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理解

合集下载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

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论语十则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课本中的一课,选自《论语译注》。

《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论语十则全文和译文,欢迎阅读参考。

论语全文和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学而》)解词:时:按时;说:同“悦”,愉快。

翻译:学习需要不断复习才能掌握。

学了知识,按时复习,这是愉快的事。

这里既有学习方法,也有学习态度。

朋,这里指志同道合的人。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在一起探讨问题,是一种乐趣。

赏析:人家不了解,我却不怨恨,是君子的风格。

这是讲个人修养问题。

2、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解词:故:旧的(知识);知:理解、领悟。

翻译: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

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3、子曰:“学而不思则闰;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解词:罔:迷惑而无所得;殆:精神疲倦而无所得。

翻译:只读书而不肯动脑筋思考,就会感到迷惑;只是一味空想而不肯读书,就会有疑惑。

赏析:这里阐述了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也是讲学习方法的。

4、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解词:愠:恼恨。

翻译:孔于说:“子路,教给你正确认识事物的道理吧。

(那就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赏析:这段说的是对待事物的正确态度。

5、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公冶长》)解词:耻:以……为羞耻翻译: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叫“文”呢?”孔子说:“他聪敏而又爱好学刁,并且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因此用‘文’做他的谥号。

”这里借回答于贡的问话,借题发挥,教育弟子要勤学好问。

6、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解词:识:记住;厌:满足;诲:教导。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一部分弟子言行的语录体文集,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论语十则》原文、译文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论语十则先秦:佚名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译文及注释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按时地去复习。

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注释篇一: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5、(《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 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 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 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这不也是很遥远吗?”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则的内涵

论语十则的内涵

论语十则的内涵论语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其中,论语十则是指论语中的十个重要章节。

这十则包含了丰富的思想内涵,对于我们的人生道路和处世原则有着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论语十则的内涵。

第一则:“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

无论是学习知识、技能还是道德修养,都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

只有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们才能不断进步,不断提升自己。

第二则:“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这句话告诫人们不要只追求表面的巧言令色,而忽视了内在的仁德。

真正的仁者应该以真诚、善良和正直的品质去待人接物,而不是仅仅依靠花言巧语来取悦他人。

第三则:“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话表达了对友谊的珍视和欢迎。

友谊是人生中宝贵的财富,无论是远方来的朋友还是平日相处的知己,我们都应该珍惜和维护这份友谊。

第四则:“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这句话强调了学习他人长处的重要性。

我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尤其是那些比我们更有经验和才华的人。

只有不断吸取他人的智慧,我们才能不断成长和进步。

第五则:“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这句话告诉我们,要想成为别人的老师,首先要不断温习和巩固自己已有的知识。

只有掌握了扎实的基础,我们才能够有足够的底气去教导别人,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指导。

第六则:“子曰:君子不器。

”这句话表达了孔子对于君子的要求。

君子应该具备高尚的品德和道德修养,而不仅仅追求物质上的成就和技能的熟练。

只有内外兼修,我们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

第七则:“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这句话告诉我们,真正的智者不会被困惑所困扰,真正的仁者不会为他人的痛苦而忧虑,真正的勇者不会被困难所吓倒。

只有具备了这些品质,我们才能够在人生的道路上坦然面对各种挑战。

第八则:“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这句话告诉我们,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需要有正道的领导。

领导者应该尊重他人,诚信待人,节约资源并关心人民的福祉。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论语是一部中国古代传世的经典著作,也是我国儒家文化的思想源头,对于人们的成长道路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十则是论语中非常重要的内容,具体原文及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子曰:“学习并努力练习,这难道不是极好的吗?”2、子曰:“攻乎畏途,施诸己而不愿,施于人而不必,此之谓大丈夫。

”子曰:“勇于开拓新领域、不自私地给别人所希望的、不附和即便别人不需要的,此之谓大丈夫。

”3、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统治一个由千多个部落组成的国家,要守礼敬、可信任、勤俭持家、爱护百姓、据时应变。

