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3(精品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新版多篇)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新版多篇)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新版多篇)《赤壁赋》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它上是《兰亭集序》后接《游褒禅山记》。

这三篇虽都是古代山水游记内散文,但作者却不仅仅停留于对自然风物的客观描绘上,而是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感情和志趣,真正做到了“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溢满于海”。

《赤壁赋》更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

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的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说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揣摩文中意蕴深刻的句子2、体会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1、带着感情诵读文章,体会本文用语巧妙,极富哲理的语言特点。

2、通过讨论,理解文中对人生意义的议论,揣摩作者旷达乐观的情怀。

3、提高鉴赏文章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遇到挫折后体现出来的超脱的人生态度和乐观情怀。

教学重点、难点1.体会苏轼宇宙观和人生观。

2.学习本文融情于景,融情于事的特点。

三、说学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的教学对象是高中一年级的学生,大部分学生已经能够阅读一定量的浅易文言文,课前我已经让学生做了充分的预习和初读,结合注释和课外资料已经能够粗知大意,但还需要在感性的基础上作一些理性的分析和感悟。

四、说教法学法1、重视诵读感悟[说明]本文是古代散文史上的名篇,感情浓厚、意味隽永、文辞优美,教师应当努力引导学生进入课文的情境当中。

由于本文的写作年代离今天较远,学生要充分把握文中的意味可能有些困难,要提示学生诵读宜慢不宜快,要认真体会景物描写所蕴含的感情和哲理,当读到作者直接抒情部分更要认真感受作者的情怀。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

《赤壁赋》说课稿优秀10篇篇一:《赤壁赋》说课稿篇一教学目的:1、了解“赋”的有关特点。

2、诵读、品味、鉴赏课文精美的语言。

3、理解文中体现出的哲理。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本文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是本课教学的重点;2、体会课文情、景、理交融的特点是本课教学难点;教学方法:诵读法、点拨法结合学生的自主讨论。

第一课时一、导入。

我们刚刚学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后人称他的这幅作品是“天下第一行书”,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的作品《祭侄文稿》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二行书”,我们今天要接触的这位文学大家苏东坡他一样是一位大书法家,他的《寒食帖》被后人称为“天下第三行书”。

今天我们就要回溯到千年之前,回溯到黄州赤壁的那一个月夜,去走近这位宋代的大文豪。

二、“赋”的知识。

赋,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虽然对于现代人来说,其远不及诗词、散文、小说那样脍炙人口。

但在古代,特别在汉唐时诗与赋往往并举连称。

“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

他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这个赋就是最早的“骚体赋”。

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汉代也是“赋”这一问题最兴盛的时期,这时的赋多用于歌功颂德,排比铺张因此被称为“大赋”,代表作品有司马相如的《子虚赋》《上林赋》、贾谊的《鹏鸟赋》、张衡的《二京赋》。

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由于这种歌功颂德的作品出现久了就失去了现实意义和艺术价值,因此就出现了抒情小赋如三国是曹植的《洛神赋》。

发展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又出现了骈赋、律赋,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并且讲究声律、江淹的《别赋》、向秀《思旧赋》就是其中的代表。

赋发展到唐代,在韩愈、柳宗元古文运动的影响下。

又出现了散文化的趋势,于是“文赋”出现了。

文赋不讲究骈偶、音律、句式参差,押运自由,形成散文式的清新流畅的气势,叫做文赋。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赤壁赋》就是一篇文赋。

三、作者了解。

在前面的课文学习中,我们明确了要了解文章的思想情感,应该结合作者的生命体验。

《赤壁赋》说课教案

《赤壁赋》说课教案
03 前后联系
本篇课文与之前学过的文言文相比,在词汇、句 式和表达方式上都有所提升,能够帮助学生进一 步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教学目标
01 知识目标
掌握《赤壁赋》中的重点字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了解苏轼的生平和思想。
02 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赤壁赋》,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 力和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 素养。
04
说教学反思
亮点回顾
教学目标明确
本次说课教案清晰地阐述 了教学目标,使教师和学 生都能明确了解学习的方 向和重点。
教学内容丰富
教案中融入了丰富的历史 背景和人物介绍,使课程 内容更加生动有趣。
教学方法多样
采用了讲解、小组讨论、 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 ,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 热情。
教学资源充足
改进措施
01
02
03
优化时间安排
在未来的教学中,应更加 合理地分配时间,确保每 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意见 。
提高学生参与度
通过设计更具吸引力的教 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 兴趣,提高其参与度。
完善教学细节
对教学细节进行改进,如 调整PPT字体大小、优化 图片质量等,以提高教学 效果。
THANKS
感谢观看
推进新课
引导思考
在推进新课的过程中,我会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文章的主题和意 义。例如,我会问学生:“苏轼在赤壁赋中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苏轼 如何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等问题,以启发学生主动思考 。
课堂小结
总结回顾
在课堂小结环节,我会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主要内容,帮助他们巩固记忆并加深理解。同时,我会留出一些时间让学 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尽量给予满意的解答。

