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史材料题+答案(下编)

合集下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复习题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下编复习题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吗?2、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历史由此开辟了一个新纪元。

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阶段吗?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此观点是否正确。

5、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对吗?6、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7、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8、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

9、《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了什么影响?10、试论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11、1956年,中国共产党是在怎样的历史条件下,开始探索本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中共“八大”有哪些正确决策?中共“八大”的决策为何未得以贯彻执行?其经验教训是什么?12、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两次大规模的思想解放运动。

请概括新文化运动和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具体内容,并分析其产生的社会根源及其对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所产生的作用。

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这个中国革命的第一阶段(其中又分为许多阶段),其社会性质是新式的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还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这个革命的第一步、第一阶段,决不是也不能建立中国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的社会,而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

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的社会。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材料2:“确立新民主主义社会秩序”。

这种提法是有害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 (6)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试题及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1.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是什么?A. 清朝军队的腐败和弱小B.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C. 鸦片的烟草销售导致的社会问题D. 清政府对西方国家的态度答案:B. 英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2.下列哪个事件被称为中国近代史上的“五四运动”?A. 辛亥革命B. 二战结束C. 反对日本侵略的抗战D. 学生示威运动答案:D. 学生示威运动3.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是什么?A. 建立了民主政治制度B. 推翻了封建制度C. 开启了共产主义革命D. 建立了满清政府答案:B. 推翻了封建制度4.中国共产党成立于哪一年?A. 1921年B. 1949年C. 1911年D. 1945年答案:A. 1921年5.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的第一次五年计划的目标是什么?A. 发展重工业B. 加强农业生产C.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D. 改善环境污染问题答案:A. 发展重工业第二部分:简答题1.论述清朝末年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答案:清朝末年的社会经济问题对中国近代史有着重大的影响。

清朝统治者的腐败和压榨导致了社会经济的困境。

由于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限制和封闭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不平衡严重,导致大量财富外流。

同时,农民和工人遭受剥削和压迫,社会阶级矛盾激化。

这些问题催生了中国近代史上的一系列变革和革命,包括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等,最终导致了清朝的垮台和新中国的建立。

2.试述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答案: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是深远而广泛的。

这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要事件之一,展示了中国人民对民主、科学和先进思想的渴望。

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学生领导了一系列的示威抗议活动,对传统的封建和专制制度提出了质疑,呼吁政治改革和社会进步。

这一运动对中国的政治和文化产生了长远的影响,促进了社会觉醒和革命的兴起。

3.论述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答案: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进行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和现代化建设。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详解1

1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1840—1919)综述 风云变幻的八十年一、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1840年,英国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中国历史的发展从此发生了重大转折。

(一)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鸦片战争中断了中国由封建社会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的进程,使中国由一个独立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则变为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三)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中国革命的任务发生了变化,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前长时期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正因为如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二、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一)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互相交织在一起的,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最主要的矛盾。

一般来说,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当帝国主义向中国发动侵略战争时,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中国内部各阶级除一些叛国分子外,能够暂能够暂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时地团结起来举行民族战争去反对帝国主义。

这时,这时,民族矛盾特别尖锐,阶级矛盾暂时降到次要和服从的地位。

而当帝国主义与中国的反动统治阶级结成同盟,用战争以外的形式共同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封建主义统治特别残酷的时候,中国人民往往采取国内战争的形式去反对这个同盟,而斗争的矛头主要直接地指向中国的封建政权,这时阶级矛盾就上升为主要矛盾,民族矛盾退居次要地位。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二)

中南大学《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材料分析题(二)
——摘自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6月
材料2:……革命、保皇二事决分二途,入黑白之不能混淆,如东西之不能易位。革命者志在扑满而兴叹,保皇者志在扶满而臣清,事理相反,北道而驰,相互冲突,互相水火,非一日也。
——摘自孙中山《告同乡书》1900年12月
材料3:孙中山在总结和比较中俄两国革命时说:“世界最大的威权之帝国主义推翻,且进而解决世界经济政治诸问题。这种革命真是彻底的成功,皆因其方法良好之故。……中国之革命党经验不多,遂令反对派得尽其技,没有俄国那种好方法防范反革命派,使其不能从中破坏,故俄国革命虽迟我六年而已成功,我虽早六年而仍失败。”
意义:爱国主义是青年运动的旗帜,现代社会,青年学生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认识到只有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才能实现最大的人生价值。
材料分析题之五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在救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的一切黑暗。
需要特别指明的是,列强在中国的投资,其资金并不主要来自自己国内,而是主要来自中国。其渠道主要有:(1)各种投资的利润。(2)各种贷款利息与回扣。(3)通过货币经营直接积聚资金。
——根据吴承明、许涤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吴承明《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投资》,人民出版社1955年版;刘克详、陈争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简编》,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等著作整理而成。
不准确。不是方法问题。俄国革命成功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革命。辛亥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局限性。
材料分析题之四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1919年5月3日晚,北京大学及北京各校学生及代表上千人在北大法科礼堂集会,由《京报》主笔邵飘萍报告中国外交的失败情况,群情激愤。北大一位同学当场咬破中指,撕断衣襟,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全体学生更加激愤。第二天,五四运动爆发了。

