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合集下载

最新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建议收藏)

最新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建议收藏)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消化神经中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感谢聆听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感谢聆听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感谢聆听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

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感谢聆听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在逐年增加。对于消化内科医生来说,熟悉并掌握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及操作规范,对提高医疗质量和患者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针对消化内科常见疾病,介绍其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一、胃部疾病

1. 胃溃疡

胃溃疡是胃黏膜破坏形成的常见疾病,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恶心、呕吐等。诊治流程如下:

1) 病史询问与体格检查:详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腹部触诊等体格检查;

2) 确诊与鉴别诊断:通过胃镜检查、尿素呼气试验等进一步明确诊断,并与其他类似疾病进行鉴别;

3) 治疗方案制定: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等因素,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幽门螺杆菌的根除等;

4) 随访与复查:定期随访患者病情,同时进行复查胃镜、HP试验等,评估治疗效果。

2. 胃食管反流病(GERD)

GERD是胃酸返流引起食管粘膜损伤的疾病,常见症状为胸骨后灼热感、反酸等。诊治流程如下:

1) 病史询问: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的程度、频率等;

2) 确诊:通过症状评估、内镜检查等明确GERD的诊断,并排除

其他原因;

3) 非药物治疗:建议患者改变生活习惯,如减少饮食摄入、避免

饱餐等;

4) 药物治疗:根据病情选择适当的抗酸药物,并指导患者正确使用;

5) 外科干预:对于未能得到药物治疗效果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干预;

6) 随访:定期随访患者,观察症状的改善情况,进行必要的复查。

二、肝胆系统疾病

1. 肝炎

肝炎是肝脏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有乙肝、丙肝等不同类型。诊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科专科技术操作规范

一、目的

为规范消化科疾病的诊疗,保证患者的安全和健康,制定本操作规范。

二、适用范围

本操作规范适用于消化科诊室的医生和护士,以及参与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医务人员。

三、操作流程

1.术前准备

(1) 检查患者的病历、体征、病史、药史及过敏史。

(2) 检查消化内镜设备及附件是否完好,准备内镜镜头、生物钳、注射器等工具。

(3) 阐明内镜检查的目的、过程及注意事项,征得患者或家属的同意。

2.消毒准备

(1) 内镜及工具清洗:使用洗涤剂和蒸馏水清洗内镜和工具,

去除污渍和细菌。

(2) 内镜及工具消毒:选择适当的消毒方法,如高压蒸汽灭菌

或化学药品消毒。消毒后使用无菌纱布覆盖内镜、生物钳等工具,

保持其无菌状态。

3.操作步骤

(1) 局部麻醉:给患者口腔内或直肠内注射局部麻醉药物,减

轻疼痛。

(2) 内镜检查:将内镜插入患者口腔或直肠,检查消化道腔道。

(3) 活检或治疗:如发现异常病灶,可进行活检或治疗操作。

4.操作注意事项

(1) 操作人员应熟悉消化内镜检查和治疗的操作流程和步骤,

做好术前准备工作。

(2) 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评估和检查,明确适应症和禁忌症,确

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严格遵守内镜及工具的消毒和无菌操作规范,防止交叉感染。

(4) 操作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反应,掌握良好的操作

技巧和操作节奏,尽量减轻病人的痛苦和不适。

四、操作效果评估和记录

(1) 对操作效果进行评估,记录内镜检查或治疗的结果和发现,如病理学检查结果等。

(2) 对术后患者进行完善的护理和观察,记录术后病情及治疗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节急性腹痛 (1)

第二节慢性腹泻 (5)

第三节上消化道出血 (7)

第四节下消化道出血 (11)

第五节胃食管反流病 (13)

第六节急性胃炎 (17)

第七节慢性胃炎 (21)

第八节消化性溃疡 (26)

第九节功能性消化不良 (31)

第十节溃疡性结肠炎 (34)

第十一节克罗恩病 (40)

笫十二节肠易激综合征 (43)

第十三节自身免疫性肝炎 (47)

第十四节肝硬化 (49)

第十五节肝性脑病 (56)

第十六节原发性肝癌 (60)

第十七节急性胰腺炎 (68)

