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之动因分析
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

中巴军事合作的前世今生节选自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巴军事合作的过去和未来原作者漠北中巴友谊亲如兄弟,中国人甚至为巴基斯坦创造了一个独一无二的称呼,叫做“巴铁”,就是铁杆朋友的意思,这生动地体现了两国关系的独特友好、牢不可破,而中巴军事合作的成果更是有目共睹。
不过,或许从“哈利德2000“到“枭龙”,甚至是传说中的歼-10,一件件凝结着中巴友谊之精的作品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然而中巴军事合作的“因果”却很少为人所提及,而这却是必须要弄清楚的。
倒向美国的巴基斯坦为了防止被敌对国家的颠覆,捍卫国家的利益,巴基斯坦政府从立国那天开始就坚定不移地采取了亲西方的外交政策,通过与西方大国(主要是美国)的合作,获取军事和经济援助,来与印度抗衡,寻求与印度的“均势”。
由于时刻都有安全隐患,所以巴基斯坦从立国初就大力发展军事力量,在20 世纪50 年代里,巴基斯坦很大一部分国民生产总值用于国防,国防费用开支巨大。
而由于国力薄弱,再加上相当多的资源都用在国防建设上,致使巴基斯坦经济建设步伐缓慢,国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巴基斯坦政府意识到,仅依靠国内资源是不能抗衡印度以保障其国家安全的,必须寻求外援。
因此从真纳时代开始,巴基斯坦就努力推进美巴结盟,同时与西方集团建立贸易联盟,以此获得美国的援助成为巴基斯坦立国之初外交的一个重要的主题。
有意思的是,冷战初期,尽管美国在选择盟友时更倾向于势力强大的印度,但事实上如果仅从地理位置考虑的话,巴基斯坦却更具有战略重要性。
分治后的巴基斯坦位于南亚次大陆西北部,东部和东南部与印度的旁遮普邦和拉贾斯坦邦交界,有长达1800 千米的共同边境线;东北部与我国新疆毗邻,共同边界长约595 千米,且多为山地,尤其帕米尔结合部是中印巴的重要三角连接地带,南亚次大陆的许多河流也是从这里发源;北部与塔吉克斯坦之间仅隔一条宽约10-20 千米的阿富汗瓦罕走廊,南濒阿拉伯海,扼波斯湾出口;西南部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接壤,两国有800 千米的边境线;西北面以长约2252 千米的杜兰线与阿富汗为邻。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

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及现状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商务交往可以追溯到1950年代,这种持久的经济合作关系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不断增强。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与巴基斯坦商务交往的历史以及现状。
历史背景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商务交往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当时两国政府开始建立经济合作关系。
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1959年签署的中巴友好合作协议,该协议奠定了两国之间的基础。
在1960年代初,中国对巴基斯坦提供了一个友好贷款,用于支持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
此后,中巴友好合作成为两国之间政治、军事和经济合作的核心。
巴基斯坦从中国引进了许多技术和设备,帮助巴基斯坦实现了一系列基础设施和工业项目。
20世纪70年代,中国进一步加强了对巴基斯坦的支持,提供了包括铁路、水电站和港口等在内的重要基础设施项目。
这些项目对巴基斯坦的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加强了两国间的紧密合作。
现状如今,中国与巴基斯坦的商务交往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两国在经贸合作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并加强了政府和企业之间的合作。
双边贸易自1995年以来,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双边贸易一直在稳步增长。
根据最新数据,2019年中国与巴基斯坦之间的贸易总额达到192.81亿美元,其中中国对巴基斯坦的出口额为155.08亿美元,进口额为37.73亿美元。
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
投资合作中国还在巴基斯坦实施了大量的投资项目。
其中最著名的是中巴经济走廊(CEPEC)项目,该项目旨在加强两国间的基础设施和经济合作。
自该项目于2013年启动以来,已经进行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包括港口、公路、铁路和电力站等。