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高教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13年修订)-课后习题-下编 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49~2012)综述辉煌的历史征程1.为什么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答: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华民族从此进入了发展进步的历史新纪元。

这是因为:(1)帝国主义列强压迫中国、奴役中国人民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华民族一洗一百多年来蒙受的屈辱,开始以崭新的姿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占人类总数四分之一的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2)本国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统治的历史从此结束,长期以来受尽压迫和欺凌的广大中国人民在政治上翻了身,第一次成为新社会、新国家的主人,一个真正属于人民的共和国建立起来了。

(3)军阀割据、战乱频频、匪患不断的历史从此结束,国家基本统一,民族团结,社会政治局面趋向稳定,各族人民开始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

人民可以集中力量从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建设的时期开始到来了。

(4)为实现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并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创造了政治前提。

(5)中国共产党成为全国范围内的执政党。

它可以运用国家政权凝聚和调集全国力量,巩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成果,解放并发展社会生产力,以造福于各族人民,造福于整个中华民族。

总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基本的胜利,标志着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

这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

近代以来中国面临的第一项历史任务,即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上完成了。

这就为实现第二项历史任务,即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共同富裕,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怎样接续奋斗得来的?为什么说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后两个历史时期既不能割裂开来,更不能对立起来?答:(1)新中国最大的历史成就,就是探索、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是几代中国共产党人接续奋斗的结果: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近代史

中考历史材料题专练《中国近代史》班级:姓名:1. 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历史可以说是中国近现代屈辱、抗争和自强史的缩影,北大清华自诞生起,就担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京大学,初名京师大学堂,它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它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

材料二:清华大学始建于内忧外患、风雨飘摇的一百年前的1911年,当时它是由美国“退还”的部分“庚子赔款”建立的留美预备学校,学校建在惨遭侵略者洗劫过的圆明园附近的清华园。

多难兴邦,知耻而后勇,一百年来,清华大学涌现出一大批学术大师、兴国英才和治国栋梁。

材料三:在北大校园中有一座金属雕像,石基上摆放着两个螺旋状的大写英文字母D和S,D代表民主(democracy),S表示科学(science),在字母S顶端上还有个圆球。

材料四:台湾也有一所清华大学,两岸清华大学同根同源,有着共同的校名、校史、校训、校徽、校歌和文化传统。

有人说两岸清华“同根同源”,“一个招牌,两间店面”,“正是两岸关系的写照”。

2011年4月24日是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纪念日,两地清华大学共同庆祝百年华诞,并各派副校长带队前往对方参加庆典。

回答问题:(1)材料一中北大的校风是“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它能使你联想到中国近代史上哪两件大事?(2分)(2)1900年是庚子年,想一想,材料二中的“庚子赔款”是依据什么条约产生的?(1分)(3)材料三中的雕塑是为了纪念中国哪位历史人物首先提出民主和科学口号?(1分)(4)材料四中当前两岸清华交往日益密切是在什么方针的指引下产生的?(1分)(5)回顾北大清华的历史,你能得到什么启示?(1分)2.中国近代史既是中国的一部屈辱史,也是中国追随世界历史潮流,走向近代化的历史。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站在时代的前列,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社会进步。

材料一:自强运动是晚清政府在内忧外患交困的危急形势下的一个自救运动。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中国近代史概述1. 解释近代史的时间范围是怎样界定的?近代史一般被界定为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开始,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

这个时间范围主要是根据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重大事件和变革来确定的。

2. 请列举近代史的几个重要时期。

•鸦片战争与中外密约时期(1840-1842)•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戊戌变法与百日维新(1898)•辛亥革命与建立民国(1911-1912)•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1937-1949)3. 近代史的主要研究内容有哪些?•政治制度的变革和政党的兴起•社会经济的变迁和内外关系的变化•思想文化的演变和科技进步的影响第二章:百年中国的历史进程1. 描述淮海战役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淮海战役发生在1948年10月至1949年1月,是解放军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一场重要战役。

这场战役的背景是国共内战的紧张局势和解放军北上解放的态势。

淮海战役的重要意义在于: - 解放军战胜了国民党军队,巩固了解放区的统一 - 解放军获得了大量的军事装备和资源 - 国共内战的态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为解放全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 请简要介绍中共七大和八大的召开时间及其成果。

中共七大召开于1945年4月,成果包括: - 中共领导的抗日战争胜利 - 党的路线转变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统一战线 - 中央委员会的重新组建中共八大召开于1956年9月,成果包括: - 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和任务 - 把农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作为重要任务 - 规定了党的组织原则和党内制度第三章:辛亥革命的背景和影响1. 描述辛亥革命的成因。

辛亥革命的成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清朝的败局和民众对外国压迫的不满 - 光绪皇帝的改革尝试和戊戌变法的失败- 社会民主思潮的兴起和革命组织的发展2. 请列出辛亥革命取得的主要成就。

•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成为亚洲近代历史上第一个民主共和国•开创了新文化运动,促进了思想文化的解放和进步第四章: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胜利1. 描述抗日战争的起因。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完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及备考题库第一部分课后习题解析综述风云变幻的八十年答: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性质发生变化,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的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中国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新的阶级和新的思想。

因此,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答:(1)在错综复杂的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两大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这两对主要矛盾及其斗争贯穿整个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始终,并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变化起着贯穿作用。

