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之动因分析

合集下载

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

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

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节选自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巴军事合作的过去和未来原作者漠北中巴友谊亲如兄弟,中国人甚至为巴基斯坦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呼,叫做“巴铁”,就是铁杆朋友的意思,这生动地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独特友好、牢不可破,而中巴军事合作的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不过,或许从“哈利德2000“到“枭龙”,甚至是传说中的歼-10,一件件凝结着中巴友谊之精的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中巴军事合作的“因果”却很少为人所提及,而这却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倒向美国的巴基斯坦为了防止被敌对国家的颠覆,捍卫国家的利益,巴基斯坦政府从立国那天开始就坚定不移地采取了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通过与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的合作,获取军事和经济援助,来与印度抗衡,寻求与印度的“均势”。

由于时刻都有安全隐患,所以巴基斯坦从立国初就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在20 世纪50 年代里,巴基斯坦很大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国防,国防费用开支巨大。

而由于国力薄弱,再加上相当多的资源都用在国防建设上,致使巴基斯坦经济建设步伐缓慢,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巴基斯坦政府意识到,仅依靠国内资源是不能抗衡印度以保障其国家安全的,必须寻求外援。

因此从真纳时代开始,巴基斯坦就努力推进美巴结盟,同时与西方集团建立贸易联盟,以此获得美国的援助成为巴基斯坦立国之初外交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有意思的是,冷战初期,尽管美国在选择盟友时更倾向于势力强大的印度,但事实上如果仅从地理位置考虑的话,巴基斯坦却更具有战略重要性。

分治后的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与印度的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交界,有长达1800 千米的共同边境线;东北部与我国新疆毗邻,共同边界长约595 千米,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北部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仅隔一条宽约10-20 千米的阿富汗瓦罕走廊,南濒阿拉伯海,扼波斯湾出口;西南部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接壤,两国有800 千米的边境线;西北面以长约2252 千米的杜兰线与阿富汗为邻。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商务交往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这种持久的经济合作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增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以及现状。

历史背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商务交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两国政府开始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1959年签署的中巴友好合作协议,该协议奠定了两国之间的基础。

在1960年代初,中国对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个友好贷款,用于支持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

此后,中巴友好合作成为两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的核心。

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了许多技术和设备,帮助巴基斯坦实现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提供了包括铁路、水电站和港口等在内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项目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强了两国间的紧密合作。

现状如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商务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加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双边贸易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双边贸易一直在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192.8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额为155.08亿美元,进口额为37.73亿美元。

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投资合作中国还在巴基斯坦实施了大量的投资项目。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巴经济走廊(CEPEC)项目,该项目旨在加强两国间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

自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包括港口、公路、铁路和电力站等。

这些项目不仅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商机。

农业合作除了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外,中国和巴基斯坦还加强了农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提供了农业机械和技术,帮助巴基斯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两国合作开展了农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巴关系的历史原因

中巴关系的历史原因

中巴关系的历史原因一、中巴关系好是因为历史上不断互助交往、互相支持、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

从上世纪60年开始的。

二、中巴关系友好主要是用于历史上不断不断发展,当代不断合作促使的。

历史发展:1、中巴建交初期,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

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

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

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2、1960年代初,巴基斯坦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明确支持中国的立场。

在随后的两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坚定的站在巴基斯坦的一边。

3、198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将采取军事制裁中国。

在这之后的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成员国人权扩大委员会”上,美国率先针对中国开始提议联合国制裁中国议案,随后绝大多数成员国是赞同的,而一部分与中国有着“一定友好关系”的国家如朝鲜、非洲等国家,均投票表示了弃权。

巴基斯坦国代表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政府决定:“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

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

巴基斯坦的做法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4、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

印度为提高多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分别于5月11日和13日在其西部临近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拉贾斯坦邦连续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

5月28日下午3时30分巴基斯坦在其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查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5次核试验。

5月30日下午1时10分巴在同一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共进行了6次核试验。

当代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关于那年我们是如何与巴基斯坦成为“巴铁”的!

关于那年我们是如何与巴基斯坦成为“巴铁”的!

关于那年我们是如何与巴基斯坦成为“巴铁”的!
192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订立了友谊条约,成为“巴铁”的开始。

此后,两国政府和人民逐渐建立起民间友谊。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巴关系取得巨大发展,那时两国签署了新的友好条约,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当时,中国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

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互助也是中巴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1965年,中国提供了一些技术援助和一些经济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建设工业和其他领域,巴基斯坦国家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发展它的制造业。

当时,中巴关系也是受到印度和苏联的挑战的。

两国拥有相同的立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共同致力于追求和平、友谊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非常深厚。

今天,“巴铁”秘诀仍在继续实施。

友谊与合作是连接中巴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翼,两国在各自发展新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取得了先进成就,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192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为海外华人中国人的友谊和努力发出了热情的鼓舞,同时也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加深了深刻的礼仪和精神。

