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必修4寒假讲座13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 《辛亥革命》课件(共19张PPT)

时间:1912年1月1日 定都:南京 临时大总统:孙中山 国旗:五色旗 改用公历,以中华民国纪元, 1912年为民国元年。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1)第一章的主权归属有何特点?与中国古代社会人们的认识有何不同?
(2)第二章中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哪些观念?
第第一二(章章3)第““三总人、纲民四””、,,五、规规六定定章::中““的中中权力华华分民民工国国体之人主现主民了权什权一么在属律思于平民想国等? 民,全无体种族”、;阶
《与妻书》:意映卿卿如晤……吾自遇汝以来,常 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然遍地腥云,满街狼犬,称 心快意,几家能够……吾充吾爱汝之心,助天下人爱 其所爱,所以敢先汝而死,不顾汝也……汝体吾此心, 于啼泣之余,亦以天下人为念,当亦乐牺牲吾身与汝 身之福利,为天下人谋永福也。……
《与父书》:父亲大人,儿死矣,惟累大人吃苦, 弟妹缺衣食耳,然大补于全国同胞也,大罪乞恕之!
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前,500 多个不平等条约
中,仅从《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
的8次主要赔款,就被勒索19亿1多9 银
元,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财政收
入的16倍1。6
——人民日报 2001年10月9日
结量 与中 国华 之之 欢物 心力
材 料 : 为 了 …… 缓 和 同 民 族 资 产阶级的矛盾,慈禧大后感到再也 不能照旧样式统治下去了……1901 章年炳麟,清政邹府容宣布实行“新陈天政华”,内 容有奖励实业;兴办新学堂,派遣 留学生;改革旧军制,编练新军等。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 的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 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 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4第四单元第13课与高司谏书

③范增说.项羽曰: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好美姬
_劝__说_____
④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_通__“__悦__”__,__高__兴____
①今足下家有老母,身惜官位,惧饥寒而顾.利禄
_看__重_____ ②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_看____ 2.顾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4.为什么说本文是一封对旧党迫害新政行为的“发于极愤 而切责之”的政治宣言书? 【点拨】 这篇文章义正辞严,字里行间透出作者嫉恶如仇 的精神。作者于激愤之下所作,故文章言辞锋芒毕露,无所 顾忌。他尖锐地指责高司谏并非“愚者之不逮”,而是“以 智文其过”,故责骂他为“君子之贼”,又奚落他“犹能以 面目见士大夫,出入朝中,称谏官,是足下不复知人间有羞 耻事尔!”这些激烈的言辞一气呼出于胸肋,荡荡的中气环 绕全文。犀利刀笔剖辟高司谏虽为“言事之官”,实为随人 进退之辈,虽在“朝中称谏官”,但对范仲淹被贬之事却“ 默默”“不敢一言”,背地里则累加“诋诮”,故其为人“
第四单元 论如析薪
第13课 与高司谏书
古诗品韵
浪淘沙 欧阳修
把酒祝东风, 且共从容。 垂杨紫陌洛城东。 总是当年携手处, 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 此恨无穷。 今年花胜去年红。
可惜明年 花更好,知与谁同?
【赏析】 这是一首伤时惜别、感叹人生聚散无常的小 令。词的上片写在春风中为友人举杯送行时,回忆起往昔和 友人一起在洛阳城东郊野游玩的情景,当时春花遍地,杨柳 依依,凡是柳阴花下我们都游遍了。下片写惜别之情。“聚 散”两句充满哲理性的感叹,人生短暂,聚散匆匆,无穷的 遗恨尽在不言中。今年的鲜花开得比去年明艳,想必明年会 开得更加美丽吧?只是那时,又能同谁一起游玩呢?言外之 意就是明春我们未必能像去年一样相聚。把全词推进了一个 富于高度概括意义的境界,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高中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3.结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得失,不少于300字。
4.拓展阅读:《辛亥革命与中国的现代化》一文,思考辛亥革命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贡献,并结合现实谈谈你的看法,不少于500字。
3.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有哪些?它对中国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
4.辛亥革命中的主要人物有哪些?他们的主张和贡献是什么?
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讨论结束后,每组选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500字
在课堂练习阶段,设计以下习题:
此外,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结合本节课所学,撰写一篇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不少于800字。
(二)讲授新知,500字
在讲授新知阶段,将按照时间顺序,详细讲解辛亥革命的过程。首先,介绍辛亥革命的背景,包括国内外形势、民族危机等。然后,讲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强调起义的重要意义。接着,分析各省响应起义的情况,以及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在讲解过程中,着重强调以下知识点:
1.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和关键事件。
1.辛亥革命发生在哪一年?它的导火线是什么?