”4、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

”子曰:“弟子,走进家门要孝顺,出去要友善,谨慎而可信任,要普爱众人又要特别爱仁义。

”5、子曰:“事父母平,可谓孝;言而有信,可谓仁;行有余力,可谓知。

”子曰:“对父母表示一致的尊重,这可谓孝顺;能够如实说话,这可谓仁德;日常行为要有余力,这可谓明智。

”6、子曰:“事君尽礼,言而有信,雅正,不失辨,可谓仁。

”子曰:“对君主尽心尽力,言语必实,雅正,不会有失败,这可谓仁义。

”7、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廋哉?人焉廋哉?”子曰:“审视其所做之事的目的、探究其动机、探测其情绪的安稳,然后再论断其人,人们怎会乐意这样呢?怎会乐意这样呢?”8、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子曰:“一个知识分子不可以不勇于担当,任劳任怨、路很远。

”9、子曰:“君子慎其独也。

”子曰:“君子在独处时要小心谨慎。

”10、子曰:“言必信,行必果。

”子曰:“说话要忠实,行动要有果效。

”通过论语十则,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古代提倡的道德准则和人生 path、values 有着深远的影响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鉴这些道德准则,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并努力做到“学而时习之”,不断改善自我;以“攻乎畏途”来开拓新领域,勇于接受挑战;孝顺父母,爱护百姓;尽心尽力辅佐君主;经常审视自己,坚持言必信,行必果,才能够走上人生的正道,真正实现“大丈夫”。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

论语十章原文及翻译及解读《论语》十章的原文和翻译如下: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孔子说:“学习后及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是君子吗?” 解读:这三句话分别谈论了学习、交友和修养。

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尽力?与朋友交往是否真诚?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 解读:这三句话分别谈论了尽责、诚信和好学。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翻译:孔子说:“温习旧知识时,如果有新的发现和理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反思和学习的重要性。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翻译:孔子说:“只是学习而不思考,就会迷惑不解;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疲倦而不能得解。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思考和学习的相互依存关系。

5.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翻译:孔子说:“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诚实和真实的态度。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翻译:孔子说:“看到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效仿;看到没有德行的人,我们应该内省自己。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向他人学习的态度和自我反省的重要性。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 翻译:孔子说:“三个人同行,其中必定有一个人可以当我的老师。

我选择他的优点来学习,看到他的缺点就改正自己。

”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随时随地学习他人的优点和改正自己的缺点。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翻译: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而道路遥远。

把实现仁德作为自己的责任,不是很重大吗?奋斗到死才停止,不是很遥远吗?” 解读:这句话强调了读书人应有的责任和决心。

论语十则

论语十则

中华经典诵读(六篇)六年级上册一、《论语》十则1、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论语·里仁》)【译】孔子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

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

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

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

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

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2、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里仁篇第四》)所谓“德”,这里指的是有道德的人,“不孤”,就是不会感到孤单;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感到孤单的。

为什么呢?孔子说,这是因为“必有邻”。

从字面上来理解,“邻”就是“邻居”。

我们知道,在生活中邻里关系是人们接触最多、也是最为重要的人际关系之一,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亲近和谐的邻里关系,是幸福生活的一个重要条件;从这个角度来说,“邻”就可以引申成为邻居之间互相亲近的关系,所以“德不孤,必有邻”的意思就是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单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来和他相伴。

3.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小人反是。

”(《颜渊篇第十二》)【译】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而不助长别人的恶处。

小人则与此相反。

”【评析】这一章所讲的“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贯穿了儒家一贯的思想主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精神。

4、子曰:“贤哉回也,一箪(1)食,一瓢饮,在陋巷(2),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3)。

贤哉,回也!” (《雍也篇第六》)【注释】 (1)箪(dān):古代盛饭的竹器。

(2)巷:大者为街、小者为巷。

(3)乐:乐趣。

【译文】孔子说:“贤德啊颜回!一箪饭食,一瓢饮水,住在简陋的小巷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忧苦,颜回啊不改变他的乐趣。

