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的研究
辅导员成功化解一例研究生师生关系冲突的过程和启示
辅导员成功化解一例研究生师生关系冲突的过程和启示陈晓梅(华南农业大学,广东广州,510642)摘要:面对研究生这一社会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大学生群体,以及在研究生培养中发挥核心主导作用的导师群体,高校研究生辅导员需要在工作中明确自身的职业角色,正确定位并切实发挥作用,才能取得职业认同和成就。
一例研究生与导师的关系冲突化解过程,是辅导员坚守公正原则、关怀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的过程,也是其得当运用专业技能和沟通管理技巧化解危机、提升学生素养、促成和解的过程。
关键词:辅导员;研究生;师生关系冲突;启示一、师生关系冲突的始末2013 年,一位研究生辅导员接触了一例因毕业问题引发的师生关系冲突,其遵循公正原则、关怀原则和价值中立原则,有技巧地周旋于导师和研究生之间,使得师生冲突随着毕业问题的解决而顺利化解。
(一)事情的发生与处理1.事情的发生2013 年3 月6 日,2012 级专业硕士张同学郑重其事地通过电话约谈辅导员,说有一件严重的事情需要当面咨询和寻求帮助。
辅导员意识到事情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特意安排了一个单独的时间和地点接待了他。
该生一进门就耷拉着脑袋,唉声叹气,说话紧张而焦急,似乎有天大的苦衷迫切需要得到理解和支持。
他叙述了由于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疏忽,导致实验结果达不到预定要求,导师一怒之下要求其延期毕业。
该生反复强调自己入学以来对科研工作兢兢业业,非常努力,而且自己家庭经济困难,父母都盼着他早日毕业工作赚钱养家,而导师毫无余地的决定对他如当头一棒,他感到难以接受,压力很大。
甚至,言语之间罗列了导师的种种不是,涉及了对导师的种种猜测,如“导师的目的是,从今年起,以我为例,杀鸡儆猴,要对2 年制专业硕士统一延长至3 年,让学生多为他干活,把他们当成完成课题的工具。
导师对我的处理意见已经引起了师门的恐慌。
”2.辅导员的判断与介入(1)对事件的判断:第一,该问题涉及研究生业务培养问题,不能听学生的一面之词,要绕开矛盾的双方,通过其师门的其他同学了解情况,判断事情的真伪和严重程度。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师生关系是教育中极为重要的一种关系。
在好的师生关系下,学生可以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指导,进而在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更加顺利;而对于教师来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大大提高了其工作的效率和乐趣。
然而,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和教育理念的转变,师生关系一度出现了异化的问题。
本文将围绕“我与你”关系视角,分析师生关系的异化原因,并探讨回归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一、师生关系的异化原因1. 教育理念的变化在传统教育中,学生是“口传心授”的对象,意味着教育传统和知识的直接继承。
但现在,教育理念已经从注重传递知识转变为注重个性化和创新,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更注重个性化和学生的自主性。
而对于师生关系而言,教育理念的转变使得两者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导致了一部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相互沟通的流程转为了单向的。
2. 学生的期望的变化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学生的期望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过去,学生们更多地注重学习内容的多少,现在,学生们越来越注重学习的方式、创新性等。
这就导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意见和观点不同,而且随着人们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不断发生变化,学生们不愿意单纯地接受教师的知识,他们更倾向于在教育中获得一种与自身真实经验相关的知识。
二、师生关系的回归方法1. 尊重学生个性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和关注。
只有当教师发现每个学生的不同特点,才可以为他们量身定做适合他们自己的教育计划。
这种方式可以促进教育的优化,同时也可以消除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2. 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教师应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储备,同时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教育技术和方法。
只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质量,才能够有更有效的方法和技巧,这样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的需求。
3. 建立信任关系教师可以通过自身的付出和专业化的态度,来赢得学生的信任,让学生不仅仅是学到知识,更是能够得到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不断表现出专业化的态度,充分展示自己的专业知识,因为孩子们更容易受到专业者的影响。
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的影响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称谓是必不可少的要素。
中国人比较倾向于“差别性待遇”,以不同的标准来对待不同身份的人,人物之间的不同关系具有不同的称谓,从而蕴涵了不同的情感。
因此中国人的称谓具有很多变化。
伴随着微时代成长起来的00后即将步入大学校园,新型的师生关系逐渐成为教育者需要研究的一个领域,教师与学生需要构建什么样的相互关系呢?高校辅导员该如何正确认识师生关系在工作中的价值并且通过实践努力呢?1辅导员称谓异化的现状与原因1.1辅导员与学生在实际交往中常见的称谓风靡于现代大学校园的称谓语主要可以分为四类:亲属称谓语、官职称谓语、虚拟亲属称谓语以及和“专业”“性别”和“关系”相联系的其他称谓语。
辅导员是学生接触在大学期间接触最多的人,也是学生们相对最熟悉的学校代表。
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也会不可避免的产生异化。
“哥”、“姐”、“爷”、“老板”、“导儿”等称谓正成为学生对辅导员的代称。
称谓语的变化是与两者之间的五种实然关系——平淡关系、功利关系、冷漠关系、冲突关系、融洽关系——所对应的,从某种层面反映两者之间在人际交往中的关系距离。
中国人在人际交往中总是希望抬高对方的地位以表示尊敬和求得好感,所以在不清楚甚或在已知对方身分时仍有意使用高一层次的称谓。