2.请简述武昌起义的经过及其意义。
3.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于哪一年?它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4.请列举辛亥革命中的三位主要人物,并简要介绍他们的贡献。
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3课 辛亥革命

第13课辛亥革命1、革命背景(1)社会基础:《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沦为“洋人的朝廷”,推翻清王朝统治成为大势所趋。
(2)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3)阶级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力量壮大。
(4)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5)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兴中会与同盟会。
(6)军事基础:革命党人发动的一系列武装起义。
(7)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虛。
2、革命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
各省纷纷响应,宣布独立(脱离清朝),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3、革命高潮: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
(1)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以五色旗为国旗,定都南京。
(2)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①主要内容(1)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否定了君主专制。
(2)确立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3)实行责任内阁制→目的:限制袁世凯的权力。
②历史影响:是中国近代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4、革命结局: 1912年3月,革命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以失败告终。
表现:(1)革命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2)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没有改变。
原因:(1)主观: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2)客观: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破坏和镇压。
启示: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
5、历史功绩(1)性质: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历史功绩①政治:(1)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2)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
②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③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从现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化和近代文明发展的重要里程碑。
高一数学新授课课时安排表

高一数学新授课课时安排表课程内容:高一(上)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1第一章集合与函数概念 8课时(包含习题课)1.1 集合1.2 函数及其表示1.3 函数的基本性质第二章基本初等函数(Ⅰ) 6课时(包含习题课)2.1 指数函数2.2 对数函数2.3 幂函数第三章函数的应用 4课时(包含习题课)3.1 函数与方程3.2函数模型及其应用小结:总结+习题 2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2第一章空间几何体 4课时(包含习题课)1.1 空间几何体的结构1.2 空间几何体的三视图和直观图1.3 空间几何体的表面积与体积第二章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 4课时(包含习题课)2.1 空间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2.2 直线、平面平行的判定及其性质2.3 直线、平面垂直的判定及其性质第三章直线与方程 6课时(包含习题课)3.1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3.2 直线的方程3.3 直线的交点坐标与距离公式第四章圆与方程 6课时(包含习题课)4.1 圆的方程4.2 直线、圆的位置关系4.3 空间直角坐标系小结:总结+习题 2课时高一(下)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3第一章算法初步 4课时(包含习题课)1.1 算法与程序框图1.2 基本算法语句1.3 算法案例第二章统计 4课时(包含习题课)2.1 随机抽样2.2 用样本估计总体2.3 变量间的相关关系第三章概率 6课时(包含习题课)3.1 随机事件的概率3.2 古典概型3.3 几何概型小结+习题 4课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 8课时(包含习题课)1.1 任意角和弧度制1.2 任意角的三角函数1.3 三角函数的诱导公式1.4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1.5 函数y=Asin(ωx+ψ)1.6 三角函数模型的简单应用第二章平面向量 8课时(包含习题课)2.1 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2.2 平面向量的线性运算2.3 平面向量的基本定理及坐标表示2.4 平面向量的数量积2.5 平面向量应用举例第三章三角恒等变换 4课时(包含习题课)3.1 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和正切公式3.2简单的三角恒等变换小结+习题 4课时。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
![[课件]人教版 高一 必修一 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https://img.taocdn.com/s3/m/f4ff3486a8956bec0975e3ce.png)
—— 邹容、陈天华、章炳麟
组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 兴中会 准备 建立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 中国同盟会
军事 准备
发动一系列武装起义
皖浙起义、广 —— 州黄花岗起义
三、辛亥革命的爆发——武昌起义
1911年武昌起义
武汉三镇光复
湖北军政府成立 改号中华民国
各省独立,清政 府统治土崩瓦解
★武昌起 义为什么 会如此迅 速取得成 功?
材料3反映什么现象?为什么会出 现这种现象?
材料4:
1912年3月2日,孙中山以大总统的 名义发布命令:“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 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 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
——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社会生活习俗变化
根据材料4, 说明辛亥革命在 哪个方面对当时 中国社会产生变 化?
