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要重要100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王志涛--做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做事」要

重要100倍!

什么是认知力?

比较官方的说法是:主观对非主观事物的反映能力,认知能力越高,反映越接近事物的本质。

如果变成大白话,就是:

使判断更接近事实的能力。

在500强总部,每年都有机构选拔上来的新人,他们都想这个平台上大展拳脚。

无论智力、能力他们都相差无几,但几年后的发展却大相径庭。除了机遇等不可控力外,认知能力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因为认知能力决定了做正确的事,这比正确的做事要重要100倍。

认知力是一个博大的话题,上到命理哲学,下至幼儿学步,无不映射着认知的点点滴滴。

但弱水三千,只取一瓢,今天仅从五点谈谈我个人的感受。

有些问题方法论解决不了

几年前在500强内部培训时,谈到一个比较流行的时间管理工具,就是“重要紧急四象限法则”。

当说要优先处理重要且紧急的事时,一位学员问我:

领导经常让他去洗车,这件事是重要紧急的事吗?

其实这个问题挺难回答的,你说很重要吧,也太LOW了吧,这不是在学员面前自毁形像吗?

你说不重要吧,万一学员信了,下次领导让他洗车,他直接来句:

“我去年买了个表!”断送了前程,他不回来骂我?

作为培训师有时需要点算命大师的伎俩,我故作从容的说:

“能提出这样的问题,说明你是一个很有深度的人。当你困惑于某个问题,你一定要检验下你对这个问题的定义。你回去好好想想,以你的深度一定能领悟......”

我不知道那哥们回去悟了没有,但那天晚上,反复思量从我嘴里蹦出来的那句话,突然有点脑洞大开之感。

我突然意识到,很多时候方法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就说这个案例,如何认知哪些是重要紧急的事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如何使用这个工具。

这个学员面临的其实是一个认知问题:

如果他认为讨好领导是通往升迁的必由之路,而不断升迁是他最终的追求,而洗车又是他目前讨好领导最有效的办法时,那么洗车必然是一个选择。

但辩证来看,“通过洗车来讨好领导达到升迁”这样的逻辑,仅仅是他意识形态中的一种猜想。

事实是这样吗?没人知道,最终只能通过结果来验证。

如果猜想不符合实际,那么一开始就错了,再完美的方法论也帮不了他。

所以如何提高认知能力,使判断更接近事实,才是我们最应该掌握一项技能。

害怕犯错是认知中最大的误区

“沉默是金”这句名言不知害了多少职场人士。

他们在会议中不发言;他们不主动向领导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不主动向领导提供一些建议。

我问过一些人,最主要的原因是害怕犯错,害怕暴露自己的短板,怕领导觉得自己思想幼稚。

但恰恰相反,这种包裹自己的作法,反而是把自己推向一个无法进步的绝境。

因为认知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是“对他人心智的推演能力”,在职场中可以转化为对领导心智的推演。

这就务必要先表达自己的想法,错了其实并没什么可怕。反而有了一次纠正自己认知偏差的机会,这个过程中保证了你和领导处于同一频道。

我刚进入500强总部时,由于工作原因经常和总经理一起去机构调研。在大领导身边压力很大,所以总觉得沉默最好。

可几次调研下来,领导批评我座谈会时完全没有声音,机构汇报完后应该我先去做些点评,然后再由他总结发言。

吸取教训之后,再一次去机构,听完汇报后,我就根据领导之前的套路对报告内容开始点评指导,但讲到一半时竟然被领导粗暴打断......

当晚,我辗转难眠,心头如同被一千只小强爬过。我到底是讲啊,还是不讲啊?

恍然入梦,梦中自己化身成大领导,带着一个手下去机构调研。

会议快结束时,那个二B开始嘚吧嘚瞎逼逼。你说他瞎逼逼吧,可他讲的都是我要讲的话,轮到我讲话时,我竟然无话可讲。

于是我气愤的指着他说:“你丫,明天去我办公室!”

我猛然惊醒,心脏扑扑通通,但突然有种心智推演的快感......

此后再去机构调研,人家汇报完后。我会提出一些澄清的问题,再为领导的讲话做一些铺垫,而决不喧宾夺主。

你看,这就是犯错后的一次认知水平提升。如果不犯错,也永运提升不了。

永远不要只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认知水平高的人各有不同,认知水平低的人都很相似的,那就是活在自己的世界里。

由于我们从小就受绝对论的统治,导致很多人一根筋的思考方式。在他们的世界里非黑即白,事物缺乏弹性。

但真实的世界,与我们想像中的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我们提高认知力,无非就是想缩短这个鸿沟的距离。

因为性价比高,读书是走出自我世界的第一选择。但当下图书泛滥成灾,良莠不齐,如何选择成为了一个有难度的事。

根据我的读书经验,提供三点建议:

1. 多读经典;

2. 跟人读(跟作者、跟推荐者);

3. 跨科目读(品类尽量丰富)。

读书只是作为本文的一个佐证分支,就不多谈了。

我认为还有两项比读书更有效的方法:

1. 接触不同事物;

2. 接触不同的人。

抱着一颗好奇心不断接触新鲜事物时,你的大脑会不停的切换频道,收集各个频道的不同和共性之处。

你的神经元也会重塑连接,点亮不同的区域。这不但可以提高你的认知水平,甚至还可以防止老年痴呆。

多与人交流是一种最有效、最直接增强认知水平的做法。

以我的见解,读十本书,不如和一个厉害的人交流30分钟。如果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会明白什么叫“醍醐灌顶”和“如沐春风”。

如今移动互联的发展,使得人与人的交流成本空前降低。你可以通过很多的方式接触到不同领域的能人。

这就仿佛打开了一个通道,你会认识这个领域更多的高手。总之你的眼界会随之大开,认知水平也会迅速提高。

重要的事情启动冷思维

我们经常能见到那种人,你给出开头他就能猜到结尾,似乎他们反应迅速或者经历丰富。

他们经常会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这个一定是....”,其实这恰恰是认知固化的体现。

从根本原因来看,这是“懒思”的作用。诺贝尔奖得主卡尼曼把人类思维分为两个系统。

第一种系统:

通过我们的经验和直觉很快对事物进行判断。这样的思考模式最省力,不用消耗太多的能量,可称做“热思维”。

而第二种系统:

要调动我们大量的精力去分析、推导、思辨,我们称做“冷思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