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理解性默写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大全及答案

《沁园春·长沙》理解性默写一、情景默写1.在《沁园春·长沙》中,面对大千世界,词人发出慨叹,表现词人雄心壮志的词句是:, ,?2.“。
”两句在《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描写词人旧地重游,引发了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3.在《沁园春·长沙》中表现同学少年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激浊扬清的文章,蔑视反动者的词句是:,,。
4.《沁园春·长沙》中“,”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劈波斩浪的气魄。
5.《沁园春·长沙》中用动物来表现生机勃勃的秋景的两句是:,。
6.《沁园春·长沙》中“,”两句表现了青年学子意气奔放,正当强劲有力之时。
7.《沁园春·长沙》中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的句子是“,,。
”8.《沁园春·长沙》中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两句是“,。
”9.《沁园春·长沙》中,词人面对“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然之景,发出了“,”的慨叹,表现了自己的雄心壮志。
10.《沁园春·长沙》中,“。
”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11.《沁园春·长沙》中以设问结尾,巧妙回答“谁主沉浮”这一问题的句子是“,,”。
12.《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沁园春·长沙》中起过渡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沁园春·长沙》一词中表现青年学子撰写文章评论国事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沁园春·长沙》中表现词人年轻时评论时政,书写激浊扬清文章的两句是:,。
16.《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
17.《沁园春·长沙》中景物描写富有层次,其中最具动态美的两句是:,。
高中理解性默写答案

(一)《劝学》1.学不可以已2.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二)《逍遥游》1.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 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3.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5.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6.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7. 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8. 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9.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三)《师说》1. 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2.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3.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4.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5.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6. 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四)《阿房宫赋》1.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2. 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3.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4. 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5. 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6. 明星荧荧,开妆镜也7.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8. 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9.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10. 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五)《赤壁赋》1.白露横江,水光接天2.舳舻千里,旌旗蔽空3.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5.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6.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7.取之无禁,用之不竭8.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9.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10.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11.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12.清风徐来,水波不兴13.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14.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15.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16.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17.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18.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19.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20.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21.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22.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六)《诗经·卫风·氓》1. 将子无怒,秋以为期2. 于嗟鸠兮,无食桑葚3. 兄弟不知,咥其笑矣4.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5.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6.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7. 不见复关,泣涕涟涟;既见复关,载笑载言8. 总角之宴,言笑晏晏9. 三岁为妇,靡室劳矣;夙兴夜寐,靡有朝矣士也罔极,二三其德10.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11.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12. 既见复关,载笑载言(七)《离骚》1.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3.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4. 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5.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6.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7.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8. 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9.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10. 忳郁邑余侘傺兮,吾独穷困乎此时也11.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12. 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13.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14.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15. 悔相道之不察兮,延伫乎吾将反16. 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17. 步余马于兰皋兮,驰椒丘且焉止息18.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19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0.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21.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22.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23.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24.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25.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26.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27.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28.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29.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八)《蜀道难》1.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3.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4.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5.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6.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7. 噫吁嚱,危乎高哉8.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9.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10.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11.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12.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13.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14.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15.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16.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九)《登高》1.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2.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3.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4.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6.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7.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8.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9.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10.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十)《琵琶行》1.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2.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3.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4.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

古诗文理解性默写1人们常引用孟子的“_ ___,____”,强调建立和谐人际关系的重要2欧阳修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孟子也说过意思相近的一句话“__ __,_ _____”3《邹忌讽齐王纳谏》一文中邹忌分析齐王受蒙蔽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描述齐威王纳谏后,群臣纷纷进谏的大好局面的句子是“____,____”。
4《曹刿论战》中说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取信于民”用原文中的话来说是“____,____”;曹刿求见庄公的根本原因是____,____。
;曹刿的乡人劝阻曹刿的原因是____,____?;政治上取信于民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
;下视其辙,蹬轼而望之的原因是____,____。
;“辙乱旗靡”是怎么发现的?____,____。
;发动反攻的最佳时机是________。
;成语有____;____。
____。
5《论语》中论述学与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
6《论语》中谈正确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表明要虚心向周围人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7《咏雪》中最能体现谢道韫才气的诗句是________。
8《次北固山下》即景抒情又蕴含自然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
9《钱塘湖春行》中描写初春美景的诗句是____,____.10《西江月》中表现丰收在望的诗句是____,____.11《天净沙秋思》的主旨句是____,____。
12《马说》一文中提示千里马被埋没的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
13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中的“此事”是指________。
1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运用比喻手法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15《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喻含新事物不断涌现的理趣的诗句是____,____。
16《岳阳楼记》中表达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句子是________。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