两对主要矛盾是相互交融的,而前一个是主要矛盾。

(2)在两种矛盾的作用下,中国的社会性质由封建社会转变成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有一下一些基本特征:①、资本----帝国主义势力操纵中国的经济命脉,控制了中国的政治②、中国封建势力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压迫奴役中国人民。

③、中国自然经济遭到破坏,但土地所有制依然存在,阻碍着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主化。

④、所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存在,但势力很弱。

⑤、政治势力不统一,各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不平衡。

⑥、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过着饥寒交迫,毫无政治权利的生活。

答: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解放这两个任务,是互相区别又互相紧密联系的。

由于腐朽的社会制度束缚着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着经济技术的进步,必须首先改变这种社会制度,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才能为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创造前提开辟道路。

因为不经过反帝反封建的斗争,争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就不可能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反动统治,改变它们控制中国经济财政命脉,利用特权向中国大量倾销商品和资本输出,压迫中国民族工商业发展的局面,就不可能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和专制政治制度,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善农民的生活,扩大民族工商业的国内市场;就不可能达到民族的团结,社会的稳定,从而集中力量进行经济、文化、教育等各方面的现代化建设,以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富裕幸福。

近代史历史习题下

近代史历史习题下

4、20世纪50年代中期我国选择社会主义 的原因是什么? (1)近代以来的历史表明,资本主义道路 在中国走不通。 (2)独立以后的中国如果不搞社会主义, 而 走资本主义道路,就难以取得真正意义 上的经济独立。 (3)在帝国主义时代,中国通过走资本主 义道路实现现代化的可能性已经失去。 为了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中国必须走社 会主义的道路。
(A B C)
A. 第一次郑州会议 B. 中共八届六中全会 C. 中共中央政治局上海会议 D. 七千人大会
4、1959—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发 生严重困难的主要原因有
(A B D)
A. 自然灾害的影响 B. “大跃进”和“反右倾”斗争的错误 C. “文化大革命”动乱局面的影响 D. 苏联政府撕毁合同、撤走专家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在什么情况 下颁布的?结合其主要内容,简要评述其 对我国政治制度产生的影响? 随着三大改造的进行,一五计划的实施, 经济建设迅速发展,为了加紧民主政治建设, 1954年一届人大制定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性质 和根本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和义务。这是中 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体现了人民民 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代表了人民的意志, 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保证。
( B )
A.《论人民民主专政》 B.《论十大关系》 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5、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 是
( A )
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 B.《二月提纲》的通过 C.《五一六通知》的通过 D.《十六条》的通过
13、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 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 诗 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

近现代史复习题及答案

近现代史复习题及答案

近现代史复习题及答案一、背景知识与概念1.近代史的起始时间是什么?与传统史有何不同之处?答:近代史起始时间可以追溯到16世纪初,即欧洲大航海时代的开始。

与传统史相比,近代史具有以下不同之处:–近代史强调人类社会的变迁与进步,重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

–近代史重视个人和个体的作用,尤其是强调个人自由意识和权利的保障。

–近代史受到科学、产业革命等因素的影响,人们开始注重实证主义、实用主义等思想。

2.近代史的标志性事件有哪些?请简要介绍。

答:近代史有许多标志性事件,其中几个重要的事件包括:–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开启欧洲大航海时代。

–1517年:马丁·路德发表《九十五条论纲》,开始了宗教改革运动。

–1688年:英国爆发格洛斯特革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开启了政治革命的序幕。

–1776年: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建立了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先河。

–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推翻了君主制度,打破了封建特权,开启了欧洲近代史的新纪元。

二、近代史人物与事件1.出现在近代史中的重要人物有哪些?请简要介绍他们的贡献。

答:近代史中有许多重要人物,其中几个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包括:–伏尔泰:法国启蒙思想家,主张言论自由、宗教自由和司法独立,为法国大革命的理论支持者。

–雷锋: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优秀成员,为人民勤劳、无私奉献的精神代表,永远活在人民心中。

–孙中山:中国近现代革命的先驱者,致力于推翻清朝封建帝制,建立民主共和国,被誉为中国国父。

–毛泽东:中国共产党领导人,中国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重要思想家和政治家,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近现代史中的重要事件有哪些?请简要介绍这些事件的背景和影响。

答:近现代史中有许多重要事件,以下是其中的几个:–南京条约:1842年,中国清朝与英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由此开启了中国近代史的悲剧。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爆发的反帝反封建运动,是中国新文化运动的高潮,对中国革命和现代化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库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库

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万国报馆,议论沸腾,咸以瓜分中国为言,若箭在弦,省括即发。

海内惊惶,乱民蠢动……瓜分豆剖,渐露机芽,恐惧回惶,不知死所。

……恐自尔后,皇上与诸臣虽欲苟安旦夕,歌舞湖山而不可得矣,且恐皇上与诸臣求为长安布衣而不可得矣。

材料二:自台事后(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

……加以贿赂昏行,暴乱于上,胥役官差,蹙乱于下,乱机遍伏,既无强邻之逼,揭杆斩木,已可忧危!——摘自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在这次上书中(上清帝第五书),康有为围绕召开国会、定宪法的主张,进一步提出变法的上、中、下三策。

