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西周青铜器兽面纹发展脉络及其功能和美学价值

合集下载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_兽面纹浅析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_兽面纹浅析

人们崇敬神灵和祈求幸福的美好愿望。

关键词:青铜器 兽面纹 人面纹 一、青铜器上的兽面纹为何物使用当时最高档的礼器——青铜器,把最好的食物盛装起来供奉给鬼神享用。

商周时期青铜器上的纹饰——兽面纹浅析杨书娟“饕餮”,这个名称是在宋代才有的。

宋代的文人士大夫盛行收集古青铜器,将这些纹样冠以“饕餮”一名,取其口大能食之意。

《吕氏春秋·先识篇》有这样的记载:“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

”但究竟这些纹样和“饕餮”有什么样的关联并没有人去考证。

近代以来,人们认为饕餮纹应当叫作兽面纹。

“饕餮”总有一股子的狰狞感,纵观饰有这类纹样的青铜器,其实不看,把这类纹饰叫做兽面纹则更为恰当。

成了各种各样的兽面纹。

二、从兽面纹的构成要素试析其形成原因——鬼神信仰以及图腾崇拜123-1一脸部形象(如图1)。

如图2样。

这一部分与甲骨文的“舌”“蕝”(因为“舌”与“蕝”二字古代发音部位相同。

而“蕝”于各诸侯所站位置的一种旗帜的旧称)[1](P9)。

本文暂且沿用这一称呼。

这个“蕝”的自然界中所没有的兽面,只要是加上“蕝”就被神化了。

在当时的工艺条件下关。

南边是越,也以鸟为图腾[2](P11)。

那时还有鹿,龙等图腾(如图3)。

由此看神左右的,因此也受到人们的敬仰。

4-14-2所示的龙纹钺,内部以龙纹为饰,翘尾昂首,形象十分的生动活泼。

图1、兽面纹图样图2、兽面纹各部位指示图图3-1、凤鸟图3-2、玉龙图3-3、鹿母子图4-1、鸟纹觥图4-2、龙纹钺3-23-34-14-2(虽)小子,……经拥先皇,配享皇天[2](P19)。

待遇的人寥寥无几。

图6-1、6-2、6-3、6-4列举出几例典型的含有人面纹的青铜器简单分析如下: 图6-1大禾人面纹方鼎和图6-2人面纹钺是单纯的人面纹作为装饰的青铜器。

兽面纹风格,所以把其归为兽面纹一类。

图6-3虎食人卣和图6-45所示。

图5-15-2太保鸟卣和图5-3夔纹犀尊命名源自于外形酷似5-3夔纹犀身上细节。

浅析兽面纹的文化意蕴与装饰风格

浅析兽面纹的文化意蕴与装饰风格

美术界艺术论坛浅析兽面纹的文化意蕴与装饰风格一、兽面纹的历史脉络商周青铜器纹饰中,最富有魅力,且对后世影响最深刻的莫过于兽面纹。

兽面纹旧称饕餮纹,早在战国末成书的《吕氏春秋·先识览》中曾记载:“周鼎铸饕餮,有首无身,食人未咽,害及其身,以言报更也[1]。

”而饕餮之名最早见于《左传·文公十八年》,是用作对人的称呼,注云:“贪财为饕,贪食为餮”,“饕餮”即贪财贪食之意,也可隐喻为不知礼仪的野蛮原始部落(见图1)。

饕餮形象在神话故事中或为有首无身,或为人面牛身。

宋代学者大多数是根据“有首无身”这一个形象特点来命名的。

但今世学者大多不同意沿用饕餮这个名称,而改用相对传统的“兽面纹”来称呼这类图像。

马承源先生在《商周青铜器纹饰综述》中坚决抛弃了“饕餮纹”而改用“兽面纹”。

其理由主要有以下几点:1.此类图像并非都是有首无身,殷墟中期以前,大多是有首有身的,与饕餮名实不符。

2.饕餮两个字晚出,不见于甲骨文和东周以前的金文。

而商、西周之时,兽面纹举目皆是,“饕餮”一词却不见与同时期文献。

并且在马承源先生主持上海博物馆工作时,上海博物馆中的青铜器馆全部使用兽面纹这个名称,这使“兽面纹”得到了很好的宣传并更深入人心。

鉴于现在学者大多数更倾向于使用“兽面纹”这一称呼,故本文也使用“兽面纹”一词来阐释对兽面纹的审美特征和艺术表现的理解。

学术界对于青铜器上为何会添加各式各样的装饰纹样有两种说法:其一,认为这些纹样是原始社会遗留下来的图腾观念;其二,认为它们是人们祭祀鬼神、祖先的护符兽,或者是巫师通天地工作工具。