在权势观念的影响下,“某某书记”“某某主任”等职业称谓体现出被称谓者的身份和权势,表达出学生对辅导员身份认可的利益性。
这些称谓虽然可以拉近师生间的感情距离,却脱离了平实单纯的师生关系,沾染上社会中现实主义的色彩。
其交往的目的性和指向性是需要辅导员认真分析和辨别的,对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是不利的。
1.2学生群体间的文化自觉性对辅导员称谓异化的作用微时代下的校园文化表现已经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对社会主流文化、大众文化的疏离以及对西方文化、西方思潮的追逐发生了转变。
网络文化、大众文化的传播已经与校园文化相互融合,不断衍生出新的文化形态。
大学生的个体意识觉醒促进了他们的文化觉醒和文化自知。
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优化建议
[收稿时间]2018-12-11[基金项目]广东海洋大学教育教学改革项目(XJG201708,XJG201877)。
[作者简介]鲁义善(1974-),男,山东济南人,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水生动物医学。
夏立群(1976-),女,安徽太和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海洋生物学。
University Education[摘要]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中存在着不平等、关系异化、关系紧张和冷漠的问题,这些问题受到社会、培养机构和个体三个方面因素影响,其中受研究生招生规模扩大、教育与学术的市场化和权威中心主义的影响较大。
因此,高校需要在研究生选拔机制、导师的遴选与考核机制和培养机构学术理念方面加以完善、改进和反思,最终形成互相理解、相互尊重的平等化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研究生教育;师生关系;优化建议[中图分类号]G64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437(2019)10-0027-03一、研究生教育中师生关系所存在的问题(一)师生关系不平等无论是从个体的自然权利还是社会权利来说,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关系都应是一种平等关系,但是在事实上,这种平等关系难以实现,或者说很容易被遮蔽,从而出现屈从权威的从属型师生关系、异化为利益驱使的雇佣型师生关系或者世俗化的家长型师生关系等。
首先,从知识获取量、学术资源和学术地位上来说,导师相对处于优势地位。
从知识角度来说,导师的话语权要高于研究生;从资源稀缺的角度来说,导师也处于较为有利的地位,而且这种优势地位相较于本科阶段的师生关系更明显。
在研究生阶段,导师所拥有的学术性权威和资源远远多于研究生,使得后者在某种程度上只能依附于前者,自身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无法得到保证,研究内容往往只能服务于导师,导师对研究生的学术研究具有绝对的话语权,双方学术地位也因此走向不平等并偏离学术自由与人格平等的界限[1]。
抛开个体性研究成果的价值性问题,从单纯的角色定位来讲,导师与研究生从学术身份上来说,都是一个问题研究者,即使存在研究深度和广度的差异,但其并不成为干涉学术自由与人格不平等的理由。
高校辅导员与大学生关系现状与对策
职 教
台
高 校 辅 导 员 与 大 学 生 关 系 现 状 与 对 策
周治奇 江文锋 ( 南 昌航 空大学文法学 院 3 3 0 0 6 3 )
摘 要 :本文以南昌多所高校 为样本 ,调研 大学生与辅导员关系的现状 ,发现两者存在 诸如 关系两极分化 、缺 乏信 任等 问题 。并提 出提 升 学生存在感、主动参与、建 立院级心理 中心等方法,促进辅 导员与大学生之 间有效沟通。 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关 系现状 “ 复旦投 毒” 、“ 南航刺杀”等 大学生伤亡事件频发 ,近几年因各 种原因造成大学生遭 遇人身风险或失去宝贵生命 的人身伤害事件并非 个案 ,悲剧 的发生 给社会 、学校 、同学 ,特别是 给家长及其亲友带来 极大悲痛。再一次引发社会对大学生管理工作的关注 ,对辅导员和 学 生关系的审视。如何协调师生关系 ,推进高校管理创新 ,创造大学生 安全稳定学习环境便是我们 当下的必备课题。 高校辅导员与学 生的关 系现状 辅导员 本应该是大学生 的指导老师 ,是生活、学习上的助手和心 理上的慰藉 者。但据 调查 , 目 前辅导员与学生的关 系总体上还是趋 于 平淡 ,远未达到当初设置职位时预期效果。 l 、 大学 生 对 辅 导 员 存 在 认 知 偏 差 9 0 %以上 的高校都有带班辅导员 , 但是 这种关 系大部分都是停 留 在工作层面。辅导员负责把工作安排下去 ,同学按 时完成 ,缺少感情 层面的沟通。当问到 “ 辅导员职责”一题 时,5 0 %以上学生回答模糊 不清。辅导员整天忙 于 日 常工作 ,学生如遇到无 法处理事情 ,往往不 愿主动找辅导员 。数据显示 ,6 8 %的大学生 只有 找辅导员请假 时,才 会有机会主动找辅导员交流 。另外 ,高达 2 4 %的大学生害怕进 辅导员 办公 室 ,7 9 % 的大学生认为辅导员是高高在上 的管 理者角色。从安全 角度出发 ,各高校均有辅导员定期查勤制度 ,辅导员每周都会去查课 和查 寝 ,学 生 自然产生厌恶情绪 。长此以往 ,学生就会 因为对辅导员 缺乏 了解 而产生认知偏差 ,甚至当他们成为学长学 姐时 ,对学弟学妹 的引导也会如 此,双方认知偏差的恶性循环就此发 生。 2 、学生与辅导员 的关系两极分化严重 调 查数据 显示 , 8 0 % 以上的学生与辅 导员的关 系 比较冷淡 ,只有 小部分 同学 与辅导 员关 系非常好 ,比如 学生会 学生 干部 和辅 导员助 理。起初 ,二者 的交集是 出于工作上的长期接触 ,互相 了解后便进一 步延 伸出相互认 可和信赖 。也正是此原因 ,辅导员容易忽视与其他普 通同学 的交流 ,而 比较热衷于与那些主动找到 自己沟通 和来往 的同学 交流 ,不愿 主动走 出办公室深入到学生群体当中。当然 辅导员带班过 多 也 是 一个 客观 原 因 ,难 以 做 到 一 一 沟 通 。 双 方 缺 乏 一 种 沟 通 氛 围 , 学生 观 念没 有 得 到 根 本 改 变 。辅 导 员 与 少 部 分学 生 关 系 亲 密 ,与 大 部 分同学关系疏远 ,导致师生关系两极分化严重。 3 、学生与辅导员之间缺乏沟通 、缺乏信任 高校扩招 ,学生人数暴增 ,大学生人身安全事故 是学生管理工作 中亟需解决 的问题 。学生越来越注重个性和 自由 ,心理承受能力却在 不断下 降,抗挫折能力衰退 ,遇事又不愿意和辅导 员交流 ,没有及 时 和辅导员沟通 的意识 , 导致辅导员很难获得学生准确有效的信息 ,不 能实施 切实有效 的管理 。据调查 ,有约 1 5 %的学生事件 ,辅 导员很难 做到事前预 防和控制 , 相反 ,大部分事件 ,辅导 员都 是最后一个知道 情况的 ,大大加重 了后期 管理 和处理 难度 ,使事态 变得 更加难 以控 制。这种沟通滞涨带来 的危害相当巨大 ,也是现在许 多高校问题频发 的一个很重要原 因。有 高达 4 2 % 的学生 回答 “ 是否 欺骗 过辅 导员 ” 题 时 ,选择 了肯定答案 。 4、学生与辅导员利益异化 ,学 生 自主心理和辅导 员管理 方式产
消解与重构:社会认知偏差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
消解与重构:社会认知偏差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
徐峥
【期刊名称】《现代中小学教育》
【年(卷),期】2024(40)1