高中语文赤壁赋的说课稿

高中语文赤壁赋的说课稿

一、说教材
(一)本节课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赤壁赋》是苏轼一篇以游赏山水为题材的辞赋,写景、抒情、议论紧密结合,语言精练优美、内容隽永深长。

它被作为讲读课文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②第
三单元。

(二)教学目标(PPT显示)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背诵课文
(三)教学重点(PPT显示)
1.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2.领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四)教学难点(PPT显示)
如何理解文中的主客问答
二、说教法、学法
采用的教法是:1.点拨法 2.讨论法
采用的学法是:1.朗读法 2.点评法 3.讨论法
三、说教学过程
(一)新课的导入
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有一个不可多得的通才,他精通琴棋书画,其词开一代豪放词先河,其文名列唐宋八大家。

他就是苏轼。

但这样一位旷世奇才,却命运坎坷,屡次遭贬。

他第一次被贬是在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被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

然而坎坷的经历,囚犯般的黄州生活并没有使苏轼消沉下去,他以
一种超然乐观、旷达洒脱的胸怀和气度,在难以忍耐的苦难环境中自得其乐,于“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当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现在,让我们走近
苏轼,泛舟赤壁,一起享受《赤壁赋》中的“江上清风〞“山间明月〞……。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一、说教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这篇文章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以其深刻的哲理思考、优美的语言艺术和独特的文化内涵,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瑰宝。

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举足轻重。

它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还能让学生领略到古人豁达的人生态度和对宇宙、人生的深刻思考。

通过学习这篇文章,学生可以进一步感受苏轼的文学魅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说学情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

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基础,但对于像《赤壁赋》这样思想深邃、语言优美的文章,理解起来仍有一定难度。

不过,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只要引导得当,能够激发他们深入探究的兴趣。

三、说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准确理解文中重点实词、虚词和句式,流畅地翻译全文;能够赏析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诵读、讨论和点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文言文阅读和鉴赏水平。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感受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

四、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文中的重点字词和句式,把握作者的情感变化。

教学难点:体会文中蕴含的哲理,理解苏轼旷达超脱的精神境界。

五、说教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体会文章的韵律美和情感美。

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思维。

点拨法:在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教师适时进行点拨,帮助学生解决疑难问题。

六、说学法自主学习法:学生自主预习,查阅资料,初步了解文章内容。

合作探究法: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心得,共同解决问题。

七、说教学过程接下来,我将详细阐述教学过程,这也是本次说课的重点。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教案3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掌握《赤壁赋》的历史背景、作者以及主要内容。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能够运用文学知识分析文学作品,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体验文学的美感和趣味。

3. 帮助学生感受中国文化的深厚底蕴,理解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和博大精深。

4.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写出感人至深的散文或诗歌。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以《赤壁赋》为中心,围绕历史背景、作者简介、诗句鉴赏、主题思考、写作等方面展开教学。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利用图片、视频等多种方式来呈现三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2. 诵读《赤壁赋》教师可以分段分句进行诵读,同时注重语音语调、情感感染、形象塑造等方面的讲解,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文学作品的魅力。

3. 作者简介和作品解读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作者苏轼的生平、思想、作品创作背景等方面的信息,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内在含义,激发他们对苏轼的赞赏和敬意。

4. 诗句鉴赏教师可以以《赤壁赋》中的诗句为突破口,教授学生文学鉴赏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古代文人士大夫的清高、豁达和才情。

5. 人物塑造的分析教师可以通过《赤壁赋》中的人物形象,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情感表达和思想倾向,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和作家心境。

