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备课

合集下载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简约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简约版)
4.体会作者是如何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的,体会文章字里行间所包含的对阮恒的敬佩之情。
重点难点
抓住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神情的语句,体会阮恒献血时的内心活动,感受朋友间真挚的友谊和阮恒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准备
学生:熟读课文,了解有关抽血、输血的常识。
教师:课件(课文插图及主要段落、教学主要环节要求等
自由小声地读一读。
体会、感悟。
指导朗读。
出示第二幅图,体会“可贵的沉默”的意思。
这幅图和第一幅图有什么变化?
默读课文这部分,从中找找同学们在什么情况下沉
默了?
这时,他们的表现又有什么变化?从文中画下来。小声读一读。
你又有什么体会?
想象这时他们的心里会想什么呢?
假如是你,你知道吗?
学到这儿,你想想为什么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4.这篇课文是写事的文章,可以按事情发展的顺序给这篇课文分段。请在草稿纸上写出来。
5.请运用连接段意的方法归纳主要内容。
6.朗读课文。
三、讲读课文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文,思考:阮恒是在怎样的情况下输血的?请用三角标出关键的词语。并画出有关的重点句。
2.出示:A、经过查看,他们确认这个小姑娘伤得最严重,如果不立刻抢救,就会因为休克和流血过多而死去。B、输血迫在眉睫。医生和护士都不具有她的血型。C、一位女医生告诉这几个孤儿,如果他们不能补足这个小姑娘失去的血,她一定会死去,问是否有人愿意献血。
(如果没有这沉默,旧不会引起大家的思考,不懂得去珍重别人对自己的爱;有了这沉默,同学们才会用自
己的行动去关心爸爸妈妈,所以说这种沉默是可贵的。)
三.拓展延伸:学了这篇课文,你想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回报他们的爱。)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 教材分析《面积》是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内容,本单元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面积的概念,学会用面积单位(如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来度量物体的面积,并能进行简单的面积计算。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习了长度和体积的概念,对于测量和计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面积的概念与长度、体积有很大的不同,需要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建立起面积的概念。

此外,学生对于面积单位的认识和转换还需要加强。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面积的概念,能用面积单位度量物体的面积。

2.学会简单的面积计算方法,能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

3.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计量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面积的概念和面积单位的认识。

2.面积的计算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情境导入,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面积的概念,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交流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

2.实物模型、卡片、练习题等教学道具。

3.小组合作学习分组。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花园、教室等,引导学生关注面积的概念。

提问:“请大家看看周围的物体,它们有什么共同的特点?”让学生思考并回答。

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讲解面积单位的由来和转换。

通过实物模型和卡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面积单位的大小,并进行实际操作,加深对面积单位的理解。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进行面积计算的练习,如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面积公式,注意单位转换。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

4.巩固(10分钟)设计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面积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如计算教室的面积、书桌的面积等。

人教版数学三下年级5-9单元备课资料

人教版数学三下年级5-9单元备课资料
体现数学的思维活动——活动的内化 • 真正理解为什么可以用长×宽来计算长方形的面 积。 • 实际操作 _______ 内化操作 • 重视学生估测给定长、正方形的面积。
不仅重视知识的结果,更应注重知识的获取过程
• • • •
(如右图)如果每个小正方 形都是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 那么,这个大长方形的面积 是 。
教学内容
1.面积、面积单位 2.长、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面积单位的进率 4.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
教学目标
1. 理解面积的含义,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 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 方米、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平方米、1平方 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 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会应用 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 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1、在认同学生用不一样的标准 来测量长方形面积的基础上, 再组织学生讨论“用什么样 的图形表示面积单位比较合 适?” 2、介绍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 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3、采用不同的形式让学生进一 步理解面积单位。(比一比、 折一折、摆一摆等方法)。
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的比较
比较1厘米和1平方厘米的图形
综合问题,解决问题策略 的多样性。 1、12÷3=4 93×4≈
2、93(90)÷3
31(30)×12 ……
笔算乘法——乘法计算的关键
不进位——例1 进位——例2 1、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经历探索笔算乘法的 计算方法的过程。(法则学习)——需要 适度的对计算法则归纳。 2、借助具体的情境理解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的算理。 3、适度降低笔算的要求。(难度、速度)
(三)交流汇报: 根据学生的汇报,教师用图示表示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整体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认识面积,感悟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面积》—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第一部单元分析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例4)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通过1cm的小正方形测量三个不同长方形的面积,从而推出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再用同样的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能力目标: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目标: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质疑和动手操作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的多样性。

