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醉学-第1+2章浅色=绪论+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临床麻醉学》教案

《临床麻醉学》教案第一章:麻醉前准备与评估1.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前患者的全面评估的重要性。
学习患者的病史采集和体检要点。
掌握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原则和注意事项。
1.2 教学内容: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患者病史采集的方法和内容。
麻醉前体检的要点。
麻醉前药物的使用和副作用。
1.3 教学活动:讲授麻醉前评估的重要性。
示范患者病史采集和体检的流程。
分析麻醉前药物使用的案例。
第二章:局部麻醉技术2.1 教案目标:掌握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2 教学内容: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2.3 教学活动:讲授局部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局部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局部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局部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三章:吸入麻醉3.1 教案目标:理解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掌握吸入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3.2 教学内容: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麻醉气体。
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吸入麻醉并发症的类型和处理方法。
3.3 教学活动:讲授吸入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演示吸入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分析吸入麻醉并发症的案例并提出预防措施。
第四章:静脉全身麻醉4.1 教案目标:掌握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常用药物。
学会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了解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2 教学内容: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特点和用途。
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和要点。
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
4.3 教学活动:讲授静脉全身麻醉的原理和分类。
演示常用静脉全身麻醉药物的使用方法。
演练静脉全身麻醉技术的操作步骤。
讨论静脉全身麻醉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案例。
第五章:麻醉监测5.1 教案目标:理解麻醉期间的患者监测的重要性。
学习常用麻醉监测技术和方法。
《临床麻醉学》教学大纲

《临床麻醉学》考试大纲(供麻醉医学专业五年制本科班用)新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麻醉学系I 前言临床麻醉学是麻醉学专业的专业课程。
为帮助考生明确课程考试复习范围和有关要求,同时指导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
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Ⅱ正文第一章绪论一、重点内容:麻醉学专业的任务及范围第二章麻醉前病情的评估一、核心内容: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重要脏器如呼吸系统(通气和换气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心功能.心律失常和高血压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
二、重点内容:熟悉麻醉前检诊的目的和内容;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等的评价方法及内容;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因素和麻醉前治疗用药的剂量。
第三章麻醉前准备和麻醉前用药一、核心内容: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和种类。
二、重点内容:麻醉前病人体格和精神方面准备的基本内容。
第四章气管及支气管内插管一、核心内容:插管前检查和评估的基本内容;气管插管的适应征.禁忌证及优点,经口和经鼻插管的基本步骤及注意事项;气管导管拔管的指征。
二、重点内容:气管插管.拔管的并发症和拔管后并发征及防治;支气管内插管的适应征及优缺点。
第五章全麻的基本概念一、重点内容:全麻的诱导、维持与苏醒。
第六章吸入麻醉一、核心内容: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评价。
二、重点内容:吸入麻醉方法;吸入麻醉期间的观察与管理。
第七章静脉全身麻醉一、核心内容:氯胺酮麻醉和丙泊酚麻醉。
二、重点内容:芬太尼及其衍生物静脉麻醉.咪达唑仑和依托咪酯麻醉。
