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产权法复习纲要1
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

知识产权法复习资料目录1. 知识产权法概述 (2)1.1 知识产权的定义 (3)1.2 知识产权的种类 (3)1.3 知识产权的法律保护 (4)2. 著作权法 (6)2.1 著作权的定义 (7)2.2 著作权的主体和客体 (8)2.3 著作权的取得和期限 (10)2.4 著作权的保护范围和限制 (11)3. 专利法 (11)3.1 专利的定义 (12)3.2 专利的类型和申请程序 (13)3.3 专利的审查和授权 (14)3.4 专利的保护和维护 (15)4. 商标法 (17)4.1 商标的定义和分类 (18)4.2 商标的注册和使用 (19)4.3 商标的侵权和纠纷处理 (20)5. 其他知识产权法规 (21)5.1 反不正当竞争法 (22)5.2 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24)5.3 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 (25)6. 知识产权案例分析 (26)6.1 著作权侵权案例分析 (27)6.2 专利侵权案例分析 (29)6.3 商标侵权案例分析 (30)1. 知识产权法概述知识产权法是一门保护创新者权益、鼓励技术创新的法律科目。
它主要涉及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和商业秘密等方面,旨在为创作者和发明者提供一定期限内的排他性权利,以换取他们将创新成果公之于众,从而推动科技进步和文化繁荣。
在知识产权法的框架下,创作者享有对其作品的著作权,包括复制权、发行权、出租权、展览权、表演权、放映权、广播权、信息网络传播权等。
这些权利使得创作者能够控制其作品的使用方式,并从中获得经济利益。
为了鼓励技术的公开与交流,知识产权法规定了专利制度。
专利权人拥有对其发明的独家使用权,包括制造、销售、许诺销售和进口等权利。
但专利权的行使并非无限制的,法律对专利权的保护范围、申请程序、权利期限等作了详细规定,以确保专利制度的合理运行。
商标权也是知识产权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商标是区分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商标权人有权禁止他人在相同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近似的标识。
知识产权法自学考试大纲(打印)

第一编总论本编学习目的与要求:了解知识产权的概念、范围、性质及特征,理解知识产权法的含义、基本制度的类别及其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为学习本课程打下初步的基础。
一、知识产权的概念与范围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广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邻接权、商标权、商号权、商业秘密权、产地标记权、专利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新植物品种权等各种权利。
狭义的知识产权分为两个类别:一类是文学产权,包括著作权与邻接权。
另一类是工业产权,主要有专利权和商标权。
二、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为: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与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知识产权基于其无形财产权的属性,具有以下基本特征:知识产权是一种专有性的民事权利(专有性)。
知识产权的效力受到地域的限制(地域性)。
知识产权在法律规定的期间内受到保护(时间性)。
三、知识产权法的概念、体系及地位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和,是确认、保护和利用著作权、工业产权以及其他智力成果专有权利的一种法律制度。
知识产权法一般包括以下几种法律制度:著作权法律制度、专利权法律制度、商标权法律制度、商号权法律制度、产地标记权法律制度、商业秘密权法律制度,以及反不正当竞争法律制度等。
知识产权法基本上采用单行法的立法体例。
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知识产权法属于民法的范畴,但由于知识产权具有不同于其他民事权利的特点,因而采取民事特别法的方式给予保护。
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识记:(1)知识产权的基本含义及广狭义范围。
(2)工业产权的概念及构成。
(3)知识产权法的概念及基本制度体系。
领会:(1)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财产权的本质属性。
(2)知识产权区别于有形财产权的基本特征。