无论是实践还是发展,“巴铁”一直在维护和加强着当年的友谊。

周恩来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巴关系根本改善的奠基性贡献*

周恩来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巴关系根本改善的奠基性贡献*

Zhou Enlai' s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of the Sino-Pakistani
Relations in the Early 1960s
作者: 韩晓青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生,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共党史研究
页码: 94-10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9期
主题词: 周恩来;中巴关系;奠基性贡献
摘要: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下,整个20世纪50年代,中巴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境况。

60
年代初期,两国关系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周恩来反对巴基斯坦加入西方阵营,同时主张和巴
基斯坦进行友好交往;在印巴之间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他坚持公正立场;在中巴边界
谈判问题上,他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妥善解决了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

周恩来
的这些做法赢得了巴基斯坦的信任和友谊,为60年代初期中巴关系的根本改善奠定了基础。

中巴关系解密

中巴关系解密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这个有着7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1.7亿多人口的“四好国家却不为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学界对中巴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

中巴到底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关系?分析一下1962~1965年间中巴关系的嬗变以及变化的动力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巴间“全天候”的友谊历久弥新。

一、结盟时代:中巴分属不同的阵营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和巴基斯坦就已是结盟政策积极的实践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往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开启了中国同盟外交的先河。

此外,中国通过“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先后与越南和朝鲜建立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印巴分治后,两国因克什米尔等问题而长期对立。

巴基斯坦无论在人口还是在土地面积上都大大弱于印度。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印度横亘其间,成为楔入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一个硕大的充满敌意的楔子。

面对如此险境,巴基斯坦前外长乔德里坦言:“巴是个小国,它需要依靠外力帮助”。

在经历过短暂的外交中立后,巴基斯坦迅速倒向美国,成为美国主导下的两个军事同盟条约——《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的重要成员。

50年代初,中巴两国分属相互竞争的阵营,与中印关系相较,中巴关系冷淡有余而热情不足。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952~1954年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无一例外地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请中方人员参加他们的宴会,并把这种冷遇归结为“巴基斯坦统治阶级进一步投靠美帝,政治上越来越反动的必然”。

尽管巴基斯坦在朝鲜战争、中国联合国席位等一系列涉及中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尽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巴订立军事同盟,但是中巴两国都期望保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

从中国方面来讲,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仅可以实现“安定四邻”的紧迫任务,而且也可打破美国军事包围,真正实施“走出去”的新战略。

对巴基斯坦而言,同时与两个强大的邻国为敌绝非良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无疑会使巴基斯坦集中精力与最主要的对手印度博弈。

巴基斯坦为什么心甘情愿跟着中国?

巴基斯坦为什么心甘情愿跟着中国?

深度分析:巴基斯坦为什么心甘情愿跟着中国?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本无不散的宴席。

但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缔结的伟大友谊却能历经各种考验,经久不衰。

对比美国和欧洲盟友的日渐离心,对比俄罗斯与东欧反目成仇,个中原由更加耐人寻味。

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于1951年5月21日。

不过两国的特殊友好关系,则始于1955年万隆会议。

在那次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随后于次年访问巴基斯坦,从此奠定了中巴实质上的同盟关系。

当年我国领导人是出于怎样的综合考虑,而全力推动中巴友谊,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若干年后,相关资料解密后,我们能从中看出端倪。

而现在我们只有推测了。

小河水手认为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1、新中国刚成立,需要赢得国际承认。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歧视和抵制,新中国就必须从第三世界国家中取得突破,首先赢得他们的承认与尊重,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2、新中国刚成立,国内匪患不绝,国外反动势力环伺,西南边陲是个不稳定的大问题。

西藏虽然和平解放了,但是随着达赖喇嘛的出逃,情势变得非常复杂,印度甚至利用清朝的腐败无能,把军队渗透到西藏境内,如阿里地区。

如果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盟友,那么对印度就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随后的历史进程,则不断巩固了中巴友谊。

大家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狡猾的英国人在不得不给予这块土地以独立的时候,别有用心的按照宗教派别把它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并且没有完全划定边界,甚至留有“飞地”——孟加拉国那时候属于巴基斯坦,叫东巴基斯坦(东巴)。

自然英国人一走,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纠纷和宗教矛盾,打了若干次边境战争(其中大的有三次)。

中国无论从与巴基斯坦的友谊出发,还是从不愿看到印度坐大出发,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巴基斯坦。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由于战术失误,坦克部队损失惨重,急须补充,巴基斯坦向中国请求援助。

周总理指示尽力满足巴方要求,库存坦克不够,甚至直接从我军一线部队把已装备的坦克抽出来,援助巴基斯坦。

中巴建交60年“全天候友谊”不是终点

中巴建交60年“全天候友谊”不是终点

中巴建交60年“全天候友谊”不是终点作者:吴兆礼来源:《中国报道》2011年第05期“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中巴关系的显著特征”,这在中国对外关系中是绝无仅有的。

