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蚕丝》的教学设计

《蚕丝》的教学设计

《蚕丝》的教学设计

《蚕丝》的教学设计1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理解蚕的生长过程,激发学生观察、研究昆虫的兴趣。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教学难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课时安排: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的:

1、理解蚕生长的整个过程及生长过程的几次变化。

2、会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蚕卵、桑叶、衣裳、又白又嫩、渐渐、又白又胖、新房、茧子、一声不响”等词语的意思。

3、会仿照例句用“渐渐”写话。

4、能通过整理排列错乱的句子,理解蚕的生长过程

二、教具准备:课件、生字卡片

二、教学过程:

、启发谈话,提醒课题。

1、课件出示“蚕”图,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它有什么用途?揭题:教学“蚕”,想一想,为什么叫它蚕姑娘呢?]出示一块丝巾,这块丝巾漂亮吗?用手摸摸有什么感觉?谁知道这块又软又滑的丝巾是用什么织成的?

2、出示课题:

12、蚕姑娘教学生字“蚕”,读准字音。

3、你知道关于蚕姑娘哪些知识?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听课文录音,课文中讲了蚕姑娘一些什么事?

2、听后交流。

《蚕丝》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蚕丝》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教师谈话引入新课。并出示学习目标。(产生质疑,引入新课)

三、探究新知

问题:(1):一条春蚕土吐丝的长约多少千米??

1、列出算式:1.2×1.25=

2、小组展示成果。

3、交流计算方法。如何列竖式,每一个乘法的数位怎样对齐?结合上一课的积的小数位数与乘数小数的关系进行研究。

4、规范小数乘法竖式写法。

得出结论: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把小数化简。

问题(2):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大约多少克?

问题(3):想一想,计算小数乘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点拨升华

第一个乘数有两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一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三位小数,积就

有三位小数。把积小数末尾的0划去,因为小数末尾去掉0,小数的大变,这样就可以

把小数化简。

五、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收获或者还有什么疑问?

六、当堂训练

1、第43页的第1、2题学生独立思考完成。

2、完成第43页的第3题并交流。先独立做,最后组内交流。

七、作业布置:课本第43页“练一练”的第4、5题

板书设计:

蚕丝

教学反思:

班级学科数学主备人使用人课题蚕丝课型新授教学时数 1 教学内容课本43页

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过程方法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末尾有“0”的数的乘法计算。

教学准备教具准备课件

学具准备无

教学过程(总第 45 课时)二次备课一、算一算,填一填,你发现了什么?能在举个例子说明你的发现吗?

202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蚕丝制品》教学设计

202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蚕丝制品》教学设计

2023最新北师大版四年级下册数学《蚕丝制品》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应能达到以下目标:

1. 了解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

2. 掌握蚕丝制品的特点和用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蚕丝制品的定义和分类;

2. 蚕丝的来源和特点;

3. 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

4. 蚕丝制品的用途和价值。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掌握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和相关知识,以及了解蚕丝制品的特点和用途。教学难点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 案例分析法:通过引入具体实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对

蚕丝制品的理解;

2. 视频展示法:播放相关视频,生动展示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

和用途;

3. 小组合作研究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小组合作研究,培

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

4. 实际操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动手制作简单的蚕丝

制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五、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蚕丝制品的图片,引起学生的兴趣,激

发学生对蚕丝制品的好奇心;

2. 知识讲解:通过讲解蚕丝的来源和特点,以及蚕丝制品的制

作过程,向学生介绍相关知识;

3. 视频展示:播放相关视频,展示蚕丝制品的制作过程和用途,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4. 小组合作研究: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蚕丝制品,进行研究和讨论,了解其制作过程和用途;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北师大版四年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蚕丝》主要介绍了蚕丝的基本知识,包括蚕

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等。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材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活动,使学生掌握蚕丝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他们对生活

中的事物充满好奇心。但是,对于蚕丝这一特定主题,学生可能缺乏足够的了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利用各种资源,帮助学生建立起对蚕丝的初步认识。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能够运用相关知

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操作、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