重、难点:重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难点: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长方形、正方形纸片若干张。

教学思路:情景引入—师生互动探究—小组讨论—交流汇报—总结评价。

教学过程:一、情景设疑、引入新课师:同学们,非常高兴今天又能和大家一起探讨有趣的数学问题。

这节课,老师为同学们请来了两位客人。

是谁呢?是两只可爱的小老虎,一只叫淘淘,另一只叫乐乐,他俩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可有一天他们俩为了一件小事争吵了起来,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淘淘说:“我的家可漂亮了,面积很大”,乐乐说“你瞎说,我的家面积比你的大”他俩谁也说服不了谁?同学们,你们愿意帮助他们解决这个问题吗?(课件出示情境图)生互相讨论汇报。

(设计意图:通过讲故事导入新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的学习意识)师:同学们的这些方法都很有创意,那有没有一种简便的方法来很快得出答案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索一种计算面积的新方法来帮助淘淘和乐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揭示课题:长方形的面积二、操作实验、探究新知(一)探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1、估一估:课件出示P63 “估一估”。

引导学生看书63页,让学生说一说用哪个面积单位表示这几个图形比较合适。

请学生估计一下它们的大小。

(设计意图:让学生估一估这些长方形的面积,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了他们的估算能力)师:同学们估计了很多答案,怎样知道这三个长方形的准确面积是多少cm2呢?你们每个学习小组也有这样的一个长方形。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认识面积》教学设计(集体备课)

数学学科集体备课学校: 年级:三年级下册使用时间:教学过程教学预案二次备课师:这些物体的表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黑板表面的大小就是黑板面的面积。

国旗表面的大小就是国旗面的面积。

师:你能像这样说说其他物体表面的面积吗?学生思考,教师举例:课桌表面的大小就是课桌面的面积。

数学书封面的大小就是数学书封面的面积。

师:物体表面有大有小,请大家想一想:我们以前认识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封闭图形,是不是也有大小呢?(封闭图形也有大小,它们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现在请大家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字典,摸摸你的字典的封面和侧面,说说哪一个面的面积比较小。

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侧面比较小。

2、学习例2师:(出示例2中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图片)同学们仔细观察,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直接看能看出来吗?用重叠的方法呢?两种方法都比较不出来的情况下应该怎么办呢?学生思考,教师提示:可以选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

(课件逐一展示用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作单位来量的图片。

)师:用哪种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为什么?(正方形,因为正方形能铺满整个长方形而没有空隙。

)三、巩固练习1、下面图形的面积各是多少?教学预案二次备课教学过程四、课堂总结1.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他们的面积。

2.比较两个图形面积大小的方法有:直接观察法、重叠法、选用同一图形测量法。

用第三种方法时,选用的面积单位要相同。

教学预案二次备课练习题设计板书设计。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备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备课)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教材分析(单元备课)一、单元名称:大胆想象二、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在语文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掌握大量的字词,养成了主动阅读的好习惯,并有一定的语文素养,发展也比较全面。

但是个别同学学习习惯不好,好动注意力不集中。

不能自觉做好上课准备,不能积极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课下阅读时间少,课外积累欠缺。

本学期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给正确的学习方法,积累大量的词语和句子,为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使他们能和大家一起快乐学习,共同进步。

三、教材分析:本单元编排了《小真的长头发》《我变成了一棵树》两篇精读课文和一篇习作,以及习作。

两篇精读课文人物对话有趣,故事情节引人入胜,富有想象,充满童趣,插图设计精美,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神奇有趣的想象故事,这些故事中的想象大胆,奇特,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想象的神奇。