【摘要】在和谐师生关系构建的过程中,社会认知偏差影响着教师的教育教学,并在一定程度上给建立和谐师生关系造成消极影响。
以初中师生关系为研究对象,具体阐述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晕轮效应、刻板效应、投射效应等社会认知偏差的表现形式及对和谐师生关系的影响,并相应提出“直面认知偏差存在”“注入民主平等内涵”“构建多元认知体系”“追求情理交融”等建构策略。
【总页数】4页(P45-48)
【作者】徐峥
【作者单位】杭州市丁荷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456
【相关文献】
1.消解与重构:电子媒介对社会资本的影响
2.社会认知偏差对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消极影响及对策
3.大学生社会认知偏差对求职决策的影响
4.浅谈社会认知偏差对营销工作的影响
5.突发事件中网络社会资本对受众认知偏差的影响研究
——基于信息级联的中介效应视角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审思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审思近年来,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日益凸显,成为高校管理与教育改革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师生关系是高校教育的基石,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校的稳定发展。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分析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的原因与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之一是沟通不畅。
一方面,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存在障碍。
学生在面对问题时,往往难以与老师进行有效沟通,导致问题无法及时解决。
另一方面,师生之间的沟通方式不当。
有些教师以权威态度对待学生,缺乏耐心和理解,而有些学生则缺乏尊重和礼貌,互相之间难以建立良好的沟通关系。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之二是利益冲突。
在某些情况下,师生之间的利益会发生冲突,导致关系紧张。
例如,一些教师在评分时存在不公正的现象,给学生造成了压力和不满;同时,一些学生在追求个人利益时,会采取不正当手段,与教师产生矛盾。
这种利益冲突使得师生关系进一步恶化,甚至导致对抗性的行为。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之三是学术竞争的加剧。
在当今社会,高校教育竞争激烈,师生之间的学术竞争也日益加剧。
一些教师为了提高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往往过分追求学术成果,忽视了对学生的教育和关心。
而一些学生则为了追求好成绩和升学机会,过分追求分数,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
这种学术竞争导致了师生之间的疏离和关系的异化。
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现象的存在对高校教育发展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
首先,师生关系的恶化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学生在与教师之间缺乏良好的互动和沟通的情况下,很难激发起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其次,师生之间的矛盾和对抗性的行为会对学校的稳定和和谐造成威胁。
学校作为一个教育机构,需要建立和谐稳定的师生关系,以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为了解决高校师生关系异化的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师生关系的重视,制定相应的管理规定和制度,明确师生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摘要: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师生关系机械化、陌生化、功利化和自由化。
为此,要营造教学相长的课堂氛围,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管理理念,提升师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确立师生民主平等的角色地位。
关键词:高校;师生关系;问题;对策一、当前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主要问题1师生关系的机械化师生关系的机械化是指师生在教学过程的一种单向的被动的授受关系,而非双向的互动关系。
师生关系表现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学生成为一个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受到压抑。
由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师道尊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等家长制观念根深蒂固,赋予了教师至高无上的家长式权威。
目前高校的教学是一种冷冰冰的知识传授过程。
课堂上教师缺乏激情,学生麻木漠然,毫无自主权。
尤其在现代教育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盛行,导致师生之间更多地表现为“人—机”对话关系,无论从自然环境还是心理上,师生关系越来越疏远。
2师生关系的陌生化师生关系的陌生化是指教师与学生仅仅是作为教学过程的必要条件而存在,而缺乏精神层面的交往。
由于许多高校采取教室流动、合班上课制,一个教师通常面对几百个学生,这种状况自然减少了师生交往接触的机会。
同时,教学与科研是高校教师年度考核、评先评优、晋升职称的重要衡量指标,教师除了要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无暇或不愿投入过多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
一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很难叫出班内大部分学生的名字,很多学生也不知道任课教师的姓名,教师和学生变成了“熟悉的陌生人”。
即使是学生关系最密切的辅导员老师,每天疲于应付日常事务,也很少和学生之间进行内心交流。
因此,师生关系日益淡漠,形同陌路,甚至屡有“辱师”事件发生,3师生关系的功利化师生关系的功利化是指师生以实际功效或利益作为交往的目的,把师生间纯洁的交往变成了一种肮脏的交易,使师生关系沦为了金钱与利益关系。
浅谈高校“和谐师生关系”的建构
一
、
当前 师 生 关 系 失谐 的表 征 及 原 因分 析
彼 此成 为了“ 雇佣与被雇佣” 关系, 研究生需要导师提供项 目与经 费以使 他 们 完成论文和获取学位 , 导师需要学生参与课题 , 为自己“ 目组” 劳 成 项 的“
动 力” 。
1 师生关系失谐 的表征 .