6. 主题思考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探讨《赤壁赋》的主题和表现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同时让学生对中国文化传统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7. 作文教师可以让学生选择一个诗句或文段,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作者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采用多种方法综合教学,包括诵读、讲解、讨论、分析、思考和写作等多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全面掌握作品的内容和主题,同时提高文学鉴赏和写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通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认识这一文学名篇,深入体验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深厚内涵,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从而更好地塑造他们的人格,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经过对《赤壁赋》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深刻理解其中的意蕴,更重要的是通过这个教学,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共3篇)

高中语文《赤壁赋》教案、教学设计和说课稿(共3篇)

《赤壁赋》教案苏轼教学目标:1了解苏轼,学习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2提高对大自然的感悟力,并用美的形式表达出来教学重点:了解掌握重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教学过程:一、简介作者二、整体感知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到关于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

文中流露出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乐观的精神。

含而不露,意在言外,深沉的感情融于景物描写之中,满腔的悲愤寄寓在旷达的风貌之下。

这就是它成为名篇的原因之一。

三、研读全文全文共五段。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

在这澄澈、幽美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

置身于如此良辰美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飘欲仙。

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声。

箫声起,悲意生。

哀怨,爱慕,哭泣,申诉,潜龙舞,嫠妇泣,六个比喻,渲染箫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哀,引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促无常的悲观情绪。

作者借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

客人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

世间万物,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风流云散。

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妙风光的豁达开朗的心情。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以明月江水作比,说明世界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

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的短促,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五段,写客人转悲为喜,主客开怀畅饮,兴尽入睡。

这个结尾意味深长,既照应了开头超然欲仙的快乐,又是向政敌的一种暗示:我虽然遭受迫害,贬谪黄州,但我的日子过得并不错,既不寂寞也无苦恼。

赤壁赋说课稿等奖

赤壁赋说课稿等奖

赤壁赋说课稿等奖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经典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课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旨在让学生领略古人笔下的自然之美,感受他们在山水之间寄托的情感和哲思。

《赤壁赋》是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篇赋体散文。

文章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豁达超脱的胸怀和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这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而且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授课对象是高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经过初中阶段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一些较为复杂的文言字词和句式还存在理解上的困难。

同时,高一学生的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在对文章深层内涵的理解和把握上还需要进一步引导。

三、教学目标基于以上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了解赋体散文的特点,体会本文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体会文章的语言之美。

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理解文章的思想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苏轼豁达超脱的胸怀,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积累文言字词,理解文意。

体会文中景、情、理交融的艺术特色。

2、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达的复杂情感和人生哲理。

体会苏轼旷达乐观的胸怀对学生人生态度的启示。

五、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破教学重难点,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在诵读中感受文章的语言之美,理解文意。

2、问题引导法设置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说课稿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赤壁赋说课稿《赤壁赋》说课稿一、说教材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对学生而言:学生在人生道路中总会有挫败感,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苏轼被贬黄州正是他人生遭遇的第一次重大挫折,面对挫折挫败,他所展现的乐观豁达的态度和理性思辨的精神对学生具有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2、说教学目标轼的理性思辨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过程与方法:与同期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做比较阅读,深化对苏轼被贬黄州期间情感和思想的认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悟苏轼的人生观和宇宙观;通过评价获得价值观的提升,学习苏轼直面挫折的豁达乐观精神,提高人文素养。

二、说重点难点解苏轼的理性思辨和乐观旷达的情怀。

教学难点:理解和体悟苏轼领悟到的世界观和处世态度。

三、说教法教参认为《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比较阅读,增进对彼此的理解。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因此我采用多重教法:比较阅读、诵读法、点拨法、讲解法、提问法等。

通过比较阅读培养学生筛选概括信息和知识迁移的能力。

引导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设置由浅入深,重点突破,环环相扣,逐层深入,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四、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比较阅读法、赏析探究法、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把握作品的思想和情感脉络,从而达到鉴赏抒情散文的目标。

依据是新课标在必修课“阅读与鉴赏”方面,建议“发展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个性化阅读”。

五、说教学过程1、激趣导入同样写在1082年,同样写在黄州赤壁,苏轼创作了一词两赋,即前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

今天我们要通过比较阅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来重点学习前赤壁赋。

设计此环节的目的:好的导入,能营造良好课堂氛围,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明确学习目标,使之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