这些项目不仅对巴基斯坦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也为中国企业提供了有利的商机。
农业合作除了基础设施和能源项目外,中国和巴基斯坦还加强了农业领域的合作。
中国提供了农业机械和技术,帮助巴基斯坦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此外,两国合作开展了农业培训和技术交流,促进了农业领域的创新和可持续发展。
中巴关系的历史原因

中巴关系的历史原因一、中巴关系好是因为历史上不断互助交往、互相支持、紧密合作和共同发展。
从上世纪60年开始的。
二、中巴关系友好主要是用于历史上不断不断发展,当代不断合作促使的。
历史发展:1、中巴建交初期,1955年万隆会议期间,周恩来总理与巴总理穆·阿里举行了两次友好会谈,双方一致认为应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两国总理的会谈对增进两国之间的了解和友好合作关系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万隆会议后,两国高层往来逐渐增多。
1956年10月,巴总理苏拉瓦底应邀正式访华。
12月,周恩来总理访巴。
一年内两国总理的成功互访,极大地推动了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和两国人民友谊的发展。
2、1960年代初,巴基斯坦在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中,明确支持中国的立场。
在随后的两次印巴战争中,中国坚定的站在巴基斯坦的一边。
3、1989年,美国单方面宣布将采取军事制裁中国。
在这之后的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成员国人权扩大委员会”上,美国率先针对中国开始提议联合国制裁中国议案,随后绝大多数成员国是赞同的,而一部分与中国有着“一定友好关系”的国家如朝鲜、非洲等国家,均投票表示了弃权。
巴基斯坦国代表在大会上正式宣布政府决定:“巴基斯坦国将一如既往坚决支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的主张,巴基斯坦国坚决反对联合国公开干预成员国内政的错误。
特别是干涉一个联合国及其重要的五大常任理事国之一的中国事务”。
巴基斯坦的做法对当时的中国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4、1998年的印巴核试验。
印度为提高多巴基斯坦的核威慑力,分别于5月11日和13日在其西部临近巴基斯坦边境地区的拉贾斯坦邦连续进行五次地下核试验。
5月28日下午3时30分巴基斯坦在其西南部的俾路支省查盖地区成功地进行了5次核试验。
5月30日下午1时10分巴在同一地区又进行了一次核试验。
作为回应,巴基斯坦共进行了6次核试验。
当代发展: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巴全面合作伙伴关系进一步深入发展。
双方高层接触频繁,政治互信不断增强。
关于那年我们是如何与巴基斯坦成为“巴铁”的!

关于那年我们是如何与巴基斯坦成为“巴铁”的!
192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订立了友谊条约,成为“巴铁”的开始。
此后,两国政府和人民逐渐建立起民间友谊。
20世纪五十年代,中巴关系取得巨大发展,那时两国签署了新的友好条约,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
当时,中国政府对巴基斯坦的支持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注意。
两国之间的友谊和互助也是中巴关系中的重要因素。
1965年,中国提供了一些技术援助和一些经济援助,帮助巴基斯坦建设工业和其他领域,巴基斯坦国家也不遗余力地帮助中国发展它的制造业。
当时,中巴关系也是受到印度和苏联的挑战的。
两国拥有相同的立场,在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方面,共同致力于追求和平、友谊和发展,两国之间的友好非常深厚。
今天,“巴铁”秘诀仍在继续实施。
友谊与合作是连接中巴两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双翼,两国在各自发展新经济、自由贸易协定等方面取得了先进成就,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
1921年,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友谊为海外华人中国人的友谊和努力发出了热情的鼓舞,同时也为两国之间的友谊加深了深刻的礼仪和精神。
无论是实践还是发展,“巴铁”一直在维护和加强着当年的友谊。
周恩来对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期中巴关系根本改善的奠基性贡献*

Zhou Enlai' s Ground-breaking Contribution to the Fundamental Improvement of the Sino-Pakistani