北省政协大会递交《 导师须 善待学生——关于重视处理 好导师与研究生 关 庭某种利害关 系交易的砝码。例如 , 在担任学 生干部、 评奖、 评优 、 困、 评 入 系的建议》 0 8 l , 。20 年 0月 国内连续发 生三起学生 杀害老 师事 件 , 由此可 党、 考试 、 违纪处理 等 问题 上 , 学生请 客送 礼 , 关老 师则往 往 高抬贵 手。 有 见大学校 园中师生关心紧张 , 已经不是个 别案例 , 师生关 系这一古 老话题 近几年来 , 在研究生 中流行把 导师称 为老板 的现象 , 中最核 心的原 因是 其
生知之甚少甚至根本不知 ; 表现 在大学 生方面 , 首先 , 是认识上 的偏差 , 他 中心和绝对权威 , 发挥着学 生精神王 国的主宰者 的功能 。教学 过程成为 了 们认为只要把书本知识学好 , 任课老 师关系处理 好 , 他一切 都是次 要 教师“ 和 其 独舞 ” 的舞台 , 学生更多的情况下是“ 观众 ” “ 和 听众” 。所 以 , 即使有
目前 , 很多教师还没 有从传 统知识 论转 向主义教 育论。长期 以来 , 在
事务或科研项 目; 在心理上 和学生存在 一定距 离 , 亦或 只是和 少部分 学生 传统知识论教学观影响下 , 教学 过程的三 中心论 ( 师中心 、 堂中心 、 教 课 课
干部或成绩好 的学生保持一定的联系 , 对一般的学 生甚至是 “ 问题” 有 的学 本 中心 ) 直统治 着我们 的教 师和教学。在 师生关系 中, 师成 为了绝对 一 教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赋能学生工作成效——论萨提亚理论在高校中的应用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赋能学生工作成效——论萨提亚理论在高
校中的应用
邓燕飞;王虎;李梅子;汪凯;何军
【期刊名称】《科教文汇》
【年(卷),期】2024()8
【摘要】由于面对学业压力、情感挫折、人际关系等问题,一部分大学生面临多方面的困境,其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也是高校学生工作队伍要重点关注的内容。
萨提亚理论在心理健康方面不仅仅致力于解决表面暴露的问题,而是引导人们发掘自我,接纳自己内在的各个组成部分,整合自己的资源,使自己达到内外和谐一致,实现自身价值。
将萨提亚理论应用于高校学生工作,在人性层面与学生相遇,在更深层次与学生对话,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自身的内在资源,提升自我价值感,进而塑造健全的人格,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生的个人成长与发展。
【总页数】4页(P24-27)
【作者】邓燕飞;王虎;李梅子;汪凯;何军
【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萨提亚家庭治疗在高校心理咨询工作中的研究应用
2.萨提亚模式在高校辅导员沟通中的应用--以改善学生宿舍人际关系为例
3.萨提亚模式在高校行为失范学生教育
工作中的应用4.符号互动理论在构建高校和谐师生关系中的应用研究5.试论萨提亚沟通理论在大学生人际沟通能力提升中的应用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的研究
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的研究作者:俄丹来源:《神州·下旬刊》2018年第07期摘要:称谓语具有特殊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轨迹,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谓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辅导员称谓异化,剖析现代高校师生和谐关系的特征,探索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对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传播观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称谓语;关系称谓语是一个复杂而又灵活的语言系统,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符合其时代背景的不同特点,一直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发展。
目前在传统称谓语的基础上,涌现出大量的新兴称谓语,极具时代性。
称谓语属于语言的范畴,关于语言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称谓语与社会的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
称谓语是一种很有力的语言,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是构建人际关系的纽带,作为交际行为的第一个环节,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及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关系。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入学后的管理者,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开展工作,其与学生则形成了最重要、最活跃、最基本同时也最微妙的人际交往关系。
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朝气蓬勃,崇尚个性,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他们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的用姓名来指称别人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在不同场合下所采用的称谓语可谓是五花八门,别具一格。
本文拟从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的角度,希冀从中以小见大,揭示高校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期望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1、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主要涉及职业称、职务称、时尚称、绰号称、零称谓等,但从比例看,职业称是称谓者的首选称谓形式,其他称谓形式使用比例相对较小。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练习
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练习第一部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引论1.关于科研伦理规则的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二十世纪初期,科研伦理规范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国纷纷就科研伦理达成了一些共识,乃至起草了相关国际公约2.关于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价值目标,关于“求美”的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求美体现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目的价值3.历史学大家章开沅先生讲:“什么是史学,史学是历史学者人格、良知和学识的结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的过程。
”这告诉我们身为一名学术活动的参与者要恪守的科研伦理规范不包括?●依从权势4.下列选项不属于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是?●学术水平低5.在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中,科技工作者应该坚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杜绝蓄意的捏造、作假和对研究成果的曲解,指的是?●诚信原则6.哈佛模式下的引证规范的特点是?●插句式7.为什么要培养学生从事科研与学术的“底线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助于学生规避学术风险●有助于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质检科研严谨度的差距●有助于建设好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学科体系8.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精确、高效、责任是科研诚信基本要求的应有之义●论文写作规范是技术性的学术规范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术规范的终极目的是保护科研活动参与者独创的智力劳动成果,确保知识生产过程务实求真●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建立除了约束科研活动和科研工作者,更重要的是为解决科研成果争议提供指导方针和处理原则9.关于我国科研规范体系的建立,您认为正确的答案?●由于我国科研体系发展比较晚,该领域的规范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确立●近些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学术道德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解释和评估学术道德方面的规定以及展开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答辩制度是检验科研质量,确保学术规范的制度之一10.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应当秉持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实事求是●造福人类●规范精简第二部分引注规范及其盲区1.请选择您认为错误的答案?在提供和著录引文时,不允许引用原著者之前的引文在提供和著录引文时,应该遵循以下哪些原则?①原则上使用原始文献,避免采用转引的方式;②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③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④引用原则上使用最优或最新版本;⑤引用标注应该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⑥引用网络资源应该慎重,引用信息包括相关的时间信息。
高校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构建方法研究
2 0 1 4 年第 1 期
( 总第 1 3 7 期)
J o u na r l o f Qi q i h a r J u n i o r Te a c h e r s ’ Co  ̄ e g e
N ) . 1 , 2 0 1 4
齐齐哈 尔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报
Ge ne r  ̄. No. 1 3 7
t h e b a s i s f o r ma i n t a i n i n g f u n c i t o n s o f t h e c o U e g e t o o p e r a t e n o r ma l l y . As a s p e c i l a g r o u p o f c o l l e g e t e a c h e r s , c o u n s e l o r s p a d e c i s i v e r o l e i n c o n s t r u c t i n g t h e h a r mo n i o u s r e l a i t o n s h i p b e t w e e n e o U e g e t e a c h e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 T h e a r i t c l e a n a l y z e s b a c k g r o u n d o f he t a l i e n a i t o n o f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c o l l e g e c o u n s e l o r s a n d s t u d e n t s , t h i n k i n g t o o d i s t a n t o r c l o s e i s t h e t y p i c a l ma ni f e s t a i t o n o f i t , nd a d i s c u s s e s t h e f e si a b l e me t h o d s a n d me a s u r e s or f c o n s t r u c i t n g t h e h a r mo n i o u s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n t h e t wo or f ms f r o m t h r e e a s p e c t s: t h e c o H e g e c o u n — s e l o r s he t ms e l v e s , t h e c o U e g e s t u d e n s t a n d t h e e x t e r n l a e n v i r o n me n t .