新课标高中古诗文理解性默写60篇高中古诗文必背六十篇理解性默写一、必修(10篇)1.《<论语>十二章》(1)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什么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十二章》中,XXX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奏乐也不管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最能体现XXX的道德价值观:懂得了仁义的道理,就应该用自己的一生去实践它,有时为了捍卫它,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
(4)在《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十二章》中,既强调榜样的良好作用,又强调要自我反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两句很好地阐释了“文”和“质”的干系:朴实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朴实就会虚浮。
(7)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念书人(有志之士)不可以不弘大强项而有毅力的原是___________________。
(8)在《十二章》中,XXX用堆土成山这一比喻,说明半途而废和持之以恒的深刻道理,个中半途而废是由于“______________”,而能够持之以恒也是由于“______________”。
(9)在《十二章》中,XXX以为君子之道主要有三个方面,这三方面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理解性默写】高二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高中语文必背14篇——理解性默写【 1、《劝学》理解性默写】1.在《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2.《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通过后天不断广泛学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用《劝学》中的句子作答)5.《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学识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说明了善于利用客观条件可以弥补自身不足的道理。
1.《逍遥游》中,在全文的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逍遥游》中描绘的鲲鹏体形硕大无比,变化神奇莫测,奋飞时双翼遮天蔽日,激起的水花达三千里,奋飞直上九万里的高空。
即使是如此,在作者看来也并非逍遥,因为它依然有所待,如:“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来说明“小年”一词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师说》理解性默写】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高中语文理解性默写(全析)

高中语文必背篇目理解性默写(完整版)必修一《沁园春·长沙》(毛泽东)这首词上半阕着重写景,写景的角度多样。
远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近观:“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仰视:“鹰击长空”;俯瞰:“鱼翔浅底”。
总结:“万类霜天竞自由”。
概括早期革命者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的句子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1.通过众宾客的穿戴来表现出送行气氛的语句是: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
3.通过音乐渲染慷慨悲壮氛围的句子是:复为慷慨羽声。
4.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通过环境描写来渲染氛围,表现荆轲慷慨赴难、为国捐躯的精神的句子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6.表现宾客在与荆轲临别时悲伤的句子是:士皆垂泪涕泣。
7.表现宾客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8.通过动作描写表现荆轲义无反顾精神的句子是: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9.写易水送别场面时,借助对大风和河水的描写来烘托慷慨悲壮气氛的名句是: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必修二理解性默写4.《诗经》两首《诗经·氓》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
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句子是: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于嗟女兮,无与士耽。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是: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本诗中初露男子的粗暴性格同时也写出女子温柔体贴的性格的句子是:将子无怒,秋以为期。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再加上当时的社会环境特点,这就预示了两人今后的悲剧性的婚姻生活。
高中语文必修一理解性默写

基础知识练习一、翻译下列各句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3.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4.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
5.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7.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8.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9.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10.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11.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12.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
13.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
14.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
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15.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16.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17.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
18.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
19.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20.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1.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语文高考必背理解性默写高中14篇

