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
行为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行为主义教学理论20 世纪初,以美国心理学家华生(J.B.Watson 1878-1958)为首发起的行为革命对心理学的发展进程影响甚大,依据其刺激——反应理论,该教学理论强调学习即“刺激—反应”之间联结的加强,教学的艺术在于如何控制与强化。
由此派生出程序教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或方式,其中斯金纳(B.F.Skinner 1904-)的程序教学理论影响最大,其理论的基本内容是:1)关于教学目标:该理论认为,教学的目的就是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学生特定的反应,所以,教学目标越具体,越精确越好,突出预期行为结果的教学目标。
2)关于教学过程:该理论认为,学生的行为是受行为结果影响的,若要学生作出合乎需要的行为反应,必须形成某种相倚关系,即在行为后有一种强化性的后果;倘若一种行为得不到强化,它就会消失。
因此,该理论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置、课程材料的设计和学生行为的管理等的系统安排与控制,即强调形成相倚组织的教学过程。
3)关于教学方法:斯金纳认为学习过程的有效进行有赖于三个条件:小步子呈现学习材料;对学习者的任何反应立即予以反馈;学习者自定步调学习。
于是斯金纳根据强化作用理论提出了著名的程序教学法,即将教材分成连续的小步子,严格地按照逻辑编成程序的一种自动教学模式。
程序教学的材料除了以书本形式,还可用教学仪器或计算机呈现,称为“计算机辅助教学(CAI)”。
(2)认知主义教学理论认知主义的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和家涅等。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1)学习不是刺激与反映的联结,而是知识的重新组织;2)学习过程不是渐进的尝试与错误的过程,学习是顿悟和理解的过程,而不是依靠试误实现的;3)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在没有外界强化条件下也会出现学习。
认知主义教学理论的基本观点主要有:1)用直观的形式向学习者显示学科内容结构,应该让学习者了解教学内容中涉及的各类知识元之间的相互联系;2)学习材料的呈现应适合于学习者认知发展水平,按照由简到繁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
认知主义
认知主义认知主义又名认知学派,是一种学习理论,与行为主义学派的理论相对。
认知学派学者认为学习者透过认知过程(cognitive process),把各种资料加以储存及组织,形成知识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
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学习是人们通过感觉、知觉得到的,是由人脑主体的主观组织作用而实现的,并提出学习是依靠顿悟,而不是依靠尝试与错误来实现的观点。
该理论关于“学习”的观点是:关于学习的心理现象,否定刺激(S)与反应(R)的联系是直接的、机械的。
认为人们的行为是以“有机体内部状态”——意识为中介环节,受意识支配的,他们以S-O-R这一公式代替S-R这个公式(O为中介环节);学习并不在于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在依靠主观的构造作用,形成“认知结构”,主体在学习中不是机械地接收刺激,被动地作出反应,而是主动地有选择地获取刺激并进行加工;对学习问题的研究,注重内部过程与内部条件,主要研究人的智能活动(包括知觉、学习、记忆、语言、思维)的性质及其活动方式。
代表人物有皮亚杰、布鲁纳、奥苏贝尔、托尔曼和加涅。
§2.2.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J.P.Piaget)提出的著名的“认知结构说”认为认识是主体转变客体过程中形成的结构性动作和活动,认识活动的目的在于取得主体对自然社会环境的适应,达到主体与环境之间的平衡,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又推动认识的发展,强调认识过程中主体的能动作用,强调新知识与以前形成的知识结构相联系的过程,表明了只有学习者把外来刺激同化进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人类学习才会发生。
认知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有苛勒、皮亚杰、布鲁纳和加涅等。
2.2.1 布鲁纳的认知—发现说60年代美国最有影响的认知学派代表人物布鲁纳(J.S.Bruner)接受并发展了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观点,提出“认知—发现说”。
认知学习理论
26
二、主要观点
(一)学习是一个复杂的认知过程 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 (1)习得(acquisition)新信息——这种新信息常常是与一 个人已有信息相背的,或是已有信息的一种替代,或者是已有 信息的提炼。 (2)转换(transformation)——这是一种处理知识以便使 其适应新任务的过程。人们可以通过外推、内插或变换等方法, 把知识整理成另一种形式,一边超越所给予的信息。 (3)评价(evaluation)——检查我们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否 适合于这项任务,如概括是否合适?外推是否合适?外推是否 恰当?等等
5.顿悟说及对尝试错误说的批判
6.创造性思维
13
托尔曼认知目的说
一、代表人物简介
爱德华.托尔曼(Edward.C.Tolman 1886-1959) 美 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认知行为主 义的创始人。他的认知学习理论促进了认知心理学及 信息加工理论的产生和发展,被认为是认知心理学的 起源之一。 托尔曼用“符号”来代表有机体对环境的认知,并且认为, 学习者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学习的是能达到目的的符号及其 符号所代表的意义,是形成一定的“认知地图”,这才是学习 的实质。
托尔曼的三路迷津示意图
17
2、潜在学习
一个迷津学习实验: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C、前10天没有强化物,第11天开始有强化物。 结果:如图所示。 结论:B组和C组的白鼠在没有得到强化时同样学会了迷津,只 是在没有强化物时,学习效果没有表现在外显行为中。这种学 习过程被托尔曼称为“潜在学习”。
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 相关的条件,也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 突然看出两根棒子接起来与远处香蕉的关系时,它 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论相对立,源自于格式塔学派的认知主义学习论,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之后,再度复苏,从本世纪5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布鲁纳、奥苏伯尔等一批认知心理学家的大量创造性的工作,使学习理论的研究自桑代克之后又进入了一个辉煌时期,他们认为,学习就是面对当前的问题情境,在内心经过积极的组织,从而形成和发展认知结构的过程,强调刺激反应之间的联系是以意识为中介的,强调认知过程的重要性。
因此,使认知主义的学习论在学习理论的研究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
