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科学上册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新版)教科版

合集下载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word教案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word教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

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小学-科学-教科版-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案

《材料在水中沉浮》教案一、学习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这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

难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三、教学准备1、演示材料:小石子、泡沫、两个小的玻璃瓶、透明水槽、橡皮擦。

2、小组探究材料:形状大小不同的金属、塑料、木头各三个、水槽、抹布、记录表。

四、教学流程本课教学主要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节: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重点活动)1、首先,创设情境:上课开始,给学生出示一张“乌鸦喝水”的图片,给该故事加续集:演示老乌鸦用投“石子”喝水的过程,再演示小乌鸦用投“泡沫”未喝到水的过程。

问小乌鸦为什么没有喝到水?泡沫和石子在水中有什么不同?(会沉、会浮)。

使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集中到课堂上2、追问:在水中的物体时沉还是浮?并画图说明。

使学生对沉浮有一个明确的区分。

3、对沉浮的判别练习:以橡皮擦为例,先让学生预测,出现分歧,引出以实验来证明和解决,进而进行实验示范,着重放的方法和对沉浮的判别。

4、实验过程示范:为了让孩子认识每种材料,首先在投影上和学生一起对材料进行分类,再以一个材料为例,在记录单上进行预测,后示范实验。

5、学生小组分工、实验。

6、交流展示。

(根据需要进行引导总结出实验结论:物体的沉浮与材料有关)5、师生小结:把实验结果与实验前的预测进行对比,达成共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容易沉,像木头类材料制成的的物体容易浮。

第二环节:多媒体演示,拓展新知1、出示木头图片: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2、学生说出自己知道的身边的木头制品。

(小学教育)2019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小学教育)2019秋三年级科学上册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说课稿 (新版)教科版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一、教材分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我们周围的材料”这一单元的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本课有两个探究活动:一是了解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状况,二是认识木头。

通过这两个探究活动,要帮学生建立的科学概念也有两个:一是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二是有的材料在水中漂浮,有的材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在探究过程中,还要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的科学探究的方法与过程,培养学生尊重事实、能充分运用实验数据的科学品质。

同时,在探究活动中对学生渗透节约木材资源、保护环境的教育。

(二)学习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验,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能力目标: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情感目标: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根据学生实际、教学内容及教学目标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二、教法、学法分析科学课有别于其它的科目,有其独特性,新课标指出:科学课意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学生是科学课堂的主体,而教师则是起组织者、协调者的作用。

所以我力求还课堂于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通过直观形象的多媒体画面,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鼓励学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动手,给每个学生都提供锻炼的机会,使学生学有所得。

通过归纳总结和大量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学生的综合能力。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部分。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所谓的光芒光阴,其实不是此后,闪烁的日子,而是无人问津时,你对梦想的偏执。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教课设计张双萍一、背景和目标:沉浮实验仍旧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常有资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研究。

因为被检测的物体一定是实心的,并且是由一般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件,学生将很简单察看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涌现象。

金属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资料制成的物件一般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学生能够从而认识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资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认识的形成将对资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看法的成立产生踊跃的影响。

经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检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征的认识,并加强保护丛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二、教课目的:(三维目标)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3、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4、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5、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6、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7、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课准备: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四、教课环节:(一)导入:经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资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考证不一样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能力是不一样的。

1、我们四周有哪些常有的资料?木头、塑料、金属、纸....2、猜一猜:这些资料在水中沉仍是浮?3、全部推理都一定从察看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一同着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4、想想(1)资料如何放如水中?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松手(2)如何来判断资料的沉浮?如何算沉?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可以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6、达成记录表7、察看实验结果 , 你发现了什么 ?(1)像金属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多数简单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简单浮。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详细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本课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连,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物质现象充满好奇。

但学生在进行实验操作时,还缺乏一定的规范性和细致性,需要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难点:让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自主进行实验探究,并能够分析解释实验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获取科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物质准备:各种材料(木块、铁块、塑料块等)、水、容器等。

2.器材准备:电子秤、量筒、记录表格等。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物质性质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呈现(5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材料,提问:“你们知道这些材料有什么不同吗?它们在水中的表现又是怎样的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操练(1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将各种材料放入水中,观察它们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验成果,并通过电子秤测量材料的质量,观察质量与沉浮现象的关系。