第八章肌松药的临床应用一、核心内容:肌松药在麻醉中应用;肌松药的拮抗。
二、重点内容:肌松药常见的不良反应,神经肌肉传递功能监测。
第九章局部麻醉一、核心内容:局麻药的毒性反应;掌握神经阻滞麻醉。
二、重点内容:常用局麻药的临床药理。
第十章椎管内麻醉一、核心内容:蛛网膜下隙阻滞的临床应用及蛛网膜下隙阻滞后的并发症;硬脊膜外阻滞的临床应用及硬脊膜外隙阻滞的并发症。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在进行手术或者其他医疗程序前,麻醉医生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准备的过程。
这一过程的目的是确保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得到最佳的麻醉效果,同时最大程度地减少可能的风险和并发症。
本文将详细介绍麻醉前评估的内容和准备工作。
一、患者基本情况的评估1.1 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病情在麻醉前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和目前病情。
这包括了解患者是否有过敏史、药物过敏史、心脏病史、呼吸系统疾病史等。
同时,还需要了解患者是否正在服用某些药物,特殊是抗凝药物等可能会影响手术过程和麻醉效果的药物。
1.2 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麻醉医生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包括身高、体重、体质指数等。
这些信息对于确定麻醉药物的剂量和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非常重要。
此外,还需要评估患者的肺功能、心功能等,以确定是否存在可能影响麻醉过程的因素。
1.3 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合作程度对麻醉的效果和手术的顺利进行有着重要影响。
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麻醉医生需要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包括是否存在焦虑、恐怖等情绪,以及患者是否能够配合麻醉程序的进行。
二、麻醉方案的确定2.1 选择适当的麻醉方法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类型,麻醉医生需要确定适当的麻醉方法。
常见的麻醉方法包括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腰麻等。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最适合的麻醉方法,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患者的舒适度。
2.2 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在确定麻醉方案时,麻醉医生还需要评估麻醉药物的选择和剂量。
不同的手术类型和患者的身体状况可能需要不同的麻醉药物和剂量。
麻醉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和剂量,以确保麻醉效果的最佳和患者的安全。
2.3 制定麻醉计划和风险评估在确定麻醉方案后,麻醉医生需要制定详细的麻醉计划,并进行风险评估。
麻醉计划包括麻醉药物的使用顺序和剂量,以及麻醉过程中可能浮现的并发症的处理方法。
风险评估则是对可能的麻醉并发症进行评估和预防,以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课件

麻醉危险性
麻醉危险性 病人承受能力
手术复杂性
▪ 麻醉药治疗指数(半数致死量/半数有效量)
▪ 对循环、呼吸、肝、肾功能影响
▪ 麻醉目标改变:无痛 → 术中生理机能 监测与调控
准确的术前评估
▪ 病史与病历:手术方式与创伤大小, 功 能状态、药物史、麻醉史
▪ 体检:生命体征、心、肺,呼吸道、神 经系统与脊柱
rate of oxygen consumption attainable during maximal or exhaustive exercise“ 危险度分级:步行距离<300M
300-375M 375-450M
>450M
肺功能检查
肺活量VC <60% 最大通气量MVV<70% 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 活量百分比<60%
▪ Identification of disease ▪ Reviewing the medical
record ▪ Interviewing &
examining the patient ▪ Obtaining & reviewing
available tests
Determining & assessment
▪ 限期手术,如果心肌梗死的范围较小,心功能未 受明显影响,或经溶栓或PTCA治疗后目前心功 能较好,虽未达到一般认为需间隔的时问,应亦 可考虑手术
▪ 急症手术,如病人有不稳定型心绞痛,近期有发 作,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表现,麻醉的风险增 大(围手术期心肌梗死发生率为26%)
对心脏明显扩大或心胸比值的病人应 视作高危病人
二、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和方法
流程: ▪ 复习病历分析结果 ▪ 查访病人 ▪ 风险判断、知情同意
麻醉学教学大纲

麻醉学教学大纲一、前言二、理论内容和要求第一章麻醉学绪论【目的要求】1、掌握麻醉学的基本概念;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和疼痛诊疗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任务。