论语十则及翻译

论语十则及翻译

论语十则及翻译《论语》薄书一本,一万余字,细读一遍,一生无害。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论语十则及翻译,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论语十则及翻译一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翻译:孔子说:“学习知识并且按时温习它,不也是令人高兴的事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交流、学习),不也是令人快乐的事吗?别人不了解自己也不怨恨,不正是品德高尚的人吗?”2、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过了呢?”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翻译:曾子说:“我每天反复检查我的行为:为人处事有不真诚的事吗?与朋友交往有不诚实的事吗?老师教授的知识有不复习的吗?”孔子说:“复习旧的知识从而知道新的知识,可以凭借这个成为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翻译: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只空想而不读书,就会疑惑。

”5、子曰:“由,诲汝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为政》)翻译:孔子说:“仲由,教给你的理解了吗?懂得就是懂得,不懂就是不懂,这也是聪明啊。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翻译:孔子说:“见到贤人就要向他学习,希望能达到他的水平,见到不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翻译: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学习他的优点,如果自己也有他的缺点就加以改正。

”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翻译: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路途又很遥远。

古诗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翻译赏析

古诗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翻译赏析

古诗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翻译赏析原文第一到第九则为语录体,论语十则为对话体。

这里所编的十则分别选自《学而》、《为政》、《里仁》、《述而》、《泰伯》、《子罕》和《卫灵公》。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ǎng),思而不学则殆(dài)。

”(《为政》)5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xǐng)也。

”(《里仁》)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hǎn)》)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第一则:学习方法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Org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孔子说:"学习并且按时地去复习,不也很快乐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但我不生气,不也是道德上有修养的人吗?"重点字词解释: (1)子:先生,指孔子。

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现在山东曲阜)人。

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出处或作者:《论语》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8、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十则全文翻译: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2021年整理〗《论语》十则课文详细解析

〖2021年整理〗《论语》十则课文详细解析

《〈论语〉十则》课文详细解析子1曰:“学而2时习3之,不亦4说5乎6【字词全解】1 [子]先生,古时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在《论语》里“子曰”的“子”都指孔子。

2 [而]连词,表顺承,然后。

3 [时习]时常地复习。

习,本指鸟多次飞行,这里引中为诵习、复习、温习等。

4 [亦ì]同样,也是。

5 [说uè]“悦”的古宇,愉快。

6 [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作“吗”。

【译文】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复习它,不也愉快吗【句解】这句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掌握更多的知识,必须将“学”与“习”统一起来。

“不亦……乎”,是文言文中一种常见文言句式,意为“不也……吗”。

有朋7自8远方来,不亦乐⑨乎【字词全解】7[朋]本文指志同道合的人。

8[自]从。

9[乐è]快乐。

【译文】有志同道合的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句解】这句讲的是学习乐趣。

朋友来访可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人不知10而11不愠12,不亦君子13乎”【字词全解】10[知]了解。

11[而]连词,表转折,可译作“却”。

12[愠ùn]生气,发怒。

13[君子]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

【译文】旁人不了解自己却不恼恨,不也是君子吗”【句解】这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自己”或“我”。

《学而》【段解】这一则主要谈学习方法、学习乐趣和为人态度。

曾子错误!曰:“吾错误!日错误!三省错误!吾身:为错误!人谋错误!而不忠错误!【字词全解】14[曾子]即曾参前505—前436,姓曾,名参h ēn ,字子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

孔子的学生。

15[吾]人称代词,我。

16[日]每天。

17[三省]多次进行自我检查,反省。

三,泛指多次。

ǐng 反省h ěng 省会18[为]替。

19[谋]出主意,谋划。

2021]忠诚。

【译文】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出主意做事情是否忠诚呢【句解】从这里可以看出孔子及其弟子对自己在修养方面的严格要求:要经常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否尽了全力。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

《论语十则》原文及翻译、注释等第一则: 为人处事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学而》) 孔子说:"学习老师传授过的知识并时常复习,不也非常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到这里与你探讨学问,不也非常快乐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称得上是君子吗?"重点字词解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习:在周秦时代,“时”字用作副词,意为“在一定的时候”或者“在适当的时候”。