《小真的长头发》据长头发的特点展开想象,描写了长头发各种神奇的用途,表现小女孩的美好梦想。

《我变成了一棵树》讲述了“我”变成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在大胆想象中实现了“我”“美好”的愿望。

两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是先引导学生通过阅读交流,走进奇妙有趣的想象世界:再启发学生联系生活展开想象,拓展思维,说出自己的想象故事。

四、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25个生字,认识新偏旁“反犬旁”和“爿字旁”。

指导写好带有这类偏旁的字。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朗读课文,有感情朗读好人物对话。

3.抓住关键词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发学生想象思维。

4.学习课文的表达方法,指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尝试创编故事。

5.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的意义。

6.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7.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五、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感受想象的神奇,并能激发学生的想象思维2..抓关键词体会表达效果的不同并进行创编故事的尝试。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是学生在掌握了长度、重量、货币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学习面积的概念和计算。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面积的计算及应用。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他们在二年级学习了长度单位,对单位概念有一定的理解。

但是,面积的概念和长度单位有较大的区别,学生可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消化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应用问题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需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面积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理解面积的概念,掌握面积的计算方法,能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培养空间观念和抽象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面积的概念,面积单位的认识,面积的计算方法。

2.难点:面积单位的换算,面积计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感受面积的意义。

2.直观教学法:利用实物、图片等直观教具,帮助学生建立面积的概念。

3.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实践面积的计算方法。

4.问题驱动法: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思考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面积尺、实物、图片、PPT等。

2.学具准备:练习本、尺子、剪刀、胶水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如客厅的地板面积、教室的墙壁面积等,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面积?面积有什么意义?2.呈现(10分钟)介绍面积的概念,呈现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让学生感知和认识面积单位。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实践,用尺子和剪刀测量实物,计算实物的面积,巩固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

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集体备课(单元备课+课时备课)趣。

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太阳的特点和功能,初步认识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列数字、作比较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3.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鼓励他们积极探索、发现、思考。

课题17松鼠授课课型讲读课文3课时时间1.会认“簇、蓬、犁”等5个生字,会写“簇、蓬、犁”等3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教学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教学1.掌握本课的生字,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重点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第一课时1.会认“簇、蓬、犁”等5个生字,会写“簇、蓬、犁”等3个生字。

理解并掌握“斑马线、垂直、水平”等词语。

2.朗读课文。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重点词句的含义,了解松鼠的外形和生活性。

3.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教师可以借助图片、实物等教具加深学生的理解。

第二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松鼠的食性和栖息地,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2.通过理解重点句子,把握作者使用的说明方法,如描写细节、列举特点等。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介绍其他事物。

3.鼓励学生积极观察、发现身边的事物,尝试用恰当的语言描述并介绍。

第三课时1.复并巩固生字词。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作者对松鼠的喜爱之情,初步研究写说明文的方法。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

三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五单元面积人教新课标(2104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能够区分平面图形的面积。

2. 使学生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3.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方式解决面积相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1. 通过直观的实物和图形,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空间观念。

2. 利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深化对面积概念的理解。

3. 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体验面积的计算过程,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热情。

2. 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让他们在集体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 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内容第一课时:面积的概念1. 引入:通过展示一些平面图形,让学生观察和比较它们的大小。

2. 讲解:介绍面积的概念,让学生理解面积是表示平面图形大小的量。

3. 练习:让学生举例说明面积的概念,并进行判断题练习。

第二课时:长方形的面积计算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长方形的面积。

2. 讲解:介绍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长×宽,并解释其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长方形的面积,并进行应用题练习。

第三课时:正方形的面积计算1. 引入:通过实际例子,让学生思考如何计算正方形的面积。

2. 讲解:介绍正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即边长×边长,并解释其意义。

3. 练习:让学生计算一些正方形的面积,并进行应用题练习。

第四课时:面积的应用1. 引入: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面积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 讲解:介绍面积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房屋装修、土地测量等。