自中国与巴基斯坦于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巴关系已经走过60个春秋。

时至今日,中巴已形成了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关系,这在当今仍然以“大棒”加“胡萝卜”说话的世界里,显得极为稀少和珍贵。

利益决定国家间关系,而共同的利益需求是国家间关系的基础。

中巴的全天候友谊是两国彼此利益需要基础上的共同选择,更是两国苦心经营并精心维护的结果。

双边关系渐入佳境巴基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困难重重,而新中国成立后也是百废待举。

面对印巴分治前后宗教仇杀的创痛以及第一次印巴战争的残酷现实,巴基斯坦开始把印度视为其安全的最大威胁,寻求外界援助并借助外部力量维护国家安全自然就成为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重点。

而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在冷战开始,美国与苏联都并未对巴给予特别关注的背景下,倍感孤立的巴基斯坦对新中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950年1月5日,巴基斯坦正式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穆斯林国家。

中巴建交的最初几年,双方的关系发展处于“慢热期”,中国驻巴使馆的工作报告甚至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请中方人员参加他们的宴会,但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巴之间的逐渐了解。

20世纪60年代,在中印关系逆转和美英在政策上倾斜印度的背景下,外交上比较孤立的巴基斯坦开始积极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巴基斯坦改变了在中国关切的联合国合法地位、西藏和台湾问题上追随西方的立场。

在1961年底第十六届联大表决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苏联提案时投了赞成票,成为美国盟友中唯一公开支持中国的国家。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1965年印巴第二次战争爆发后,中巴两国相互支持对方立场;1963年,中巴签署了边界协议;与此同时,中国按照两国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军事援助和军事合作协定,向巴提供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帮助其发展经济和增强国防能力。

一带一路为推动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合作铺平道路

一带一路为推动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合作铺平道路

一带一路为推动中国与巴基斯坦经济合作铺平道路近年来,一带一路倡议作为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举措,在国际间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热议。

作为其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得到了更加广泛的推动与发展。

本文将围绕一带一路为推动中巴经济合作铺平道路的主题展开讨论。

一、一带一路与中巴经济合作的背景一带一路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的全球性倡议,旨在通过加强互联互通、促进贸易投资、推动区域合作等方式,实现共同发展与繁荣。

巴基斯坦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国家之一,对于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经济合作具有重要意义。

中巴经济合作始于1950年代,多年来,在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

然而,由于受到地理、环境等因素的限制,中巴经济合作还面临诸多挑战与困难。

一带一路的提出为推动中巴经济合作打开了新的机遇之门,为两国间的经济互利合作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广阔的前景。

二、一带一路对中巴经济合作的积极影响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和提升,为中巴经济合作提供了强大的支持。

例如,中巴经济走廊作为一带一路的重点项目,将加强中巴两国在能源、交通等领域的互联互通,提升贸易和投资的便利度。

2. 拓展贸易合作:一带一路的实施有助于拓展中巴之间的贸易合作。

中国是巴基斯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而巴基斯坦则是中国在南亚地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一带一路的倡议将进一步推动双边贸易的增长,加强两国产业的互补性,促进经济的共赢。

3. 促进人文交流:一带一路的倡议除了经济层面的合作外,还强调了人文交流的重要性。

中巴两国在文化、教育、旅游等领域的合作将得到加强,进一步拉近了两国人民的距离,增进了彼此之间的友谊与理解。

三、面临的挑战与应对策略1. 地区安全形势:中巴两国所处地区的安全形势对于经济合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当前,巴基斯坦面临来自恐怖主义和极端主义的威胁,而中国也有自己的安全考虑。

双方需密切合作,加强安全交流与风险防范,以保证经济合作的顺利进行。

巴铁

巴铁

“巴铁”是这样炼成的:数次战略关头作关键互助2013年06月02日世界新闻报随着李克强总理对巴基斯坦的成功访问,中巴友谊将更上一个新台阶赵山河不久前,李克强总理在访问巴基斯坦时说:“提起巴基斯坦,中国人的第一印象是‘铁哥们’。

在中国人民心目中,巴基斯坦始终是可以信赖的‘铁杆’朋友,网民称为‘巴铁’,这是中巴友谊的真实写照。

”的确,中巴建交62年来,双边关系已经超越了时代和政治变迁,成为国家间友好相处的典范。

1947年巴基斯坦独立后不久,由于克什米尔的归属问题,印巴之间爆发了一场战争。

战争的失利使巴基斯坦意识到,要想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安全,就必须向南亚以外的国家寻求援助和支持。

因此,对于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巴基斯坦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950年1月,巴驻苏联大使奉命照会中国外交部,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并派人与中方进行建交谈判。

经过双方的努力,1951年5月21日,两国正式建交,巴基斯坦也由此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伊斯兰世界国家。

中巴建交后,巴基斯坦坚持对华友好,在各种国际斗争中给中国以支持。

1950年9月,在联合国大会上,巴基斯坦代表不顾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反对,投票赞成印度代表团的提案,否认台湾国民党“代表”的合法性,要求恢复中国政府的合法席位。

