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形势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如何转变教与学的方式
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无论是新课程,还是传统教学,它们的相同点就是始终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从应试教育的以知识传授为目标,以学生学会知识为目标,到今天的素质教育,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再到今天的新课程理念的提出,我们的教育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而从根本上讲,教与学的方式的转变,是这一变化的核心内容。因为教与学始终存在于我们的教育,我们的教学,我们学校的方方面面工作。
新课程改革是一面大旗,为课堂教学指明了发展的方向,而教与学行为方式的变革又成为了课改的重头戏,纵观新旧课程,新旧课堂,我们不难发现课堂教学出现了情境化、生活化、平等化,学生的学习也逐渐趋向自主化、探究化、合作化。教与学的行为方式的改变,让我们教师教得自信,学生学得精彩。
一、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记得自己读书的时候,在课堂上基本上是竖着耳朵听老师在上面滔滔不绝的讲,老师怎么讲我们就怎么做,在课堂中基本上是被动的接受。老师也根本不去管学生有没有兴趣学,要不要学,只是一味的注重如何把知识结论准确无误地给学生讲清楚,学生只要全神贯注地听。而新课程十分关注课堂上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注重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因此,我认为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经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动手操作获得知
识”。在平时的教学中,我注重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如在《小数的性质》这一课中,我找准学生的学习起点,从数为顺序入手,先让他们猜测小数点位置变化引起整个小数大小的变化,然后放手让学生来验证。已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知道了数为顺序表,通过放手让学生动手验证,把学习知识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真正成为了一个探索者,他们有的用了数数位的方法,有的用了单位转换的方法进行了验证。而且由于没有过多的限制,他们的方法都各不相同,而且,在自主探索中,每个同学都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兴趣盎然。
新课程改革对教与学转变
新课程改革对教与学的转变
摘要新课改对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要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本文以此为背景,分析了新课程改革对教与学的转变,认为新课程改革从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等方面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过程,并揭示新课改后,只有以学生为主体,才能有效进行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在新课程改革席卷全国的浪潮中,使每一位教师更加明确了素质教育的意义。新课改对教师观念、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都提出了要求,强调教学过程是师生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具体如下: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观念的转变
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教师过于强调学生客观性的一面,为提高教学效率,对知识进行强行灌输,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上按部就班的照着教师的去做,而不能自主的去探究、讨论和发展新知识。新课改下要求教师转变学生观,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学生再也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一艘即将远航的轮船,他们有极强的好奇心,有主动探究知识的愿望,有积极的学习态度,而这些正是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所具有的。教师要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发现,从而拓展学生学习知识的渠道,拓展学生发展的空间。
二、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教学方式的改变
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教师教学方式也作出了改变,要求改变过于强调学生死记硬背、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打破单一的、落后的教学模式,从而为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最终也是为了学生发展的需要,,要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促进学生形成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好习惯。这样学生除了掌握知识外,还能培训他们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寻求新知识的能力,与同学之间合作与讨论的能力,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使得课堂教学成为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与对话。
新课程下教学方式的变化
11
摘要:教师只有更新观念,调整教学模式,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到教育教学工作中,才能达到心与心交互,情与情的交融,教学才会变得丰富多彩,学生才会快乐自由地成长。
关键词:教学方式
教学
新课程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了每个学生的发展”的基本概念,提倡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就是为了转变忽视人的灵性和创造性的被动学习方式。学习方式关系到我们的教育质量,所以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教师要做的就是改变我们的教学方式,用新课程下的教学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