郭沫若先生也曾以图腾来诠释青铜器上纹饰:“我国自来器物款识之性质,凡图形之作鸟兽虫之行者,必系原始民族图腾或其孑遗。

其非鸟兽虫之形者,乃图腾之转变,改已有相当进展之文化,而已脱去原始畛域之族徽也”[2]。

二、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文化意蕴1、“天人合一”的美学思想商周的青铜器是中国奴隶社会艺术形式最杰出的代表。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动物纹样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动物纹样

商周时期影响 青铜器上动物 纹样艺术设计 主要因素
1. 商宗教色彩浓重 2. 崇尚武力 3. 组合青铜器造型来自实用意义 4. 商代装饰设计社会意义大于审美意义
夏商西周青铜 器动物纹样设 计与政治制度:
1. 等级制度:商周时期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产生 了礼乐文化,使得大批精美乐器礼器出现,使得动 物纹样得动物纹)
1.现实生活中可见的动物纹 2.变形动物纹
夏商西周各时
期的政治思想 文化影响
夏朝,早期国家产生和初步完善时期, 权力 未实现高度集中,生产力低下,动物纹样较为 简单,却严肃威严
商朝,宗教色彩浓厚,商周时期建立礼乐制度, 鼓励商业,等级制度完善,动物纹样逐渐丰富 化,复杂化,生动化
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 动物纹样
夏朝晚期,青铜器上动物纹样简单质朴,兽目尤为 突出,左右对称。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商朝时期,青铜器突出眼睛和嘴部,线条图案复杂生动 起来,沿袭夏朝时期的左右对称。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西周时期动物纹样发展更加生动化,写实化, 趋于接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不再严格控制左 右对称。
总结:夏商西周时期青铜制作工艺技术的不断完善, 提高以及创新,使得动物纹样更加复杂化并生动化, 同时也逐渐变得清晰。动物纹样的种类也得到了拓 展与丰富。制作工艺的提升也是夏商西周时期青铜 器上的动物纹样由简单走向复杂,由质朴走向繁缛 富丽其中的重要原因。
1.饕餮纹
动物纹样类型
(想象型动物纹)
2.凤鸟纹
2. 百工制度:使技艺经传承积累,保证设计与艺术继 承传递,使青铜铸造术进一步发展。从而促进动物 纹样发展。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动物纹样造型 对比:
综上所述,夏商西周青铜器上的动物纹样 的造型由简单质朴向繁缛华美过渡发展, 动物纹样由严肃狰狞向生动轻松发展,设 计综合特点有,该时期动物纹样狰狞,繁 缛富丽,系统严谨。该时期的动物纹样以 饕餮纹天帝,龙等神话动物为主,富有神 秘的神话色彩。

浅析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美学特征

浅析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美学特征

浅析商周青铜器纹饰的美学特征商、周(西周、春秋)是我国工艺美术高度繁荣的阶段之一,也是青铜器的鼎盛时期。

商、周青铜器上承历史金属工艺的源头,下启后世金属工艺的径道,为华夏工艺美术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商、周青铜器造型和纹饰都已经相对纯熟,装饰风格鲜明独特,纹饰图案庄严、厚重。

还有一种难以琢磨的神秘和惊悚,具有骇异、狞厉、苍劲的美学特征。

历史告诉我们。

早在四千多年前的夏王朝,我们的祖先就已经开始铸造青铜器。

进入商代,青铜器进一步发展,特别是到商代后期,青铜器铸造水平达到了高峰。

青铜器皿种类繁多。

数量极大。

随着社会的进步。

生产力的发展也促使人们在审美上的需求逐步升高。

这时的原始工匠们除了使器皿造型更加美观外,开始在器皿的外表饰以花纹。

西周建立后,青铜器得到更大的发展,其技术水平和艺术水平都已经炉火纯青,并且,按其使用功能将青铜器皿铸造为工具、兵器、炊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度量衡器等等。