皇帝仿效彼得大帝和明治天皇,亲自主持大计,宣布变法,是上策;召集有才能的人,共商变法的具体方案和步骤,依次推行,是中策;责成督抚在各省实施新政,……是下策。

——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材料四:惟中国风气未开,内外大小多未通达中外之故;惟有乾纲独断,以君权雷厉风行。

——摘自康有为《日本变政考》回答:(1)从材料一、二可以看出康有为主张变法的主要意图是什么?对此应如何评价?(2)材料三、四的核心观点是什么?其依据是什么?(3)戊戌变法失败后,谭嗣同发出了“有心杀贼,无力回天”的感叹,请依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变法失败的原因。

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若夫革命主义,为吾侪所倡言,万国所同喻,前次虽屡起屡踬,外人无不鉴其用心。

八月以来,义旗飙发,诸友邦之抱平和之望,持中立之态,而报纸及舆论,尤每表其同情。

邻谊之笃,良足深谢。

——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材料二 凡革命以前所有满清政府与各国缔结之条约,民国均认为有效。

——1912年《宣告友邦书》材料三 一切不平等条约,如外人租借地、领事裁判权……皆当取消,重订双方平等互尊主权之条约。

——1923年《中国国民党宣言》材料四 不过要以后真是和平统一,还是要军阀绝种;要军阀绝种,便要打破串通军阀来作恶的帝国主义;要打破帝国主义,必须废除中外一切不平等的条约。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编-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2
第一,这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开始走向繁荣 富强的历史。 第二,这是中国人民进一步普遍认同马克思主义、 认同中国共产党、选择和认同社会主义道路的历 史。 第三,这是中共领导中国人民探索、开辟中国特色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
(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15
2.1956.12—1966.5, 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这时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工业国的 要求同落后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 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 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实 现工业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是这个时期党的工 作的主导方面。但也出现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 动的重大失误。虽对其进行了纠正,但不彻底,且在政 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最终导致了“文革”的发 动。 16
毛泽东概括为:“有困难、有办法、有希望。”
13
4.建国初期党和政府主要抓的四项工作
(1)完成民主革命遗留的任务。追剿残敌,统一大陆,建立
各级人民政权,实行土改、镇反、涤荡旧社会的污泥浊水等。
(2)领导国民经济恢复工作。建立国营经济领导地位,稳定物价,
统一全国财政经济,1952年底,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36年20%.
3.1966.5—1976.10,“文化大革命”时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 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 灾难的内乱。
但因党和人民对“文革”错误的抵制,国民经 济虽遭重大损失,而粮食生产、工业交通、基本建 设和科学技术等仍取得一些重要成就。若无“文 革”,可能更大。

中国近现代史(下) 第六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历史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 第六章  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历史试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第六章国共的十年对峙时期和中华民族的抗日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

1、中国共产党在八七会议上确定的总方针是: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开展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C、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思想D、避敌主力,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2、三湾改编在人民军队创建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是:A、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B、决定开展土地革命C、建立工农红军D、实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3、下列人物中,既领导过“八一南昌起义”又领导过广州起义的是:A、叶挺B、叶剑英C、朱德D、刘伯承4、下列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①广州起义②“八七”会议③南昌起义④秋收起义A、③②①④B、②③①④C、①②③④D、④③②①5、广西左右江根据地的主要创立者是:A、徐向前B、方志敏C、毛泽东D、邓小平6、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A、“八七”会议召开B、遵义会议的召开C、瓦窑堡会议的召开D、洛川会议的召开7、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地点是:A、陕北的吴起B、四川甘孜C、四川懋功D、甘肃的会宁8、中共中央确定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是在:A、“八七”会议上B、遵义会议上C、洛川会议上D、瓦窑堡会议上9、南京国民政府在外交上开展“改订新约运动”的目的是:①缓和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②制造对外“自主”的形象③扩大税源④解决内战军费A、①②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②③④10、《何梅协定》的主要内容是:①中国军队撤出上海②中国军队撤出河北③日本军“可暂驻扎” ④取缔一切抗日活动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11、揭开全国抗日战争序幕的标志是:A、“九·一八”事变B、“一·二八”事变C、“七·七”事变D、“八·一三”事变12、抗日战争开始后,中国军队首次大捷平型关战役发生在:A、淞沪会战期间B、太原会战期间C、徐州会战期间D、枣宜会战期间13、国民政府在抗战以来取得的最大胜利是:A、平型关战役B、淞沪会战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14、我党在敌人后方建立的第一块抗日根据地是:A、晋察冀B、晋绥C、晋冀豫D、苏南15、全国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指挥中枢和总后方是:A、晋察冀B、晋冀豫C、冀鲁豫D、陕甘宁16、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国民政府政策上发生重要转变的标志是:A、汪精卫叛变投敌B、确定“溶共、限共、防共、反共”的方针C、国民党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D、国民党制造皖南事变17、抗日战争后期,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是:A、台儿庄战役B、忻口保卫战C、枣宜会战D、豫湘桂战役18、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是在1945年的:A、5月8日B、8月9日C、8月15日D、9月2日19、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作的政治报告是:A、《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B、《论持久战》C、《论联合政府》D、《论解放区战场》20、国民党的独裁统治的特征包括:①一党专政②反共反人民③特务统治④保甲制度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1、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进行北伐的实质是:A、1926年北伐的继续和发展B、统一国家的革命运动C、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统治的革命D、国民党新军阀同旧军阀争权夺利的斗争22、遵义会议是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是因为它:A、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的统治B、是中共第一次独立自主地妥善处理党内矛盾C、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D、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新党中央的正确领导23、全国抗战爆发的初期阶段,国民党军队丧师失地,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根据地不断发展,形成不同结局的主要原因是:A、日军进攻的侧重点不同B、两党的抗战路线不同C、两党军队的战斗力不同D、人心向背不同24、中共全面抗战路线与国民党片面抗战路线的本质区别在于:A、作战方法B、抗战目的C、依靠力量D、阶级立场24、抗日战争相持阶段,中共为提高抗日民主政府行政效能而采取的措施是:A、实行“三三制”B、实行精兵简政C、实行减租减息D、开展整风运动25、毛泽东发表的《论持久战》的根本目的是:A、驳斥亡国论和速战论B、为了迅速战胜日本C、指出抗战的艰苦性D、向全国人民指出抗战的正确道路二、填空题。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编版