2、朗读熟悉文本,扫清障碍,进入情境。

3、学案导学比较《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的异同。

《赤壁赋》优秀说课稿

《赤壁赋》优秀说课稿

《赤壁赋》优秀说课稿《赤壁赋》优秀说课稿1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深化的解读是对课文有透彻的理解,也是帮助老师上好一堂课的前提,因此我们首先要对课文本身进展理解。

一、说教材《赤壁赋》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这篇课文既是一篇游记,又是一篇情景交融优美的赋。

作者用飘逸的文字、豁达的人生态度,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夜游赤壁的静谧风光,通过与客人交流,表达出自己对人生的深思和对旷达态度的追求。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已有的知识构造和认知程度,是老师的授课点和出发点,我所面对的学生处于高一年级,有一定的概括理解才能,在情感类散文上能引起一定共鸣,同时他们已经学过情景交融的文言文,对文言常识有所积累。

三、说教学目的从课程标准中全面进步学生的语文素养,建立开放有活力的语文课堂的理念出发,根据教材以及学生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的:1、掌握文章中文言字词,如通假字“属”,状语后置句式如“泛舟游于赤壁之下”;给文章划分段落,明确每个局部的大意。

2、学生通过诵读法、以读促悟法品味艺术手法和语言特点,自主理解与交流合作相结合进步文言文的阅读才能,体会本文中情、景、理交融的写作手法。

3、感受文中逝者如斯的哲学理念,体会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教材、学情的分析^p 还有对教学目的的设立,我确定的教学重难点是:学习积累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有关知识,理解作者运笔自然,文辞优美的写作特色及语言运用的妙处,体会作者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运用的妙处,感受作者文笔背后的人生态度和哲学理念。

五、说教学方法好的教学方法可以事倍功半,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当中,学生需要掌握根本文言知识,理顺文意,同时也需要感悟跨时空的人文内涵,在这里我将选择:诵读法、指导阅读、点拨法、圈点勾画法。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我会通过作者的写作背景入手:同学们,人生的组成的苦乐参半的,面对人生中的挫折,有的人一蹶不振,有的人豁然开朗,其实所谓的挫折痛苦,只是一个人角度的不同。

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语文《赤壁赋》说课稿语文《赤壁赋》说课稿(精选10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说课稿,说课稿是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本店铺精心整理的语文《赤壁赋》说课稿,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赤壁赋》说课稿 1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3、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4、教学原则: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二、说教法:1、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赤壁赋》说课稿

语文人教版高中必修2《赤壁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赤壁赋》是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语文必修②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本单元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不仅描绘自然风物,而且在景物的描述中倾注个人的情感和志趣,《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学习本文,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要学习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二、教学目标:1、了解赋的相关知识;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诵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本内容(重点)。

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提高语言感受能力;知人论世;与作者在同时期创作的其它作品比较阅读,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难点)。

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教法和学法。

1、总体思路: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2、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整体感知,通过质疑、交流的手段达到积累和总体把握文章内容的目的。

3、教师设计问题,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学生讨论,深入分析文章内涵,利用“比较阅读”“知人论世”等方法开展研究性学习。

4、恰当地利用学案、多媒体、营造气氛,扩大课堂容量,提高课堂效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

简介背景。

东坡仕宦一生,沉浮一生,漂泊一生。

他因乌台诗案,因政治迫害被贬黄州。

从政治生涯看,黄州是他的谪居之所,是他生命的低谷;而从文学创作看,黄州又是他的“洞天福地”,是生命的巅峰。

最负盛名的“赤壁三咏”就创作于此。

今天让我们走近失意飘泊中的苏东坡,走进他的散文杰作《赤壁赋》。

(二)疏通文句,通读全文。

1、针对预习自读的情况,学生质疑。

学生将完成学案时遇到的困难,包括字音、句读、难解的词义及句意等,提出来集体讨论,仍不能解决的,由教师引导点播。

2023最新-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

2023最新-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赤壁赋是指北宋文学家苏轼写过两篇《赤壁赋》中的《前赤壁赋》,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名篇,表现了作者的心灵由矛盾、悲伤转而获得超越、升华的复杂过程,赤壁赋说课稿。