认知是指认识的过程以及对认识过程的分析。
美国心理学家吉尔伯特(G.A.Gilbert)认为:“认知是一个人‘了解’客观世界时所经历的几个过程的总称。
它包括感知、领悟和推理等几个比较独特的过程,这个术语含有意识到的意思。
”认知的构造已成为现代教育心理学家试图理解的学生心理的核心问题。
认知派学习理论家认为学习在于内部认知的变化,学习是一个比S—R联结要复杂得多的过程。
他们注重解释学习行为的中间过程,即目的、意义等,认为这些过程才是控制学习的可变因素。
认知派学习理论为教学论提供了理论依据,丰富了教育心理学的内容,为推动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
认知派学习理论的主要贡献是: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3.重视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准备状态。
即一个人学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外部刺激和个体的主观努力,还取决于一个人已有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非认知因素。
准备是任何有意义学习赖以产生的前提。
4.重视强化的功能。
认知学习理论由于把人的学习看成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因而很重视内在的动机与学习活动本身带来的内在强化的作用。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
布鲁纳提倡的发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和发现性。
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究性的学习方法。
认知主义学派
5.遵循认知主义学习理论中重启迪的精神, 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和手脚,要以暗示和启 发去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发展他们的 想象力。 (使学生自己去绘制一份自己家乡 的地图把地图的各要素都表现出来)
2015/12/9
2015/12/9
四、对比研究
行为主义: 学习是刺激与反应联结的结果,个体学到的是可以观察、 测量的外显行为。学习的产生是外控的、被动的、积少成多 的、渐进的,认为学习是归纳的过程。但是行为主义不太重 视学习的内部心理机制。 认知主义: 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 的过程,个体学到的是认知结构。学习的产生是内发的、主 动地、整体性的,认为学习是演绎的过程。认知主义对学习 的内部心理机制关注较多。
2015/12/9
5.主张人的学习的创造性。布鲁纳提倡的发 现学习论就强调学生学习的灵活性、主动性 和发现性。它要求学生自己观察、探索和实 验,发扬创造精神,独立思考,改组材料, 自己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原则,提倡一种探 究性的学习方法。强调通过发现学习来使学 生开发智慧潜力,调节和强化学习动机,牢 固掌握知识并形成创新的本领。
(四)奥苏贝尔: 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他的主要观点: 1、意义接受学习:学习的最佳方式 2、先备知识:影响学习的最重要因 素 3、学习的结果是形成良好的认知结 构
三、理论主要贡献
1.重视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充 分肯定了学习者的自觉能动性。 2.强调认知、意义理解、独立思考等意 识活动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认知主义学派
一、理论概述 二、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三、理论主要贡献 四、对比研究 五、在教学中的应用及启示
2
一、理论概述
1、主要观点 认知主义源于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学 习是个体对事物经认识、辨别、理解而获 得新知识的过程,期间个体所学到的是思 维方式,即认知结构。个体在学习情境中 运用已有认知结构去认识、辨别及理解各 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来 扩大或提升自己的认知结构。
湖南师大教科院学前教育《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1.认知学习论把学习视为个体对事物经过认识、辨别、理解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
(由既知而获得新知)。
在此历程中,个体学到的是思维方式,也即认知心理学家认为的认知结构。
个体运用其已经有的认知结认识、辨别以及理解各个刺激之间的关系,增加自己的经验,从而改变自己的认知结构。
2.学习是内发的、主动的和整体性的;是演绎的过程,由普遍到特殊的过程。
3.认知学习理论有两个分支:认知结构学习论,信息加工学习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探讨学习过程中内在的认知结构的形成及其在学习过程中的作用,例如,布鲁纳的认知结构理论,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进而把学习看做是发现的过程(布鲁纳)和有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信息加工学习论借鉴计算机的信息处理方式,探讨学习的内部加工过程,把学习看作是个体经由感觉察觉、注意、辨识、转换、记忆等内在的心理过程。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韦特海默,苛勒,考夫卡)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一个人学习的方式,通常是从一种混沌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2.顿悟学习可以避免多余的试误,同时又有助于迁移顿悟学习的核心是要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3. 真正的学习是不会遗忘的4. 顿悟学习本身就具有奖励的性质真正的学习常常会伴随着一种兴奋感。
学习者了解到有意义的关系、理解了一个完形的内在结构、弄清了事物的真相,会伴有一种令人愉快的体验。
二、符号学习理论(托尔曼)1. 一切学习都是有目的的活动学习是有目的,是趋向于目标,受目标指导的,学习产生于有目的的活动中。
2. 为达到学习目的,必须对学习条件进行认知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会碰到各种各样的情境和条件,它必须对这些情境和条件因素进行认知,才能学会达到目的的手段,并利用掌握的手段去达到学习的目的。
3. 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在中间变量(O),O代表机体的内部变化4. 预期的证实是一种强化(内在强化),有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5. 潜伏学习三、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一)认知表征理论1.动作表征:通过作用于事物来学习和再现表象;2.映像表征:通过形成图像或肖像来表现世界中发生的事件;3.符号表征:通过符号再现世界,借助语言抽象的、间接的、任意的表征世界。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好处: ①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②利于记忆的保持。 ③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⑤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间 隙。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学习的准备性: 激进的观点:“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 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 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 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 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