1广91州1年黄4花月岗27起日义,是黄辛兴亥等七革人十命发二之动烈前广士规州墓模起最义大,的即一黄次花起岗义起义
同盟会成立前后的 主要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一览表
成立时间 1894 1904
名称 兴中会 华兴会
1904 1906
光复会 日知会
主要成份 华侨和会党 留学生和学界
留学生和学界 学界和新军
领导人
阅读与思考:据材料分析,辛亥革 命在哪些方面推动了社会进步?
材料1: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国民享有……等项权利。约法按照立法、行政、 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
——据人教版《中国近现代史》(上册)整理
政治民主化、社会法制化
辛亥革命对当时中国政治引发哪些变化?
经济工业化
材料2:1912—1919年,中国新建厂矿 企业达470多家,投资近1亿元,加上原有 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相当于革 命前50年的投资总额,中国工厂使用的蒸 汽动力,1913年为43 448马力,1918年为 82 750马力,约增加1倍。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重难点解析第13课

第13课辛亥革命知识纲要导引答题术语导学(1)1905年同盟会成立,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主权在民、三权分立的原则,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
(3)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逐渐深入人心,成为中国社会政治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
知识点一武昌起义1.背景(1)经济:清政府的“新政”和“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2)阶级:革命知识分子队伍不断壮大。
(3)思想:他们把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天赋人权、自由平等学说作为民主革命的思想武器,进行大力宣传。
(4)组织:①兴中会:1894年,孙中山在檀香山建立。
②中国同盟会:1905年,在日本东京成立。
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并决定创办机关刊物《民报》。
中国同盟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5)军事:革命党人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如黄花岗起义。
与此同时,深入湖北新军,做宣传组织工作。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12日,占领武汉三镇。
[学思之窗](见教材P62)19世纪90年代走在时代前面的维新派代表人物康有为,为什么会在民主革命思潮兴起后,发表这样的言论?提示:维新派和革命派是资产阶级内部政见不同的两个派别。
维新派主张借鉴日俄经验,实施变法,建立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
革命派主张借鉴法、美经验,用暴力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康有为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主张维护君主制前提下的改革,反对革命。
兴中会:是近代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颁布了第一个要求以共和国取代封建君主制的革命纲领,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开始。
同盟会:1905年由孙中山领导和组织的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知识点二中华民国成立1.成立民国:1912年元旦,孙中山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成立,定都南京,以五色旗为国旗。
高中历史人教必修一第四单元 第13课 辛亥革命(共66张PPT)

物质准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分散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以及在
组织准备 此基础上建立统一的革命政党;
军事准备
物质准备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阶级准备 民族资产阶级的壮大
思想准备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 分散的革命团体广泛建立,以及在
➢探寻革命之源
一、武昌起义——革命的酝酿与爆发
1.辛亥革命的背景与条件
➢探寻革命之源
思考1: 为什么非要推翻清政府?
革命必要性
惩办义和团运动中参加反帝斗争的官员,永 远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参加反帝性质的组织。
——《辛丑条约》
辛亥革命前,500多个不平等条约中,仅从 《南京条约》到《辛丑条约》的8次主要赔款, 就被勒索16亿多白银,相当于1901年清政府全年 财政收入的16倍。
中国同盟会成立大会
➢同盟会的建立及意义
A.时间:
1905年
B.地点:
日本东京
C.成员组成: 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成员
D.政治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 平均地权”
E.主要领导人: 孙中山、黄兴
F.机关刊物: 《民报》
G.性质:
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H.意义: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有了统一的领导
政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推翻了“洋人的朝廷”,沉重打击了帝国