(3)知识产权法与民法的关系。
知识产权法复习框架

【名词解释】1.著作权,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作者及其相关主体依法对作品所享有的人身权利和财产权利的总称。
2.作品,是指文学、文艺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创造成果。
3.发表权,是指决定将作品公之于众的权利,即作者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何时、何地以及以何种方式公之于众的权利。
4.邻接权,是指作品的传播者对其传播的作品的创造性劳动成果所享有的权利,又称之为传播者权,和与著作权有关的权益。
根据我国《著作权法》规定,邻接权包括出版者权、表演者权、录音录像制作者权、广播组织权。
5.合理使用:是指在特定的条件下,法律允许他人自由使用享有著作权的作品,而不必征得权利人的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的合法行为。
6.法定许可:是指根据法律的直接规定,以特定的方式使用已经发表的作品,可次经著作权人的许可,但应向著作权人支付使用费,并尊重著作权人的其他权利的制度。
7.发明:是指人类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所创造出来的具有积极意义并表现为技术形式的新的智力成果。
在我国专利法上,所谓发明是指对产品、方法或者其改进所提出的新的技术方案。
8.外观设计:也被称做工业品外观设计,或者工业设计,它是指关于产品的形状、图案或者其结合以及色彩与形状、图案的结合所做出的富有美感并适于工业应用的新设计。
9.先用权:如果在专利申请日前已经开始制造与专利产品相同的产品或者使用与专利相同的技术,或者已经做好制造、使用的准备,那么依法可以在原有范围内继续制造、使用该项技术。
实施者的这种权利被称做先行实施权或者简称先用权。
10.专利侵权行为,是指未经合法专利权人许可,以生产经营为目的,实施了受专利法保护的有效专利的违法行为。
11.商标,是指经营者用以标明自己所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与其他经营者经营的商品或提供的服务有所区别的一种专用识别标志,通常由具有显著特征的文字、图形或其组合构成。
这里的经营者包括商品生产者、经销商和服务项目提供者。
知识产权法纲要

知识产权法纲要第一编总论第一章概述一、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的概念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又称智力成果权、智慧财产权。
卡普佐夫1967年《成立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对知识产权的定义学界没有形成共识,主要有以下几种观点:郑成思:知识产权是人们对其创造性智力成果所依法享有的权利。
(漏:非智力性成果)刘春田:知识产权是基于创造性智力成果和工商业标记依法产生的权利的统称。
(漏:商品化权、商誉权)吴汉东:知识产权定义为是人们对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权利。
张玉敏:知识产权定义为知识产权是民事主体依法律的规定,支配其与智力活动有关的信息,享受其利益并排斥他人干涉的权利。
(漏:与智力活动无关的信息)知识产权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创造性成果权: 著作权、专利权、商业秘密、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植物新品种、计算机软件等2、经营性标记权:商标、商号、产地标记等3、经营性资信权:特许经营权、信用权、商誉权等二、知识产权的范围(一)广义的知识产权1、《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1)版权;2)邻接权(Related Right);3)发明权;4)科学发现权;5)工业品的外观设计权;6)关于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的权利;7)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在工业、科学、文学或艺术领域里其他一切因智力活动而产生的权利。
2、《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协议》)1)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7)未披露过的信息专有权。
(二)狭义的知识产权狭义的知识产权包括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
三、知识产权的性质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