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会不同呢?”然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了解浮力的概念。

小结(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结,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的理解。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第3单元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

三、我们四周的资料⒌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一、教材析:本共两部分。

第一部分:沉浮材主要足心一条件,每种资料制成的物件起码要有两个,才有可能从资料的角度果行。

行的所有物件:分—→ 号—→ ,以学生的已有。

在中,金属制品是沉的,塑料和木制品是浮的。

的状况比特别,开始可能是浮的,所有浸后会沉入水底,需作解。

第二部分:木部分要点学生察、思虑和梳理:木的特征终究有哪些,并填写好气泡。

木能够做家具和筷子,明它是比硬的;能做梁柱,明承重力是很的;用木造船,明它能浮在水面上;用的枝条筐,明它有必定的柔性⋯⋯填写气泡的程能够使学生木特征的展到更多的方面,形成资料多方面特征的关注。

三、教课背景:沉浮仍旧是木、、金属、塑料四种常资料物理性的和研究。

我希望学生能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资料有直接关系。

一的形成将资料的重要物理性——密度看法的成立产生踊跃的影响。

在这节课的沉浮实验里,我们只需修业生能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资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能够用来描绘资料或由资料制成的物体。

其余相关沉和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因为木头拥有浮在水面的显然特征,所以教科书将对木头特征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边进行。

经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检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征的认识,并加强保护丛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三、教课方案:(一)科学看法: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教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学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科学词汇:资料、性质、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目(二)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标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2、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科学方法:实验检测、察看梳理(三)感情、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2、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3、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教材中安排了丰富多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感知,在感知中理解,在理解中应用。

二.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分析能力,但对于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理解不够深入。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一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和探究。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2.难点:对影响材料沉浮因素的深入理解,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等,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实验器材(如烧杯、水、各种材料等)、多媒体设备。

2.学具:实验记录表格、画图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各种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主题。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交流。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不同?深入探究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探究其他影响材料沉浮的因素。

8.板书(5分钟)展示本节课的板书,包括教学内容和重点。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5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3一.教材剖析〔一〕教材的位置和作用:本课选自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教科版小学迷信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资料在水中的沉浮»。

在这节课中,要求先生可以看法到在水中的沉浮才干也是资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画资料或资料制成的物品。

本课还将停止对木头性质的研讨,着将是先生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对生活阅历的梳理,丰厚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维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看法。

〔二〕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画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才干。

〔2〕不同的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资料有关。

2.才干目的〔1〕用复杂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在水中的沉浮,经过比拟发现资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画资料。

3.情感态度价值观:〔1〕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求兴味。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念。

〔3〕增强维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看法。

〔三〕教学重难点剖析:用复杂依据先生实践、教学内容及教学目的的设定,我将本课时的教学重点确定为:经过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比拟发现资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确定为: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念,并具有一定的研讨资料物理性质的才干。

二.教法学法剖析从教的方面来说,主要采取开放式教学法,经过直观笼统的多媒体画面,设置效果情形,激起先生学习的兴味。

鼓舞先生大胆尝试,人人参与,积极动脑入手,给每个先生都提供锻炼的时机,使先生学有所得。

经过归结总结和少量的运用实例,加深先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进一步强化先生的综合才干。

从学的方面来说,分为两个局部。

1、充沛调动先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之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

2、先生在教员的指点下参与一系列的方式多样的实际活动,经过先生自身的探求活动使他们对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

让先生在动脑、入手,动口中充沛运用自然知识和生活阅历,去研讨效果,探求新知,得出实验的结论。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1. 教学目标•知道什么是密度,并理解密度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影响。

•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并了解水波对物体产生的浮力。

•理解浮力和重力的平衡关系,从而了解物体沉浮的原理。

2.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理解浮力对物体的影响。

•难点:理解密度和浮力的概念,运用科学方法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3. 教学内容3.1 密度与沉浮1.密度是什么?–密度是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单位是千克/立方米(kg/m³)。