3. 练习:让学生解决一些与面积相关的实际问题,并进行讨论和交流。

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教学法,通过展示实物和图形,让学生更好地理解面积的概念。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面积》教案》

第五单元面积新知识点:1、理解面积的含义。

2、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

3、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要求:1、结合实例使学生理解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

2、体会统一面积单位的重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和平方千米,建立1 平方米、1 平方分米、1 平方厘米的表象。

3、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4、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使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教学建议:1、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握相关知识,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

在本单元的教学中,还应注意选择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选择教具或课件,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

2、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

机械的学习往往体现在概念教学中,机械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数学概念的描述、符号,却不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不理解有关概念的联系,更不会灵活地运用。

有意义的学习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内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例如教学“面积单位”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学生理解概念:一是初步感知为什么选用正方形作为面积单位的形状;二是指导每个面积单位是怎样规定的;三是了解面积单位与相应长度单位的内在联系。

3、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

在本单元中,有些内容探究的难度不大,结论不叫容易发现,而且便于展开直观操作,因此是小学数学中比较适宜让学生探究的课题,教师应当充分发挥教学内容的特点,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

4、重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

估算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本单元的教材对面积的估算给予较多的关注,不仅在“做一做”中有所体现,在练习中也有较多反映,如很多计算面积的练习,都要求学生先估计,再测量计算出面积。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整体备课规划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整体备课规划

统编版语文三下第五单元整体备课规划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单元备课单元第五单元单元主题大胆想象语文要素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让学生充分感受丰富奇妙的想象,激发想象,把想象的故事写下来为核心,在内容理解和语言积累等方面不宜作过多的要求。

习作要求是“发挥想象写故事,创造自己的想象世界”,重在引导学生大胆放飞想象,打开思路,进入无拘无束的想象世界。

课标分析【第二学段目标】【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

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

能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

2.写字姿势正确,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能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

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感受汉字的书写特点和形体美。

3.能感知常用汉字形、音、义之间的联系,初步建立汉字与生活中事物、行为的联系,初步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

【阅读与鉴赏】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

2.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

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

3.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习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

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乐于与他人讨论交流。

4.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

5.阅读整本书,初步理解主要内容,主动和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

6.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

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帮助三年级学生掌握表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通过多种教学活动,学生将能够理解什么是表面积,并能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什么是表面积。

2. 能够通过计算确定物体的表面积。

3. 能够运用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表面积的概念。

2. 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投影仪、计算器、实物物体等。

2. 学生准备:作业本、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1. 使用投影仪展示一些不同形状的实物物体,并引导学生观察物体的表面。

2. 提问:你认为什么是表面积?请想一想并给出你的答案。

步骤二:讲解1. 解释表面积的概念:表面积是指一个物体所有外部的面积总和。

2. 使用投影仪展示例子,并引导学生对不同形状的物体进行表面积的计算。

步骤三:训练1. 找出教室中的一些物体,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估计这些物体的表面积并进行计算。

学生可以使用计算器辅助计算。

2.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物体进行展示,并解释他们是如何计算表面积的。

步骤四:拓展1. 提供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要求学生通过计算表面积解决这些问题。

例如:某个纸箱的表面积是多少?一块纸可以覆盖多大的表面积?2. 学生以小组合作,讨论并解决这些问题。

教学总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并强调表面积的重要性。

2. 学生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归纳出本节课的关键点。

课后作业1. 在作业本上完成相关练题。

2. 思考并记录三个与表面积相关的日常生活问题。

以上为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五单元表面积教案的内容。

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和补充,并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进行授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说课稿

说课稿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第5单元 1认识面积一、教材分析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什么是面积,并且通过图形的展示和以生活中出现的事物为例,让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进一步掌握求解面积的方法。

二、教学目标1.掌握定义:什么是面积;2.了解求解面积的方法;3.能够应用所学知识,求解面积的问题;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1.首先出示生活场景中介绍面积的图片,例如工地上的面积测量,超市上放置商品的面积等。