浅谈师生交往的匮乏与异化
浅谈师生交往的匮乏与异化摘要:教育交往是在教育这一特殊社会领域里人们基本的生活方式,师生交往是教育交往中的一个侧重点,然而现代教育中的师生交往存在许多匮乏与异化现象,我们必须建立对话式师生交往,通过师生讨论、师生合作以促进师生交往。
论文关键词:师生交往,匮乏,异化自从人类社会诞生,有了社会实践活动,社会中的个体无不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关系中。
人不可能孤立地、静止地存在于世界,人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人通过交往活动来发展自身,生成自我。
交往实践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主体与主体间相互作用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根本方式。
德国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认为,“在人的自我生成存在上的三重阻力有三种不同的教育方法:第一种是训练,它与训练动物相似;第二种是教育和纪律;第三种是存在之交流。
在他看来,训练是一种心灵隔离的活动;教育是一种人与人精神相契合、文化得以传递的活动;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则是双方( 我与你) 的对话和敞亮,这种我与你的关系是人类历史文化的核心。
”他认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对话,“对话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途径”。
在教育过程中,面临的不是一般生产活动中人与“物”的关系,而是人与人的关系,它反映的不是主体——客体关系,而是主体间交互作用的主体间性的关系。
交往的双方都是主体,都是彼此间相互关系的创造者,它们塑造的不是对方,而是在平等、自由、民主的基础上形成相互间的关系,通过对相互间关系的塑造而达成共识、理解、融合。
由此可见,教育活动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特殊的交往实践,是一种精神性交往和生成性交往。
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教学活动的主要参与者,都发挥着主体作用,因而,师生交往是教育交往中最基本、最突出的表现形式。
师生之间的交往状态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左右着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水平。
二、师生交往的匮乏与异化的表现尽管现代教育在很大程度上都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教育机会均等,师生关系和谐,但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由于传统师生观的影响,主客对立的思维方式渗透于教育、教学过程之中,使教育成为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控制和训练。
研究生网课—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 课后练习
网课课后习题答案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课后练习第一部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引论1.关于科研伦理规则的起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二十世纪初期,科研伦理规范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各国纷纷就科研伦理达成了一些共识,乃至起草了相关国际公约2.关于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价值目标,关于“求美”的含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求美体现了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目的价值3.历史学大家章开沅先生讲:“什么是史学,史学是历史学者人格、良知和学识的结合,绝不是一个单纯的学习的过程。
”这告诉我们身为一名学术活动的参与者要恪守的科研伦理规范不包括?●依从权势4.下列选项不属于违反学术规范行为的是?●学术水平低5.在科学研究的伦理原则中,科技工作者应该坚持科学研究的客观性,杜绝蓄意的捏造、作假和对研究成果的曲解,指的是?●诚信原则6.哈佛模式下的引证规范的特点是?●插句式7.为什么要培养学生从事科研与学术的“底线意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有助于学生规避学术风险●有助于缩短我国与发达国家质检科研严谨度的差距●有助于建设好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学科体系8.请选择您认为正确的答案?●精确、高效、责任是科研诚信基本要求的应有之义●论文写作规范是技术性的学术规范的重要内容●建立学术规范的终极目的是保护科研活动参与者独创的智力劳动成果,确保知识生产过程务实求真●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的建立除了约束科研活动和科研工作者,更重要的是为解决科研成果争议提供指导方针和处理原则9.关于我国科研规范体系的建立,您认为正确的答案?●由于我国科研体系发展比较晚,该领域的规范直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才开始逐渐确立●近些年来,各高校纷纷建立学术道德专门工作机构,制定、解释和评估学术道德方面的规定以及展开学术不端行为的调查答辩制度是检验科研质量,确保学术规范的制度之一10.科研伦理与学术规范应当秉持什么样的价值导向?●实事求是●造福人类●规范精简第二部分引注规范及其盲区1.请选择您认为错误的答案?在提供和著录引文时,不允许引用原著者之前的引文在提供和著录引文时,应该遵循以下哪些原则?①原则上使用原始文献,避免采用转引的方式;②引用以必要、适当为限;③引用不得改变或歪曲被引内容的原貌原义;④引用原则上使用最优或最新版本;⑤引用标注应该完整、准确地显示被引作品的相关信息;⑥引用网络资源应该慎重,引用信息包括相关的时间信息。
正确处理师生关系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
王 文 建
( 南京 晓庄学 院 江 苏南 京
摘 要 :师生 关 系是 大 学生诸 多人 际 关 系中非常重要 的一 部 分。 良好 和 谐 的师生 关 系是影 响 大学生成
长 的 重 要 隐性 资 源 , 它 贯 穿 于 教 育教 学 的 整 个 过 程 。 当前 大 学 师 生 关 系 由 于 受 到 高 校 扩 招 ,市 场 机 制 ,功 利 主 义 , 就 业 压 力 等 因素 的 影 响 , 出现 了一 些 不 和 谐 的 现 象 。 因 此 , 构 建 和 谐 的 大 学 师 生 关 系具 有 非 常 重
( ) 师 生 关 系 利 益 化 四
高校扩 招后 , 实行缴 费上学和后勤服务社会化 , 在一 定程度上造成学校与学生之 间形成一种商 品买 卖关系、 服 务与消费关系 , 使得师生间缺 乏人情味 。 尤其是一些 家境贫
握专业学科领域的前沿知识 , 对学科专业的发展变化不敏感 , 表现平庸 , 内容缺乏新意 , 教学 教学方法依然是满堂灌 , 上课 传授的仅是制度化的知识 , 照本宣科 , 只能 不能旁征博 更 有甚者教学态度不端正 , 敬业精神弱化 , 把应付上课作为教学 目的 。 另一 方面 , 学生生源素质参差不齐 , 呈下降趋势 。 一些
师生关系发生 了异化 , 出现了相互利用 、 曲的状况 。 扭