所以教学方式的变革是新课改革的核心和命脉,新课程的基本概念只有通过教学方式的变革才能变得鲜活。只有在教育方式上改变,在教学方式上改革,才能适应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下面就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谈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从消极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向积极主动的探索式学习改进
老师讲学生听,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基本的学习方式,普遍反映掌握的比较扎实。在知识更新比较缓慢的时代,这样的教学方式是有效的,
所谓一朝学习,终身受益。但是如今信息飞速发展,我们生活中需要的知识需要不断补充,而这种补充来自于自我的学习,就是积极的探索性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寻找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衡量成败的根本标准。
二、真正以学生为主体,接纳他们的各种声音
新课堂是开放的、生成性的课堂,是对问题质疑、探究的过程,由于学生的经历不同,学生的基础不同,发言绝对不会“异口同声”。有些问题是老师始料未及的,如果不分青红皂白加以训斥,那么就会打消学生积极性,影响学生健康发展。
新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技术条件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作者:肖凡
来源:《小学科学·教师版》2019年第09期
苏式课堂强调以学生为中心,教师的教应该围绕学生的学展开,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师生的观念正在慢慢转变,教与学的方式也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如何在新技术条件下进一步促成师生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成为当前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步伐的不断加快,新型课堂教学理念也在发生着积极的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已被学生所排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任课教师应该结合学科特点,努力创设学生易于接受的有效课堂,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介,促成教与学方式的积极转变。
一、以“教”为中心的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
(一)教学关系把握不准确
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已经在我国教育中扎根多年,教师单向的“教”与学生单向的“学”的观念早已根深蒂固。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实施教育时,往往过分关注课程目标、教学的结果,而忽视教学过程、教学方法。课堂中的教师完全处于主导地位,对于学生给予的反馈,教师以课本为依据,直接给以肯定或否定的唯一答案。显然教师是课堂中的统帅,是毋庸置疑的。长此以往,“高分低能”教学现象在我国应运而生,家长以及其他社会人士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他们往往以“高分”来评价学生的优劣,进而忽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由此,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被极大地抑制,变得不够灵活。
(二)学生学习的内驱力不够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学过程的设计、进程、调控都完全由教师把握,显然,此时的学生是被动的,教师是他们心中充满绝对权威的大家长。因此,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只需要静待指令,完成教师安排的任务,他们知道自己的尝试都是徒劳,可能造成不必要的弯路,教师给予的方法往往是能够达到最终结果的捷径。学生自发地用自己的方法去获得答案的行为,一次又一次地被否定,积极性就这样被一点又一点地磨光,遵循标准一步步地取代自主探究。学生没有选择权,“最优答案”“最佳方法”在他们的脑海中扎根,其他答案、方法被一概否定,这导致他们学习的内驱力远远不足,创新力、发散性思维不断地被抑制。
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与学的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
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教师角色的转变:在新课程中,教师的角色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这意味着教师需要创造各种学习环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促进学生的学习和成长。
2. 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新课程中,学生的地位从被动接受者变为主动参与者。学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等方式,积极参与到各种学习活动中,实现自我成长和发展。
3. 互动与交流:在新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不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的、互动的。教师与学生之间应该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方式,共同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这种互动与交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业务水平的提高。
4. 动态与生成:在新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是动态的、生成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调整和完善,而学生也应该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生成新的想法和认识。这种动态与生成的关系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5. 个性化教学:在新课程中,教与学的关系应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实施个性化教学。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的学
习特点和发展需求,采用多样化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的教育。