Relations in the Early 1960s
作者: 韩晓青
作者机构: 中国人民大学中共党史系博士生,北京100872
出版物刊名: 中共党史研究
页码: 94-101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9期
主题词: 周恩来;中巴关系;奠基性贡献
摘要:在冷战的世界格局下,整个20世纪50年代,中巴关系一直处于不冷不热的境况。
60
年代初期,两国关系才有了根本性的改善。
周恩来反对巴基斯坦加入西方阵营,同时主张和巴
基斯坦进行友好交往;在印巴之间存在争议的克什米尔问题上,他坚持公正立场;在中巴边界
谈判问题上,他采取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的方法,妥善解决了两国之间的边界问题。
周恩来
的这些做法赢得了巴基斯坦的信任和友谊,为60年代初期中巴关系的根本改善奠定了基础。
中巴关系解密

巴基斯坦是中国的“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好兄弟”。
这个有着79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和1.7亿多人口的“四好国家却不为中国人所熟知,中国学界对中巴关系的研究少之又少。
中巴到底有着一种什么样的“独一无二”的关系?分析一下1962~1965年间中巴关系的嬗变以及变化的动力有助于理解为什么经历四十多年的风风雨雨,中巴间“全天候”的友谊历久弥新。
一、结盟时代:中巴分属不同的阵营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和巴基斯坦就已是结盟政策积极的实践者。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亲往苏联签订了《中苏友好互助同盟条约》,开启了中国同盟外交的先河。
此外,中国通过“抗法援越”和“抗美援朝”先后与越南和朝鲜建立了事实上的军事同盟。
印巴分治后,两国因克什米尔等问题而长期对立。
巴基斯坦无论在人口还是在土地面积上都大大弱于印度。
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分为东西两部分,印度横亘其间,成为楔入东、西巴基斯坦之间的一个硕大的充满敌意的楔子。
面对如此险境,巴基斯坦前外长乔德里坦言:“巴是个小国,它需要依靠外力帮助”。
在经历过短暂的外交中立后,巴基斯坦迅速倒向美国,成为美国主导下的两个军事同盟条约——《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的重要成员。
50年代初,中巴两国分属相互竞争的阵营,与中印关系相较,中巴关系冷淡有余而热情不足。
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1952~1954年的年度工作总结报告无一例外地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请中方人员参加他们的宴会,并把这种冷遇归结为“巴基斯坦统治阶级进一步投靠美帝,政治上越来越反动的必然”。
尽管巴基斯坦在朝鲜战争、中国联合国席位等一系列涉及中国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亦步亦趋追随美国,尽管中国政府坚决反对美巴订立军事同盟,但是中巴两国都期望保持正常的国家间关系。
从中国方面来讲,改善与巴基斯坦的关系不仅可以实现“安定四邻”的紧迫任务,而且也可打破美国军事包围,真正实施“走出去”的新战略。
对巴基斯坦而言,同时与两个强大的邻国为敌绝非良策,改善与中国的关系无疑会使巴基斯坦集中精力与最主要的对手印度博弈。
巴基斯坦为什么心甘情愿跟着中国?

深度分析:巴基斯坦为什么心甘情愿跟着中国?所谓天下大事,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天下本无不散的宴席。
但是中国与巴基斯坦缔结的伟大友谊却能历经各种考验,经久不衰。
对比美国和欧洲盟友的日渐离心,对比俄罗斯与东欧反目成仇,个中原由更加耐人寻味。
中国与巴基斯坦建交于1951年5月21日。
不过两国的特殊友好关系,则始于1955年万隆会议。
在那次会议上,周总理会晤了巴基斯坦总理阿里,随后于次年访问巴基斯坦,从此奠定了中巴实质上的同盟关系。
当年我国领导人是出于怎样的综合考虑,而全力推动中巴友谊,已经无从考证了,或许若干年后,相关资料解密后,我们能从中看出端倪。
而现在我们只有推测了。
小河水手认为原因或许有以下几点:1、新中国刚成立,需要赢得国际承认。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对社会主义政权的歧视和抵制,新中国就必须从第三世界国家中取得突破,首先赢得他们的承认与尊重,并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
2、新中国刚成立,国内匪患不绝,国外反动势力环伺,西南边陲是个不稳定的大问题。
西藏虽然和平解放了,但是随着达赖喇嘛的出逃,情势变得非常复杂,印度甚至利用清朝的腐败无能,把军队渗透到西藏境内,如阿里地区。
如果巴基斯坦成为中国的盟友,那么对印度就是一个极大的牵制。
随后的历史进程,则不断巩固了中巴友谊。
大家知道,印度和巴基斯坦原来都是英国的殖民地,狡猾的英国人在不得不给予这块土地以独立的时候,别有用心的按照宗教派别把它划分为巴基斯坦和印度,并且没有完全划定边界,甚至留有“飞地”——孟加拉国那时候属于巴基斯坦,叫东巴基斯坦(东巴)。