下面是小编辛苦为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您的肯定与分享是对小编最大的鼓励。

《赤壁赋》说课稿篇一一、说设计理念:新大纲既肯定了语文的工具性,也明确了语文【】的人文性。

因而古代散文的教学要注重积累、诵读、感悟和熏陶,使学生在积累相应文言知识的基础上接受古代名篇全方位的感染,提升学生的感悟品质和思维品质,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发展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

二、说教材理解:《赤壁赋》这篇课文是苏教版高一年级,这篇文章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以苏子与客“泛舟赤壁”写起,先后展示了客人们游赏尽兴而“扣舷高歌、以洞箫而和”,客人关于“宇宙永恒而人生短暂”的悲观失落的感受以及苏子对同一哲学命题的乐观豁达的看法,文章最后收于宾主尽欢“不知东方之既白”的畅达痛快之中。

行文“如行云流水,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这样的文章让人不忍释手,读之遍觉“天高地阔,洒脱旷达”;读之便觉有文化的精灵在不知不觉间便潜入到人内心最柔软最深刻的去处。

读罢能使人顿觉对人生对世界对宇宙对得失对爱憎对顺达对逆境有了更深刻更坦荡的认知。

三、说目标设置:1、知识目标(1)重点字词梳理(2)了解文体特点(3)了解作者及写作背景2、能力目标⑴理解文本内容,感受其情其景。

⑴把握优美意境,理解深邃命题。

⑴美读赏鉴结合,追思文豪风采。

3、情感目标用辨证的思想看待生活,培养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4、教学重点⑴理解积累文言知识⑴理解作品中包含的复杂情感和深刻内涵,⑴丰富自己的情感体验,提高人生境界。

教学课时:三课时四、说学生学情:高一阶段的学生思维活跃,在初中的学习中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知识,所以通过自己的积极思维,再加上和其他同学的相互探讨,关键时刻老师的及时援手,他们具备读出这篇文章的精妙处的基础和能力;但另一方面这篇文章学生能感觉到美但到底因何而美却不一定感觉清晰,并且这篇文章所表达的这种哲学思索对于相对单纯的高一学生而言,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甚至在少数同学的心中还会激起相反的看法。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 说课稿

人教版必修2《赤壁赋》 说课稿

) ) ) ) ) ) ) ) )
预习检测二: 预习检测二:文学常识
苏轼( ),字 苏轼( 1036 一 1101),字 ), ,号东坡 居士, 朝代)眉州眉山人。 居士, (朝代)眉州眉山人。文学成 就很高,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同列“ 就很高,与其父苏洵、弟弟苏辙同列“唐 宋八大家”之中,后人称之为“ 宋八大家”之中,后人称之为“ ”。
面对灾难性命运, 面对灾难性命运, 苏轼持什么样的人 生态度? 生态度?
以坦然的心境到大自然中寻求 精神寄托。 精神寄托。
三、检测目标
六、迁移延伸(当堂训练) 迁移延伸(当堂训练)
目的: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目的:学以致用,巩固方法。
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欧阳修论作文(苏轼《东坡志林》) [选文 选文] 选文 顷岁(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 乘间( )以文字问之。 顷岁(1)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2)以文字问之。云:“无它 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世人患( )作文字少,又懒读书, );世人患 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3);世人患(4)作文字少,又懒读书, 每一篇出,即求过 如此少有至者。 病不必待人指摘( ), ),多作自 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摘(5),多作自 能见之。 能见之。” [注释 注释] 注释 顷岁]近年来。(2) 乘间 乘机,乘着间隙。( 乘间]乘机 。(3) 工 精 (1)[顷岁 近年来。( )[乘间 乘机,乘着间隙。( )[工]精,妙。( ) 顷岁 近年来。( 4)[患]毛病、弊端(在于)。( )[指摘 挑剔,批评。 毛病、 )。(5) 指摘 挑剔,批评。 指摘]挑剔 ) 患 毛病 弊端(在于)。( [练习 练习] 练习 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解释文中加点词的意思。 尝( ) 术( ) 过( ) 疵( )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赤壁赋》。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反思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一篇文言文。

本单元所选的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些作品不仅展现了自然山水之美,更融入了作者的情感和思考。

《赤壁赋》是苏轼被贬黄州期间创作的一篇赋文。

文章通过主客问答的形式,描绘了赤壁的壮丽景色,抒发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宇宙的思考。

这篇文章不仅在语言表达上独具特色,而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思想内涵。

二、学情分析对于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能够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