总之,新课程背景下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差异,强调互动与交流、动态与生成,以及实施个性化教学。这种关系的转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学校教育中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改十几年来,伴随着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国教育发生重大变革,由传统的教育转变为以促进教育公平和提高教育质量为主,追求好的教育、理想的教育。下面我结合我校实际就学校教育教与学方式的变革谈谈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一、教学观念的变革
新课程的实施理念是前提,理念关系到教学,过去我们的教学受行为主义理论影响,认为“学习是反映的强化”,受认知心理学理论的影响,认为“学习是知识的获得”,因而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就把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理解为“讲”、“练”“考”,今天在反思行为主义和信息加工理论的影响下,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学习环境的创设”和“学习是知识的建构”的重要教学观念,这一观点是基于情景认知和情景学习,它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一种有意义学习和促进知识向真实生活情景转化。这样的理念要求教师把教育的关注点从教学转向学习和学生知识的形成,着力于学生学习中的知识建构。这样课程与教学不再是传统的线性的连续过程,成为一个互动和相互促进的变革过程,如今的课程改革下的课堂教学就应该是把教的过程转到学的过程上来。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教学主体,而学生则是学习主体。知识由教师到学生的流动,是一种单向注入式的,缺乏双向互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首先就是教育不再局限于校内,而是以信息为传输技术核心,拓展到课外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教育对
象也突破青少年的圈子而向中老年延伸,转变为终身教育;教师借助新式的信息化、多媒体化工具,采用动感的画面和音响效果,由传统的线性教学转变为非线性的资源型教学理念。在信息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只是课堂的管理者、组织者、指挥者,学生不仅是知识、信息的接受者,而且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
浅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浅谈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内容提要】从“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优化课堂教学,促进教与学方式的转变”,分别阐述了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教学学习方式转变
随着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潜移默化地发生了变化。新课程
学生的学习方式标准要求: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它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多向、多角度、多手段和自主学
习的发散型教学模式,避免“穿新鞋,走老路”。因此我们教师要做到“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的同时,还要积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变“学会”为“会学”。我认为,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
的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学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首先,要转变旧的教育观念,真正树立起与新课程相适应,体现素质教育精神的教育新理念。这是教师课堂生活的新感悟,是教师教学反思后的新变化,是教师实践经验的升华。一切先
进的教学改革是从新的教学理念中生发出来的。教师们总结了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新
课程以学生为中心;传统的教学学生单方向发展,新课程以多方面发展,面向全体学生;传
统的教学独立学习,新课程以合作学习,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传统的教学单边活动,新
课程以双边活动。新课程提出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促进学”的响亮口号。初步掌握了多媒体
教学中的课件制作,材料搜集,幻灯片制作的各种方法,各位教师基本能结合学科特点和教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如何改变教学方式与方法新课程是通过具体的教学而走进学校,走进课堂,走向学生的,所以老师在课程改革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如果没有教师实质上的支持和参与,我们的课程改革也必将流于形式。那么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该如何做呢?做到“五个重新认识”、“四个注重”、“四个改变”
1、重新认识教材:会用教材→用好教材→用活教材。近几年教材的格局和内容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不少教师在感觉新鲜的同时,也表现出了对教材的迷茫和对教法的不知所措,不时地还在沿袭陈旧的教学方法,把教材当“圣经”来教,甚至连自己也觉得教得很别扭;另一方面还不时地诱导学生采用陈旧的学习方法,把老师的话当“圣旨”来听,使学生觉得学习很乏味。新教材究竟怎么用?怎样教才算用好了教材?怎样学才能体现用活了教材?确立什么样的教学方式才能保证用好、用活教材?用旧教材如何体现新理念?教育不应该是空中楼阁,它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我们要用活教材,也就是创造性的使用它。创造性使用教材并不是任意改动,数学学科在使用时注意和身边的事物相联系,挖掘教学资源,为我所用。如《连减两步应用题》的引入,把例题有30张彩色纸,做红花用了9张,做小旗用了11张,还剩多少张?改为发本子,变抽象的文字为直观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在“分数大小比较”中,教材的例子是1/3和2/3,如果让学生操作,着实不易;其实只要改为1/4和3/4,学生就可以能过折纸等方法来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也就改变