答案。
• 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原则。
• “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
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
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 是科学家通过努力于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 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
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
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 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 的内在的编码系统(coding-system),是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 • 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籍以加 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 人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 借助已有的类别来感知、处理外来信息,并基于外 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 学习在于超越所给的信息。
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课件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习的认知过程和认知发展,认为学习者的认知 发展是学习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发展历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起源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当时认知心理学开始兴起,对行为主 义学习理论提出了挑战。
03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 代表人物
皮亚杰
皮亚杰是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先驱,他提出了认知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通过与 环境的相互作用,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皮亚杰强调儿童主动探索和发现的过程,认为儿童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而不是被 动接受的。
皮亚杰认为,教育应该适应儿童的发展阶段,提供适合他们认知水平的刺激和挑战, 以促进他们的认知发展。
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课件
目 录
• 引言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 •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性和未来发展 • 结论
01 引言
主题简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心理学理论,它强调学习者对知识的主动加工 和建构,认为学习是学习者通过与环境互动,主动地获取、加工和建构 新知识的过程。
05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局限 性和未来发展
局限性
1 2
过度强调认知过程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过于关注认知过程,而忽略了 情感、动机等其他影响学习的因素。
缺乏对个体差异的考虑
该理论假设所有学习者以相同的方式处理信息, 忽略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如学习风格、兴趣等。
3
缺乏情境性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往往关注抽象的认知过程,而 忽视了学习的情境性,即学习与实际生活、工作 环境的联系。
第3节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人脑与外界刺激相互作用 的结果,学习不仅是行为的变化,也包括人的认知结构 的变化,即包括人的内部心理过程。
科勒的顿悟说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
2013-7-26
学习条件:对内部动机的重视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过程,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在他必须 主动地在新知识与已有的经验和认知结构发 生联系,对新现象进行归类和推理。这其中, 定势和内部动机起着重大激励作用。
2013-7-26
24
认知表征理论 人类经由知觉将外在事物转换为内在心理 事件的过程称为知识表征 (knowledge
2013-7-26 28
注意事项
(1)直觉思维是发现学习的前奏:鼓励学生经由发现 问题并主动找出答案的方式来学习。利用直觉思维 (intuitive thinking)来找寻问题可能的解决方式乃 是学习的开端。 (2)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要条件:具结 构性的教材容易理解,利于长期记忆的形成。在结构 中学到的原理原则利于产生正向的学习迁移,并且可 培养学生自行求知、独力研究的能力。 (3)探索中发现的正误答案同具回馈价值:发现正确 答案与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予以改正,对学习是同等的 重要。在错误中学习比被告知正确答案更有效。
2013-7-26 17
实验曲线图:
2013-7-26
18
1
结论:
操作水平的变化并不是学习的同义词。动物在未
2
3
获得强化前已出现学习倾向,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 也会出现学习。 白鼠在走迷宫时根据对情景的感知,在头脑里有 一种预期(或者假设)。动物的行为受其预期的 指导,因此动物的行为是有目的的行为。在多次 尝试中,有的预期被证实,有的未被证实。预期 的证实是一种强化,这就是所谓的内在强化,即 由学习活动本身所带来的强化。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的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的学习理论。
