平.南宋第一位皇帝赵构,自幼喜好书画.《画继补遗》记载他:"天纵多能,书法复出唐宋帝王之上.于万机之暇时作小笔山水,专写烟岚昏雨难状之景,非群庶所可及也."赵构南渡不久便积极恢复画院,收容安抚散落的北宋画院画家.李唐,朱锐,苏汉臣,李迪,萧照等大批宣和画院的名家高手及"画学"出身的众多有才能的画家,重新聚集在赵构的宫廷画院中.使南宋画院很快达到宣和时的盛况.南宋画院对画家的羁束减弱,为画家提供了较北宋更为宽松自由的创作环境,画家待遇更为优厚.这是南宋画家艺术创造精神得以更自由发展的有利客观因素.南宋画院经孝宗,光宗,宁宗三朝,已达空前盛况.涌现了大批留名画史的名家高手.在将近一百年的时间里,南宋政权正得相对稳定,社会经济亦蒸蒸发达.马远,夏琏的山水画新风格即形成于此时.这应该是他们的艺术面貌区别于南宋初期李唐,并取得更高艺术成就的时代原因.面对宋代画院山水画,我们不仅叹服于形式技巧的精美,更领略到那个时代引人入胜的人文色彩.全面认识分析其审美特色形成的原因,对我们科学地研究中国山水画审美文化的发展,及当代山水画的创新探索,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编辑中国美术学院编辑部地址浙江杭州南山路218号电话*************邮编国内统一刊号CN33-1068/J出版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总发行处上海市报刊发行处订阅零售处全国各地邮局310002出版日期2004年3月国内代号4—318印刷中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研究的开题报告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研究的开题报告

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宋代是中国继唐代之后的又一次文化高峰期,当时发生了翰墨艺术的很多变化。

其中,院体青绿山水画就是宋代翰墨艺术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院体青绿山水画在高超的技法和丰富的内容上都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因此被历代文化名家大力赞誉,对中国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然而,关于如何研究院体青绿山水画的相关内容还存在很大的研究空间,因此本文计划对院体青绿山水画进行研究。

二、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深入了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史、画派特点和技法体系,为更好地开展院体青绿山水画的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用性指导。

具体目标包括:1. 分析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发展背景和历史变化,探讨院体青绿山水画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脉络。

2. 研究院体青绿山水画的特点,分析院体青绿山水画对中国山水画的贡献和影响,揭示院体青绿山水画的独特之处。

3. 探讨院体青绿山水画的技法体系,分析不同画派的技法特点、发展方向和区别,探究院体青绿山水画技法的发展趋势和特点。

4. 对于院体青绿山水画进行实证研究,调查和分析现有收藏品和文献,比较不同作家的作品,为总结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各种表现方式和特点提供实证数据和支持。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本文将会对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画派和技法作详细分析。

具体内容包括:1. 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发展历程和历史演变。

2. 不同画派下的院体青绿山水画的特点分析,深究院体青绿山水画在不同地区和不同流派下的具体表现方式。

3. 对于院体青绿山水画的主要技法进行分类和分析,探讨院体青绿山水画中,笔墨、色调、构图、画法等方面的独特特点。

4. 通过对文献、实物和现有研究成果的分析,进行实证研究,深入探讨院体青绿山水画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将采用历史文献研究法、现场考察法和实证研究法相结合的方法,以探究宋代院体青绿山水画的相关问题。

四、研究意义1. 继承中华文化,探究院体青绿山水画的文化内涵。

2. 发掘院体青绿山水画中的独特技法和表现方式,知晓其对于民间壁画、家具等的影响力。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美术赏析
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重要的一个部分,它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成熟和高峰。

在宋代,山水画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其技艺和表现形式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以下是对宋代山水画的美术赏析:
1. 构图与布局:宋代山水画的构图讲究层次感和空间感,通过山水的远近、虚实、疏密等手法,创造出深远的空间效果。