了老师讲、学生听的局面。因地制宜(倒数)------数学作用于生活调整教学顺序(如元、角、分的教学——“教学进度”有时约束了我们)2、重新认识课程。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由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组成),而更是“体验课程”(能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感受到、领悟到、思考到的课程)。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看成重要的课程资源;尊重“儿童文化”,发掘“童心”“童趣”的课程价值。这就需要教师从“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出发,对所教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重组或改组,以期在教学过程中使教师教的内容能不断转化为适合特定学生学习,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活化的内容,从而使教与学的内容不断进行变革和创新,焕发出“生命”的活力,以满足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的需要。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作者:郭艳梅
来源:《新课程·中旬》2012年第05期
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要以学生为主体,这是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但是,在高中数学课堂上如何使学生动起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整个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成为主体,让老师走下课堂呢?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我们学习的本质,学习的目的。我们不要搞花架子,要转变学习方式和教学方式。
一、教学方式的转变
传统的数学教学方法重知识轻启发,重形式少指导,重课堂轻实践,要想改变这一现状,我们需要观念的突破。突破观念,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充分信任学生,给学生以空间,把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自主学习。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和沟通是学好数学的一个重要步骤。如果缺乏互动与交流,学习将会死气沉沉。学生学到的只是僵化的知识,不能发散思维思考问题,不能把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学生没有想象的空间,学习变成了一个机械的、死板的工作。因此,转变观念很重要,把主动权给学生将使数学的学习更生动、更形象。
2.对学生和教材进行准确定位。认真钻研教材对每一位老师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只有自己吃透教材才能更新领悟知识,才能给学生以启发,才能把学生引进探索、创新的思维里;也只有对学生了解了,才能因材施教,使学生发挥自身的特长,使学习的主动性提高,彻底改变课堂上教师一言堂的现象,一讲到底的现象,认真把握素质教育的方向。对课堂上出现的问题,教师要有超前的预测,准确的判断,同时应瞄准“知识的发散点,能力的发展点,问题的关键点,教材的重难点”这些亮点,创设问题情境,顺着学生的学习思路,因势利导。
新课改理念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改理念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
[内容提要]:新课改大环境下,重视“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为主体”等是课改实验以来的热门词汇,而传统教学方式长期的灌输式学习使学生变得内向、被动、
缺少自信、恭顺……自然也就窒息了人的创造性。因而我们把教师教学行为的变化和学
生学习方式的改变视为本次课程改革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从某种意义上讲,也
是素质教育能否深入推进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新课改教与学转变方式自主合作探究
21世纪国际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著名报告《学习——内在
的财富》(1996)中明确提出了信息时代学习的四大支柱: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事、学会做人。重视“过程”、“让学生自主参与”、“以学生为主体”
等是课改实验以来的热门词汇,不容置疑,这些词汇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课程改革
的某些新的教育理念。但是,如果认为只要是课堂教学“动起来”,“学生参与
整个过程”,“学生自主,老师走下讲台”就符合课改精神,这将会使得课堂教
学落入形式化的俗套。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参与者。
一、传统教学方式的主要弊端
所谓传统教学方式,就是在传统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绝大多数学习者在
学习活动中共同运用的学习方式。传统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限制和束缚了教师在
教学方法上的多元选择与创造性。这种学习方式的特点是:
1、被动性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下,教学过分注重知识的传授,把学生当作装知识的“容器”,没有思维的碰撞,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与变革
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影响与变革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变化,教育教学也需要与时俱进,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新课程改革便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项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变革不可忽视。下面,我们就一起来探讨新课程改革对教育教学的影响和变革。
一、教育教学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主体、学科交叉、实践性等教育模式,而且着重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大多重视学生的知识记忆,而新课程改革则强调让学生更多地参与到课程教学当中,更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和问题解决能力。这种方式的变革将会使学生学习的质量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会更为饱满。
二、教学目标的调整
新课程改革比传统的教育教学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学习内容更具有实际生活的联系性。此时,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该成为学生发展的导师和引领者,主动地培养学生的多方面能力。这种变革将对我国的教育产生深远的影响,未来学生将以更灵活更多元的方式去认知世界。