但是,对于像《赤壁赋》这样篇幅较长、思想内涵较深的文章,学生在理解上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阅读,同时加强对重点词句的讲解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此外,高一的学生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但他们的人生阅历和思想深度还相对有限。

在教学中,可以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深入思考作者所表达的情感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

三、教学目标基于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三个方面:1、知识与技能目标(1)积累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2)学习本文景、情、理交融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和哲理。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诵读、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

(2)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看待人生的挫折和得失,培养学生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

(2)感受苏轼豁达的胸怀和超脱的精神境界,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化素养。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虚词和句式,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

高中语文《赤壁赋》说课稿优秀4篇《赤壁赋》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地位和作用《赤壁赋》是必修二第一单元中的一篇,和《听听那冷雨》《再别康桥》共同构成了“山水神韵”这一模块。

《赤壁赋》是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正如余秋雨先生在《苏东坡突围》中说,《赤壁赋》乃中国文人的通用电码,是一篇难得、有味的经典美文。

而处于这个阶段的学生都渴望长大,但在人生道路中总会有挫败感,难以释怀,心中充满了迷茫。

学习苏轼面对挫折的那种坦然、达观的态度,将对学生起到了良好的教育和启发意义。

以《赤壁赋》为载体,可培养学生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为品性之人。

因此其作用与地位十分重要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我制定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二、说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实词、虚词及文言句式,整体把握文本内容以及了解赋的相关知识。

(2)反复体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知人论世,深入理解文中包含的复杂感情和深刻内涵。

(3)了解苏轼的思想,学习古人豁达乐观的精神,提高自己的人生境界。

三、说重点难点《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在准确把握文言现象,疏通文意的基础上,还应该注重对文章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是本课教学的一个重点。

探讨如何将景、情、理紧密结合是教学难点。

四、说教法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教师既是与学生平等的对话者之一,又是课堂阅读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的促进者。

”“教师的点拨是必要的,但不能以自己的分析讲解代替学生的独立阅读。

”因此,这一堂课,在教法上我采用涵咏法、美读法(体验性默读、多形式朗读等)、讲解法,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课文。

把课堂交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构建师生间和谐平等互动的语文课堂。

五、说学法我设计了朗读法、欣赏法、讨论法、总结法等学习方法,指导学生品析作品的语言,体会优美意境,探究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达到鉴赏抒情的散文的目标。

《赤壁赋》语文说课稿(共4篇)精选全文

《赤壁赋》语文说课稿(共4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赤壁赋》语文说课稿〔共4篇〕第1篇:《赤壁赋》语文说课稿一、说教材《赤壁赋》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第三单元的第二篇课文,这一单元的课文都是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这个单元的课文不仅描绘了优美的山川风物,而且融情于景,将作者的个人情感与志趣融入写景之中。

《赤壁赋》是一篇包含着抒情与说理的文章,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妙风光和泛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一曲极其哀怨的萧声,引起主客之间的一场问答,二人讨论了“变化与永久”的辩证哲理,表达了作者豁达乐观的精神。

二、说学情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构造和认知程度,是老师授课的根据与出发点。

高一年级的学生语文知识有了一定的积累,但是本文的学习对他们来说仍有难度。

特别是文章中关于“变化与永久”的辩证哲理这一局部内容的理解,很难弄懂。

该阶段的学生在文言词汇上有一定的积累,但是单独处理文章还存在一定困难,需要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文章。

三、说教学目的因此,基于教材和学情,我从课程标准中“全面进步学生语文素养”的根本理念出发,设计了以下三个维度的教学目的: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文章生字词,学习文言词汇。

2、通过自主读文、讨论、交流等过程,体会作者和客人的情感变化。

3、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久”的真理。

四、说教学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p 和教学目的的设立,理解课文内容,从中体会主人公情感变化为我的教学重点,体会作者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感受文章阐释的“变化与永久”的真理为我本堂课的教学难点。

五、说教法学法为了实现教学目的、突出重点、打破难点,教学中我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法、朗读法和小组讨论法。

那么接下来我将着重介绍我的教学过程,这也是我本次说课最为核心的环节。

六、说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著名特级老师于漪曾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赤壁赋(人教版高二必修)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文章表达的意义和价值。

2. 能够分析古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 能够理解文章刻画的历史背景和人物形象。