《民法通则》第五章民事权利第三节知识产权1、知识产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权利(1)可以独立于一般的民事权利而立法;法国《1804年法国民法典》1992年《知识产权法典》菲律宾、巴西?(2)起源于封建特权;1331年英王爱德华三世佛兰德工艺师约翰.卡姆比在缝纫与染色技术方面独专其利1421年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来西“带吊机的驳船”(3)我国的知识产权是首先产生于刑法的一项民事权利。
知识产权期末复习提纲

知识产权期末复习提纲知识产权法课程复习提纲第一部分期末考试说明一、期末考试要求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产权法概况的了解,并明确知识产权法的研究对象,掌握知识产权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我国知识产权法及其相关的法律法规;学生运用知识产权法的理论,根据法律规定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组卷原则考核采取平时作业和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
三、试题类型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名词解释、简答题、论述题、案例分析四、考核形式闭卷五、答题时限考试时间为90分钟第二部分考核的内容和要求第一编知识产权法要概论第一章知识产权概述一、知识产权的概念(定义)“知识产权是人们基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经验、知识而依法享有的权利。
”(教材P2)二、知识产权法的范围(一)《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公约》界定的范围(教材P2--3)1、关于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权利;2、关于艺术家的表演、录音和广播的权利;3、关于发明创造的权利;4、关于科学发现享有的权利;5、关于工业品外观设计的权利;6、关于商品商标、服务商标、商号、商业标记的权利;7、关于制止不正当竞争的权利;8、关于在工业、科学、文学、艺术等一切领域的智力创作活动所产生的权利;(二)世界贸易组织(WTO)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界定的范围1、版权与邻接权(教材P3);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拓扑图)权;7、未公开的信息专有权(主要是商业秘密权)。
三、知识产权的法律性质(教材P4---6)四、知识产权的特征(教材P6---9)(一)知识产权的法律确认性(二)知识产权的专有性(三)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四)知识产权的时间性第二章知识产权法概述一、知识产权法的概念知识产权法是调整因创造、使用智力成果而产生的,以及在确认、保护和行使智力成果所有人的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知识产权复习提纲

⏹1、知识产权的概念。
⏹答:是人们对于自己的智力活动创造的成果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标记、信誉依法享有的专有权利。
⏹2、知识产权的性质与特征。
⏹答:知识产权是一种新型的民事权利,是一种有别于财产所有权的无形财产权。
⏹ (一) 专有性.(二) 地域性.(三)时间性.(四)可复制性.⏹3、知识产权客体的种类及特征。
答:知识产权的客体,即知识产权制度保护的对象,是指人们在科学、技术、文化等知识形态领域中所创造的精神产品,即知识产品。
(一)知识产品的类别:1.创造性成果:如作品、工业技术2.经营性标记:如商业性注册商标3.经营性资信:如绿色标志、国家地理标志等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二)知识产品的基本特点1.创造性 2.非物质性3.公开性 4.社会性⏹4、《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TRIPS)的主要内容。
答:版权与邻接权(2)商标权(3)地理标志权(4)工业品外观设计权(5)专利权(6)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权(7)未披露的信息专用权⏹5、知识产权法的概念、调整对象和法律体系。
答:(一)概念:知识产权法是指调整因确认、保护和行使知识产权的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
(二)调整对象1、知识产权归属法律关系2、知识产权行使法律关系3、知识产权管理法律关系4、知识产权保护法律关系⏹6、著作权的概念及特征。
答:著作权亦称版权,是指作者或其他著作权人依法对文学、艺术或科学作品所享有的各项专有权利的总称。
⏹著作权的特征:1、权利主体范围广泛2、权利客体范围广泛3、权利的内容丰富多样4、权利的产生简单便捷5、权利的保护期限长久⏹7、著作权与商标权的区分与联系。
答:1.二者在权利取得及保护的方式上有所不同。