2、了解麻醉学的课程特点、临床麻醉学、危重病医学、疼痛诊疗学的基本任务。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麻醉学的基本任务及麻醉学的课程特点。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目的要求】1、熟悉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的目的及麻醉前检查的基本内容。
2、掌握麻醉前病情分类方法(ASA分级);麻醉前准备;特殊病情的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药物。
3、熟悉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
4、了解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麻醉前病情评估的内容及麻醉前检诊的基本内容和病情估计的ASA分类法。
介绍各器官系统的检诊(呼吸系统、必血管系统、肝脏和肾脏、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胃肠道、水和电解质)。
重点介绍麻醉前用药的目的及常用的药物。
介绍麻醉方案制定的原则。
一般介绍麻醉器械和麻醉药品的准备。
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目的要求】1、掌握神经干(丛)阻滞的基本概念。
熟悉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适应证、禁忌证及注意事项。
2、熟悉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其主要并发症。
3、熟悉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及其适应证和并发症。
4、熟悉坐骨神经阻滞的阻滞方法和适应症。
【教学内容】重点介绍神经干(丛)阻滞麻醉的基本概念、适应证、禁忌证、注意事项及常用局麻醉药。
介绍颈丛神经阻滞的适应证、常用局麻药及主要并发症。
介绍臂丛神经阻滞常用入路的适应证及各自的优缺点。
一般介绍坐骨神经阻滞的方法及适应证。
第四章椎管内阻滞麻醉【目的要求】1、熟悉椎管内麻醉的基本概念。
2、熟悉椎管内解剖与麻醉生理。
3、掌握蛛网膜下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熟悉脊髓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脊髓麻醉平面的检查与调节;熟悉脊髓麻醉常用药物及其麻醉管理;掌握脊髓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4、掌握硬膜外隙阻滞的适应证和禁忌证;了解硬膜外隙麻醉的操作方法,掌握判断硬膜外穿刺针进入硬脊膜外隙的方法;了解硬膜外隙麻醉常用药物;掌熟悉硬膜外麻醉的管理;掌握硬脊膜外麻醉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
麻醉学考前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1.临床麻醉学的5大组成部分:(考题)对病人的术前评估与准备;麻醉的实施与处理;专科病人的麻醉处理;为重疑难病人的麻醉处理;麻醉并发症的预防与诊治。
2.复合麻醉/平衡麻醉(balanc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麻醉药/或辅助药物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减少单个药物的用量及副作用。
3.联合麻醉(combined anesthesia):同时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以达到麻醉的基本要求,以能取长补短综合发挥各种方法的优越性。
4.临床麻醉工作包括:麻醉科门诊、临床麻醉、RR、ICU、疼痛诊疗。
5.麻醉:用药物或非药理性方法使人体局部或全身暂时失去知觉,麻醉的目的是为解除患者手术的痛苦。
第二章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1.麻醉前访视的步骤:复习病历(史)→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访视病人和系统检诊→进行麻醉和手术风险判断→知情同意2.麻醉前准备:1)心血管系统:控制血压小于180/100mmHg,术前当天停用洋地黄、降压药;2)呼吸系统:术前停止吸烟2周,进行呼吸功能锻炼,雾化吸入,有效抗生素治疗3-5天;3)糖尿病:择期手术,控制血糖≤8.3mmol/L,尿糖低于(++),尿酮体阴性;4)胃肠道准备:成人禁食12h,禁饮8h;小儿小于36个月者,禁食6h,禁饮2-3h;大于36个月者禁食8h,禁饮2-3h。
(考题)3.麻醉前用药的目的:1)镇静2)镇痛3)抑制呼吸道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的毒性反应4)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的神经反射活动4.麻醉前用药的常用药物:1)镇痛药:吗啡、哌替啶、芬太尼2)苯二氮卓类:地西泮、咪达唑仑3)巴比妥类药物:苯巴比妥4)抗胆碱药:阿托品、东莨菪碱5)H2受体阻断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5.术前需要停用的药物主要是某些抗抑郁药和抗凝药,阿司匹林术前需停药1-3周,华法林术前停药3-5天。