【高中14篇】1.劝学(节选)《荀子》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人们常说,活到老,学到老,荀子《劝学》中的“”这句话是有力的印证。
答案:学不可以已2.韩愈《师说》中“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这句话与荀子《劝学》中的“,,”观点相同。
(《劝学》中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后人超过前人的思想的语句是:“,,”)答案: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3.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通过广泛学习、经常省察自己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荀子的《劝学》中,阐述个人只有经过博学和自省才能成为有道德有学问的人的两句是:“,。
”答案: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4.《劝学》开篇就提出了全文的中心论点,即“学不可以已”。
在后面又阐明了学习要持之以恒,只要坚持,就会成功的句子是:“,;,。
”答案: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5.强调君子并非有何特异,只是善于借助外力的一句是:“,。
”答案: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6.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一句是:“,。
”答案: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7.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讽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就(用蚯蚓比喻学习必须用心专一才能成功)的句子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解性默写1、《劝学》1.孔子曰:“学而时习之”,又说:“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 “ ” 的观点,继承并发展了孔子对学习的认识。
2.在文中用比喻的手法,借助木头经过烘烤后发生变化,即使再烘烤也不能复原了,说明事物经过一定的变化,还可以改变原来的状态的语句是:,,。
3.有时作者又采用对比的方法,将两种相反的情况组织在一起,形成鲜明对照,以增强文字的说服力。
例如,在强调学习必须持之以恒,用劣马与好马进行对比以说理的句子是:,;,。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荀子在《劝学》中说“ ,。
”5. “ ”是说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然而最终却超过一般人,是因为“ ” 。
说明了利用学习可以弥补自己不足的道理。
6.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专一,如果不专一,便会像螃蟹一样,一无所成的句子是:,,。
7.《论语》中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述了学习和思考的关系,在荀子的《劝学》中,也有一句直接提到了学与思的关系的句子是:,。
8.以雕刻为喻,强调学习应当坚持,说明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
9.在文中强调学习应当用心专一,并且从正面设喻,指出即使像蚯蚓那样弱小,如果用心专一也会有所成的句子:,,,,。
10.荀子《劝学》说:“ ,;,。
”刘禹锡诗云:“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
”都表达出学生可以超过老师或者后人可以超过前人的思想。
11.“ , ”,通过“木”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12.荀子在《劝学》中说,君子需要通过广泛学习来提升自己的两个句子是:,。
13.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
“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的君子,就要“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1、《荀子·劝学》中点明中心论点的句子是:“。
”2、《荀子·劝学》强调人要广泛学习而且经常反省自己才会智慧明达的名句是:“ ,。
”3、在荀子的《劝学》中用“朽木”“金石”为喻体阐明学习贵在坚持的句子是:“ , ; , 。
”4、在《荀子•劝学》中以蚯蚓为例,论证了为学必须锲而不舍,坚持不懈;同篇中与之相反的例证是:“ , , 。
”5、《荀子·劝学》中与王之涣《登鹳雀楼》里“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表达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 。
”6、《荀子·劝学》中“ ,”,表明人与人的天资差异本不大,关键在于后天的学习,君子要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7、《荀子·劝学》中指出人要积累善行养成好的品德,就会达到“ ,”的境界。
8、后人常用“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来比喻学生超过老师,这一熟语出自《荀子·劝学》中“ , ,。
”9、《荀子•劝学》中,荀子以亲身的体验,强调空想不如学习的两句是“ , ”。
10、《荀子•劝学》中“ ,”两句是说水的不断积聚就会变成潭,之后龙就会在这里出现。
2、《师说》1、《荀子•劝学篇》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师说》一文批判了当时社会上“耻学于师”的陋习,明确的指出了从师的标准:“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
有,辄哗笑之。
”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4、中国是一个有着尊师传统的国家,韩愈在《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一句是:“ ,。
”5、《师说》一文不仅有严密的论证思路,而且有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文中“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__。
”就凝练地概括了“士大夫之族”不愿从师的荒谬心态。
6、求学需要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正如《师说》中所说“ ,,, ”,否则,就会像韩愈在《师说》中批判的对象一样,本末倒置,“ ,”。
7、在《师说》中韩愈所指的老师和教小孩子读书的老师是不一样的,即“彼童子之师,,。
”8、《师说》中强调了从师是为了学道,和他人的年龄大小无关的两句是:“ ,9、从师态度不同,结果也不同。
古之圣人才智超出一般人很远,“ ”;今之众人才智低于圣人很多,“ ”,这就造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是故“ , ”。