自然英国人一走,印度和巴基斯坦因为领土纠纷和宗教矛盾,打了若干次边境战争(其中大的有三次)。
中国无论从与巴基斯坦的友谊出发,还是从不愿看到印度坐大出发,都会毫不犹豫地支持巴基斯坦。
第二次印巴战争中,巴基斯坦由于战术失误,坦克部队损失惨重,急须补充,巴基斯坦向中国请求援助。
周总理指示尽力满足巴方要求,库存坦克不够,甚至直接从我军一线部队把已装备的坦克抽出来,援助巴基斯坦。
中巴建交60年“全天候友谊”不是终点

中巴建交60年“全天候友谊”不是终点作者:吴兆礼来源:《中国报道》2011年第05期“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已成为中巴关系的显著特征”,这在中国对外关系中是绝无仅有的。
自中国与巴基斯坦于1951年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中巴关系已经走过60个春秋。
时至今日,中巴已形成了全天候友谊和全方位合作关系,这在当今仍然以“大棒”加“胡萝卜”说话的世界里,显得极为稀少和珍贵。
利益决定国家间关系,而共同的利益需求是国家间关系的基础。
中巴的全天候友谊是两国彼此利益需要基础上的共同选择,更是两国苦心经营并精心维护的结果。
双边关系渐入佳境巴基斯坦独立后的政治、经济和外交困难重重,而新中国成立后也是百废待举。
面对印巴分治前后宗教仇杀的创痛以及第一次印巴战争的残酷现实,巴基斯坦开始把印度视为其安全的最大威胁,寻求外界援助并借助外部力量维护国家安全自然就成为巴基斯坦对外政策的重点。
而新中国成立伊始就确立了“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在冷战开始,美国与苏联都并未对巴给予特别关注的背景下,倍感孤立的巴基斯坦对新中国表现出极大的热情。
1950年1月5日,巴基斯坦正式承认新中国,成为第一个承认新中国的穆斯林国家。
中巴建交的最初几年,双方的关系发展处于“慢热期”,中国驻巴使馆的工作报告甚至抱怨巴基斯坦政府很少邀请中方人员参加他们的宴会,但1955年万隆会议促进了中巴之间的逐渐了解。
20世纪60年代,在中印关系逆转和美英在政策上倾斜印度的背景下,外交上比较孤立的巴基斯坦开始积极寻求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巴基斯坦改变了在中国关切的联合国合法地位、西藏和台湾问题上追随西方的立场。
在1961年底第十六届联大表决恢复中国合法权利的苏联提案时投了赞成票,成为美国盟友中唯一公开支持中国的国家。
1962年中印边界冲突和1965年印巴第二次战争爆发后,中巴两国相互支持对方立场;1963年,中巴签署了边界协议;与此同时,中国按照两国签订的经济技术合作协定和军事援助和军事合作协定,向巴提供经济援助与军事援助,帮助其发展经济和增强国防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iv class="article_tit"> 20世纪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之动因分析</div> <span>作者 : 韩晓青齐鹏飞</span> <p> [内容提要]20世纪60年代初期,在中巴双边陆地边界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表现积极,极力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
其原因是复杂的,是由巴基斯坦当时的内外环境所决定的。
巴基斯坦希望通过中巴边界谈判,达到其改善和中国的关系,进而改变其整个周边外交环境的目的。
本文拟对中巴边界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原因以及目的进行梳理和分析。
<br/> [关键词]巴基斯坦中巴边界谈判巴印关系巴美关系<br/> <br/> 1951年5月,中国和巴基斯坦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20世纪5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在外交上选择了“巴美结盟”战略,加入了美英主导的“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外交战略上选择了“一边倒”,倒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在冷战格局下,50年代的巴基斯坦和中国关系并不是特别友好。
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却一反常态,主动提出进行中巴边界谈判的建议,并且在边界谈判过程中表现得相当积极和友好,全力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
<br/> 巴基斯坦为什么要积极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呢?通过中巴边界谈判巴基斯坦能得到什么呢?以前学界对这些问题,也有过一些并不深入甚至并不准确的分析,因此,笔者拟利用中国外交部档案馆最新解密的档案材料,试图对巴基斯坦在60年代初期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原因和目的,进行梳理和阐释。