6.ASA麻醉病情评估分级:Ⅰ级:病人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和手术Ⅱ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虽然有轻度病变,但代偿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Ⅲ级:病人的心、肺、肝、肾等实质器官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耐受稍差Ⅳ级:病人的上述器官病变严重,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着生命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冒很大风险Ⅴ级:病人的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常危险注:如系急症,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字第三章神经干(丛)阻滞麻醉1.局部麻醉:用局麻药暂时阻断身体某一区域周围神经的冲动传导,使这些神经支配的相应区域产生麻醉作用。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培训课件

42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43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44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45
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46
病人入手术室后的复核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47
病例讨论
病史摘要
• 某男,76岁,体重68kg,外3-15,住院号: 620593,因肛门坠胀伴大便习惯改变半月,便 血10天于2008年3月30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 史4年,自服药物控制血压,平素未监测血压; 个人史、家族史无特殊。入院查体:T 36.5 P 90次/分 R 20次/分 BP 162/88mmHg,神志 清楚,对答切题,营养中等,口腔颌面无异常, 双肺呼吸音稍低,但对称,心律齐,未听及杂 音,心界不大,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包块扪及, 肝脾不大,双下肢不肿。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9
访视病人、系统检诊 观察病人的全身情况(general condition):
应注意精神状态、发育、营养、贫血、体重、脱水、浮肿、 发绀、发热、消瘦或过度肥胖等各个方面
生命体征vital signs 体温、血压、脉搏和呼吸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访视病人、系统检诊
心血管系统
✓6分钟步行试验:
•与VO2max相关发生好
•VO2max≥20ml/(min.kg),肺部并发症少
•VO2max ≤10 ml/(min.kg),死亡率>30%
2013.02.24
麻醉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

麻醉前评估-与准备标题:麻醉前评估-与准备引言概述:麻醉前评估是手术前不可或缺的一环,它可以帮助麻醉医生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减少手术风险。
正确的麻醉前评估和准备工作可以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同时保障患者的安全。
一、患者病史的获取1.1 详细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在麻醉前评估中,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基本信息,包括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
1.2 询问患者的病史麻醉前评估还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包括过往手术史、药物过敏史、慢性疾病史等。
这些信息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避免出现意外情况。
1.3 了解患者的家族史家族史对于评估患者的麻醉风险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些遗传性疾病或家族中存在的某些疾病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麻醉反应,因此需要详细了解患者的家族史。
二、体格检查2.1 检查患者的生命体征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检查,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这些生命体征可以反映患者的身体状况,帮助麻醉医生评估麻醉风险。
2.2 检查患者的呼吸道呼吸道是麻醉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需要保持通畅才能确保患者的呼吸顺利进行。
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呼吸道是否通畅,有无异物或狭窄等情况。
2.3 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状况心脏和肺部状况对于麻醉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因此在麻醉前评估中需要检查患者的心脏和肺部状况,包括心电图、胸片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和呼吸功能。
三、实验室检查3.1 血常规检查在麻醉前评估中,常规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检查,可以帮助麻醉医生了解患者的血液情况,评估患者的手术风险。