画家善于运用“透视法”和“计白当黑”等技法,使得画面层次丰富,有深度。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布局十分精巧,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提炼和取舍,使得画面简洁而富有诗意。

2. 笔墨与线条:宋代山水画的笔墨技法已经相当成熟,画家们运用各种笔法,如“披麻皴”、“斧劈皴”、“云烟皴”等,表现出山石、树木、水流等自然景物的形态和质感。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线条极富表现力,通过线条的粗细、曲直、刚柔等变化,表现出景物的动态和生命力。

3. 色彩与调色:宋代山水画的色彩运用十分讲究,画家们善于运用各种色彩,表现出自然景物的丰富多彩。

同时,宋代山水画的调色十分精细,画家们通过在墨中加入不同量的水分和颜色,调制出各种深浅、浓淡的色调,使得画面更加生动和真实。

4. 意境与情感:宋代山水画不仅仅是表现自然景物,更是表达了画家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宋代山水画传达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让人感受到一种与自然合一、与天地同呼吸的境界。

同时,宋代山水画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精神,
表现出浓厚的人文气息。

总之,宋代山水画是中国美术史上的瑰宝,它以其高超的技艺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画的重要代表之一。

通过对宋代山水画的赏析,我们可以领略到中国画的独特魅力和精神内涵,也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和历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院体 山水 画 的 画 面 上 虽 然 也 有 标 题 和 落 款 , 但 通 常 都 不 是
共 同 体 现 了 中国 艺 术 史 的 由 宗 教 转 换 为 人 文 精 神 的特 点 。宋 代 是 我 国 山水 画 高 峰 时 期 。唐 末 五 代 的 叛 乱 被 宋 太 祖 推 翻 , 宋 太
祖 独 得 天 下 。为 了 加 强 中 央 集 权 的 统 治 , 他偃 武修 文 , 革 新 图 制; 至太 宗 、 真宗 , 文 艺又受 到奖励 , 这一 时期宫 廷美 术全 盛 , 画
格 的 表现 。
代 及 后 世 山 水 的 宋 代 大 家 。宋 代 画 院 山 水 画 所 反 映 的 审 美 心 理、 审美境界 , 这 一 时期 的美 学著 述 、 艺 术 思 潮 与 绘 画 实践 , 成 为
中 国 传 统 审 美 文 化 的 源 头 。宋 代 文 人 画 与 与 院 体 画 相 互 关 联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精髓 , 充 分 展 现 了 中 国传 统绘 画 的现 实 主 义 艺术 的 审 美特 征 。 画院 中 涌现 出的 大 批 杰 出的 山水 画 家 , 他 们 笔 下 的 辉 煌 见 证 了一 个 时 代 的特 色 , 其 作 品 是 宋代 乃 至 整 个 中国 艺 术 史上 绚烂 的奇 葩 。 关键 词 : 宋代 ; 院体 山水 ; 审 美
宋 代 院 体 山水 画 的 审 美 研 究
汪 海 燕
( 皖 西学 院艺术 学院 , 安徽 六安 2 3 7 0 1 2 )
摘要 : 宋 代 画 院 规模 设备 齐 全 , 名篇佳作不断产生 , 是 宫廷 美术 的 鼎 盛 时 期 。 宋代 山 水 画 以 其 成 熟 , 现 实主 义 手 法 , 生动, 清新 美 观 的
重, 勾勒精细、 富丽 堂 皇 。画 家 创 作 的 目 的 和 态 度 也 不 相 同 : 院 体 画家 多 是 为 了 宫 廷 服 务 , 在 艺术 形 式上 , 它 的 主 要 特 征 体 现
经 在 太行 山 隐 居 , 将 自然 的 山水 领 悟 的 及 其 透 彻 。“ 三家 鼎峙 , 百代 标程 ” 说的是关 仝 、 李成、 范 宽 这 三 位 五 代 宋 初 山 水 画 坛 三
在: 命体化 , 装饰化 , 定 型化 。仔 细 观 察 物 体 , 重 写 实 是 院 体 山水 画 的最 大 特 点 。文 人 山水 画 自 由 发 挥 的 空 间更 大 , 画 家 多 借 景
家, 他们都是北方人 , 后 承者 有 郭 熙 、 李完成 、 王士元 、 许道 宁 、 燕
文贵、 高 克 明等 。李 成 和 范 宽 受 关 仝 的 画风 影 响 , 而他 生 活 在 五
中图分类号 : J 2 1 1 . 2 6 文 献标 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 2 0 9 5 —4 1 1 5 ( 2 o 1 4 ) l O 一2 2 —2
翰 林 图 画 院是 我 国宋 代 的宫 廷 绘 画 机 构 , 属 于翰林 院, 绘 画
的画 中可 以感 受 到 绝 句 的 韵 味 。 以 马 、 夏 为 代 表 的 院 体 山水 代 表 了宋 代 院 体 山水 又 一 独 具 特 色 的 艺 术 风 格 , 开 辟 了 院 画 的 又
步画坛 , 并 向世 人 呈 现 出 了 非 同 一般 的 审美 情 趣 。