50年代初,美国为了阻止社会主义的蔓延,在全球范围内拼凑各种军事结盟组织。

巴基斯坦出于某些特定考虑,加入了美国操纵的敌视中国的《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组织,使中巴关系出现一些波折。

1955年万隆会议上,中巴总理直接接触,在求同存异的原则基础上找到了友好发展的共同点。

由于共同的努力,笼罩在两国上空的阴云很快消失了。

60年代初,国际形势和中印关系的急剧变化,对中巴关系产生了深刻影响。

当时,巴基斯坦对美国在军事上援助印度的政策感到不满,对美国扶植的各种组织在克什米尔问题上没能给予巴任何援助也大为失望。

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巴基斯坦明确支持中国的立场。

中巴关系_精品文档

中巴关系_精品文档

中巴关系导论中巴关系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双边关系。

这两个国家都位于亚洲,是发展中国家中的重要成员。

自建交以来,中巴两国一直保持着紧密的关系,深化了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合作。

本文将通过分析中巴关系的历史背景、双边合作领域以及未来发展前景,探讨中巴关系对两国以及地区和世界的影响。

一、历史背景中巴友好关系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末期,当时中国面临国际孤立和经济困境,而巴基斯坦也处于与印度关系紧张的境地。

两国的政治共同点和互补性利益促使他们建立了外交关系。

中国和巴基斯坦共同对抗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冲突,巩固了他们之间的战略合作。

1963年,中巴边界问题达成了互利共赢的解决方案,这进一步巩固了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

二、双边合作领域1.政治合作中巴两国在政治领域进行了广泛的合作。

两国领导人之间的定期互访,巩固了中巴友谊。

此外,两国还分享了国际上的一些立场,例如在联合国安理会的投票中,中巴常常相互支持。

另外,中巴还积极开展反恐合作,共同努力维护双方以及地区的安全稳定。

2.经济合作中巴经济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自1979年中巴建立了全面合作伙伴关系以来,两国间的贸易额显著增加。

中国成为巴基斯坦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外资来源国。

中巴经济走廊(CPEC)的建设更加深化了两国间的经济合作。

CPEC被认为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旨在加强中巴两国在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产能合作等领域的合作。

3.军事合作中巴军事合作是两国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

中国向巴基斯坦提供了大量的军事援助和装备,包括战斗机、导弹等。

两国还定期举行军事演习,以进一步加强双方军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

中巴军事合作在维护地区的安全和稳定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中巴关系的未来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双方在政治、经济、军事等领域的合作不断扩大,为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福祉。

两国还可以在更多领域进行深化合作。

例如,在科技创新、教育、文化交流等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可以促进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

中国与巴勒斯坦友好关系与两国开展商务之障碍

中国与巴勒斯坦友好关系与两国开展商务之障碍

中国与巴勒斯坦友好关系与两国开展商务之障碍一、历史因素中国是共产党领导的国家,有稳定的传习制度,美国几乎换一个总统就会出现新的衡量朋友的标准,与中国拉近关系对巴基斯坦十分重要。

60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和变换,巴基斯坦政府如何更迭,中巴关系一直都处在亲密无间的友好状态。

其原因是巴基斯坦和印度历来是宿敌,争端从未间断过,1971年,印度挑拨东巴【现孟加拉国】西巴分裂,中国坚定的站在巴基斯坦一边,对巴基斯坦给予了强有力的支持。

而巴基斯坦在中美关系解冻中起到了无可替代的中间人角色,给予了中国以有力的支持。

二、政治军事因素:首先,在冷战时代中巴之间在战略上的依存度超过了中国与任何一个其它国家。

而且中巴关系从未建立在施舍与被施舍、援助与被援助的基础上。

尽管在国防、经济等领域中国也对巴基斯坦进行了大量的援助,但是通过巴基斯坦的独特管道,中国也获得了相当数量的西方军事科技。

例如舰对舰导弹、潜艇甚至战斗机等等武器,中国加以制造之后又返销给巴基斯坦。

对于双方而言,这是真正的互利关系。

再次,由于印度因素,巴基斯坦也需要通过中国获得俄罗斯的军事技术装备,典型的例子就是枭龙战斗机使用的RD93发动机。

这是典型的相互双重利用关系,在现代国际关系中,几乎没有先例。

在冷战年代,中巴关系当然拥有很强的针对印度的性质,但是巴基斯坦暗中真诚地帮助中国建立了与美国的正常化接触。

因此政治上巴基斯坦也是中国与西方的纽带。

三、经济因素: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占我国出口市场比重60%的主要发达国家经济相继陷入衰退,进口需求大幅萎缩。

在此背景下我国众多企业特別是中小企業急于通过拓展新市场来扩大貿易量,巴基斯坦等欠发达地区即是其目标市场之一。

中国和巴基斯坦的经贸往来历史悠久,中国-巴基斯坦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更是为两国的经贸合作发展提供了制度性的保障。