二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 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建立适应和谐校 园要求 的和谐师生关 系, 是建设和谐 校 园的关 键 。 教师在 教育教学过程 中发挥着 主导作用 , 建 立和谐 的师生关 系 , 也必需发挥 教师的 主导 作用 , 引领和 谐师生关系, 同时, 创新学校教育和管理体制改革, 发展 学生的主 动意 识 , 障和增进和谐 师生关系 。 保
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
以学生为中心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作者:陈淑梅来源:《成才之路》2008年第13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强调: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还特别指出:“广大教师要以高度负责的态度,率先垂范、言传身教,以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格给大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按照这一指导思想,我们做学生管理工作的教师,应在实际工作中首先建立良好的师生人际关系。
一、师生人际关系的类型师生之间的人际关系是一种人际接触、人际沟通活动,即师生交往活动,它是一种社会学意义上的关系,因而就遵循社会学意义上的人际关系的基本规则。
沃贝尔斯从师生交往中教师行为的风格总结出8种师生交往类型——指导型、权威型、容忍和权威型、容忍型、非决断-容忍型、非决断-挑衅型、压抑型、辛劳型;李斯特按照“小团体交往理论”把师生人际关系分为5种类型:链型、Y型、轮型、环型、全渠道型。
我国学者从教师的领导方式把师生人际关系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
在专制权威型中,教育者主要是依靠自己的权威,采用强制手段来管理学生,只准学生服从,不准有不同意见,没有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
在平等民主型中,教育者视自己是与学生平等的一员,不存在“师道尊严”的观念,他们尊重、热爱、关心、信任学生,靠自己的德才学识来感化、吸引和影响学生。
在放任自流型中,教育者对学生既不一味要求他服从,也不热爱、关心他,而是采取不闻不问、放任自流的态度。
无论是学者、专家们将师生人际关系划分为几种类型,毋庸置疑的是,师生人际关系在学生工作中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1)没有教师与学生的相互接触、相互沟通、相互作用,就不会产生教与学的活动。
(2)它是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
师生人际关系是否融洽直接影响教师教、学生学的积极性,影响课堂气氛,从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
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基于“我与你”关系视角师生关系一直是教育领域中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在过去的很长一段时间里,传统的师生关系被视为一种权威、纪律和等级的关系,师者以教育者的身份对待学生,而学生则以被教育者的身份对待老师。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师生关系逐渐出现了一些异化的现象。
这种异化表现为,师生关系的权威性减弱、师生之间的距离感加大、甚至出现了师生之间的冷漠和疏离。
这种情况的出现,引起了人们的深思:师生关系的异化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又该如何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为了更深入地探讨这一问题,我们不妨借助“我与你”关系视角,来分析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
我们需要明确“我与你”关系视角的概念。
在传统的师生关系中,“我”代表师者,具有权威性和主导性;“你”代表学生,处于被主导和被支配的一方。
而“我与你”关系视角,强调的是师生之间平等互助、相互尊重的关系模式。
在这种关系中,师生不再是上下级的身份,而是平等交流的伙伴关系。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可以更深入地观察和思考师生关系的异化与回归。
一方面,师生关系异化的原因,可以从教育环境和社会文化背景下来分析。
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观念和思想也在不断地变化。
传统的师生关系模式,已经不能完全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教育方式。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更加强调平等、尊重和独立思考的教育模式,这也对传统的师生关系提出了挑战。
教育环境中的一些问题,例如教育资源不均衡、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等,也会导致师生之间的关系出现问题,甚至走向异化。
师生关系的异化也和一些师生自身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有关,例如师生沟通不畅、师生之间的理解不够等。
对于师生关系的异化并非没有解决的办法。
我们可以通过“我与你”关系视角,来反思师生关系的问题,并尝试回归到正常的轨道上来。
我们可以尝试打破传统的师生模式,引入更加平等和互助的关系模式。
这就需要师生双方更多地进行沟通和合作,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理解。
教育者也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和需求,给予学生更多的尊重和信任,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浅析当代大学师生关系
浅析当代大学师生关系作者:陈霆来源:《现代交际》2018年第04期摘要:由于受到国家扩招政策影响,外加“80后”“90后”“00后”学生性格特点,在信息时代背景下的大学师生关系日渐疏远,存在功利化和呆板化的问题,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几点对策,以期构建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关键词:大学师生关系存在现状原因分析解决方案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4-0151-02在当今社会大环境下,师生关系受教育任务、教育目的的制约,外加沟通主体本身的特点,呈现出比较鲜明的特点。
[1]良好并且有效的师生交流,能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
反之,则会损害师生间关系,阻碍大学生的成长成才。
一、当代大学师生关系现状中国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日为师,终身为父”。
但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大学师生的关系发生微妙变化,从教学关系变成了“教育服务”关系。
[2]学校和教师为学生提供教育服务工作,而学生和家长支付对应的费用。
双方地位平等,可称之为“契约关系”,由此师生之间的知识传授、管理关系发生改变,教师变成了知识的供给者、辅导者和服务者。
在该过程中,知识教授关系同人际交往关系交错沟通,成为当代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特点。