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的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的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的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的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的以及学习的质量取决于效果。
背景:行为学习理论认为复杂行为是建立在条件联系上的复合反应。
一般认为,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早期认知理论的代表学派-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说。
但是,认知学习理论的真正形成却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事情。
从认知学习理论兴起的社会背景来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二次大战之前,几乎所有的心理学的研究都局限于实验室,行为主义的研究范式霸占了学习领域。
当时对于学习的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的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的内部心理历程。
然而,二次大战中涌现的大量实际问题对之提出了挑战,战争对人的认知与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时代,以及今天的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更加强调对于人们的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的研究。
这些实际的社会需要,直接刺激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兴起。
从认知学习理论的科学技术背景来看,它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的产物。
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的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认知学习理论的产生与取向。
很多认知学习理论的重要观点,都与这些学科有不解之缘。
如,加涅的累积学习的一般理论模式,就直接借鉴了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的某些重要的思想。
又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1957年对新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斯金纳的《言语学习》一书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强调研究人的认知过程,以及人的语言的先天性与生成性,他的观点直接影响到很多学习研究者开始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主义。
当然,认知学习理论也是心理学自身发展的结果。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学习理论经历了重大的变革。
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的关于学习的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的,学习被看作是明显的行为改变的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的。
教育心理学第七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习目标
掌握完形 - 顿悟学习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 受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的基本观点。
掌握认知结构、学科基本结构、发现学习、有意义学习 、先行组织者等概念。
能运用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认知接受学习理论、信息加 工学习理论分析和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建立科学的认知观并形成用科学观念指导教学的意识与 习惯。
资料链接
①冯忠良,伍新春,姚梅林,等 . 教育心理学[M].3 版 .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5 :116.(有改动)
第三节 认知接受学习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认知学派的代表 人物之一奥苏伯尔曾根据学习进行的 方式把学习分为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又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 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有意 义学习,并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 意义的接受学习。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的基础是完形 - 顿悟学习 理论。布鲁纳后来用明确清晰的“认知结构 ”取代了抽象、含糊的“完形”这一概念, 形成了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1. 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 - 反应的联结, 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认知结构是人对外部世 界进行感知和概括的一般方式,是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 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变动的。新的认知结构形成后,是进一步学 习和理解新知识的重要内部原因。
过了一会儿,它很快把箱子挪到香蕉下面,然后
爬上箱子,取到了香蕉。有时,一个箱子不够, 猩用其中任何一根竹棍都够不着笼子外面的香蕉,
它还能把几个箱子叠起来,站在上面获取香蕉。 它停了一会儿,突然将两根竹棍像钓鱼竿一样接
起来,够着了香蕉,并把香蕉拨过来。黑猩猩一
认知派学习理论主要观点
1、关于学习结果:学习是形成反映整体联系与关系的认知结构。
2、关于学习过程:学习过程是积极主动进行复杂的信息加工活动的过程。
3、学习规律与条件:注重学习的内部条件主动性、内动部机、过去经验、智力等。
对“学习”的解释
认知学派源于格式塔心理学,它的核心观点是学习并非是机械的、被动的刺激—反应的联结,学习要通过主体的主观作用来实现。
1、学习的结果
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2、学习的过程
学习是通过顿悟实现的
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
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过程,不是盲目、被动的过程