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生活中数学问题的关注,增强学生的

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

2.难点:如何将蚕丝的相关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教学活动,准备好所需教具。

3.安排好课堂练习题和家庭作业。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蚕丝的特点和用途,引导学生关注蚕丝这一主题。

提问:“你们对蚕丝有什么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大班社会蚕丝真美丽的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蚕丝真美丽的教案反思

大班社会蚕丝真美丽的教案反思

教案标题:大班社会蚕丝真美丽的教案反思

教案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并通过亲身体验和观

察来感受蚕丝的美丽与价值。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资源,

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主动参与,同时也注重了学生的综合素养的培养。

首先,我在教案中设计了一个引入活动,通过播放有关蚕丝的视频,引起学生

的好奇心和兴趣。这样可以为后续的学习打下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其次,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我准备了蚕丝的实

物样本和蚕茧,让学生能够亲自触摸和感受蚕丝的柔软和光滑。同时,我还准

备了蚕丝的制作工具和材料,让学生亲自参与到蚕丝的制作过程中,培养他们

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另外,我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的培养。我提出了一系列

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蚕丝的特点和制作过程中的变化,并鼓励他们进行思考和

讨论。通过这样的方式,学生能够主动思考和探索,提高他们的观察力和思维

能力。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了学生的情感体验和价值观的培养。我通过讲

解蚕丝的生产过程和背后的劳动价值,让学生了解到蚕丝的珍贵和美丽。同时,我还鼓励学生对蚕丝的制作过程进行欣赏和赞美,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美感。综上所述,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兴趣和需求,通过多种教学方

法和资源的运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主动参与,培养他们的综合素养和能力。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继续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发展需求,不断优化教

学设计,提高教学效果。

蚕丝教学设计评价

蚕丝教学设计评价

蚕丝教学设计评价

蚕丝教学设计是指在教学过程中,针对蚕丝的相关知识和技能,制定出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措施,以达到教育教学目标的设计。评价蚕丝教学设计需要从教育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法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首先,对于蚕丝教学设计的教育教学目标,评价应当包括目标的科学性、可行性和指导性。科学性指目标是否符合蚕丝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特点,能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可行性指目标是否能够被学生所接受,并且能够在现实的教学条件下实施;指导性指目标对学生学习的指导作用,是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评价时,可以对目标进行分析和比较,看其是否符合这些要求。

其次,对于蚕丝教学设计的教学内容,评价应当考虑内容的完整性、科学性和适应性。完整性指教学内容是否全面,能够覆盖和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科学性指教学内容是否科学合理,符合蚕丝相关知识的逻辑和规律;适应性指教学内容是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评价时,可以通过对内容的分析和综合判断,看其是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再次,对于蚕丝教学设计的教学方法,评价应当考虑方法的多样性、灵活性和有效性。多样性指教学方法是否多种多样,能够满足学生不同的学习需求;灵活性指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应用;有效性指教学方法是否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价时,可以对教学方法的选择、组织和实施进

行分析和评判,看其是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最后,对于蚕丝教学设计的评价方法,评价应当考虑方法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准确性指评价方法是否能够准确地反映学生对蚕丝相关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全面性指评价方法是否能够全面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知识、技能和态度等方面;可操作性指评价方法是否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操作和应用。评价时,可以对评价方法的设计和应用进行分析和评判,看其是否能够满足这些要求。

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蚕丝制作技术教学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蚕丝的源头和基本知识。

2. 掌握蚕丝处理的基本流程和技巧。

3. 学会利用蚕丝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

二、教学内容

1. 蚕丝的来源和特点。

2. 蚕丝的加工流程。

3. 蚕丝制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

4. 蚕丝制作的基本技巧。

5. 制作蚕丝手工艺品的方法。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介绍蚕丝的来源和特点(20分钟)

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介绍蚕丝的来源和特点,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种类和功能,以及蚕丝的重要性。

步骤二:讲解蚕丝的加工流程(30分钟)

教师详细讲解蚕丝的加工流程,包括蚕宝宝的饲养和蚕茧的采集。通过简单的实物展示和视频播放,让学生了解蚕丝的采集和加工过程。

步骤三:分享蚕丝制作的基本技巧(30分钟)