让学生通过图片,简单的了解什么是面积。

2.要求学生通过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一些物体,例如室内电视机、黑板、祖传木桶等,将这些物体的面积进行比较。

2. 思考探究1.采用全班研究或分组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围绕小广场的面积、教室的面积、篮球场的面积等进行探究。

2.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测量并比较,进一步理解什么是面积。

3. 归纳总结1.通过探究与实验,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理解一些基本概念。

2.通过学习,了解面积计算的基本步骤。

3.通过掌握方法,让学生能够计算简单的面积问题。

4. 拓展应用1.通过游戏、竞赛等形式,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计算面积的能力。

2.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能够更好地将所学内容应用到生活实践中。

四、教学评估1.利用小组讨论或提供同质任务来检测学生掌握面积计算方法的程度。

2.通过作业的形式,检查学生能否在实际情况下应用所学知识,进行面积问题的计算。

五、教学建议1.小组讨论、分组研究、游戏竞赛等形式,有助于学生了解什么是面积并掌握面积计算的方法。

2.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操作中。

六、教学反思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通过采用生活场景和教学图片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面积的概念,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计算的步骤,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得到了很好的达成。

同时应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巩固知识,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更好地掌握所学内容。

2019春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word教案

2019春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word教案

2019春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面积单位间的进率)word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

过程与方法: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能用自己的话描述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

教学难点: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能正确进行面积单位换算。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师引导】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面积单位进率又是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

教师板书课题,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

【自主学习】1、面积单位进率:学习教材第70页例6(1)出示边长是1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

现在把面积是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份,1份是多少?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个1厘米,也就是10厘米,前面我们学了1分米是10厘米,按边长是10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

10×10=100(平方厘米)(2)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教师板书:1平方分米=100平方厘米(3)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教师板书:1平方米=100平方分米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

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

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

(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

(1)8平方米=()平方厘米。

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2)5平方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陈述自己的思考过程。

(3)3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

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

(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 面积 全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5单元面积第1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1)【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观察,动手操作等活动,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2、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3、在实践操作和小组合作学习中,让学生获得合作学习的经历,了解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4、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在学会与人分享的过程中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使学生理解面积的意义。

难点: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并在操作中体会引进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游戏导入,激发兴趣。

师:(出示多媒体:射靶)这个游戏同学们喜欢玩吗?今天咱们来比比赛。

老师选择大靶,你们选小靶,同意我的安排吗?为什么?师:你们说的大小指的是靶的什么?师:是指面积。

它就是我们这节所要学习的新知识。

板书课题:面积和面积单位(1)二、新课讲授1.面积。

(1)面积概念。

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师:老师现在摸的是课本的什么?你能摸一摸你周围物体的表面吗?你们发现这些物体的表面有什么不同?(大小)师:(出示多媒体)你能比较一下这些物体的表面大小吗?师:物体的表面有大有小,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物体的表面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黑板的表面比较大,我们就说黑板的面积比较大,国旗面比较小。

我们就说国旗面的面积比较小。

(2)认识封闭图形的大小。

师:仔细观察,你能把这些物体的表面用图形表示出来吗?(动态演示把物体抽象成平面图形),我们还学过哪些平面图形?我们把这样的图形都称作封闭图形,它们有什么不同?(大小)师:这些封闭图形也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封闭图形)(3)概括面积的意义。

师:谁能完整的说一说什么是面积?指名回答。

(师总结,出示多媒体)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面积。

(4)下面老师考考大家,课本封面的面积和周长各是指哪里?你能指一指吗?(电脑演示)师:面积和周长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请同学们注意区分。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教案标题: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面积教案教案目标:1. 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简单地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2.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理解面积的概念。

2. 掌握计算矩形和正方形面积的方法。

3.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或黑板、粉笔。

2. 学生练习册或作业本。

3. 图形卡片或实物模型,如正方形和矩形。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图片或实物模型向学生介绍正方形和矩形,并引导他们讨论这些图形的特点。