4. 能够感受文化传承和历史文化的底蕴。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程教学重点将放在《赤壁赋》的文学价值和语言特点上,理解宋代史实和小说创作的区别,了解魏蜀吴三国的历史背景以及著名的赤壁之战的起因和过程。

三、课程设计:1. 导入(5分钟):学生们通过PPT或电子屏幕上展示的图片与赤壁赋相关的图片,了解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意义,进入课程主题。

2. 放映段视频材料(15分钟):通过电影或文艺作品对赤壁赋的创作背景、人物形象、文化传承等方面让学生表现出来。

3. 阅读赤壁赋(60分钟):由授课老师于语文教育网络等在线平台上或课本周边的相关网页或文献进行视频播放,引导学生逐段阅读和分析赤壁赋文本,并指导学生分析其中的修辞手法和思想内涵。

重点分析慷慨激昂的语言和工笔实写的文体,通过多媒体展示相关的画面,使学生更加直观、深入的了解到赤壁之役的英勇壮举,金戈铁马的场景,情景再现激情四溢。

4. 学习活动(40分钟):学生借鉴作文,表述对文学作品的思维感悟,学生可自由发挥,写一个五百字左右的读后感。

5. 课堂反思(5分钟):让学生自由发挥,分享本节课程的收获和成果,完成讨论,通过作文结合阅读赤壁赋感悟,对本节课程整体评估。

四、教学方式:采用互动式教学方式,将学生的角色打开,将多媒体视频和书本课文进行有效结合,形成学习情境。

教师只是起到疏导和引导作用,在阅读与分析时,可以组织学生成小组进行课堂讨论,使学生在互动过程中,感受到知识的意义与价值。

五、教学资源:1. 呈现赤壁赋相关图片的PPT或电子屏幕。

2. 放映某部电影或文艺作品(如《赤壁之战》、《蜀山战纪》中的“赤诚”等)。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

《赤壁赋》说课稿1.《赤壁赋》说课稿1【说教材】1、教材分析: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2、教学目标:(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3、教学重点:(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4、教学原则: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说教法】1、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2、教学课时: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作者和解题】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赤壁赋》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大凡在写景叙事中注入作家浓郁的主观情思的文章,语言才能神情飞动,意趣横生,倘若在情和景交融之外,更能从物我之间抒发哲理意蕴的则更是达到化境的上乘之作。

苏轼的《赤壁赋》就是这样一篇独具特色的“以文为赋“的上乘之作,它兼具南北朝骈赋和唐宋古文的双重特点,文质兼美,情理并茂。

将纯理念的对社会人生的抽象认识通过欣赏风月,凭吊古人的方式来完成,在主客观的契合间发出哲理的意蕴。

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但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理自然,姿态横生”。

它是高中语文新教材第三册第六单元中唯一的一篇宋文,其他三篇则是唐文——李密的《陈情表》、韩愈的《祭十二郎文》、柳宗元的《愚溪诗序》。

唐代散文重在意境和情感,而宋代散文则重在情感和理趣。

但无论是意境、情感或是理趣,都应该注重对文章语言的鉴赏,即揣摩意境,感悟情感,探讨理趣。

这也就是本单元教学的一个重点。

因此,在对《赤壁赋》教学过程中应紧紧抓住“鉴赏”二字,致力于培养学生的欣赏水平,这也体现了新大纲中要求的“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和整体能力的提高,重视积累、感悟和熏陶,重视语文运用能力和语感的培养。


鉴于以上的教材分析,确立如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以文为赋”——学习骈散结合的语言特点
(2)“以意逆志”——感知作品言外的情感理趣
(3)“知人论世”——了解诗人儒道兼济的思想
3、教学重点:
(1)欣赏分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2)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内涵
4、教学原则:
从诵读——研读、从整体感知——深层评价、从感性——理性的原则
二、说教法:
1、根据新大纲的要求,中学生应诵读一定量的浅显的文言文,《赤壁赋》是骈散结合的文赋,声韵和美,节奏富于变化,第一课时应运用多媒体的形式让学生多听、多看,同时让学生有感情的反复诵读,重在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理清文章的思路;第二课时重在研究性的讨论学习,方法是教师设计问题,学生课外搜集资料,写好发言稿,课堂上以交流、讨论的形式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引向更深的层面。