教师与学生分享一些蚕丝制作的基本技巧,包括蚕丝的处理、蚕丝的拉丝和筒纱等。并通过实物展示和示范演示,让学生们学会基本的蚕丝制作技巧。

步骤四:制作蚕丝小手工艺品(40分钟)

学生们分为小组,根据教师的指导,利用蚕丝制作一些简单的手工艺品,如蚕丝绳、蚕丝纸等。教师可以提供一些范例和材料供学生们参考和使用。

步骤五:展示和交流(20分钟)

学生们展示自己制作的蚕丝手工艺品,并对其进行简短的介绍。学生们可以互相交流心得和体会,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四、教学评估

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学生对蚕丝制作流程和技巧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制作的蚕丝手工艺品的完成度和创意度。

五、教学资源与材料

1. 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教学资源。

2. 蚕丝、蚕茧等蚕丝制作所需的材料。

3. 蚕丝绳、蚕丝纸等蚕丝手工艺品的制作工具和辅助材料。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5蚕丝-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5蚕丝-北师大版

四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设计-3.5蚕丝-北师大版

一、教学背景

3.5蚕丝是数学四年级下册内容之一,学生掌握这一知识点对于后续数学知识点的学习非常重要。应该采用合适的教学策略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提升他们的学习效果。

二、教学目标

•知道蚕丝的来源和蚕丝的特点。

•理解蚕丝的生物过程和生产过程。

•能够计算蚕丝的长度和重量。

•能够正确使用蚕丝进行物品测量和制作。

三、教学准备

•教师应提前准备好教学材料,例如饲养蚕虫的材料、蚕丝制品等。

•学生需要准备好纸笔等学习工具。

四、教学内容和方法

本节课教学内容主要包括蚕丝的来源、特点和计算蚕丝的长度和重量,以及使用蚕丝进行物品测量和制作。

本节课需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例如讲解、展示、实验和小组探究等。具体如下:

1.教师通过讲解和展示向学生介绍蚕丝的来源和特点,并带领学生观察蚕丝的特殊之处;

2.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感受饲养蚕虫和取蚕丝的过程,让学生了解蚕丝的生物过程和生产过程;

3.通过小组探究让学生测量不同长度和数量的蚕丝,培养学生计算的能力;

4.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集体制作一些简单物品,例如造纸等,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

五、教学流程

1.教师带领学生进行预习,让学生了解蚕丝和蚕丝制品的应用范围和价值;

2.展示蚕的存放箱和蚕丝制品,并向学生介绍蚕的发育过程;

3.带领学生观察蚕丝,并分组测量不同长度和数量的蚕丝;

4.让学生独立或小组完成蚕丝的计算,例如计算一定长度的蚕丝所需的蚕丝量;

5.分组或小组讨论并制作物品,例如使用蚕丝制作纸张;

6.教师进行教学总结并布置课后作业。

《蚕丝》教学设计(黄丽娟)

《蚕丝》教学设计(黄丽娟)

《蚕丝》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蚕丝》是北师大2021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小数乘法》的内容。

二、教材分析

在上节课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小数乘小数的乘法,本节课学生将进一步学习小数的乘法。教材呈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一是一位小数乘两位小数;二是其中一个乘数是整百数;三是探索小数乘法中乘数与积的关系。教科书围绕蚕在不同季节吐丝情况的相关资料,提出了不同水平的四个问题:第一、第二两个问题是结合学生独立解决小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过程,针对发现与存在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纠正错误;第三个问题是说明计算小数乘法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或者说是确定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除了积的计数单位的不同,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第四个问题是进-步感悟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发现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习惯,体会小数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发现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3.4《蚕丝》教学设计

一. 教材分析

《蚕丝》这一节内容位于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三章《认识分数》的第二

课时。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探究蚕丝的分配问题,进一步理解分数的含义,掌握分数的运算方法。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实际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分数的概念和简单的分数运算,但对分数的理解

还比较肤浅,容易与整数混淆。在《蚕丝》这一节课中,学生需要通过实际问题,进一步深化对分数的理解,并能够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能够解决实际问题中的

分数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探究蚕丝的分配问题,培养观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对数学

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计算分数的加减法,并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运算规律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

采用问题驱动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

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学课件:教师需要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