巴基斯坦联邦统计局统计显示,2009-2010年,巴中双边贸易额为55.64亿美元,占巴基斯坦对外贸易总额的10.3%,中国已成为巴基斯坦第二大贸易伙伴。

浅析20 世纪50 年代巴基斯坦的对华政策

浅析20 世纪50 年代巴基斯坦的对华政策

浅析20世纪50年代巴基斯坦的对华政策张婧巴基斯坦地处西亚、中亚、南亚结合处,具有极强的战略地位,是中国一衣带水的近邻。

发展友好和谐的外交关系是中巴双方人民共同美好的愿望。

新中国成立后, 1950年1月4日,巴基斯坦政府通过驻苏联大使向中国外交部长转达承认新中国,1951年5月21日巴中两国正式建交。

然而,在20世纪50年代中巴建交初期,巴基斯坦的没有制定出一个系统的、稳定的对华政策,在一系列中国敏感的核心问题上表现出摇摆不定、曲折反复的不确定性,在处理对华关系上既有友好合作的一面,又有破坏敌视的一面。

这种摇摆政策的表现是什么,背后的原因又是什么,对巴中关系产生了如何的影响?本文试做浅薄的分析。

一、巴基斯坦对华政策摇摆不定的表现1、西藏问题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开始着手解决西藏问题。

1950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挺进西藏,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成为中国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巴基斯坦报纸《黎明报》及《时报》于10月28、29日评论中声称,中国军队进军原本就属于自己固有领土的西藏是无可厚非的,这完全是中国的内政问题。

时任巴基斯坦总理的阿里·汗对外表示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西藏地区无话可说,因为西藏离巴基斯坦太远了,不属于巴基斯坦应干涉的地区。

巴基斯坦政府也拒绝参加在美国主导下的联合国有关“中国武力占领西藏问题”的讨论,声明在该问题上保持中立。

很明显,这一时期,巴基斯坦不想插手中国的西藏问题,触犯中国的核心利益。

好景不长,1959年西藏发生了叛乱,中国政府派出军队进行镇压,在这个过程中达赖喇嘛出走西藏,逃往印度。

在这个过程中巴基斯坦一反常态,公开谴责中国政府镇压西藏。

巴基斯坦的一些报纸也不顾西藏历来都是中国神圣领土一部分的基本事实,公开叫嚣西藏地区是一个独立的“国家”,1951年中国政府解放西藏实际上是“侵略了这个国家”等等。

西藏叛乱发生后,巴基斯坦曾努力拉拢世敌印度“共同防御”中国,“保卫”西藏和南亚次大陆等等,对待西藏问题现出极为激进和敌对的态度,和1950年时的理解和中立态度截然相反,这种摇摆不定可能要追溯到克什米尔问题上,巴基斯坦希望克什米尔人跟藏人一样,有权选择自己需要的政府。

试析巴基斯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及对策

试析巴基斯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及对策

试析巴基斯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及对策作者:张杰徐瑞来源:《当代世界》2018年第01期内容提要“中巴经济走廊”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旗舰项目,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巴基斯坦官方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对巴基斯坦意义重大,应全力予以支持;部分英语和乌尔都语主流媒体的评论相对谨慎;极少数地方党派和分离势力则批评“中巴经济走廊”未使巴基斯坦获益。

针对上述情况,中国应采取深化全方位合作,促进两国媒体深入交流以及驳斥错误言论等措施加以应对。

关键词“中巴经济走廊”;巴基斯坦立场;中国对策DOI: 10.19422/ki.ddsj.2018.01.008“中巴经济走廊”不仅是“一带一路”建设的旗舰项目和样板工程,而且是联通“一带”与“一路”的交汇点与枢纽。

当前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研究已有很多成果。

有观点认为,“中巴经济走廊”有利于进一步加强中巴两国的战略互信,能够有效促进两国“全天候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也有观点认为,“中巴经济走廊”虽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巴基斯坦动荡的政局,民众的过高期望,精英阶层对华态度的分化与沿线安全问题难以保障已成为“中巴经济走廊”面临的主要挑战。

本文重点考察和分析巴基斯坦国内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及其原因,这是影响“中巴经济走廊”深入推进的关键要素之一。

从整体而言,巴基斯坦国内对“中巴经济走廊”持积极肯定的态度,但仍存在少数反对的声音。

其中,以巴基斯坦政府高级官员为代表的官方对“中巴经济走廊”表示全力支持;以《黎明报》《战斗报》《特快论坛报》为代表的主流媒体一方面对“中巴经济走廊”的规划、意义和成果给予肯定,另一方面则指出巴基斯坦在“中巴经济走廊”建设中存在贷款负担重和民众参与率低等问题;少数地方党派和分离势力则认为,“中巴经济走廊”冲击了巴基斯坦本土工业的发展,激化了地区间的矛盾。

针对上述立场,中国需要采取合理的策略加以应对,这对“中巴经济走廊”建设和两国关系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巴基斯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巴基斯坦对“中巴经济走廊”的立场总体上可归纳为积极支持、谨慎参与和警惕反对三种类型。