因为器皿的使用功能的不同。

在器皿的外表装饰的花纹形式也不相同,其造型多样、纹饰精美。

即使是在世界工艺史上也是非常罕见的。

据考,商、周青铜器的纹饰图案大致可分为三类:动物形、几何形和人像。

其中,动物纹饰种类繁多、数量很大、变化也比较丰富。

在商、周青铜器中居于主体地位。

动物纹又可以细分为写实动物纹和幻想动物纹,写实动物纹不用多说,都是自然界中真实存在的动物形象。

经过夸张变形处理后装饰于器物的表面,比如,鱼纹、蝉纹、龟纹等等。

写实动物纹样种类是非常多的。

但是。

实际的数量相对教少。

装饰的器类和部位也相对较差。

并且流行的时代也相对短暂。

个人认为,最能代表商、周青铜器纹饰图案美学特征的是幻想动物纹。

顾名思义,幻想动物纹是现实世界中并不存在的想象中的神话动物形象。

幻想动物纹样数量众多、形式丰富并且长期占据着大多数重要青铜器的显著位置。

它主要有三种:兽面纹、夔龙纹和神鸟纹。

拿兽面纹来说。

有一种比较常见的纹样叫“饕餮纹”,“饕餮纹”是“兽面纹”的典型代表。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商周青铜器兽面纹是中国古代青铜器上常见的一种纹饰,它起源于商代晚期至西周初期的青铜器文化。

兽面纹的出现标志着青铜器纹饰从最初简单的几何图形逐渐演变为具有神话寓意和宗教象征意义的复杂图案,反映了当时社会的宗教信仰、审美追求和文化内涵。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兽面纹最早出现在商代晚期的青铜器上,这一时期的青铜器工艺已经非常发达,铸造技术和纹饰工艺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

在这一时期出土的青铜器中,大量出现了兽面纹,有的是单一的兽面图案,有的则是与其他纹饰结合在一起。

这些兽面纹的形态多样,有的是龙形、虎形、獬豸形等各种动物形象,而且兽面的表情也各异,有的凶猛,有的憨态可掬,充分展现了当时工匠的想象力和艺术创造力。

兽面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原始宗教信仰。

在商代时期,人们对神灵的崇拜已经非常普遍,神灵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青铜器作为祭祀和礼仪用具,其纹饰往往与宗教仪式和神话传说有关,兽面纹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兽面被视为神灵的象征,充满了神秘和神圣的意味,因此成为青铜器上常见的装饰纹样,被视为神灵的庇护和祝福。

兽面纹的起源还与当时的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商周时期,社会进入了一个由部落联盟向封建国家转变的阶段,国家的权威和统一得到了加强,这种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青铜器纹饰的发展。

兽面纹的出现,标志着青铜器纹饰从简单的部落图腾逐渐演变为具有国家性质和神话意义的复杂图案,这与当时社会形态的演变密切相关。

兽面纹的形成,也受到了原始图腾崇拜和宗教祭祀的影响,这种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为青铜器兽面纹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土壤。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是一个复杂而多元的过程,它与古代的宗教信仰、审美追求、社会形态和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的联系。

兽面纹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青铜器的纹饰形式,更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观念和审美趣味,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

青铜器兽面纹简介

青铜器兽面纹简介

青铜器兽面纹简介
兽面纹是青铜器上最早的一种装饰纹样,它以兽面为主体,以圆点、直线为轮廓线,呈几何形排列。

兽面纹是一个人首兽身的形象,也就是人首兽身。

它具有两个显著特征:一是面部有目,二是口大能言。

兽面纹最早出现于夏代晚期。

商代早期兽面纹以饕餮纹最为著名。

饕餮纹又称饕餮纹,传说为四兽首人身,有目有口有牙,能食人。

饕餮的形象是一种狰狞的、神秘的动物。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大多都是这种纹饰。

兽面纹是夏代青铜器上最早出现的一种纹饰,其装饰形式较为简单,在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上有所发展,到西周晚期就逐渐消失了。