2.二者在一定情况下还可能发生交叉关系。
即商标设计图案可以作为商标受商标法的保护,也可以构成一件艺术作品受著作权法的保护。
⏹8、著作权与专利权的区分。
答:1.著作权并不保护作品的思想,而只保护作品的表现方式。
专利权所保护的是发明人创造的思想内容。
知识产权复习提纲

知识产权复习1.知识产权(Intellectual Property)2. 邻接权(neighboring right )与表演艺术家的表演活动、录音制品和广播有关的权利3.知识产权的基本属性私权属性(Private Rights)知识产权的产生、行使和保护,适用于民法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制度。
人权属性(Human Rights)第一,知识产权的客体是智力成果,其首先表现出来的不是财产性而是思想性或精神性。
对知识产权的承认和保护则是对思想自由的认可,是对人的尊严和价值的肯定。
第二,知识产权的保护范围,包括权利种类、保护期限等,应当体现私权主体与社会大众之间的人权利益的平衡。
第三,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应当考虑到社会的发展需求以及公序良俗,知识产权政策和具体的制度应当有助于人权的实现。
4.知识产权的基本特征:1.无形性(Intangibility )知识产权作为一种无形财产权,具有一般无形财产权的无形性,这是与有形财产权的根本区别所在。
2. 行政确认先行性(Administrative Affirmation Bring Ahead)需行政机关采取审批和颁证确认权利3. 专有性(Exclusiveness)知识产权的具有排他性,在权利的有效期内,未经知识产权所有者的许可,在规定的地域内,任何人不得利用此项权利。
一项知识产品的专有权利只能授予一次。
4. 地域性(T erritoriality)在一个国家取得知识产权保护的智力成果,在另外一个国家未必能取得。
对于同一项智力成果的知识产权保护水平、保护内容因国家不同而异5. 时间性(Timeliness)知识产权一般都受到期限限制5.1624年,实施《垄断法规》(The Statute of Monopolies),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部现代含义的专利法6.Patent specification (专利说明书)7.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我国历史上的第一部专利法。
知识产权法复习(商标权)

知识产权法复习纲要——商标权商标制度概述1、商标的概念商标是生产经营者在其商品或服务上使用的,由文字、图形、字母、数字、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的,具有显著特征,便于识别商品或服务来源的标记。
(1)标记;(2)用于商品或服务上;(3)区别商品或服务来源;(4)由文字、图形、字母、三维标志和颜色组合,以及上述要素的组合构成;(5)显著性2、商标与相邻标记(1)商标与商品名称A、通用名称不能为商标,取得显著性后可以;特有名称可以为商标B、商标不能作为商品名称:商标淡化C、注册商标受法律保护,商品名称一般不受法律保护,知名商品名称受保护(2)商标与商品装潢商品包装物或其附着物上的装饰设计。
美化商品,随时变动,不需审查,一般不受保护,与质量品质无关。
专有性不同、变动性不同(3)商标与商务标语商务标语:为了经销商品而制作的广告宣传广告用语和口号随时变化,著作权法保护(4)商标与特殊标志显著性专有权3、商标的分类A文字商标、图形商标、字母商标、数字商标、三维标志(立体商标)、颜色组合商标、组合商标B制造商标、销售商标与集体商标集体商标:以团体、协会或者其他组织名义注册,供该组织成员在商事活动中使用,以表明使用者在该组织中的成员资格的标志。
C联合商标、防御商标、证明商标证明商标:对某种商品或服务具有监督能力的组织对单位或个人使用于其商品或服务,用以证明该商品或服务的原产地、原料、制造方法、质量或者其他特定品质的特征的商标。
4、商标发展1226年英国《面包师强制标志法》1857年法国《关于以使用原则和不审查原则为内容的制造标记和商标的法律》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商标法;法国:世界上第一个制定成文商标法的国家1946年,美国《兰哈姆法》,实体性和程序性结合的联邦商标立法中国商标条款的出现:1902年《中英续议通商行船条约》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商标法规:1904年《商标注册试办章程》中国第一部商标法:1923年《商标法》新中国:1982年《商标法》,1993年第一次修改,2001年第二次修改国际条约: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商标国际注册马德里协定商标注册用商品和服务国际分类5、商标权的概念商标权,是商标所有人依法对其商标所享有的专有使用权商标权:注册商标、未注册驰名商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09学期《知识产权法》复习纲要1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有关著作权客体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A、著作权法保护作者在其作品中反映的思想和观点