但朱熹在《论语集注》一书中把“时”解释为“时常”。

“习”,指演习礼、乐;复习诗、书。

也含有温习、实习、练习的意思。

(4)说:音yuè,“悦”的古体字,愉快的意思。

(5)朋:是指志同道合的人。

(6)乐(lè):与说有所区别。

旧注说,悦在内心,乐则见于外。

(7)人不知:此句不完整,没有说出人不知道什么。

缺少宾语。

一般而言,知,是了解的意思。

人不知,是说别人不了解自己。

(8)愠:拼音:yùn,恼怒,怨恨。

(9)君子:道德上很有修养的人。

补充词解释:而:连词亦(yì):同样、也是乎:语气助词,表疑问语气,可译“吗”自:从知:了解而:连词第二则:为人处事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重点字词解释:(1)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前436年,鲁国人南武城(现在山东嘉祥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

《论语十则》注释、译文、评析

《论语十则》注释、译文、评析

《论语十则》注释、译文、评析1·14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①有道②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

”【注释】①就:靠近、看齐。

②有道:指有道德的人。

③正:匡正、端正。

【译文】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到有道的人那里去匡正自己,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评析】本章重点提到对于君子的道德要求。

孔子认为,一个有道德的人,不应当过多地讲究自己的饮食与居处,他在工作方面应当勤劳敏捷,谨慎小心,而且能经常检讨自己,请有道德的人对自己的言行加以匡正。

作为君子应该克制追求物质享受的欲望,把注意力放在塑造自己道德品质方面,这是值得借鉴的。

2·4 子曰:“吾十有①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②,四十而不惑③,五十而知天命④,六十而耳顺⑤,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⑥。

”【注释】①有:同“又”。

②立:站得住的意思。

③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

④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

⑤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

一般而言,指对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

⑥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不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评析】在本章里,孔子自述了他学习和修养的过程。

这一过程,是一个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境界逐步提高的过程。

就思想境界来讲,整个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十五岁到四十岁是学习领会的阶段;五十、六十岁是安心立命的阶段,也就是不受环境左右的阶段;七十岁是主观意识和作人的规则融合为一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道德修养达到了最高的境界。

孔子的道德修养过程,有合理因素:第一,他看到了人的道德修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下子完成,不能搞突击,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和锻炼,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第二,道德的最高境界是思想和言行的融合,自觉地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

论语十则内容简要

论语十则内容简要

论语十则内容简要论语十则是指孔子的言论和教诲,下面我将以人类的视角来描述这十则论语的内容。

1. 为人处世:孔子说道:“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这句话告诫人们要以善良的心态对待他人,不要做出自己不愿意接受的行为。

2. 学习与修养:孔子认为:“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他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并鼓励人们不断地学习和修养自己。

3. 为政治国: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他认为君子应该以正义为准则来治理国家,而小人则只追求个人利益。

4. 人际关系:孔子强调:“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他认为与朋友交往是一种快乐,也是人际关系中的重要一环。

5. 教育与培养:孔子说:“教无常师。

”他主张教育应该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不仅仅依赖于老师,而是每个人都应该主动学习。

6. 修身养性:孔子说:“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他认为个人修身养性是治理国家和实现社会和谐的基础。

7. 心态与情感:孔子说:“君子不器。

”他强调一个人的品行和内在素质比外在的才华更为重要。

8. 尊重他人:孔子认为:“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他主张人们要虚心学习他人的长处,而不是自负自大。

9. 谦逊与谦和: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他提倡人们要虚心接受新知识,不断学习进步。

10. 勤奋与毅力:孔子强调:“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他认为人们应该勤奋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见识和能力。

以上是对论语十则的简要描述,这些言论和教诲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具有深远的启示和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以这些智慧为指引,不断提升自己,做一个有道德修养、善良宽容的人。

《论语十则》的所有意思。

《论语十则》的所有意思。

《论语十则》的所有意思。

《论语十则》是指《论语》中的十个重要条文或格言,这些条文是论语孔子思想的精髓,包含了丰富的道德、教育、政治等方面的意义。

下面是《论语十则》的意思解析:
1. 为政第三:这一章述说了孔子对于政治的理念,强调了政治人物应具备的品德和能力。

2. 学而第一:这一章强调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从善教育的必要性,也强调了孟子的观点:“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3. 子路第五:子路追随孔子学问而问道,孔子给出了对子路的鼓励和启示。