2. 提问:你们知道如何计算正方形和矩形的面积吗?二、讲解面积的概念(10分钟)1. 通过课件或黑板,向学生展示面积的定义:面积是一个平面图形所占的单位面积的个数。

2. 引导学生思考:那么,如何计算一个图形的面积呢?3. 解释计算面积的公式:面积 = 长× 宽。

并通过示例演示如何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三、练习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15分钟)1. 分发练习册或作业本,让学生完成相关练习。

2. 监督学生的练习过程,及时纠正他们的错误。

四、应用面积知识解决实际问题(15分钟)1. 准备一些实际问题,如:某个房间的地板是矩形,学生需要计算其面积以确定需要多少地板砖。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解决问题,鼓励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计算。

五、总结与拓展(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面积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提出拓展问题:如果有一个三角形,你们能计算它的面积吗?六、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练习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并尝试解决拓展问题。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计算矩形和正方形的面积。

同时,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学生的应用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备课单元备课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两位数乘两位数,小数的初步认识,位置与方向,面积,年、月、日,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用数学解决问题,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数与代数1.数的认识第七单元,小数的初步认识。

(原义务教材在六年制七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在义务教材修订时,没有安排“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这一次根据课标的要求:第一学段“能认、读、写小数”,在实验教材的第六册安排了“小数的初步认识”这一单元。

)2.数的运算⑴第二单元,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五册。

变化:根据课标的要求删去了用一位数除商四位数;改变口算除法的编排;增加了估算的内容。

⑵第五单元,两位数乘两位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变化:改变⑴口算乘法的编排;根据课标安排,将“三位数乘两位数”后移至第二学段四年级上册;加强估算。

3.常见的量第四单元:年、月、日及24时计时法。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六册。

增加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和有意义的情境。

空间与图形1.测量。

第六单元:面积。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七册。

突出的变化是加强了探索性,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让学生探究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进一步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2.图形与位置。

第一单元:位置与方向。

让学生初步形成辨认方向、表达与交流物体所在的方向的能力等。

统计第三单元,统计。

初步学习简单的数据分析和平均数。

义务教材安排在六年制八册。

加强了对统计作用的进一步认识及对平均数在统计学意义上的理解。

解决问题1.第八单元,解决问题。

用所学的乘除法计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2.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学习简单的集合思想和等量代换思想,并能应用集合和等量代换的思想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培养他们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

人教版数学三下第五单元《面积》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面积的概念,知道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3.提高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面积的计算方法。

三、教学难点1.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如何将面积的计算方法应用到实际生活问题中。

四、教学准备1.PowerPoint课件。

2.教学实例和练习题目。

3.相关练习册和教材。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认识面积1.引导学生理解面积的概念。

2.讲解正方形、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3.给出相关练习题目,让学生进行练习。

第二课时:梯形的面积计算1.讲解梯形的面积计算方法。

2.分析梯形的特点和计算过程。

3.给学生一些梯形面积计算的实例,让他们进行练习。

第三课时: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计算1.引导学生探讨如何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2.讲解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方法和技巧。

3.给学生一些不规则图形面积计算的实例,让他们进行练习。

六、课堂小结在本单元中,我们学习了面积的概念,掌握了计算正方形、长方形、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方法。

通过课堂练习和实例,相信大家对面积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七、课后作业1.完成课堂练习题目。

2.思考并解决以下问题:如何计算一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在实际生活中,你能举出哪些需要用到面积计算的例子?以上就是本单元的教学内容,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学习,掌握好面积计算的方法。

祝大家学习进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第五单元面积单元备课主备人:一、单元教材分析(一)课标具体要求《数学课程标准》不仅描述了空间观念的主要表现,而且指出这是一个包括观察、想象、比较、综合、抽象分析,不断由低到高向前发展的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是建立在对周围环境直接感知基础上的、对空间与平面相互关系的理解和把握。