第十八节慢性胰腺炎 (75)

第二篇消化内科常用操作规范

第一节鼻饲术 (81)

第二节胃肠减压术 (85)

第三节插管洗胃术 (88)

第四节三腔二囊管压迫止血术 (91)

第五节肛管排气法 (94)

第六节腹腔穿刺术 (95)

第七节内镜下食道狭窄的扩张术 (100)

第八节胃镜检查 (103)

第九节肠镜检查 (107)

第十节超声内镜检查 (109)

第十一节胃肠息肉摘除术 (112)

第十二节食管支架置入术 (114)

第十三节粘膜切除术(EMR) (115)

第十四节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117

第十五节ERCP检查 (119)

第十六节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121)

第十七节内镜下鼻胆引流管置入 (123)

第十八节内镜下胆管内引流术 (125)

第十九节上消化道异物取出 (126)

第二十节消化内镜 (128)

第二十一节食管扩张术 (135)

第一篇消化内科诊疗常规

第一节急性腹痛

【诊断要点】

(一)病史采集

1.病史:对腹痛的诊断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所以应仔细询问腹痛的经过、部位、强度、特征、诱发或缓解因素、伴随症状及其他病史。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是指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该病的主要症状包括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屈时易出现。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胸骨后或剑突下的灼烧感或疼痛、咽下疼痛或不畅、咳嗽、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等症状。并发症包括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等。

诊断反流性食管炎的最准确方法是胃镜检查,可以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食管吞钡X线检查可以显示食管

的炎症改变。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行食管滴酸试验、24小时

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等检查。

治疗反流性食管炎的目的是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一般治疗包括抬高床头15—20cm,降低腹压,避免高

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饮食,戒烟、酒。药物治疗包括

促胃肠动力药、抑酸药、制酸药及粘膜保护剂等。维持治疗一般应维持用药4—12周。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食管瘢痕性狭窄、内科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长期服药及由反流引起的严重呼吸道疾病,可行胃底折叠术。

第二章:胃炎

胃炎是指胃黏膜的炎症,根据病因可分为感染性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药物性胃炎、化学性胃炎和放射性胃炎等。其主要症状包括上腹痛、恶心、呕吐、饱胀感等。胃炎的诊断主要依靠胃镜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治疗胃炎的原则是根据病因治疗,如细菌感染性胃炎应用抗生素,自身免疫性胃炎应用免疫抑制剂等。一般治疗包括调节饮食、避免刺激性食物、戒烟、酒等。药物治疗包括抑酸药、胃粘膜保护剂等。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是一门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学科,针对不同的消化系统疾病,医学界对其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进行了制定,以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首先,针对不同消化系统疾病的诊疗指南被广泛制定。例如,针对胃溃疡的诊疗指南明确了胃溃疡的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根据指南,医生在诊断胃溃疡时,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特殊检查结果,确认溃疡的存在。而治疗原则包括胃酸抑制剂的应用、幽门螺杆菌的根除、消化道粘膜保护剂的使用等。这些指南的制定为医生提供了明确的操作指引,提高了胃溃疡的诊疗水平。

其次,消化内科诊疗指南还制定了针对胃肠道肿瘤、炎症性肠病、功能性消化不良等疾病的规范。例如,对于胃肠道肿瘤的治疗,指南明确了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不同治疗手段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针对炎症性肠病,指南规定了不同病情时,口服或静脉给药的适应症和剂量。而针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指南提供了饮食调理、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以供医生参考。这些指南为医生提供了科学、规范的处理方法,有助于提高消化系统疾病的治疗效果。

此外,在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中,医学界制定了许多规范,如内镜检查操作规范、消化内镜治疗规范等。内镜检查是消化内科中常用的技术手段之一,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和诊断消化道疾病。内镜检查操作规范明确了内镜检查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操作流程和术前准备、并发症及处理方式等。而消化内镜治疗规范则对内镜下止血、黏膜切除、异物取出等操作进行了规范,确保操作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综上所述,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和技术操作规范的制定对于规范医生的诊疗行为、提高患者的诊疗效果和生活质量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这些指南和规范,为患者提供更加规范和科学的医疗服务。同时,医学界也应不断完善和更新这些指南和规范,以适应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新兴疾病的出现,进一步提升消化内科的诊疗水平及质量。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在制定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时,应该充分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特征对于指南的制定具有重要影响。针对不同的地区和人群,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高发年龄段、性别差异