中国近现代史下册第十章第一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精编版

……………………………………………………………名校名师推荐…………………………………………………第十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和国防第一节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江阴市璜土中学崔永华【知识体系】一、建国初期的国际环境1、二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1)(2)(3)(4)2.这一时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政策1、建国初期我国奉行的外交政策是2、其基本方针是⑴⑵⑶⑷⑸二、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1、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是2、建国初期的外交成就⑴冲破美国的外交孤立⑵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标志——内容——意义——⑶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两次国际会议)A.1954年会议,意义是B.1955年会议,会上周恩来还提出了的方针。

意义【重点、难点】重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难点: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与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关系的分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及影响的理解【知识联系】一.政治原理各国外交政策的出发点是:二.辛亥革命后的列强对华政策与建国初期帝国主义国家的对华政策的相同点有不同点:三.中美关系……………………………………………………………名校名师推荐…………………………………………………1.19世纪40----60年代的中美关系特点原因代表事件 AB.2.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美关系特点代表事件原因2. 20世纪初-----30、40 年代的中美关系特点原因代表事件3.二战后的中美关系特点原因代表事件4.建国初期------60年代的中美关系特点原因代表事件5.20世纪70年代后的中美关系特点原因代表事件6.当今中美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知识巩固】1.下列对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和平外交是独立自主的表现B. 独立自主服从于和平外交政策C.实现了独立自主就能实现和平外交D. 独立自主是和平外交政策的前提2.使新中国国际威望空前提高的事件是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抗美援朝的胜利C.祖国大陆的完全解放发D. 镇压反革命运动的胜利3.新中国成立后,美国的对华政策经历由封锁、威胁、孤立到关系正常化的转变,导致这种变化的直接原因是:A.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名校名师推荐…………………………………………………B.中国综合国力增强C.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在全球争霸中美国的战略需要4.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A.提出求同存异的原则B.与苏联签订友好同盟互助条约C.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5.新中国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国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1954年日内瓦会议B.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C.1961年不结盟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会议D.1971年第26届联合国大会6.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A.东京会议B.日内瓦会议C.雅加达会议D.万隆会议7.万隆会议上,中国为促进会议圆满成功提出的方针是A.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求同存异C.平等互惠D.联合反对殖民主义8.从5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实行的外交方针称为A.“一边倒”B.“一大片”C.“乒乓外交”D.“求同存异”9.建国初期国际关系最突出的特点是A.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严重削弱B.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C.世界人民反帝斗争和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D.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大阵营的对立和斗争10.建国初期中苏结盟的根本目的是A.支持苏联与美国对抗B.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C.恢复和发展中国经济D.打破美国对中国孤立封锁政策11.下列各项属于美国在新中国建国初期的对华政策的是○1政治上不承认○2经济上封锁禁运○3军事上包围威胁○4扶持新的代理人A. ○1○2 B.○1○2○4C.○2○3○4 D.○1○2○312.新中国成立初期展开外交工作的首要目标是A.打破帝国主义封锁B.提高国际地位C.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D.制定外交原则13.中国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最基本前提是A. 承认一个中国原则B.互惠互利原则C.和平共处原则D.承认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14.一边倒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A.站在发展中国家一边B.站在亚非拉被压迫民族一边C.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D.站在苏联一边15.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不包括A.互相尊重领土和主权完整B.互不侵犯C.互不干涉内政D.独立自主16.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一边倒,是孙中山的四十年经验和共产党的二十八年经验教给我们的,深知欲达到胜利和巩固胜利,必须一边倒,积四十年和二十八年的经验,中国人民不是倒向帝国主义一边,就是倒向社会主义一边,绝无例外。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及答案

中国近现代史试题及答案中国近现代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 中国近代史以鸦片战争为开端,主要是因为A.中国第一次被英国战败B.长期闭关锁国状况被打破C.社会性质开始发生根本变化D.民族矛盾取代了阶级矛盾2.近代中国一些进步思想家主张进行政治制度的改革。

第一次提出。

设投票箱,由公众选举官吏的思想家及其论著是A.魏源的《海国图志》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C.梁启超的《变法通议》D.孙中山的《民报﹒发刊词》3.天兵来杀妖,全为穷乡亲。