中国与巴基斯坦解决双边陆地边界问题外交谈判的历史考察

中国与巴基斯坦解决双边陆地边界问题外交谈判的历史考察

作者: 韩晓青[1]
作者机构: [1]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00872
出版物刊名: 当代中国史研究
页码: 91-99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6期
主题词: 中巴关系;边界问题;外交谈判;影响因素
摘要:巴基斯坦出于改善周边外交环境的考虑,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主动提出了中巴边界谈判的建议,中国出于多方面的考虑,接受了巴方提出的建议。

中巴两国从1962年5月开始举行双边陆地边界谈判,1965年3月26日中巴"边界议定书"的签订标志着中巴边界谈判圆满结束。

中巴边界谈判开始后,美国和印度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企图阻挠中巴边界谈判,但并没有对中巴边界谈判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巴以冲突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边界争议

巴以冲突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边界争议

巴以冲突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边界争议巴以冲突中的国际法与边界争议巴以冲突是一个持续多年的复杂问题,涉及众多因素,其中国际法与边界争议是其中一项重要议题。

本文将就这一问题展开讨论。

1. 介绍巴以冲突的背景巴以冲突的起因可追溯至20世纪初巴勒斯坦地区的犹太移民潮,以及巴以两族在领土上的争夺。

随着时间的推移,冲突逐渐加剧,并导致双方之间的边界争议不断升级。

2. 国际法在巴以冲突中的地位国际法在解决巴以冲突及边界争议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首先,联合国宪章赋予了联合国安理会责任,以维护和平与国际安全,并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法律基础。

其次,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多个决议,呼吁巴以双方尊重国际法,并通过和平对话解决争端。

3. 巴以冲突中的边界争议在巴以冲突中,边界争议是一个核心问题。

主要争议集中在巴勒斯坦领土的分界线以及以色列定居点的存在。

巴勒斯坦认为以色列在其领土上建立的定居点违反了国际法,并对巴勒斯坦人民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

然而,以色列辩称这些定居点是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领土上建立的,并指出巴勒斯坦方面也存在一定的违法行为。

4. 国际法对边界争议的立场国际法对巴以冲突的边界争议持有明确立场。

首先,根据联合国大会决议,以色列在1967年中东战争中夺取的领土均属非法占领,并要求其立即撤离。

其次,第四次日内瓦公约明确禁止占领国在占领领土上建立定居点。

这些法律文件和国际共识,为解决巴以冲突提供了法律依据。

5. 寻求巴以边界争议的解决方案为了解决巴以边界争议,国际社会提出了多种方案和倡议。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两国方案”,即建立巴勒斯坦独立国家与以色列共存。

然而,这一方案的实施受到诸多挑战和争议,双方在领土划分、安全保障等问题上难以达成共识。

6. 国际社会的作用与责任国际社会在巴以冲突解决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各国和国际组织通过外交渠道施加压力,推动巴以两方进行和谈与谈判。

国际刑事法院也对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可能涉及侵犯国际人权的行为展开审查,以确保任何违法行为都能得到追究。

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作者: 韩晓青;齐鹏飞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理论学刊
页码: 101-105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中国;巴基斯坦;边界谈判
摘要:20世纪60年代初,巴基斯坦向中国提出了边界谈判的建议。

双方在妥善处理了印巴之间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后,开始了双边边界谈判。

通观整个谈判过程,进展可谓顺利。

中巴边界谈判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是:首先,邻国之间的边界谈判必须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次,邻国之间解决边界问题必须以"平等合作、互谅互让,和平友好谈判"原则为指导。

此外,面对外来压力,尊重事实、坚持真理、毫不退缩,也是中巴边界谈判给我们留下的宝贵经验。

浅论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关系

浅论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关系

浅论中国与巴基斯坦双边的关系关键词:国家关系比较优势互利共赢国家安全好邻居摘要:巴基斯坦是我国西出印度洋、破解马六甲海峡困局的关键所在。

我国是巴基斯坦的安全保证和经济发展的推动力。

国与国之间没有永恒的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中国同巴基斯坦能走到今天的局面,肯定是大家走在一起能利益最大化。

中巴建交初期,由于巴是西方阵营的盟国,与我关系较为冷淡。

两国间交往较少,仅保持一般关系。

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

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

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

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1957至1969年是中巴关系史上十分重要的阶段,这期间两国关系发生了历史性转变,巴从对华敌视国家变为对华友好国家,揭开了中巴关系的新篇章。

走到今天可以用胡锦涛同志的的话:“好邻居、好伙伴、好朋友、好兄弟”来比喻中巴关系。

这是双方认识到了有共同的利益,在利益的驱使下加快了两国的关系发展。

一、巴基斯坦对我国有不可多得的地缘价值1.巴基斯坦是我国开展国际活动的坚定盟友巴基斯坦是首批与新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40多年来,在11次挫败西方反华人权提案;15次挫败台湾当局参与联合国;中美关系解冻;申奥;加入WTO;承认我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打击恐怖主义、分裂主义和极端宗教势力等重大外交活动中,巴基斯坦始终都是支持我国的中坚力量。