1.注重“操作体验”对获得知识的作用。

2.注重探究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

3..渗透“转化思想”,用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4.重视估测能力的培养。

(二)教材编排内容是用四个1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出的,这些图形面积的大小就是同样的。

第68页第1题中,设计了一个斜放的长方形,使学生体会图形的面积不会因摆放形式的变化而变化。

第69页第10题的设计更是别具匠心,其理论依据就是皮亚杰所做的关于面积守恒的实验。

通过练习,使学生体会在同样大小的正方形中,减去一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剩下部分的面积大小还是相等的,这与长方形的所在位置或摆放形式无关。

第四,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

周长是对一维空间(线)的度量,面积是对二维空间(面)的度量。

周长与面积大多共同承载于一介图形之中,造成学生认识上的混淆。

周世军在5~13岁儿童对面积概念的掌握与发展研究中,发现小学生对面积的理解,总的趋势是:从面积表征与长度表征或周长表征混淆,到最后分化为有清楚的面积表征。

但是在高年级学习体积时,又会发生体积表征与该体积的表面积混淆的现象。

在教学实践中,也经常会见到学生将周长概念与面积概念混淆的问题。

因此,在建立面积概念的初始阶段,教材注重采用多种对比的方式,帮助学生加以区别。

有通过操作活动加以对比区别的,如第64页第1题,体会表示周长的活动是描画一周,而表示面积的活动是涂色;有借助面积单位加以比较区别的,如第65页第6题、第7题;还有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行比较的,如第69页第7题、第9题等。

通过概念的对比辨析,既帮助学生将面积概念与周长概念加以区别,又加深了他们对面积含义的理解。

(2)注重引导学生体会度量(测量)的意义,认识度量单位及其实际意义,渗透度量意识。

从对一维长度的度量到对二维面积的度量,是学生认识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学生把握度量的数学结构,为体积及其他相关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第一,引导学生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

教材在例2中编排了比较两个长方形面积大小的活动。

教材首先呈现了学生两种不同的比较方法,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观察。

但两个图形面积差异不大,学生很难通过观察比较得出结果。

接着教材又呈现了重叠的方法,将两个图形进行重叠比较。

由于两个图形的长边和宽边均不相同,也很难获得比较的结果。

由此激发学生寻求新的有效方法的需求。

基于学生用面积单位进行测量的经验很少,教材采取用小精灵提示的方式,引导学生用一种图形作单位来测量,从而体会面积单位产生的意义。

第二,让学生经历确定面积单位的过程。

学生在认识长度单位时,已经经历了用长短不同的物体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初步体会了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而且学生对“单位”相同有一种本能的认识,因此本单元教材不在“统一单位”(大小)上“大做文章”,而是将学生的探究活动设计为体会选择什么样的图形作面积单位最合适方面。

教材提供了三种基本图形作面积单位,有圆形、正三角形和正方形。

仅从比较图形面积大小而言,通过数圆形、正三角形的个数,同样能获得比较的结果。

但由于用圆形、正三角形作面积单位,不能将所测图形全部铺满,因此不能准确测量出一个图形的面积。

正方形能铺满所测图形,且四条边一样长,在摆放时不用考虑方向和位置,作面积单位更合适。

第三,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

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是最基本的面积单位。

这些面积单位学生最容易感知,在日常生活中也最常用。

如果学生对这三个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形成较鲜明的表象,就可以正确运用它们进行估测或实际测量,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进率;反过来,学生在进行实际测量的活动中,也能加深和巩固有关面积单位的观念。

为了达到这种相互促进的效果,教材采用了如下一些措施。

一是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学生建立面积单位的表象。

例如,提示拇指手指甲的面积接近1平方厘米;让学生用手比画1平方分米的大小;学生用纸制作1平方米的正方形,在1平方米的正方形内站满学生等。

二是给学生提供用面积单位测量实际面积的机会。

如,让学生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测量扑克牌、课桌面和教室面积等活动,以此丰富学生实际测量的经验并巩固面积单位观念。