三、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扮演着教育的重要角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也会有所改变。传统上,教师的角色是知识传递者,现在的要求则转为教师要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监督员、组织者和引导者。也就是教师的职责要更
多地去引导学生,而不是单纯的传输知识。在未来的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将会更加强调与学生互动和交流。
四、教育经费的改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教育经费的改变也不可避免。教育的投入应该更多地去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以及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工资待遇。目前,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料和课程设备往往不足,缺少更新的教育科技设备,这些都需要更多的教育投入。在未来,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我们相信教育的投入会变得更加重要,也会更受人们的关注。
浅谈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法改革
早在 19 9 8年 ,教 育 部 《 于深 化 教 学 改 革 ,培 养 关
适应 2 1世 纪 需 要 的 高 质 量 人 才 的意 见》 中 就 指 出 :
“ 革教 学 方法 是 深化 教 学 改 革 的重 要 内 容 。要 重视 学 改 生 在 教学 活 动 中 的 主体 地 位 ,充 分 调 动 学 生 学 习 的 积
教 改 过 程 中还 出 现 了一 些 盲 目追 求 形 式 的 做 法 。
例 如 ,认 为 将 桌 子 围 在 一起 就 是 讨 论 教 学 ,就 是 进 行
在实 践 中学 习 。 同时 ,要求 教 育 师 资培 养 高校 和 培 训 ” 机 构 , “ 根 据 基 础 教 育 课 程 改 革 的 目标 与 内容 ,调 应
取 得 诸 多 成 效 。 但 在 改 革 的 过 程 中 ,仍 然 出现 了一 些
问 题 和误 区 。 二 、 教 法 改 革 中 出 现 的 一 些 误 区
( ) 对 传 统 教 法 过 于 否 定 一
探 究 学 习 ,或 者 上课 时 不 断 提 问 就是 启 发 式 教 学 ,亦 或 让 学 生 自习新 课 就是 实施 自主学 习等 等 。这 些 做 法
其 实 是 对 新 课 程 改 革 和 教法 改 革 的误 解 ,并 未 抓 住 改 革 的实 质 。
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论文
浅谈新课改形势下初中语文“教”“学”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与学的研究和实践对新课程改革的成功与否非
常重要,广大教育工作者不断大胆尝试创新和研究,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也积累了很好的实践经验。比如,值得研究推广的”对话教学、理解教学、反思教学、创新教学”等几种教学方式为目的,都是倡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这几种学习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怎样实施”以学生为本,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服务创新教学方法,一些在一线教学的教师在研究和实践过程中,取得的效果却并不理想。究竟怎样才能取得”教”与”学”的最佳效果?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想法:
一、正确处理”教法”与”学法”,谨慎”照搬照抄”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教育教学方法也随着社会的前进而不断开拓创新,新的教育教学方法更是象雨后春笋一样层出不穷,传统的教学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为客体”的教学方法必须改革,要同新的教学方法有机相结合。以下名目繁多的教学方法让人应接不暇,以教师活动为主的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还有四性、五让、六步、七环、八字教学法……,以学生学习活动为主的自学辅导法、预习讨论法、发现法、练习法、复习法、实验性、探究性学习法等等,因此,新型的教学方法种类之多,有些还未得到理论和实践上的实习验证。我们千万不能盲目地模仿和实施,必须坚持唯物辩证法的统一指导,我们都不要孤立地对待任何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应相互结合、相互渗透、充分发
挥整体综合效应。实际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统一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重视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并提供相关练习题进行训练、模拟,老师占据课堂较多的时间,突出了老师的主导作用,不可避免地限制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法则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探究,对概念的理解,知识的生成的有效量相对减少。随机性加强,老师的主导性削弱。这是矛盾的两个方面,是对立的。同时”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又是统一的。主要体现在:①在教与学的课堂活动中,主体的角色是相对的;在学习活动中,学生是学的主体,知识是学的客体,老师是媒体。②教与学的活动是相辅相成的,不可能分离而独立存在的,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都是能动的角色和要素,他们互为主体、互相依存、互相配合、有机统一。因此,我认为:对于具体学科的课程内容教师要善于运用”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导讨论,对话式教学方法,尽量坚持以教师和学生两个中心并举。对于学科练习、探究及创造等则可以采取”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巧设悬念让学生自主参与,如我在教学《孔乙己》一文时,首先简单介绍孔乙己,然后停下来,让学生阅读课文最后的内容,让他们去思考,孔乙己到底是活着还是死了?如果活着,他过着怎样的生活?让学生产生兴趣,猜测情节会怎样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也可放飞学生的想象,让学生读写《孔乙己的后来生活》,让学生人人参与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
新课标下如何转变我们的学习方式改革和创新,一个解决发展的障碍,一个解决发展的动力,总而言之都是解决发展问题。社会如此,生活如此,教育亦如此。在新课标下的教育,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更要重视学生自身的学习。如何实现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学习,还得做好下面几点:
一、正确理解有关学习方式的概念
1、关于学习方式