2.巴基斯坦是我国西出印度洋的关键所在巴基斯坦位于中东、中亚、南亚乃至东亚地区交汇点。

她东与我国接壤,西边紧邻世界主要产油地一中东,南濒阿拉伯海,北与世界第三大油气田地区一中亚相连,西南与印度为邻。

位于巴基斯坦南部的瓜达尔港临近波斯湾,距伊朗边境只有72公里,距世界石油运输要道霍尔木滋海峡(全球40的石油都要此地运往世界各地)约400公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v class="article_tit"> 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之动因分析</div> <span>作者&nbsp;:&nbsp; 韩晓青齐鹏飞</span> <p>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巴双边陆地边界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表现积极,极力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

其原因是复杂的,是由巴基斯坦当时的内外环境所决定的。

巴基斯坦希望通过中巴边界谈判,达到其改善和中国的关系,进而改变其整个周边外交环境的目的。

本文拟对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原因以及目的进行梳理和分析。

<br/> [关键词]巴基斯坦中巴边界谈判巴印关系巴美关系<br/> <br/> 1951年5月,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在外交上选择了“巴美结盟”战略,加入了美英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战略上选择了“一边倒”,倒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冷战格局下,50年代的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并不是特别友好。

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却一反常态,主动提出进行中巴边界谈判的建议,并且在边界谈判过程中表现得相当积极和友好,全力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

<br/> 巴基斯坦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呢?通过中巴边界谈判巴基斯坦能得到什么呢?以前学界对这些问题,也有过一些并不深入甚至并不准确的分析,因此,笔者拟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试图对巴基斯坦在60年代初期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原因和目的,进行梳理和阐释。

<br/> <br/> 一、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 <br/><br/>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克什米尔地区相接壤,这段边界长约599公里,历史上从未划定过。

1960年2月10日,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的谈话中主动说:“最近中国与缅甸在边界问题上签订了协定,这个协定签订后,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威信。

关于巴吉尔吉特地区与中国新疆地区的边界问题,巴很愿意与中国进行谈判,只要中国愿意的话。

”1961年3月,巴基斯坦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政府,提出了边界谈判问题。

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62年2月正式复照巴基斯坦,表示愿意进行边界谈判。

双方在1962年5月3日共同发布了同意进行边界谈判的联合公报,此后,中巴边界谈判从1962年10月12日正式开始到1965年3月26日中巴双方签订《边界议定书》结束。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表现得相当积极和友好,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极力促进中巴边界谈判的顺利进行。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r/> 其一,1961年3月巴基斯坦照会中国政府提出边界谈判的建议后,中国方面出于慎重的考虑,直到1962年2月才正式复照巴基斯坦。

在此期间,巴基斯坦表现得相当急切,如1962年1月3日、1月5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拉希迪在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耿飚的谈话中,曾两次建议中国政府对巴基斯坦政府1961年3月的照会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他说:“我了解中国若现在就同巴谈判,是有困难的。

我想,只要中国方面复以简单的几行字,表明已收到巴方照会,在研究中,根据中国的一贯政策,愿通过外交途径同巴就来照所提的建议,交换意见。

这样,就足以对付目前的局面了。

”同时,为了促成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巴基斯坦方面还对中国做出了非常友好的姿态。

<br/> 中国驻巴大使馆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了巴基斯坦在提出中巴边界谈判的建议后,对中国态度发生的微妙变化:“为了制造谈判气氛,巴一变其八年来投票反对我国的做法,在联大表决我席位问题时,支持苏联提案,对美国提案弃权。

这是巴对我国态度的一大转变。

”1961年12月16日,中国外交部第一亚洲司也反映:“巴方在向我提出边界谈判建议后,还对我做出了下列友好姿态:(1)官员和报刊基本上未再发表正面污蔑我国的言论,而且不时出现要求改善中巴关系的言论;宣传中巴关系融洽,边界问题易于解决,‘中国进入联合国势在必行’。

(2)拒绝出席菲、泰出面发起的南亚反共外长会谈;对马尼拉条约集团今年在南中国海的两次军事演习,巴仅派出‘观察员’、未派军警和飞机参加。

(3)在9月联大表决要求讨论‘西藏问题’的马泰提案时,巴弃权。

(去年曾支持同一提案)。

” <br/> 此时,就连巴基斯坦的媒体也十分慎重,对有关中国的报道十分谨慎,极力为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营造良好的气氛。

1962年年初,中国驻巴使馆在给中国外交部的报告中说:“从巴政府对各报宣传的掌握看,巴为争取我国、孤立印度,目前对我国报道极慎重,并尽量采用些有利于借我反印的材料,对我表现些友好态度。