等都可能存在差异,这些都需要在指南中予以考虑。

2.基于循证医学的实践:循证医学是指以最新的医学研究为基础,结

合临床医生的经验和患者的价值观,为医学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消化内科

临床诊疗指南的制定应该基于可靠的证据,而不是仅仅以专家的意见为依据。因此,指南的制定需要对最新的研究成果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评估。

3.多学科的合作:消化系统疾病涉及多个学科的知识和技能,例如内科、外科、影像学、病理学等。因此,指南的制定应该促进多学科的合作

与交流,确保诊断和治疗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可操作性与实施性:指南应该具有操作性,即临床医生能够根据指

南中的建议进行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操作。指南还应该注意实施性,即在各

级医疗机构条件下也能够有效地实施。

下面是一份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的示例:

一、慢性胃炎:

1.临床表现及病史:常见症状包括上腹疼痛、反酸、嗳气、恶心、纳

差等。病史应包括饮食习惯、吸烟酗酒、药物使用等信息。

2.体格检查:包括腹部触诊、听诊、肠鸣音等,以及注意有无压痛点等。

3.辅助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与尿常规、肝肾功能、幽门螺杆菌检测等。必要时可行胃镜检查、胃窦液检查等。

4.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检查结果制定治疗方案,包括抗幽门

螺杆菌治疗、胃黏膜保护剂、抗酸药物等。注意饮食调理和生活方式改变。

二、消化性溃疡: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是医学领域中研究消化系统相关疾病的科室,包括胃肠道、

肝胆系统、胰腺等器官的疾病。而技术操作规范是指医学从业人员在进行

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循的一系列规则和流程。以下是消化内科

技术操作规范的一些建议:

1.完善准确的病史询问:在患者就诊时,医生应仔细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症状、用药史等相关信息。

2.规范体格检查:医生应仔细进行患者的体格检查,包括查体、触诊

等手段,以帮助了解患者的疾病情况及可能的相关并发症。

3.制定明确的检查方案:对于消化内科常见的疾病,医生应根据患者

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检查方案,明确需要进行的检查项目以及具体的时

间安排。

4.合理选择检查工具:在进行诊断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选

择合适的检查工具,包括胃镜、肠镜、超声波等,同时要确保这些工具的

设备状态良好。

5.注重消化内科特殊检查操作规范:对于较为复杂或创伤性较强的检查,如胃肠道穿刺活检、黄疸患者肝功能检查等,医生应特别注意操作规范,确保安全和准确。

6.规范化的术前准备:对于消化内科手术患者,医生应仔细评估患者

的手术风险,制定详细的术前准备方案,并对患者进行相应的解释和指导,以确保手术的成功进行。

7.严格的无菌操作:在进行消化内科手术或检查时,医生和护士应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进行,并确保手术器械和检查材料的清洁和消毒。

8.注意消化内科手术后的护理:对于消化内科手术患者,在手术后应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包括密切观察伤口情况,合理控制饮食,及时进行并发症预防等。

9.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对于消化内科患者,在完成治疗后应定期进行复查和随访,以评估疾病的疗效和患者的健康状况,并根据需要进行进一步的治疗。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消化内科是医院中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诊治消化系统疾病,包括