4. 述而第十三:这一章凸显了谦虚的重要性,人们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5. 弟子规第十六:这一章强调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和师长应该起到榜样作用,以塑造孩子的品德和行为。

6. 先进第十五:这一章强调了人际关系与道德的重要性,诚实、宽容和正直是建立良好关系的基础。

7. 虚谷第十六:这一章探讨了友谊和忠诚的主题,以及诚实和忠诚对于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性。

8. 由管子第十九:这一章强调了领导者应具备的品德和领导能
力,领导者应以身作则,关心他人,服从道德。

9. 兑子第二十:这一章探讨了如何正确地实行仁义礼智诸美德,以及如何与人相处和解决问题。

10. 鲁哀公第二十二:这一章描述了鲁哀公和孔子的对话,强
调了君子应对于君主的忠诚,也强调了前期的心态调整和准备。

综上所述,《论语十则》所包含的内容涵盖了学问、政治、道德、家庭教育、人际关系、领导能力等多个领域,具有深厚的思想和哲学内涵。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十则》原文翻译及注释

《论语⼗则》原⽂翻译及注释《论语⼗则》原⽂翻译及注释 导语:《论语》由孔⼦弟⼦及再传弟⼦编写⽽成,⾄汉代成书。

主要记录孔⼦及其弟⼦的⾔⾏,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的思想,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

下⾯是⼩编为你准备的《论语⼗则》原⽂翻译及注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1.⼦②⽈:“学⽽时习③之,不亦说④乎?有朋⾃远⽅来,不亦乐((lè))乎?⼈不知⽽不愠⑤,不亦君⼦⑥乎?”(《学⽽⑦》) 注释:①《论语》是儒家的经典著作之⼀,与《⼤学》《中庸》《孟⼦》并称“四书”。

《论语》共20篇,由孔⼦的弟⼦及再传弟⼦编写,它以语录体、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及其弟⼦的⾔⾏。

②⼦:先⽣,指孔⼦。

孔⼦(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Zōu)⾢(yì)(现⼭东曲⾩)⼈。

③时习:按⼀定的时间复习。

时,按时。

④不亦说(yuè)乎:不也是很愉快吗?不亦??乎,表⽰委婉的`反问语⽓。

乎,语⽓词。

说,通“悦” ,愉快。

⑤愠(yùn):⽣⽓,发怒。

⑥君⼦:这⾥指道德上有修养的⼈。

⑦学⽽:和下⽂的“雍也”“述⽽”等都是《论语》的篇名。

篇名只是从各篇第⼀则语录中摘取两三个字⽽来,并没有特别的意义。

孔⼦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从远⽅(到这⾥)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不了解我,我却不⽣⽓,不也是君⼦吗?” 2.曾⼦①⽈:“吾②⽇③三省④吾⾝:为⑤⼈谋⽽不忠乎?与朋友交⽽不信⑤乎?传⑦不习乎?”(《学⽽》) 注释:①曾(Zēng)⼦:即曾参(shēn)(前505-436),姓曾,名参,字⼦舆,春秋战国间鲁国南武城(现在⼭东嘉祥,⼀说⼭东平⾢)⼈。

孔⼦的学⽣。

②吾:⼈称代词,我。

③⽇,每天。

④三省(xǐng):多次进⾏⾃我检查。

三,泛指多次。

省,⾃我检查,反省。

⑤为,替。

⑥信:真诚,诚实。

⑦传(chuán):⽼师传授的知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语十则理解第一则:为人处事翻译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并且时常复习它,不也很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很快乐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道德修养高的人吗?”本段理解:第1句话讲的是学习方法。

对于知识,“学”只是一个认识过程,“习”是一个巩固的过程,要想获得更多的知识,必须“学”与“习”统一起来。

第2句话讲的是学习乐趣。

志同道合的人来往可以增进友谊,并且可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第3句话讲的是为人态度。

“人不知”,后面省略了宾语“之”,可译为“我”或“自己”。

第二则:为人处事翻译曾子曰:“吾(wú)日三省(xǐng)吾(wú)身:为(wèi)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chuán)不习乎?”(《学而》)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出谋划策是否尽心尽力了呢?跟朋友交往是否真诚相待了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时常复习了呢?"重第三则:学习方法翻译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为政》孔子说:“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与体会,凭借这点就可以做别人的老师了。