学习方式是学习者持续一贯表现出来的学习策略和学习倾向的总和。学习策略指学习者完成学习任务或实现学习目标而采用的一系列步骤,其中某一特定步骤成为学习方法。例如,有的学生倾向与借助具体形象进行记忆和思考,有的学生偏爱运用概念进行分析、推理和判断。有人善于运用视觉通道(读与看),有人倾向于听觉通道(听讲、听广播),也有人喜欢运用动觉通道(动手做或说一遍)。学习倾向包括学习情绪、态度、动机、坚持性以及对学习环境、学习内容等方面的偏爱。如:有人必须在绝对安静的环境中才能专心学习,有人喜欢在音乐的陪伴下学习,有的学生为获取奖励而学习,有的学生却能够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乐趣,有人喜欢在竞争中学习,有人偏爱合作学习。因此,也可以说学习方式是人们在学习时所具有或偏爱的方式,即学习者在研究解决其学习任务时表现出来的具有个人特色的方式。它不仅包括相对的学习方法及其关系,而且涉及学习习惯、学习意识、学习态度、学习品质等心理因素和心灵力量。所以,学习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意味着改变学生的学习方法,更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意识和学习习惯等品质,对促进学生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2、学习方式存在差异性,但无优劣之分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浅谈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体会
课改探微
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浅谈教与学方式转变的体会
■胡红玲
摘要:数学是初中最难学的一门学科。因为它是一门十分严谨的学科,它的理论性较强,内容比较抽象,课程容量又非常大,所以数学课很多时候都是老师讲、学生听(包括我本人也是如此),所以同学们普遍不喜欢学习数学。我们都知道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有两个目的:一是延续学生认知过程,教给学生新知识;二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具有创造性的数学思维,解决数学问题。而往往老师为了赶进度,只顾着培养学生解题能力,根本顾不上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数学思维。
关键词:初中数学;方式转变
我从教已有30年,在教法上从过去的“目标教学”到现在教与学方式的转变,从过去的“以传授”为目的到现在的“问题解决”,从过去的“挂小黑板”到现在“多元化教学”,自己的教学观念也发生着变化,最大的感受就是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必须将思考的主动权经常交给学生,让学生从“要我学”到“我要学”,效果会有很大的提高!
无论是现代教学,还是传统教学,它们的相同点就是始终存在着教与学的关系。从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再到现在的新课程改革,从根本上讲,改革的核心内容应该是教与学方式的转变。现实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数学课本出现了情境化、生活化、平等化,引导学生的学习逐渐向自主化、探究化、合作化的方向发展。
一、对教与学方式转变的认识
传统教学中,普遍认为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垄断者,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学生必须跟着教师走,教学的内容和最终效果优先于学习过程,所以上课的时候基本就是采取教师讲、学生或听或答或写,教会学生会做题,能拿高分的就是好教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新课程改革下教与学方式的转变正文:
教学是教与学统一的活动,教和学是教学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教师的教学方式为学生的学习方式服务,学生的学习方式与教师的教学方式相一致。因此,教学方式是学生学习方式的模板,学生的学习方式是教师教学方式的缩影。
转变教与学的方式是课程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随着我市课改的逐步深入,当我们走进用新理念打造出来的新课堂,会深深地体验到教与学的方式发生了悄然的变化:师生的角色正在发生大转变,新课程倡导的先进理念正在影响着教师的行为,并使教师的教学方式发生巨大的变化;学生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教学中解脱出来,使课堂更具有了民主性、开放性,学生的学习行为变得更为丰富而个性飞扬,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学习习惯得到了真正的培养;课堂效率普遍提高,正向高效课堂迈进。
一、新课程倡导师生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和学习活动中。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由原来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转向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和指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的互动过程。教师与学生建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与关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召唤、指导和建议,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变为师生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在新课程背景下,传统意义上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已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不仅要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而且要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当学生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或讨论时,教师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随时掌握课堂中的各种情况,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学习。教师应给学生思想上的支持与鼓舞,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使学生的思维更加活跃,热情更加高涨。苏霍
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精神世界这种需要更为强烈。”所以作为教师,就要放手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多看、多动、多思、多说、多听,使学生真正成为探索创造者。新课改理念下,教师再也不是单纯的“讲授者”,而是教学活动中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要引导学生开口说、动手做、实验操作、讨论、归纳、分析总结,使学生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是“接受者”,不是“听话”的“学习机器”,教师逐步成为学生的朋友、伙伴,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参与者。