2、教学课时:两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和解题:
1、黄州的苏轼:苏轼人生中最无用世机会的三处贬所:黄州、惠州、儋州。

赤壁赋的写作正是苏轼遭受人生第一次挫折时。

简单的介绍苏轼躬耕东坡、黄州夜醉及两赋一词。

有助于学生对欣赏作品时恰当的运用“知人论世”的方法。

2、解题:
(1)赤壁的有关话题:三国时的赤壁和黄州的赤壁
(2)赋的特点的演变:骚赋—大赋—小赋—骈赋—律赋—文赋二、第一环节:听录音或看多媒体课件,提醒学生注意字音的准确,语句节奏的缓急和节奏的变化。

教师点明五段文字的五次换韵。

三、第二环节:以诵读为纽带,落实以下几个步骤:正音读—识文字—通义训—察语气—明文法—断句读—辨辞采—别文体
请四位学生分别朗读,其余同学根据注解疏通文意。

之后,学生提出疑问,教师提示重要知识,举例
词类活用——使动用法:舞幽壑之潜蛟
意动用法:侣鱼虾而友麋鹿
名词作动词: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句式——定语后置:客有吹洞箫者
宾语前置:何为其然也
四、第三环节:理清文章的思路,(学生默读)
教师点拨:第一节——月夜泛舟的陶醉
第二节——悲凉箫声的伤感
第三节——人生失意的悲情
第四节——随缘而安的态度
第五节——忘情尘世的洒脱
五、第四环节:通过以上的分析,再让学生齐读课文,仔细体会文章的语言,探讨景、情、理的关系。

教师板书:游景乐(以景动人)
“水月”歌情悲(以情感人)
问理喜(以理警人)
六、第五环节:安排下节课的讨论话题:
(1)欣赏文中的“水月”的意象,并谈谈古人的山水意识。

(2)分析主客的形象,体悟主客问答中的理性思想。

第二课时
本课时围绕上一节课的两个问题展开,以学生发言——讨论——总结的形式,教师适时的引导。

一、评析文中的“水月”意象
教师点拨: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二、引申苏轼的山水意识
苏轼采取的是一种政治性的退避,“宁固穷以济意,不委屈而累己”,他找到了生活的快乐和心灵安慰的较为现实的途径。

无论人生的感叹或政治的忧伤,都在对自然和对山水的爱恋中得到了
安息。

于是他的山水意识提到了一个远远超出同时代人的高度。

从而,自然山水在他的笔下,不再是象魏晋诗人那样只是作为哲理思辩或徒供观赏的客体,而融入苏轼的生活、兴趣、情感中。

秋风秋月、平畴旷野,极其普通的景色在这里都充满了生命和情意。

而且一种浑化无际、物我两忘的风格在苏轼的笔下流淌出来,这是平凡而不可起企及的美。

三、主客是否为两个人?体悟主客问答中的哲理思想。

答:主和客其实是苏轼人生的两个层面,
主——作为道者的苏轼——达观——因缘自适,随遇而安客——作为儒者的苏轼——悲观——人生短暂,生命渺小
四、结合诗歌单元《归园田居》、《梦游天姥吟留别》,谈谈苏轼、陶渊明、李白对传统人格超越。

陶渊明——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是带性使气的
李白——安能摧眉要事权贵,使我不开心颜——是深感痛苦的苏轼——水逝去而常流,月盈亏而永生——是洒脱旷达的
五、如何正确评价苏轼随遇而安,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
缘于诗人痛苦的人生际遇,畅达地看待人生的起起浮浮,是一种豁达的情怀。

六、结语:
(1)文章有赋的情韵,散文的笔调,打破了赋在句式、声律和对偶上的束缚,用比较自由的句式构成带韵的散文,兼具诗的情韵和散文的理意,体现了韵文的优美、绵长的特色。

(2)《赤壁赋》清风和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的幽美景致,都给政治上失意的苏轼带去了莫大的慰藉,于是他用那传神的妙笔,为我们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境界,他描写了秋夜泛舟大江的情景,抒发宇宙无穷、人生短促的感慨,并以水月为喻,畅达宇宙万事万物变与不变的辨证关系,使惆怅的心情在享受清风明月的快意中得到诗意的消解,表现了一种豁达乐观的襟怀。

七、布置作业:
(1)将文中的第一节改写成一段散文化的抒情文字。

(2)比较《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的异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