展示。

2.蚕丝素材:教师需要准备一些关于蚕丝的图片或者实物,用于引发学

生的兴趣和思考。

3.练习题:教师需要准备一些相关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中班教案蚕丝

中班教案蚕丝

中班教案蚕丝

教案标题:中班教案-蚕丝

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交技能。

教学准备:

1. 图片或视频资源展示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

2. 蚕丝的实物样本。

3. 白纸、彩色纸、剪刀、胶水、颜料等制作蚕丝相关的手工材料。

4. 图书或故事书,如《小蚕宝宝的故事》等。

教学过程:

引入活动:

1. 使用图片或视频资源向幼儿展示蚕丝的来源和制作过程。解释蚕丝是由蚕蛹

吐丝制成的,可以用来制作丝绸等物品。

探究活动:

2. 让幼儿观察蚕丝的实物样本,感受其柔软和光滑的质地。引导幼儿用手触摸、拉扯蚕丝,感受其特点。

创作活动:

3. 给每个幼儿发放白纸、彩色纸、剪刀、胶水等制作蚕丝相关的手工材料。指

导幼儿剪下一段蚕丝形状的纸条,并用颜料给纸条上色,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蚕

丝作品。

分享活动:

4. 让每个幼儿展示自己制作的蚕丝作品,并向其他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拓展活动:

5. 读故事书《小蚕宝宝的故事》或其他相关图书,让幼儿了解更多关于蚕丝的知识和故事。

总结活动:

6. 与幼儿一起回顾学习的内容,提问幼儿他们对蚕丝的认识和体验。引导幼儿总结蚕丝的特点和用途。

教学延伸:

- 邀请家长或其他专业人士来班级进行蚕丝制作的示范和讲解。

- 安排参观丝绸工厂或丝绸博物馆,让幼儿亲身体验蚕丝的制作过程。

评估方式: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表现,包括观察他们对蚕丝的触摸、制作蚕丝作品的过程和展示作品的表达能力。

《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掌握小数乘小数的方法,会熟练地进行笔算,并能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熟练地进行小数乘小数的笔算,掌握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李商隐的《无题》。

师:这首诗中表达闺中女子相思落泪的诗句是哪一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师: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们知道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请看教材42页情境图。

2.课件出示相关数据。

(1)一条秋蚕吐的丝长约1.2千米,质量约0.35克。

(2)春蚕吐的丝要长一些,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师:读这两组数据,你想到了哪些可以用数学知识解决的问题?

(设计意图:从李商隐的《无题》及同学们对蚕的了解导入,突出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从而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解决问题,建立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模型

1.板书学生提出的数学问题并解决。

(1)提出问题,引导列式。

师:要求一条春蚕吐的丝长约多少千米,怎样列式呢?

学生根据题意可列出算式:1.2×1.25。

(2)估一估。

师:1.2×1.25的积大约是多少?为什么?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1.2×1.25的计算方法,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方法一:用竖式计算。

①独立尝试计算。

②交流算法:如何列竖式?每个乘数的数位怎样对齐?(1.2与

《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教科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

主题:小数乘法

课时:共1课时,第1课时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目标确定的依据:

1.基于课程标准的思考

尝试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用一些知识加以解决。结合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计算。

2.教材分析

教科书围绕蚕在不同季节吐丝情况的相关资料,提出了不同水平的四个问题第一、第二两个问题是结合学生独立解决小数乘法实际问题的过程,针对发现与存在的问题,帮助理解算理,纠正错误;第三个问题是说明计算小数乘法特别要注意的问题是确定积的小数位数,或者说是确定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除了积的计数单位的不同,小数乘法与整数乘法并没有本质的区别:第四个问题是进一步感悟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的数量关系,发展数感。

3.学情分析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一),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数点位置错误。

学习目标:

1.结合解决实际问题,掌握小数乘法的竖式笔算的方法,知道在确定了积的小数位数(或积的最小的计数单位)的条件下,小数乘法可以转化为整数乘法,

整数乘法的算法多样化都可以迁移到小数乘法。

2.通过发现乘数大于1、等于1和小于1时,积与另一个乘数的大小关系,增进对小数乘法中积与乘数之间数量关系的感悟,发展数感。

评价任务:

1.结合问题一,学生独立尝试用竖式计算,能说出如何确定积的小数点位置。检测目标一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蚕丝》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蚕丝》教学设计1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蚕丝》教学设计1

一. 教材分析

《蚕丝》是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

相关的数学问题。本课内容主要包括: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以及运用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

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对于生活中的数学

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是,对于蚕丝的产生过程以及相关的数学问题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才能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

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探究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生活的关注,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

1.重点: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掌握蚕丝的计算方法。

2.难点:运用蚕丝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

2.探究教学法: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实践、探究等活动,自主掌握知识,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

能力。

六. 教学准备

1.教具准备:准备相关的图片、视频、PPT等教学资源。

2.学具准备:准备练习纸、铅笔、橡皮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了解蚕丝的产生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蚕丝幼儿园教案

蚕丝幼儿园教案

蚕丝幼儿园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认识蚕丝

通过观察、摸索、亲身体验,使幼儿了解蚕丝的来源、特点及用途,培养他们

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好奇心。

2.学习蚕桑文化

介绍蚕桑文化的历史渊源、形成背景,了解我国蚕桑文化的特点和地位,让幼

儿懂得中国古代农耕文明的精华所在。

3.自然观察

通过带领幼儿观察和探究自然界中的物种,培养他们爱护大自然和珍惜生命的

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方法

1.了解蚕丝

通过观察蚕宝宝、研究蚕丝的来源、作用等等,让幼儿们了解蚕丝的基本信息

和特点。可以参考一些图书、视频或者本地农家的蚕桑。

2.学习蚕桑文化

通过播放视频片段、讲述故事来展开,让幼儿们深入了解蚕桑文化的内涵和意义。可以结合不同时期的生活场景和地点进行地域化呈现,为幼儿提供华丽的语言、形象的场景和情感的涵盖。

3.自然观察

通过幼儿自己探究、多角度观察,让幼儿接触到自然中的物种,学会关注自然、热爱生命的核心价值。

三、教学步骤

1.导入

通过品读和欣赏有关蚕丝的诗歌、故事、画作等,让幼儿了解蚕丝的美和价值,引导孩子积极参与课程。

2.了解蚕丝

向孩子简单介绍蚕丝宝宝和蚕丝的来源、特点和用途,让孩子通过触摸等方式感受蚕丝的特质。

3.学习蚕桑文化

以历史资料、诗歌歌谣、活生生的场景等方式,让孩子体验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通过讲故事、表演剧场等多样化方式,让幼儿有深刻的体验。

4.自然观察

带着孩子外出探究,观察野生植物、小昆虫等自然中的物种,让孩子去了解它们的生命形态。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

让幼儿真实地了解蚕丝、品味蚕丝的魅力和蚕桑文化的精华,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尊重和好奇心。

免费下载 蚕丝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  蚕丝教学设计

免费下载蚕丝教学设计

蚕丝教学设计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可以使学生了解蚕丝的生长、饲养和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知道蚕丝的重要用途和成为蚕丝制品的流程。

以下是一份适用于初中生的蚕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蚕丝的生长、饲养和制作过程,以及蚕丝的用途和成为蚕丝制品的流程。

2.发展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

前置知识:学生需要先了解生物的一些基础知识,如生长过程、饲养等。

教学内容:

1.带领学生观察蚕的生长过程,了解蚕的习性和特点。

2.传授蚕丝饲养的技巧和方法,包括蚕丝的饲料、饲养环境等。

3.讲解蚕丝的制作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蚕丝的制作过程,并亲身感受蚕丝的柔软和质地。

4. 了解蚕丝的用途和成为蚕丝制品的流程。

教学步骤:

1.介绍蚕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蚕的生长过程和特点。

2.带领学生前往蚕养殖场,实地观察蚕的生长过程,在老师的带领下对蚕进行观察和记录。

3.传授蚕丝的饲养技巧和方法,让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比较不同饲料和饲养环境对蚕的影响。

4.让学生亲手体验制作蚕丝的过程,从初步的分离开始,直到最后的棉被。

5.讲解蚕丝的用途和成为蚕丝制品的流程,让学生了解蚕丝作为珍贵的天然材料在纺织和制衣业的重要作用。

教学评价:

1.通过观察和记录,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检查他们对蚕的各个部分和生命周期的理解。

2.通过实验,评估学生对蚕丝饲料和饲养环境的选择和分析能力。

3.通过制作蚕丝和讲解蚕丝的用途和制作过程,评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对蚕丝的深入理解。

以上是一份适用于初中生的蚕丝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蚕丝大致的生长、饲养和制作过程,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让他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蚕丝的应用和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年级数学下册《蚕丝》教学设计

——深镇镇东塘小学梁木生

学情简析与常见问题:

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法竖式计算(一),会进行简单的小数乘小数的竖式计算,为本节课的学习奠定了知识基础和能力基础。在此内容的学习中,学生常常会出现的问题是小数点位置错误。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理解并掌握小数乘法竖式笔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推理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探索活动本身的乐趣,增强学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能根据主题图的有关信息提出数学问题,体会小数乘法在实际中的应用。

2、能学会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

教学难点:

熟练地进行小数乘法竖式的计算,掌握积的小数末尾0的处理方法。

教法:学导式的教学方法

学法:学生自主探究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1、大家有没有看见蚕吗提到春蚕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蚕丝,同学们,你知道关于蚕和蚕丝的一些知识吗春蚕和秋蚕吐的蚕丝是不一样的。请看情境图的信息,并根据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2、课件出示教学情境图。

3、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这节课我们就来看一看这里面隐藏着什么数学知识。

(教学时,让学生读一读有关信息。该信息十分有趣,但对学生来说都比较生疏,所以让学生认真读一读。)

二、自主探索

1、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一些数学问题吗

生1: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多少千米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长度约是1。2千米,春蚕丝长大约是秋蚕的1。25倍。)

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让导入更加自然。)(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

(2)估算。

要求学生先估估×积,并说一说你是怎么估算的。

(学生可能出现:把估成1,把1。25估成1,所以结果是1米。

这时教师可引导提问:是大于1米还是小于1米这样学生就知道一条春蚕吐出的丝长约1千米。)

在此基础上,师引导学生用笔算来解决这个问题。

(3)尝试计算。

笔算×又要注意什么呢巡视指导列竖式有困难的孩子

让学生独立尝试计算,然后汇报交流。(师配合板书:)

×=(千米)

5

×

—————

2 5 0

1 2 5

__________

0 0

直接用小数列竖式,然后重点解决小数的位数问题,使学生明确第一个乘数有2位小数,第二个乘数有1位小数,两个乘数一共有3位小数,所以积就有3位小数。

2、师提问:织一条丝巾大约要用300条秋蚕吐的丝,一条丝巾的质量约多少克

(呈现已知信息:一条秋蚕吐丝的质量大约是克)

(1)列出解决问题的算式。×300

(2)估算。

(3)用竖式计算。

小结小数乘整十数或整百数一般让小数和整十数或整百数的非零数对齐,所以上面的竖式可以怎样写

让学生自己独立列竖式计算,然后与同桌交流,互相检查计算过程,结果并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用实物投影仪展示学生的算式时,教师要突出0的处理。

要先落0,再点小数点。最后结果可以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3、小结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应该请注意什么。

师:用竖式计算小数乘法,你有什么体会

生:可以按整数计算方式列竖式。

生:两个乘数共有几位小数,积也应有几位小数。

生:遇到末尾有0的,在计算时可以先不管0,直接计算。然后点小数点

最后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

4、出示教材第42页最下面的例题。

教师:请同学们算一算,填一填,并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5、探究结果汇报。

通过刚才解决一条春蚕吐丝的长度的问题和一条丝巾质量的问题。

归纳升华小数乘法的竖式算法。

三、课堂活动

1、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1题。

(1)生独立计算,师巡视检查。

(2)全班反馈。

2、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3题。(1)让生直接说出积的小数点的位置。

(2)让生说一说你的根据。

3、完成课本第43页“练一练”第2题。

四、巩固学习。

(1)完成课本43页“练一练”的第4题。(2)完成课本43页“练一练”的第5、6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