胃肠道疾病、肝病、胆道疾病等。在消化内科工作的护士需要具备专

业的护理技术和操作能力,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本文将介绍

消化内科疾病的专科护理技术与操作。

一、胃肠道疾病的护理技术

1. 胃镜检查:胃镜检查是一种常见的消化内科检查方法,护士在胃

镜检查前需要对患者进行准备工作,包括告知患者禁食、洗胃等操作。在检查过程中,护士需要协助医生操作,留意患者的生命体征,并在

检查结束后进行观察和护理。

2. 肠道准备:某些胃肠道疾病需要进行结肠镜检查或肠道手术,护

士需要进行肠道准备工作,包括灌肠、洗肠等操作。护士需要根据医

生的要求和患者的情况进行肠道准备,确保手术或检查顺利进行。

3. 营养支持:某些胃肠道疾病患者由于病情或手术原因需要进行肠

外营养支持,护士需要进行管路护理、营养输注等操作,确保患者获

得足够的营养支持。

二、肝胆疾病的护理技术

1. 药物治疗:某些肝胆疾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护士需要根据医嘱

进行药物配置、静脉注射等操作,确保患者按时按量服药。

2. 肝素治疗:部分肝胆疾病患者需要进行肝素治疗,护士需要掌握

肝素注射的技术和注意事项,避免血液凝固等并发症的发生。

3. 饮食护理:肝胆疾病患者需要进行特殊的饮食护理,护士需要根

据医生的要求进行饮食指导,避免对肝脏造成额外的负担。

三、护理操作规范

1. 洗手消毒:在进行护理操作前,护士需要进行洗手消毒,确保双

手清洁。尤其在进行输液、口腔护理等操作时,洗手消毒更是必不可少。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是研究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医学专科,包括食管、胃、肠、肝、胆、胰等器官,涉及到许多常见的疾病,如胃炎、胃溃疡、消化道出血、胃癌、肝炎等。编写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1.诊断技术操作规范:诊断是治疗的前提,准确的诊断能够为患者提供正确的治疗方案。诊断技术操作规范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辅助检查等方面的规范,如灵敏度和特异性较高的检查方法选择,如内镜检查、超声检查、放射性核素显像等。

2.治疗技术操作规范:治疗是消化内科的核心任务,治疗技术操作规范包括药物治疗的规范、手术治疗的规范等。在药物治疗方面,规范用药剂量、用药途径、用药时间等,避免药物滥用或不当用药;在手术治疗方面,明确手术操作步骤、手术器械使用规范,减少手术并发症。

3.医院感染预防技术操作规范:医院感染是消化内科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医院的治疗效果有很大影响。医院感染预防技术操作规范主要包括手卫生、消毒灭菌、污染环境的控制等方面的规范,确保患者免受感染。

4.诊疗过程管理规范:诊疗过程管理是指患者从就诊到治疗结束的全过程管理。管理规范包括排队叫号、就诊流程规范、医疗文书规范等。规范诊疗过程管理,可以提高就诊效率,减少患者等待时间,提高医院服务质量。

综上所述,制定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是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健康的重要举措。规范技术操作可以提高医生的诊断准确性和治疗

效果,降低医疗事故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同时,规范化的操作指导

还可以加强医患沟通,提高医患信任度,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因此,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神经中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协作者。

【术前筹办】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筹办: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没有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没有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

1

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临床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及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1)

第二章胃食管反流病 (11)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 (16)

第四章溃疡性结肠炎 (20)

第五章急性胰腺炎 (23)

第六章肝硬化 (35)

第七章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 (38)

第八章原发性肝癌 (41)

第九章消化道息肉内镜下治疗 (43)

第十章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47)

第一章消化道出血

第一节上消化道出血

【概述】上消化道出血是指屈氏韧带以上部位的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胆道和胰腺的出血。在我国普通人群中,上消化道出血最常见的原因以消化性溃疡占首位,其次为门静脉高压食管胃静脉曲张、急性胃粘膜病变和肿瘤等。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胃出血已日见增多。上消化道出血病因和出血部位的诊断,依靠病史和体检对确定出血部位和病因是困难的。近年来如内镜检查、选择性腹腔动脉造影对多数上消化道出血既可以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同时又可以进行某些治疗。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

一、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cute nonvarieeal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ANVUGIB)系指屈氏韧带以上消化道非静脉曲张性疾患引起的出血,包括胰管或胆管的出血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附近疾患引起的出血,年发病率为(50~150)/10万,病死率为6%一10%[2-3]。

二、ANVUGIB的诊断

1.症状及体征:患者出现呕血和(或)黑便症状,可伴有头晕、面色苍白、心率增快、血压降低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诊断基本可成立。部分患者出血量较大、肠蠕动过快也可出现血便。少数患者仅有周围循环衰竭征象,而无显性出血,此类患者不应漏诊。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与操作规范