兽面纹是由两个基本相同的几何形组成,并以简单线条作为轮廓线来装饰纹样,不加任何纹饰。

兽面纹在西周早期到春秋中晚期的青铜器上应用较多,而到了战国以后就逐渐消失了。

兽面纹的流行时代很长,大约持续了3000年左右。

从西周早期开始流行,一直持续到战国时期。

兽面纹以饕餮纹为主要代表,是一种具有强烈写实风格的青铜器装饰纹样。

—— 1 —1 —。

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

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

商周青铜器上兽面纹的基本特点与发展演变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是指在青铜器上刻画的动物头部图案。

它是商周时期青铜器上最常见的纹饰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深远的文化内涵。

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演变,展现了古代华夏文明的变迁与演进。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的基本特点是形态简练、线条流畅、雕刻精细。

兽面纹通常以兽头作为图案的核心,充满力量感和动感。

它们的眼睛通常是圆形或椭圆形,充满神秘感和生气。

鼻子、嘴巴和耳朵的形状也各具特色,有些兽面纹的嘴巴张开,露出锋利的牙齿,展现出凶猛的形象。

此外,兽面纹的线条流畅,勾勒出兽头的轮廓和特征,给人以美感和艺术享受。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在发展演变中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

早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通常较为简单,形态较为朴实,主要表现出兽头的基本特征。

随着商代的发展,兽面纹逐渐变得更加丰富和精细。

中期的商代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开始出现更多的细节和装饰,如犄角、眼珠、鬃毛等,使兽头图案更加栩栩如生。

而到了晚期的商代和西周时期,兽面纹的表现形式更加多样化,出现了更多的动物形象,如虎、狮、犬、鸟等。

兽面纹的样式也更加丰富,有的呈现出凶猛的形象,有的呈现出温顺的形象,反映了古代社会对动物形象的不同理解和表达。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象征意义。

兽面纹在商周社会被广泛应用于祭祀活动和宗教仪式中,被视为一种神圣的象征。

兽面纹所代表的动物形象往往与神话传说、宗教信仰和社会意识形态有关。

例如,虎被视为王者的象征,兽面纹中的虎头图案常常与权力和统治联系在一起;狮被视为勇猛的象征,兽面纹中的狮头图案常常与武力和勇气联系在一起。

兽面纹还可以象征着生育和繁荣,如鸟头图案常常与丰收和幸福联系在一起。

通过对兽面纹的运用,古代华夏民族对于自然界的崇拜和对于社会秩序的追求得以表达和体现。

商周青铜器上的兽面纹具有形态简练、线条流畅、雕刻精细的基本特点。

在发展演变过程中,兽面纹呈现出多样性和变化,从简单朴实到丰富精细,从基本特征到更多的细节和装饰。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商周青铜器的兽面纹纹饰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独具特色的一种艺术形式。

它起源于商朝末年至西周早期,经过多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成为后来青铜器纹饰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青铜器兽面纹纹饰在艺术形式、寓意象征及象形文字上体现着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观念、宇宙观和审美追求。

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末期的玉堂二期文化。

在商代晚期,兽面纹就已经出现在玉器和陶器上,并逐渐与青铜器结合。

据考古学家通过对商周青铜器的研究,发现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最早出现在公元前11世纪左右。