<br/> <br/> 一、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表现 <br/><br/> 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和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克什米尔地区相接壤,这段边界长约599公里,历史上从未划定过。
1960年2月10日,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在和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丁国钰的谈话中主动说:“最近中国与缅甸在边界问题上签订了协定,这个协定签订后,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威信。
关于巴吉尔吉特地区与中国新疆地区的边界问题,巴很愿意与中国进行谈判,只要中国愿意的话。
”1961年3月,巴基斯坦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政府,提出了边界谈判问题。
中国政府经过慎重考虑,于1962年2月正式复照巴基斯坦,表示愿意进行边界谈判。
双方在1962年5月3日共同发布了同意进行边界谈判的联合公报,此后,中巴边界谈判从1962年10月12日正式开始到1965年3月26日中巴双方签订《边界议定书》结束。
在整个谈判过程中,巴基斯坦表现得相当积极和友好,顶住了各方面的压力,极力促进中巴边界谈判的顺利进行。
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br/> 其一,1961年3月巴基斯坦照会中国政府提出边界谈判的建议后,中国方面出于慎重的考虑,直到1962年2月才正式复照巴基斯坦。
在此期间,巴基斯坦表现得相当急切,如1962年1月3日、1月5日,巴基斯坦驻华大使拉希迪在和中国外交部副部长耿飚的谈话中,曾两次建议中国政府对巴基斯坦政府1961年3月的照会给予一个明确的答复,他说:“我了解中国若现在就同巴谈判,是有困难的。
我想,只要中国方面复以简单的几行字,表明已收到巴方照会,在研究中,根据中国的一贯政策,愿通过外交途径同巴就来照所提的建议,交换意见。
这样,就足以对付目前的局面了。
”同时,为了促成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巴基斯坦方面还对中国做出了非常友好的姿态。
<br/> 中国驻巴大使馆非常敏锐地注意到了巴基斯坦在提出中巴边界谈判的建议后,对中国态度发生的微妙变化:“为了制造谈判气氛,巴一变其八年来投票反对我国的做法,在联大表决我席位问题时,支持苏联提案,对美国提案弃权。
这是巴对我国态度的一大转变。
”1961年12月16日,中国外交部第一亚洲司也反映:“巴方在向我提出边界谈判建议后,还对我做出了下列友好姿态:(1)官员和报刊基本上未再发表正面污蔑我国的言论,而且不时出现要求改善中巴关系的言论;宣传中巴关系融洽,边界问题易于解决,‘中国进入联合国势在必行’。
(2)拒绝出席菲、泰出面发起的南亚反共外长会谈;对马尼拉条约集团今年在南中国海的两次军事演习,巴仅派出‘观察员’、未派军警和飞机参加。
(3)在9月联大表决要求讨论‘西藏问题’的马泰提案时,巴弃权。
(去年曾支持同一提案)。
” <br/> 此时,就连巴基斯坦的媒体也十分慎重,对有关中国的报道十分谨慎,极力为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营造良好的气氛。
1962年年初,中国驻巴使馆在给中国外交部的报告中说:“从巴政府对各报宣传的掌握看,巴为争取我国、孤立印度,目前对我国报道极慎重,并尽量采用些有利于借我反印的材料,对我表现些友好态度。
” <br/> 其二,1962年5月3日,中巴双方公布了关于边界谈判的联合公报。
公报公布之后,印度因为其和巴基斯坦在克什米尔问题上的纷争,采用各种手段向巴基斯坦施加压力;美国为了达到其“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目的,也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
巴基斯坦顶住了来自印、美的巨大压力,积极促进中巴边界谈判的顺利进行。
<br/> 巴基斯坦对印度对中巴边界谈判的破坏进行了揭露和斗争,顶住了印度方面的压力。
中巴边界谈判联合公报公布后,1962年5月10日,印度方面向巴基斯坦政府提出了抗议照会,巴基斯坦于同年8月9日复照进行了回击,认为“印度政府5月10日就即将举行的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对巴基斯坦政府提出的抗议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把印度的抗议顶了回去。
<br/> 1962年lO月12日,中巴两国就边界问题开始正式会谈后,印度方面更是变本加厉,采用各种手段来对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进行破坏。
巴基斯坦对印度的种种做法进行了揭露和驳斥,为中巴边界谈判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中巴边界谈判的顺利进行。