一、概述

消化内科是内科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负责诊断和治疗消化系统疾病。消化内科疾病种类繁多,诊治流程复杂,操作规范是确保诊疗质量和提高治疗效果的关键。本文将就消化内科疾病的诊治流程和操作规范进行详细阐述,希望对临床医师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病史采集与体格检查

1. 病史采集

对于初诊患者,首先要仔细询问患者主诉,包括症状的起病时间、持续时间、频率、性质等。应详细了解患者的既往病史、家族史、个人史等,对患者的生活习惯、药物过敏史等也要有所了解。

2. 体格检查

体格检查是诊断消化内科疾病的重要手段,包括一般状况、皮肤黏膜、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应当重点观察腹部压痛点、肝脾大小、包膜反射等指标。

三、实验室检查

1. 常规实验室检查

常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等。这些检查有助于了解患者的全身情况,为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2. 特殊实验室检查

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可以选择血清学检查、消化道内分泌激素、

免疫学检查等特殊实验室检查,有助于明确疾病的诊断和分型。

四、影像学检查

1. 超声检查

腹部超声检查是常规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可以观察腹部脏器的形态、大小、血流情况等,对肝胆胰脾等脏器疾病有一定的诊断意义。

2. X线造影

X线造影可以清晰显示消化道的解剖结构、管腔情况、功能状态等,可用于诊断食管、胃、小肠、结肠等疾病。

3. CT、MRI检查

CT、MRI检查可以提供更加精细的影像学资料,对于复杂的消化

内科疾病有助于明确诊断和评估病情。

五、内镜检查

消化内科胃镜检查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胃镜检查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胃镜检查操作规范

【适应症】

(1)凡是可疑上消化道疾病,临床又不能确诊者均可做胃镜检查。

(2)不明原因的上消化道出血可行急诊内镜检查。

(3)对X线钡餐检查不能确诊者或可疑有病变者可行内镜检查。

(4)需要随诊的病变,如溃疡、萎缩性胃炎。

(5)需要内镜进行治疗者,如息肉切除、激光止血等。

(6)辅助诊断肝、胆、胰腺疾患或阻塞性黄疸。

(7)胃镜下可行息肉摘除,小的肿瘤切除,止血等治疗。

【禁忌症】

(1)严重心脏病:如严重心律失常、心肌梗塞活动期、重度心力衰竭。

(2)严重肺部疾患:如呼吸衰竭不能平卧,哮喘发作期。

(3)精神失常不能合作。

(4)食管、胃、十二指肠穿孔急性期。

(5)急性重症咽喉部疾患内镜不能插入者。

(6)腐蚀性食管损伤的急性期。

【操作步骤】

术前准备:空腹6-8小时。

1.胃镜插入前准备:检查送气送水,大小扭,病人左侧卧位位,头适度后仰。

2.胃镜的插入:送镜,轻轻下压大扭,看到梨状窝后(多取左侧),再上推大扭,并有略微内旋的动作,右手轻轻送镜子。即可看到食道在视野正中。

3.食道胃接合部:进入食道入口后,送气,一边观察憩室、狭窄、肿瘤和静脉曲张等病变是否存在,一边慢慢送镜,保持镜头于食管正中。

4.胃窦部:进入胃内后,尽量减少送气,通过胃体到达胃窦。通过胃体时,左手为水平位,到达胃角附近时,左手竖起变为垂直位,同耐下压大扭,继续进镜。

1

5.十二指肠球部:面对幽门,左手仍垂直位,调上下和左手腕轻轻内旋外旋调节即可,看到幽门开放后进入。进入十二指肠后,进入球部稍微送点气使其伸展,观察十二指肠球部。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内科诊疗指南技术操作规范

目录

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

第二章胃炎

第三章消化性溃疡

第四章肝硬化

第五章肝性脑病

第六章急性胆囊炎

第七章溃疡性结肠炎

第八章急性胰腺炎

第九章上消化道出血

第二部分技术操作规范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第二章电子结肠镜检查

第三章腹腔穿刺术

第一部分消化内科诊疗指南

第一章反流性食管炎

反流性食管炎系指由于胃和(或)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入食管而引起的食管粘膜炎症。