主义的侵略势力。
政治民主化
经济: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思想 文化:
1.辛亥革命的功绩
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
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使
政治: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数学必修一必修4寒假综合讲座(十三)
对数函数的性质及应用
【基础回归】
1、(20092
log )
A . B
C .-1/2
D .1/2
2、(2009·福建)下列函数中,与函数y
= 有相同定义域的是( ) A .()ln f x x =
B .()1/f x x =
C .()||f x x =
D .()x f x e =
3、下列各式,化简后其值不等于1的是 ( )
A .22log 6log 3-
B .lg 2lg5+
C .log log a b b a ⋅
D .82log 9log 3÷
4、(2006年浙江)已知0<a <1,log a m <log a n <0,则 ( ) A .1<n <m B .1<m <n C .m <n <1 D .n <m <1
5、下列不等式中,不正确的是 ( )
A .22log 3.4log 8.5<
B .0.20.2log 3.4log 8.5>
C . 1.13log 0.99log 1.1<
D . 1.13log 0.99log 1.1>
6、若3log 21x =,则44x
x
-+的值为 ( )
A .10/3
B .82/9
C .0
D .5/27 7、(07天津)设0.5log 3a =,0.2(1/3)b =,1/3
2c =,则( )
A .a b c <<
B .c b a <<
C .c a b <<
D .b a c <<
8、(2009·湖南)若2log a <0,1
()12
b
>,则( )
A .a >1,b >0
B .a >1,b <0
C .0<a <1, b >0
D .0<a <1, b <0
【知识解读】
一、对数的概念:①定义: N a b
=⇔log a N b =(0,1)a a >≠且。
1)以10为底的对数称常用对数,N 10log 记作N lg ;2)以无理数( 2.71828e e =…)为底的对数称自然对数,N e log ,记作N ln ;
②基本性质:1)真数N 为正数(负数和零无对数);2)01log =a ;3)1log =a a ;4)N a N
a =log 。
③运算性质:如果0,1,0,0a a M N >≠>>,则
N M MN a a a log log )(log +=; log (/)log log a a a M N M N =-;∈=n M n M a n a (log log R )。
④换底公式:log log /log a m m N N a =,特别地,1)log a b ·log 1b a =。
二、对数函数:①定义:函数)1,0(log ≠>=a a x y
a 且称对数函数。
1)函数的定义域为),0(+∞;2)函数的值域为R ;
3)当10<<a 时函数为减函数,当1>a 时函数为增函数;
4)x y a log =与)1,0(≠>=a a a y x
且关于直线y x =对称。
②函数图像:1)图象都经过点(1,0),且图象都在第一、四象限;
2)对数函数都以y 轴为渐近线(当10<<a 时,向上无限接近y 轴;当1>a 时,向下无限接近y 轴); 3)对于相同的)1,0(≠>a a a 且,函数1/log log a a y x y x ==与的图象关于x 轴对称。
【典例剖析】
〖例1〗(20009日照一模)(函数()y f x =的图象如右图所示,则函数0.5log ()y f x =的图象大致是
〖例2〗(1)1/2
lg 42lg50.01-++ (2)552log 10log 0.25+ (3)522log 253log 64-
〖例3〗比较大小:(1)log 1.10.7 , log 1.20.7;(2)log 67,log 76;(3)log 3π,log 20.8;(4)60.7, 0.76, log 0.76;
〖例4〗已知1()log 1a
x
f x x
+=- (a>0,且a ≠1)。
(1)求f(x)的定义域:(2)判断f(x)的奇偶性;(3)求使 f(x)<0的x 的取值范围。
【思维训练】
1
、已知log a c =,那么必有( )
A .5b ac =
B .5c
b a = C .5c
b a = D .5a
b c = 2、设1/3
3
a -=,1/2
3
b -=,3log (1/2)
c =,则它们的大小关系( ) A .c<b<a
B .c<a<b
C .a<b<c
D .a<c<b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8lg 6lg >
B .48.09
.084
> C .0 2.52.50.5< D .4log 6log 5.05.0>
4、函数2()log 21f x x x =+-的零点必落在区间( )
A .(1/8,1/4)
B .(1/4,1/2)
C .(1/2,1)
D .(1,2)
5、log a y x =,log b y x =的图像如图所示,(a 、b 均大于0,且不等于1),则( )
A .1a b >>
B .1a b >>
C .1b a >>
D .1b a >>
6、若()log (01)a f x x a =<<在区间[a ,2a ]的最大值是最小值的3倍,则a =( )
A
B .
C .1/4
D .1/2
7、当a >1时,函数y =log a x 和y =(1-a )x 的图象只可能是( )
8、若log (2/3)1x <,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1/2)x ≠
B . x>1
C .0(2/3)x <<
D .0(2/3)x <<或x>1
9、设f (x )= 1
2
32,2,
log (1),2,x e x x x -⎧<⎪⎨-≥⎪⎩ 则不等式f (x )>2的解集为( ) A .(1,2)∪(3,+∞) B .(10,+∞) C .(1,2)∪(10,+∞) D .(1,2)
10、已知函数f(x)=31
()log 5
x x -,若x 0是方程f(x)=0的解,且0<x 1<x 0,则f(x 1)的值为( )
A .恒为正值
B .等于0
C .恒为负值
D .不大于0
12、(2007湖南) 若23
2340,,log 9a a a >==则
13、(2007江西)函数24log (1)(3)y x x =+-≥的值域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