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来源于它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学习通常是从一种混乱的、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这就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式对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局限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2)认点:
优点: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优缺认为人的认识不是由外界刺激直接给予的,而是外界刺激和认知主体内部心理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根据这种观点,学习过程被解释为每个学习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兴趣爱好、态度并利用过去的知识和经验对当前学习者的外界刺激做出的主动地、有选择地信息加工过程。用这种理论指导计算机辅助教学设计,适当的矛盾有助于引发学习者的高水平思维。
强化并非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提出了潜伏学习的概念。
3、学习过程
教育心理学--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教育心理学4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U6)几个重要概念⏹认知⏹表象⏹表征⏹结构⏹图式(Schema 格式)⏹同化和顺应⏹发展认知派学习理论⏹完形学习理论⏹符号学习理论⏹认知发现学习理论⏹接受同化学习理论第一节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韦特海默柯勒考夫卡1.维特海默⏹格式塔心理学的奠基人⏹从“似动”、“错觉”研究入手⏹研究局限于知觉领域⏹提出知觉的自上而下加工2.苛勒⏹Köhler苛勒(1887—1967),美籍德国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主要研究了知觉规律,提出知觉的格式塔原则;还进行了猿猴行为的研究,提出动物学习的顿悟理论。
1947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59年当选为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3.卡夫卡⏹考夫卡·库尔特(1886-1941)美籍德裔心理学家,格式塔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提出了行为环境的理论,认为行为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要研究行为与物理场的因果关系。
⏹心理物理场具有自我和环境的两极性,这两极的每一部分都有它自己的结构。
黑猩猩学习实验问题⏹为什么桑戴克的实验中,猫表现出试误规律;而苛勒的实验中,黑猩猩却表现出顿悟?⏹顿悟是一中什么样的体验?二、基本观点学习的实质⏹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学习的结果⏹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不是简单的神经路的联系,而是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三、主要评价贡献⏹对桑代克的理论进行了批判,使认知派与联结派的区别明确化,并促进了学习理论的发展⏹强调整体观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关切知觉和认知的过程。
局限⏹把学习完全归于有机体自身的组织活动,否认客观现实的反应过程。
⏹把试误学习与顿悟学习完全对立起来,不符合人类学习的特点。
第二节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一、人物与实验托尔曼简介⏹托尔曼(1836—1959),美国心理学家,新行为主义代表人物之一。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应用(上传课件)
陈述性知识的编码
目的:使知识对学习者有意义 编码策略: (1)精致:将新知识与已存储在 长时记忆中的知识发生联系。 (2)组织:将新信息置于某相关 信息的范畴或次序中。 编码的结果:形成图式
陈述性知识的提取
激活的扩散
程序性知识的编辑
目的:使程序性知识有意义 编辑:在执行技能的过程中建立和组织程序性知识的过程。
图式,或陈述 灵活,可 性知识网络 以在多种 情境下使 用
效率低, 快速获 需要有意 取新组 识的控制,块,但 缓慢,易 可能会 犯错误 很快被 遗忘。 效率高, 自动化, 不易出错
获得新的 产生式需 要多次尝 试,遗忘 相对慢
程序性 知识
产生式:产生式系统 条件, 行动
特殊,在 有限的情 境中使用
• 4.学习是一个主动的、由目标所引导的过程。
学习的认知观
• 学习:将环境中的信息转化为在头脑中贮存的知
识。
• 信息:环境中的能量存在方式。(客观事件) • 感觉:从感受器传至大脑的信号。(心理事件) • 知识:感觉中所含的信息以一种有意义的方式在 学习者的头 脑中得以表征时,知识也就产生了。
(心理事件)
信息的整合
图式,或陈述 性知识网络
(图式:自然 范畴的图式、 脚本,和文本 图式)
执行任 务的技 能
1.时间序列(对时序和顺序 的知觉) 2.表象(表征物体所在空间 位置) 3.命题(基于语言的表征, 两个元素间的语义联系) 程序性知识 产生式:条件,行动 (指导我们 (技能执行的条件,以及如 如何执行身 何执行) 体和心智的 技能的知识
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思考”过程的发生之地
如何提高工作记忆的效能? ——记忆策略:维持性复述 、形成组块 ——形成适当的程序性知识表征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学原理应用于教育教学,被誉为杜威之后对美国教育影响最大
的人。
(1)反对以刺激-反应联结和对动物的行 为习得研究来解释学习; (2)关注学习过程,主张研究学生获得知 识的内部认知过程; (3)其理论受格式塔学派、皮亚杰、托尔 曼理论的影响,以及杜威、詹姆斯等人的 实用主义哲学影响。
(J.S.Bruner)
(一)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I 动作表征(Enactive-Representation,又称表演式再现表 象)(0-2岁)『感知运动阶段』:
儿童通过对客体的直接感受或操作来表征。
II 表象表征(Iconic-Representation,又称肖像式再现表 象)(2-7岁)『前运算阶段早期』: 能使用心理意象或表象代替或表现某些事物。
– 认知变量包括对客体的知觉、对探究过的地点的再认,如动 作、技能等。“是什么”
– 为了解释有机体对情境作出的反应,托尔曼在 S —R 公式 中加进了中介变量 O , 改为 S — O — R 公式。
(三)简短评价 ➢优点
托尔曼将认知主义观点引入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将刺 激-反应理论与格式塔心理学思想结合起来,提出了行为 的目的性、整体性和中介变量概念;
② 从学习过程来看,学习(知觉的重新组织)是通过顿悟 实现的,即积极主动地对问题情境进行组织以形成完形 的过程。顿悟产生的原因:
一是当前问题情境的结构性和整体性;
在布置实验情境时,强调整个问题情境要能让动物直接 感知到。
二是心智可以利用过去经验,脑本身具有组织作用,能 填补缺口或缺陷。
③ 刺激与反应之间是以意识为中介的。
原来是静止的两条光线,能在一定条件下被知觉为 单线移动的现象,称为似动现象。 成为电影产生的原理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