【诊断要点】

一、症状与体征

1.反流症状为主:反酸、反食、反胃、嗳气等,多在餐后加重,平卧或躯体前

屈时易出现。

2.反流物刺激食管引起的症状:胸骨后或剑突下灼烧感或疼痛。

3.咽下疼痛或不畅:早期为间歇性,后期或病变重时为持续性。

4.食管以外的刺激症状:咳嗽、咽部异物感、棉团感或堵塞感。偶见夜间呛咳、吸入性肺炎、支气管哮喘等。

5.并发症: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狭窄、Barrett’s食管。

二、辅助检查

1.胃镜检查:诊断本病最准确的方法,可判断疾病严重程度和有无并发症。

2.食管吞钡X线检查:食管呈炎症改变。

3.有条件的医院还可以行食管滴酸试验、24小时食管PH监测、食管测压。

三、鉴别诊断

1.以上腹部疼痛为主者应与消化性溃疡、胆囊疾病相鉴别。

2.以胸痛为主者应与心源性疼痛相鉴别。

3.有吞咽困难者应与食管癌和贲门失弛缓症相鉴别。

【治疗原则】

一、治疗目的

控制症状,减少复发和防止并发症。

二、治疗方案

1.一般治疗包括抬高床头15—20cm,降低腹压,避免高脂肪、巧克力、咖啡、浓茶等饮食,戒烟、酒。

2.药物治疗

(1)促胃肠动力药:多潘利酮每次10mg,每日3次或莫沙比利每次5—10mg,每日3次,疗程8—12周。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要求规范

消化科技术操作规消化神经中心

第一章上消化道镜检查

上消化道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

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3.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消化内科技术操作规范

消化神经中心

.

第一章上消化道内镜检查

上消化道内镜能清晰地观察食管、胃、十二指肠壶腹至降段的黏膜形态及病变如有病变可作活体组织病理学和细胞学检查以确定诊断。

【适应证】

1.有上消化道症状,包括上腹不适、胀痛、烧心及反酸、吞咽不适梗噎、嗳气、呃逆及不明原因食欲不振、体重下降贫血等;

2.上消化道钡餐造影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或症状与钡餐检查结果不符者;

3.原因不明的急慢性上消化道出血或须做内镜止血治疗者;

4.须随访的病变如溃疡病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等;

5.高危人群食管癌胃癌高发区的普查;

6.须做内镜治疗者。

【禁忌证】

1.食管胃十二指肠急性穿孔;

2.严重心肺肾脑功能不全及多脏器功能衰竭者;

3.精神病及意识明显障碍不能合作者。

【术前准备】

1.器材:内镜、光源主机、活检钳、细胞刷、必要的各种治疗器械、表面麻醉剂、各种急救药品备用以及内镜消毒设备。

2.技术准备:了解病史检查目的特殊要求其他检查情况有无内镜检查禁忌证,有无药物过敏及急慢性传染病等。向患者说明检查目的

及配合检查须注意的事项,术前禁食6-8小时,已做钡餐检查者须待钡剂排空后再做胃镜检查,幽门梗阻患者应禁食2-3天,必要时术前洗胃。最好排空大小便。咽部麻醉检查前15分钟用2%-4%利多卡因或普鲁卡因喷雾或口含,也可含服麻醉祛泡糊剂,有麻醉药过敏史者可不用麻醉。不必常规应用镇静剂、解痉剂,对个别精神紧张或胃肠蠕动强者可在检查前15分钟肌内注射阿托品0.5mg或丁溴东莨菪碱10mg或行清醒镇静麻醉。术前常规检查各项器材是否齐备。

3.操作方法及程序:

(1)患者体位: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略向前倾双腿屈曲;如患者有活动假牙宜取出,松解领口和裤带,轻轻咬住牙垫。

(2)插镜:①单手法:术者面向患者左手持内镜操纵部,右手在距离镜端处持镜使镜面对准患者舌根部,将镜端自牙垫中插至咽后壁,左手调节旋钮方向,使之顺利到达咽喉部,嘱患者做吞咽动作,顺势轻柔地插入食管。切忌用暴力硬插。②双手法:少数患者不能有效做吞咽动作或单手法插镜困难时,可用双手法插镜。先将牙垫套于镜身,用左手示指试探患者咽喉部右手持镜端送入口腔,务必使镜面方向或先端部弯曲弧度与舌根部相平行,在左手示中二指中间将镜插至咽喉部,如有阻力应调整插镜方向。切忌强行通过。