3.2 生化指标检查生化指标检查可以了解患者的肝肾功能等情况,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全身情况,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
3.3 凝血功能检查凝血功能检查可以帮助麻醉医生评估患者的凝血功能是否正常,避免术中出现出血等情况,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四、麻醉方案的制定4.1 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制定麻醉方案根据患者的病史和体检结果,麻醉医生需要制定合适的麻醉方案,包括麻醉药物的选择、麻醉深度的控制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级:无器质性疾病,发育、营养良好,能耐受麻醉 和手术。
II级:心肺肝肾等实质器管虽有轻度并存病,但代偿 健全;能耐受一般麻醉和手术。
III级:心肺肝肾等实质器管病变严重,功能减低,尚 在代偿范围内;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性稍差。
IV级:上述实质器管病变,功能代偿不全,威胁生命 安全;施行麻醉和手术需要冒很大风险。
屏气试验/爬楼梯试验/6分钟步行试验 2.Goldman心脏危险指数(P23-24) 3.对冠心病患者的风险评估(综合评估)
患者存在的风险 患者的功能状态 手术存在的风险
36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方法 呼吸功能的评估 1.危险因素:①肺功能损害程度;②慢性肺部疾病
③并存中至重度肺功能不全,行胸部上腹部手术 ④⑥P有a哮O2喘<6史0m;m⑦Hg有,P支aC气O管2>4肺5m部m并H发g;症⑤。有吸烟史 2.评估方法 ①一般评估方法:病史体征,各项检查 ②肺功能的评估:MVV、FEV1.0/FVC% ③手术部位的影响:邻近膈肌,上腹部/剖胸手术 ④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气道管理
慢性疼痛诊疗 无痛诊疗,无痛医院 慢性疼痛诊疗:强调多学科性、临床诊断 慢性疼痛诊疗医师: 麻醉科主治医师+专业培训
24
四、学好麻醉学
本课程内容:扼要叙述麻醉学的基本技能和 方法,还重点介绍;
①人体生命机能监测、调节与控制 ②休克、ALI、ARDS、MODS、CPCR ③疼痛诊疗及药物依赖与戒断的基本知识
17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2.临床麻醉-主要工作内容 术前检查、病情评估与准备 为手术顺利进行提供基本条件 提供完成手术所必须的特殊条件 生命功能的监控,维护生命安全 PACU 开展“手术室外麻醉”或“非住院患者麻
醉” 术后镇痛 信息管理系统,强化1科8 学管理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方法 凝血功能的评估 1.着重了解有无异常出血情况。 ①凝血检查 ②出血原因(先天性/后天性) ③并发症 ④病因治疗与全身支持 2.抗凝药:椎管内麻醉注意硬膜外血肿
39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麻醉前准备 概念:麻醉前准备≈手术前准备(合作) 目的:患者处于最佳状态---
21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4. 麻醉科ICU
是指由麻醉科主管的ICU,主要针对手术后患 者,是围术期危重病诊治、保障重大手术安全、 提高医疗质量的重要环节。 特点:①先进设备监测
②早期诊断及先进治疗设备与技术 ③现代化管理 ④训练有素的医疗护理队伍
22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4. 麻醉科ICU
(临床为基础,科研为先导,教育为根本)
15
三、麻醉科组织结构与内涵
1.麻醉科门诊 麻醉前检查、评估与准备 对麻醉并发症的随访和诊疗 麻醉前会诊或咨询 呼吸治疗、药物依赖戒断治疗(戒毒)等 疼痛诊疗(疼痛门诊/诊疗中心,病房)
16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2.临床麻醉-基本任务 消除手术所致的疼痛和不适感觉; 保障手术病人的安全; 为手术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
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方法 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非心脏者注意有无心血管方面的疾病 麻醉风险:心功能状态;特别的危险因素 超声心动图:解剖、评估心室功能
EF<50% 属中度危险患者 EF<25% 高度危险患者
35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方法 心血管风险的评估 1.床旁试验方法:
增强耐受力,提高安全性பைடு நூலகம்减少并发症 任务: ①体格精神方面准备(首要) ②恰当麻醉前用药 ③麻醉用具、设备、监护仪器和药品等准备 差别巨大:有/无充分准备
40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麻醉前准备-改善患者全身状况 脏器功能处于最佳状态;合适的手术时机。 要点:改善营养状况;
纠正贫血和水、电解质紊乱; 停止吸烟; 术前思想和精神状态的准备; 增强体力、改善心肺储备功能, 增加对手术麻醉的耐受能力。
28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要求: ①认识重要性; ②了解流程; ③对麻醉前准备的特殊性有初步概念; ④掌握麻醉前用药原则。
29
一、术前访视与术前病情评估门诊
麻醉医师手术前访视 时间:基础疾病、手术种类、医疗体制 流程:全面而有序。 外科:术前完成所有必要的准备和检查 变化:术前在门诊完成检查和评估 麻醉科手术前病情评估门诊 发展的需要,医院和各学科的支持 保障安全,提高效率
重症监测治疗、疼痛学诊疗的综合性学科。 临床麻醉学; 急救与复苏学; 重症监测治疗学(Intensive Cure Unit); 疼痛治疗学等。 或称:现代麻醉学、麻醉与重症医学科