由此,在这种大环境下大学师生关系存在以下问题。
(一)日渐疏远的大学师生关系从小学到高中,大部分的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很不错,交流和沟通也多,但到了大学,这种情况就变得少之又少。
高校教师工作压力大、内容多,跟同学们交流机会有限,高校师生关系变淡甚至缺失。
说实话,很多同学不仅期望老师能帮他解决学习难题,还期待能帮他解决日常生活、工作等方面的困惑。
同样,很多责任心强的高校老师也希望能有机会跟同学们聊天,不仅能了解到近期同学们的学习、思想、生活等实际情况,还方便管理学生。
上课时,很多老师常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给学生,如手机号码、邮箱、QQ甚至微信等,期望同学们遇到困难时能第一时间联系他们。
但从目前的普遍情况来看,如今的高校师生交流堪忧。
高校师生交往关系的伦理异化与匡正
高校师生交往关系的伦理异化与匡正
汪杰锋
【期刊名称】《宜春学院学报》
【年(卷),期】2022(44)1
【摘要】作为高校教育活动的组织者和积极参与者,师生双方在交往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伦理关系,它具体规定了师生交往双方需要遵循的一定道德伦理秩序,规约高校教育场域中的师生交往行为。
高校师生交往关系伦理化的价值在于规范民主互信的教育生活,促进师生交往德性的生成,助力社会公共道德的提升。
而现实中高校师生交往文化冲突化、交往行为功利化与交往情感疏离化阻隔了师生伦理性交往与精神沟通的可能,惟有重建基于思想对话的师生交往文化,明晰高校师生交往行为的伦理规制,打造赋予情感关怀的师生交往生态,方可匡正新时代立德树人视域中的新型师生交往关系。
【总页数】5页(P105-109)
【作者】汪杰锋
【作者单位】阜阳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45
【相关文献】
1.虚假交往: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异化
2.从孔子交往伦理思想看高校和谐师生关系建设
3.交往行为理论观照下的高校师生关系异化及其回归
4.中小学体育课师生交
往关系:本真、异化与重构\r——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5.中小学体育课师生交往关系:本真、异化与重构——基于哈贝马斯的交往行为理论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1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的研究俄丹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摘要:称谓语具有特殊的使用规律和发展轨迹,时代的变迁和价值观念的更新都会引起称谓语语义及其功能的变化,本文通过分析辅导员称谓异化,剖析现代高校师生和谐关系的特征,探索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对培养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积极健康的文化、传播观念等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辅导员;称谓语;关系称谓语是一个复杂而又灵活的语言系统,随着时代社会的发展呈现出符合其时代背景的不同特点,一直在“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地发展。
目前在传统称谓语的基础上,涌现出大量的新兴称谓语,极具时代性。
称谓语属于语言的范畴,关于语言和社会的密切关系一直是国内外语言学家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因此称谓语与社会的关系也一直备受关注。
称谓语是一种很有力的语言,被赋予了不同的内涵和情感色彩,是构建人际关系的纽带,作为交际行为的第一个环节,它除了一般语言符号具有的指称功能外,还体现了交际双方的社会关系及人们头脑中的社会文化思想观念,暗含着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传统和社会政治经济关系。
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频繁的教育者,也是学生入学后的管理者,以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开展工作,其与学生则形成了最重要、最活跃、最基本同时也最微妙的人际交往关系。
大学生是时代的弄潮儿,朝气蓬勃,崇尚个性,富于想象力和创新精神,他们不拘泥于中国传统的用姓名来指称别人的方式,不同专业、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的大学生在不同场合下所采用的称谓语可谓是五花八门,别具一格。
本文拟从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的角度,希冀从中以小见大,揭示高校辅导员称谓异化对师生和谐关系影响,期望有利于构建更加和谐的师生关系。
1、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主要涉及职业称、职务称、时尚称、绰号称、零称谓等,但从比例看,职业称是称谓者的首选称谓形式,其他称谓形式使用比例相对较小。
1.1职业称:平等中的个性追求“姓+老师”属于校园规范称谓,在当今一般用于泛称辅导员,尤其是称谓年龄较大、资历较高的辅导员,或者是新接触并不熟悉的辅导员。
但是,由于不同的语境因素,称谓者使用职业称时难免会产生一些变式:“老师”、“小+姓+老师”、“名+老师”、“姓名+老师”等。
“老师”一般用于学生称谓不熟悉的辅导员,因为大学里,常常是一名辅导员面对几百名学生,而且带班辅导员时常更换,辅导员和学生的识别率均较低,故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多采用此种模式。
“名+老师”、“小+姓+老师”、“姓名+老师”等等多用来称谓一些较为年轻的辅导员,这种称谓相对更为灵活,如“丹丹老师”、“小王老师”、“俄丹老师”等等。
因为师生之间年龄差距并不算大,且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接触较多,感情较为亲密,如此一来,人情味更浓,听来倍感亲切。
1.2职务称:崇敬中的功利趋向一些资历较老的“双肩挑”辅导员,既承担学生管理任务,又担任一定的行政职务,例如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等。
因此在校园中,他们就会因其身份的双重性,角色及场合的转换接收到不同的称谓,用职务称谓尽量避免辅导员称谓,以表示对对方地位和身份的尊重,所以学生一般用“袁书记”、“俄书记”来指称相关领导。
1.3时尚称:亲近中的平等意愿随着时代的发展,近些年来,一些带有时尚色彩的称谓语也悄然进入大学校园中。
这类称谓形式的使用没有双方的性别、年辈关系等因素的差异,只是在双方熟悉程度方面有选择差异。
此类称谓主要有:“老+姓”、“姓/名+哥/姐”、英文名、“Miss+姓”、“Mr.+姓”等。
如“姓+哥/姐/叔”,体现了广大同学在似有似无的调侃中想与辅导员进一步拉近距离的良好愿望,带有浓厚的个性化色彩。
曾据新闻媒体报道,原山东大学校长展涛教授,年轻有为,平易近人,因此被广大的山大学子亲切地称之为“展哥”。
此类例子还有因其在学校 2010 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 16 分钟的精彩演讲而被学生高呼“根叔”的华中科技大学校长李培根院士。
尊贵的领导称呼变得平民化,一时传为美谈。
1.4绰号称:特殊中的情绪显露校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中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称谓———绰号称。
绰号,又称外号、诨号,即根据人的特征、特点或体型给他另起的非正式名字。
绰号大都含有亲昵、开个玩笑、憎恶或嘲弄的意味。
有些辅导员态度比较恶劣或者工作能力欠佳,引起学生的不满,学生就会用绰号来贬称他们。