打下南京城,就把田地分。

这首曾在安徽芜湖地区流传的歌谣反映的史实是A.朱元璋建立明朝政权B.鄂豫皖根据地的土地革命C.太平天国农民运动D.北伐战争时期安徽的农民斗争4. 义和团扶清灭洋口号突出反映了当时社会最主要矛盾是:A、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B、帝国主义与清政府的矛盾C、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D、农民阶级与教会势力的矛盾5. 标志着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不平等条约是:A、《南京条约》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D、《辛丑条约》6.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其原因之一是A.清政府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B.中华实业团等各种发展实业的团体纷纷涌现C.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的推动D.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7.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

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是A.五四运动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C.第一次世界大战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政党在近现代国家政治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回答15-18题。

8. 康有为等人建立的具有资产阶级政党性质的团体是A、强学会B、保国会C、共进会D、兴中会9. 1912年成立的国民党,其实际主持人是A、孙中山B、李烈钧C、黄兴D、宋教仁10.下列民国初期的重要历史事件。

按时间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护国运动⑦二次革命③袁世凯称帝④宋教仁遇刺A.①②③④B.④②③①C.③①④②D.②④①③11.在新文化运动中,首先提出民主与科学口号的是12.面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几经挫折的国民党和共产党都认识到,必须以武装的革命对付武装的反革命。

近代史 论述题及其答案

近代史 论述题及其答案

近现代史论述题及其答案1、怎样理解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原因有四:第一,战争后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一个落后封闭但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沦为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中国的发展方向发生变化,战前中国是一个没落的封建大国,封建制度已经腐朽,在缓慢地向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而鸦片战争后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不可能获得正常发展,中国也就不可能发展为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最终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第三,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战前中国的主要矛盾是农民阶级与封建地主阶级的矛盾,而战后主要矛盾则包括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的矛盾及中华民族与外国殖民侵略者的矛盾,也就是社会主要矛盾复杂化。

第四,是革命任务发生变化,原先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封建势力,战后则增加了反对外国殖民侵略的任务,革命的性质也由传统的农民战争转为旧民族主义革命。

2、怎样认识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社会性质及其基本特征?(1)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是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3)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但是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材料题

中国近现代史习题材料题

上编习题材料题答案1.材料一中亚当斯的论调是否符合历史事实?这种论调说明了什么问题?请根据材料二、三级所学知识,说明资本—帝国主义入侵最中国的影响?答:不符合历史事实。

寻求借口为侵华开脱,是资本主义发展和殖民扩张的需要。

影响:打破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客观上促使自然经济解体,促进中国产生资本主义因素是客观效果。

绝不是主观愿望;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严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是造成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主要原因。

2.上述材料的观点分别代表了中国近代那些政治力量?各举2个代表人物?与上述材料相关的中国近代史上重大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从作用和影响上简要说明以上材料的观点是怎样推动中国近代历史的发展的答:材料一,洋务派;代表人物有曾国藩、李鸿章材料二,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人物有康有为,梁启超材料三,资产阶级革命派,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黄兴,宋教仁材料四,改良派,代表人物有胡适,李大钊重大历史事件: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影响:材料一推动了洋务运动,开始了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客观上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材料二:促成了戊戌变法的产生,对中国近代社会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材料三:为辛亥革命提供了思想武器,推动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3.根据上述材料。

概括晚清习俗中所表现出的社会现象解饿所学知识,费脑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答:社会现象:生活习俗受西方影响,乐于接受洋货,商人的社会地位提高,妇女开始走出社会,争取男女平等,崇尚平等礼仪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对华商品输出,自然经济逐渐解体;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工商立国政策逐渐取代农业立国的政策;随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深入,资产阶级民主平等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4.材料一所指的中国爆发了一场革命是一场什么革命?如何评价这场革命。

简述这场革命的领导者孙中山的主要贡献1894年在檀香山首创兴中会,解开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序幕1905年在日本创立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联盟,同盟会;并提出三民主义1911年号召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君主专制政体,为维护民主共和同北洋军阀对抗1924年国民党一大,提出新三民主义,进一步提出反帝反封建主张,奠定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基础,随后有致力于反帝反封建的国民革命,发表北上宣言,号召国民会议运动总之,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 (4)

中国近代史纲要课后习题答案题目一: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与失败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主要集中在洋务运动和戊戌变法两个阶段。

1.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指清朝自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采用西方技术和制度以加强国力,主要是为了抵御西方列强的侵略。

洋务运动开始于道光朝,由魏源等人发起,成为洋务派。

洋务派致力于引进先进技术和制度,修建近代化设施,建立现代化的军事工业体系。

然而,洋务运动的结果并不理想。

一方面,洋务派在引进技术和制度时缺乏实际操作经验和系统思维,大多数洋务设施其实并没有发挥应有的效果。

另一方面,由于洋务派与守旧派之间的矛盾激化,清朝政府对洋务运动的支持逐渐减弱,导致洋务运动的衰落。

2.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是指1898年庚子赔款结束后,清朝政府为了挽救危局而进行的一系列政治、经济、军事的改革尝试,目的是要实现政治体制的变革,提高国家的综合实力,以抵御列强的侵略。