麻醉复苏科、麻醉与围术期医学科
8
二、麻醉学发展
中国古代麻醉史 近代麻醉学的发展
170多年的历史,始于乙醚麻醉的成功; 麻醉术 临床麻醉 麻醉学
11
二、麻醉学发展
临床麻醉-具有六大组成部分 ① 术前检查、评估与准备; ② 麻醉实施与管理; ③ 专科患者的麻醉; ④ 危重疑难患者的麻醉; ⑤ 麻醉期间的监测; ⑥ 麻醉并发症的防治。
12
二、麻醉学发展
麻醉学 20世纪50年代末至今 重要的飞跃,其特点是:
形成了自身的理论与技术体系,从而 成为临床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的二级学科 我国麻醉学的发展:
1986年国家教委决定开设麻醉专业; 1989年麻醉学为一门独立的二级学科,
一级临床科室。
13
麻醉学的三个重要分支学科
临床麻醉
麻醉学 精髓:生命机能监控
危重症监护治 疗
14
疼痛诊疗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临床医疗工作
科研工作 教育工作
麻醉科门诊 临床麻醉 麻醉后苏醒室(PACU) 麻醉科ICU 疼痛诊疗
41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麻醉前准备-呼吸系统的准备
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择期手术-暂停 一般感染-充分控制后一周再手术 特殊感染-尽可能得到控制 气道高反应性-支气管扩张药、激素 COPD:缓解期(综合手段) 戒烟
肺功能检查
42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麻醉前准备-心血管系统的准备 关键是正确评估心功能的状况和切实改善心功能
先心病-早期治疗 后天性心脏病行非心脏手术 (尤其注意缺血性心脏病) 危险因素(较多) 原发性高血压 各类治疗药物(一般手术前不停药)
43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麻醉前准备-其他方面的准备 肝肾功能 妊娠并存外科疾病(孕妇及胎儿安全性) 择期手术(胃肠道准备)
44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患者:由麻醉科医师与手术医师共同负责 麻醉科医师:对患者监测
维护患者体液内稳态 支持循环、呼吸等功能的稳定 防治感染 早期诊治各种并发症及营养支持 手术医师:原发病和专科处理 转回原病房:待患者重要脏器功能基本稳定后
23
三、麻醉科结构与内涵
5. 疼痛诊疗
以急性疼痛为基础、慢性疼痛诊疗为特色。 工作内容:术后止痛及急性疼痛的诊疗
9
二、麻醉学发展
麻醉术 19世纪40年代起约100年 近代麻醉学发展的第一阶段、起步阶段 主要任务:无痛 药物及麻醉方法的开发、创新、临床应用 奠定了现代麻醉学的方法学基础
10
二、麻醉学发展
临床麻醉 20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 其特点是: ①初步具有自身的技术与理论特征 ②专职而非兼职,经培训并形成专业队伍 ③临床诊治 具有六大组成部分:医疗技术→临床诊治 是麻醉学趋于完善与成熟的重要阶段
37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方法 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的评估 1.意识、颅内压(颅内疾患/颅脑外伤) 2.认知功能障碍(老年患者) 3.抑郁症患者(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高血压危象、心率失常
低血压、苏醒延迟或昏迷和体温过高。 S合并症者:注意麻醉选择。
38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与方法
30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 1.复习病历(史):获的足够病史
外科疾病、手术情况、内科疾病及治疗 2.分析各项术前检查和化验结果 3.术前访视和检查(麻醉角度)
了解病史、系统问诊和体检 4.进行麻醉和手术险判断(ASA) 5.知情同意:必要内容、法律文书
认真学习、重在理解、举一反三
25
第二章、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一、术前访视与术前病情评估门诊 二、手术前病情评估的流程和方法 三、麻醉前准备和用药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与准备
手术患者术前病情评估 保障手术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对麻醉科医师、
手术科室医师都至关重要 意义:保障患者麻醉和手术中的安全,
麻醉前用药-目的 ①镇静; ②镇痛; ③抑制腺体分泌,预防局麻药毒性反应; ④调整自主神经功能,消除或减弱一些不利
V级:病情危重,随时有死亡的威胁,麻醉和手术非 常危险。
E级:如系急诊,在每级数字前标注“急”或“E”, 风险较择期者增加。
麻醉耐受 麻醉经过平稳 I-II级 性一般均
良好
接受麻醉 麻醉前需尽可能做好充分 III级 存在一定 准备,对麻醉中和麻醉后
的危险 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要采 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
(围术期) 维护重要脏器功能; 确保患者在术后顺利康复。
6
一、概述
麻醉科的工作 地点:手术室内→手术室外(门诊/病房) 时间:延伸至围术期(术中及术前术后) 内涵:包括一切与患者安全、生存质量有
关的领域;专业技术+系统的专业理论。
7
一、概述
麻醉学(Anesthesiology) : 是一门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监控、
一、概述
麻醉原意是指感觉丧失,即指用药物 或其他方法来消除手术时的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