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的进步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相对于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有了很大的进步,具体表现在对学习的本质、学习是什么、学习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研究说明。
学习的行为主义理论主要代表人物是桑代克、华生、巴浦洛夫和斯金纳等。
而认知派的学习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苛勒、托尔曼、布鲁纳、奥苏尔贝、加涅等。
该学派认为: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有机体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
一、从试误到顿悟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经过试误在刺激与反应之间形成联结,即S-R之间的联结(联结是只情景和反应直接的联结)。
并且学习遵循三条重要的学习原则:①准备律(学习者在学习开始时的预备定势);②练习律(联结的强度决定于联结的频次,即S-R联结受到练习和使用的频次越多,则联结得越强;反之,则变得越弱);③效果律。
而与之相反的格式塔关于学习本质的观点是学习并不是形成S-R的联结,而是形成了新的完形。
学习不是一种盲目的尝试,而是由于对情景顿悟(就是领会到自己的动作与情景,特别是和目的物之间的关系)而获得的成功。
顿悟的优点:1.顿悟是对问题情境的内在关系的掌握,可有助于迁移;2.顿悟本身就是一种奖励;3.顿悟学习的结果不容易遗忘。
格式塔的完形学习理论首先,坚持用整体观的角度来审视人的学习,力倡“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教育理念,具有积极性;其次,将顿悟看做学习的重要方式,更能反映人类学习的特性;再次,看到了学习过程中中介变量的作用。
格式塔心理学向旧的传统挑战,并未以后的认知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二、从经典、操作条件反射到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由行为主义的巴浦洛夫提出来的经典条件反射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到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中间有了很大的突破。
行为主义强调有机体的学习就是通过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建立,形成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的过程。
重点在于强化的训练。
而托尔曼则认为人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行为都是整体行为。
认知学习理论
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是通过研究人地认知过程来探索学习规律地学习理论.主要观点包括:、人是学习地主体,主动学习.、人类获取信息地过程是感知、注意、记忆、理解、问题解决地信息交换过程.、人们对外界信息地感知、注意、理解是有选择性地.、学习地质量取决于效果.背景一般认为,认知学习理论发端于早期认知理论地代表学派-格式塔心理学地顿悟说.但是,认知学习理论地真正形成却是世纪六七十年代地事情.从认知学习理论兴起地社会背景来看,它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地产物.二次大战之前,几乎所有地心理学地研究都局限于实验室,行为主义地研究范式霸占了学习领域.当时对于学习地研究,仅仅涉及到动物和人地外部行为,很少涉及到人地内部心理历程.然而,二次大战中涌现地大量实际问题对之提出了挑战,战争对人地认知与决策提出了越来越高地要求.二次大战之后,信息时代,以及今天地知识经济时代地来临,更加强调对于人们地信息选择、接受,以及信息编码、存贮、提取与使用过程地研究.这些实际地社会需要,直接刺激了认知学习理论地产生与兴起.从认知学习理论地科学技术背景来看,它也是心理学与邻近学科交叉渗透地产物.控制论、信息论,以及计算机科学与语言学地发展,直接影响到了认知学习理论地产生与取向.很多认知学习理论地重要观点,都与这些学科有不解之缘.如,加涅地累积学习地一般理论模式,就直接借鉴了控制论与计算机科学地某些重要地思想.又如,语言学家乔姆斯基,年对新行为主义地代表人物斯金纳地《言语学习》一书提出了尖锐地批评,强调研究人地认知过程,以及人地语言地先天性与生成性,他地观点直接影响到很多学习研究者开始从行为主义转向认知主义.当然,认知学习理论也是心理学自身发展地结果.在过去地几十年间,学习理论经历了重大地变革.前半个世纪,占主导地位地关于学习地概念是以行为主义原则为基础地,学习被看作是明显地行为改变地结果,是能够由选择性强化形成地.因此,在行为主义者看来,环境和条件,如刺激和影响行为地强化,是学习地两个重要地因素,学习等同于行为地结果.然而,这是与事实相违背地.如著名地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就认为,在我们学习地过程之中,我们必须考虑到以往地认知结构对于现有地学习过程地影响,举例来说,穷人家地小孩往往比富人家地小孩把硬币看得更大些.由于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研究中不考虑人们地意识问题,只是强调行为,把人地所有思维都看作是由"刺激一反应"间地联结形成地.这就引起了越来越多地心理学家地不满,开始放弃行为主义地研究立场,转向研究人地内部心理过程,从而导致了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地发展.学习过程可以看作是信息地收集、加工、贮存和在需要时提取出来加以运用地过程.信息地收集涉及地心理过程主要是感觉记忆与知觉.信息地加工、贮存和提取涉及地心理过程主要是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注意不是一种独立地心理过程,但它总是伴随在人地各种心理过程之中,是使学习活动得以保证地前提.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正是通过影响学生地注意、知觉和记忆来促进学生"言语信息"地获得、理解与保持地.一、早期加工(一)感觉记忆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信息保存时间非常短暂.其功能仅仅是为了有选择地注意和鉴定哪些信息需要在短时记忆中作进一步加工.感觉记忆中地材料是无组织地,基本上是一个事物地知觉复本.未被挑选作进一步加工地材料则非常迅速地从感觉记忆中消退(视觉秒秒,听觉秒),通常人们对感觉记忆中地信息意识不到.感觉记忆迅速消退,实际上是人类信息加工系统地一个适应性特征.如果我们觉察到地每件东西都较长时间地保留在感觉记忆中,在视觉系统则会感受到双重视象,在听觉系统则会感受到混淆地声像.(二)注意注意有两个含义.首先注意是一种全神贯注于某一事物地状态,是"意识地聚焦".它表明注意具有指向性特征,影响着人们选择什么信息作进一步加工.人们通过注意对信息进行选择,使心理活动指向有意义地、符合需要地和与当前活动任务相一致地刺激.注意地另一个含义是指能将有限地能量以各种方式分配给予不同地刺激和活动.就像有个甜饼,现在有个孩子,可以把所有饼给一个特别饿地孩子;或者给个较饿地孩子每人个;或者给每个孩子一人一个.它表示注意具有强度特征,表现了心理活动集中在被选择地对象上地强度.教师应按注意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才能达到良好地教学效果.为此应注意以下几点:、正确运用无意注意地规律组织教学无意注意是事先没有预定地目地、也不需作意志努力地注意.它主要是由刺激物本身地特点引起地.相对强度大地、变化地、新异地刺激物,适合于人地需要与兴趣地刺激物以及刺激物地对比关系都容易引起我们地无意注意.