这些兽面纹以面具的形式出现在青铜器上,具有兽眼、兽鼻、兽耳、兽口等特征,栩栩如生。

古代人们认为,兽面纹是神秘而神圣的宗教象征。

在中国古代礼制中,青铜器被用来祭祀祖先和神明,以表达对上天的崇拜和敬畏。

兽面纹则被认为是神灵的代表,能够传递神明的力量和祝福给受祭祀之人。

青铜器上的兽面纹成为一种重要的宗教符号,其存在给青铜器赋予了神圣意义。

兽面纹还具有辟邪避邪的作用。

在古代中国,人们对超自然力量的信仰与害怕是普遍存在的。

他们通过种种方式来驱除邪气与灾祸,其中兽面纹被认为是一种辟邪的象征。

兽面纹的兽眼形状,据说能够辟邪、镇压邪魔,保护人们免受邪恶力量的侵害。

在古代的军事、宫廷、寺庙等场合中,青铜器上的兽面纹经常被使用,以起到驱除邪灵、保护安全的作用。

青铜器兽面纹还具有象形文字的功能。

中国古代文字最早起源于象形文字,而在青铜器的兽面纹纹饰中,有许多图案可与具体的象形文字相对应,具有表达信息的功能。

兽面纹中的纹样以龙、虎、猴、鹿等动物形象为主,根据中国古代文化中对这些动物的象征意义的理解,可以从兽面纹中获得一些较为精确的信息。

商周青铜器兽面纹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它具有宗教信仰、辟邪避邪和象形文字等多重寓意。

兽面纹在中国古代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珍贵遗产之一。

通过对青铜器兽面纹的研究和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信仰观念、思想文化和审美追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殊 的意义和社会功能 ,是那个 时代 残暴统治最为杰 出和有 力的颂歌。它们铸造技术精湛 、造 型精美 、样 式夸 张、 语义 神秘 ,具备独特 的美 学价值。 关键词 :奴隶社会 ;青铜器 ;兽面纹 ;饕餮 ;祯祥
中图 分 类 号 :K 2 0 3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 1 3 5 1( 2 0 1 3 )0 2 — 0 0 4 4 — 0 3
面纹 比较简单 ,多 以粗 犷 的 曲线 勾 回构 成 ,整体 形
都 以兽 面 为主体 纹饰 ,兽 面纹 的研 究也 因此 具备 特 殊 的价 值 。