10、韩愈写作《师说》一文的缘由是:“ ,。
”11、“没有人是天生懂道理的”,这与《师说》中“ ,?”一致。
1、《师说》中陈述教师职责的句子是___ ,_______。
2、《师说》中陈述择师标准的句子是___ ___,______,___ _ __,___ _ __ ___。
3、《师说》中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原因: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阐述师生间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 _,___ ___,______, _____ _____。
5、《师说》中韩愈认为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理由是“ ,”。
6、我们无论学习还是做学问都应本着实事求是的精神,不懂的就要去探求,或是向别人请教,否则就会变成《师说》中作者批判的对象:“ , ,或师焉, ,吾未见其明也。
”7、《荀子·劝学》篇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这与韩愈在《师说》篇中指出的“ ,”的观点是相同的。
3、《赤壁赋》1、 写江上水汽弥漫,江水无边无际和远方天际相接的句子, 。
2、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 。
3、叙写江水流逝却始终长流不息,月亮盈亏却无所增减的哲理的句子是: ,, , 。
4、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5、写清风与明月可尽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句子, 。
6、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句子 , 。
7、写作者在江面上自由飘荡,似乎是在浩荡的宇宙间乘风飞行,飘飘忽忽升入仙境里去的句子是 : , ;,8、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句子, 。
9、以月亮作比,描写世间万物变化的规律的句子是 , 。
10、从不变的角度,描述人与万物的关系 ,。
11、文中告诉我们别人的东西虽小也不能占有 ,。
12、写作者荡漾江中,与麋鹿为伴的句子是 ,。
13、写作者与友人于扁舟举杯共饮的句子是 ,。
14、诗中作者对人生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句子是, 。
15、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感叹我们个人在天地间生命的短暂和个体的渺小的句子 ,。
16、诗人举杯劝酒后描写吟诗作对的句子 , 。
17、诗人在饮酒后,唱出对远在天边的女子的思念 ,。
1、《赤壁赋》中苏轼游赤壁时以精练笔墨写风平浪静的名句“, ”历来为人称道。
2、《赤壁赋》中苏轼以 , ,三句写出了作者与朋友饮酒咏诗兴致飞扬的情景。
3、《赤壁赋》中苏轼以 ,两句表现作者任由小船飘荡于广阔江面时的潇洒惬意。
4、《赤壁赋》中苏轼用御风飞升的形象体验来表现精神自由的名句是 , ; ,。
5、《赤壁赋》中苏轼摹写客人兴尽悲来箫声悲切的句子, ,, , 。
6、《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夸饰客人箫声产生的效果。
7、《赤壁赋》中苏轼写到 ,的山水景象让人想到当年曹操赤壁之困的往事。
8、《赤壁赋》中苏轼用 , 两句概括了曹操军队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军容之盛;用 ,两句概括曹操攻江东之前饮酒赋诗的英雄气概。
9、《赤壁赋》中苏轼借客人之口用 ,两句表达人生短促渺小的慨叹。
以对“长江”“明月”的欣羡来表现生命短暂的人们对永恒的追求的四句是 ,。
, 。
10、《赤壁赋》中苏轼面对客人的悲叹,苏轼以, 两句从自然不变的角度来阐释万物与人永恒的道理,尽显豁达的人生观。
11、《赤壁赋》中苏轼用 ,两句提出可以悦目润耳尽情享受的无尽自然宝藏。
4、《氓》⑴《诗经•卫风•氓》中借新鲜的桑叶来比喻女子的青春年华的诗句是“ , ”。
⑵《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登上倒塌的墙遥望男子的诗句是“, ”。
⑶《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没有看到男子到来伤心不已的诗句是“ , ”。
⑷《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乘车回娘家的情景的诗句是“, ”。
⑸《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婚后日夜辛苦劳作的诗句是“, ”。
⑹《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回娘家遭到弟兄们的嘲笑的诗句是“ , ”。
⑺《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女主人公少年时一起愉快玩耍的诗句是“ , ”。
⑻《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反复无常,感情不专一的诗句是“, ”。
⑼《诗经•卫风•氓》中写女子和男子两人很顺利地结婚的诗句是“ , ”。
⑽《诗经•卫风•氓》中女子静下心思考过后痛斥男子任何事物都应该有个限制的诗句是“ ,”。
⑾《诗经•卫风•氓》中写男子忠厚老实老实的诗句是“, ”。
⑿《诗经•卫风•氓》中劝诫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1、诗中女主人公追忆当初丈夫显得憨厚老实设法来与自己相识的诗句: ,。
2、诗中女主人公温柔多情地劝慰男子另订婚期的诗句是:, 。
3、诗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期间登上“垝垣”盼望心上人情绪急剧变化的诗句是: , 。
, 。
4、诗中女子想象丈夫请人占卜之后来迎娶自己的诗句是:, 。
, 。
5、诗中用“桑”设喻描写女子新婚时年轻貌美的诗句是:,然后又以“鸠”设喻含着愧悔意味劝女子别沉溺于爱情的诗句是 , 。
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总结出痛苦的教训、告诫女子不要被表象迷惑,同时还控诉了当时社会男女不平等现象的语句是: , 。
,。
, 。
6、诗中用桑枯萎写女主人公年华逝去、青春不再,处境糟糕的语句是 , 。
, 。
7、诗中写女主人公自觉反思问心无愧,而丈夫的感情却一变再变的语句是: , 。
,。
8、女子在夫家多年辛劳却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诗句是 ,。
,。
, 。
9、诗中用“ , ”两句表达女子不愿再与丈夫一起到老的怨愤;以“淇水、湿地”为喻反衬男子反复无常认为婚姻已到头的诗句是: , 。
10、诗中回忆二人年少时青梅竹马的诗句是 ,。
诗中女主人公谴责男子当年立誓今却负心的诗句是 ,。
决心同负心男子决绝的语句是 , 。
5、《离骚》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写自己虽崇尚美德约束自己,多少年仍然遭到贬黜的两句:,。
3、“_ ,___________ __________ ” 诗人直抒胸臆、表白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至死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