”第四则:学与思关系翻译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为政》)孔子说:“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疑惑而无所得。

”本段理解:本段讲了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

第五则:学习态度翻译子曰:“由,诲女(rǔ)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

”——(《为政》)孔子说:“仲由啊,让为师教导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本段理解:孔子说这段话意思是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要实事求是。

要有诚实、谦虚的态度,不要不懂装懂。

第六则:学习态度翻译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里仁》)孔子说:“看见贤人就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就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和他相似的毛病。

”重点字词解释:思:希望,想着。

省:指反省有没有相同的毛病。

齐:看齐。

贤人:德才兼备的人。

焉:兼词,相当于“于之”,从他们中间。

本段理解:要向一切人学习,随时随地都要注意学习。

虚心学习,以人为鉴,取长补短。

第七则:学习态度翻译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述而》)孔子说:“几个人在一起行走,其中必定有可作为我的老师的人,要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看到他们的缺点要反省自己有没有像他们一样的缺点,若有,要一起加以改正。

”第八则:修身做人翻译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泰伯》)曾子说:“有抱负的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刚强勇毅,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或责任),而实现使命的道路又很遥远。

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直到死才停止奋斗,这不也是很遥远的吗?”第九则:修身做人翻译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子罕》)孔子说:"天气寒冷了,才知道松柏(bǎi)是最后落叶的。

"本段理解:本段借松柏之后凋比喻一种坚贞不屈、不随俗流、保持节操、坚韧不拔的社会现象。

第十则:修身做人翻译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卫灵公》)子贡问道:"有没有可以终身奉行的一个字呢? ”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字吧!自己不喜欢的事物,不要施加于别人身上。

”本段理解:“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自己不愿意的事情的不要施加给别人。

它在今天的社会道德修养方面有积极意义,已成为警世格言.逐则注解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端正学习态度、提高思想修养。

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第九则是个人修养和社会现象,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论语十则》,是从《论语》中节选的有关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及修身做人的十条语录。