三是培养估测意识。

在学生积累了足够的实际测量经验后,教材中安排了一些估测的内容。

如第68页第5题,让学生找一块正方形手帕,先估计它的面积,再通过测量边长计算出实际面积,并通过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计算所得的结果,修正自己的估测策略。

(3)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

教材在讨论长、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

教材在编排中,以面积含义为基础,以度量的本质为核心,层层深入地设计了学生的探究活动。

首先是用面积单位测量长方形面积的活动。

在计数所用面积单位的个数时,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是直接数出面积单位的个数,这是最朴素、最基本的方法;二是数出每行的个数和行数,用乘法计算出面积单位的个数,为面积公式的形成提供了直观经验。

接着让学生通过摆多个长方形的活动,探索长方形面积与它的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并以表格的方式进行记录,进而概括长方形面积公式。

最后在应用长方形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先将正方形看做特殊的长方形,再通过推理,得出正方形面积公式。

整个探究过程,使学生经历了“动手实践,初步感知是什么——深入探究,理解为什么——沟通联系,形成认知结构”的全过程,有利于学生探究欲望的激发与探究能力的培养。

此外,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以及在部分习题中,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获得探究的体验。

(4)注重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标准(2011)》中,将“应用意识”作为十个核心概念之一,同时指出,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

本单元教材在编排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如例5、例7和例8的设计都重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与实践能力。

例5首先是对长方形面积公式的简单应用,进而运用计算结果估计课桌面的面积,体现了计算结果的应用价值。

例7编排对交通标志牌面积计算并进行单位换算的问题,表现了在实际生活中需要单位换算,巩固换算的知识,并让学生初步体会有事要根据实际需要,将所得的结果换算成合适的单位。

著名数学家G.波利亚在《怎样解题》一书中,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理解题目——拟订方案——执行方案——回顾。

例8专门安排了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遵循了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在“分析与解答”环节,更突出了“拟订方案”的过程,这是在以往教学中容易忽视的地方。

教材用学生发言的形式呈现“我先……再……”,体现出在解决问题前,应先将自己的解决问题的计划表达清楚,再有理有据地解决问题。

教材呈现了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体现出所制定的计划不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会不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以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核心知识分布,结构关系及地位与作用1.核心知识分布: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构关系:本单元涉及到5个内容,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3.地位与作用:面积的意义是贯穿于整个单元的核心内容。

教材从让学生观察身边熟悉的一些物体的表面入手,明确“面”的意义,然后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面的大小,进而形成对“面”的大小的直观感受。

在此基础上,教材采用描述的方式,借助具体事例说明“面积”的意义,并让学生依此说出其他一些物体表面的面积。

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在三年级上册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为以后学习立体图形的表面积打下基础。

三、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技能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数学思考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3、问题解决通过学习本单元的内容,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学会用所学的有关面积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进一步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逐步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情感与态度目标在理解面积的意义时,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在探究面积计算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面积守恒观念。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理解面积的意义,掌握相邻两个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并能掌握面积单位换算。

2.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运用公式正确计算。

(三)教学难点1.建立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正确进行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四)课时安排(7课时)面积与面积单位(1) 1课时面积与面积单位(2)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推导(1) 1课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2) 1课时面积单位之间的换算 1课时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课时综合练习 1课时四、课时分析具体内容的说明和教学建议面积和面积单位面积和面积单位(第70~76页)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看,其顺序是:认识面积→引入面积单位→长度单位与相应面积单位的比较。

分开来看:(1)面积概念,包括物体表面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方面;(2)面积单位,包括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以及为什么用边长是“1”的正方形作面积单位; (3)1厘米与1平方厘米、1分米与1平方分米、1米与1平方米的比较。

1.主题图。

这是一幅教室场景图,图中提供了许多关于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学习信息。

如:墙上的黑板和电视机屏幕,它们的大小可以通过观察加以区别。

教室内,同学们都在进行操作活动,有的采用重叠的方法比较课本与练习本封面的大小,有的在长方形上摆圆片或三角形,有的把1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放在大拇指的指甲上比大小,有的用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课桌面的面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