–密度大的物质在水中沉没,密度小的物质在水中漂浮。

2.密度的计算公式为 $\\rho = \\dfrac{m}{V}$,其中 $\\rho$ 是密度,m是物质的质量,V是物质的体积。

3.密度的实验测量:–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使用容积器测量物体体积。

–将物体放入水中,测量水的位移,计算物体体积。

–计算物体密度 $\\rho = \\dfrac{m}{V}$。

3.2 浮力与物体沉浮1.浮力是什么?–浮力是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浮力的大小与排开的液体体积有关,与物体密度无关。

2.物体在液体中的沉浮原理:–当物体密度大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沉没;–当物体密度小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浮出;–当物体密度等于液体密度时,物体悬浮在液面上。

3.3 科学实验1.实验目的: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实验材料和工具:不同密度的材料、容积瓶、容积杯、竹条等。

3.实验步骤:–将不同密度的材料放入容积瓶中并测量体积。

–观察材料在液体中的沉浮状况,并记录所排开的液体体积。

–比较不同材料在液体中沉浮的状态和排开液体的体积。

4. 教学方法和学时分配4.1 教学方法1.探究式教学法:设计实验任务,实地观察和记录实验结果,探究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

2.讲授法:讲解密度、浮力、物体沉浮原理及实验步骤。

3.互动式教学法:与学生互动,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分析实验结果。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科版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一、背景和目的:沉浮实验依然是对木头、纸、金属、塑料这四种罕见资料物理性质的检测和探求。

由于被检测的物体必需是实心的,而且是由普通的木头、金属和塑料制成的物品,先生将很容易观察到它们在水中的沉显现象。

金属一类资料制成的物品在水中是沉的,木头、塑料一类资料制成的物品普通在水中是浮的。

我们希望先生可以进而看法到,物体在水中的沉浮和制成物体的资料有直接关系。

这一看法的构成将对资料的重要物理性质——密度概念的树立发生积极的影响。

经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阅历的梳理,先生将丰厚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维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看法。

二、教学目的:〔三维目的〕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画资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才干。

2、有的资料在水中漂浮,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浮沉与构成的资料有关。

3、用复杂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拟发现资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4、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画资料。

5、开展对物质世界的探求兴味。

6、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念。

7、增强充沛应用资料、浪费自然资源的看法。

三、教学预备:塑料大小块,木头条和木头块,纸,金属大小块,水槽,水四、教学环节:〔一〕导入:经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导入并板书课题:资料在水中的沉浮〔二〕沉浮实验:验证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才干是不同的。

1、我们周围有哪些罕见的资料?木头、塑料、金属、纸....2、猜一猜:这些资料在水中沉还是浮?3、一切推理都必需从观察与实验中得来。

——伽利略一同入手实验来证明我们的猜想吧!4、想一想〔1〕资料如何放如水中?将物体轻放到水中央再放手〔2〕怎样来判别资料的沉浮?如何算沉?假设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设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5、实验要求6、完成记载表7、观察实验结果,你发现了什么?〔1〕像金属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大都容易沉;像木头、塑料、泡沫类资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2)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 (2)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和浮力原理。

教材以实验为基础,引导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简单实验操作方法和观察能力。

但部分学生对浮力原理的理解可能还存在困难,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耐心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帮助学生掌握浮力原理,并能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浮力原理的理解和应用。

2.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让学生亲自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2.讲授法:教师讲解浮力原理,帮助学生理解并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3.讨论法:分组讨论实验结果,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石头、木块、铁块、塑料球等。

2.实验器材:量筒、尺子、盆子、水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物体能在水中浮起来?哪些物体则会沉下去?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实验材料,让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然后,教师演示实验,让学生亲眼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表现。

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材料的密度,并观察其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为什么有些物体能浮在水面上,有些物体则会沉下去?引导学生运用浮力原理进行解释。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问题:在生活中,你还知道哪些应用浮力原理的实例?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

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浮力原理及其应用。

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浮力原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船的载重、游泳圈等。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反思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与反思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这一节内容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一部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不同材料的密度和浮力原理,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但对于浮力原理和密度概念的理解还较为抽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浮力原理和密度的概念,能够判断物体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意识到科学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浮力原理和密度的概念的理解和应用。

2.突破方法:通过实验和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探究,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2.讲授法:生动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3.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六. 教学准备1.实验材料:各种材料(如木块、石头、泡沫等)、水、容器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现象,引起学生对物体在水中的沉浮问题的兴趣。