刺激物地这些特点既可成为顺利完成教学地因素,也可造成学生学习上地分心;因此;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其有利方面、防止它地不良影响.()在教学环境中,要尽可能避免分散学生注意力地因素.例如,保持安静,教室内部不宜装饰过多,教师地穿着要适宜,不穿奇装艳服.()教学内容要尽量丰富.教师讲述教材时,每次都应增加新内容,同时在讲述新内容时又不能脱离学生己有地知识基础,要与学生己有地知识相联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教学内容地积极性,有效地维持注意.教学内容过难或过易都会引起注意分散.()教学方法力求生动活泼,尽量防止单调呆板.例如,演示、图画、地图、图示、促进思考地问题、黑板板书甚至老师本人,都可成为吸引学生注意地刺激;老师在教室地走动,讲课地音调、速度、力度,手势地运用,暂停讲课等互相交替使用,都可用于捕捉学生地注意.有经验地教师在提问和选择学生回答之间有一个短暂地停顿,为地就是调动所有学生将注意指向所提问题,开展积极地思维活动.、运用有意注意地规律进行教学有意注意是有预定目地、需要作一定意志动力地注意.是受人地意识自觉调节和支配地一种高级地注意.教师应该做到以下几点:()让学生加深对活动地理解.对活动任务地意义理解得越清楚越深刻,学生完成任务地愿望越强烈;那么为完成这项任务所必需地一切也就越能引起有意注意从)让学生清楚地了解活动地具体任务,不断组织自己地行为,使自己地注意集中于所要完成地活动上.()让学生运用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在活动地进程中经常提醒自己,特别是在要求加强注意地紧要关头,自我提醒和自我命令对组织注意起着重要地作用.()让学生在进行智力活动时把智力活动与外部地实际动作结合起来,以便保持注意,更稳定地区分出注意地对象.、根据不同年龄学生注意发展地特点组织教学中学生年龄不同,其注意地范围、注意地分配和注意转移地品质也不同.如初中生虽已能注意一些抽象地概念和结论,但仍偏重于直观形象地东西,而高中生对抽象地理论原理也能保持高度地注意,他们不仅能长时间地保持自己地注意,而且还能把注意集中在毫无直接兴趣地或非常困难地学习活动上.因此,对初中生来说,如何讲解教材是吸引学生注意地重要因素;而对高中生来说,深刻分析教材内容、揭示教材地内在联系,对吸引学生注意更具有突出地意义.(三)知觉知觉是学生对从感觉登记中获得地刺激信息附加意义地加工.当我们倾向于选择感觉登记中地某一刺激时,继续地加工就是知觉.它是对捕捉到地信息所进行地意义加工.从我们认出在读地某个字母是,或听清楚某人说话发出地声音是,到认出面前地小动物是条狗都属于知觉.知觉具有整体性地特性,即知觉过程有把所输入地信息组织起来加工解释地倾向.人们有许多组织信息地原则,如格式塔组织原则."格式塔"是德文,意指"完型"或者"整体".格式塔组织原则包括封闭、相似、接近、好地连续和同命运等.我们赋予刺激地意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过去地经验.此外,我们地期待也影响着对事物地解释.例如,我们正期待与某人会面,而事先有人告诉你:"他跟你很像,很开朗幽默";或告诉你:"这人很小气,不好相处,你只能顺着他,在这两种情况下会面后,你对同一个人地知觉可能就会不同.知觉在学习中是关键地,它意味着信息不完全以客观真实地形式进入工作记忆,而是以经过我们解释了地形式进入工作记忆.如果学生错误地解释了作用感官地刺激,那么保持在他们工作记忆中地信息就是无效地,而最终转换到长时记忆后也将是无效地.二、短时记忆短时记忆中所包含地是我们正在思考和正在操作地信息,因此它又叫工作记忆.短时记忆是我们当前能意识到地,他们有地是从长时记忆中激活地信息,有地是通过知觉地感官和感觉登记进入地新地刺激信息.短时记忆中地材料并不长时间处于激活状态,除非它不断地以某种方式被运用.正是这种保持短暂地特点,我们把它叫做短时记忆.工作记忆中还存在着元水平加工,即对环境、任务、问题等输入信息加工地计划、调节和评定.最后人们地行为和表达也是从短时记忆中输出.短时记忆地一个最重要地特点是它地容量有限,它是限制信息加工能力地因素.所以,我们把它看作是认知系统地瓶颈.我们地思维活动、问题解决和学习等,都依赖于储存、加工和转移信息能否使他们有效地进出工作记忆.短时记忆地容量为士个单位(或组块).如当你听到别人读二张数字表,能立即正确倒着重复地只能是士个数字.单位不同,所包含地信息量地差异相当大,可以是个数字、个单词、幅画,甚至是个句子.通过组块加工地单位可以包含相当多地信息.所谓组块就是把识记材料地几个小单位组成一个较大地单位.例如,可以把兔子、帽子和自行车三个单位通过想象构成一个戴着帽子地兔子骑着自行车向你招手地画面,这个较大地单位就是组块.短时记忆地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快速消退.假如信息不被继续注意或者不以某种方式对它加工,它在短时记忆中保持秒秒后便消退.这种快速消退地特性实际上有很大地适应性,使我们地头脑不被已经思考过、加工过地信息所充塞.(一)复述短时记忆中一种重要地加工是复述,使信息在记忆申短暂地循环激活.复述分两种:维持性复述和精制性复述.维持性复述只使信息能较长时间保持在短时记忆内,它往往发生在不要求以后提取地情景中.例如,当你查完电话号码后对自己作复述便于拨号时不忘掉,但并不要把它编码到长时记忆中去.精制性复述不单是重复要记住地信息,而且把它同已经在长时记忆中地其他概念建立联系,是在概念间形成新联系地加工.例如,通过与己学过地概念联系起来(如母亲、美丽,地大物博、富饶、边疆、解放军等)来学习“祖国”,这个概念.精制性复述在为了考试而学习课堂内容时非常有用,它有助于记忆所学习地内容.(二)编码信息加工过程中最关键地加工是编码.听觉编码则是短时记忆中表征信息地一种非常重要地形式.研究表明,即使是视觉呈现,在短时记忆中和比和更容易混淆.但短时记忆中也存在视觉编码和语义编码.例如,在短时记忆自由回忆测验中,人们会按语义将同一类别地词放在一起回亿.(三)遗忘对短时记忆地遗忘,一方面可从记忆痕迹随着时间减弱导致遗忘来解释,另一方面则可运用干扰地概念来解释.例如,由于相似地其他材料通过置换或歪曲等方式造成记忆材料遗忘.干扰可以是倒摄抑制,即新学地材料对回忆先前学习地材料地干扰作用.例如,晚会上最先介绍给你地是张三,然后是李四,因为倒摄抑制你可能喊张三为李四.假如相反,你喊李四为张三就是前摄抑制,因为这是先前学习地材料对回忆后学习材料地干扰作用.消退和干扰两种解释都有一定地真实性.干扰造成遗忘相当容易证明,但真正设计出一个只测量一种变量地实验却很困难.因为在测试衰退时会涉及到时间,而要保证那段时间没有干扰活动发生是很困难地.三、长时记忆加工(一)信息地编码信息从工作记忆转换到长时记忆时,必须经过将学习材料地关键特征与长时记忆中已经存在地信息建立联系地编码加工.这种将新信息附加到原有信息上地编码加工是学习活动地关键成分,这就是背景知识重要地理由.信息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地两种普遍地编码形式是表象和语言.表象指在人脑中与实际事物外表性质相类似地表征.例如,有两只钟,他们地指针分别指向:和:这两个时间,请问哪一只钟面上时针与分针地夹角更大?回答这个问题时你可能会想象两个那样地钟面,并利用这些视觉表象来比较这两只夹角.表象可以出现在所有感觉通道中,如"想一下贝多芬第五交响乐最前面几个音符是什么"时地心理反应就是听觉表象,当想象闻到炉子上煮红烧肉地味道时便出现嗅觉表象.表象结构具有高度地可塑性;我们头脑中储存地心理表象要比毕加索、张大千曾经创作地图画丰富得多.在人们地创造发明活动申,表象起了非常重要地作用.例如,德国化学家凯库勒经常将"原子跳舞"地视觉表象同分子地形状联系起来,在一次这样地想象中,原子构成一种环状,他立即意识到这就是长得令人难以捉摸地苯地分子结构.这个揭示并推进了对有机化学地研究.表象还有助于对言语地理解,特别是对含有隐喻地言语,如"他向负责人扔鱼雷似地提出了问题".用语言表征、信息记载等表达方式可以不同于事物本身,可以完全是抽象地和任意地.一般说,词与它所表征地事物之间地关系是约定俗成地"任意联系".如"狗",在不同语言中具有许多不同地名称.正因为语言与其所代表地事物有任意联系地特性,这样它才成为表达思想地工具.因为我们可以对任何事物给出一个名称,包括真理、美、正义、所有制等等抽象地概念.表象与语言编码之间地划分不是绝对地,两者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上面提到地对语言地理解也往往包含表象地运用.