(3)胃镜检查次序:插镜后内镜直视下从食管上端开始循腔进镜,依次观察食管贲门胃体胃窦幽门十二指肠,在退镜时依次从十二指肠、胃窦、胃角(低位翻转)、胃体、胃底贲门(高位翻转)、食管退出,依次顺序全面观察。应用旋转镜身、屈曲镜端等方法观察上消化

道全部:如黏膜色泽、光滑度、黏液、蠕动及内腔的形状等,如发现病变应确定其性质、范围及部位,并详细记录,并进行摄影活检及细胞学取材。

(4)摄影:摄影应在观察完毕活检前进行,摄影时应保持视野清楚,注意将病变目标的特征从不同方向显示,并使病变得到可显示部位的标志背景的衬托。

(5)活体组织检查:良恶性局灶性病变应取4块以上的黏膜,立即放入4%甲醛液(10%福尔马林)固定,并贴标签避免错误,弥散性病变的黏膜应按食管、胃分瓶固定,须做快速尿素酶试验者应在幽门前区取1块以上标本,立即放入试剂盒内测试。

(6)细胞学取材:应在活检后,检查结束前进行。移开活检钳阀门换刷子阀门,经刷子阀门插入细胞刷,在病变及其周围轻轻擦拭。刷后应将刷子退至活检孔前端出口处,然后随内镜一同拔出。做2-4张涂片,涂片结束后立即放在95%乙醇中固定送检。检查结束前应抽吸胃内气体,同时退镜。

【注意事项】

1.检查结束后注意患者全身情况,尽管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是比较安全的,仍应仔细观察有无并发症发生。

2.书写或电脑打印报告并向患者解释检查结果。

3.1小时以后才允许进食。

4.活体组织检查一般1周后取报告。

【并发症】

1.咽部感染:咽部病变可因咽部损伤继发感染,甚至发生咽部蜂窝织炎或咽后壁脓肿,应予休息及抗生素治疗。

2.食管穿孔:为严重甚至致死性并发症,尤其并发纵隔炎者须抗生素治疗及手术缝合或引流治疗。

3.胃穿孔:不如食管穿孔严重,须抗生素及手术缝合治疗。

4.出血:因黏膜损伤或活检时取组织太深、撕拉过度所致出血量不多时多能自行停止;如出血过多应内镜下止血。

5.心血管意外:可因咽喉迷走神经反射引起,有个别心搏骤停病例,根据当时心脏情况应予以相应的处理:包括吸氧、抗心律失常药物、复苏术等。

6.颞下颌关节脱位:患者因用力咬牙垫而恶心时,易发生颞下颌关节异常运动引起脱位,可采用手法复位。

第二章结肠镜检查

结肠镜检查是诊断和治疗大肠疾病的安全有效可靠简便的方法之一,不但可明确钡剂灌肠X线检查未能明确的病变,而且能取活检做病理检查,并对某些大肠疾病进行治疗。广泛开展此项检查可提高早期大肠癌的发现率,还能对癌前期病变和大肠息肉及时治疗。

【适应证】

1.原因不明的下消化道出血;

2.原因不明的慢性腹泻便秘腹痛腹胀;

3.钡剂灌肠发现有异常;

4.不能排除大肠或末端回肠的肿物;

5.原因不明的低位肠梗阻;

6.某些炎症性肠病须做鉴别和确定累及范围及程度;

7.大肠某些良性病变为除外恶性变;

8.大肠息肉和癌诊断已明确为了除外其他部位有无伴发性病变行结肠镜下治疗;

9.大肠某些疾病药物治疗的随访;

10.大肠癌手术后大肠息肉摘除后随访;

11.大肠肿瘤的普查

【禁忌证】

1.疑有大肠穿孔腹膜炎;

2.严重心肺肾肝及精神疾病;

3.多次开腹手术或有肠粘连者应慎行结肠镜检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