例如,放入一个木块和一个石头到水中,让学生观察哪个物体浮起来,哪个物体沉下去。

2.呈现(10分钟)通过PPT或者实物展示,向学生介绍浮力原理和密度的概念。

讲解浮力原理,即物体在液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等于物体下沉时所受向下的力,当向上的力大于向下的力时,物体浮起来;讲解密度的概念,即单位体积内物质的质量,密度大的物体在相同体积的情况下质量较大,容易沉下去。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和记录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情况。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20210714181552)

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科版(20210714181552)

《资料在水中的沉浮》教课方案科学看法:1.物理性质能够用来描绘资料,如硬度教课目的:、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试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资料的不一样物理特征。

2.选择适合的词语定性描绘资料。

感情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兴趣。

2.认可物理性质是能够被察看和丈量的看法。

3.加强充足利用资料、节俭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课要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资料的物理性质,经过比较发现有的资料在水中飘荡,有的资料在水中下沉,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教课难点:经过实验使学生能够总结归纳出资料的物理性质,即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组成的资料相关。

教课准备:为每个小组准备木头、塑料片、铁钉、水槽、记录单。

教课过程:一、讲话导入:师:经过前几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资料有了必定的认识,此刻我们往返想一下,我们四周都是有那些资料呢?(板书多媒体出示多种材料)那这些资料它们在水中是沉仍是浮呢?这节课我们就一同来研究一下资料在水中的沉浮。

(板书课题)二、新课1、今日老师为每个小组准备了一些物件放在了纸袋里,请组长打开纸袋取出物件,大家先认真察看这些物件是用什么资料做成的?再依据它们所用的资料给它们分一分类。

生:给资料分类。

2、此刻那个小组想先来说一下你们组有那些资料。

(板书:金属塑料木头)3、金属、塑料、木头这些都是我们常有的物件,它们在水中是沉仍是浮呢?我们先来展望一下这些物件在水中的沉浮状况,同学们可以在小组内轻声沟通一下,而后填写好实验记录单。

4、学生报告结果。

5、那我们的猜想能否正确呢?需要我们怎么样?实验以前老师还有几点小小的提示,我们一同来看一下。

(多媒体出示温馨提示1、将物体轻轻放到水中央再松手。

2、假如物体向下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假如物体不可以遇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导航【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常见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生活经验,但对于材料的特性是混淆不清的,通过本课的研究与学习,旨在让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物理材料的理解。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使学生认识到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以及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

2、掌握一种科学的研究问题的方法——实验法,感受实验验证的重要性。

3、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特性的能力。

【教学准备】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乌鸦喝水展示乌鸦喝水的图片,说一说图片说的是什么故事?用树枝行不行?为什么?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1.认识并预测逐一出示铁夹子、回形针、树枝、积木块、塑料片,请学生说一说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成的?猜一猜,它们在水中的沉浮。

2.验证提问:你们的猜测是对的还是错的呢,我们可以通过什么来验证呢?提出两个问题想请大家帮忙解决。

多媒体展示问题:1)怎样来判断物品的沉浮?如何算沉?如何算浮?2)如何把物品放入水中?学生讨论、汇报。

多媒体展示并实物演示:1)如果物品向下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就代表它在水中是浮的。

2)将物品轻放到水中央再放手。

多媒体展示温馨提示:1)按照顺序一个一个测试材料,一种材料测试完以后即取出,再进行下一种材料的测试。

每种物品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用↓、↑表示沉、浮)。

2)做实验时请同学们轻拿轻放,防止水滴溅到桌面上。

如果桌面有水,请用抹布擦干净。

3)听到音乐响起时,马上停止活动。

比一比哪个小组能安静、有序的完成实验。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备课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材料在水中的沉浮》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教材以实验探究的方式,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总结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课堂前,已经掌握了生活中的一些关于物体浮沉的常识,但缺乏系统性的理论知识和科学的实验方法。