” <br/> 其二,1962年5月3日,中巴双方公布了关于边界谈判的联合公报。

公报公布之后,印度因为其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纷争,采用各种手段向巴基斯坦施加压力;美国为了达到其“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目的,也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

巴基斯坦顶住了来自印、美的巨大压力,积极促进中巴边界谈判的顺利进行。

<br/> 巴基斯坦对印度对中巴边界谈判的破坏进行了揭露和斗争,顶住了印度方面的压力。

中巴边界谈判联合公报公布后,1962年5月10日,印度方面向巴基斯坦政府提出了抗议照会,巴基斯坦于同年8月9日复照进行了回击,认为“印度政府5月10日就即将举行的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对巴基斯坦政府提出的抗议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把印度的抗议顶了回去。

<br/> 1962年lO月12日,中巴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正式会谈后,印度方面更是变本加厉,采用各种手段来对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进行破坏。

巴基斯坦对印度的种种做法进行了揭露和驳斥,为中巴边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巴边界谈判的顺利进行。

1962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对印度报纸蓄意捏造的挑拨中巴关系的消息,进行了揭露。

“《印度快报》8日以头版位置刊载这条捏造的消息说:‘据说巴基斯坦已把增援部队赶派到新疆一吉尔吉特边界一带’,‘在中国的新疆同巴基斯坦的自由克什米尔二百英里长的边界地区沿线也部署了部队’。

”“有记者提请外交部长注意上述这些消息时,他对巴基斯坦报联社说:‘这种消息要么就是不怀好意地虚构的,是蓄谋在我国和中国之间引起误解,要么就完全是一种主观愿望。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遗憾我不能不揭穿这一消息’。

”<br/> 1963年3月2日,中巴《边界协定》签订后,印度方面故意对《边界协定》进行了错误的解释。

巴基斯坦方面立刻做出了反应,1963年3月12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对于印度错误地解释中巴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的条款感到遗憾。

布托昨天在达卡对记者说,印度的领导人,包括尼赫鲁总理在内发表了种种自相矛盾的关于巴基斯坦把二千、四千或一万三千平方英里的领土让给中国的言论,这是不幸的。

布托说,《印度时报》今年三月七日登载的地图据说是巴基斯坦的勘察图的翻版,但是这不是任何一张巴基斯坦地图的真正翻版。

”<br/> 巴基斯坦也顶住了美国的压力。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和遏制的战略方针,在其主导下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的,它自然不愿意看到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密切起来,因为“东南亚条约组织”一旦被打开口子,其“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为此美国竭力阻挠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

<br/> 特别是1962年10月,中印之间的边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

“10月下旬我自卫反击捷报频传,巴舆论普遍支持我国,但阿尤布立即遭到来自美、英的压力(要阿尤布‘保证不使印度为难’,立即与印修好)和来自尼赫鲁的‘和解攻势’。

”巴基斯坦为了顶住美国方面的压力,指示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加速和中国之间的边界谈判。

1962年11月22日下午,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罗查在会见陈毅副总理时告知:“关于中巴边界会谈,罗查说,他已接到巴政府指示,应加速进行中巴边界会谈。

中巴边界问题不是一般的边界问题,因此应该从政治上加以解决;兄弟般地坐在一起,把问题和观点都坦率地摆在桌面上,有取有与地速决,而不应纠缠细节。

” <br/> 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企图直接干涉巴基斯坦内政。

1962年,“正在巴紧急国会开会时,11月27日和28日英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和美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及其‘高级顾问’的代表团于访印后先后抵巴,次日即发表了阿尤布一尼赫鲁关于同意进行部长级会谈克什米尔问题的联合公报。

”巴基斯坦对此进行了奋力抗争。

1962年11月28日,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和英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第二天,巴基斯坦的报纸发表社论,谴责他们压巴“联印反华”的政策。

《明星晚报》的社论说:“巴基斯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再唯命是从地在国际事务上照英国或者美国的意见办事。

这个国家也不会去使自己的外交政策适合英美全球战略的需要。

这个国家决不做任何使它的伟大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难的事情。

” <br/> 总之,巴基斯坦在1961年主动正式向中国提出边界谈判的建议后,尽力为中巴边界谈判做好积极的准备,营造友好的氛围。

1962年5月3日中巴双方联合公报公布后,巴基斯坦更是顶住了来自印度,特别是美国方面的压力(当时巴基斯坦还是“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在经济上对美国依赖还很大),极力促使中巴边界谈判顺利进行。

也就是说,在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为促成中巴边界谈判,表现得非常积极和友好。

<br/> <br/> 二、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原因 <br/> <br/> 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原因是多方面的。

<br/> 首先,当时巴基斯坦和印度、阿富汗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关系紧张。

<br/> 巴基斯坦和印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关系恶化。

克什米尔问题是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历史遗留问题,分治之后不久两国就因为这个问题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60年代初期,印巴双方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关系再度恶化。

1961年7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访美,访美的主要目的是企图影响美国改变其“重印轻巴”的政策,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对此印度自然十分不满,结果印巴矛盾升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