然而,戊戌变法的改革被保守派力量所阻挠,事实上只持续了103天。

变法派所进行的改革措施被保守派解除,变法派遭到清政府的迫害和镇压,其中包括光绪帝的软禁和戊戌六君子的处决。

综上所述,清末的民主改革尝试失败的原因主要包括:洋务派对技术和制度的盲目引进;清政府对改革的支持力度不足;保守派势力的阻挠和迫害。

题目二: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1. 辛亥革命的背景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爆发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由推翻清朝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的标志性事件。

辛亥革命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外国列强的侵略:19世纪中后期,中国遭受了一系列的列强侵略,不仅领土被侵占,还割让了大片领土和签订了不平等条约,对中国国家主权造成了严重威胁。

•经济落后和社会矛盾:清朝政府的经济和社会制度导致了国力衰退、商业落后、社会矛盾激化。

广义上,中国的社会矛盾集中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另一是封建统治和民族矛盾。

•改良与革命思潮的兴起:自19世纪末至辛亥革命前夕,中国先进知识分子逐渐形成了一支反对清政府的新兴力量,他们或获得过西方学问,对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有所了解。

近代史下编习题及答案

近代史下编习题及答案

中国近代史纲要下篇一、单项选择题1、宣告了“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的是A、土地改革运动B.镇压反革命运动C.“三反”、“五反”运动D.抗美援朝运动2、建国以后,人民政府没收官僚资本,这一措施A. 兼有旧民主主义和新民主主义性质B. 属于新民主主义性质C. 兼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性质D. 属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3、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其中第二次是指A. 辛亥革命的胜利和中华民国的成立B.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C.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人民民主专政制度的建立D. 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始4、新中国建立初期,中国共产党为加强自身建设而开展的运动是A. “五反”运动B. 镇压反革命运动C. “三反”运动D. 土地改革运动5、从1953 年开始的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的中心环节是A.优先发展轻工业B.优先发展重工业C.优先发展农业D.优先发展林业6、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方针是A.要把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7、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A . 以阶级斗争为纲B. 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C. 社会主义道路与资本主义道路的斗争D. 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8、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确立的主要标志是A.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B. 国民经济的恢复与调整C.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颁布D. 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完成9、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实行的政策是A. 无偿没收B. 有偿征用C. 公私合营D. 和平赎买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然具有两面性,表现为A. 革命性和妥协性B. 主动性与被动性C. 剥削的一面与接受改造的一面D. 进步性与顽固性11、毛泽东提出要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主要是为了A. 开展整风运动,克服官僚主义B. 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C. 团结一切力量建设社会主义D. 巩固发展三大改造的成果12、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铁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 诗中反映的上世纪50年代末的现象,主要由于A. 经济建设缺乏经验B. 自然灾害迅速蔓延C. 左倾错误严重泛滥D. 苏联政府背信弃义13、毛泽东正式提出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文章是A.《论人民民主专政》B.《论十大关系》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4、发动“文化大革命”的导火线是A.《评新编历史剧〈海瑞罢官〉》的发表B.《二月提纲》的通过C.《五一六通知》的通过D.《十六条》的通过15、“文化大革命”以后完成党的指导思想拨乱反正的标志是A.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B.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C. 中共十二大D. 中共十三大16、1985年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络试题题库(下编)

中国近代史纲要网络试题题库(下编)

1、1976年“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造成党和国家的工作在徘徊中前进局面的根源在于正确答案:DA.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方针B. “批林批孔”的错误方针C. “反击右倾翻案风”的错误方针D. “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2、2005年初至2006年上半年,在全党开展了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正确答案:BA. 整党运动B.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C. 整风运动D. 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党性党风教育3、揭开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序幕的是正确答案:BA. 中共十一大B.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C. 中共十二大D. 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4、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集中力量进行的是正确答案:AA. 重工业建设B. 轻工业建设C. 军事和国防建设D. 农业建设5、香港回归的时间是正确答案:CA. 1995年B. 1996年C. 1997年D. 1999年6、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东北地区的建设项目主要是正确答案:BA. 纺织工业项目B. 重工业项目C. 电子工业项目D. 煤炭工业项目7、()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正确答案:CA. 大跃进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文化大革命D. “三反”和“五反”8、中共十五大把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道确立为中共的指导思想的是正确答案:AA. 邓小平理论B. “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C.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D. 科学发展观9、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正确答案:DA. 统筹兼顾B. 以人为本C. 全面协调课持续D. 发展10、中国共产党比较系统地阐述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是在正确答案:BA. 中共十二大B. 中共十三大C. 中共十四大D. 中共十五大11、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主要依据有正确答案:ABCDA. 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存在着两面性B. 中国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C. 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和社会主义国营经济D. 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实施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12、进入20世纪80年代,我国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对外开放格局的构成包括正确答案:ABCD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放城市C. 沿海经济开放区D. 内地13、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正确答案:ABCDA. 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B. 新民主主义社会在全国范围内的建立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任务基本完成D. 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伟大胜利14、针对美国遏制新中国的情况,中国共产党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提出的外交方针包括正确答案:ABCA. “另起炉灶”B.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C. “一边倒”D. “全方位”15、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主要功绩是正确答案:ABCDA. 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错误方针B. 高度评价了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C.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指导思想D. 作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和实行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16、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是要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l和材料2对富农各实行什么政策?产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材料3与哪一材料的观点方法相似?略析其原因?(3)材料4体现政府对富农的什么政策?为什么当时执行这种政策?(4)依下述材料,你认为其政策变化的主要理论依据是什么?材料1:削弱富农经济上的势力,与打击他们窃取土地革命果实的企图。