学生对于实验现象容易产生好奇心和兴趣,但部分学生在实验操作和观察方面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实验,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总结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敢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2.难点: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以及实验操作和观察能力。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2.讨论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实验现象和心得,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讲授法: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知识讲解,引导学生掌握判断物体浮沉的方法。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各种材料(如木块、铁块、塑料块等)、容器、水、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相关知识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幅图片,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引导学生思考:你们知道哪些材料能在水中浮起来,哪些材料会沉下去吗?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各种材料,让学生观察并猜测它们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然后,教师进行实验演示,验证学生的猜测。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沉浮现象。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第5课  《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

教科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5课《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材料在水中沉浮》选自教育科学出版社教科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

本节课,老师带领学生探究不同材料在水中沉浮不同,通过实验让学生认识到在水中的沉浮能力也是材料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它可以用来描述材料或由材料制成的物体。

其他有关沉与浮的问题将在五年级的科学课里去研究。

由于木头具有浮在水面的明显特性,因此教科书将对木头特性的研究安排在沉浮实验的后面进行。

通过对木头制品用途的调查和生活经验的梳理,学生将丰富对木头特性的了解,并强化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生活中常见的物品放在水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有一定的生活经验,但他们对于材料的特性这一概念是模糊不清的,通过本内容的研究与学习,旨在使学生对科学概念有初步的认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常见材料物理性质的理解。

三年级学生刚接触科学实验,本课就是想通过实验前的启发与引导,对实验的观察记录进行总结,让学生猜一猜教师给出的物品中,哪些是沉的?哪些是浮的?并进行分类,提出验证的方法。

在教师的规范指导下进行实验验证、记录,对实验记录结果进行分析总结等。

帮助学生逐步形成“预设猜想——动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归纳——发现结果”的科学探究的方法。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验证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三年级科学上册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案(新版)教科版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分组器材: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一、导课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状态,有兴趣吗?二、沉浮实验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5.材料在水中的沉浮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物理性质可以用来描述材料,如硬度、柔韧性、吸水性和在水中的沉浮能力。

2、不同的材料在水中的沉浮是不同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与构成的材料有关。

过程与方法:
1、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2、选择适当的词语定性描述材料。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发展对物质世界的探究兴趣。

2、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

3、增强保护森林、珍惜自然资源的意识。

【教学重点】
用简单实验的方法检测材料在水中的沉浮,通过比较发现材料的不同物理特性。

【教学难点】
认同物理性质是可以被观察和测量的观点,并具备一定的研究材料物理性质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分组器材:
1、大小不同、形状不同的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

2、水槽1只,装半水槽水。

【教学过程】
一、导课
谈话导入:通过前几课的探究,我们已经知道不同材料的硬度、柔韧度、吸水性各不相同,它们在其它方面还有不同的特性吗?这节课我们将把不同的材料放入水中,看看它们的沉浮
状态,有兴趣吗?
二、沉浮实验
1.出示金属块、木块和塑料块各两种(实心),认一认,它们是由什么材料做的。

2. 小组内猜一猜,如果把它们放入水中,哪些会沉,哪些会浮?填写实验记录单(沉可用“↓”表示,浮可用“↑”表示),并进行全班交流,关注有争议的物体。

3.实验方法指导:将物体放到水中央再放手,如果物体向下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沉的,如果物体不能碰到水槽底部,我们可以说它在水中是浮的。

4.分发水槽,小组实验,每种物体可多试几次,注意做好记录。

5.全班汇报交流,形成阶段性认识:像金属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沉,像木头、塑料这类材料制成的物体在水中容易浮。

不同材料的沉浮也不同。

三、认识木头
1、导语:木头是一种在水中很容易浮的材料,它还有很多其它的特性,在我们的生活中被广泛运用,接下去我们来进一步认识木头这种材料。

2、我们周围有哪些木头制成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
3、从这些物品中,我们发现木头具有哪些特性?小组合作,填写气泡图。

4、介绍一棵树成材的过程,当前森林资源的状况。

说一说我们应该怎么做。

四、课堂小结
1、回忆本单元的收获。

(掌握了研究物体硬度、柔韧性、吸水性、沉浮情况的方法,比较深入地了解了金属、塑料、纸、木头这几种材料。

2、结语:我们人类是充满智慧的,我们除了发现并利用了许多天然材料之外,还会人工制造一些材料,以满足我们生活生产的需要,下节课,我们将继续研究一些人工制造的材料。

五、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