象 还 比较抽 象 ,但 对兽 目的表现 比较 到位 ,夸 张有 力 。出于铸 造水 平 的限制 ,兽 面表现 的复 杂程度 和

兽 面 纹发 展 概 述
面纹最 大 的特点 。 2 . 商代 中期 的兽面 纹 ( 发 展期 )
宋 代起 青铜 器研 究者 多把商周 彝 器上那 些 夸张
的 动 物 称 为 饕 餮 纹 。《 神异经 ・ 西 荒 经 》 中有 云 :“ 饕餮 ,兽名 ,身如牛 ,人面 ,目在腋下 ,食 人” 。又据 《 吕氏春秋 ・ 先知贤》记载 :“ 周鼎著饕 餮 ,有首无身 ,食人未咽 ,害及其身 ,以言极更 也” 。[ 2 1 巷 十 六 一先 识 览 由此 可 知 ,饕餮 是 一 种 有 首 无 身 ,
墓 葬和 青铜器 窖藏 。出土器 物显示 ,这 一 阶段 的青 铜 器物 种类还 比较 简单 ,器 壁普遍 较 薄 ,器 身纹饰
体 地 位 。 动 物 纹 又 分 兽 面 纹 、龙 纹 、凤 鸟 纹 等 ,
商 、西 周青 铜器 中兽 面纹 最 为发达 ,绝 大 多数器 物
多 为浅 浮雕 ,兽 面纹 已经成 为主 体纹饰 。此 时 的兽
器 物体 积大 小关 系密切 ,一 般较 大 的容器 上 的兽 面 纹 体积 较大 也 比较复 杂 ,除 了兽 目还 表现 兽角 ,写 实程度 较高 ;较 小 的器 物兽 面纹 体积 较小 也 比较简 单 ,有 的甚 至 只有兽 目,写实程 度较 低 。以兽 目为 中心进 行夸 张表 现 ,线条 轻浅 、单 薄乏力 是此 期兽
现在 做 简要 的介 绍 。
熟 ,已经是典型 的青铜文化。而这个时间段正好与 开 启 了我 国奴隶 制先 河 的夏 王朝相 一致 ,因此 ,我 国的青 铜 时代是 伴 随着奴 隶社 会 的 出现 而 出现 ,奴
隶 制 的兴盛 而达 到高峰 、奴 隶制 的衰落 而衰 落 的。 从 纹饰 方 面分析 ,齐 家文 化铜 器上 已经 有直 线
收 稿 日期 :2 0 1 3 — 0 2 — 1 5
商 中期 的青 铜 器 以河 北 藁 城 台西 村 遗址 下 层 、
作者简 介 :王立夫 ( 1 9 7 1 一 ) , 男 ,甘肃 天水人 ,天水师范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
若牛是兽面纹最初的想象基础那么就说明兽面纹的产生和生活中的视觉经验有直接的关联为强化意念中潜在的某种原始的力量感这种恐怖的图式又被人为地夸张这种夸张来源于真实的想象是在一些真实动物的基础上统治阶级根据其自身的需要想象制造出的神秘生物的图式
2 0 1 3 年 3月
天水 师 范学 院学 报
J o u r n a l o f T i a n s h u i No r ma l U n i v e r s i t y
青 铜 是指 铜 和 其他 化 学 元 素 的合 金 ,多 以锡 、 铅 与铜 合成 ,古 称为 金或 吉金 。青 铜是在 烧 制 陶器 的过程 中偶 然发 现 的 ,有 一个 非常 漫长 的技 术和 经 验 积 累 的过 程 。考 古 资料 证 明 ,在 距 今 6 0 0 0 余 年 前 的仰 韶 文 化 时期 青 铜 就 已经 出现 ,5 0 0 0年前 马 家 窑文 化 时期 开 始铸 造 简单 的青 铜工 具 ,[ 1 ] 4 0 0 0 年
构 成 的简单 几何 图案作 为装饰 ,夏 代 出现实 心连 珠 纹 和 以线条 表现 的动物纹 。这 些 复杂 的形象 通过 精 巧 的构 图组 合在 一起 ,彰 显着 青铜 器 的庄重 、华 丽 和神秘 ,成 就 了青铜 艺术 令人 无法 抗拒 的魅 力 。总 体 而 言 ,动物纹 涉及 的题 材 最为广 泛 ,伴 随着青 铜
Ma l - . , 2 01 3 第3 3 卷 第2 期
Vo 1 . 3 3 No . 2
商 、西周青铜器兽 面纹发展脉络及其功能和美学价值
王 立 夫
( 天水 师 范 学 院 美 术 学 院 , 甘 肃 天 水 7 4 1 0 0 1 )

要 :兽面纹伴随着商 、西周青铜器 的发展 ,一直 占据着 青铜器纹饰 的主体地位 。除装饰之 外它还具备特
前 的二 里头 文化 出现 青铜 容器 、乐 器 ,铸 造 技术成
吃人 不用 咽 的贪食 动物 ,这种传 说 中 的神 兽源 自先 民幻 想 ,集 现 实 生 活 中 多 种 大 型 巨兽 的特 点 于一 身 ,其 形 象具 备 复合 性 ,森 严 、狞厉 ,非 常夸 张 。 后来 ,不 少学 者发 现青铜 器上 只表 现兽 的头部 有首 无身 的形 象较 少 ,大多数 两侧 有左 右展 开 的躯 体 和 尾 ,所 以逐 渐改 称饕餮 纹为兽 面纹 。 商 、西周 时期兽 面纹 的特 点是 以额 和鼻梁 为 中 轴 线 ,做 左 右 对 称 展 开 。一 般 上部 为 角 ,中部 为 眉 、眼 ,眼侧 为耳 ,下 部为 大张 的嘴 ,但 嘴 因过度 夸 张只有 上唇 及上 齿 ,没有下 颌 。所有 商 、西周 时 期 的兽 面 纹 都 是 在 这 一 模 式 的 基 础 上 发 展 、演 变 的 ,在 各 个 不 同 阶段其 表 现 手法 和技 巧 差 异较 大 ,
器 的发 展 与衰落 ,一直 占据着 青铜 器装 饰纹 样 的主
1 . 商 代早期 的兽 面纹 ( 萌发 期 )
商代早期的都邑在今河南郑州,时称商城。考
古 工 作 者 在 商 城 一 带 的二 里 冈 、 自家 庄 、张寨 南 街 、杨 庄 、南 关外 、二 七路 等地 发现 了多处 商早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