比如每日面无表情亲和力欠佳会被称为“面呆”等,对学生要求苛刻比较严厉的女辅导员被称为“大妈”、“老娘”、“老太婆”等。
有些辅导员则因为外貌形象特征被学生称为“鸭嘴兽”、“蝙蝠侠”等。
但是使用绰号指称辅导员并非都有侮辱性,有时仅指出某人身上的一些特点,而无贬义。
比如有些辅导员由于业务水平很高,学生十分敬佩,故称之为“仲裁员”、“大法官”等。
1.5零称谓:无言中的心理反映在当今校园中,由于种种原因,零称谓的现象也很多。
学生见到辅导员,喜欢采用体态语,微笑致意,点头招呼。
究其原因,有些是学生见过此辅导员但是不知如何称谓,有些是学生性格腼腆不好意思。
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干脆既不言语称谓又不采用体态语,直接擦肩而过、视而不见,这种方式可谓是缺乏礼仪的。
2、从高校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看现代师生关系特点在现代校园中,学生对辅导员的称谓语十分丰富、五彩斑斓。
这也表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校园师生关系悄悄发生微妙的变化:师生关系不再“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而是多了亦师亦友的温馨色彩,它所反映出的新型师生关系,拥有着鲜明的时代特色。
622.1民主、平等: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范式的消解随着校园中民主、平等观念的发展,我国古代那种二元对立的师生关系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则是师生平等、相互尊重的新型关系。
辅导员不再居高临下地教导学生,而是以一位平等的合作者、谦虚的倾听者、真诚的赏识者、个性张扬的促进者的身份出现,以一个引路人的角色来帮助、点拨学生,循循善诱,和蔼可亲。
同时,学生们的主体意识也显著增强,严于律己、锐意进取,积极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时甚至对辅导员的失误给予批评指正或提出建设性意见。
在这种民主平等的氛围里,师生间互相尊重,构建成一种平等交流、教学相长的模式。
学生们自主自信,独立思考的素质得到培养,个性得到充分张扬。
于是,学生们勇于“大胆”地抛弃传统称谓,采用个性化称谓来亲切地称呼辅导员已成为当今校园学生对辅导员称谓的主流。
2.2个性、多元:全面超越的师生关系的凸显通常我们把师生关系局限为辅导员和学生在完成学生管理任务中产生的一种交往关系,然而随着社会的迅速发展,学生管理方式不再是仅由辅导员发布“命令”、“安排”给学生这样一条单向单线来完成。
同时,在现代人才的教育培养过程中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固定的要求来规范所有的个体。
现代教育理念提倡打破以往培养一种通体为善的“标准化”的完人目标,认为辅导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每个学生个体的独特发展为目标。
辅导员应以培养个性、鼓励创造、以开放和多元的心态处理师生关系。
于是,辅导员和学生间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他们在学习上共同讨论、互相促进;在生活中互相关心、成为朋友。
由于追求多元、个性是现代高校学生思想的主要特征,那么在多元社会、文化背景下,学生采用各种时尚称谓来指称辅导员也是必然的趋势。
2.3简单、功利:人文情怀的师生关系的缺失一句“良师益友”既赞美了辅导员的功用和人格的伟大,同时也寄托了人们对辅导员的期望。
然而,在当前的教育实践中,师生关系有时会出现简单化、功利化的倾向。
一方面,学生不把辅导员放在眼里,不听从辅导员的劝导和教育,任意给辅导员起带有侮辱性的绰号,他们认为自己交纳了学费,就成为学校的上帝,所有的辅导员都理所应当按其需求为之服务。
另一方面,不够科学的辅导员考核制度使辅导员整日忙碌于晋升等事务,学生管理反而成为他们的次要工作,对学生敷衍了事,不再多费心思,不愿意也无暇与学生交流,采取放任的态度。
此外,如今有些辅导员和学生之间的利益关系越来越显现出严重的功利化色彩,通过辅导员“推荐”获得国家奖助学金、入党评优机会,此举大大动摇了辅导员在学生心中的形象和地位。
很多学生面临这种情况,一般都采取委曲求全的态度,不过为了表达不满,有时也会使用各种形象的称谓来指称他们,于是“周扒皮”等称谓风行。
3、构建辅导员与学生和谐关系3.1确立以辅导员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新型师生互动关系辅导员和学生的互动过程,要打破以往传统的教育管理模式,在人际交往视阈下,面对当今信息化、价值多元化的时代,大学生的生活价值和意义不再受到任何外来的角色和权威的强制约束,而由学生个体自我把握。
故辅导员作为学生的管理者、教育者和引路人,角色应该进行主动的积极的转变。
明确辅导员和学生的角色认知,规范角色规范和期望。
辅导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关心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发挥辅导员自身的主导作用,学生为主体,建立一种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从而建立良好的互动模式。
3.2明确师生共同发展的互动目标在人际交往视阈下,辅导员和大学生更应该体现出亦师亦友的状态,实现教与学的互相发展。
辅导员的成长应与学生在不断地合作中实现。
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启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锻炼学生的能力和思维方式。
与此同时,当前并没有专门的辅导员专业,但是辅导员队伍需要掌握各种学科知识,尤其是现如今辅导员年龄趋于年轻化,具备良好的学习能力,这样在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对自己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更新加工,知道自己的欠缺,不断地反省和鞭策自己,勉励自己奋发上进,对自己的言行举止进行修正,不断地提高自身专业能力和业务素质,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提高工作效率。
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做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例如,对于大学生普遍所表现出来的迷茫、没有目标、学习态度不端正、逃课违纪等问题,辅导员可以通过带领学生一起去图书馆或者自习室等场所学习,完成相互促进、相互监督的学习机制。
3.3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互动氛围作为大学期间对学生发展最具有影响力之一的辅导员,首先要做到爱生敬生,尊重学生,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运用平等和谐的互动方式对待学生。
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要放下自己是老师甚至说教者的刻板定位,平等地参与到学生群体当中。
辅导员跟学生之间不仅仅是人格上的平等,尊严和权利也是对等的。
当今大学生张扬个性,思维活跃有主见,辅导员要给予学生理解支持。
正是因为思想存在差异才进行沟通,大学生思想独立却不完全成熟,特别是在学生面对不同的价值观取向时,适时听取学生想法的同时,采取恰当方法加以引导,为学生打开思路,提供更多样化的选择。
辅导员要做到一视同仁,不偏不倚,给予每位同学同样的关心爱护。
学生来自不同的省市、不同的家庭,性格也不尽相同,辅导员不能戴有色眼镜对待学生,不能简单地以成绩好坏来衡量学生,要做到公平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