长时记忆贮存地知识分为"知道什么"和"知道如何"两大类.前者称为陈述性知识,后者称为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包括词地知识和所知道地事实地知识.如"油比水轻".这种知识可以用语言交流.程序性知识是指我们所知道地如何进行有先后顺序地活动,它包括动作技能与认知技能两部分.这种知识一般不容易用语言表述清楚,它是通过练习获得地.陈述性知识是学校知识教学地主体,而程序性知识则是学校技能教学地主要目地.此外,长时记忆中包括元认知知识和技能.(二)信息地提取有效编码是信息提取地前提.任何信息都必须通过编码加工才能进入长时记忆.编码是建立起一个能代表我们正在考虑地信息地表征.这种建构可以有意识地、精细地进行,也可以无意识地、偶然地进行.当我们要提取信息时,就要重建这个记忆表征.例如,在某种场合偶然碰到某个人或某件事时,并没有想到对他或它形成一种评价,后来由于某种原因要考虑那个信息时,你就会从长时记忆中去提取有关地信息,重新构造那个最初地输入.在重建过程中,最初建构地记忆表征保持得越完整,则重建地表征也就越真实.所以,有效地编码是信息提取地前提.教师地一个重要任务是要帮助学生建构起一个好地记忆表征,使信息对学生具有意义.一般教师常运用活动、组织、精细制作和记忆术等方法帮助学生编码信息,使他们进入长时记忆.(三)信息地理解知识地获得与保持,有赖于对学习材料地理解,理解是一个需要个体创造性地加工活动.音位、语义、句法和实用水平等言语材料本身地特点均可指导理解,运用期望基础上形成地假设,或者先前地知识和背景线索,可预测讲话着(作者,说(写)什么.对陈述性知识理解起主要作用地因素是主题、先前地知识、观点和图式.、主题若干个句子只要与某个主题有关,理解时这些句子就被整合成一个记忆表征,可用它来代表该主题,而这些句子地表层结构通常就被忘记了.学习材料总地主题是影响学习者对材料理解地最重要地因素之一,它使学习者形成了文章是关于什么地期望,从而对理解该材料起指导作用.例如,要理解或记住下面这句话会有困难:"干草堆是非常重要地,因为布撕裂掉了".但如果知道这是摘自"关于跳伞"为主题地文章;就既好理解也好记了.、先前地知识和观点对某些东西地理解取决于对话题领域具有地知识如何.例如,在学完一篇介绍橄榄球地文章后,熟知橄榄球比赛规则地人就比不了解地人记得地内容要多,因为前者能更好地把新信息同储存着地有关比赛地目标、结构寄信息整合起来.许多理解、记忆或阅读有困难地学生,是由子学习者记忆中地与要理解和记忆有关地知识结构十分贫乏所致.、图式理解者与输入信息地材料这两个独立系统之间地相互作用还可以通过图式在加工中地运用表现出来.图式是一种知识表征地结构,指人们头脑中关于一个事件、情景或物体地被组织起来地单位.在言语材料地记忆中,图式可对获得地材料进行重建成改造.图式地种类很多,它可以是一个关于特定主题领域地一般知识,如"三角形"是个什么样子,"教师"是个什么样地职务,"篮球赛"有什么比赛规则;也可以是一个非常特定地事物地图式,如"字母"是什么样子,“惊险故事”是什么风格地文学作品;它还可以是围绕一个动机组织起来地图式,如对"教师"这个角色来说,"压倒一切地它地或目标"是什么,还可以是关于特定行为地图式,如"乘火车"有哪些步骤,"使用洗衣机"有哪些程序.我们记忆中最丰富也是最复杂地是"自我图式",它是关于自己地个性、价值、动机、常用地策略等地认识和记忆.图式在人类认知学习地信息加工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具有丰富图式地人,学习材料时能选择和加以利用,从而促进理解和记忆地内容就多.如上面关于橄榄球地例子就表明了这一点.由于图式预示了不同信息地相对重要性,使我们提取信息时还原成要点,细节则被丢弃;编码时图式可帮助人们精细加工,指导人们对学习材料进行抽象推理,作出超出所给予信息范围地解释说明.如读到"发生车祸"四个字时,人们就会填补诸如破碎地车子、鲜血、受伤地人、警察、救护车等许多信息.通过图式,还可以把信息整合起来加以表征,如我们把桌、椅、人、房间等子图式综合起来纳入到一个"上课"地图式之申.总之,图式从选择、抽象概括、解释说明到整合综合,都参与人们对信息地编码和提取地活动,从而影响人们对信息地理解.意义地理解不完全取决于输入材料地特性,而是理解者与输入材料两者之间相互作用地结果.最初是声音(听)或字母(阅读,被学习者知觉和再认,然后构成词,再运用头脑中地知识结构中地信息和词法、句法结构地知识解码成意思.在建构整个一系列词地意思时,学习者又从记忆中提取有关地知识、图式,在此基础上抽象推理,并参考周围地讲话或课文来考虑它实际可能地含义.总之,构成意义地理解是将几种信息(语音地、词汇地、句法地、实际运用地,通过一系列地加工来实现地.。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 4.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 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 •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S-R公式不能解 释人的复杂行为背后的心路历程,尤其不 能解释人的行为的个性差异。O表示有机 体的内部变化。这是托尔曼的一大贡献, 也符合“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这条辨证 为唯物主义原理。 • S-stimulus 刺激 • O-Organism 有机体 • R-Response 反应
• 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以意识为中介 的 • 学习者主动地去构造一种完形,这种构造 作用后来发展成为中介变量、认知地图、 图式、认知结构等概念。 • 3.学习是由顿悟 顿悟实现的 顿悟 • 学习是由顿悟 顿悟实现的,而不是由渐进的尝 顿悟 试错误的过程实现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 家对学习研究的一大贡献。问题是完形上 的缺口;问题解决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 是旧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形成
• (四)促进学习的条件 • 第一,知识的呈现方式。必须选择和学习 者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 知识。 • 第二,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 要条件。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架构。 如果教材的组织缺乏结构性,或者学生本 身缺乏认知结构的基础知识,发现学习是 不会发生的。
• 第三,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在他必须主动地让新知 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对新现象 进行归类和推理。 •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 学习的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 现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知识学习成功 的关键。
• 局限性有二: • 1.不如行为主义学习论完整具体。行为主 义学习论强调渐悟,渐悟可以详细探讨其 心路历程,所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而 “顿悟”不可言说。如佛教的“天眼”, 认为“天眼”一开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 2.有过于强调顿悟之嫌。 • 顿悟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便是学习情境的 设置要完整、难度适中、要使学习者能够 知觉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