没收他们多余的农具与好的土地,分给他们以坏的“劳动份地”。

——1933年中央局关于查田遵动决议材料2:在对富农减租减息后,同时需要交租交息,要保证富农的人权、地权、财权。

——1942年1月中共中央关于土地政策决定材料3:旧式富农按照平分原则所有多余的土地及其一部分财产之所以应当拿出来分配,是因为中国的富农一般地很重的封建和半封建的性质……还因为他们所占有的土地数量大、质量好,如不平分则不能满足贫雇农的要求。

——毛泽东:《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材料4:保护富农所有自耕和雇人耕种土地及其财产,不得侵犯。

……富农所占有之出租小量土地,亦予保留不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如何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2)毛泽东提出的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政策是什么?(3)为什么说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4)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和方针政策的启示是什么?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但是,这并不是说在我们的社会里已经没有任何的矛盾了。

没有矛盾的想法是不符合客观实际的天真的想法。

在我们的面前有两类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

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

——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比较下述两段材料,说明“四个现代化”表述和排序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2)联系当时的时代主题及其发展趋势,评析这一时期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并分析社会主义建设的得失。

材料1: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给了社会生产力以巨大的发展的无限前途。

中国共产党的任务,就是有计划地发展国民经济,尽可能迅速地实现国家工业化,有系统、有步骤地进行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使中国具有现代化的工业、现代化的农业、现代化的交通运输业和现代化的国防。

——《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土会通过,1956年9月26日)材料2: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为了实现这个伟大的历史任务,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考虑:第一步,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周恩来:《政府工作报告》(在第三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1964年12月21日1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2)材料3中所说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指的是什么?(3)新世纪新阶段,怎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材料1:我们的政治路线,是把四个现代化建设作为重点,坚持发展生产力,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除非打起世界战争。

即使打世界战争,打完了还搞建设。

——《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64页材料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必须把改革开放同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所以具有蓬勃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

我们的改革开放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都是为了更好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14页材料3:在国际国内各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存的情况下,我们要把握住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始终坚持求真务实·…——胡锦涛:《在中央纪委第三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04年1月12日) 5.根据以下材料谈谈对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地位和作用的认识。

《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节选)(1978年12月22日)全会认为,这次会议和会议以前的中央工作会议,在党的历史上具有重大的意义。

在两个会议的整个过程中,大家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解放思想,畅所欲言,充分恢复和发扬了党内民主和党的实事求是、群众路线、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增强了团结。

会议真正实现了毛泽东同志所提倡的“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

全会决定,一定要把这种风气扩大到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中去。

会议认真地讨论了文化大革命中发生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也讨论了文化大革命前遗留下来的某些历史问题。

会议认为,解决好这些问题,对于进一步巩固安定团结的局面,实现全党工作中心的转变,使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向前看,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四个现代化努力,是非常必要的。

会议审查和纠正了过去对彭德怀、陶铸、薄一波、杨尚昆等同志所作的错误结论,肯定了他们对党和人民的贡献。

会议指出,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必颓遵循毛泽东同志一贯倡导的实事求是、有错必纠的原则。

只有坚决地平反假案,纠正错案,昭雪冤案,才能够巩固党和人民的团结,维护党和毛泽东同志的崇高威信。

在揭批“四人帮”的群众运动结束以后,这个任务还要坚决抓紧完成。

会议一致认为,采取这些步骤,正是完整地、准确地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的表现,正是高举毛主席旗帜的表现。

会议高度评价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问题的讨论,认为这对于促进全党同志和全国人民解放思想,端正思想路线,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

——选自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三中全套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l一15页6.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面临的两大任务是什么?这两大任务的关系是怎样的?(2)—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是什么?(3)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什么?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中华民族面对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前一任务是为后一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他首先喊出“振兴中华”的口号,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

第二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这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完成的。

经过北伐、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并且从新民主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成就。

这是中国从古未有的人民革命的大胜利,也是社会主义和民族解放的具有世界意义的大胜利。

第三次是改革开放,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这是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开始的新的革命。

在建国以来革命和建设成就的基础上,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的蓬勃生机和活力,为全世界所瞩目。

百年巨变得出的结论是:…·一——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节选)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共中央关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背景是怎样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何意义?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

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艰辛探索,积累了正反两方面经验,取得了重要进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党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为促进社会和谐进行了不懈努力。

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对社会和谐的认识不断深化,明确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地位,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的成效。

经过长期努力,我们拥有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种有利条件。

新世纪新阶段,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前所未有,面对的挑战也前所未有。

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同时,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我们仍将长期面对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等方面占优势的压力。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政治长期保持稳定。

同时,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

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

我们党要带领人民抓住机遇、应对挑战,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

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体制机制尚不完善,民主法制还不健全;一些社会成员诚信缺失、道德失范,一些领导干部的素质、能力和作风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不适应;一些领域的腐致现象仍然比较严重;敌对势力的渗透破坏活动危及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决定》8.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1强调什么问题?与中共八大提出的总任务和方针是什么关系?(2)材料2强调什么问题?忽视了什么问题?(3)说明材料2与材料3之间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