1962年11月10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对印度报纸蓄意捏造的挑拨中巴关系的消息,进行了揭露。
“《印度快报》8日以头版位置刊载这条捏造的消息说:‘据说巴基斯坦已把增援部队赶派到新疆一吉尔吉特边界一带’,‘在中国的新疆同巴基斯坦的自由克什米尔二百英里长的边界地区沿线也部署了部队’。
”“有记者提请外交部长注意上述这些消息时,他对巴基斯坦报联社说:‘这种消息要么就是不怀好意地虚构的,是蓄谋在我国和中国之间引起误解,要么就完全是一种主观愿望。
’他说,‘在这种情况下,我很遗憾我不能不揭穿这一消息’。
”<br/> 1963年3月2日,中巴《边界协定》签订后,印度方面故意对《边界协定》进行了错误的解释。
巴基斯坦方面立刻做出了反应,1963年3月12日,“巴基斯坦外交部长布托对于印度错误地解释中巴关于边界问题的协定的条款感到遗憾。
布托昨天在达卡对记者说,印度的领导人,包括尼赫鲁总理在内发表了种种自相矛盾的关于巴基斯坦把二千、四千或一万三千平方英里的领土让给中国的言论,这是不幸的。
布托说,《印度时报》今年三月七日登载的地图据说是巴基斯坦的勘察图的翻版,但是这不是任何一张巴基斯坦地图的真正翻版。
”<br/> 巴基斯坦也顶住了美国的压力。
新中国建立后,美国对新中国采取了封锁和遏制的战略方针,在其主导下成立的“东南亚条约组织”的主要目标就是针对中国的,它自然不愿意看到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密切起来,因为“东南亚条约组织”一旦被打开口子,其“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目的就难以实现,为此美国竭力阻挠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
<br/> 特别是1962年10月,中印之间的边界冲突爆发后,美国为了实现其“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战略目标,不断对巴基斯坦施加压力。
“10月下旬我自卫反击捷报频传,巴舆论普遍支持我国,但阿尤布立即遭到来自美、英的压力(要阿尤布‘保证不使印度为难’,立即与印修好)和来自尼赫鲁的‘和解攻势’。
”巴基斯坦为了顶住美国方面的压力,指示巴基斯坦驻华大使加速和中国之间的边界谈判。
1962年11月22日下午,巴基斯坦驻华大使罗查在会见陈毅副总理时告知:“关于中巴边界会谈,罗查说,他已接到巴政府指示,应加速进行中巴边界会谈。
中巴边界问题不是一般的边界问题,因此应该从政治上加以解决;兄弟般地坐在一起,把问题和观点都坦率地摆在桌面上,有取有与地速决,而不应纠缠细节。
” <br/> 美国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甚至企图直接干涉巴基斯坦内政。
1962年,“正在巴紧急国会开会时,11月27日和28日英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和美远东事务助理国务卿哈里曼及其‘高级顾问’的代表团于访印后先后抵巴,次日即发表了阿尤布一尼赫鲁关于同意进行部长级会谈克什米尔问题的联合公报。
”巴基斯坦对此进行了奋力抗争。
1962年11月28日,美国代表团团长哈里曼和英联邦关系大臣桑迪斯会见了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第二天,巴基斯坦的报纸发表社论,谴责他们压巴“联印反华”的政策。
《明星晚报》的社论说:“巴基斯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再唯命是从地在国际事务上照英国或者美国的意见办事。
这个国家也不会去使自己的外交政策适合英美全球战略的需要。
这个国家决不做任何使它的伟大邻邦中华人民共和国为难的事情。
” <br/> 总之,巴基斯坦在1961年主动正式向中国提出边界谈判的建议后,尽力为中巴边界谈判做好积极的准备,营造友好的氛围。
1962年5月3日中巴双方联合公报公布后,巴基斯坦更是顶住了来自印度,特别是美国方面的压力(当时巴基斯坦还是“东南亚条约组织”和“巴格达条约组织”的成员国,在经济上对美国依赖还很大),极力促使中巴边界谈判顺利进行。
也就是说,在60年代初期,巴基斯坦为促成中巴边界谈判,表现得非常积极和友好。
<br/> <br/> 二、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边界谈判的原因 <br/> <br/> 巴基斯坦积极推动中巴之间的边界谈判,原因是多方面的。
<br/> 首先,当时巴基斯坦和印度、阿富汗因为历史遗留问题而关系紧张。
<br/> 巴基斯坦和印度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关系恶化。
克什米尔问题是1947年印巴分治时的历史遗留问题,分治之后不久两国就因为这个问题爆发了第一次印巴战争。
60年代初期,印巴双方因为克什米尔问题关系再度恶化。
1961年7月,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访美,访美的主要目的是企图影响美国改变其“重印轻巴”的政策,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对此印度自然十分不满,结果印巴矛盾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