宋 代 院 体 山水 画 的 美 学 特 征
的历 史 进 程 中 的两 个 新 的高 峰 。
二 、宋 代 文 人 山 水 与 院体 山水
注重 章法 、 质趣 、 真 实 反 映 事 物 是 宋 代 院 体 山 水 的 显 著 特
点 。早 期 山水 画 的“ 水不容泛 , 人 大于山” , 在《 游 春图 》 中 展 子 虔
已有 描绘 , 画面 中的空 间处理恰 当, 峰 峦参差有 致 , 树 木、 山石 、 屋 宇 处理 巧 妙 到 位 。五 代 画 家 荆 浩 总结 出 一 系 列 的 规 律 , 他曾
宋代文人 画书 法笔 法粗 放 、 墨形 清淡 , 而“ 院 体 画” 色 彩 浓

史 籍 中一 般 简 称 为 画 院 。是 随 着 美 术 的发 展 和 宫 廷 贵 族 对 绘 画 的 大 量需 求 , 历 经 几 个 朝 代逐 渐 发 展 起 来 的 。到 了 宋 代 , 宫 廷 绘
画 到 了最 为 繁 荣 和鼎 盛 的时 期 。这 时 的 宫 廷 山 水 以其 精 细 工 丽 的绘 画技 法 、 气势宏大的表现形式 、 颇 具装 饰 意 味 的绘 画 风 格 独
代宋初 , 所 以, 北方 的李成 、 范 宽 和南 方 的董 巨 真 正 全 面 影 响宋
抒情 , 不受束缚 , 也 有 表 达 对 腐 败 政 治 和 不 公 平 社 会 的 不 满 之
情, 它 注 重 的 是 抒 发 画 家 自身 情 感 。 观 察 方 法 上 也 存 在 不 同 之 处: 院 体 山 水 画 家 对 自然 观 察 会 做 了 一 个 大 异 其 趣 的 真 实 而 具 体 的 经验 。艺 术 表 现 手 法 也 存 在 不 同 : 在表现 手法上 , 院 体 山水 非 常追 求 用 笔 的精 细 , 在画面布局 、 格 局 和 颜 色 设 置 上 华 丽 而 精 雕 细 琢 。 而文 人 表 现 方 法 不 受 程 式 束 缚 , 山水 画 重 墨 韵 , 重 视 风
新 风 。 由于 政 治 、 经济 、 文化 各方 面的 因素 , 我 国 的 山 水 画 到
宋 代 也 得 到 空 前 的 壮 大 。在 内 容 方 面 , 充 分 反 映 了祖 国 山 河 的 壮丽 , 能 够 确 切 地 表 现 地 区 的特 征 和 季 节 、 气 候 的微 妙 变 化 。而 马、 夏 的成 就 , 是 我国美术 园地里两 朵灿烂 的奇花 , 是 千 岩 竞 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