B、一切智力创作的成果都是著作权法保护的作品
C、对于作品并不要求能够被感知
D、著作权法只保护作者思想的表达,不保护作品反映的思想和观点
2.以下诸权利中,保护期受限制的有()。
A、署名权
B、修改权
C、发表权
D、保护作品完整权
3.表演者权属于()。
A、著作权人
B、著作权人所属单位
C、表演者所属单位
D、表演者
4.《南方青年报》社拟从发表在副刊《芳草地》上的随笔中筛选出部分文章辑成《岁月》出版。
在此,《南方青年报》社()。
A、应征得入选文章原作者的同意,并支付报酬
B、应征得入选文章原作者的同意,但不必支付报酬
C、不必征得入选文章原作者的同意,也不必支付报酬
D、不必征得入选文章原作者的同意,但应支付报酬
5.在我国,两个以上的人就同样的发明创造申请专利的,专利权应授予()的人。
A、最先使用
B、最先发明
C、最先申请
D、最先申请和使用
6.在我国就新型电视机的制造方法可以提出()。
A、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
B、发明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C、发明、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
D、发明专利申请,不能申请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专利
7.下列()违反我国专利申请的单一性原则。
A、在一份专利申请中就两项或两项以上的发明创造提出专利申请
B、在一份专利申请中就属于一个总的构思下的多项发明创造提出申请
C、在一份专利申请中就互相依赖的几个技术方案提出申请
D、在一份专利申请中就用于同一类别并且成套出售或者就使用的产品的多项外观设计
提出申请
8.发明专利申请人于1989年5月4日以邮寄方式将其专利申请文件寄给国家专利局,但专利局通知申请人的专利申请日是1989年5月21日,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A、专利局以其受理专利申请的日期为申请日
B、因专利申请文件不齐备,推迟了专利申请日
C、因寄出专利申请文件的邮戳日不清晰,故以其收到专利申请文件的日期为申请日
D、因为1989年5月21日为该申请的优先权日
二、多项选择题
1.知识产权是一种无形财产权,客体的非物质性是知识产权的本质属性,其具体表现()。
A、不发生有形控制的占有
B、不发生有形损耗的使用
C、不发生消灭智力成果的事实处分
D、不发生有形交付的法律处分
2.著作财产权包括()。
A、保护作品完整权
B、使用权
C、发表权
D、获得报酬权
E、修改权
3.出版者权的内容包括()。
A、演绎权
B、复制权
C、专有出版权
D、版式、帧装、设计的专有使用权
E、发行权
4.专利法所称发明创作是指()。
A、产品发明
B、方法发明
C、改进发明
D、实用新型
E、外观设计
5.我国专利法规定的技术公开的形式有()。
A、出版物公开
B、使用公开
C、口头公开
D、展览公开
E、网络公开
三、判断题
1.知识产权完全是基于智力劳动而产生的权利。
()
2.民间文学艺术作品由于没有明确特定的主体,因此不属于著作权保护对象。
()3.对专利局驳回专利申请的决定不服的申请人,可以在接到通知之日起3个月内向专利复审委员会申请复审。
()
4.注册商标的转让权让渡的是注册商标的所有权;而注册商标的许可权让渡的是注册商标的使用权。
()
5.禁止滥用行政权力限制竞争行为是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所具有的一大特色,是符合现阶段我国国情的一项立法。
()
四、填空题
1. 我国知识产权法关于对人的效力,采用______和______相结合。
2. 违反著作权合同的民事责任,是一种______,是一种______。
3. 我国商标法对商标注册原则采用的是______和______相结合的原则。
4. 自行改变注册商标的和自行改变注册商标注册人名义、地址或者其他注册事项的规定,
由商标局______或者______。
5. 从罗马公约的产生宗旨与规定看,罗马公约体现了三个基本原则:______、______和最
低保护标准。
五、问答题
1.合作作品著作权如何行使?
201209学期《知识产权法》复习纲要1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二、多项选择题
三、判断题
四、填空题
1.属人主义;属地主义
2.法律制裁;财产责任
3.自愿注册;强制注册
4.责令限期改正;撤销其注册商标
5.不妨害著作权保护;国民待遇
五、问答题
1.一般来说,合作作品的著作权归全体合作人共有,行使著作权时要征得全体合作人的同意。
对于可以分割的合作作品,作者对各自创作的部分可以单独享有著作权,但行使著作权时不得侵犯合作作品整体的著作权。
不可分割使用的合作作品,是不能单独使用的作品,合作作者对著作权的行使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则任何一方无正当理由不得阻止他方行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