这十则语录都是格言警句,每一则都表达了精深的道理,不仅内容丰富,而且文字也颇具特色,句式整齐,音调和谐,读起来相当流畅,富有感染力。

有关责任的事例及论点名言警句:1、人类应当努力减少痛苦与残忍,这是我们最重要的责任。

(罗曼?罗兰)2、人惟一可以自我夸耀的只有职责。

(培根)3、振兴世界的惟一办法是人人都做好眼前的工作。

(金斯莱)4、每个立志献身给生活的人,都有责任把自己内心所怀有的计划完成到最完美的境地。

(珂勒惠支)5、生活给予人们的最高奖赏就是埋头去做应做的工作。

(罗斯福)6、承担责任者会受人尊重。

事例:A、鲁迅改稿:鲁迅先生提倡写文章“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

他自己身体力行着这一主张,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

在他生命的最后两天中所写的《因太炎先生而想起的二三事》一文的修改上,清楚地表现了这一点。

当时,他“已经没有力气了”,但他仍坚持修改,在这篇最终未能完成的仅有2600多字的短短文稿中,修改的痕迹竟达53处之多。

B、陈金水献身祖国气象事业:陈金水从气象学院毕业后,离开山清水秀的浙江只身来到青藏高原。

他在世界屋脊建立起世界上最高的气象站。

在卧室里悬挂着“祖国的气象事业高于一切”的横幅,以表明自己的心迹。

他是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

在青藏高原一干就是30年。

青藏高原生活环境极为艰苦,终年积雪,万里无人。

由于低压高寒,他吃不上煮熟的饭,吃不到新鲜蔬菜。

由于缺氧,落下了心血管疾病。

他为青藏高原的气象事业,做出了开创性的贡献。

C、居里夫妇献身科学事业:1898年,居里夫妇便在一间极为简陋的房子里开始提炼镭的工作。

矮小破旧的实验室里,铁屑飞扬,蒸气熏人。

患着结核病的居里夫人,从早到晚忙个不停:翻倒矿石,倾倒溶液,搅拌冶锅……有时忙得连饭也顾不上吃。

每到了晚上居里夫妇累得精疲力竭。

经过三年零九个月的艰苦努力,终于从400吨铀沥青矿、1000吨化学药品和800吨水中,提炼出1克纯镭,居里夫人的体重却减少了14斤。

镭的提炼成功,震动了世界。

法国要授予他们勋章,有的要出高价买他们的专利。

居里夫妇公开宣布:不要勋章,也不卖专利,技术公开。

D、敢于承担责任的足球主教练:德国国家足球队的总教练沃勒尔和法国总教练桑蒂尼选择了主动辞职,意大利队总教练特拉帕托尼和西班牙队塞斯也没有继续干下去的意思,他们明白自己的工作没有做到最好。

因此用辞职的方式来表明自己愿意承担责任。

实际上,勇于承担责任的人让人尊敬。

E、勇于承担责任的卡特总统:在营救驻伊朗的美国大使馆人质的作战计划失败后,当时美国总统吉米?卡特即在电视里郑重声明:“一切责任在我。

”仅仅因为上面那句话,卡特总统的支持率骤然上升了10%以上。

做下属的最担心的就是做错事,特别是花了很多精力又出了错,而在这个时候,老板来了句“一切责任在我”,那对这个下属又会是何种心境?卡特总统的例子说明:下属对一个领导的评价,往往决定于他是否有责任感,勇于承担责任不仅使下属有安全感,而且也会使下属进行反思,反思过后会发现自己的缺陷,从而在大家面前主动道歉,并承担责任。

1.无论何时,只要可能,你都应“模仿”你自己,成为你自己。

(马克斯韦尔·莫尔兹)2.征服自我是胜利中最大的胜利。

(柏拉图)3.伟人们之所以看起来伟大,只是因为我们自己在跪着。

站起来吧!(马克思)4.就连最伟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绝不会有多大成就。

(歌德)5.征服世界的将是这样一些人:开始的时候,他们试图找到梦想中的乐园,最终,当他们无法找到时,就亲自创造了它。

(乔治·肖伯纳)生,是一次偶然死,是一次必然~!活着的过程这就是人生~!.不要求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是对的只求自己走出的每一步都是无悔的人生足已~!在活着的时候要找到自己存在的价值~!让自己过的充实一点~!.既然来到这个世界走一回,就好好的活上他一回~!.活着一定要属于自己的“目标”和“梦想”给自己的人生画上几道色彩~!要是找不到自己存在的价值就想想自己给自己一个交代给父母朋友心里最爱的那个他/她一个交代~!然后好好享受夕阳美傻笑一下给自己人生画上一个完美~..!2、只有造就人的良心,使其敬畏上帝的人,才可以算得上是真正的神学家。

”――加尔文3、艳丽是虚假的,美容是虚浮的;惟敬畏耶和华的妇女,必得称赞。

——《圣经》箴言31章30节4、“只有我们拥有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时,世界才会在我们面前呈现出它的无限生机。

”——思想家史怀哲5、“这是一座崇高的、令人敬畏的古迹,它诉说着多少事情,同时又告诉人们,它隐藏着更多的事情。

” ——英国19世纪名相格莱斯顿评价伦敦以西偏南100多公里的索尔兹伯里平原上的巨石阵6、山在那里。

山永远在那里,他随时欢迎那些爱他、敬畏他、并且有勇气的人。

——登山名言\有一个无神论的作家写了很多无神论的作品,他自己说道:如果有神,就让我死后的坟墓里住着蛇好了.当他死后,他附近的坟墓都是好好的,就他的坟墓里充满了蛇. 在这里大家可能会觉的是一个巧合,那请看另外的一个"巧合"有两位科学家是无神论者,有一天他们在一起来讽刺神.一个说如果有神,就让我被车撞死吧,另外一个人说:如果有神就让我半身残废吧>没想到这两个人中的第一个一出门就真的被车给撞死了,另外的一个有去坐火车,边走边思考问题,当他发现火车快开走时,快速的赶着火车......意外发生了,结果他真的成了残废了. 在止望大家千万不要拿这个神圣的信仰来开玩笑 .拿破仑下的一位将军对他说:我什么都不怕,但我就怕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