教师以一种全新的角色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改变了教师“教”的方式。教师把自己摆在一个非主体的引导者的位置上,不是什么都自己包办,而是相信学生自己有能力去化解知识。教师努力创设一个开放的、体现学生主体作用的课堂环境,给学生自由表达意见的时空,将表现的机会留给学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他们能真正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的主人。学生以主人翁的角色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改变了学生“学”的方式。
师生在课堂中角色的转变,实现了从“教中心”到“学中心”的飞跃,构建了全新的课堂教学“学中心”体系,保证了学生地位,转变了教师角色,教师从权威的讲授者转型为服务者、引导者、合作者。课堂流程充分满足学生“学”的需要,增加了自学、合作、交流、讨论、展示的时间,加大个人学习与小组学习在课堂时间安排中的比例,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师生角色的转变推动教学方式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教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学的方式也是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需要多种教学形式和学习方式有机结合,让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新课程下的课堂,提倡由强调接受学习方式向主动参与探求式转变。传统教育理念上的“接受式”的教育,教师只是传输知识,解决疑问的传道者。学生被动的接受听、说、读、写,死记硬背而已,没有探究,没有去创新发展。课改后的课堂,提倡用“学案导学”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动手实践。学生的“接受式”向“自主、合作、探究转化,确保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留给他们独立、自由发展的创新空间,让他们亲身去感受和体验新的探究学习,给每个孩子提供了参与学习的机会。只有学生真正参与了、学习了,在自己的努力、同学们的帮助、教师的点拨下学会的知识,学生理解得才透彻,记得才扎实,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新课改下的数学课堂,从传统的教学模式“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合作-探究-汇报-反思-拓展”,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并给学生提供质疑、交流、合作学习、成果展示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交流能力、动手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我市很多数学教师都在课堂中积极尝试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的学习方式变得丰富而有趣。教师事先根据教材要求和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好前置小研究(学案)。学生根据前置研究的要求,逐一研究和总结出结论和规律。当规律或者方法被总结出来时,教师设计的总任务也迎刃而解了。教师往往把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合作学习时,把任务交给每个小组进行实施。小组内精心的分工、合作、组织将保证学习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师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以引导者、支持者、鼓励者的身份出现,巡视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作启发性的引导,满足学生的需要,帮忙学生解决一些不完善的地方。例如,教学二年级上册《数学广角---搭配(一)》例1:用1、2和3组成两
位数,每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和个位数不能一样,能组成几个两位数?在复习导入新知后,我先引导学生明白要解决的问题;随后让学生在4人小组内合作完成,合作前提出要求:1人负责用卡片摆出符合要求的两位数,1人读数,1人负责把摆出的两位数记录在学案上,1人总结出小组解决问题的方法。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组内交流,教师深入小组了解情况。汇报时,先请一个小组上台,1人说摆的方法,1人在黑板上摆数,师适时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归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调换位置法、固定十位法、固定个位法),随机请别的小组上台展示不同的方法,对于小组的表现,我及时给与评价和肯定。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在经历了操作、观察、猜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调整方法等过程中,了解并发现简单事物排列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培养了学生有序、全面思考问题的意识,在上课前教师预测学生较难掌握的的知识学生轻松掌握了。小组合作学习与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的有机结合,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促进学生共同进步。
三、教学方式与学习方式的变化促进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课改的春风已经吹遍了学校的每一个角落,广大教师都积极投身于课改的大潮之中,而变化最大的就是课堂。课堂上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显著提高。
学生感到快乐的课堂才是高效率的课堂。审视我们以往的课堂,有多少课堂上洋溢着学生的欢声笑语?特别是我们的数学课,学生感到快乐的寥寥无几,甚至有不少学生因为不快乐而游离于课堂学习之外,产生厌烦的情绪。而课改后的课堂教学,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充分尊重学生。教师努力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特别是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优化了学习过程,挖掘出学生的各种潜能,训练他们的各种技能,提高他们的各种素质,做到让学生主动参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